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食品安全标准试题(带答案)

4、食品安全标准试题(带答案)
4、食品安全标准试题(带答案)

(第四部分方法标准部分)

一、单选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订)第三章第二十六条中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B)。

A 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B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C 与食品质量和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D 以上均不正确。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条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我国的检验方法类食品国家安全标准是(A)标准。

强制性的;B.推荐性的;C.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推荐性的;D.以上均不正确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条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第二十六条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下列关于复检的说法,哪项不正确(A)。

A.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十二小时内申请复检B.复检机构与初检机构不得为同一机构C.复检机构名录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农业行政等部门共同公布D.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最终检验结论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由(D)规定。

A.国家卫生计生委

B.质检总局

C.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

(B)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A食品检验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B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C检验人D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规定的是食品营养强化剂的(A)。添加量B、终产品含量C、标示量D、既可以是添加量又可以是终产品含量

解析:《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问答:十七、关于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量和在终产品中的含量。本标准规定的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量,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允许的实际添加量,该使用量是考虑到所强化食品中营养素的本底含量、人群营养状况及食物消费情况等因素,根据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而综合确定的。

下列不属于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是(D)。

铁B、铜C、铬D、番茄红素

解析:番茄红素属于GB 2760中的着色剂,铁、铜、铬均属于GB 14880中规定的可以强化的营养素。

强化了DHA的产品,其配料表中可标为(C)。

A、二十六碳六烯酸、二十六碳六烯酸油脂

B、DHA(二十碳四烯酸油脂)

C、“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DHA)”或者“金枪鱼油(DHA)”、DHA(金枪鱼油)”

D、AA(二十碳四烯酸油脂)

解析:《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问答:二十四、强化了DHA的产品,其配料表中可标为“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DHA)”或者“金枪鱼油(DHA)”、DHA(金枪鱼油)”等。

下列不属于既是营养强化剂又是添加剂的是(D)。

A、维生素C

B、维生素E

C、β-胡萝卜素

D、胆碱

解析:胆碱属于GB 14880规定的营养强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既属于GB 2760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也属于GB 14880规定的营养强化剂。

关于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B

A、质量规格标准中一般规定的有主物质、铅、砷、汞等含量及其检验方法

B、目前部分强化剂化合物可以执行该物质以食品添加剂冠名的质量规格标准

C、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中需对强化剂保质期进行规定

D、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中需对生产工艺进行描述和限定

解析:A:如GB 14759-2010《食品添加剂牛磺酸》,规定了主物质牛磺酸含量,砷、重金属等含量及其检验方法。

B:如GB 29207-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镁》、GB 29211-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亚铁》等均是以食品添加剂冠名的质量规格标准。

C: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一般规定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技术要求、检验方法(附录)等,没有对保质期进行规定。

D: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中一般在第1条范围中对生产工艺进行描述和限定,如GB 1903.17-2016《食品营养强化剂乳铁蛋白》“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乳及乳制品为原料,经分离、杀菌、提取、精制、干燥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乳铁蛋白”。

对于鳞茎葱类蔬菜如大蒜、洋葱等,对其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其检测部位为(A )。

A.可食部分

B.整株

C.鳞茎头

D.以上三种均可

解析:GB 2763 附录A.1规定大蒜、洋葱测定部位为可食部分。

2,4-滴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1mg/kg bw,其在某种番茄中的残留量0.5mg/kg,若体重为60kg 的成人食用此种番茄,则其每天最多可食用(D)千克,不会发生安全问题。

A.0.06

B.0.6

C.0.12

D.1.2

解析: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1mg/kg bw则体重为60kg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1mg/kg*60kg=0.6 mg。番茄中的残留量0.5mg/kg,1.2 kg番茄中2,4-滴的残留量为0.6 mg。下列药品中可以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为(C)。

A.甲胺磷

B.甲基对硫磷

C.苏云金杆菌

D.磷胺

解析: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磷胺等3种农药为农业部公布的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农药。苏云金杆菌在GB 2763-2016 “附件豁免制定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名单”中,可以在蔬菜上使用。

下列不属于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是(D)。

A 生鲜食品

B 包装饮用水

C 茶叶

D 速冻面米制品

解析:《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问答(修订版) :(九)关于生鲜食品。预包装速冻面米制品和冷冻调理食品不属于豁免范围,如速冻饺子、包子、汤圆、虾丸等。

下列不属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管理范围的预包装食品类别是(C)。

A饼干B方火腿 C婴幼儿配方食品 D 调味品

解析:GB 28050不适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标签标示,婴幼儿配方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其营养标签标示应符合GB 13432的规定。

营养声称是指对食物营养特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D)。

A 含量声称

B 比较声称

C 对比声称

D 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

解析:GB 28050标准2.7条规定:营养声称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

下列属于营养标签比较声称用语的是(B)。

A 高钙

B 减钠

C 脱脂

D 无糖

解析:GB 28050标准2.7.2条款规定比较声称用语有“增加”、或“减少”等。

以下营养标签上能量的表达方式,正确的是(A)。

A 320kJ/100g

B 300-320kJ/100g C<320kJ/100g D>320kJ/100g

解析:GB 28050标准3.4条款规定: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应以具体数值标示。

下列哪个营养成分在营养成分表中不要求强制标示(C )。

A 能量

B 蛋白质

C 糖

D 钠

解析:GB 28050标准4.1条款规定:所有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能量、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2.4条款规定核心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

营养标签中的糖是指(C)。

A 单糖和蔗糖

B 双糖和蔗糖

C 单糖和双糖

D 蔗糖

解析:《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问答(修订版) :(二十七)关于碳水化合物及其含量。碳水化合物是指糖(单糖和双糖)、寡糖和多糖的总称,是提供能量的重要营养素。

下列(D)不应在营养成分中标示?

