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污染介绍

生物性污染介绍
生物性污染介绍

生物性污染介绍

(1) 定义:它是指由生物有机体对人类或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细菌、螨虫、SARS 病毒、禽流感病毒造成的污染。生物污染按照物种的不同,可以分为:

1)动物污染(主要为有害昆虫、寄生虫、原生动物、水生动物等)

2)植物污染(杂草是最常见的污染物种,还有某些树种和海藻等)

3)微生物污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

(2)来源

室内生物污染有细菌、真菌(包括真菌孢子)、过滤性病毒、尘螨、军团菌、动物皮屑及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 危害

引起各种疾病,如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哮喘、建筑物综合症等。

例如:空调污染(生物污染)

1)空调污染的原因

空调通过风管进行气流循环时,其中携带的细菌、微生物等就逐渐越来越多,就形成了二次污染源,导致细菌大量繁殖。

2)空调污染的危害

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造成危害,引发各种疾病!(有人做了个试验,把两碗米饭放在空调的出风口,一碗用保鲜膜盖住,另一碗没有,过了几个小时,发现没有盖保鲜膜的米饭发霉,盖了保鲜膜的则没事,足以证明空调中细菌的成分)

3)空调的保养

4)换季清洗

夏季空调首次开机前消毒 1 次,夏末空调使用时消毒 1 次,保养空调,为冬季安心使用空调做准备。

5)日常清洗:空调频繁使用过程中,每 1 个月清洁消毒 1 次,效果更佳。

注 1: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系指经变应原致敏的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变应原刺激后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的损伤。许多药物都可引起变态反应。高分子药物可直接作为变应原引起反应,低分子药物本身无

变应原性质,但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可作为半抗原与人体蛋白结合而成变应原而致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可表现出各式各样的症状,如各种形态的皮疹和皮肤损伤、哮喘、喉头水肿、血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肾炎、关节炎、脉管炎、血清病、红斑性狼疮、结肠炎及其他消化道症状,乃至过敏性休克等。发生反应后,应停用致敏药物并进行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对致敏药物应予确认,尽可能避免再次接触应用。

注 2: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其结构式是:A-P~P~P,它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 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人体预存的 ATP 能量只能维持15 秒,跑完一百公尺后就全部用完,不足的继续通过呼吸作用等合成 ATP。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3、环境污染的防治

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 教学目的 1.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A:知道)。 2.生物净化的做含义及生物净化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A:知道)。 教学重点 (1)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 (2)生物净化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书】 我国防治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 环境环境污染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污染的对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的防努力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 治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生物净化 微生物的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净化作用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 【注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一、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中国21世纪议程》 二、措施:生物净化 (一)概念: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转化,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的过程 (二)途径 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 1.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阻滞、吸附大气中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 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病原菌 分解土壤中的农药 2.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其需氧呼吸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

【同类题库】 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A:知道) 生物净化的做含义及生物净化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A:知道) .自然状态下的池塘一般具有自净化能力,其净化过程包括(A) ①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②进入水体中的无机盐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利 用③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④物理沉降⑤化学分解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下列对生物净化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是指清除生物体表污染物的过程 B.是指清除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过程 C.是指利用生物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既指清除生物体内污染的过程,又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根据调查,城市生态系统中闹市区空气里细菌比绿化区多七倍以上,因此,为了给市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各居民委员会加快了绿化小区的建设。其原理是有些植物能分泌(A)A.抗生素 B.抗体 C.粘液 D.杀菌剂 .下面哪项措施最可能应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C) A.不施化肥 B.不施有机肥C.害虫生物防治 D.气候人式控制 .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是指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是指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是指利用生物体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D.A+C .水在自然界的净化功能:一是水的自动净化功能,该过程是将有机污染物(通常是)自发地转变为简单的有机物,但条件是水中必须含有一定的O2才能完成转化过程;另一种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净化水,该过程是由水中的分解者(细菌)来完成的。 (1)若一湖泊具有自动净化功能,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 (2)若该湖泊同时具有能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净化水,请问,在这净化过程中分解者的代谢类型最有可能是:;(3)试比较上述两种过程的本质区别是: 。[(1)C6H12O6+6O2→6CO2+5H2O(2)分解者(细菌)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污染物来进行的,因此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3)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水的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转化过程是在分解者的体内进行,该化学转化过程必须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科学家将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混合均匀,等量地分装在两个相同容积容器内,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分析回答: (的原因是。B组敌草隆分解50%的原因是。(2)实验结论是。[(1)高压灭菌使土壤中微生物死亡,土壤分解“敌草隆”能力下降;未经高压灭菌处理的土壤中含有许多微生物,分解“敌草隆”能力较高(2)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敌草隆”

