诺基亚案例分析

诺基亚案例分析
诺基亚案例分析

诺基亚失败案例分析

国际关系学院

马雯 201055055

诺基亚案例分析

一:诺基亚公司简介

1865年,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erick Idestam)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了一家木材纸浆厂,取名诺基亚。1922年诺基亚的近邻、生产高统皮套鞋和轮胎的芬兰橡胶厂与制造电力电话电缆的芬兰电缆厂合并。1960年,已经发展成为纸张、橡胶、电缆等综合性生产企业的诺基亚,在电缆厂成立了电子部,以光线电传输为发展核心。当时,半导体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今天的诺基亚便由此奠基。

1967年诺基亚与合并后的芬兰橡胶电缆厂联后组建诺基亚集团。该集团对电子工业进行了大量投资。

1992年奥利拉执掌诺基亚公司。他将公司业务重点放到电信业,推动了GSM 标准制式电话的生产。

1994年诺基亚公司股票在拍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1996年诺基亚公司卖电缆及彩电生产业务,并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飞速发展。

1998年生产出第一亿部移动电话,成为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生产商。

1992年,当时诺基亚已由造纸、橡胶、电缆等传统型工业转变为一个经营计算机、电消费品和电信产品的高科技集团公司。

1992年以前,通信只是诺基亚13个多元化经营项目中的一项,约占总营业额15%。而在今年上半年诺基亚完成的86.47亿美元销售额中,有90%以上来自通信。目前,诺基亚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的份额已接近30%,并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生产商。诺基亚可为用户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无线、有线电信产品,包括移动和固定网络、移动电话及其它声音、数据、图像终端。其研究开发中心全力开未来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目前诺基亚的开发领域包括第三代无线系统、多媒体网络应用、以及网络管理解决方案等。它正通过预测、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对大众及其新理念的开放性等手段保持其在快速发展的电信市场的领先地位。

今天,诺基亚是移动通信的全球领先者。凭借经验丰富、创新、用户友好以及可靠的解决方案,诺基亚已成为移动电话的领先供应商,同时也是移动、固定宽带和IP网络的领先供应商之一。通过将移动性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诺基亚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关市场调查数据显示,诺基亚目前全球手机销售所占市场份额已近40%。诺基亚现在在100多个国家有业务合作,7万多名员工遍布全球,产品销售到全世界。诺基亚股票在全球六个主要证券市场上市,股东遍布世界各地。

二、诺基亚失败颓势难掩

2002年,诺基亚通过最初的塞班S60系统将老顾客带入了智能手机的新世界,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军者。接下来的五年里,诺基亚不费吹灰之力就保持了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头羊地位。直到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拥有大触摸屏和基于应用的操作系统的iPhone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定义。

遗憾的是,诺基亚并没有对苹果带来的新变革给予有力的回应,也忽视了在iPhone冲击下消费者产生的更高需求。随着时间流逝,塞班系统逐渐老化,与ios和安卓相比更显老旧。同时,智能手机市场呈爆炸式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有着“口袋电脑”之称的智能手机,而不是只有乏味WAP功能的老

式手机。

图2调研公司Generator Research 预计,苹果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将在四年内超越诺基亚,称霸全球市场。

图1 2008年第三季全球手机六大厂商财务报告

图3 三星手机季度销量预计将首次超越诺基亚

三、诺基亚失败原因

原因一:陈旧的设计理念。

多年来诺基亚在设计方面的理念是,想方设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基于这一理念,诺基亚在人种学、群体调查或者市场细分策略上投入巨大,每个设计师都要接受一种叫做“情景设计的训练,这一理念告诉设计师,如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去做设计。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诺基亚开发了数量非常多的产品,多达1000多个型号。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消费者最终的结果是无所适从,于是,从控制风险、满足使用的角度出发,消费者往往选择最便宜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诺基亚手机的均价一年比一年低。

这种“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设计思想,对于改良性的产品可能是有用的,但当社会需要全新的、具有多种效能的移动终端的时候,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来临的时候,用户需要的不是改良性的设计,而是革命性的创新。显然,这一因循传统的设计方式,无法创造令用户“喜出望外的产品。

反观苹果,只有1、2、3、4,它也没有太多地考虑消费者打电话是不是方便、按键是不是方便,也没有因用户群体的差异而专门开发少儿版、学生版、老年版、娱乐版,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热销。同时,相对简单的产品型号,使得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准确、深刻、坚固。一说到IPHONE,我们大家都能想象到是什么样子;而说到诺基亚,谁又能告诉我,它的形象是什么?

非止苹果,三星、HTC这些市场的后进者,紧跟苹果的步伐,也推出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设计精美的、具有划时代标志的产品,如三星的GALAXY,HTC的FLYER,值得说明的是,MOTO此次紧跟市场节奏,连续推出了DROID等近十款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也算可圈可点。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诺基亚的任何富有创新性的产品走上舞台,在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今天,诺基亚产品给我们的印象还是刻板的,小改小革而无鲜明特色,似乎已经远离这个时

代。

原因二:忽略消费者需求方面的变化。

诺基亚为什么在中国会没落,如果你走在高铁的车厢里,我保证你会找到答案:70-80%的乘客都在玩自己的手上终端,有人在看电影,有人在玩游戏,有人在看书、看文件…他们拿的是什么,是手机吗?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绝大多数终端都有通话、上网功能,但消费者并不把他们仅仅当做传统的手机。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能够获得一台具有较多功能的手持终端,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多彩、更方便、更灵活、更充实,这是他们的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说,通话已经不再是手持终端的最重要的功能,而变成了一种基本功能。

如果从这种需求出发,手持终端的产品方向就应该向着“如何实现完美的客户体验,如何实现多种娱乐、移动办公功能,如何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去考虑问题。遗憾的是,诺基亚的产品思想还停留在做手机的阶段,产品所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通讯功能。

这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吗?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

大家都知道,IPHONE4曾经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客户投诉,称手握某些位置的时候通话质量会受到影响;毫无疑问,这是IPHONE的设计问题,如果作为手机,通话的功能是首要的,通话质量不好,为什么要买?甚至是要召回的。而苹果的答复是什么?给消费者每人发一个塑胶套,告诉消费者,套在手机上就没问题了。而且,这一问题丝毫没有影响到IPHONE的热卖。

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诺基亚到现在还不懂的问题:消费者需要的已经不是一台有智能功能的手机,而是一台有通话功能的手持终端。

原因三:固执地选择不受市场认可的塞班平台。

塞班(SYMBIAN)是诺基亚一直在坚持使用的系统软件平台,当年这一技术与微软的WM(windows mobile)以及安卓(android)在智能手机系统并称三大平台,如果加上今天的苹果OS,算是“四足鼎立。

塞班系统,在通讯产品的平台开发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以通讯为核心的时代,由于诺基亚的强势市场地位,塞班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方面占有了不小的份额。而随后的手机江湖,成了多媒体、多用途终端的时代,典型的就是苹果的异军突起。

苹果的系统是封闭的,至今与全球主流的操作系统不兼容,过去在国内主要是用于平面设计等专业用户,但它基于精美的视像体验的设计思想,在“娱乐当道的时代被发挥到了极致:苹果的操作系统,在苹果电脑、随身听、手机等系列产品中通用,同时,先行一步,在应用领域建立了自己的应用产品社区和商业模式。

APPLESHOP是所有苹果用户都光顾的软件下载和销售中心,有十万计的应用程序可供选用。同时,基于分账方式的商业模式设计,苹果进一步培育了开发者群体,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广、盈利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激励的闭环,一个与主流操作系统不兼容的系统,就这样“剑走偏锋,被做活了。

