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市场分布

中国油气市场分布
中国油气市场分布

中国油气分布

中国国土资源部2011年1月24日发布了《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全面反中国油气资源评价最新成果。该动态评价对全国的油气资源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做了比较全面的评价。告显示,未来20年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入新的机遇期,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攀升,油气产量从2010年的2.8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15年的3.6亿吨、2020年的4.1亿吨、2030年的4.5亿吨。虽然中国的石油勘探与开发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的油气产量很新增探明储量都是在不断增加,但是与世界其他产油大国相比,中国石油探明程度仍然比较低,主要产油盆地仍然是未来寻找常规石油储量的主要阵地,通过老油田挖潜和新油田发现,仍有很大储量增长潜力。面对中国越来越大的能源需求,为了我的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实现油气产量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今后应当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特别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以缓解我国可能面对的能源危机。

中国国土资源部2011年1月24日发布了《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全面反映中国油气资源评价最新成果。这份评价报告显示,在2030年前,中国油气储量产量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石油地质储量年均探明10亿吨以上,产量2亿吨可持续20年以上,这有利于缓解中国油气资源的进口压力。

《动态评价》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油气勘探累计投资2788亿元,比“十五”翻一番。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5亿吨,天然气3.1万亿方,分别较“十五”增长15.4%和14.8%,相继探明6个亿吨级油田和10个千亿方气田,石油年产量跃上2亿吨、天然气年产量942亿方,分别位居世界第4位和第6位。

该报告还获得了全国油气资源潜力的最新认识: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可采资源量233亿吨,比“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分别增加116亿吨和21亿吨,探明程度34%,储量产量稳定增长具有资源保障。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方、可采资源量32万亿方,比“新一轮”分别增加17万亿方和10万亿方,探明程度18%,储量产量快速增长资源基础雄厚。

报告显示,未来20年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入新的机遇期,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攀升,油气产量从2010年的2.8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15年的3.6亿吨、2020年的4.1亿吨、2030年的4.5亿吨。“总的来看,未来20年我国将迎来油气并举的重要机遇期,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攀升。”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说。

勘探资料显示,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除陆地石油资源外,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中国对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千米,发现的石油储量达52.2亿吨,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虽然中国的石油勘探与开发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的油气产量很新增探明储量都是在不断增加,但是与世界其他产油大国相比,中国石油探明程度仍然比较低,主要产油盆地仍然是未来寻找常规石油储量的主要阵地,通过老油

田挖潜和新油田发现,仍有很大储量增长潜力。西部地区是未来中国陆上石油勘探的重点,处于勘探中早期,拥有待发现石油资源量丰富。海上石油勘探尚属中早期,是未来石油储量接替的重心,具有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资源基础,是石油勘探接替的重要领域。目前石油勘探需要一系列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的突破,如海相碳酸盐岩生烃成藏理论、高温高压下油气成藏机遇机理、资源与目标一体化评价决策系统、深水钻探、山地地震等亟待突破。石油勘探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突破传统区域,开拓找油新领域。

中西部地区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区,东部地区是天然气发展的潜力区。天然气勘探需要加强全面协调和管理。首先,要实施重大科技攻关,提高科技水平;其次,需完善基础地质工作投入机制,整合油气基础调查队伍,开展前期地质调查评价,增加地球物理、科学探井等实物工作量的投入,对新区、新领域进行调查评价;最后,需实施资源开发即时评价,对重点盆地、重点地区进行天然气资源的动态评价和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

图1 中国石油资源和主要油气分布

同时要加大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油气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供应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能源问题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初步勘探表明,我国蕴藏有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重要的直接接替能源,加大对其的勘探开采力度,对逐步优化国内的能源机构,提升清洁能源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推动油气勘探开发新格局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页岩气:页岩气是一种存在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属于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用

