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长恨歌》与《琵琶行》的比较阅读

【课外阅读】《长恨歌》与《琵琶行》的比较阅读
【课外阅读】《长恨歌》与《琵琶行》的比较阅读

【课外阅读】《长恨歌》与《琵琶行》的比较阅读

这两首诗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是主题都具有双重性。《长恨歌》既对唐明皇的荒淫误国,杨贵妃以色邀宠有所批判,特别是在诗歌的开头;又对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感情有所同情,甚至歌颂,特别是在他们的爱情发展成悲剧之后。对此,陈鸿的《长恨歌传》有很好的说明:“……质夫(白居易友)兴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指玄宗与举杨贵妃的故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琵琶行》既刻画了一个不幸歌女的形象,又通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抒发了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后的苦闷心情。二者之间基本上是并列的、非主从的关系。

其次是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一是抒情与叙事的紧密结合,它们既是以抒情见长的叙事诗,又是以叙事见长的抒情诗。诗中既有凄婉感人的情节,又有真挚动人的情感。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白居易的)感伤之诗长于切”,即可作此理解。难怪白居易自赞为“一篇长恨有风情”了。《长恨歌》主要通过客观描写来抒情,《琵琶行》主要通过主观描写来抒情,这是因为《长恨歌》毕竟是根据传闻的希代之事写成的,《琵琶行》则是在一生矛盾最剧烈的被贬江州后写成的。

二是结构安排独具匠心。从大结构上看,这两首诗层次分明,一气贯注,都以叙事为线索,穿插抒情,写出了情节的发生、发展、转折、高潮、结束。事件的详略,层次的过渡又各尽腾挪变化之妙。从小结构上看,二诗在铺陈词藻、详尽描写的同时,不断锤炼一些连兜带转的警句。穿插其间,使全篇处处体现开阖顿挫之妙。如《长恨歌》第一段不断地描写杨贵妃如何以色专宠,但读来并不觉得重复,原因就是他在描写几句之后就会出现一两句警句,如“从此君王不早朝”,“三千宠爱在一身”,“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又如写东归长安后,有“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之句,初看好似又转到对景物的铺陈上,但马上用“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二句加以兜转,使其又回到相思的主题上,极顿挫有致。《琵琶行》亦然。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已写出主人的邀请及琵琶女的矜持,因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两句初看好似多余,但它是为了逼出下面两句警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其它名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无声胜有声”亦可作如是观。

三是善于描写,形象多姿多彩,语调圆润流转,语言精美通畅。《长恨歌》尤富有色泽

美,杨贵妃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琵琶行》尤富有音乐美,它不但详尽写出了琵琶女弹奏的全过程,而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弹奏的音乐效果。这两首诗都善于侧面的环境描写,“峨眉山下”,“西宫南内”,“夕殿萤飞”等把玄宗相思孤独的心情衬托得相当突出;《琵琶行》三次描写“江月”,也很好地衬托了全诗的气氛。这两首诗词采绚丽,富于装饰,但决不罗织典故。据王国维讲,除“转教小玉报双成”一句用典外,其余全是精致入神的白描,其中尤善于比喻,特别是描写琵琶声的一系列博喻,更令人叹为观止。

琵琶行解读下

说到琵琶是全唐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再来看下它的文本,先是序文,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了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小白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这个是五品下的管,但是其实小白后面会说到。其实是九品,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小白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那么至于写作动机就表明了:1 赠琵琶