超滤出水水质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Factors Influencing Biostability of Water after Ultrafiltration Xuezheng Meng, Jing Zhang, Kun Xiang, Yanling Yang, Xing Li and Xiangsheng Cao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cao0531@https://www.360docs.net/doc/f415043790.html,) Abstract—Based on lab scale experiments, facto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biofilm and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 influencing biostability of water after ultrafil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ll results showed that a small amount of bacteria existed in water after ultrafiltration. Within the water temperature 5-22℃,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was, the higher of TTC dehydrogenation activity was for these bacteria and the higher 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 bacteria was found. In water distribution pipes, bacteria could left biofilm which attached to pipes wall and suspended in bulk water in favorable conditions. Thus, biostability of drinking water decreased. In the absence of disinfectants, the biostability of water treated by ultrafiltration with the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 less than 13μg /l was ideal and acceptable. Keywords—UF, bacteria regrowth, temperature, biofilm, AOC 超滤出水水质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孟雪征张静相坤杨艳玲李星曹相生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中国 摘要通过配水试验对影响生物稳定性的温度、生物膜和AOC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滤出水中仍有少量细菌存在,这些细菌能够在超滤出水的水质条件下增殖。温度越高,水中细菌活性越高,生长速率越快,数量越多;生物膜上的细菌可能转为悬浮菌而增加水中悬浮菌的数量,降低管网末端供水安全性;在不加消毒剂的情况下,AOC<13μg/l的超滤出水生物稳定性良好,大肠杆菌不易生长繁殖。 关键词超滤,细菌再生长,温度,生物膜,AOC 1.引言 管网中细菌的再生长及其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即使给水管网水中保持一定的余氯,异养菌在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仍然会生长,由此引起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1]。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是指饮用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支持异养细菌生长的潜力,生物稳定性高,则细菌不易生长繁殖。 2.超滤及其组合工艺 常规给水工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水中溶解性有机 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助 (2008ZX07421-002,2008ZX07422-005),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资助(No. 2008B11)物和氨氮的去除率较低,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于是以超滤(UF)为核心的第三代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超滤可通过物理截留作用有效地去除水中绝大部分的颗粒物、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有机物,能有效的控制“两虫”、细菌等微生物,是保证水的微生物安全性的有效技术[2]。通过试验发现当直接采用材质为PVDF孔径为0.01μm的超滤膜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时,超滤出水的浊度均在0.1NTU以下,大肠菌群均未检出,普通营养琼脂计得的细菌总数的去除率可达99%,R2A培养基计得的异养菌总数的去除率也至少能达到98%。天津杨柳青水厂5000 m3/d膜处理示范工程,采用混凝/超滤工艺处理滦河水,其出水浊度始终低于0.1NTU,有机物处理效果好于常规处理[3]。有研究表明,将PAC的吸附作用与UF的截留作用相结 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 Molecular Biology,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 (CMBB) 978-1-4244-9158-2/10/$26.00 ?2010 IEEE CMBB201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学案:第4章 第1节 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Word版含解析

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课程目标]·导航 1.举例说出生物入侵,并能指出生物入侵的危害。 2.简述生物性污染的概念,识别生物性污染。 3.尝试提出解决身边的生物性污染的措施。 知识点1识别生物性污染 [知识梳理] 1.生物入侵 一种生物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原来的分布区域迁入一个新的区域里迅速地繁殖、扩散,对迁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2.生物性污染的种类 (1)动物污染:主要是有害昆虫、寄生虫、原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等。 (2)植物污染:主要是杂草、某些树种和藻类等。 (3)微生物污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3.生物性污染的特点 (1)预测难; (2)潜伏期长; (3)破坏性大。