苹果巨大的商业成功以及其封闭性,刺激了开源的安卓系统的推广,随后的智能手机厂家(如三星、摩托、宏达电等)开始导入安卓,作为抗衡苹果的重要手段。

当然,诺基亚并非没有看到这一点,也曾经组织“开发者大会等活动,意图推进塞班的应用,然而,无论从启动的时间、投入的力度等,都无法与苹果相比,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也许是面子,也许是其他原因使然,诺基亚始终不能放下塞班,在本来可以发起“第二次冲锋的关键时刻,再次让安卓从手边溜走。

凭借安卓的助力,三星、HTC在此次智能手机的大革命中成功上位。当诺基亚仍然舍不得抛弃塞班系统的时候,苹果手机已经开始为人们提供在手机上查股票、查水电费等更加

贴近生活必须领域的服务。

这个差距正在越来越远。

原因四:现代官僚主义严重

现代官僚主义最大的特点是规避风险、抑制创新,使得创新过程缓慢甚至不复存在。在《新诺基亚》一书中,Risku还举了诺基亚僵化与官僚作风的三个例子:

“在地图业务方面,诺基亚花巨资收购Navteq之后,半年没有举措,期间,Google地图免费了、语音导航免费了,竞争对手们纷纷赶上来。

“我有一部E71商务手机,我注意到在手机锁机状态下,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这个框盖住了提示信息。我问:‘你能把这个弄小5毫米吗?’他们研究了一下手机代码然后说,‘我们找不到那行可以将它缩小5毫米的代码,手机上有2000万行代码,找到它是不可能的。’

“有一天,一个负责Symbian用户体验的人进来说,旧流程不管用了。所有人都问她新的流程是什么,她没说。于是200多人无所事事地度过了6个月。

“一个策略提出来,然后延迟,再延迟……直到荒废,作为主管创新和概念的部门主管,Risku不无痛心地说。“审批流程很长。这个流程被称为‘地球上最好的审批过程’,因为每个人都能对一个概念发表看法。我们看到结果就是:竞争者提出了同样的概念,并且实现的更好。……

从前面的说明不难看到,诺基亚的官僚和僵化确实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段位。

按照这样的现实,笔者推断,诺基亚在中国已是明日黄花,不大可能再现昔日的辉煌,即使能再拿出一两款好机器,可能也难以再回到市场的领导地位,这家“百年老店正在离创新越来越远、离潮流越来越远,能够占住的,只是手机市场的低端需求。

而一但被锁定在这个领域,诺基亚将不得不面对中国市场无数本土品牌和无品牌产品的挑战,论速度、比成本、比手段,诺基亚未必是这些山寨英雄(或者昔日的山寨英雄)的对手。

原因五:人为地割裂了技术与商业的关系。

诺基亚前高级经理Juhani Risku写了一本书,叫做《Uusi Nokia》(新诺基亚),书中,他对于诺基亚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诺基亚不缺乏技术和研究,缺乏的是把技术转化为商业的能力。

“诺基亚研究院(Nokia Research Center)很有能力。那里有500多人,每天都能搞出些新鲜玩意。一些他们多年前的创意没能应用在我们的手机上,却出现在了竞争对手的手机产品上。他举了两个例子:

自组织射映(Self-organising Maps)是芬兰教授发明的,诺基亚没有把它转化成产品,而现在许多应用程序都在用;

3D显示,NRC很早就开发出了这一技术,可在手机屏幕上显示3D图标,不用特制眼镜就可看到效果,但诺基亚的管理者不感兴趣,现在这一技术已用在三星的手机上。

纳米科技、可视化、感应器、触控,在诺基亚的研发都成熟到了可应用的地步,但都没有得到应用,却出现在竞争对手的产品上,甚至成为了其产品的关键特色。

当然,这位经理的看法未必全对,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拥有5000名创新人员和专业的研究机构NRC的诺基亚,并没有太多的、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应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让消费者看得到,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大量被当前的智能终端所普遍采用的技术,在诺基亚早早地被研发出发,但是被束之高阁,不予采用,研发和商业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

四、诺基亚带来的三点启示

危机来源于外部,颠覆往往那源于行业的后来的进入者

表面上看,诺基亚的厄运来源于IPHONE的诞生,甚至有人简单断言,诺基亚的厄运是战略的失败,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过去发生的事情吧

“如果一家公司成功了15年,它就会觉得自己可以制定规则了。它不会想到有人会闯进来改变这些规则,就是这样。”之前在诺基亚担任应用与服务框架副总裁的塞巴斯蒂安?

尼斯特罗姆(Sebastian Nystrom)评价诺基亚说。事实也的确如此,在IPHONE诞生之前,诺基亚所做的事情就是不断拓展新的市场,不断进行客户的细分。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诺基亚认真倾听消费者意见,认真研究市场趋势,积极投资新技术的研发,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但这些都无济于事,它们最终还是丧失了其市场领先地位。

诺基亚不仅仅能满足移动运营商的需要,而且也总是终端消费者的诉求,不断开发不同系列,不同价位的手机产品,尽可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例如:音乐手机,高档智能手机,简单易用的低端手机等等,即使是互联网手机,早在1999年诺基亚就成功推出了首款搭载WAP浏览器的手机7110,这一切也极大的扩充了诺基亚的市场份额,推动了行业的发展,自己也最终成为行业的领袖。

由此可见,表面上看诺基亚的厄运不能简单归结到不重视市场、客户研究这一战略的原点上。

诺基亚的市场行为不仅仅代表当时手机行业的领导者的思维,而且整个手机行业都遵循同样的游戏规则争夺客户,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商务手机,待机时间超长手机等功能方面不断细分客户。

正是长期浸淫在本行业的制造商们,正如被称为营销导师莱维特所讲容易患‘营销短视症’。他们几乎遵循同样的方向在做类似的事情。

直到IPHONE的出现,一个外来的入侵者利用创造性的思维,洞察时代趋势,把握互联网时代特征,重视客户深层次需求和用户体验,一举颠覆移动通信行业。

IPHONE颠覆了传统对手机的看法和定义。

行业的本质是什么?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如何的?常规的消费者需求洞察为什么会常常

失效?在这方面,确实可以好好看看苹果的一些做法。

苹果从用户体验的远景出发,定义开发的产品。工业生产化时代换位到用户体验时代,苹果公司乔布斯一直坚持的理念是:客户的需求不是简单用问卷回答出来的(因为对于潜在的客户的需求,客户也是无法回答出来的,因此往往得到的都是非常浅显的显性需求),是基于行业(产品)的定性和认知,在这方面,对行业的趋势判断和定性就决定了产品的定性,在这方面经典的例子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人们以为个人电脑只不过是大型电脑的缩小版。当时IBM也是这么看的。但乔布斯洞察并对个人电脑的定义是:电脑最终会成为一款消费类产品。

此外,对客户体验的顶图膜拜也成就了消费者对苹果宗教般的吸引力和忠诚。乔布斯坚信,苹果不是发明创造不存在的产品,乃是发现新产品:产品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没人能发现它。即使是消费者也无法清楚描述自己的需求,但当他们看到苹果设计出来的产品,他们就知道这为他们所设计,这来源于对消费者体验的深刻洞察,对消费者消费过程中冲突的把握,对消费者体验要求的认知而‘发现存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产品。’

新经济时代也就是‘客户体验和认知的时代’。

传统的诺基亚手机制造商按照常规的逻辑和路径去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细分,把握消费者需求,这在新经济时代已经落伍,因此也可以从根本上讲:诺基亚对消费者的把握还是欠缺和不足够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诺基亚声称自己有人类学家来帮助了解消费者所需,但诺基亚在诸多细节上的举动都像是没明白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相比较苹果的iOS以及Android系统,诺基亚重金收购并准备委以重任的Symbian是怎样一个系统:它开发复杂,对触控体验的支持不佳,被开发者视为一个鸡肋般的平台。可见客户时代对客户的认知和了解是一个多么严肃而重要的课题。