A 膳食纤维

B 饱和脂肪C胆固醇 D 蔗糖

解析:GB 28050规定营养成分表中内容包括表1以及GB 14880和卫生部公告中允许强化的除表1以外的其他营养成分。蔗糖在标准中规定的标示方式应该为“糖”。

关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 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

B 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C应使用中文。如同时使用外文标示的,其内容应当与中文相对应,外文字号可以大于中文字号。

D 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应以具体数值标示。

解析:GB 28050标准3.2条款规定:如同时使用外文标示的,其内容应当与中文相对应,外文字号不得大于中文字号。

关于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 某营养成分的含量标示值符合含量声称或比较声称的要求和条件时,可使用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B 进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应选用标准中列出的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

C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可以标示在标签的任意位置。

D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字号可以大于食品名称和商标。

解析:GB 28050附录B 2.6条款规定: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可以在标签的任意位置。但其字号不得大于食品名称和商标。

以下关于食品产品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食品产品标准中不得规定卫生指示菌指标

B. 我国的食品产品标准中应当与国外规定完全一致

C. 一个产品没有食品产品标准执行,就意味着不用符合任何标准的规定

D.执行食品产品标准时,应同时符合基础标准

解析: 执行食品产品标准时,应同时符合GB 2760、GB 2761、GB 2762、GB 2763等相关基础标准的要求。

食品产品标准的前言部分一般规定了(C)。

A. 标准的起草人、起草单位

B. 标准的英文名称

C. 替代标准、与被代替标准的相比主要变化

D. 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

解析: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中6.1.3条前言规定,前言应视情况一次给出下列内容:“···c) 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给出被代替的标准(含修改单)或其他文件的编号和名称,列出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g) 标准的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旧版的食品标准前言中规定了标准的起草人、起草单位,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一般在标准编制说明中体现。以下哪项不是食品产品标准中对感官要求的通常表述(B )。

A. 无正常视力可见霉斑、外来异物

B. 在显微镜下观察无外来异物

C. 无异味

D.具有产品应有的形态

解析:感官检验一般通过目视、鼻闻、口尝、手摸进行。

食品产品标准中某限量指标规定为“—”,则该指标的规定为(C)。

不得检出 B. 限量值为0 C. 不作规定 D.以上说法均错误

解析:标准中“—”为不作规定。

(D)不适用于GB 149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粕类》标准规定。

豌豆粕 B. 大豆粕 C.小麦粕 D.菜籽粕

解析:GB 149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粕类》标准范围规定:本标准不适用于菜籽粕和棉籽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的适用范围中不包括(B)。

发酵豆制品 B. 大豆蛋白粉 C. 非发酵豆制品 D. 豆浆

解析:GB 2712-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标准范围规定:本标准不适用于大豆蛋白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腌菜》对大肠菌群限量的特别规定为(C)。

A. 不适用于灭菌发酵型产品

B. 适用于非灭菌发酵型产品

C. 不适用于非灭菌发酵型产品

D. 适用于非灭菌未发酵产品

解析:GB 271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腌菜》3.4.2条款规定:大肠菌群不适用于非灭菌发酵型产品。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热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B)非致病性微生物的状态叫做商业无菌。

A. 也不含有任何的

B. 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

C. 但可以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

D. 但可以含有少量的

解析:GB 7098-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2.3条规定商业无菌的定义为“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热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的状态。”

32.GB 2757—2012中对蒸馏酒标签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 应标示“大量饮酒有害健康”,可同时标示其他警示语。

B. 可标示“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可同时标示其他警示语。

C. 应标示“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可同时标示其他警示语。

D. 可标示“大量饮酒有害健康”,应同时标示其他警示语。

解析:GB 2757标准4.3条款规定:应标示“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可同时标示其他警示语。

33.以下哪项食品产品标准没有对酸价作出要求(D)。

A.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油脂制品》

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

C.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

D.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腌腊肉制品》

解析:GB 2730-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腌腊肉制品》未对酸价作出要求,其余3项A、B、C 中均有相关要求。

34.对《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认识错误的是(C)。

A是某一类食品规范的基础B是食品生产过程的“行为标准”

C对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提出了要求D是食品生产者获得生产许可的前提和基础

解析: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范围规定: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35.与速冻食品有关的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有:(D)。

A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B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C速冻食品卫生规范D以上都是

解析: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和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是基础规范,速冻食品生产卫生规范是速冻食品专用规范。

36.对《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中设备设施理解正确的是( D)。

A食品加工厂用水的水质均应符合GB 5749。 B与消毒设施配套的水龙头其开关应为非手动式。C应设置风淋室、淋浴室。D以上都正确

解析: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5.1.5.4条款规定:与消毒设施配套的水龙头其开关应为非手动式;5.1.1.2 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 5749 的规定,对加工用水水质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应符合相应规定。5.1.5.6 根据对食品加工人员清洁程度的要求,必要时应可设置风淋室、淋浴室等设施

37.对《糕点、面包卫生规范》理解正确的是(B)。

A设置在超市、商店、市场内的饼店(面包坊),应距离畜禽产品、水产品销售或加工场所20m 以上

B清洁作业区应为独立间隔,如半成品冷却区与暂存区、内包装间、冷加工间、清洗消毒区等。C饼店(面包坊)冷加工食品的制作区域应设置明沟D以上都正确

解析:GB 895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卫生规范》标准3.1.3设置在超市、商店、市场内的饼店(面包坊),应距离畜禽产品、水产品销售或加工场所10m以上,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4.1.5 各生产车间或内部区域应依其清洁要求程度,分为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及一般作业区,各区之间应防止交叉污染;清洁作业区应为独立间隔,如半成品冷却区与暂存区、内包装间、冷加工间、清洗消毒区等。5.1.4 饼店(面包坊)冷加工食品的制作区域,应符合下列要求:c) 不应设置明沟,墙面、隔断应使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易于清洁材料建造。

38.对《肉和肉制品经营卫生规范》理解错误的是(C)。

A肉和肉制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等经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要求