途十分广泛。据国土资源部介绍,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地质资源潜力为13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万亿立方米,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到2020年我国页岩气年产量如果能够达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有希望改变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格局,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柱。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页岩气成为我国第172个矿种。2012年3月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会上有国土部官员透露,《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四部分会签,近日有望正式发布。可以预计,十二五期间,页岩气将迎来大规模的勘探开发,这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页岩气开采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产量有望达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这将成为中国改变一次能源结构的良机。”国土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说。

图2 中国潜在页岩气发育分布图

煤层气: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总资源量达36.8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探明储量为1852亿立方米,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占有899亿立方米,埋藏深度小于1000米的资源量达到14亿立方米。最近几年,

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了煤层气产业发展。中国对煤层气等清洁能源需求不断加强,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煤层气产业将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启动煤层气重大专项,加强煤层气技术研发,推动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中国将进一步加大煤层气投资力度,煤层气业务将实现更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天然气水合物:世界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炭、石油、天然气的2倍,每立方米天然气水合物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80立方米天然气释放的能量,可满足人类千年的能源需求。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储量丰富。目前,中国已在其海域内发现了大量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据估计仅在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储量相当于中国陆上石油总量的50%左右。因此,中国将加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步伐。

同时,还有致密气、油砂矿、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评价也应尽早展开,这对今后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还应该加大海上石油的勘探开采力度。地球的表面积为5.1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表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占了我们人类生活和活动空间的三分之二以上,是人类财富的宝库。据地质调查,全球海底石油总蕴藏量为140亿~2000亿吨,天然气储量约140万亿立方米,再加上天然气水合物,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能源可谓之大宝库。虽然人们己经利用海底油气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近海油气勘探开发已到高峰期,但勘探程度还有很大潜力,特别是深水和超深水。天然气水合物还尚末走上商业之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越耒越多地依赖海洋,全面开发和利用海洋的资源和空间,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各沿海国家的发展战略。随着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要发现大型油气田的难度越来越大,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却是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海洋这对大型的油气资源宝库的勘探开发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03 年底,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所属的近海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7505 万t、天然气325.32 亿m3。近5 年来原油产量增长迅速,从1999 年的1617 万t 增加到2003 年的2224 万t,天然气产量基本稳定。

我国近海油气田的开发目前主要集中在渤海、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北部湾和东海6 个含油气盆地,已形成了4 个油气开发区:渤海油气开发区、珠江口油气开发区、南海西部油气开发区和东海油气开发区。投入开发的油气田有32 个,油田共25 个:其中合作油田16 个,自营油田13 个。2004 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新投产8 个油气田, 生产油气田将达到37 个, 其中中外合作油气田为21个,国内合作油气田1 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年产原油将达到2345 万t ,年产天然气达51 亿m3。虽然中国的海上石油开发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相对于海洋石油的总资源量,其勘探开发程度还是很低的,因此,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危机,还要加大海上石油的勘探开发力度。

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能源危机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全面出击,继续陆上常规能源的勘探开发,保持产量的稳定可持续增长,同时加大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页岩气,煤层气等资源量大,技术较成熟的应该形成持续产能,其他的非常规能源,如油页岩、油砂、可燃冰等也应当加强研究力度,尽早实现产能。对于还是石油的勘探开发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加大力度,要向深海发展,形成持续增长的产能,以缓解即将到来的能源紧缺。

