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两首1

六年级古诗两首1
六年级古诗两首1

古诗两首(1)——《四时田园杂兴》

六 年级 学校: 刘庄小学 姓名:周

一、 成功学习

成功目标 ※要想学习好,目标少不了,孩子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1、我要会认”蛱”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肥、日长、梨落、唯有”等字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写古诗。

3、我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成功自学

※目标已明确,方法来导航。带上你的聪明才智,开始自学吧!

1、 了解作者简介,快速浏览诗文,画出“蛱”字,理解

“肥、日长、唯有、梨落”

等字词的意思。

2、 阅读诗文,试着背一背,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成功合作 ※我展示我自信,我自信我成功!

1、 范成大:

诗人,字致能,号 ,诗与陆游、杨万里等齐名,为

之一。

2、 说一说诗文的意思。

成功量学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小组长带领开始量学吧,看谁理解得更深刻。

1、 我能读准下列字音。

四时田园杂兴( ) 篱( )落 蛱( )蝶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的?

3、诗句赏析。

●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这两句描写了什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这两句诗文的意思?描写了夏天的什么?从诗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成功示学

三、成功测学 ※学习知识靠用脑,经常练笔不可少!

基础题--------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金黄杏子肥.(fe í hu í ),麦花雪.

(xu ě xi ě )白菜花稀。 日长.(zh ǎng ch áng

)篱.( l í n í )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 ji á xi á )蝶飞。 综合题--------下列词语和诗句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请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骄阳似火 春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寒地冻

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枝枯叶落 秋 千树万树梨花开 花红柳绿 冬 梅子金黄杏子肥

拓展题--------查阅相关古诗,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麦随风里熟, 。

2、 ,唯有葵花向日倾。

3、荷叶罗裙一色裁, 。

四、成功思学

2017年新版一年级下《古诗两首》教案

1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露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最好,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中“无遗力”“老始成”“躬行”“鉴”“徘徊”等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结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及插图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诗人对读书的感想,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感悟“无遗力”、“老始成”所蕴涵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1. 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及体会诗人陆游对小儿子子聿所寄予的一片深情。 2.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意境,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看图、想象、讨论、交流、吟诵、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理解古诗意思从而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3.借助拓展练习,训练学生读写结合、模仿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及诗人相关资料 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借助字典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背诵古诗导入 1.导入:大家在课堂上和课堂外学习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回忆一下,请同学们背诵一首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本学期我们刚刚学习了一首陆游的诗,《示儿》,谁来背一下。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利用所学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迸发出学生无限热情。] 2.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诗人呢 (出示陆游简介)是的,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其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3.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二)理解题意,读熟古诗 1、理解题意。 ①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冬天的深夜。 这首诗是陆游写给小儿子聿的。 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的一些感想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 ②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③再指导多角度读好诗歌题目。 过渡: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时,生发了哪些感情想要用诗来教育儿子呢让我们一起回到了800多年前的那个深夜,走进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读熟古诗。 ①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 过渡:学习古诗,除了会读之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场景。 3.感受乡村生活,陶冶情操,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并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所描绘的劳动场景。 2.感受田园生活,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辛苦。 一、导入 说一说什么叫“田园诗”,复习所学习的田园诗“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等。引出《四时田园杂兴》 二、学习 1.结合小资料介绍作者 2.质疑课题 四时:春日、夏日、秋日、冬日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3.齐读诗歌,理解字词 4.学习诗文内容,结合字词意思,理解句子。 抽生理解全诗 5.思考:农民劳动镜像,“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工作。 描述小孩的调皮可爱,体验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形象的刻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体会农村生活的乐趣 6.结合诗意,想象,背诵诗歌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4.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5.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场景。 6.感受乡村生活,陶冶情操,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3.背诵并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所描绘的劳动场景。 4.感受田园生活,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辛苦。 一、导入 想象田园生活,除了农村的繁忙农耕,还有什么? 生:农村的景象,农作物…… 二、学习 1.齐声读诗歌,理解并读顺,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意思:篱落,蛱蝶,耘田 3.指名读,请生说你体会到的作者感情 4.结合诗句,词语意思,理解诗歌含义。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时测评4古诗两首_苏教版