B冻肉及冷冻食用副产品装运前应将产品中心温度降低至-15℃及其以下的温度,运输过程中箱体内温度应保持在-15℃及其以下的温度,并做好温度记录。

C贮存冻肉、冷冻食用副产品以及需冷冻贮存的肉制品的设施和设备应能保持-15 ℃及其以下的温度

D冷却肉、冷藏食用副产品以及需冷藏销售的肉制品应在0℃~4℃的冷藏柜内销售,冻肉、冷冻食用副产品以及需冷冻销售的肉制品应在-15℃及其以下的温度的冷冻柜销售

解析:GB 20799-2016 6.3条规定“贮存冻肉、冷冻食用副产品以及需冷冻贮存的肉制品的设施和设备应能保持-18℃及其以下的温度,并做好温度记录”。

39.对《发酵酒及其配制酒生产卫生规范》理解正确的是:(D)。

A黄酒生产区应设置原料仓库、制曲、制酒、灌装、贮存陈酿等区域

B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应监测赭曲霉毒素A和氨基甲酸乙酯。

C酒精度≤20%的配制酒应建立生产环境和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D以上都正确

解析:A:GB 12696-2016 4.4 黄酒厂房设计特性要求:根据生产工艺需要,黄酒生产区应设置原料仓库、制曲、制酒、灌装、贮存陈酿等区域,各区域应布局合理。

B:GB 12696-2016 8条葡萄酒(果酒)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8.1 发酵 8.1.2 发酵过程中应监测不良代谢产物产生情况,如赭曲霉毒素A和氨基甲酸乙酯,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C:GB 12696-2016 10.3条微生物监控:酒精度≤20%vol的配制酒应建立生产环境和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

40.对《蒸馏酒及其配制酒生产卫生规范》理解正确的是(D)。

A原料贮存、原料处理或提取加工、培菌或制曲、制酒、基酒贮存、调配、成品包装、成品贮存应设置独立的厂房或车间,并有效分隔。

B生产使用的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应有采购记录和验收记录,不得使用发霉、变质或含有毒、有害物以及被有毒、有害物污染的原料生产。

C生产过程中应监测不良代谢产物产生情况,如氨基甲酸乙酯。D以上都正确

解析:A:GB 8951-2016 4.1.2条规定: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原料贮存、原料处理或提取加工、培菌或制曲、制酒、基酒贮存、调配、成品包装、成品贮存应设置独立的厂房或车间,并有效分隔。

B:GB 8951-2016 7.2条规定:生产使用的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应有采购记录和验收记录,不得使用发霉、变质或含有毒、有害物以及被有毒、有害物污染的原料生产。

C:GB 8951-2016 8.1.4条规定:生产过程中应监测不良代谢产物产生情况,如氨基甲酸乙酯。

41.对《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理解错误的是(D)。

A生乳在挤奶后2 小时内应降温至0℃~4℃。B生乳应采用保温奶罐车运输。

C对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的加工环节,应建立实时监控措施,并保持监控记录。

D清洁作业区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应控制在300CFU/皿以下。

解析:GB 12693-2010 9.1.3.2 按GB/T 18204.1中的自然沉降法测定,清洁作业区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应控制在30CFU/皿以下。

42.对《谷物加工卫生规范》(GB 13122-2016)认识错误的是(B)。

A适用于大米、小麦粉、玉米碴、玉米面等产品的加工

B用于堆放、晾晒谷物、半成品、成品的地面不得铺设水泥。

C外溢粉尘的部位应安装粉尘控制装置。

D原料清理应除去杂质及霉变粒,防止杂质进入后续加工,。

解析:GB 13122-2016 1 范围规定本标准适用于谷物经机械等物理方式加工成大米、小麦粉、玉米碴、玉米面等初级产品的加工;5.2.3 外溢粉尘的部位应安装粉尘控制装置;8.5.1 原料清理应除去杂质及霉变粒,防止杂质进入后续加工,造成产品污染;4.2规定“用于堆放、晾晒谷物、半成品、成品的地面不得铺设含有沥青等有害物质的材料”,水泥不属于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

43.对《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GB 31621-2014)认识错误的是(B)。

A规定了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分装与包装、销售等经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要求

B适用于餐饮服务、现制现售的食品经营活动。

C销售有温度控制要求的食品,应配备相应的冷藏、冷冻设备,并保持正常运转。

D肉、蛋、奶、速冻食品等容易腐败变质的食品应建立相应的温度控制等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并确保落实执行。

解析:GB 31621-2014标准1条款范围规定:本标准不适用于网络食品交易、餐饮服务、现场制售的食品经营活动。

44.如果一个企业申请新的食品添加剂,应当向以下哪个部门提出申请?(B)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B.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七条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

45.在我国,下列(A)属于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B.苏丹红;C.孔雀石绿; D.三聚氰胺。

解析: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3种属于卫生部公告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46.下列物质属于甜味剂的有(B )。

苯甲酸;B.麦芽糖醇;C.谷氨酸钠;D.山梨酸

解析:麦芽糖醇属于GB 2760中允许使用的甜味剂。

47.根据溶解性判断,属于水溶性抗氧化剂的是(D )。

BHA;B. TBHQ;C. VE;D. VC

解析:VC属于水溶性抗氧化剂,BHA、TBHQ、VE属于脂溶性抗氧化剂。

48.下列(D)情况下不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剂。

A.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B.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C.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D.掩盖已经发生腐败变质的肉类和海产品。

解析:GB 2760标准中第3.1条款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伪、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49.属于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是(D)。

亚铁氰化钾;B.柠檬黄;C.糖精钠;D.溴酸钾

解析:溴酸钾属于食品整治办〔2009〕5号规定的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50.下列(D)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

A、二氧化硫

B、苯甲酸钠

C、山梨酸钾

D、甲醛

解析:甲醛不是GB 2760-2014标准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食品整治办〔2008〕3号)中,工业用甲醛为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51.下列(D)物质不具有防腐作用?