中国省市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矿产资源遍布于各省、市、自治区,但因所处大地构造带和成矿地质条件的不同,各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其矿种、储量、质量差异较大,形成了各地域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 (一)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地处中国主要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与丘陵相间分布,地势平坦,水网发达,频临海洋,交通条件甚好,且属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占有明显的科技和经济优势。该地区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其中原煤产量占全国的23%原油占42%,发电量占49%,钢占58%,烧碱占64%,化肥占42%。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劣势是资源相对贫乏。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严重短缺。能源探明储量仅占全国的7.4%,45种主要矿产工业储量的潜在价值只占全国的15.5%。从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己探明的储量来看,东部地区除石油、铁矿石外,其他矿产资源都比较贫乏。煤炭只占全国总储量的6.6%天然气占30%,铜占7.7%,铝土矿占19.7%磷矿占11.7%。东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以山东为界,北富南贫。 (二)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45种主要矿产潜在储量占全国的44.8%,有20多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占全国的半数或更多。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58%,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占全国的近1/2,铝土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1%铜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47%磷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40%,稀土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98%。从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看,煤炭、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方省区,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煤炭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其储量占全国的51%;石油集中在黑龙江,储量占全国的37%;磷矿主要集中在湖北,储量占全国的21%;铝土矿主要集中在河南,储量占全国的18%铜矿主要集中在江西,储量占全国的22%稀土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储量占全国的96%。 中部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基础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该地区生产的原煤、原油均占全国的半数以上。煤炭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山西为中心的煤炭基地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由于其地理位置适中、煤炭储量巨大、煤质优良、品种齐全、易于开采,己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供应基地。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的煤田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安徽的两淮煤田,是华东地区的重要煤炭基地。大庆油田和中原油田都是中国的大型石油基地。中部地区的铜产量、磷矿石产量都占全国的40%左右。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有包头、武汉、马鞍山、太原等钢铁基地,山西铝基地,江西、湖南、安徽铜基地,山西、内蒙古南部、豫西煤化工基地,湖北磷化工基地,吉林石油化工基地等。 (三)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远景储量很可观。能源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新疆的煤炭远景储量居全国首位,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前景良好。西部地区的有色金属储量丰富,也是中国云母.石棉、石膏、玉石、菱镁矿等非金属矿的主要储藏区。根据目前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煤炭的保有储量占全国

中国油田分布图及各油田产量等情况介绍

中国油田分布图及各油田产量等情况介绍 节能产业2010-03-06 17:21:10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 辽河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领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按当量折合原油储量在内),目前,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发展战略】中国石油油气管道技术发展展望

第27卷第3期 油 气 储 运 综 述 中国石油油气管道技术发展展望 冯耀荣3 陈 浩  (中国石油管材研究所)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张劲军 张可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冯耀荣 陈 浩等:中国石油油气管道技术发展展望,油气储运,2008,27(3)1~8。 摘 要 叙述了中国石油重组改制以来及“十五”期间在科技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在油气管道工程技术,包括管道勘察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高钢级管材及装备国产化、油气储运工艺、腐蚀与防腐、在役管道检测与安全评价、管道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及形成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在对“十一五”管道建设发展及技术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主题词 中国石油 油气输送管道 技术进展 展望 一、 “十五”期间中国石油油气输送 管道工程技术主要进展 1、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发展概况 管道运输业是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乃至世界经济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我国油气管道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到目前为止,长距离大口径输油气干线管道相继建成,总长度超过35000km,其中原油管道超过9200km,天然气管道超过20000km,成品油管道超过3800km,海底管道超过2100km。 中国石油已拥有陆上长输油气管道23800 km,占全国的70%左右,其中原油管道6000km,天然气管道16000km,成品油管道1800km。 在20世纪末的5年到21世纪初的5年里,中国石油在国内相继建设了陕京天然气管道、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忠武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气田,东至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全线经过荒漠戈壁、黄土高原、太行山脉、江南水网,五次穿越长江、黄河天险,绵延近4000km,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我国的管道建设者依靠科技创新,勇敢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将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管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努力,中国油气长输管道已逐步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陆上管道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海上管道工程,具备了自行设计和施工能力,并拥有了国产大型深海铺管船。 2、 “十五”期间的主要科技活动、重大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 “十五”期间及重组改制以来,中国石油在长输油气管道工程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取得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技术”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提升了长输油气管道建设水平、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西气东输管道、陕京二线、冀宁支线、忠武管道、苏丹、利比亚管道等国内外重大工程的竣工和按期投产,集中体现了开展管道工程技术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十五”期间管道技术发展计划目标的突出标志。 管道科研部门共承担国家级和中国石油科技项目(课题)百余项,开展项目研究300余项,同时结合国内外重点管道工程,加大了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  3710065,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32号;电话:(029)88726343。 · 1 ·