[思维激活]外来物种入侵有什么危害? 提示: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可能会造成本地的濒危物种被淘汰而破坏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活学活用] 1.下列关于生物防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防治的制剂产品稳定性很高,应用技术简单 B.生物防治对生态环境也有副作用 C.生物防治可以全部代替农药 D.治理生物性污染,生物防治是唯一途径 解析生物防治要充分遵循生态学原理,应用技术复杂,稍有不慎,引进的天敌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产生巨大的副作用。生物防治不能全部替代农药,生物性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综合治理过程,生物防治只是其中的途径之一。 答案 B 2.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全球1 00种最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生物入侵使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②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③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④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生物入侵后往往由于被入侵地区气候等环境因素适宜,又无天敌,入侵物种大量繁殖,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的环境,从而破环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 B 误区警示(1)外来物种并不—定会造成本地生态环境的破坏。(2)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不可随意引入其天敌。 [归纳总结]

第一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一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复习题 一、填空 1.食品的污染按其性质可分成( 、( 和( 三大类。 2.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 、寄生虫、昆虫及( 的污染。 3.化学性污染主要包括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 ;(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及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4.在常见的食品细菌中,( 菌属是食品腐败性细菌的代表。 5.霉菌产毒的条件主要包括( 、( 、湿度、温度以及空气流通情况。 6.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是都有(和香豆素,在紫外线照射下都发生( 。 7.动物实验表明,赭曲霉毒素A中毒的靶器官为( 和( 。 9.玉米赤霉烯酮可表现出( 毒性作用。猪为敏感动物。该毒素主要污染(,其次是小麦、大麦、大米等粮食作物。 10.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菌、(和(,尤其是细菌更占优势。 11.脂肪分解的早期主要是脂肪的( 上升,其后由于形成各种脂酸而使(升高。 12.常见的食品保藏方法有化学保藏、(、高温保藏、干燥保藏和( 。 13.奶的消毒方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和蒸气消毒法。 14.食品冷冻过程的原则是( 和( 。 15.食品的高温灭菌方法有(、高温杀菌法、超高温杀菌法和(。

16.在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称为食品细菌,其中包括(、相对致病性细菌和(。 18.镉中毒主要损害人体的(、( 和消化系统。 19.食品中砷的毒性与其存在的形式和价态有关,有机砷的毒性(无机砷,三价砷的毒性(五价砷。 20.按其分子结构,N-亚硝基化合物可分成(和(二大类。 21.食品中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产生于高温加工过程,尤其是( 含量丰富的食品更易产生。 22.食品中的二恶英类化合物PCDD/Fs主要来自于(的污染,尤其是经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可在(中达到较高的浓度。 23.物理性污染物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和(。 24.急冻是指食品的温度在( 30、分钟内迅速降至大约(-20℃的过程。 25.通常将含水量在( 0.00 以下或a w值在(~0.60之间的食品称为干燥食品。 26. 聚苯乙烯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及甲苯、乙苯和异丙苯等杂质具有一定的毒性。 27.多环芳烃(PAH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强( 的食品化学污染物,其中( 系多环芳烃的典型代表。 二、单选题 1、(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品的品质和储藏性存在最密切关系。 A 水分活度 B 湿度