A、苯甲酸 B 、亚硝酸钠C、丙酸D、水杨酸

解析:苯甲酸、亚硝酸钠、丙酸均属于GB 2760中允许使用的具有防腐作用的食品添加剂。水杨酸为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

52.婴儿配方乳粉能满足(B)月龄婴儿的正常营养需求。

A 0-4

B 0-6

C 0-12

D 6-12

解析: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标准3.2条款婴儿配方食品的定义要求其“适合正常婴儿食用,其能量和营养成分能够满足0~6月龄婴儿的正常需求”。

53.关于婴儿配方食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可以使用氢化油脂

B 可以使用经辐照处理过的原料

C 可以使用果糖

D 可以使用预糊化的淀粉

解析: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标准4.1条款原料要求规定:不应使用氢化油脂,不应使用经辐照处理过的原料。4.3.4条款规定:只有经过预糊化后的淀粉才可以加入到婴儿配方食品中,不得使用果糖。

54.婴儿配方食品中对下列哪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没有进行特别规定( C )。

A 反式脂肪酸

B 芥酸

C 蔗糖

D 亚油酸

解析: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标准对反式脂肪酸、芥酸、亚油酸具有限量规定。

55.婴幼儿辅助食品适用于(B)个月以上的婴儿和幼儿食用。

A 4

B 6

C 8

D 12

解析:GB 1343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准附录A:特膳膳食用食品的类别中规定:婴幼儿辅助食品包括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6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7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标准的范围中均为适用于6月龄以上婴儿和幼儿食用。

56.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一种(C)产品。

A 药品

B 保健食品

C 肠内营养

D 肠外营养

解析:《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系列标准实施指南》中规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也就是常说的“肠内营养制剂”。

57.下列全营养配方食品中适用年龄标示错误的是(C )。

A 10-18岁

B 65岁以上

C 1-18岁

D 1-10岁

解析:GB 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标准将全营养配方食品分为:适用于1~10岁人群的全营养配方食品、适用于10岁以上人群的全营养配方食品。

58.关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 应符合G

B 14342的要求

B 应标示产品的类别和适用人群

C 应标示“与其他产品同时食用时应注意用量”

D 应标示“请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解析:该题为单选题,但A和C均有错误。A可能是笔误,应为GB 13432

GB 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标准4.1条款标签要求:4.1.1 产品标签应符合GB 13432的规定。故A错误

4.1.2 标签中应对产品的配方特点或营养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应标示产品的类别和适用人群,同时还应标示“不适用于非目标人群使用”。4.1.3 标签中应在醒目位置标示“请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4.1.4标签中应标示“本品禁止用于肠外营养支持和静脉注射”。故C错误

5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B)的标准。

A 推荐执行

B 强制执行

C 自愿执行

D 参考执行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条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C)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

A 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B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C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 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

61.(A)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A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B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C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D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一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62.对(D),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A 地方传统食品

B 地方新型食品

C 地方稀有食品

D 地方特色食品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63.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B)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A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B 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C 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64.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A)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本企业适用,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A 严于

B /

C 高于

D 宽于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条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本企业适用,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65.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A)报告。

A 卫生行政部门

B 质量监督部门

C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D 农业行政部门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6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后,与之对应的地方标准(C)。

A 过渡期后废止

B 视情况废止

C 即行废止

D 可视情况保留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67.下列日期的标示方式中,哪种不属于规范的形式?(D)

A、2010 年3 月12 日

B、20100312

C、12日3 月2010 年

D、03/12/2010

解析: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准中4.1.7.3条款规定:应按年、月、日的顺序标示日期,如果不按此顺序标示,应注明日期标示顺序(标示形式参见附录C)。选项D正确的标示方式为“(月/日/年):03/12/2010”。

68.食用香精、香料在食品配料表中错误的标示方法为(C)。

A.食用香精

B.食用香料

C.香精、香料

D.食用香精香料

解析: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准中4.1.3.2条款表1 配料标示方式规定:食用香精、香料的标示方式为“食用香精”、“食用香料”、“食用香精、香料”。

69.下列哪种情况不需要在配料表中标示相关配料具体含量?(C )

A、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

B、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的含量较低时。

C、仅在食品名称中提及的某种配料。

D、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的含量无时。

解析: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准中4.1.4.3条款规定:食品名称中提及的某种配料或成分而未在标签上特别强调,不需要标示该种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70.以下食品标签中,需强制执行GB 7718-2011的标示标签情形是:(D)

A、散装食品标签

B、储藏运输过程中以提供保护和方便搬运为目的的食品储运包装标签

C、现制现售食品标签

D、销售单元包含若干可独立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时,直接向消费者交付的外包装

解析: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准中1范围条款规定:本标准不适用于为预包装食品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提供保护的食品储运包装标签、散装食品和现场制售食品的标识。

71.当某种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且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C )时,不需要在配料表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

A、15%

B、20%

C、25%

D、30%

解析:GB 7718标准第4.1.3.1.3条款规定当某种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且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25%时,不需要在配料表中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

72.食品配料表中,各种配料应按(A)方式一一排列?

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

制造或加工食品时的配料加入顺序

按照配料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排序

按照配料在终产品中的含量递减顺序

解析:GB 7718标准第4.1.3.1.2条款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

73.关于食品标签上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下列哪条表述是错误的?(C)

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通常是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规定的食品名称或食品分类名称。

若标准中规定的食品名称或食品分类名称有多个时,可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个,或不引起歧义的等效的名称。

为了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物理状态或制作方法,不可以在食品名称前或后附加相应的词或短语,如干燥的、浓缩的。

在没有标准规定的情况下,应使用能够帮助消费者理解食品真实属性的常用名称或通俗名称。

解析:GB 7718标准第4.1.2.3条款规定:为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物理状态或制作方法,可以在食品名称前或后附加相应的词或短语,如干燥的、浓缩的、复原的、熏制的、油炸的、粉末的、颗粒的等。

74.以下净含量标识正确的为(B)。

A、1000g

B、1.08kg

C、0.75kg

D、1公升

解析:GB 7718 标准第4.1.5.2条款规定质量单位为克(g)、千克(kg),故D选项不对。标准4.1.5.3条款规定:质量Q<1000g时,计量单位使用克(g),质量Q≥1000g时,计量单位使用千克(kg),故选项A、C不对。

75.下列赠送装或促销装预包装食品净含量的标示方法,不正确的是:(D)。

A、净含量500克、赠送50克

B、净含量500+50克

C、净含量550克(含赠送50克)

D、净含量500克(不含赠品)

解析:《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问答(修订版)中第四十七、赠送装或促销装预包装食品净含量的标示规定:赠送装(或促销装)的预包装食品的净含量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标示,可以分别标示销售部分的净含量和赠送部分的净含量,也可以标示销售部分和赠送部分的总净含量并同时用适当的方式标示赠送部分的净含量。如“净含量500克、赠送50克”、“净含量500+50克”、“净含量550克(含赠送50克)”等。

76.关于进口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进口预包装食品外文配料表的内容均须在中文配料表中有对应内容。