中国光资源分布

中国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 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如表1.1所示 五类地区分布图见图1.1

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状况: 内蒙古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彦淖尔市西部

及阿拉善盟最 多,太阳能总辐射量高达6490~6992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处我国的第二位。 一年之中,4~9月辐射总量与日照率都在全年的50%以上。特别是4~6月,东南季风还未推 进到内蒙古境内,所以空气干燥,阴云天气少,日照充足。内蒙古大部分年日照时数都大 于2700小时,其中: 1、巴彦淖尔市西部,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巴彦淖尔市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属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全市各地太阳年总辐 射量为198.8-208.5瓦/平方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步增多。其中,杭锦后旗、五原为200-204 瓦/平方米之间,临河、乌中旗200瓦/平方米。各月总辐射的高值在5、6、7月,其次为8月 、4月和9月,其中5月达到极高值。5、6、7月的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高的时候,而5月是 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此时的云量少,晴天多,日照足,因而辐射强烈;6、7月份随云量和降 水天气的逐渐增多,总辐射量有所下降;8月为降水量多的时期,且日照时数也减少,辐射进一步减弱,其他月份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日照时间短,比5月平均少30小时以上。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80%以上地区海拨高度3000m。大气层相对稀薄,目 光透过率高,加之气候干旱,降雨量少,无霜期长,云层遮蔽率低,故太阳能辐射资源十 分丰富。其特征为:一是年日照时间长,全省各地年日照时间达2300~3650h,年平均日照 率达60%~80%;二是光辐射强度大,省内各地的辐射总量达586×104~754×104kJ/m2·h。 三是直接辐射比例高。境内西、北部地区一般超过60%,全省直接辐射年平均值为419× 104kJ/m2·h以上。 新疆太阳能资源状况: 新疆水平表面太阳辐照度年总量为5×105~6.5×105 J / (cm2·a),年平均值为5.8 ×105J/(cm2·a),年总辐射量比同纬度地区高10%~15%,比长江中下游高15%~25%,仅次 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二位。太阳辐射峰值出现在东疆和南疆东部一带,最低值出现在博 州、阿尔泰和天山北麓部分地区,年总辐照度的区域分布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不均匀递减 。东南部太阳总辐照度多在5.8×105J/(cm2·a)以上,西北部均为5.2×105 J/(cm2·a)。

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

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我国主要的海上油田有: 近海油令田伯布 【埕北油田】 謀州如弋凝析油气田 西江24T油田 绥中36-1油 犬然气亍泡 卜|輝州g七油田 蓬莱旧-3油田 漓洲1“1油 歧口 18-1油 秦皇S32-6油田 歧口 17-2. 1卜空油 田 陆丰门-1油田 陆^22-1油田 凉花11叫油 西江次-3油田 涯洲11-4 口油堆北油田 渤中34-2/4油 平湖油气田 澜洲1「4油 爭禺4吃油 田 惠H32-2油田 惠州邀-5油田 惠州乾-3油田 东方1T气田 惠州那T油田 I文昌油田群 崖城141气田 番禺A1油田