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及预防与控制

化妆品成份复杂,含有的许多营养物质是污染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在化妆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原料进厂,经过多道工序制成产品,各种各样的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微生物的污染。分析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原料 化妆品是由各种原料经过合理调配加工而成的复配混合物,原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有油质原料、粉质原料、胶质原料、表面活性剂、溶剂原料、香精香料、染料、颜料等,在这些原材料中,天然的动植物成份及其提取物如明胶和骨胶原多肽水解物、胎盘提取液、水貂油、羊毛脂、人参、当归、芦荟及其提取液等,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其次被微生物污染可能性大的原料还有增稠剂、粉体、表面活性剂稀溶液等,相对而言,油脂、高级脂肪酸、醇类、香料、酸、碱等原料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生产流程中有加热工序的产品,如加热至85~90℃,保持20~30min,可杀灭绝大部分细菌(芽孢菌属除外),对于在加工过程不能加热的原料,如已确知其含菌量较大,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气体灭菌、辐照灭菌或过滤除菌)事先处理。已检验合格的原料在贮存时应遵循以下要求:所有原料离地存放;原料仓库经常清洁和消毒;仓库尽可能保持恒定的温度与湿度;液体原料的贮罐要有盖;各批原料按日期顺序使用,减少贮存时间;当原料贮存期较长时,应先检验微生物指标后再使用。 (二)水 水在整个化妆品生产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极其重要,一般化妆品配方中水的比例大约为30%~70%,工艺生产中水的用量更大。普通的生活饮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Ca2+、Mg2+、Fe3+、Mn2+、Na+等离子以及有机物和微生物,不宜用于制造化妆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种水质纯化技术推陈出新,微滤(MF)、超滤(UF)、纳滤(NF)、离子交换、反渗透(RO)、电渗析(ED)等技术的单独或组合应用,可以得到符合化妆品配制及生产用水要求的纯水或超纯水。 必须指出,经过离子交换或反渗透等方法处理的纯水或超纯水中,仍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存在,必须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杀菌、煮沸灭菌、化学消毒剂消毒等。 (三)管道与设备 化妆品生产设备包括乳化罐、贮罐、管道、阀门、接头、流量计、过滤器、泵和灌装机等,大多数化妆品生产企业产品种类繁多,设备为多种产品共用,如果采用通用的化工生产设备,在设计时没有从清洁卫生方面考虑,拆卸较麻烦,难以完全清洗消毒,设备和管道上滋生了微生物,产品流经时会不断被污染。 要杀灭生产设备及管道中的微生物,首先必须将设备和管道清洗干净,彻底去除粘附的污垢,以免污垢成为微生物的保护伞,影响消毒灭菌的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可分别采用浸泡、喷雾、局部清洗、高压冲洗和内部循环清洗等一种或几种清洗方法,对于设备和管线上较难清除的沉积物和粘附污物,则需要浸泡、溶解、加热并结合机械作用才能去除,特别是处于死角的残渣,需要拆卸后才可清除干净,而这些残渣正是滋生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容易积存残渣的地方包括阀门、出口和入口、过滤器、灌装机的活塞和泵等。 设备和管道清洗后必须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采用蒸汽消毒时,被消毒的设备必须是耐热的,消毒的效果与接触时间有关,敞口容器消毒一般需要30min,如果是耐压容器,使用高压消毒,接触时间可适当缩短至5~15min。蒸汽消毒的优点是效果好,消毒后不需冲洗,缺点是能源消耗较大,要有锅炉。同一类型的消毒方法还有热水消毒,用90℃的热水进行循环,对管路消毒较合适。化学消毒是利用各种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是一种冷消毒,不需加热。常用于化妆品管道与设备的化学消毒剂有乙醇、二氧

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辅导教案 1.根据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不同,可将污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常见的生物性污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______________是病原体污染的一种主要形式,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有计划地__________,可迅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快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从而有效地预防该种传染病的流行。 3.预防超敏反应的首要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变应原的类型与性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针对________变应原,要做好相应的呼吸道保护措施;针对________变应原,则要注意“病从口入”;针对________变应原,则要减少接触或使用会引发过敏的物质;针对________变应原,要避免变应原进入体内。 4.生物由________经__________________传播到另外的地方,损坏入侵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并影响当地的农、林、牧与渔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这个过程称为生物入侵。 5.外物种的入侵途径一般有三种:一是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入。 参考答案 1.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病原体污染变应原污染生物入侵 2.传染病的流行控制传染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 3.远离致病的变应原吸入性食入性接触性注入性 4.原生地自然或人为途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 5.人为有意引入人为无意带入自然入侵 1.什么是科赫原则? 答案:科赫原则是确定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四条标准。具体如下:(1)在所有的患者身上都能找到这种病原体,而健康人没有;(2)从患者身上分离出的这种病原体能够在实验室培养和繁殖;(3)把从实验室中分离出的病原体再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可以使该动物得与人同样症状的疾病;(4)从患病实验动物体内分离出这种病原体,证明这种病原体还能够在实验室中继续培养。 2.超敏反应有什么特点?引起超敏反应的变应原与一