B、原产品外文配料表中没有标注的内容,中文配料表中可不标注

C、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或原产地区的名称,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D、原有外文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等不需要翻译成中文。

解析:《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问答(修订版)第五十六条进口预包装食品应如何标示标签中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外文配料表的内容均须在中文配料表中有对应内容,原产品外文配料表中没有标注,但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应当标注的内容,也应标注在中文配料表中(包括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水和单一原料等)。

77.按照GB 7718的定义,下面哪种食品属于预包装食品:(C)。

A B

C 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散装食品,指无预先定量包装,需计量销售的食品,包括无包装和带非定量包装的食品,故本题中A、B、D均为散装食品。根据GB 7718对预包装食品的定义,预包装食品应同时满足两个要点:1、预先包装,2、定量,即在包装上要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示。

78.根据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的风险,按照GB 29921-2013标准问答的相关解释,下面哪类食品需要执行GB 29921-2013中的限量规定(B)。

A 食盐

B 熟肉制品

C 碳酸饮料

D 蒸馏酒

解析:GB 29921标准中表1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涉及熟肉制品,未涉及食盐、碳酸饮料和蒸馏酒。

79.根据食品产品的属性,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下列哪类食品不需要执行菌落总数的限量规定:(B)。

A 饼干

B 发酵乳

C 巴氏杀菌乳

D 蜜饯

解析:GB 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标准4.6条款微生物限量中未规定其菌落总数的技术要求。

80.下列关于商业无菌的说法,错误的是:(D)。

A. 罐头食品是以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肉、水产动物等为原料,经过加工处理、装罐、密封、加热杀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商业无菌罐装食品。

B. 商业无菌指的是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热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的状态。

C. 按照GB 4789.26的规定,若样品经保温试验未出现泄漏;保温后开启,经感官检验、pH测定、涂片镜检,确证无微生物增殖现象,则可报告该样品为商业无菌。

D. 商业无菌既是从细菌学上达到产品绝对无菌的状态。

解析:商业无菌的定义为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热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的状态。根据此定义,商业无菌并不是产品的绝对无菌状态。

81.在GB 29921中,下面哪类致病菌的限量规定执行的是三级采样方案:(A)。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沙门氏菌

C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D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解析:GB 29921标准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的是三级采样方案,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采用的是二级采样方案。

82.下列关于微生物检验采样的描述,错误的是:(B)。

A. 样品的采集应遵循随机性、代表性的原则

B. 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c和m 值

C. 应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贮存样品

D. 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解析:GB 4789.1标准4.2.1条款规定: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二级采样方案设有n、c和m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c、m和M值。

83.下列哪类食品需要关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风险并且需要执行相关限量规定:(C)。

A 果冻

B 肉制品

C 即食生制水产制品

D 巧克力

解析:GB 29921标准中表1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规定了水产制品(熟制水产品、即食生制水产品、即食藻类制品)、水产调味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限量要求。

84.对于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需要重点关注的食品是:(A)。

A 婴儿配方食品

B 蜂蜜

C 包装饮用水

D 熟肉制品

解析: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其中婴儿配方乳粉是目前发现的主要感染渠道。GB 10765中规定了婴儿配方乳粉中阪崎肠杆菌的限量要求。

85.下列哪种食品中亚硝基类化合物污染最重(D)。

A.奶类

B.蔬菜、水果

C.酒类

D.腌制肉制品

解析:肉类制品中由于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的使用,导致可能形成亚硝胺,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对N-二甲基亚硝胺限量指标做了要求,其中肉及肉制品(肉类罐头除外)的限量为3μg/kg;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水产品罐头除外)的限量为4μg/kg。

86.食品污染的来源有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D)。

细菌性污染 B.病毒性污染 C.病原性污染 D.化学性污染

解析:GB 2762标准第2.1条款污染物的定义为食品在从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至食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本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是指除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以外的污染物。由此可知,食品污染的来源有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和化学污染。

87.黄花菜中镉限量参照(A)中镉限量执行。

A 叶菜蔬菜

B 茎类蔬菜

C 豆类蔬菜

D 其他蔬菜

解析: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黄花菜中镉限量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377号:黄花菜中镉限量参照叶菜蔬菜及芹菜中镉限量执行,即黄花菜中镉含量应小于等于0.2毫克/千克。

88.GB 2762-2012表2中规定鲜平菇中镉限量为0.2mg/kg,根据厂家提供的证明材料得知1公斤平菇干制品需5公斤鲜平菇加工制得。该平菇干制品的镉限量要求应为(C)

A 0.5 mg/kg

B 2.5 mg/kg

C 1 mg/kg

D 2 mg/kg

解析:GB 2762标准中3.5条款规定:干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以相应食品原料脱水率或浓缩率折算。脱水率或浓缩率可通过对食品的分析、生产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其他可获得的数据信息等确定。故本题中镉的限量为:5/1*0.2=1mg/kg。

89.芝麻酱中污染物(真菌毒素)指标应按照(D)类别要求执行。

A 调味料

B 酱及酱制品

C 复合调味料

D 坚果及籽类的泥(酱)

解析:GB 2762(2761)标准中3.3条款规定:食品类别(名称)说明(附录A)用于界定污染物限量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本标准。附录A表A.1中坚果及籽类制品亚类下有坚果及籽类的泥(酱),包括花生酱等。调味品大类中未涉及芝麻酱。

90.下列属于我国按照污染物管理的物质有(D)

A 锌

B 铜

C 铁

D 铅

解析:GB 2762标准中规定了食品中铅的限量指标。

91.食品中污染物定义,是指食品在从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至食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C)的化学性危害物质。

A 天然存在

B 人为添加

C 非有意加入

D 非法添加

解析:GB 2762标准第2.1条款污染物的定义为食品在从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至食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本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是指除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以外的污染物。

92.根据GB 2762-2012附录A食品类别(名称)说明,薯类中污染物限量应按照(C)类别要求执行。

A 粮食

B 谷物

C 块根和块茎蔬菜

D 水果

解析:GB 2762标准中3.3条款规定:食品类别(名称)说明(附录A)用于界定污染物限量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本标准。附录A表A.1中蔬菜及其制品(包括薯类,不包括食用菌)大类下的包括次亚类:块根和块茎蔬菜(例如,薯类、胡萝卜、萝卜、生姜等)。

