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解析

201704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答案解析

全国2010年07月自学考试00024《普通逻辑》历年真题和答案

全国2010年07月自学考试00024《普通逻辑》历年真题和答案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普通逻辑试题 课程代码:000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有S都是P”与“有S不是P”这两个逻辑形式,它们( B ) 3-105 A.变项和逻辑常项都相同 B.变项相同但逻辑常项不同 C.变项不同但逻辑常项相同 D.变项和逻辑常项都不同 2.在“人是由猿进化来的”和“人是有思维能力的”两语句中,概念“人”( C ) 2-69 A.都是集合概念 B.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都是非集合概念

3.相同素材的SAP判断与SEP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A )3-113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4.概念之间的真包含于关系是( D )2-69 A.对称且非传递关系 B.非对称且非传递关系 C.反对称且反传递关系 D.反对称且传递关系 5.一个判断式“p∧q”为真,当且仅当( A )4-129 A.p真且q真 B.p真且q假 C.p假且q真 D.p假且q假 6.若同时断定SEP和SIP都假,则( C )5-161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7.直接推理“SEP├PA S”(符号:“├”表示推出)是( D )6-182 A.换质法直接推理 B.换位法直接推理

C.换质位法直接推理 D.换位质法直接推理 8.“p,q├p∧q”,该推理式是( A )7-214 A.联言推理式 B.选言推理式 C.假言推理式 D.二难推理式 9.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不是( D )7-221 A.必然性推理 B.演绎推理 C.三段论推理 D.或然性推理 10.“明天可能不下雨”是( D )4-148 A.必然肯定模态判断 B.必然否定模态判断 C.或然肯定模态判断 D.或然否定模态判断 11.一个产品要想稳固地占领市场,产品本身的 质量和产品的售后服务二者缺一不可。空谷牌冰箱质量不错,但售后服务跟不上,因此,很难长期稳固地占领市场。以下推理的结构和上述的最为类似的是( A )6-182 A.德才兼备是一个领导干部敬职胜任的必要条 件。李主任富于才干但疏于品德,因此,他难以敬职胜任 B.如果天气睛朗并且风速在三级以下,跳伞训练

真题版2018年04月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

2018年4月马原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年4月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 【答案】A 【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答案】A 【解析】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普通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普通逻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两个单独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同一关系,或者是() A.真包含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答案】D 【解析】同一关系是两个单独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全异关系是两个单独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 2.当S真包含P时,由此可以得到() A.SOP与SEP均真 B.SAP与SOP均真 C.SOP与SIP均真 D.SIP与SEP均真 【答案】C 【解析】当S真包含P时,说明所有P是S,有的S是P,即有的S是P和有的S不是P均为真。 3.“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可以读完的”和“《祝福》是鲁迅

的作品”中,上述判断中“鲁迅的作品”() A.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都是集合概念 【答案】C 【解析】辨别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一个基本的方法是看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属性是否为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如果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属性为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则这个概念通常是非集合概念。如果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属性未必为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则这个概念通常是集合概念。所以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特指《祝福》,非集合概念。 4.下列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 A.“鼠标”概括为“个人电脑” B.“北京”概括为“中国” C.“番茄”概括为“西红柿” D.“工具书”概括为“书” 【答案】D 【解析】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扩大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A和B是组成关系,C是同一关系,D是种属关系,是对概念的概括。

历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08--2014)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自学教育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B)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 D.全面性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D)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B)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A)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C)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D)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全国 月自考《普通逻辑》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普通逻辑试题 课程代码:0002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 人 和 机器人 这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A.真包含关系 B.交叉关系 C.全异关系 D.全同关系 2.若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二后件恰好是另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二前件,则这 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3. 若p,则?q 假,当且仅当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4. 并非有的S不是P 等值于 A.有的S是P B.所有S是P C.所有S不是P D.所有P是S 5.从并非S E P可以推出 A.S O P B.P I S C.P E S D.S A P 6.如果一个有效三段论的结论是S E P,小前提也是E命题,则大前提只能是