字词模块 4古诗两首 课时测评方案 忽传(chu an zhu a n) 蓟北(j in j i) 涕泪(t i d i ) 漫卷(ju an ju a n) 好还乡(h ao h a o) 即卩从(j i j i) 祭祀(j i j i ) 衣裳(sh a n g ch a n g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 a j i t i l e i lu o y a n g x i y u ku a n g 三、多音字组词。 w u xi a 1 ?初闻涕泪满衣裳。 A.有名望的。 ( B. ) 听见。 C. 用鼻子嗅。 2?漫卷诗书喜欲狂。 ( ) A.水过满,向外流。 B. 到处都是;遍。 C .不受约束; 3 .家祭无忘告乃翁。 ( ) A.是;就是。 B. 于是。 C. 你;你的。 青春: 万事空: 但: 北定: 同: 元知: 初: 涕泪: 乃: 放歌: 妻子: 漫卷: 句子模块 六、默写古诗。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填序 四、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随 便。 五、解释下列词语。

o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____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_____ ■勺诗,他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被后人称为他 。 2 .诗中“喜欲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意思;诗中 _”的诗句体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这种行为表现了诗人情感。 3. 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儿》是__________ 代诗人 ______ 在寸写的诗,此时 他最感到遗憾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想法充分体现了他的。 八、判断正误。 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仙”。 ( ) 2 ?《示儿》的作者是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他是我国古代诗人中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 )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 ) 读写模块 九、课外阅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2教案 长春版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想想使中所描绘的画面。 3.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4.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2.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基础知识: 正音字: 羌(qiāng)闺(guī)鼙(pí)驿(yì) 多音字: háng(银行) sè(颜色) 行色 xíng(行人) shǎi(掉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作者 1.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 (板书课题及作者)王昌龄的诗歌创作。王昌龄工七绝,堪与李白争胜。清人叶燮《原诗》云:“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王昌龄的诗歌有边塞诗,宫怨、闺情诗,送别诗等。其边塞诗讲究立意构思,风格苍凉悲壮,清刚劲健,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宫怨、闺情诗善于细节描写、心理刻划和艺术概括。总体来看,王昌龄的诗意境高远而情致深长,语言婉曲含蓄,风格偏于清逸明丽,缠绵婉转。 2.教师出示幻灯片 二、练习朗读课文

1.组间巡视,随机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指名读、同桌间合作读、齐读) 三、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1.组织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主要讲的是什么?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作者怎样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的?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王昌龄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反复渲染环境气氛,为突出主题而服务。诗歌由背景写到人物,由所见写到所闻,由外在行动写到内心世界,层转层深。正如陆时雍所言:“昌龄作绝句往往襞积其意,故觉其情之深长,而辞之饱决也。法不与众同。 四、指导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着读一读 1.学生有感情读课文 2.个人读-自愿读-齐读 五、指导学生背诵 1.学生默背,准备参加比赛 2.全班一齐背诵 六、课外延伸 教师用幻灯出示,组织学生阅读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组织学生背诵《从军行》。 二、学习新课 1.导语:出声地读一读古诗《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看一看这一次你又感受到什么?组织学生汇报针对这首古诗你都了解了什么?(教师相映出示幻灯) 2.组织学生体会着读一读 3.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意 4.你们还有哪些地方讲不通。 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4、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意境 教学准备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一)出示整首诗,读通。 1、师: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2、朗读全诗,背诵。 四、拓展延伸 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五、课堂检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所见》: 一、激趣导入。 1、梁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六年级古诗两首(人教部编版)

课题:18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 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卡片,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4 ):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课件出示5)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6):出示插图 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齐读:“危楼高百尺”。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文4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苏教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诗句,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能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以读促悟,悟中品读,读中悟情,品悟诗人悲喜交集、欣喜若狂的心情。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理解诗句,读出感悟。 【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激发学生和诗人心灵交流,读中悟情。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积累有关杜甫的生平和诗词,了解本诗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人,激发兴趣,读懂题意 1、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诗歌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优秀的诗作灿 若星河。说道唐朝诗人,不得不提的有谁? 2、是啊,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今天咱们不说李白,就说杜甫。大家对杜甫有什么 了解? 3、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的诗歌。(师生合作读) 4、出示: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我们读出了怎样的杜甫? 6、出示杜甫的画像及简介。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另外一种风格的诗。 8、齐读课题。