妓女,以表“悯然”之情(同情)。2 表迁谪之意,即发发牢骚。不过白居易也够乖说他自己遭贬两年了本来也没有迁谪之意因为之前的作品里没有!只是听了该夜的琵琶表演才开始感觉到被贬的意味。 这个序是小白自己写的,也就是告诉说:皇帝陛下哈,你贬我,我一点也不怨,怪就怪那天的音乐,把我的潜意识,撩逗出来了!我本无怨恨哦,都是琵琶惹的货。 注意看序里的这句“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贾人就是商人,看来,唐代商人的地位,比妓女低的多了。文论家总是说,倡女卖艺不卖身。证据呢?不明卖,不等于绝不暗卖。怎么说也是个风尘女子。风尘女子嫁给商人,还算是“委身”!可见商人的地位有多低 序133言,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的一清二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解读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解读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 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3、感受其凝炼、优美动人的语言及作者对李杨二人赞颂又讽喻的复杂态度。 【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难点】诗歌的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学习课时】四课时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文公。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但《长恨歌》诗人自己将之归为感伤诗一类。从表达方式看,是叙事诗。 2、背景介绍: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Zhōu zhì),,鸿与瑯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抑制祸端),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陈鸿《长恨歌传》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 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文学史上以李、杨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很多,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初剧作家洪升的《长生殿》等。 3、李、杨的故事: 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家显贵: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伯叔兄弟杨钴官鸿胪卿,杨镝官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天宝十一年封为右丞相)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公元756年,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赏析指导】 以意逆志: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以意逆志”是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所说的:“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具体而言,就是我们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孟子原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尚”同“上”。尚友就是与古人为友。这被称为一种“作家批评”或者“传记批评”,现在此很多人反对这种阅读的方法。例如英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艾略特就认为:“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不应当着眼于诗人,而应当着眼于诗篇。”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回眸( ) 粉黛( ) 骊宫( ) 霓裳( ) 衾被( ) 鼙鼓( ) 仙袂( ) 衣钿( ) 凝睇( ) 钗擘( ) 萦纡( ) 马嵬( ) 阑干( ) 绰约( ) 迤逦() 2、填空 白居易(772~846)_________代诗人,字_______,号_______。他与_______世称“元白”主张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以意逆志是一种的诗歌鉴赏方法。(2)知人论世是一种的诗歌鉴赏方法。 第一课时思路整理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高一B部2月25日早读 准确背诵《琵琶行》1、2段;小序和1、2段课下注释!!!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暂停,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却表现得更加充分的句子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表现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表明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一见如故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月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借月引发思乡之情,别离之绪。 6.中国古典诗词因多用比兴手法,因而联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7.《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助设问突出自己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寒以寄寓苦情的诗句。 9.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10.《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1.《琵琶行》中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里“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意境相似,都通过侧面描写表达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3.《琵琶行》中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显露,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4.白居易《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描绘了琵琶女弹奏的音乐达到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凉氛围的两句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0.《琵琶行》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琵琶声像人语,像雷雨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21.《琵琶行》中巧用通感,用鸟鸣声和水流声来形容琵琶声的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2.《琵琶行》中描写弦音低沉、冷滞乃至渐息若断的状态的诗句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23.《琵琶行》中表现弦声忽然爆发出激越。高亢的乐音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4.《琵琶行》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四弦齐鸣,乐曲收束戛然而止的情形的诗句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5.《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琵琶行》中表现了琵琶女回忆往事之时的辛酸与悲苦心境的诗句是: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琵琶行》中表现诗人聆听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 30. 31.《琵琶行》 诗句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中通过对粗俗的乡野音乐难听的描写来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诗句是: 岂无山歌34.“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 前的准备过程。 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夜深忽梦少年事,“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助设问突出自己被贬之地的偏僻荒寒以寄寓苦情的诗句。 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泪水湿透青衫的句子是“座中泣 39.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完整版)《琵琶行》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琵琶行》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 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从侧面反映琵琶女技艺高超,容貌美丽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 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4)《琵琶行》中,白居易在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汇在全诗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6)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谪生活中缺少音乐,缺少知音,虽有良辰美景却只能孤独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复杂,实在难以入耳。(10)《琵琶行》中白居易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问自答,写出重闻琵琶曲后,自己超出其他听众的悲伤情怀。 (11)《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抒发别离之情。(12)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 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自然环境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1

《琵琶行》教案 綦江实验中学——邹翔 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知识目标:①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诗歌知识。②积累古汉语知识。 能力目标:①声情并茂地朗读,流畅地背诵。②赏析音乐描写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过程:知识学习——思路梳理——细节赏析 方法:引导,讨论,训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女性,认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 2. 品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赏析音乐描写。 教学辅助:多媒体。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一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清冷的月光,瑟瑟秋风,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琵琶行》。 二、文学常识和背景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继承和强调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