1972年12月发现,中日双方合作进行开采,1985年10月B平台投产,1987年1月A平 台投产。 【渤中油田群】 由渤中28-1 油田、渤中34-2 油田和渤中34-4 油田组成。其中,渤中28-1 油田于1981 年5月发现,1989年5月投产。渤中34-2油田和渤中34-4油田于1983年5月发现,1990 年6 月建成投产。 1999年最新发现渤中29-4 油田、渤中25-1 油田。 【渤西油田群】 由歧口17-2 油田、歧口1 7-3油田、曹妃甸18-2和歧口18-1 油田形成渤西油田群。其中,歧口18-1油田于1992年1月发现,1997年12月投产。歧口17-3油田于1993年6 月发现,1997年12月建成投产。 1999年最新发现曹妃甸11-1 油田。歧口1 7-2油田新打31口生产井,平均井深2262米,平均建井周期5.66天。200年6月14日。歧口1 7-2油田提前半个月投产。年生产能力为55 万吨。 2000年发现歧口18-2 含油构造。科麦奇发现了曹妃甸12-1 含油构造。 【渤南油田群】 南堡35-2 等。 【锦州20-2 凝析油气田】 油田于1985 年11 月发现,1992年8月投产。 【锦州9-3 油田】 油田于1988 年11 月发现,1999年10 月30日投产。该油田年产能力为100万吨,地质储量3080 万吨。 【绥中36-1 油田】 绥中36-1 油田是迄今中国海上发现的最二大的油田。它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距辽宁省绥中县近岸46 公里。油田所处水深为32 米,一般年份冬季有流冰,寒冷年份将出现冰封。 该油田于1987年6月正式发现,发现时油田面积为24平方公里,地下油藏深度1600米,

中国资源分布

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 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 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东北地区铁矿 东北的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 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 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华北地区铁矿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中南地区铁矿 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华东地区铁矿 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其他地区铁矿 除上述各地区铁矿外,我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宁夏等地都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分别为攀钢、重钢和昆钢等大中型钢铁厂高炉生产的原料基地。 国内5个主要铁矿储量集中分布地区,即鞍山—本溪、冀东—北京、攀枝花—西昌、五台—岚县、宁芜—庐枞。 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与分布 根据中国煤炭资源聚集和赋存规律,可以天山-阴山造山带、昆仑山-秦岭- 大别山纬向造山带和贺兰山-龙门山经向造山带为界,将中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南、西北和滇藏五大赋煤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断裂带将东部三个赋煤区划分为六个亚赋煤区,即二连-海拉尔赋煤亚区和东三省亚区,黄淮海和晋陕蒙宁亚区,华南和西南亚区。

中国近海盆地油气资源概况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概况 海洋,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孕育生命的同时,也形成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滨海的砂矿、洋底的多金属结合、海山区的富钴结壳、磷块岩和深海多金属软泥,以及洋中脊的硫化物矿藏,这些来自海洋的油气、矿产资源为人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1]。通过对海洋资源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海洋中蕴含着人们难以想象的丰富矿产以及绚丽的海洋生命形态,并对海洋资源中讨论最热的油气资源产生浓厚兴趣。报告结合所学内容和国内外参考文献对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分布、勘探历程、技术方法及未来研究趋势做了全面的总结概括,从而对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前言 海洋资源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对于人类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来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陆上和浅海老油田区新发现难度的增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勘察家的目光逐渐投向了海洋的深水区[2~3]。当前,以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英国BP、荷兰皇家壳牌、法国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全球掀起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热潮[4]。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竞相投资的热门领域,全球 18个深水盆地(水深大于500m)均已进行了勘探。但大部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集中在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墨西哥湾、西非沿海(主要是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沿海深水区[5]。这三个地区是当前最热门的深水勘探地区,不仅如此,这三个地区也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深水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据了全球深水区发现储量的 88%,是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效益最好的地区,成为所谓的深水油气勘探的“金三角”(图1)。

中国油田分布图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

国内油气管网布局图(初步形成)