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防治措施

无菌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从无菌药品生产的哥哥环节分析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和途径以及其防治措施,从而防止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 关键词:无菌药品;微生物污染;来源;防止措施。 目录 一、微生物概述 1.微生物的特点 2.细菌的特殊结构 二、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污染 1.无菌药品污染的概念 2.污染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来源 三、微生物污染无菌药品的途径和防止措施 1.人员 2 .厂房与设施 3.设备 4.物料 5.工艺 6.其他 7.企业文化 一、微生物概述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总称为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分为七大类。按照大小和高低等级依次是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真菌(酵母菌、霉菌)。其中,立克次体,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这四类微生物引起的人类疾病一般比较少见,主要是细菌,真菌,病毒这三类引起的人类疾病比较多,所以无菌药品的生产中对这三类微生物药格外注意。 1.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

4.易变异,适应强; 5.分布广,种类多。也正是微生物的这些特点使得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防治工作显得格外困难和复杂。 2.细菌的特殊结构:大多数细菌除了具有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内含物等外,还有一些细菌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荚膜,芽孢,鞭毛,菌毛等。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想细胞壁表面分泌一种粘液状物质,形成一层较厚的膜(约0.2um)称为荚膜。荚膜中更含有大量的水分,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细菌抵抗干燥。细菌的荚膜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具有荚膜的细菌不易被白细胞所吞噬,故能在机体内产生繁殖,引起感染。 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的时期或当外界条件改变对细菌生长不利时,细菌体内的细胞浆发生脱水浓缩,之间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位于菌体中央或末端,称为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一个繁殖体只能形成一个芽孢。芽孢外面有数层厚而致密的膜,可以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对于高温、干燥、光线、化学药品等有抵抗力比繁殖体强没有形成芽孢的细菌,在70摄氏度以上就会逐渐死亡,而芽孢能抵抗100摄氏度或者更高的温度。因此,杀死腰包要比杀死细菌的繁殖体困难得多,有些芽孢可以存活多年而不丧失其活力,当遇到合适条件时又可生长繁殖,因此灭菌的效果应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二、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污染 无菌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概念:无菌药品污染分为物理性污染(如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化学性污染(如重金属盐类的污染)和微生物污染。无菌药品生产中的污染主要是微生物污染,所以我们这里只研究微生物引起的污染。即指的是无菌药品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无菌药品中微生物或者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含量超标而引起的污染。 污染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来源 已经知道微生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大的一类生物。由于其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营养类型多、适应能力强,所以土壤、水中、空气、动植物体表及体内均广泛存在,甚至在高山、海洋等都有它们的存在。当然,不同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 那么污染食品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那些方面呢?通常认为造成无菌药品污

高二生物生物性污染

辅导教案 1.根据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不同,可将污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常见的生物性污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______________是病原体污染的一种主要形式,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有计划地__________,可迅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快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从而有效地预防该种传染病的流行。 3.预防超敏反应的首要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变应原的类型与性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针对________变应原,要做好相应的呼吸道保护措施;针对________变应原,则要注意“病从口入”;针对________变应原,则要减少接触或使用会引发过敏的物质;针对________变应原,要避免变应原进入体内。 4.生物由________经__________________传播到另外的地方,损坏入侵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并影响当地的农、林、牧与渔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这个过程称为生物入侵。 5.外来物种的入侵途径一般有三种: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而传入。

参考答案 1.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病原体污染变应原污染生物入侵 2.传染病的流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 3.远离致病的变应原吸入性食入性接触性注入性 4.原生地自然或人为途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 5.人为有意引入人为无意带入自然入侵 1.什么是科赫原则? 答案:科赫原则是确定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四条标准。具体如下:(1)在所有的患者身上都能找到这种病原体,而健康人没有;(2)从患者身上分离出的这种病原体能够在实验室培养和繁殖;(3)把从实验室中分离出来的病原体再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可以使该动物得与人同样症状的疾病;(4)从患病实验动物体内分离出这种病原体,证明这种病原体还能够在实验室中继续培养。 2.超敏反应有什么特点?引起超敏反应的变应原与一般的抗原有什么区别? 答案:超敏反应的特点是:第一,发病时出现功能性紊乱,但一般不出现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且症状出现快、消退快;第二,特应性是可遗传的;第三,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对不同的变应

