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报告

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报告
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报告

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一、引言

怎样的指标体系才能真实的、合理的衡量公司的业绩,这是一个财务学界一直讨论的问题。这样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的建立也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这样一套指标去合理的评价我们深沪两市几千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我们也可以利用这套指标去考核我们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的老总们;一个有效的业绩评价标准也能够作为公司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我们最常见的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状况的指标是一套精巧的财务会计比率,比如净资产盈利率、毛利率、资产周转率等等,他们都是基于责权发生制的财务会计数据,而这些会计数据并未反映出通涨和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此外会计对资产和负债的计价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对一家公司实际的资产负债水平缺乏合理的评价。

本文就是要去探究EVA指标体系在衡量企业业绩方面到底存在哪些优势? EVA指标体系在我国非完全有效的市场体制下是否能更好的衡量企业价值?

二、经济增加值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对比

(一)经济增加值的概念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是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注1)。其计算公式为:

EVA=NOPAT-KW(NA)

式中:

KW: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NOPAT: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

NA:公司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

经济增加值指标是在扣除了全部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基础上来衡量企

业价值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经营利润超过了所有债务成本和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时,才会为股东创造财富,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利润,即经济利润。因此,经济增加值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有效的经营,另一方面需要对资产负债进行有效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成本.

如今,经济增加值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用,成为公司治理的流行工具。而实际上,EVA并非全新的概念,营业收入要高于资金成本,是财务管理的老观念,但由于传统会计计算的误导,这一概念常常被忘却。EVA的提出使管理者重新关注企业的经济利润,而不仅仅是会计利润。

(二)传统业绩评价标准的弊端

一般来说,人们常常使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也用以评价管理者管理的好坏。这些指标都是建立在会计利润基础上的,而会计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被企业操纵的现象,这会使这些指标的可信度降低而不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正确的评价。因而,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薪酬激励制度的衡量标准会产生种种弊端。本人认为主要的弊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利润使管理者存在过度投资的行为。我们知道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管理者存在道德风险和代理成本问题,他们倾向于在任期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以便得到最高的个人利益。因此管理者很少考虑股本的资金成本,只要当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高于债务的税后成本时,管理者就会进行投资。例如,一个1000万元的投资项目能产生每年8%的税后收益,该项目的资金70%用股权,30%用债务方式筹措。假设该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税后债务成本为5%。管理者在考虑此项目时,由于债务成本5%低于税后收益8%而有利可图,会选择接受该项目。而实际上,用净现值法计算得出的结论是相反的。8%的税后收益,在假定每年固定资产净值不变(即固定资产投入额与折旧相等)的情况下,每年可获得80万的现金流入,用10%按永续年金折现的现值是800万,因而此项目的净现值是-200万。若用EVA计算,每年税后收益为80万,资金成本为100万,即每年的经济增加值是-20。无论以NPV还是EVA来衡量均应放弃这个项目。

2、为了追求账面利润,一些企业进行商品搬家,甚至直接在账目上弄虚作假。企业为提高利润会将产品虚假出售,虽然账面收入增加了,实际上却只是增加了一笔应收账款,一笔不可能收回的账款。另一方面,存货的无效调拨大大增加了存货的运输成本和储存成本。在下一年度,若公司的销售状况并未得到改观,这种行为将会持续下去,形成恶性循环,直至该经理离任或是企业破产。因此采用不恰当的业绩评价标准最终只能损害股东的利益。

3、追求利润使经营者过度重视短期利益。例如传统的会计准则要求把研究开发费用当年记入损益,其结果会使当年的利润下降,每股收益减少,净资产收益率降低。另外诸如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为企业带来长远发展的计划均会在短期影响企业的利润。管理者会因追求短期利益而放弃这些计划。此外,经营管理者的任职期满之前,为了使自己任期有最佳的业绩,做出的选择无疑会使短期会计利润最大化。

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指标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会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产生不一致。管理者作为代理人并不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而是片面追求会计利润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偏离使得代理成本急剧上升,股东财富随之下降。

(三)EVA对传统业绩评价标准的改进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传统指标体系在衡量公司业绩方面的缺点和不足,与传统的业绩评价标准相比,EVA具有以下优点:

1、EVA以股东的角度定义企业利润(注2)。考虑资金成本是EVA的最显著特点。在传统会计方法下,大部分企业是盈利的。然而,尽管会计报表上显示的利润是正的,很多企业的盈利并没有超过股东权益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若股东将资金投资于别的企业将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这些所谓的盈利实质上却是在减少股东的财富。目前有很多国有企业正处于这种状况。EVA则表明一个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所创造或所减少的股东财富的数量,这一指标以股东财富的角度来定义利润,能够使股东清楚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国有企业来说,国家对国企确定的基本经营效益目标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这一目标很难量化。用EVA则可以清楚地反映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EVA 等于零,表明企业的国有资产得以保值;EVA大于零,则表明国有资产的增值。因此EVA 可以反映出企业是否为国家创造了财富,是否使国有资产的价值最大化