此外IPHONE将手机打造成平台(结合App Store),完成消费者长期的黏性和持续消

费,完全颠覆传统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的产品和渠道合作关系等等,更是传统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没想到的,关于这方面不展开探讨,是涉及到商业模式的话题了。

大公司的导师是小企业

至今,非常清楚的记得博士在振海项目过程中,对项目组投资时提到:大公司的存在是给小公司梦想,小公司的存在是给大公司做老师。

在诺基亚的身上,大公司的毛病也间接造成了现在的危机。

内部组织的强大,部门的专业化,细分化有人负责,确没有人去全面,整体把握和检讨。

作为典型的现代大公司组织,诺基亚有不同的团队在负责摄像头、浏览器这样细节的创新,但却没有人统揽全局,去开发让人眼前一亮的颠覆性产品,这也是现在企业组织中的一个常常只陷于细节改良,难以真正颠覆跳跃改革,最终过去的成功成为将来成功的障碍的原因。

现代大型组织的典型困局就是:专家型思维模式,将产品不断分割成块块,不可能带来产品整体的革命。

企业核心力的打造处理一方面来源于对消费者的洞察,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内部组织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打造,二者匹配才能让战略落地和实施。大公司的标准,小公司的组织和心态才能让企业常常如履薄冰,不断自我检讨,快速反应客户需求,在这方面,确实大公司应该向小公司学习。让大象也能跳舞。

大企业也意味着官僚主义。在诺基亚决策人员数量也在随着手机的数量而增加,中间管理人员的数量急剧膨胀,与之相伴的是庞大的成本;僵化和官僚主义,大公司的通病在诺基亚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强大的破坏力。它对新事物新技术的反应速度,它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包括它对新CEO的选择时机,都变得很慢。,在这方面大公司又一次需要向小公司学习,让小公司对客户和市场的敏感性以最快速度传递到公司战略决策层面。

因为成功所以失败

从历史的规律来看,成功的企业太过迷信过去成功的经历,曾经担任诺基亚应用与服务框架副总裁的塞巴斯蒂安·尼斯特罗姆(Sebastian Nystrom)这样评价老东家: “诺基亚过去太过成功,即使苹果刺痛了诺基亚的中枢神经,它还是没有任何改变。毕竟,公司还是在赚钱。”

最重要的是,“公司还在赚钱”。仅此一条就让诺基亚处于盲目之中。

“公司还在赚钱”就这一点也是中国许多自认为还不错的企业的口头禅,谈论到一些中国企业,尤其是盈利还不错的企业,往往缺乏检视自己企业和企业战略的机会,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还有钱赚,还不错。

在锡恩的4C框架中,用战略周计划的方式要求企业不断周而复始的检讨战略和战略的目标,原点,去思考客户价值和员工价值,是因为企业随着自己的发展,会狂妄,会走偏路,更何况在中国,野蛮生长的时代和官商环境特色,许多企业的成功是机会的成功,绝非战略的成功,从行业定性到消费者研究,从冲突分析到战略的选择定位,从战略系统运营到团队的战略意识都无比的欠缺,因此也许中国成功的企业更需要时时检讨自己的战略。

竞争环境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变迁,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成功二字,今天的成功并非意味着明天的辉煌,研究诺基亚目前的困局也许会更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哪怕辉煌如同诺基亚一般,也有从高峰跌倒低谷的时候,因此企业唯有超越过去成功才有可能带来卓越。

最后用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讲话部分:“我们未来的显然万科面临着非常大的转型,这种转型不是如何来讲,向马云学习,我们怎么搞互联网,搞创新,搞云计算。我们最简单的,我们要回到原点,就是你来如何地为消费者所需,这是我们现在万科我觉得遇到最大危机。”

战略的力量就是作为企业战略的入口:永远把客户的需求弄清楚,去满足客户需求。时

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样看来,其实中国也许太多的企业——无论是成功还是暂时没有成功的企业需要战略的思维和战略的盈利了。

nokia市场营销案例

nokia市场营销案例 随着通信中心机房和网管系统的整合,原来相对独立的NOKIA PCM设备的传输网管系统在整合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nokia市场营销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nokia市场营销案例篇 1 从霸主到淹没在历史里,诺基亚错在哪里? 回顾这几年,可以说就是诺基亚的一部衰退史。从昔日的手机霸主沦落到被微软收购的悲惨境地,诺基亚似乎已经无力回天了。在诺基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时,诺基亚前CEO约玛·奥利拉无奈地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说完之后连同他在内的十几位高管纷纷落泪。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为诺基亚今日的衰败扼腕痛惜,然而正如“成功的企业总是相似的,而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所说的那样,诺基亚今日的败北也的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忽视用户需求,错失战略先机 在当今这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的时代里,企业生存的头等大事就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开展经营活动,而“忽视用户体验,就会失去市场”则早已成为了关乎企业生死的金科玉律。诺基亚这个曾经在2G功能机时代以满足用户需求而荣登宝座的手机霸主,在当今智能机时代却落后了。2021年,当后起之秀苹果、

谷歌针对用户日益变化的需求研制智能机的时候,诺基亚却执意收购塞班公司的所有股权,将日益老旧的塞班系统作为自己的独占系统,错过了利用安卓系统巩固自身地位的战略先机,结果曾经的忠实粉丝离他而去,导致了诺基亚的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骤然下降,最终酿成悲剧。 其实在很多人眼中,诺基亚本来具有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先天优势和机会,但就是因为过久地留恋不合时宜的塞班系统,未能及时推出换代产品而延误了战机,从而给竞争对手创造了赶超自己的机会,为自身发展留下了后患。对诺基亚来说,“科技以人为本”这句口号原本强调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科技创新,然而诺基亚却在时代的更迭中迷失了方向,反而离这句口号越来越远了。 在这样一个高科技纵横的社会里,企业需要做的除了跟住用户需求,跟住用户的脚步和跟住对手的脚步外,更为重要的还是应站在用户的前方替他们发现未知的需求,成为用户需求的先锋。而这一点,苹果做到了,谷歌也做到了,而诺基亚这位曾经的手机霸主却偏偏没有做到。 战略摇摆不定,对手乘胜追击 早在20xx年,诺基亚就决定要做一家互联网公司,并且还推出了相应的OVI商店(类似于今天的Apple store)。但当其真正开始落实的时候,却推进得非常慢,最后因为开发资金不到位,OVI 商店最终并没有真正的运作起来,所以之前的投资也就相应地打

诺基亚案例分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营销管理学院 知识改变命运 创新案例分析大赛 题目:英雄落幕—诺基亚何去何从 团队名称:营销style 团队成员:姓名韦东东 姓名李彦博 姓名冯文琪 姓名张明晓 姓名朱雅莉 联系方式:

目录 1团队介绍 (3) 1.1团队成员及分工 (3) 1.2团队宣言 (3) 2选题 (4) 2.1选题过程 (4) 2.2问题提出 (4) 3.公司简介 (4) 3.1企业介绍 (4) 3.2营销概况及现状 (5) 4.swot分析 (6) 4.1优势 (6) 4.1.1领先的技术技能 (6) 4.1.2高效的供应商管理 (6) 4.1.3良好的品牌形象 (6) 4.1.4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6) 4.2劣势 (7) 4.2.1颜色款式单调 (7) 4.2.2智能化不完善 (7) 4.2.3缺少精英机型 (8) 4.3机会 (9) 4.3.1携手微软 (9) 4.3.2昔日口碑 (9) 4.4威胁 (9) 4.4.1苹果稳坐新王位 (9) 4.4.2后起安卓的挑战 (9) 4.5 Swot分析总结 (10) 4.6从SWOT分析得出衰败的原因: (10) 5 诺基亚公司的决策 (11) 5.1 诺基亚公司的三种选择 (11) 5.2 诺基亚公司最后的决策 (11) 5.2.1 放弃Symbian和Meego,与微软进行战略合作 (12) 5.2.2 全球裁员,抛弃了诺基亚的优势——营销渠道 (13) 5.2.3 关闭或外包研发业务 (14) 5.2.4 关闭制造工厂,出售硬件,改善财务状况 (14) 6. 我们的建议 (15) 6.1.进行内部的优化升级,制定集中化的营销战略 (15) 6.2.改变自己的设计理念,迎合市场需求 (15) 6.3.坚持与微软的合作,大力发展windows phone (15) 6.4.加强手机地图优势 (16) 7. 总结 (16)

诺基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诺基亚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其成立于1865年,前身是生产木浆和纸板的小企业,经过150年的发展,诺基亚品牌深入人心,它的经典手机铃声和开机动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诺基亚从无名小企业发展到世界知名品牌,从工业转型为电子业,成为电信时代第一巨头,这与它的管理人对其的管理和决策是密不可分的。在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借助Symbian 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但随着2007年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 诺基亚的盛衰史表明,它是一个很经典的战略管理案例,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诺基亚的发展史 1、工业时代:1967年,诺基亚成为了一家芬兰国内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包括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等多个领域,而诺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是在1960年。 2、前电信时代:1990年,手机用户大量剧增,手机价格迅速降低,移动电话体积越来越小,诺基亚又明确制定了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电信公司的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做出决策,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而此刻诺基亚做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3、后电信时代:只剩下手机电信产业的诺基亚经过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由于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诺基亚功能手机在当时具有极佳的用户品牌效应。1995年,诺基亚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它的整体手机销量和订单剧增,公司利润达到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财富,最高市值1980亿欧元。 4、智能机时代:由于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为扭转颓势,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战略同盟并合作推出WP手机。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在市场上一直处于颓势。2013年9月3日,微软和诺基亚官方宣布,微软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即手机业务部门,交易数额是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 二、诺基亚的现状 2014年4月28日19点,微软正式宣布完成对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的收购,收购后实体公司更名为“微软移动”,但“诺基亚”品牌将会一直保留,这意味着诺基亚品牌手机并不会随着微软的收购而消失。 2014年10月24日,微软正式在Lumia手机上用Microsoft取代了Nokia的品牌命名。微软周五推出了新Lumia手机的设计,该公司将在未来于Lumia设备的前部和后部使用Microsoft字样代替从前的NOKIA。 2015年1月7日,国行NOKIA N1平板在正式发布,并在1月8日首批开卖,售价1599元。 2015年4月26日,诺基亚中国区总裁王建亚透露,2015年诺基亚将会推出安卓智能手机。 三、诺基亚的战略失误

诺基亚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诺基亚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我们小组的课题是诺基亚的营销策略分析,首先说说分工,找资料是由任晓青和孙稳芹负责的,的制作以及资料补充是由本人(黄露)负责的,演讲的任 务则是由顾慧担任。 对于这个课题,首先我要说的是,想必大家对诺基亚都不陌生吧,在我们班现场调查了一些人,有差不多一半以上的人用的手机都是诺基亚的,我分别从四方面对这个课题作了一个大概的陈列,也就是:公司简介、产品介绍、营销理 念和综合分析(如)。 诺基亚是年由芬兰的一家木匠工厂,经年与橡胶加工厂、电缆厂联合而成的。年的诺基亚,因产业领域过宽而濒于破产。后来老总决定只认准一点——手机,将其他产业全部舍弃(包括卖掉一个年利润万美元的制药厂),年后它便东山再起了。年通过芬兰诺基亚网络进行全球通技术,年底,公司在全球个国家 拥有家工厂,并在个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雇员人数达到了约人;年诺基亚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十。当然了,自从诺基亚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其销售额更是不断攀升。其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我把这些原因从六个方面归纳起来了,它们分别是:品牌建设之路、市场的 细划分、价格战略原则、营销宣传手段、质量过硬策略,以及满意顾客服务。 首先是它的品牌理念,诺基亚的灵魂营销战略是“科技以人为本”。整个企业都是围绕着这个理念为之奋斗着,进取着。诺基亚将自己对消费者的了解和体贴集中体现在它的品牌之中。"科技,以人为本"是诺基亚的品牌核心价值。它是诺基亚在品牌传播中始终如一的理念,向消费者传递诺基亚时时处处为消费者着想的精神使用户充分享受人性化科技所带来的种种乐趣与方便,获得成就、时尚、个性等难忘的体验。这种策略的高超之处在于以下点: 、它改变了人们对高科技企业的思维定势 、体现出了高科技为人所用的人文关怀 、建立起了品牌的差异性 、扩大了产品的使用领域和用途范围 其次是市场细分。首先,细分消费人群开发相应系列的手机,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讲、打头的型号手机目标受众定位在追求流行和娱乐,但经济能力有

案例分析:诺基亚的失败

十年之前,手机市场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天下,两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之高,拥有手机之人大部分都在这两个品牌的产品之中进行选择。再看十年之后的今天,智能手机大行其道,苹果iPhone和谷歌的android系统两大平台的智能手机竞争激烈,而诺基亚,似乎离智能手机的阵营越来越远。 据国外媒体报道,诺基亚在4年之间,市值仅剩下1/7,与2007年的高峰相比,诺基亚市值已暴跌77%,连续14年的手机生产冠军地位,被韩国三星电子取代,被苹果超越。祸不单行,惠誉国际将诺基亚债务评级,从BBB 下调至BBB-的最低投资级别,尚差一级就会与垃圾级别看齐。 一个有着146年历史的领导企业,怎么能够在几年时间,就濒临崩坏?诺基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诺基亚在过去的20多年的历史中是个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现象级”企业,它由一家以木材和橡胶为主要产品的传统企业成功转型为移动设备制造商,并随着这一产业在全球的兴起而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事实上,诺基亚已经成为了芬兰的符号。不仅如此,诺基亚也是欧洲的骄傲。它的股票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欧元,是欧洲最大的上市公司。由于诺基亚、爱立信的崛起,在芬兰的奥鲁和瑞典的斯托克海姆集聚了大批新兴企业,带动了整个欧洲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欧盟委员会主席罗曼诺普拉蒂在2002年的一场演说中高调赞扬了诺基亚和爱立信的示范效应:“它们的成就说明欧洲地区也能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然而,就在诺基亚和整个欧洲都沉浸过去的成就和梦想以自我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的时候,危机的信号已经降临了。移动互联的时代悄然来临,通信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ICT代替IT成了一个新的流行字眼。面对新的技术潮流和竞争格局,诺基亚显然没有明确认识,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作为手机业的巨头,诺基亚公司因为其技术的进步,以及产品的经久耐用,在21世纪初期5,6年内近乎占据了手机业的半壁江山。诺基亚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于其强大的开发团队。首先,在大哥大时代,诺基亚公司就致力于手机的便携化与操作的人性化。诺基亚公司最早开发出了便携式的小型电池板,并因此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直板机型,通过其轻巧便携的外形和不错的通话性能迅速占领了市场。而诺基亚并不满足于此,它针对当时三星、摩托罗拉公司等笨拙的操作系统,开发出了简单明了,功能强大,并及其人性化的塞班操作系统,集成了网络、无线文字、PIM、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功能,支持JAVA,并能够运行小型第三方软件,以至于在2003年其系统占有中国手机市场的66.6%。 但就在诺基亚沉溺于自己的塞班系统时,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创建了自己的iOS,面对这一威胁,诺基亚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它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赖以发家的塞班(Symbian)系统,2008年初,诺基亚花4亿欧元收购了非营利机构Symbian,并在次年开放源代码,招揽第三方应用开发商。不幸的是,Symbian是一个过时的生态系统,以前只是一个语音转换平台,后来诺基亚和爱立信开发的智能手机版本在这个系统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增加了一些新的下载功能。但该系统对触摸屏、多媒体、新操作界面的支持都较差;在同互联网的交互界面方面,更是具有先天的劣势,代码复杂,严重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一开始,三星、摩托罗拉都支持塞班,但不久就对其缓慢的进展失去了耐心。2008年9月,Google 公司推出Android操作系统,得到了手机制造商的集体响应,Android系统凭借其开放和低价,后来超越了iOS系统,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操作系统。在Android的打击下,诺基亚最终放弃Symbian,转向与微软结盟。