7.不可以 ???得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个结论的推理方法是 A.科学归纳法 B.不完全归纳推理 C.简单枚举法 D.完全归纳推理 8.若 p??q 真与 q 真,则 A. p 真假不定 B. p 真 C. p 假 D. ?p 假 9.若S A P与S E P恰有一假,则必然是 A.S I P与S O P恰有一真 B.S A P与S I P恰有一假 C.S E P与S O P恰有一真 D.S E P与S O P恰有一假 10.以 如果甲或乙不是犯罪嫌疑人,那么丙也不是犯罪嫌疑人 为一前提,若再增加另一前提, 可必然推出 乙是犯罪嫌疑人 的结论三 最合适作这一前提的判断是 A.丙是犯罪嫌疑人 B.丙不是犯罪嫌疑人 C.甲是犯罪嫌疑人 D.甲不是犯罪嫌疑人 11.未来深海电缆的外皮是由玻璃制成的,而不是特殊的钢材或铝合金三原因是金属具有颗粒 状的微观结构,在深海压力之下,粒子交结处的金属外皮易于断裂三玻璃外皮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三因为玻璃看起来是固体,由于它在压力之下可以流动,所以可将其视为液体三最有可能从上述议论中推出的一项是 A.液体没有颗粒状的微观结构 B.目前的深海电缆经常发生故障 C.所有称之为固体的东西只不过是移动极其缓慢的液体 D.只有断裂的玻璃是微观粒状的 12.某评委对一个未入围歌唱比赛最后决赛的选手说: 你之所以没能进入最后的决赛,主要是 因为演唱的歌曲是民族歌曲三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反驳该评委的解释?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B.好几个入围最后决赛的选手演唱的曲目都是民族歌曲 C.大部分进入最后决赛的选手演唱的都是外国歌曲 另一个评委说该选手未能入围是因为所唱曲目难度不够

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历年真题

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历年真题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除《哲学的贫困》外,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广延性B.持续性C.客观实在性D.可知性 3(“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江河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 B.核泄漏事故危及人类的生存 C.毁林导致生物物种的迅速减少 D.彗星出现预示将要发生战争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6(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学习科学理论B.投身社会实践C.了解实际情况 D.制定周密计划 7(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 A(缺乏实践的观点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 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 8(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B.能动性C.抽象性 D.形象性 9(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

A(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 A(普遍性B.特殊性C.不确定性 D.绝对性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A(影响社会结构的划分B.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1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A(哲学B.物理学C.数学 D.语言学 13(在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B.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C.产品的分配方式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4(既坚持历史决定论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属于 A(历史唯物论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15(关于社会分工的产生,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社会分工是私有制的产物 B.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C.社会分工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D.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16(构成商品价格基础的是A(使用价值B.价值C.商品供给 D.商品需求 17(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流动资本 D.流通资本 18(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工作日延长所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剩余价值 19(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 A(生产、流通和销售阶段B.生产、储存和销售阶段C.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D.购买、生产和储存阶段

全国自考普通逻辑历年真题答案

全国自考普通逻辑历年真题答案

2008年4月全国自考普通逻辑历年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p→q”与“p←q”这两个逻辑公式中,它们( ) A.变项和逻辑常项均相同 B.变项不同但是逻辑常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不同但是变项相同 D.逻辑常项不同但是变项相同 答案:C 2.对于a、b两个概念,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而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 ,a、b两个概念具有( )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答案:C 3.“没有一个人是生而知之的。”这判断是( )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答案:B 4.SIP与SOP之间的关系是(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等差关系 D.下反对关系 答案:D 5.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q”为假,那么一定为( )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答案:C