多选题

1.关于食品进出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B.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可以仅附英文说明书

C.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食品符合出口国(地区)的标准或合同要求

D.进口商应当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剂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或者进口批号、保质期、境外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交货日期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解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规定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B:第九十七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

C:第九十九条规定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食品符合进口国(地区)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

D:第九十八条规定进口商应当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剂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或者进口批号、保质期、境外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交货日期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2、食品中强化脂肪酸主要有(C、D)。

A.亚油酸B、油酸C、花生四烯酸D、DHA

解析:GB 14880-2012 表B.1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名单、表C.1允许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强化剂及化合物来源和表 C.2仅允许用于部分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其他营养成分及使用量中有花生四烯酸和DHA,没有亚油酸和油酸。

3.下列哪些(A、B、C、D)可作为铁营养强化剂。

柠檬酸铁铵B、葡萄糖酸亚铁 C、焦磷酸铁 D、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解析:A、B、C、D在GB 14880-2012 表B.1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名单和表C.1允许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强化剂及化合物来源中,都是铁营养强化剂的化合物来源。

4.下列为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营养强化剂包括(A、B、C、D)。

低聚果糖B、低聚半乳糖 C、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D、左旋肉碱

解析:GB 14880-2012 表 C.1 左旋肉碱允许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中,即可用于婴幼儿食品中;标C.2 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允许用于婴幼儿食品中。

5.控制抗生素残留的措施主要有哪些?(A、B、C、D)

对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B.筛选和生产供畜牧兽医专用的抗生素 C.以法规形式制定允许残留量或最高残留限量 D.严格规定休药期

解析:A:《兽药管理条例》第三章兽药生产、第六章兽药使用对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B:筛选和生产供畜牧兽医专用的低残留量抗生素;

C: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规定了允许残留量或最高残留限量;

D:《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兽药的标签或者说明书中必须有休药期,第四十条规定,有休药期规定的兽药用于食用动物时,饲养者应当向购买者或者屠宰者提供准确、真实的用药记录;购买者或者屠宰者应当确保动物及其产品在用药期、休药期内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6.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主要有哪些?(A、B、C、D)

A.施用农药后直接污染食用作物

B.农药通过对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而间接污染食品

C.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造成污染

D.饲料中的残留农药转入畜禽类食品造成污染

解析:GB 2763-2014 3.1条对农药残留物的定义为“由于使用农药而在食品、农产品和动物饲料中出现的任何特定物质,包括被认为具有毒理学意义的农药衍生物,如农药转化物、代谢物、反应产物及杂质等”。A、B、C、D选项均是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

7.下列属于营养标签内容的是(A、B、C)。

A 营养成分表

B 营养声称

C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D 健康声称

解析:GB 28050-2011 2.1条营养标签: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中没有健康声称的内容。

8.下列哪些营养素属于核心营养素(A、B、C、D)。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碳水化合物

D 钠

解析:GB 28050-2011 2.4条营养标签中的核心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

9.下列哪些食品可以豁免标示营养标签(A、B、D)。

A 味精

B 食醋

C 酱油

D 香辛料

解析:GB 28050-2011 7条: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中有每日食用量≤10g或10mL 的预包装食品。问答(十五)关于每日食用量≤10g或10mL的预包装食品,味精、食醋、香辛料均包括在内;但是,对于单项营养素含量较高、对营养素日摄入量影响较大的食品,如腐乳类、酱腌菜(咸菜)、酱油、酱类(黄酱、肉酱、辣酱、豆瓣酱等)以及复合调味料等,应当标示营养标签。

10.可以用多少食品为单位标示营养成分表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A、B、D)

A 每100g B每100ml C 每1g D 每份

解析:GB 28050-2011 6.1条规定:预包装食品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应以每100克( g)和(或)每100毫升( mL)和(或)每份食品可食部中的具体数值来标示。当用份标示时,应标明每份食品的量。份的大小可根据食品的特点或推荐量规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代替了《烘炒食品卫生标准》和《坚果食品卫生标准》,以下说法错误的有(A、C、D)。

A.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实施后,《烘炒食品卫生标准》和《坚果食品卫生标准》可以继续修订新的卫生标准

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实施后,《烘炒食品卫生标准》和《坚果食品卫生标准》不再执行

C.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实施后,《烘炒食品卫生标准》和《坚果食品卫生标准》依旧可以执行

D.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发布后,《烘炒食品卫生标准》和《坚果食品卫生标准》不再执行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条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代替了《烘炒食品卫生标准》和《坚果食品卫生标准》,被代替的标准已经作废,不再执行或修订。标准执行日期为实施日期,发布日期到实施日期之间的过渡期内被替代标准可以执行。

以下哪些产品在食品产品标准中未规定菌落总数的要求(A、B、C)。

A. 现制现售的糕点

B. 非即食的再制蛋制品

C. 含有活性菌种的冷冻饮品

D. 含乳型果冻

解析:A:GB 7099-2015 表2 注b规定菌落总数的要求不适用于现制现售的产品。

B:GB 2749-2015 表3 注b 菌落总数不适用于鲜蛋和非即食的再制蛋制品。

C:GB 2759-2015 表2 注a 菌落总数不适用于终产品含有活性菌种(好氧和兼性厌氧益生菌)的产品。

D:GB 19299-2015 表2 微生物限量中对含乳型果冻有菌落总数的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规范应包含的技术要素有:(A、B、C、D)。

A厂房车间、设备设施等硬件要求B管理制度、记录文件等软件要求

C人员卫生、培训等人员要求D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使用品种

解析:A:GB 14881-2013 4条规定了厂房车间,5条规定了设备设施;

B:13条规定了管理制度和人员,14条规定了记录和文件管理;

C:6.3条规定了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与卫生要求,12条规定了培训;

D:7条规定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食品生产者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遵循(ABCD)基本原则。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C.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D.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解析:GB 2760-2014 3.1条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b)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c)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d)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e) 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目前我国食品中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主要问题有(ABC)。