(完整版)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前言: 诺基亚(Nokia Corporation )是芬兰手机品牌,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诺基亚成立于1865 年,当时以造纸为主,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才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自1996 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双面夹击,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 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2011 年 2 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 操作系统。2013 年7 月11 日23 时,拥有4100 万像素的诺基亚Lumia 1020 正式在纽约发布亮相。2013 年9 月 3 日,微软宣布以72 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 (诺基亚手机业务) ,并获得专利和品牌的授权。诺基亚将业务重心转向Here 地图服务。萌芽时代 诺基亚的历史始于1865 年。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 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工厂位于芬兰和俄罗斯帝国的交界处,并以当地的树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木浆和纸板。 1868年艾德斯坦又在坦佩雷镇西边15 公里处的诺基亚河( Nokianvirta river )边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橡胶加工厂,该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外,还生产工业用橡胶制品。1871 年,艾德斯坦在他的朋友利奥·米其林( Leo Mechelin )的帮助下,将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并且成功地将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艾德斯坦成为首任诺基亚管理者,随后两人将公司的名字命名为“诺基亚”。直到今天,该公司仍然保留“诺基亚”这一名称。 19 世纪末艾德斯坦将诺基亚管理者的职务转交给利奥·米其林,而当时无线电产业的萌 芽刚刚起步。于是,米其林突发奇想地想将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是遭到了艾德斯坦的反对。直到1902 年,米其林才说服艾德斯坦,这才让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但令米其林没想到的是,这个他突发奇想所建立的电信部门最终却发展成为了后来的诺基亚公司。 电信时代 从1962 年到70 年代中期,诺基亚在芬兰电信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加。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而当时的诺基亚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地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将其他所有传统产业出售,诺基亚集团开始两年的分裂,而此刻的诺基亚作出了自己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抉择。

诺基亚公司案例分析

诺基亚案例分析 专业: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1.公司概述 (1) 1.1公司简介 (1) 1.2发展过程及规模 (1) 2.行业特点 (2) 2.1行业现状 (2) 2.2变化趋势 (2) 3.环境分析 (3) 3.1外部环境 (3) 2.1.1宏观环境 (3) 2.1.2中观环境 (4) 2.1.3微观环境 (5) 2.2内部环境 (9) 2.2.1财务状况分析: (9) 2.2.2企业文化分析 (11) 2.2.3企业营销状况分析 (11) 4.诺基亚成败原因. (12) 4.1诺基亚成功因素 (12) 4.2诺基亚倒下原因 (13) 5.未来建议 (14)

诺基亚公司案例分析 一、公司概述 1.1公司简介 诺基亚(Nokia)公司成立于1865年,是一家移动通信产品跨国公司,总部位于芬兰。经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诺基亚是移动通信的全球领先者。凭借经验丰富、创新、用户友好以及可靠的解决方案,方诺基亚已成为移动电话的领先供应商,同时也是移动、固定宽带和IP 网络的领先供应商之一。通过将移动性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诺基亚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诺基亚股票在全球五个主要证券市场上市,股东遍布世界各地。是世界最强的手机制造厂商,全球拥有9个工厂,其中亚洲4个、北美1个、南美1个、欧洲3个。 国家芬兰(欧洲) 行业消费电子,IT(移动通信),互联网 智能手机,手机,电脑,掌上电脑,手机操作系统(Symbion,Mae mo,Me ego,WP7),软产品 件等 服务Ovi(Ovi地图,Ovi生活通,照片共享,玩乐,游戏) 营业额386.59亿美元(2011年) 500强2012年第174名 主要子公 欧洲诺基亚西门子(诺基亚有50%的股份),英国塞班公司,英国VERTU等 司 1.2发展过程及规模 诺基亚的兴盛 1865年诺基亚作为一家木匠工厂一炮打响,1982年诺基亚(当时叫Mobira)第一台NMT450移动电话生产出来,因产业领域过宽而濒于破产。后来诺基亚决定只认准一点——手机,将其他产业全部舍弃(包括卖掉一个年利润800万美元的制药厂),5年后它便东山再起了。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连续15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2009年诺基亚公司手机发货量约4.318亿部,2010年第二季度,诺基亚在移动终端市场的份额约为35.0%,领先三星和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20.6%、8.6%;2010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诺基亚以44.3%的份额仍居首位;09年8月份我国国内手机市场份额排行中,诺基亚以33.3%位居第一。此外,它在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主要是GSM和WCDMA网络)及移动多媒体应用开发等领域的实力也处于世界前列,并可为企业级的用户提供无线连通解决方案。 诺基亚的衰落 近些年来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销售远远落后于三星、苹果iPhone和Google的Android 系统手机,而在低端手机市场,又无法抑制住其在亚洲的竞争对手。自从2007年iPhone出现之后,诺基亚的利润从领先行业的35亿美元已经降为13亿美元以下,市值也在不断缩水。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一度下跌到50%,而在2011年第二季度,诺基亚连续15年全球销售第一的地位也被苹果和三星超过。诺基亚智能手机长

跨国公司 诺基亚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诺基亚案例分析 (发展现状) 芬兰人最值得自豪的:一,政府是世界上最廉洁的;二,有全世界最闻名的诺基亚通信产品。诺基亚在芬兰人的心目中是神圣和自豪的,他们会给你讲很多关于诺基亚的故事;所有的人都为能进入这家公司工作而自豪;所有的人都喜欢用这个牌子的手机。当你想和他们探讨芬兰为什么能培养出这么闻名的世界级公司时,他们也会很幽默但很冷静地对你说,我们芬兰地广而人少,大家都喜欢住在森林和岛屿上,没有移动通信不行啊。而最经典的却是诺基亚的现任总裁约玛?奥里拉如果想当芬兰总理的话,他马上就能当,所有选民都会投他的票,前提是只要他愿意。据说芬兰的GDP的百分之三来自诺基亚。 今天,诺基亚是移动通信的全球领先者。凭借经验丰富、创新、用户友好以及可靠的解决方案,诺基亚已成为移动电话的领先供应商,同时也是移动、固定宽带和IP网络的领先供应商之一。通过将移动性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诺基亚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关市场调查数据显示,诺基亚目前全球手机销售所占市场份额已近40%。诺基亚现在在100多个国家有业务合作,7万多名员工遍布全球,产品销售到全世界。诺基亚股票在全球六个主要证券市场上市,股东遍布世界各地。 (发展历史过程) Nokia诺基亚公司历史 诺基亚(Nokia)一词源于古芬兰字“nois”,原意是一种动物、一个地方或一些人。——一种栖息在诺基亚河(Nokia River)两岸类似远古貂鼠的小型黑貂,也可以作为地名,诺基亚的原意仅指诺基亚领地,后来诺基亚也被用来指称住在帕卡拉教区(Pirkkala)诺基亚领地上的人群。