6.“p←q”中,p判断与q判断之间的逆蕴涵关系是( ) A.对称且传递 B.非对称且传递 C.反对称且传递 D.反对称且反传递 答案:B 7.有人说:“我完全同意老张的意见,但是有一点保留。”此人的言论( )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规律 答案:B 8.直接推理形式“SAP→PIS”属于什么推理( ) A.换质法 B.换位质法 C.换质位法 D.换位法 答案:D 9.“(p→q)∧(r→s)∧(p∨r)→q∨s”这一推理式是( ) A.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B.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 C.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 D.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答案:C 10.“因为aRb并且bRc,所以a[AKR-]c。”这一推理式是( ) A.对称关系推理 B.反对称关系推理 C.传递关系推理 D.反传递关系推理 答案:D 11.选言证法是通过先论证与原论题相关的其他可能性的论断都不能成立,然后确定论题真的一种间接论证方法。其依据的是( ) A.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B.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C.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D.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答案:A

2016-2017年4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解析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 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 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 B.发展的 C.精神的 D.实践的 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 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 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B.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

全国2012年7月自考普通逻辑真题和标准答案

全国2012年7月自学考试普通逻辑试题 1.“所有S是P”和“所有M是N”这两个逻辑公式( C ) 3-105 A.变项和逻辑常项均相同 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变项不同但逻辑常项相同 D.变项和逻辑常项均不同 2.SEP的矛盾命题是( C )3-112 A.PES B.POS C.SIP D.SAP 3.“有些整数不是自然数”这一判断是( D )3-115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4.“哪一个运动员不想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并在上面尽情表演?”如果以上命题为真,则必定为假的命题是( C )7-221 A.所有美国运动员,如游泳选手菲尔普斯,都想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尽情表演 B.有的牙买加运动员,如短跑选手博尔特,想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 C.有些足球运动员不想出现在奥运会舞台上,并在上面尽情表演 D.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是运动员,他都想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 5.“只有坚持锻炼,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由此可以得到( B ) 7-221 A.如果老王坚持锻炼,他就能保持身体健康 B.如果老王不坚持锻炼,他就不能保持身体健康 C.老王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不一定是因为坚持了锻炼 D.老王没能保持身体健康,一定是因为没有坚持锻炼 6.两个概念之间的交叉关系是( D )3-119 A.对称且传递的关系 B.非对称且传递的关系 C.反对称且传递的关系 D.对称且非传递的关系 7.美国射击选手埃蒙斯是赛场上的“倒霉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步枪决赛中,他在领先对手3环的情况下将最后一发子弹打在了别人的靶子上,失去即将到手的奖牌。然而,他却得到美丽的捷克姑娘卡特琳娜的安慰并最后赢得了爱情。这真是应了俗语:“如果赛场失意,那么情场得意。”如果这句俗语是真的,一定为假的陈述是( B )7-211 A.赛场和情场皆得意 B.赛场和情场皆失意 C.只有赛场失意,才会情场得意 D.只有情场失意,才会赛场得意 8.某经济学家:现在GDP仍是中央政府考量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提高地方的GDP,需要大量资金。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只有通过转让土地才能筹集到大量资金。如果高价拍卖土地,则房价必定高。但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措施稳定房价,如果地方政府仍大力推高房价,则可能受到中央政府的责罚。可以作为这位经济学家论述的逻辑结论是( D )7-213 A.在现行体制下,如果地方政府降低房价,则不会受到中央政府的责罚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解析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解析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 【答案】A

【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答案】A 【解析】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考点】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答案】B 【解析】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