2、EVA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在使用传统指标作为业绩评价标准时,由于这些指标对业绩的扭曲性反映,使得管理者一味追求评价指标的最优而在经营决策中采用次优甚至非优的方案。EVA是一个能直接体现股东利益的指标,对经理而言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提高企业的EVA:提高已有资产的收益;在收益高于资金成本的条件下,增加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减少收益低于资金成本的资产占用。当管理者在追求更高EVA 的同时,也正是在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的矛盾。

3、EVA使管理者强化了资金成本的观念。企业的价值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未来利润能否超过资金成本。由于企业自有资本的非偿还性与股利支付的非确定性使得有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忽视了自有资本的机会成本,误以为偿还了企业债务成本后的利润即是为企业创造的财富,结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盲目投资,无形中损害了股东的利益。EVA 的使用使管理者充分意识到自有资本的机会成本。只有在收益扣除了所有的债务资金成本和权益资金成本后才是真正为企业创造的财富。管理者因而会在关心收入的同时关注资产管理,尽可能加速资产的流动,避免资金的闲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整个企业的运作既有效益,又有效率,为股东创造财富,也为自己实现更高的报酬。

总的来说,EVA揭示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体现了价值创造的基本原则,即现金流、风险和回报的持续性。与其它财务指标相比较,它能较好地解释股东财富的创造过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i138.

三、我国上市公司EVA与股价的相关性分析

(一)假设的建立和资料来源与样本选择

在进行相关分析之前,首先要将会计利润调整为EVA。作者在对会计利润进行诸多调整时,把会计利润转化为经济利润,主要考虑了经济利润应该包含企业的全部资金成本,使EVA成为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指标。这些调整项目包括:研究发展费用(R&D)及其它费用,战略性投资,收购的会计处理,折旧等。

此外,在计算EVA时对会计报表中营业净利润的调整还包括坏帐准备、存货等项目

的变动,其目的是消除管理者用以平滑会计利润的机会。通过对会计利润的诸多调整,用EVA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标准能够弥补传统指标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得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能够得到较为正确的衡量,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激励机制也才能更合理、更有效。

本文数据资料均来自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刊登的2002年度沪市469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摘要及2002年12月31日公布的沪市2002年12月30日股价资料。为排除极端值对分析的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时剔除了ST股票及净资产为负值或零的股票,最终以441家沪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在这441家公司的年报资料中获得了它们各自的净利润、股东权益、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数据。同时为排除特殊情况的影响,本文选取了1999年最后一个交易周的的股价平均资料,即以2002年12月30日的5日均价代替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股价资料。

(二)指标计算及回归分析

由于在所获取的数据中不能直接得到上市公司的EVA资料,因此,在此通过所能获得的数据对各上市公司的EVA进行了近似的计算。

EVA=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

此处用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期初的经济价值,计算公式变为:

EVA(注3)=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产期初的账面价值

即:

EVA=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资金总成本

=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债务成本-权益资金成本

另外由于年报摘要上无法获得对营业净利润进行调整所需要的资料,而且税后经利润中已经扣除了债务成本,因此,原式可以近似的变形为:

EVA=税后净利润-权益资金成本

=税后净利润-权益资金成本率×股东权益

在计算权益资金成本率时,根据工业、商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和综合等五大行业的划分,将各行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股东所期望获得的报酬率,即权益资金成本率。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近似计算出各上市公司的EVA。

根据所获得的数据,综合441家上市公司2002年末的股价与EVA以及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并以股价作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3—1 回归分析结果

因变量自变量 t值 R2 调整后的R2

股价 EVA 5.197 5.797% 5.582%

股价 EPS 9.915 18.297% 18.111%

股价 ROE 4.701 4.794% 4.577%

EVA股价的相关关系散点图如下:

图3—1 EVA与股价的线性回归图

从表3—1和图3—1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EVA、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与股价的相关度较低,均不能很好地解释股价的高低。在三个评价指标中,每股收益的解释度相对较高,表明股价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受每股收益的影响。而EVA和净资产收益率与股价的相关系数均很低,说明它们与股价变动的相关关系不是很明显。

(三)结果分析

据美国电报公司(AT&T)对国外股市的研究结果表明,EVA与该公司的股价几乎有完全的正相关关系,而会计利润与股价的相关度则相对较低(注4)。一般的认为,美国的证券市场有效性大大强于中国的证券市场,国的学者也普遍的认为,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或者根本就是一个无效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体系下,我们的实证结果得出了和美国市场不一样得结论,我们得实证结果显示EVA并没有比其他业绩评价指标显示出与股价更大的相关关系,相反,回归的结果显示出每股收益更能影响股价的波动。

以下的原因能对分析结果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