Nokia公司的历史始于1866年,当时一个叫弗莱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的工程师在芬兰北部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随着工业化浪潮在欧洲兴起,纸板的消费量急剧增加,工程师定名为诺基亚的工厂不久便一炮打响。在工厂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社区,后来命名为诺基亚。随着工业化浪潮在欧洲兴起,纸板的消费量迅速增加,艾德斯坦还建立了一个国际销售网,使诺基亚的产品出口到了俄国、英国和法国。 1922年,芬兰橡胶加工厂购买了芬兰电缆厂的大部分股份,连同木浆场三个工厂的所有权逐渐转移到同一个业主手中,最后到了1967年,三大工厂合并为诺基亚集团。 自那时以来,公司首先发展成为一个包括造纸,化工,橡胶等几个领域的集团公司。 诺基亚电信部门发展的种子是1960年电缆厂电子部建立时种下的,而电信系统方面的工作是在1962年始于电缆厂,它的电子部当时已在研究无线电传输问题,从而奠定了诺基亚电信的基础。 1969年诺基亚首先引进符合国家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I)标准的PCM传输设备,通过提前迈入数字时代,诺基亚作出了自己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抉择。 70年代早期标志着诺基亚在相邻的瑞典、苏联及后来全世界的线缆和微波传输设备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长的开始。其客户领域包括天然气、石油、铁路公司等。 七十年代,诺基亚的目标逐渐转变为向完全数字化的电信网络提供设备。后来成为诺基亚移动和固定网络交换机和基站控制器的基础的DX200的产品就是在七十年代开始开发的,并以此开始了诺基亚交换系统迅速成功的发展进程。随后,移动电话和更多的电信基础设施产品相继被开发出来,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客户的要求。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诺基亚成为全球数字通讯技术的先驱。

诺基亚案例分析

工程技术大学营销管理学院 知识改变命运 创新案例分析大赛 题目:英雄落幕—诺基亚何去何从 团队名称:营销style 团队成员:韦东东 彦博 文琪 明晓 朱雅莉 联系方式: 目录

1团队介绍 (3) 1.1团队成员及分工 (3) 1.2团队宣言 (3) 2选题 (4) 2.1选题过程 (4) 2.2问题提出 (4) 3.公司简介 (4) 3.1企业介绍 (4) 3.2营销概况及现状 (5) 4.swot分析 (6) 4.1优势 (6) 4.1.1领先的技术技能 (6) 4.1.2高效的供应商管理 (6) 4.1.3良好的品牌形象 (6) 4.1.4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6) 4.2劣势 (7) 4.2.1颜色款式单调 (7) 4.2.2智能化不完善 (7) 4.2.3缺少精英机型 (8) 4.3机会 (9) 4.3.1携手微软 (9) 4.3.2昔日口碑 (9) 4.4威胁 (9) 4.4.1苹果稳坐新王位 (9) 4.4.2后起安卓的挑战 (9) 4.5 Swot分析总结 (10) 4.6从SWOT分析得出衰败的原因: (10) 5 诺基亚公司的决策 (11) 5.1 诺基亚公司的三种选择 (11) 5.2 诺基亚公司最后的决策 (11) 5.2.1 放弃Symbian和Meego,与微软进行战略合作 (12) 5.2.2 全球裁员,抛弃了诺基亚的优势——营销渠道 (13) 5.2.3 关闭或外包研发业务 (14) 5.2.4 关闭制造工厂,出售硬件,改善财务状况 (15) 6. 我们的建议 (15) 6.1.进行部的优化升级,制定集中化的营销战略 (15) 6.2.改变自己的设计理念,迎合市场需求 (15) 6.3.坚持与微软的合作,大力发展windows phone (15) 6.4.加强手机地图优势 (16) 7. 总结 (16)

诺基亚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诺基亚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诺基亚营销案例分析报告我们小组的课题是诺基亚的营销策略分析,首先说说分工,找资料是由任晓青和孙稳芹负责的,PPT 的制作以及资料补充是由本人(黄露)负责的,演讲PPT 的任务则是由顾慧担任。 对于这个课题,首先我要说的是,想必大家对诺基亚都不陌生吧,在我们班现场调查了一些人,有差不多一半以上的人用的手机都是诺基亚的,我分别从四方面对这个课题作了一个大概的陈列,也就是:公司简介、产品介绍、营销理念和综合分析(如PPT )。 诺基亚是1865 年由芬兰的一家木匠工厂,经1976 年与橡胶加工厂、电缆厂联合而成的。1990 年的诺基亚,因产业领域过宽而濒于破产。后来老总决定只认准一点——手机,将其他产业全部舍弃(包括卖掉一个年利润800 万美元的制药厂),5 年后它便东山再起了。1991年通过芬兰诺基亚Radiolinja 网络进行全球通技术,2005年底,公司在全球8个国家拥有14 家工厂,并在11个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雇员人数达到了约58800 人;2008年诺基亚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十。当然了,自从诺基亚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其销售额更是不断攀升。其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我把这些原因从六个方面归纳起来了,它们分别是:品牌建设之路、市场的细划分、价格战略原则、营销宣传手段、质量过硬策略,以及满意顾客服务。

首先是它的品牌理念,诺基亚的灵魂营销战略是“科技以人为本” 。整个企业都是围绕着这个理念为之奋斗着,进取着。诺基亚将自己对消费者的了解和体贴集中体现在它的品牌之中。"科技,以人为本" 是诺基亚的品牌核心价值。它是诺基亚在品牌传播中始终如一的理念,向消费者传递诺基亚时时处处为消费者着想的精神--使用户充分享受人性化科技所带来的种种乐趣与方便,获得成就、时尚、个性等难忘的体验。这种策略的高超之处在于以下4 点: 1、它改变了人们对高科技企业的思维定势 2、体现出了高科技为人所用的人文关怀 3、建立起了品牌的差异性 4、扩大了产品的使用领域和用途范围 其次是市场细分。首先,细分消费人群开发相应系列的手机,以满足 不 诺基亚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黄露 同的需求。如讲3、5 打头的型号手机目标受众定位在追求流行和娱乐,但经济能力有限的年轻人;以6 开头的手机强调商务功能;以8 打头的手机则针对重视品味,追求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经济地位的目标群体。诺基亚的市场细分几乎囊括了所有可能的市场位置。其次,针对不同定位层次的手机进行不同方式广告风格的演绎。如其在中国最早走红的产品5110 和3210 就主推的是随心换彩壳的策略,广告创意用了色彩缤纷,动感十足的表现手法;在其中高端产品8250 中,诺基亚应用了“走进蓝色魅力”的广告传播主题。在广告传播中将冷静却不冷漠,时尚却不失风度的性格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是价格策略。诺基亚对手机的定价有很严格的机制,大体上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来制定价格。同时也兼顾手机的功能、外观和生命周期,以及考虑消费者的实际情况、心理因素等,既考虑到了成本问题,也兼顾到了顾客的需求和心理承受度。 第四是宣传手段。宣传片和广告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手段,既快捷有有效。广告的形式很多样,根据不同的系列或者针对的客户群,来做出风格迥异的广告设计和宣传,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各种各样的活动当然也是必不