2020年7月全国自考普通逻辑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普通逻辑试题 课程代码:000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p→q”与“r→s”这两个逻辑形式,它们() A. 变项和逻辑常项都不同 B. 变项不同但逻辑常项相同 C. 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D. 变项和逻辑常项都相同 2.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是() A.普遍概念、单独概念 B.二分法、连续划分 C.江苏省、苏州市 D.科学家、化学家 3.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为() A. A判断 B. E判断 C. I判断 D. O判断 4.SIP与SOP之间是()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与□p有矛盾关系的判断是() A.□﹁p B.◇p C.◇﹁p D.﹁◇p 6.“如果二角对顶,那么二角相等”可变换为等值于它的判断是() A.如果二角相等,那么二角对顶 B.只有二角相等,二角才对顶 C.如果二角不相等,那么二角对顶 D.只有二角对顶,两角才相等 7.必然性推理必定是() A.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 B.前提不蕴涵结论的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8.“小华要么是生病了,要么是遇到了别的急事。小华生病了,所以他没有遇到别的急事。”这个推理是不相容选言 1

推理的() A.否定肯定式 B.肯定否定式 C.肯定前件式 D.否定后件式 9.以“如果p或q,那么r”和“非r”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结论() A.﹁p∧q B.p∧﹁q C.﹁p∧﹁q D.p∧q 10.在假说形成的完成阶段,主要运用的是()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统计推理 11.“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这种推理 的逻辑错误是() 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轻率概括 D.循环论证 12.“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该陈述在逻辑上犯的错误是() A.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者是按国别,后者是按年代 B.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分诗歌、小说、戏剧等 C.没有说最喜好什么 D.没有说是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 13.“某人正驾车行驶。此时若忽然停车,他后面跟行的卡车将撞上他车的尾部;若不停车,他会撞倒一个横穿马路 的妇女。”如果此陈述为真,则最可能的推论是() A.那辆卡车跟得太近 B.行人不该在马路上行走 C.他不是被后面的卡车撞上,就是撞倒那个妇女 D.他的驾驶技术还不够高明 14.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钱,就可以买到一切。”最能有力驳斥上述观点的是() A.有些东西,即使有足够的钱也不能买到,如友谊、健康、爱情等 B.如果没有足够的钱,那么什么也买不到 C.有一件我买不到的东西,便说明我没有足够的钱 D.没有足够多的钱,也可以买到一切东西 15.“如果刘伟力被选进区计划生育委员会,他一定是结了婚的。”此断定是基于哪种假设?() A.某些已婚者不可以被选进区计划生育委员会 B.只有已婚者才能被选进区计划生育委员会 C.某些已婚者必须被选进区计划生育委员会 2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强烈推荐.docx

专业课件 1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 一谈。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 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 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 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 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 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 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 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 史,发源地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 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 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的奠定人。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一般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抽象。 3、概念的作用: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由概念组成判断,由判断组成推理,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系起来,把不同类对象区分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本单位,它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词,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内容。 5、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语词并不是事物的反映形式,只用来表达概念,2、任何概念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4、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7、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9、概念内涵外延的灵活性指在不同的条件下,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是可以变化的。 10、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2、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13、普遍概念:是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14、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15、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16、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17、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中属性的概念。 19、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内涵越多,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