磷含量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关系

中国环境科学 2002,22(6):534~536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磷含量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关系 桑军强,余国忠,王占生*(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    摘要:通过对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分析,研究了水中磷对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作用.试验水样为原水和经过净水工艺处理后的出水.结果表明,原水磷含量较低,经过生物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后,磷的含量又大大降低.在原水和出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P(NaH2PO4)后,原水水样的AOC变化不大,而出水水样的AOC增加了44%~60%.这表明在出水水样中磷是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由此推断,磷成为给水管网中细菌再生长限制因子的情况在国内存在.试验结果说明,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磷可以作为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磷;可同化有机碳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2)06-0534-03  Relation between phosphorus content and drinking water biological stability. SANG Jun-qiang, YU Guo-zhong, WANG Zhan-sheng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2,22(6):534~536 Abstract:Through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 (AOC) analysis, the limiting effect of phosphorus on the biological stability of water was studied. The tested samples were raw water and the effluent water treated with purification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osphorous content of raw water was rather low and it was reduced greatly after the w ater was treated by biological pretreatment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fter PO43--P(NaH2PO4) of 50μg/L was added to the raw and treated water samples, AOC of the raw water sample did not change while AOC of the treated water increased 44%~60%. This showed that phosphorus was the limiting factor of bacteria growth in the treated water, from which it was inferred that the situation of phosphorus as limiting factor of bacteria regrowth in the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existed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ffective removal of phosphorous in water could be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he biological stability of drinking water. Key words:drinking water;biological stability;phosphorus;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 饮用水中的有机物,特别是可同化有机碳(AOC)含量的高低,被普遍认为是控制给水管网中细菌生长的限制因素[1,2].对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其他可能限制因素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996年, Miettinen等[3]指出,在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水质条件下,磷会取代有机物成为引起管网细菌再生长的限制因子.近年来,欧洲、日本等地[4,5]分别进行了磷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相关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水厂出水中磷含量极低,成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 磷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关系研究在国内尚未见到报道.国内一般认定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AOC或BDOC)是引起给水管网中细菌再生长的关键因素[1,2].考虑到我国水源水质的较大差别以及水源受有机物污染的现状,水源水中有机物含量往往较高,如果磷浓度相对很低,对于某些水厂的出水,磷有可能成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对此作者进行了试验研究及探讨. 1 试验工艺与分析方法 1.1 净水试验工艺 试验过程采用的净水工艺流程为原水→生物预处理→混凝沉淀→砂滤→出水,试验工艺为小试规模.其中生物预处理采用生物陶粒滤池工艺,滤层高2m,运行滤速为6m/h,气水比为0.5:1.混凝沉淀单元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砂滤滤速为10m/h.   收稿日期:2002-04-30 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9550610400-05-03) * 通讯联系人

第二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二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复习题 一、填空 1.食品的污染按其性质可分成( )、( )和( )三大类。 2.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 )、寄生虫、昆虫及( )的污染。 3.化学性污染主要包括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 );(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及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4.在常见的食品细菌中,( )菌属是食品腐败性细菌的代表。 5.霉菌产毒的条件主要包括( )、( )、湿度、温度以及空气流通情况。 6.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是都有()和香豆素,在紫外线照射下都发生( )。 7.动物实验表明,赭曲霉毒素A中毒的靶器官为( )和( )。 9.玉米赤霉烯酮可表现出( )毒性作用。猪为敏感动物。该毒素主要污染(),其次是小麦、大麦、大米等粮食作物。 10.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菌、()和(),尤其是细菌更占优势。 11.脂肪分解的早期主要是脂肪的( )上升,其后由于形成各种脂酸而使()升高。 12.常见的食品保藏方法有化学保藏、()、高温保藏、干燥保藏和( )。 13.奶的消毒方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和蒸气消毒法。 14.食品冷冻过程的原则是( )和( )。