用食品添加剂来掩盖食品的腐败变质或质量缺陷,甚至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B.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C.在食品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D.在食品中使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解析:自2016年第一季度起,国家食药总局每个季度公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发现的主要问题中都有食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目的就是来掩盖食品的腐败变质或质量缺陷,甚至掺杂、掺假、伪造。食品添加包括人工合成的和天然物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按标准在食品中使用。

下列(ABC)属于我国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范畴。

澄清剂;B.脱模剂;C.助滤剂;D.防腐剂。

解析:GB 2760-2014 D.21条规定“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有助于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等”。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适用于(AB)的婴幼儿。

A 6-12月龄

B 12-36月龄

C 3-6月龄

D 36月龄以上

解析:GB 10767-2010 3.1条规定较大婴儿指6~12月龄的人,幼儿指12~36月龄的人。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包括(ABCD)。

A 无乳糖婴儿配方食品

B 母乳营养补充剂

C 无苯丙氨酸婴儿配方食品 D乳蛋白深度水解婴儿配方食品

解析:GB 29922-2013 表A.1产品类别中有无乳糖婴儿配方、母乳营养补充剂、乳蛋白深度水解婴儿配方和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问答十六、关于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食品常见的氨基酸代谢障碍有苯丙酮尿症,应限制的氨基酸种类为苯丙氨酸,故无苯丙氨酸婴儿配方食品属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括(ABD)。

A 全营养配方食品

B 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C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D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解析:GB 29922-2013 2.1条下规定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3类产品: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运动营养食品中可以添加下列哪些成分(ABCD)。

A 谷氨酰胺

B 肌酸

C 咖啡因

D 左旋肉碱

解析:GB 24154-2015 表 3 各类运动项目产品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每日使用量规定的成分中有咖啡因、肌酸、谷氨酰胺;表 A.1 运动营养食品可添加的营养素种类及含量规定的成分中有左旋肉碱。

《食品安全法》规定,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BC)。

A 依法履职

B 科学合理

C 安全可靠

D 保证民生

解析:《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食品标签上,保质期可以标示为:(ABCD)。

最好在···之前食(饮)用

····之前最佳

保质期(至)······

保质期XX个月(或XX日、或XX天、或XX周、或XX年)

解析:GB 7718-2011 C.4 规定“保质期可以有如下标示形式:最好在……之前食(饮)用;……之前食(饮)用最佳;……之前最佳;此日期前最佳……;此日期前食(饮)用最佳……;保质期(至)……;保质期××个月(或××日,或××天,或××周,或×年)”。

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必须标示的项目包括:(ABD)。

食品名称B、净含量C、生产者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D、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

解析:GB 7718-2011 4.2规定“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应按照4.1项下的相应要求标示食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其他内容如未在标签上标注,则应在说明书或合同中注明”。

液态食品净含量的计量单位可以为(ABCD)。

升B、毫升C、克D、千克

解析:GB 7718-2011 4.1.5.2 a)条规定“液态食品,用体积升(L)(l)、毫升(mL)(ml),或用质量克(g)、千克(kg)”的形式标示包装物(容器)中食品的净含量。

对于微生物限量标准GB 29921,其标准内容包括了:(A、B、C、D)。

A 致病菌限量

B 应用原则

C 指标要求

D 范围

解析:GB 29921-2013 1条规定了范围,2条规定了应用原则,3条规定了指标要求,表1规定了致病菌限量。

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

A. 生产企业应严格食品安全生产过程管理,降低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

B. 对于非预包装食品,企业可以通过生产经营操作规范以及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等措施进行质量安全控制。

C.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使其产品符合《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要求。

D. 对标准未涵盖的其他食源性致病菌,或未制定致病菌限量值的食品类别,食品生产者应当采取控制措施,使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解析:A、D:GB 29921-2013 2.1条规定“无论是否规定致病菌限量,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食品中的致病菌含量水平及导致风险的可能性”。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C:在GB 29921-2013问答中可找到C原话,但是产品不仅应符合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要求,有的还需要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因此该答案有歧义。

(1)问答中七、其他问题“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如果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这两类食品,应按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

(2)问答中二、标准的实施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或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严格生产经营过程的微生物控制,确保产品符合GB29921规定。

下列哪些食品类别暂不在GB 29921的范围内,在其产品标准中单独规定了致病菌限量要求:(B、C)。

A 速冻面米制品

B 乳与乳制品

C 特殊膳食食品

D 饮料

解析:GB 29921-2013问答七、其他问题“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

以下哪些食物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B、C、D)

A 猪肉

B 花生 C玉米 D 花生油

解析:GB 2761-2011标准中未规定猪肉中的黄曲霉毒素限量;表1规定了花生、玉米和花生油的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且限量高于其他食品;说明了花生、玉米和花生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

某种食品中没有设定某种污染物限量,则表明(B、C)。

A 该类食品中污染物不得检出。

B 该类食品对我国人群总膳食暴露的贡献比较低,非控制重点。

C 食品生产加工中要执行良好操作规范,尽可能降低各种污染物在食品中的含量。

D 该类食品的生产不必遵行有关规定。

解析:GB 2762-2012 3.1条规定“无论是否制定污染物限量,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使食品中污染物的含量达到最低水平”,3.2条规定“本标准列出了可能对公众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污染物,制定限量值的食品是对消费者膳食暴露量产生较大影响的食品”。

三、判断题

1.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规定,“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强化了某种营养素的一种食品,其终产品中该营养素的含量必需在GB 14880规定的范围内。

解析: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规定的是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量,而非产品最终含量。GB14880问答中“第十七条关于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量和在终产品中的含量”中指出“本标准规定的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量,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允许的实际添加量,该使用量是考虑到所强化食品中营养素的本底含量、人群营养状况及食物消费情况等因素,根据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而综合确定的。鉴于不同食品原料本底所含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差异性较大,而且不同营养素在产品生产和货架期的衰减和损失也不尽相同,所以强化的营养素在终产品中的实际含量可能高于或低于本标准规定的该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量。

棉子糖不可作为强化剂用于婴幼儿食品。(×)

解析:GB14880中附表c.2规定:

在我国,食盐中是不允许强化除碘以外的其他营养素。(√)