9、“闻”是什么意思? 10、谁听? 11、他听到什么? 12、“官军”指什么? 13、“河南河北”是什么意思? 14、这里的河是特指黄河,那么“河南”是指?“河北”是指? 15、“收”怎么理解? 16、那么,题目的意思应该是?把句子说完整。 17、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走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示课题),去 感受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把握节奏,读中明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仔仔细细的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 时候,注意生字,快把这首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注意念通顺。开 始。 2、好,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读准了。 3、读得不错。 4、在这里就读“裳(cháng)”,古人上为衣,下为裳(cháng),请同学们一起把 这句话读一遍。 5、生:(齐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 6、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词与我们现在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听:“却看妻子 ..(qīz 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7、“妻子”现在 .....读(qīzī)古诗中读的是(qīzǐ)。 8、现在生活中妻子 ..(qīzǐ)你猜是什么意思呢? ..(qīzī)指老婆。古诗中的妻子 9、我想可能指老婆和孩子。 10、你真聪明,请你把这句诗再读一遍。(生读) 11、生齐读。 12、很好,谁再来读一读。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在诗歌当中出现的几个地名。 13、生读。 14、“剑外”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15、指剑门关外,在现在的四川剑南一带。 16、诗中除了“剑外”,还出现了其它地名,找出来,说说它们所处的省份。 17、(生边说课件边出示地理位置)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 18、很好。同学们,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尽可能的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来。来我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来。 19、生自由练读。 20、谁来读? 2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怎么停顿的? 22、出示停顿,指导。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诗两首(闻军官收河南河北+示儿)教案 苏教版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2、古诗两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 目标:个生字。、认识“首、踪”等121个字。、会写“首,采”等72(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有朗读古诗的兴趣。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三)情感目标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古代有很多古诗,很美丽的,我想大家一定背诵过今天呀,我们将学习一篇古诗,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古诗两首》,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本课是两首古诗,《池上》的大意是:一个小娃偷采白莲,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这首诗写的是“偷采白莲回”的情趣。《小池》的大意是: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面,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这首诗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两首古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11 / 1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ǒu zōnɡ jì fú pínɡ quán liúài róu hé lù jiǎo cǎi wú shù jiān 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采无树尖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泉:音节:三拼音节,偏旁:水字旁,结构:上下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zǐ yù xué wèn shào zhuà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多音字组词 觉jué________ jiào________ 行xíng________ háng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工夫 绝知

躬行 4.写出近义词 躬行—________ 浅—________ 学问—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少壮—________ 古人—________ 浅—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始________ 治________ 绝________ 绝________ 7.解释下列词语 ①工夫 ②绝知 8.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学问 ②躬行 9.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无遗力________ 绝知________ 躬行________ 1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一定把这道题做出来。 ②他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1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 ②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遗________ 深入________ 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②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准会长蛔虫。 14.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________ ②做事所耗费的时间。________ 15.根据上句写下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________。 16.翻译句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7.扩句。 ①西湖在杭州。 ②气球升上天空。 18.缩句 ①仲先生很快地回答他的话。

六年级语文:《古诗二首》《黄河之水天上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古诗二首》《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母亲河 单元课文:《古诗二首》《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增强朗读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跟老师一起学:

1、黄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古代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我们将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我们先来学习《凉州词》。 2、介绍作者:王之涣,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3、理解词语: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4、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5、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描写戍边士兵的还乡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诗人的广阔胸怀。

2019年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优质课教案古诗二首

5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古诗内容的能力。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文教学录相、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

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古诗两首

17.古诗两首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在芙蓉楼送别好朋友辛渐。) 二、介绍诗人,出示资料。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

“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在生前就负盛名,人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他的七绝前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示儿》 一、教材分析 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公元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陆游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国家统一而奔走、呐喊,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击金兵未成的遗恨,又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以《示儿》为点,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并以此加深学生对陆游诗人的认识与崇敬。 二、学情分析 1.该年段语文学情基本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2.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具有比较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诸如生字词学习、课文读通顺等一般在预习阶段均能得到落实,除特殊情况外,课堂上不必安排此方面专门的活动时间,在教学过程中随机作一下检测即可。 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相较于同年级其他班,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较高,而形象思维能力则相对弱一些。而且学生间的思维水平、思维结构还有情感发展倾向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一半左右的学生偏向于对文本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因而在“动情感悟”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班学生课外收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相对较高,能比较广泛地寻找相关信息,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初步整理。总体来看,学生信息渠道较多,知识面比较广,能为课堂教学提供较多的课外信息资源。 3.个别化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中需要对以下同学进行重点关注和指导: ⑴陈丽萍、霍达:这两位同学语文学习能力比较弱,前者思维很慢,对较深的理解不容易达成,同时学习自信心很低,在课堂上要对其适当降低要求,多予鼓励;后者思维比较混乱,表述能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1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 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016年六年级语文上册6.1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 出塞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二首 基础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1.我家门前的树林里种植了许多bǎi shù()。 2.kuíhuǎ()籽是一种可以榨 油的原料。 3.妈妈做的ròu gēng()特别好喝。 4.我们没有理由yíwù()这千 载难逢的好机会。 二、判断正误。 1.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 2.《十五从军征》和《出塞》都是描写边塞美景的。() 3.《十五从军征》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老兵命运的悲凉、凄惨。() 4.《出塞》一诗中写的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 三、选择填空。 1.八十始.得归() A.最初,开头 B.才 2.采葵持.作羹() A.主管,料理 B.控制,挟持 C.用来,拿着 3.“飞将”指的是()。 A.李广 B.岳飞 C.文天祥 四、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五、填空。 1.《十五从军征》描写了 ,揭露了。 2.《出塞》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阅读提升 六、阅读理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 意境? 2.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 , 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 3.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 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4.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 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 田园的喜爱之情。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 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 词。 C.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 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 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D.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 竹林传出欢声笑语。 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