15.食品的高温灭菌方法有()、高温杀菌法、超高温杀菌法和()。 16.在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称为食品细菌,其中包括()、相对致病性细菌和()。 18.镉中毒主要损害人体的()、( )和消化系统。 19.食品中砷的毒性与其存在的形式和价态有关,有机砷的毒性()无机砷,三价砷的毒性()五价砷。 20.按其分子结构,N-亚硝基化合物可分成()和()二大类。 21.食品中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产生于高温加工过程,尤其是( )含量丰富的食品更易产生。 22.食品中的二恶英类化合物PCDD/Fs主要来自于()的污染,尤其是经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可在()中达到较高的浓度。 23.物理性污染物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和()。 24.急冻是指食品的温度在( 30、 )分钟内迅速降至大约(-20℃ )的过程。 25.通常将含水量在( 0.00 )以下或a w值在(~0.60)之间的食品称为干燥食品。 26. 聚苯乙烯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及甲苯、乙苯和异丙苯等杂质具有一定的毒性。 27.多环芳烃(PAH)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强( )的食品化学污染物,其中( )系多环芳烃的典型代表。 二、单选题 1、()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品的品质和储藏性存在最密切关系。 A 水分活度 B 湿度 C pH D 温度 E 渗透压

生物性污染与食品安全

生物污染:指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是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安全性威胁。 生物危害: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污染,这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 生物富集: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残留在各类生物体内的农药逐渐被积累起来,这就是生物富集现象。 细菌污染指标:(1)细菌总数的检验(2)大肠菌值(3)肠道致病菌的检验 内源性污染: 外源性污染:

1、食品污染途径有哪些? ①原辅材料污染:种植业中化肥、农药、植物激素;养植业中抗生素、动物激素、饲料添加剂不合理使用;水产品中污染、赤潮等均可造成食品污染,且程度较严重。 ②生产加工过程污染:容器、用具、管道未清洗干净或使用不当;生产工艺不合理;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不良均可造成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③包装、储运、销售中污染:食品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不洁可造成污染;食品贮存条件不卫生或散装食品及销售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 ④人为污染:食品中人为掺伪,或加入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用工业原料作为食品用原料来生产食品;用工业拔染剂“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加入食品中“漂白”;在猪饲料中加“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等故意造成食品污染。 ⑤意外污染:由于火灾、地震、水灾、核泄露等,也可对食品造成污染。 2、食品污染有哪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被污染日趋严重及普遍,其中化学性物质的污染占主要地位。 第二,污染物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时,浓度可以不断积聚增高,即所谓生物富集作用,以致轻微的污染过程经生物富集作用后,可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现今食品污染导致的危害,除了急性毒性作用外,以慢性毒性为多见。由于长期少量摄入。且生物半衰期又较长,以致食品污染在体内对DNA等发生了作用,可出现致畸、致癌、致突变现象。 3、环境污染如何影响食品安全的? 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原料动植物的生产过程。在这些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4、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几方面? 影响食品的感官 急性食物中毒 对机体的慢性中毒 致畸作用 致突变5、食品杂物污染的主要途径有那些? ①食品在生产时的污染; ②品储存过程中的污染; ③品运输过程的污染; ④意外污染; ⑤食品的掺杂掺假。