我国油气管网布局初步形成(图) (时间:2009-11-6 来源:2009-11-5中国能源报) 崔巍/制图 9月25日和28日,西气东输二线向北疆供气工程、惠安堡—银川原油管道工程、石空——兰州原油管道工程、山东天然气管网工程等6条管道相继打火开焊。这是今年继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今年开工后,中国油气管道建设再次发力。 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长输油气管道6万多公里。其中,建成原油管道1.7万公里、成品油管道1.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3.3万公里,海底管道3000公里。《中国能源报》记者查阅后发现,今年以来,随着兰州—郑州成品油管道、昆明—大理成品油管道、河间—石家庄原油管道、胶州至日照天然气管道等油气管道投产,我国油气管道已突破7万公里。 中石油管道局新闻中心相关人士也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应该已突破7万公里,但需要权威部门的统计、认证。”这相当于2005年我国铁路的营业里程。 陆上三大油气进口管道成型 中俄原油管道全长1030公里,规划年输油量1500万吨。 中哈原油管道全长2798公里,规划年输油量2000万吨。 中哈天然气管道全长1300公里,规划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中缅油气管道原油管道全长1100公里,规划年输油量2200万吨;天然气管道全长2806公里,规划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10月9日,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在外交部中外记者吹风会上表示:“目前,中俄原油管道各项工程建设正按双方商定的时间表顺利推进,双方将继续认真履行有关协议的规定,全力确保中俄原油管道于2010年底前建成投产。”今年4月和5月,中俄原油管道俄方境内段和中方境内段正式开工。中俄原油管道是我国东北方向的一条能源进口通道。

中国矿山资源分布明细

内蒙古的矿产资源分布 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等金属矿产以及化工原料 工业辅料等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 内蒙古准格尔旗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尔多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鄂尔多斯市 自治区直辖县级政区:煤炭 兴安盟:铁、铬、银、锌、铅、铜、花岗岩、珍珠岩、煤 乌兰浩特市:铜、铁、铅、锌、大理石、石灰石 阿尔山市:铁、锌、硅砂、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黑曜岩、珍珠岩 突泉县:铜、煤、银、锌、铁、石灰石、蛇纹岩、铝矾土、膨化土 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理石、莹石、硅石 科尔沁右翼中旗:金、银、铜、铁、铅、锌、稀土、珍珠岩、石英石、麦饭石、煤 阿拉善盟:芒硝、花岗岩、金、银、铜、水晶、玛瑙、冰洲石 阿拉善左旗:煤、盐、硝、石膏 阿拉善右旗:煤、盐、碱、硝、黄金、铁、铜、石墨、萤石、花岗岩、冰洲石 巴彦淖尔盟:金、硫铁、铜、铅、锌 乌拉特中旗:黄金、煤、珍珠岩、褐铁、赤铁、铬铁、硫铁、铝、锌、磷、萤石、石英、长石、石灰石、石墨、云母、菱镁、萤石、蛇纹岩、冰洲石、玉 髓、绿柱石、铌铁、钶铁 乌拉特前旗:煤、铁、金、铜、石墨、云母、石英石、石灰石、珍珠岩 乌拉特后旗:硫铁、铜、铅、镍、钴、玛瑙、石墨 呼伦贝盟:煤、铜、铅、锌、金、银 牙克石市:煤矿、铁矿、石灰矿、铜矿 扎兰屯市:铜、铁、砂金、硅石 根河市:铅、锌、铁、锰、金、银、石灰石、大理石、珍珠岩、石墨、冰洲岩