解析:GB 14880-2012问答,十四、关于取消食盐作为营养强化剂载体: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高,同时我国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有升高趋势。为了配合国家的减盐行动,避免居民过多摄入食盐,本标准取消了食盐作为营养强化剂载体。关于食用盐中碘的使用,生产单位依据《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执行。GB 14880-2012标准表D食品类别中不包含食盐。

5.某食品声称“无反式脂肪酸”说明该食品中完全不能检出反式脂肪酸。(×)

解析:GB 28050-2011 表 C.1 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声称的要求和条件中,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声称要求为:反式脂肪酸≤0.3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并非食品中完全不能检出反式脂肪酸。

6. 营养成分表中营养成分应当按照《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顺序标示,当标示的营养成分较多时,应采取适当的形式使能量和核心营养素的标示更加醒目。(√)

解析:GB 28050-2011 6.2条规定“营养成分表中强制标示和可选择性标示的营养成分的名称和顺序、标示单位、修约间隔、‘0’界限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B.2.2条注:核心营养素应采取适当形式使其醒目。

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产品标准中不能规定水分、灰分等质量指标。(×)

解析:GB 10765-2010等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产品标准中规定了水分、灰分等质量指标。

8.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的规定,巧克力成分含量不足25%的制品不应命名为巧克力制品。(√)

解析:GB 9678.2-2014 4.2条规定“巧克力成分含量不足25%的制品不应命名为巧克力制品”。

9.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是最高要求(×)

解析:食品生产经营规范规定了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并非是最高要求。

10.只要产品安全指标符合标准,可以忽略生产加工过程。(×)

解析:产品除了安全指标还有营养指标和特征指标等,不可忽略生产加工过程,如巴氏灭菌乳的过度灭菌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的追溯不可以忽略生产加工过程。

11.硼砂作为防腐剂可以用于食品(×)

解析:《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食品整治办〔2008〕3号)》中明确,硼砂为非食用物质,不能作为防腐剂用于食品。

12.纯天然食品添加剂比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更安全。(×)

解析: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3.3条规定“按照本标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纯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同等地位,只要是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并按规定使用,都是安全的。

13.特殊膳食用食品中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的要求。(×)

解析:GB 14880-2012问答,十二、如何理解和使用附录C 对于特殊膳食用食品,本标准表仅规定了营养强化剂的化合物来源名单,不再规定其使用量,即特殊膳食用食品中各营养素的含量按照相应标准执行,为达到含量要求,可使用的化合物来源应符合本标准表 C.1的要求。

14.母乳和婴儿配方食品都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

解析:GB 10765-2010 5.1.3条规定“婴儿配方食品应标明:‘对于0~6月的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在母乳不足或无母乳时可食用本产品’。”

15.婴儿配方食品中阪崎肠杆菌不得检出。(√)

解析:液态婴儿配方食品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商业无菌的要求,商业无菌的定义为“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热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的状态”,即阪崎肠杆菌也不应检出;粉状婴儿配方食品中阪崎肠杆菌项目为二级采样方案,要求在3个样品中均不允许检出。

16.特殊膳食用食品中添加可选择性成分时,对其含量没有要求。(×)

解析:GB 10765-2010 4.4.1规定“除了4.3中必需成分外,如果在产品中选择添加或标签中标示含有表5中一种或多种成分,其含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GB 13432-2013 4.3.1条规定“如果产品根据相关法规或标准,添加了可选择性成分或强化了某些物质,则还应标示这些成分及其含量”。特殊膳食用食品中添加可选择性成分时,对其含量是要求的。

17.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本质是食品,不是药品。(√)

解析:GB 29922-2013问答,第三条说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此类食品不是药品”。

18.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

解析:GB 29922-2013标准 2.1条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中指出,“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19.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20.食品安全标准应包括与食品质量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21.单一配料的预包装食品可以不标示配料表。(×)

解析:GB 7718-2011问答,二十一、关于单一配料的预包装食品是否标示配料表:单一配料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标示配料表。

22.加工助剂不需要标示在配料表中。(√)

解析:GB 7718-2011 标准中4.1.3.1.1条规定“加工助剂不需要标示”。

23.2013年后生产、进口的葡萄酒产品如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应当在标签中标示为二氧化硫,且需同时标示含量。(×)

解析:GB 7718-2011问答,四十一、关于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标示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和《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2758-2012)及其实施时间的规定,允许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的葡萄酒在2013年8月1日前在标签中标示为二氧化硫或微量二氧化硫;2013年8月1日以后生产、进口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的葡萄酒,应当标示为二氧化硫,或标示为微量二氧化硫及含量。

24.如果加入的各种果脯或蜜饯总量不超过10%,可以在配料表中标示加入的各种蜜饯果脯的具体名称,或者统一标示为“蜜饯”、“果脯”。(√)

解析:GB 7718-2011 标准中4.1.3.1条规定“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上应标示配料表, 配料表中的各种配料应按 4.1.2 的要求标示具体名称,食品添加剂按照 4.1.3.1.4 的要求标示名称。”;

4.1.3.1条“下列食品配料,可以选择按表1的方式标示”,表1中“添加量不超过10%的各种果脯蜜饯水果”标示方式为“蜜饯”、“果脯”。

25.无论是否规定致病菌限量,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食品中致病菌含量水平及导致风险的可能性。(√)

解析:GB 29921-2013标准中2.1条规定“无论是否规定致病菌限量,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食品中的致病菌含量水平及导致风险的可能性。”

26.GB 29921-2013中以及2013年后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未规定致病菌限量的食品类别,即为无致病菌限量要求的食品类别,但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

解析:GB 29921-2013问答中,一、标准的制定目的 GB 29921属于通用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其他相关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标准执行。其他食品标准中如有致病菌限量要求,应当引用本标准规定或者与本标准保持一致。七、其他问题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

27.某类食品中只要含有该污染物,就应对其制定污染物限量指标。(×)

解析:GB 2762-2017标准中3.2条规定“本标准列出了可能对公众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污染物,制定限量值的食品是对消费者膳食暴露量产生较大影响的食品”。并没有说明某类食品中只要含有污染物,就应对其制定污染物限量指标。

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问答中解释“《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修订工作严格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以风险评估为依据,科学合理设置污染物指标及限量,体现了以下工作原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