浅谈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和净水工艺对有机物去除

浅谈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和净水工艺对有机物去除 摘要:饮用水的水质污染,尤其是大肠杆菌等细菌的滋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水中的有机物。本文主要基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展开论述,论述了有机物的危害性,以及生物稳定性的若干概念。进而针对饮用水细菌生长的机制,并由此引出:“生物稳定性,是保证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条件”的结论。于此,阐述了几种常见净水工艺,其中注重阐述了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吸附,两种净水效果良好的工艺。 关键词: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净水工艺有机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的步伐加快,随之产生的水资源问题,也越发突出。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各类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入江河之中,造成城市水质下降,饮用水净水难度加剧,水质质量标准的下降,引发了比较突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对于饮用水而言,其净水工艺的效果,在于水质有机物的稳定性和工艺本身的技术两个方面。于是,在实际的水质净化过程中,要基于这两个方面,进行水质的净化工作,以实现高质量的水质净化。同时,现阶段的净化工艺,在于有机物的除去,以破坏水中细菌生长的条件,进而达到净水的效果。 1、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综述 饮用水的有机物大致分为天然有机物和人工结成有机物两种。天然有机物是自然下的代谢物,主要包括动植物的废弃物、微生物、动植物组织分解物等。而人工合成有机物是饮用水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其中的工业废水、农药、生活废弃物等,都造成大量的有机物产生。于是,饮用水的水质状况越发复杂,这就加大了净水工作的难度,尤其是丰富而复杂的有机物,是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 1.1 有机物的危害性 饮用水对于水质的各项指标要求严格,尤其是对于水质中的有机物控制,是衡量水质质量的重要指标。从实际的研究发现,饮用水中的有机物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增加了人类患癌症等病症的可能性。 (1)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饮用水中的有机物比较复杂,部分工业废弃物下的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其分泌的有机化合物可能引发人类癌症病的产生,对人体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2)饮用水在消毒的过程中,部分消毒物质与水质中的某些有机物进行化合,进而形成具有毒性的有机物,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常见的氯消毒过程中,其与部分有机物形成的氯化物对人体具有较大的伤害。 (3)饮用水中的部分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其降解过程形成的有害有机物,对于水管网造成一定的危害,这也是目前饮用水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1.2 关于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1.2.1 生物稳定性的概念提出 在净水处理工艺中,经过消毒剂的消毒处理,输水管道内残留的氯化合物,可以对管道的细菌生长进行控制。而从实际的处理效果看,大肠杆菌等细菌在消毒剂的处理后,可以在管道内重新生长繁殖。并且,管道的有机物的营养越丰富,部分细菌的繁杂越迅速。因此,饮用水中的有机物,尤其是可降解有机物,是细菌重新生长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对于净水处理的有效性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水厂在净水的过程中,要着眼于水质中可降解有机物的除去。 1.2.2 生物稳定性概念

土壤生物污染及其防治的方法

土壤生物污染及其防治的方法 土壤生物污染及其防治的方法 关键词:土壤生物污染大肠菌群病原菌寄生蠕虫生物防治 一、土壤生物污染的现状 土壤在自然界中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土壤作为重要的发生器、储存器、转换器、缓冲器和调控器,其环境质量好坏最终会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嘚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等对土壤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土壤生物污染是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并大量繁殖,引起土壤质量下降,不仅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还会对动植物和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土壤生物污染分布最广的是由肠道致病性原虫和蠕虫类所造成的污染,全世界有一半以上人口受到一种或几种寄生蠕虫的感染,尤其是热带地区最严重,欧洲和北美较温暖地区的寄生虫发病率也很高。据调查,上海市郊蔬菜的大肠菌群检出率为13.7%,最高可达12800个/克,寄生虫卵检出率为11.9%,近三成蔬菜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污染。用作肥料的人畜粪便更是惊人,细菌含量竟高达108~109个/克,八十年代末,江都县土壤的蠕虫卵总阳性率高达72%,在有些土样中还检测出了致病菌,虽含量不高,但其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相对于土壤污染的生物指标来说,土壤生物污染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土壤生物污染的来源 正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肥料需求量巨大,人们的传统观念就认为生活污水含有不可多得的养分,而人畜粪便更是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再说大家都觉得农作物还可以净化污水。因此,污水灌溉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粮食和蔬菜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可生物污染却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而通过各种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关键词:土壤污染病原微生物生物防治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 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或某种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致使健全的土壤功能受到损害,理化性质变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破坏,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土壤一旦遭受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品质量,还能通过食物链和饮水间接危及人体健康。因此,保护土壤不受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土壤污染的现状 土壤作为重要的发生器、储存器、转换器、缓冲器和调控器,其环境质量好坏最终会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及固体废物、大气中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通过沉降和降水落到地面的沉降物、以及农药、化肥、牲畜的排泄物等。然而,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等对土壤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土壤污染是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并大量繁殖,引起土壤质量下降,不仅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还会对动植物和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土壤污染的来源 污染土壤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酸、盐等)、有机农药(如杀虫剂、除莠剂等)、有机废弃物(如生物可降解或难降解的有机废物等)、化肥、污泥、矿渣和粉煤灰、放射性物质、寄生虫、病原菌和病。人们的传统观念就认为生活污水含有不可多得的养分,而人畜粪便更是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再说大家都觉得农作物还可以净化污水。另外,许多农民都习惯把病死的禽畜埋起来,这些病毒尸体也是土壤中致病菌的一大来源,容易引起土壤生物污染并扩大疾病的传播。 3、土壤污染的危害机理 当我们有味地吃着丰富而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时,没有人会想到它们的生长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