陈巴尔虎旗:铜、钼、莹石、芒硝、硫铁 阿荣旗:金、铜、铁、铝、锌、石灰石、大理石、玛瑙、硅石、沸石、煤 新巴尔虎左旗:硝、碱、石油、煤、珍珠岩、膨润土 新巴尔虎右旗:金、银、铜、钼、铅、锌、锰、铁、鳞、钨、锡、锇 鄂伦春族自治旗:煤、白金、黄金、银、镍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煤炭、铁矿、沙金、珍珠岩 锡林郭勒盟:石油、天然碱、煤炭 锡林浩特市:煤、石油、铬、铁、锡、铜、莹石、锗、芒硝 阿巴嘎旗:煤、石油、油页岩、铁、镍、萤石、石灰石、石膏、磷、芒硝、水晶 西乌珠穆沁旗:煤、水晶石、大理石、石油、铁、镍、铜 东乌珠穆沁旗:煤、石油、金、银、铜、铁、钨、岩盐、水晶、玛瑙、芒硝、珍珠岩、石灰岩 苏尼特左旗:褐煤、芒硝、萤石、云母、硅石、石膏、花岗岩、水泥灰岩、大理石、金、铬、铁、铜 苏尼特右旗:铁、铜、金、芒硝、石油、天然碱、萤石、石膏、石灰石、红色花岗岩 太仆寺旗:银、铜、锡、镍、钴、铅、铀、硅石、钾长石、大理石、白云母、氟石、珍珠岩、松脂岩、黑耀岩、膨润土、石墨、玛瑙、天青石、雕塑刻用玉石 正镶白旗:石灰岩、自然芒硝、白盐、花岗岩、碱、萤石、水晶石、金、铁铜、锌 武威市:煤、石膏、萤石、花岗岩 民勤县:煤、石油、食盐、芒硝、石墨、石膏、水晶石 古浪县:煤炭、石膏、花岗岩、铁、铜、高岭土、粘土、重晶石、砂金 陇南地区:铅、锌、锑、金、铜、铁、汞、大理石、重晶石 成县:铜、铁、铅、锌、煤 礼县:金、铜、锑、铅、锌、铣、冰洲石、玛瑙石、水晶石、大理石、煤 康县:黄金、铁、磷、煤、银、硫、硅石、冰洲石、水晶石、景文石 武都县:煤、铁、铝、锌、沙金、磷、硫、石灰岩 文县:铜、铁、煤、重晶石

中国油田分布及各个石油单位的情况

《中国油田分布及各个石油单位的情况分析》 [02-05 20:45]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克拉玛依油田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

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年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领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

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1980年以后,全国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长量仍有62亿立方米左右. 在这期间,全国的用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则有所增加。 与2001年比较,2002年生活用水量增加了1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90亿立方米. 在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立方米的是新疆、江苏和广东,约占全国用水量的25.5%;工业用水占其总用水量30%以上的是上海、重庆、湖北和江苏. 水质:不容乐观 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国7大水系污染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其中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2018年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排行榜

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排行榜,哪里最缺水?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用水是十分方便的,只要打开水龙头,便会有干净的水流淌出来,这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中国的水资源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吗? 中国官方层面给出了答案——中国其实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 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不足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而中国人口占比全球超过18%),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约10亿多人缺水。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 西藏、四川水资源最多,宁夏天津最少 那么具体到全国个省级行政区,各自的水资源总量情况又如何呢?

按照国家水利部先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前三的,依次是西藏、四川、广西,均处于中国的西南方向。 而同期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末三位的,依次是宁夏、天津、北京。不过由于天津和北京均为直辖市,在土地面积上明显少于一般省级行政区较多。所以如果在排除直辖市的前提下,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最少的三个省份,则分别是宁夏、山西、河北,均为北方省份,尤其集中于华北地区。 中国多省份处于“极度缺水”区间

中国已开采油田分布图及简介

中国已开采油田分布图及简介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量19.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2.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以下是我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从190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油田12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

中国油田分布

中国油田排名及分布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到1996年已连续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21年。1995年年产原油5600万吨,是我国第一大油田。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地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3000万吨,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产量1552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2%,是我国第一大气田,1995年年产天然气71.8亿立方米,年产原油17万吨。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1995年年产原油466万吨,天然气3.13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中国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摘要]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水资源却是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继粮食危机、能源危机之后困扰人类生存的第三大危机。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然而水资源的储量却并不多,并且在使用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现状解决策略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但发展,人口的逐渐膨胀,对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变大,并且社会中存在着许多水资源浪费及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这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而我国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众多,但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就中国的水资源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二、我国的水资源的现状 1. 我国水资源的情况 从总量来看,按照2009年的最新统计,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m3,地下水8288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从人均来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不仅有2/3的城市缺水,农村还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扣除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水资源的问题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有密切关系。全国十个流域可合并划分为南方、北方及西北三个明显不同类型区:南方比较充沛,年均降雨量超过

