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析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析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析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2-10-19T14:33:52.01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文综)》2012年27期作者:周远清

[导读] 一提起初中政治学科的教与学,有不少的学生和老师都倍感头疼,一种厌恶之感油然而生,很多人会说这是我最讨厌的学科,作为政治课教师因此也万分苦闷。

一提起初中政治学科的教与学,有不少的学生和老师都倍感头疼,一种厌恶之感油然而生,很多人会说这是我最讨厌的学科,作为政治课教师因此也万分苦闷。长期以来,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仍然处于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通过政治课得到的只是一些没有多少实用性的教条,甚至与他们亲眼看到和听到的大相径庭,产生了困惑和矛盾的心理,这样,既不能充分利用政治课的特殊性质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能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喜欢这一学科,掌握一定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和要求,研究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是摆在我们政治教师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十分必要

首先,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涌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

其次,是适应新教材的需要。现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正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紧密联系实际,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材料,内容丰富具体,事例生动典型,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启发性,特别是在编排体系上逻辑性强、形式多样,教材除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外,还精心设计了“名人名言、想一想、做一做、学习与思考、探究与活动”等专栏,配有生动的插图等。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与心理特征,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供了契机。又为教师的兴趣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再次,是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好疑等特点,他们好学,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新知识,基本上能掌握课文中的知识概念。但他们的思想不稳定,注意力不易持久。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对一些较复杂、抽象概念的掌握,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做为支柱,他们就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甚至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厌倦反感。初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并充分运用一些现代辅助教学手段,或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辅助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

既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呢,结合我在教研和教学中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讲究导言艺术性,引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

2.创设良好情境,营造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个体潜能的重要前提。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转变角色,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让学生身心得以和谐健康地成长。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愉悦的心理体验,自己驾驭课堂。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这样学生的精神才能得到松驰,心情才能愉悦,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激情才能得到释放,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激发起来。才能掌握知识,得到锻炼和熏陶。

3.教学方式多样化,激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4.把握知识链条,抓住学习兴趣。

知识点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任何一门学科都由无数知识点按照一定脉络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抓住他们的链条,环环相扣。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

5.关注时政,发展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鲜明的学科特点,那就是“新”、“活”、“鲜”。时代性强,生命力很旺盛,每天都是新的,年年都不一样,在教学中,你能真切的感受到教材像流动着的水,那样有活力,新奇。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国内国际形势天天都在有新的变化,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政治教师,除了充分利用好课堂进行教学,更多的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