长恨歌导学案1 2

长恨歌第1课时导学案 1.作家作品 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因其祖、父俱在河南做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白居易是中唐的主要倡导者,主张“”,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人民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用词尖锐,主题鲜明。作品主要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背景简介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唐宪宗即位之初,有志改革弊政,朝政出现一线希望,但他骄奢淫逸,宫中多内宠。为了能放肆淫乐,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白居易作此诗也为了 。 3.字音识记 ①云鬓.()②马嵬.()③龙驭.() ④衾.寒() ⑤鼙.鼓() ⑥骊.宫() ⑦玉扃.() ⑧钗擘.() ⑨回眸.() ⑩霓裳.() ?临邛.() ?仙袂.() 4..词语解释 ①可怜 ..光彩生门户:___________________②尽日君王看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云栈萦纡 ..不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剑阁: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到此踌躇 ⑤天旋地转回龙驭 ..星河欲曙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耿耿 5..名句赏析请赏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6.简要梳理这首诗的层次结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7~8题。 野人送朱樱杜甫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情感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情感 在白居易 的《琵琶行 》中,关于音乐的描写可以说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三段关于琵琶女的演奏描 写各有千秋。 其中第二段是琵琶女弹奏琵琶曲的详细章节, 也是传颂千古的精彩 描写。然后,在第三段,作者笔锋一转,来了一句“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 起敛容”。 此句常常被人忽视,只当是简单的承上启下,引出人事。其实它大可玩味, 本身便是乐天牵出“沦落”细腻之情的得意之句啊。 看此句, 最需要侧目的便是 “沉吟”二字。 为什么琵琶女要“沉吟”?那要看她“沉吟”之后做了什么。 她 “整顿衣裳起敛容”啊,很正经的,要干什么呢,要说她的身世了;而且我们往 底下看就知道,她不但把身世和盘托出,还讲了自己的“心事”。这个心事是因 为“颜色故”而从“欢笑”到“梦啼”的难言的失落和复杂的痛苦, 可以说是对 人交心了!也正因为下面的交心,我们才要说这个“沉吟”写得好,太细腻了, 真是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一段矛盾斗争。看过白居易的文句,谁都能看出来,琵 琶女的琵琶技艺是非常高超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早先还 没见面, 只是远远的听见几句断断续续的琵琶声, 就让像白居易这样京城来的大 行家惊艳了。古往今来,有才华的人,往往都是有些高傲的,自尊心很强。琵琶 女也不例外。你看,当诗人开始“寻声暗问弹者谁”的时候,她是“琵琶声停欲 语迟”的, 她要张口, 却没说。 为什么?结合下面她的身世一看, 大家就明白了。 她不是一下子就不想说的, 她已经习惯性的张口“欲语”了。 实际上她以前那么 有名, 可能当年在京城的时候她都不用张口, 人家都忙着给介绍: “哎呀, 大人, 这就是最有名的某某”了; 但是现在张口说呢?没人给她介绍了, 那个“最有名 的某某”怎么沦落到这穷乡僻壤里来了啊?她心里这么一转念, 那就说不出来了。 昔日的琵琶女风光无限, 现在却“飘沦憔悴”, 从高峰跌到谷底的滋味不好受啊, 这种落魄又怎么说得出口?所以她没说。不但没说,因为觉得惭愧,她即使“千 呼万唤始出来”,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可我们刚才也说了,她“沉吟”之后 可就说了,而且还说得非常彻底。“沉吟”就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心态转折。“沉 吟”是她在想说还是不说,也是她在想要说多少,能说多少。是报个姓名点点头 就算了, 还是讲一场“春花秋月”的如烟过往。 为什么她“沉吟”后肯说了呢? 那要看她“沉吟”前后自己遇见了什么情境。 在这样一个“绕船月明江水寒”的 夜里,她刚刚“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守着“空船”,她只能用
1/5

《长恨歌》导学案解析

《长恨歌》导学案 导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白居易,字,号。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著有《白氏长庆集》。 【诗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二、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粉黛.骊.宫霓裳 ..临邛.鼙.鼓绰.约 仙袂.衣钿千乘.钗擘 ..马嵬.阑.干 (2)解释加点词语: a、御宇 ....多年求不得b、含情凝睇 ..谢君王c、姊妹弟兄皆列土 d、宛转 ..登剑阁f、不见玉颜空死处..蛾眉马前死e、云栈萦纡 g、东望都门信马 ..多仙子 ..归h、耿耿 ..星河欲曙天i、其中绰约 j、珠箔银屏迤逦 ..- ..开k、玉容寂寞泪阑干 (3)古今异义: A.六宫粉黛无颜色 ..是 .. d.雪肤花貌参差 ..光彩生门户 c.云鬓半偏新睡觉 .. b.可怜 ⑷名句名段 a.回眸一笑百媚生,。 B. ,芙蓉帐暖度春宵。 c.渔阳鼙鼓动地来,。 D.玉容寂寞泪阑干,。 e.夕殿萤飞思悄然,。 F. ,在地愿为连理枝。 三、合作探究 1.这首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整齐的句式概括出来。 2、题为“长恨歌”,“恨”为何意?谁“恨”?为什么“恨”?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最新整理

琵琶行默写 【理解性默写】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冷落鞍马稀,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1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1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

《琵琶行》情景默写(详全+答案)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琵琶行》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曲虽罢,但却如余音绕梁,令人陶醉、沉浸其中。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仅用“______________”七个字,就点出与客人送别的地点、时间和人物,又以“________________”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琵琶女为了演奏出更好的音乐效果,采取了短暂的停顿的两句是(巧用通感、拟人的手法,描写琵琶曲由流畅到阻塞的过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在不同琴弦上产生的不同的听觉效果(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正面描写音乐的句子)。 9.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声在达到高潮并戛然而止时的震撼效果。 1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侧面写出琵琶女的演奏确实很有吸引力,以致于主人客人都驻足不愿离开。