中国近海油气田地质特征及开采策略

2002Ο10Ο25收到 中国近海油气田地质特征及开采策略 陈国风 胡仲琴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开发设计院 河北三河 065201)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河北高碑店 074010) 摘要 根据地质特征可以将中国近海油气田分为以海相砂岩为主的中小型油田,以陆相砂岩为主的大中型常规重质油油田,以复杂断块为主(包括潜山和特殊岩性)的复杂油气田和大中型砂岩气田等四大类。总结了中国近海不同类型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并论述了针对不同地质特征油气田所采取的不同开采策略,以及实施不同开采策略所取得的良好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国近海 油气田 地质特征 开采策略 海相砂岩油田 常规重质油油田  复杂油气田 大中型砂岩气田 开发效果 经济效益 截至2001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有24个海上油气田正在生产,年产原油1881×104t ,年产天然气42×108m 3,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根据地质特征可将中国近海油气田划分为四大类型,即以海相砂岩为主的中小型油田,以陆相砂岩为主的大中型常规重质油油田,以复杂断块为主(包括潜山和特殊岩性)的复杂油气田和大中型砂岩气田。根据不同类型油气田的地质特征,采取不同的开采策略,可以使每个油气田的开采方法基本符合其地下地质实际,能够使每个油气田的开发和生产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 以海相砂岩为主的中小型油田 此类油田主要分布在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如惠州油田群、西江油田群和陆丰油田群等;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的涠洲11Ο4油田和珠三坳陷的文昌13Ο1/13Ο2油田也属于此类。这类油田的石油地质储量约占总公司石油地质储量的1/4,但其产量却占到总公司原油总产量的2/3。 111 油田地质特征 中国近海海相砂岩油田具有如下地质特征: (1)构造相对简单、完整,多数为背斜构造,圈闭面积小,构造闭合度低(倾角1°~5°,构造闭合度10~45m );储层以海相砂岩为主,分布稳定,物性好(孔隙度20%~26%,渗透率一般为500×10-3~10000× 10-3μm 2,最高达几十平方微米);含油井段长、油层多。 (2)油藏类型以块状底水和层状边水油藏为主,天然水驱能量十分充足;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都不大(含油面积几~十几平方公里,地质储量几百万~几千万吨),如惠州26Ο1油田(图1)。 (3)流体性质好,以中低粘度轻质原油为主(地面原油密度0179~0189g/cm 3,地层原油粘度一般为013~5mPa ?s ,最高达14mPa ?s );生产能力旺盛,油井单井产量高(14个油田18口井61个层段的试油资料统计,单井日产量大于2000m 3、2000~1000m 3和1000~500m 3的分别占2718%、3818%和3313%)。112 开采策略[1,2] 11211 充分发挥天然水驱能量,在不注水的条件下获得完全水驱的开发效果 惠州21Ο1、惠州26Ο1和西江24Ο3油田,原先设计的开发方案都要注水,但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天然水驱能量充足,不注水也可获得完全水驱的开发效果,因此将注水井改为了生产井。 11212 采用稀井、高产和高速开采的方针,使油田在较短的开发寿命内获得较高的采收率 开发这类油田的井数一般都比较少,一个油田一般只有几口到十几口井,最多的也只有20口井(如惠州26Ο1、西江30Ο2油田)。单井产量都比较高,在含水率较低时的平均单井日产量均超过500t ,千吨井占1/4;目前钻探了许多 2002年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 AS (GEOLO GY ) 第16卷 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