全国2012年07月自学考试00024《普通逻辑》历年真题和答案

全国2012年7月自学考试普通逻辑试题 课程代码:000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有S是P”和“所有M是N”这两个逻辑公式( C ) 3-105 A.变项和逻辑常项均相同 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变项不同但逻辑常项相同 D.变项和逻辑常项均不同 2.SEP的矛盾命题是( C )3-112 A.PES B.POS C.SIP D.SAP 3.“有些整数不是自然数”这一判断是( D )3-115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4.“哪一个运动员不想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并在上面尽情表演?”如果以上命题为真,则必定为假的命题是( C )7-221 A.所有美国运动员,如游泳选手菲尔普斯,都想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尽情表演 B.有的牙买加运动员,如短跑选手博尔特,想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 C.有些足球运动员不想出现在奥运会舞台上,并在上面尽情表演 D.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是运动员,他都想出现在奥运会的舞台上 5.“只有坚持锻炼,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由此可以得到( B ) 7-221 A.如果老王坚持锻炼,他就能保持身体健康 B.如果老王不坚持锻炼,他就不能保持身体健康 C.老王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不一定是因为坚持了锻炼 D.老王没能保持身体健康,一定是因为没有坚持锻炼 6.两个概念之间的交叉关系是( D )3-119 A.对称且传递的关系 B.非对称且传递的关系 C.反对称且传递的关系 D.对称且非传递的关系 第 1 页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A.实践性 B.阶级性 C.深刻性 D.批判性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知道工人接近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A.培根和洛克 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C.斯密和李嘉图 D.圣西门和傅里叶 【答案】C 【解析】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法国社会空想主义是圣西门和傅里叶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答案】D 【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总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A.客观性和普遍性 B.客观性和历史性 C.普遍性和持久性 D.普遍性和自觉性 【答案】A 【解析】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有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 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C 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 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答案】B 【解析】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长期演化和发展,产生了人的意识。其次,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 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 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 【答案】C 【解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相对立。认为人的知识(包括才能)是先于客观存在、先于社会实践、先于感觉经验的,是先天就有的。 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兴趣爱好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 定任何一个思想为 真,都必须拿出充分 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 的具体容来研究思 维的逻辑形式及其 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 现在:它本身不能给 人们直接提供各种 具体的科学知识,但 是它能够为人们进 行正确思维,获取新 知识,表述论证思想, 提供必要的逻辑手 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1、有助于人们正确 认识事物,获取新知 识,2、有助于人们 准确地表达思想,严 格论证思想,3、有 助于人们识别、驳斥 谬误与诡辩,4、有 助于人们学习和掌 握其他各门科学知 识,5、有助于提高 人们的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 史,发源地为古代中 国、印度、希腊。古 希腊是逻辑学的主 要诞生地。17世纪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 斯.培根提出科学归 纳法,奠定了归纳逻 辑的基础,提出三表 法(存在和具有表、 差异表、程度表), 培根后,英国哲学家 约翰.穆勒继承并 发展了培根的归纳 逻辑,形成五种归纳 法(契合法、差异法、 契合差异并用法、共 变法、剩余法)史称 穆勒五法。17世纪 末,德国哲学家莱布 尼兹提出用数学方 法处理演绎逻辑、把 推理变成逻辑演算 的光辉思想,成为数 学逻辑(即现代形式 逻辑)的奠定人。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的 思维形式。 2、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 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 过程,一般是通过比 较、分析、综合、抽 象、概括等逻辑方法 完成的,最重要的是 抽象。 3、概念的作用:是思维 的起点,是人们进行 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 素,是思维形式的最 基本单位,由概念组 成判断,由判断组成 推理,没有概念,就 无法进行思维活动。 借助概念,人们可以 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 联系起来,把不同类 对象区分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 本单位,它的语言表 达形式是语词,语词 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容。 5、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 概念是思维形式,语 词是语言形式,概念 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而语词并不是事物的 反映形式,只用来表 达概念,2、任何概念 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 表达,但不是所有语 词都能表达概念,3、 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 的语词来表达,4、同 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 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 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 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 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 征:涵和外延。 7、概念的涵:是反映在 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通 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 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 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 对象。 9、概念涵外延的灵活性 指在不同的条件下, 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 和人们认识的深化, 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 象是可以变化的。 10、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 与灵活性的统一。 12、单独概念:是反映独 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13、普遍概念:是反映一 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14、集合概念:反映集合 体的概念。 15、非集合概念:反映非 集合体的概念。 16、正概念:反映对象具 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17、负概念:反映对象不 具有某中属性的概念。 19、概念的涵和外延的反 变关系:外延越大、 涵越小,外延越小、 涵越多,涵越少、外 延越大,涵越多、外 延越小。这种反变关

(完整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历年真题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2018.4)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2012.10)(2017.4) 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2015.10) ①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2014.10)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内在联系(2017.10)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中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这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统一构成的马克思注意学说。 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2016.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其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有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②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③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7、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2015.4)(2013.10)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