诺基亚成功案例分析

诺基亚成功案例分析 一、诺基亚公司简介 来自芬兰的诺基亚公司(Nokia Corporation)是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 在移动电话产品市场上, 它是世界头号巨头. 2003, 诺基亚公司手机发货量约1.8亿部, 是位于第二名的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 Inc.)的2.4倍(其发货量为7510万台, 市场份额约14.5%), 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34.8%. 此外, 它在通信网路设备制造(主要是GSM和WCDMA网络)及移动多媒体应用开发等领域的实力也处于世界前列, 并可为企业级的用户提供高安全性与高可靠性的无线连 通解决方案.。 1994年推出了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数字元移动电话系列,1998年该公司的销售额达到792.3亿,利润增长了66%。正是由于不断的创新,使诺基亚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成长为世界移动通信领域的三大公司之一,1998年坐到移动通信业的第一把交椅。 二、创业之路——成功方略 专业化发展战略 在奥利拉1992年担任诺基亚董事长之前,诺基亚的产品线很长,除移动通产品以外,还生产电视机、计算机、电线甚至胶鞋。奥利拉认为,一个公司的产品过于复杂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他这样说:“如果你要在世界范围站住脚,你就必须在你从事的领域内挤进前三名。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取得赢利性增长。而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领先,因此,你必须学会专注。专业化的最大困难仍是舍弃,特别是舍弃那些还能盈利的项目。1991年,诺基亚决定专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时候,这个领域并不赚钱,甚至公司曾考虑是否取消这个业务。但当公司决定以此为今后发展的方向后,为了专注这个眼前并不来钱的主业,诺基亚先后卖掉了电线、计算机、电视机等盈利的产品项目,其中电视机诺基亚当时已经做到欧洲第二的规模。捏起拳头、突破一点的专业化发展战略今天看来是成功的。诺基亚与摩托罗拉、爱立信相比,实力并不占优势,而诺基亚能后来居上,短短6年就在手机生产上超过两个竞争对手,很重要一点就是,诺基亚的战线相对较

诺基亚决策失败案例分析

诺基亚决策失败案例分析 王力学号:12251047 铁道1206班指导教师:黄艳春诺基亚成立于1865 年,诞生之初主要从事造纸生意,伴随企业不断扩大,业务类型不断增多,最终才定位在了移动服务。从1996 年开始,在长达14 年的时间里始终占据着世界手机份额第一的位置,在其辉煌巅峰的2000 年,市值达2500 亿美元。遗憾的是,从2011 年起诺基亚手机销量全球第一的地位被苹果和三星超越,自此诺基亚的手机销售额开始滑坡,短短两年后,2013年9月诺基亚被微软收购,当年占据全球市场近一半份额的手机巨头,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诺基亚公司主要有以下决策失误: 1. 对新技术丧失敏感缺乏创新 它错过了利用安卓操作系统崛起的机会。智能手机改变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速度远远超过这位“智能手机”先河开拓者的想象,智能手机的争夺不在手机质量比拼,而在操作平台和应用上。 2. 对用户需求变化缺少反应 诺基亚一直固守从通信功能出发的思路,丧失了当今客户对娱乐需求要求高的把握。 3. 对新的市场业态投入精力不足 产品的品牌有一大部分是靠产品质量与外观决定的。事实上,诺基亚在手机外观设计上连续十几年都采用其固化的经典直板机,不得不承认,诺基亚是靠着强大的品牌美誉度延长着用户审美疲劳来临的时间。 4. 战略上选错操作系统

在苹果IOS 系统和安卓系统迅猛发展的时候,选择收购塞班公司,采用塞班操作系统。在塞班系统劣势越来越明显时,本可与已经相当成熟的安卓操作系统合作,努力挽回颓势,诺基亚公司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与微软合作。 接连的决策失误,注定了诺基亚的失败。下图为历年诺基亚手机全球市场份额变化图

管理学案例分析诺基亚

管理学案例分析诺基亚 【篇一:管理学案例分析诺基亚】 第一组:陶婷,华敏,肖佩佩,陈超,高建波,沈佳诺基亚公司简介: 1865年,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了一家木材纸浆厂,取名 诺基亚。1922年诺基亚的近邻、生产高统皮套鞋和轮胎的芬兰橡 胶厂与制造电力电话电缆的芬兰电缆厂合并。 1960年,已经发展成为纸张、橡胶、电缆等综合性生产企业的诺基亚,在电缆厂成立了电子部,以光线电传输为发展核心。当时,半 导体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今天的诺基亚便由此奠基。 诺基亚前期:诺基亚的历史最早始于1865年,到1967年时,诺基 亚成为了一家芬兰国内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包括造纸、 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军事等多个领域,而诺 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却是在1960年。到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作出了自己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抉择,即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分析:这就说明企业的经营战略需要创新, 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但是信息时代的经营战略 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赢战略。为了实现长期战略目标,企业将集 中力量增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能力。而诺基亚放弃其他选择, 只保留电子业务就是经营战略创新的体诺基亚的辉煌:从1996年 开始,诺基亚手机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2003年,诺基亚1100在全球已累计销售2亿台。 分析:这些成就离不开诺基亚保持的核心竞争力,诺基亚通过全员 全过程全企业多方法地进行质量管理。扩展至企业各层级,延伸至 整个产业链,具体至每一个一线工人都有完善的规范和指导。公司 还设立奖项奖励在质量管理中做出贡献的员工。而设奖项属于激励 因数,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员工的潜能。此外,诺基亚还通过产品设 计理论不断创新来保持竞争力,如诺基亚第一个推出手机换壳的概念,使手机从通信工具变为时尚消费品,第一个推出了手机铃声下 载和屏幕保护,第一个推出手写输入的手机等。效益是管理的根本 目的,而正式诺基亚对效益的追求,以及企业经营者的远见卓识, 才造就了诺基亚的辉煌。 诺基亚的陨落: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以来,iphone和android系统手机不断冲击着诺基亚手机霸主的地位,而诺基亚则由于一直采用

诺基亚中国的财务战略实施案例

诺基亚中国的财务战略实施案例

诺基亚中国的财务战略实施案例 2011-4-26 10:34慧聪网【大中小】【打印】【我 要纠错】 第一,是其中国区财务战略目标的确立; 第二,是其财务管理的体系结构与系统战略; 第三,是其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实施战略。 第二个战略部署决定了诺基亚中国将采取与诺基亚全球相同的财务管理概念和系统,第三个战略的实施完美实现了这个想法,而这些将帮助它最终达到中国财务战略目标。 那么,它的中国财务战略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呢? 诺基亚中国战略的目标是追求这个巨大的市场中的高份额和生产加工环境下的低成本,它的财务战略核心是建立一套与其全球一致的财务管理体系,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 整个实施策略和步骤。 集团财务战略延伸到中国区过程与实施步骤诺基亚对中国区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应用了管理技术转让的手法,传授一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远比总部进行统

一的财务管理控制要好听顺耳的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实 施过程中的抵触障碍。 1995年诺基亚在中国的业务开始发展,成立了三家合资公司,生产手机和网络设备,公司的发展很迅猛,十年时间销售额从10亿增长到今天的500亿,人员由100人增长到5000人,发展如此之快的企业,管理方面依然井井有条,那么它是如何在短期内建立起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并赖 以支撑业务的发展呢? 这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一开始,诺基亚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并不是世界级的,或者说,完全是本地水平的会计核算而已,唯一不同的是招聘的都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这为以后的发展和转型奠定了基础,但是会计报告是由诺基亚派到合资公司的人来做。 在会计核算体系健全稳定之后,诺基亚亚太区负责会计体系的主管就经常来中国,为会计人员讲解诺基亚会计核算的理念、对账的流程、母子公司协调一致的方法、作为诺基亚公司的子公司需要遵守的会计准则,并反复与会计人员确定本地的特殊会计政策,需要遵守的中国会计制度、税法的细节、中国的统计报告时间、规定,以及是否具有可以协商 的灵活性等等;