琵琶行节选阅读答案

琵琶行节选阅读答案 白居易《琵琶行》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那么你学习了? 琵琶行 白居易 (诗前小序)元和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无误的一项( ) A. 转徙(t 移动) 迁谪(zh 降职) B.悯然(mǐn 忧郁) 贾人(ji 商人) C.冷涩(s 滞涩) 铁骑(q 骑兵) D.虾蟆(hm,古地名) 嘲哳(zhāozhā,声音杂碎) 2、指出下列加点字古今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于是写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曲终收拨当心画 (古:在中心;今:提醒小心) B.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穿戴;今:治理)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C.暮去朝来颜色故(古:容貌脸色;今:色彩) 如听仙乐耳暂明(古:突然;今:暂时) D.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以前,刚才;今:向前方) 低眉信手续续弹 (古:随着;今:书信) 3、指出下列句子中向字,与凄凄不似向前声相同的一项( ) A.天姥连天向天横 B.失向来之烟霞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磨刀霍霍向猪羊 4、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1)寻声暗问弹者谁( ) A.顺着 B.不久 C.寻找 D.遵循 (2)初为《霓裳》后《六幺》( ) A.为了 B.因为 C.弹奏 D.给 (3)暮去朝来颜色故( ) A. 所以 B.衰老 C.依旧 D.故意 (4)歌以赠之( ) A.因为 B用 C.介词来 D.连词而 5、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中等闲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等闲识得东风面 B.莫等闲,白了少头 C.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个角度解读琵琶行

五个角度解读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 《琵琶行 (并序)》),如要简洁些说成座中泣下我最多,味道又如何呢?下面试从 五个角度来解读。 一、结构角度 全诗 88 句,每两句一个节点。节点内上呼下应,共同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 意思点。44 个节点连贯终编,全诗结构整齐。要是结尾这一精简,虽然句意上 同样在说琵琶女更坐弹一曲让我更感动,更感慨,远甚于座中其他人,但原有的 结构美便被破坏了,节奏一下子局促起来,有欠谐和。 二、句式角度 座中泣下我最多是一般陈述句,语气较平;而原句是设问句,以问引答,语 气更重些,更能突出对象的特定性。 三、指称角度 江州司马,一个穿青衫的角儿,具体指称到特定身份,虽说不及我这样的第 一人称来得亲切,但内涵更丰富。 照说司马是官职, 来做官还为什么哭呢?在中唐时期, 州之司马仅仅是州之 刺史的佐官之一。佐官,顾名思义是副职,在当时实际上有职无权,是闲职,是 一般用来安排贬斥之官的虚名;我这个之一,新来乍到,排的更是末队。那么, 决策自不由我,助理也难轮到我说话。我内心不是很憋闷吗? 元和二年(公元 807 年),白居易蒙皇上赏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翰林 学士参预机要,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相当于皇帝的机 要秘书兼政策顾问,权位日重,号称内相;左右拾遗都是谏官,职掌对皇上的侍 从规谏,并荐举人才。可以想见白居易有多红。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等 派人刺杀宰相武无衡,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不曾想权 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袁行霈《〈琵琶行〉赏 析》),也就是太子伴读。这是一个说大就大,说小也小的职位。小吧,你就只 是一个陪伴太子读书的;大吧,今天陪太子读书,明天可就要陪皇帝临朝执政, 政治利润空前丰厚。但你红得炽人,也就格外讨人妒忌。他写的那些针砭时政的
1/5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阅读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阅读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呜。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

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溢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独学(A级)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文公。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但《长恨歌》诗人自己将之归为感伤诗一类。从表达方式看,是叙事诗。 2、背景介绍: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Zhōuzhì),,鸿与瑯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抑制祸端),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 ——陈鸿《长恨歌传》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

【高考64篇情景默写】 之《琵琶行》(精品)

《琵琶行》情景默写 1.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2、《琵琶行》中“,”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3.,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5、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 。 6、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诗句是, 。 7.通过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的诗句 是,。 8.《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表现旋律由流畅而转为冷涩的句子是,。表现乐声像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 9、古诗文中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文中 “,”表现出被贬后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 10、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凄凉之感。《琵琶行》中写 ,。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离别时的悲凉的心境。 1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12、描写琵琶声无声时自含忧愁遗憾的句子是,。 《琵琶行》情景默写答案

1.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6、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7.通过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表现旋律由流畅而转为冷涩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声像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9、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文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后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 10.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琵琶行》中写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离别时的悲凉的心境。 1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12、描写琵琶声无声时自含忧愁遗憾的句子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