基于波特五力分析法的诺基亚案例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分析法的诺基亚案例分析 一、潜在的加入者 诺基亚多年来一直保持40%以上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并且在智能手机领域占有的份额更高,但同时也让诺基亚失去创新的动力。因此当iPhone手机和android平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时,智能手机的形象被再次定义。不管是新兴的苹果,还是android系统,豆子不断的侵占诺基亚在高端智能机的份额。也许诺基亚在高端智能机的老大哥地位将会变成多强争霸中的一员,毕竟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停滞不前,无法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 二、代用品的威胁 诺基亚可以说是最先进技术的应用者,但却不是开发者,这也是其在某一哥领域要面对替代品的威胁。在手机方面,多普达、三星、摩托罗拉等同一品牌档次的手机可以作为诺基亚很好的替代品。另外在手机系统方面,目前诺基亚所用的塞班系统,也面临着android、iso等系统的替代威胁。在功能应用方面,诸如拍照,听音乐等手机功能同样可以被更好的单反或数码相机、MP5等专业化产品所替代。 三、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一方面,对于手机使用者来言,手机的性价比是很好的参考方式;当同等的android系统开发出来之后,消费者可以花相对少的钱买到更实惠的手机,这在消费者购买诺基亚手机的同时,可以有更多的余地选择手机,并增加还价的底气。另一方面,由于现在新技术不断被研发,更新速度快,同时也使技术的价格周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降低风险,经销商往往会组成联盟,争取更低的价格来扩大利润空间。 四、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诺基亚现在将手机配件供货商由原来的十家以上缩减为五家。这在一方面可以减少因为各项配件所需要支出的专利费,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也同样供应商减少,诺基亚选择的余地减少。在软件应用方面,诺基亚手机应用较少,苹果、安卓系统可以满足更多的软件安装,这也使许多软件商选择后者。 五、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 就目前智能机来说,不管是低端机还是中高端机,诺基亚都遭到威胁。在拥有群众基础、操作方便、质量好、耐摔等优势的同时,也有做工差、缺乏个性、更新周期长等缺点,这也使三星、索爱、摩托罗拉等手机可以与之抗衡的原因。在软件应用方面,诺基亚手机应用较少,苹果、安卓系统可以满足更多的软件安装,这也使后者在手机功能应用上有更多亮点。

案例分析: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 诺基亚(Nokia Corporation)是芬兰手机品牌,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造纸为主,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才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双面夹击,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2013年7月11日23时,拥有4100万像素的诺基亚Lumia 1020正式在纽约发布亮相。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专利和品牌的授权。诺基亚将业务重心转向Here地图服务。 萌芽时代 诺基亚的历史始于1865年。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工厂位于芬兰和俄罗斯帝国的交界处,并以当地的树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木浆和纸板。 1868年艾德斯坦又在坦佩雷镇西边15公里处的诺基亚河(Nokianvirta river)边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橡胶加工厂,该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外,还生产工业用橡胶制品。1871年,艾德斯坦在他的朋友利奥·米其林(Leo Mechelin)的帮助下,将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并且成功地将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艾德斯坦成为首任诺基亚管理者,随后两人将公司的名字命名为“诺基亚”。直到今天,该公司仍然保留“诺基亚” 这一名称。 19世纪末艾德斯坦将诺基亚管理者的职务转交给利奥·米其林,而当时无线电产业的萌芽刚刚起步。于是,米其林突发奇想地想将诺基亚公司的业务扩张到电信行业,但是遭到了艾德斯坦的反对。直到1902年,米其林才说服艾德斯坦,这才让诺基亚增加了一个电缆部门。但令米其林没想到的是,这个他突发奇想所建立的电信部门最终却发展成为了后来的诺基亚公司。

诺基亚案例分析素材

案例分析素材 案例一: 一个客户正在手机充电站要为自己的手机充电,手机充电站的充电线有几十条,他很容易地找到了诺基亚公司的充电线头,因为诺基亚的任何一款手机的充电线头都是一样的。不仅是充电器,诺基亚公司的耳机,插孔,电池,软件等都可以在商店里面很容易买到。这不仅因为诺基亚手机的销售量大,最主要是其配件在所有手机中全部通用,这一点让零售店认为进货的风险非常小。 不仅仅是在商店里可以买到的配件,包括手机内部看不见的零件,在诺基亚都是标准化的。这种标准化和高度集成化,使得一台手机里面使用的原材料个数限制在300个以内,所有型号手机的原材料个数也超不过800个,用一个简单的Excel 表格就可以对BOM清单进行轻松管理。大部分国产手机的零部件个数要超过800个,每年与各种型号手机打交道的零件数量要超过2000种;每增加一个零部件就意味着增加一个供应商管理,增加一个物料编码,数据库中增加了巨大的存储量,增加财务处理的复杂程度,增加了仓储的难度,盘点的工作量大为增加等等一系列成本的上升。 最主要的是增加了整机的不可靠性,每个零件都有焊接点,除了零件本身的质量外,还有安装工艺导致的质量问题等等,增加一个零件将导致无数的成本因素跟着上升。一般情况下单个零件的成本再低,也比不上减少一个零件的带来的成本节约。ABC成本法就揭示了这个道理:成本的上升不是来源于产出量,而是来源于复杂度。 标准化在诺基亚,不仅体现在硬件方面,诺基亚使用开放统一的软件平台-Symbian操作系统。任何人都可以获得这些系统的源代码并编制程序,同时可以在线获得诺基亚技术部门的协助。这种开放标准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诺基亚的所有手机界面和操作完全相同,任何人在Symbian操作系统上编制的程序都可以在诺基亚手机上运行;比如:自己编制的日历,游戏等常用工具和软件,人们可以方便的从网上下载。同时,因为市场上这种软件非常多,诺基亚获得了可以非常便宜地获得这些增值软件的好处。2002年诺基亚公司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手机游戏与应用软件设计比赛,其中获奖的软件就作为礼品放进了后来的销售包装里面。消费者获得了额外利益,而诺基亚并未因此付出更多的成本。 那么,如何达到如此高品质的标准化结果呢?诺基亚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了销售额的10%。比如:2002年公司销售额为35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当年投入到研发中的费用为35亿美元。研发方面的巨额投入不仅加强了其产品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改善了零部件集成度、材料成本和整个产品成本结构。研发环节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标准化元器件、配件、性能指标等,但这些都给后续的工艺可靠、质量稳定和效率提高打下基础。 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从某一款手机的研发阶段就已经让两到三家合作伙伴开始介入,共同开发一个产品。这样保证了在产品投产的时候,所有的原材料都已经到位,并且符合诺基亚的标准化和质量要求。正是这种开放的理念和战略层面的精细雕琢,使其成为业内的领导者。

诺基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2)

诺基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2)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诺基亚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其成立于1865年,前身是生产木浆和纸板的小企业,经过150年的发展,诺基亚品牌深入人心,它的经典手机铃声和开机动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诺基亚从无名小企业发展到世界知名品牌,从工业转型为电子业,成为电信时代第一巨头,这与它的管理人对其的管理和决策是密不可分的。在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借助Symbian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但随着2007年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 诺基亚的盛衰史表明,它是一个很经典的战略管理案例,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诺基亚的发展史 1、工业时代:1967年,诺基亚成为了一家芬兰国内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包括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等多个领域,而诺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是在1960年。 2、前电信时代:1990年,手机用户大量剧增,手机价格迅速降低,移动电话体积越来越小,诺基亚又明确制定了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电信公司的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做出决策,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而此刻诺基亚做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3、后电信时代:只剩下手机电信产业的诺基亚经过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由于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诺基亚功能手机在当时具有极佳的用户品牌效应。1995年,诺基亚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它的整体手机销量剧增,公司利润达到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财富,最高市值1980亿欧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