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一、基础知识

测量中的有关几个术语 目标视线

目标视线在水平

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按顺时针方向到目标

的范

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锐角,例:(1)北偏东α:(2)南偏西α:

坡面的垂直 坡角α坡度i =

h l

▲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

(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考点一 测量高度问题

[典例] 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电视塔CD 的高度,小王在点A 处测得塔顶D 的仰角为30°,塔底C 与A 的连线同河岸成15°角,小王向前走了1 200 m 到达M 处,测得塔底C 与M 的连线同河岸成60°角,则电视塔CD 的高度为________m.

[解析] 在△ACM 中,∠MCA =60°-15°=45°,∠AMC =180°-60°=120°,

由正弦定理得AM sin ∠MCA =AC sin ∠AMC ,即1 20022=AC

3

2

,解得AC =6006(m).

在△ACD 中,∵t a n ∠DAC =CD AC =33

, ∴CD =6006×3

3

=6002(m). [答案] 600 2

[解题技法] 测量高度问题的3个注意点

(1)在处理有关高度问题时,理解仰角、俯角(它是在铅垂面上所成的角)、方向(位)角(它是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是关键.

(2)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空间与平面(地面)同时研究的问题,这时最好画两个图形,一个空间图形,一个平面图形,这样处理起来既清楚又不容易搞错.

(3)注意山或塔垂直于地面或海平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题组训练]

1.如图,为测一树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 ,B 两点,在A ,B 两点

分别测得树顶P 处的仰角为30°,45°,且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 m ,则树的高度h 为( )

A .(5+53)m

B .(30+153)m

C .(15+303)m

D .(15+33)m

解析:选A 在△P AB 中,由正弦定理,得10sin (45°-30°)=PB

sin 30°,因为sin(45°-30°)

=sin 45°cos 30°-cos 45°sin 30°=6-2

4

,所以PB =5(6+2)(m),所以该树的高度h =PB sin 45°=(5+53) m.

2.如图,在离地面高400 m 的热气球上,观测到山顶C 处的仰角

为15°,山脚A 处的俯角为45°,已知∠BAC =60°,则山的高度BC 为( )

A .700 m

B .640 m

C .600 m

D .560 m

解析:选C 根据题意,可得在Rt △AMD 中, ∠MAD =45°,MD =400(m), 所以AM =MD sin 45°

=4002(m).

因为在△MAC 中,∠AMC =45°+15°=60°,

∠MAC =180°-45°-60°=75°,

所以∠MCA =180°-∠AMC -∠MAC =45°,

由正弦定理,得AC =AM sin ∠AMC

sin ∠MCA =4002×

3

22

2=4003(m),

在Rt △ABC 中,BC =AC sin ∠BAC =4003×

3

2

=600(m). 考点二 测量距离问题

[典例] (2018·保定模拟)如图,某游轮在A 处看灯塔B 在A 的北偏东75°方向上,距离为126海里,灯塔C 在A 的北偏西30°方向上,距离为8 3 海里,游轮由A 处向正北方向航行到D 处时,再看灯塔B ,B 在南偏东60°方向上,则C 与D 的距离为( )

A .20海里

B .8 3 海里

C .23 2 海里

D .24海里

[解析] 在△ABD 中,因为灯塔B 在A 的北偏东75°方向上,距离为12 6 海里,游轮由A 处向正北方向航行到D 处时,再看灯塔B ,B 在南偏东60°方向上,所以B =180°-75°-60°=45°,由正弦定理AD sin B =AB sin ∠ADB

可得AD =AB sin B

sin ∠ADB

126×

22

32

=24(海里).

在△ACD 中,AD =24(海里),AC =83(海里),∠CAD =30°,

由余弦定理得CD 2=AD 2+AC 2-2AD ·AC cos 30°=242+(83)2-2×24×83×3

2

=192.

所以CD =83(海里). [答案] B

[解题技法] 测量距离问题的2个策略

(1)选定或确定要创建的三角形,首先确定所求量所在的三角形,若其他量已知则直接求解;若有未知量,则把未知量放在另一确定三角形中求解.

(2)确定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如果都可用,就选择更便于计算的定理. [题组训练]

1.一艘船以每小时15 km 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A 处看到一个灯塔M 在北偏东60°方

向,行驶4 h 后,船到达B 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15°方向,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 )

A .15 2 km

B .30 2 km

C .45 2 km

D .60 2 km

解析:选B 作出示意图如图所示,依题意有AB =15×4=60(km),

∠DAC =60°,∠CBM =15°,

∴∠MAB =30°,∠AMB =45°.

在△AMB 中,由正弦定理,得60sin 45°=BM

sin 30°,解得BM =302(km).

2.如图,为了测量两座山峰上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选择山坡上一

段长度为300 3 m 且和P ,Q 两点在同一平面内的路段AB 的两个端点作为观测点,现测得∠P AB =90°,∠P AQ =∠PBA =∠PBQ =60°,则P ,Q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 m.

解析:由已知,得∠QAB =∠P AB -∠P AQ =30°. ∵∠PBA =∠PBQ =60°,∴∠AQB =30°,∴AB =BQ . 又∵PB 为公共边,∴△P AB ≌△PQB ,∴PQ =P A . 在Rt △P AB 中,P A =AB ·t a n 60°=900(m), 故PQ =900(m),

∴P ,Q 两点间的距离为900(m). 答案:900

考点三 测量角度问题

[典例] 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 处至景点C 处有两条线路.线路

1是从A 沿直线步行到C ,线路2是先从A 沿直线步行到景点B 处,然后

从B 沿直线步行到C .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 处同时出发匀速步行,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1

9倍,甲走线路2,乙走线路1,最后他们同时到达C 处.经测量,AB =1 040 m ,BC =500 m ,则sin ∠BAC 等于________.

[解析] 依题意,设乙的速度为x m/s , 则甲的速度为11

9

x m/s ,

因为AB =1 040 m ,BC =500 m ,

所以AC x =1 040+50011

9x ,解得AC =1 260 m.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BAC =AB 2+AC 2-BC 22AB ·AC =1 0402+1 2602-50022×1 040×1 260=12

13,

所以sin ∠BAC =1-c os 2∠BAC =

1-????12132=513.

[答案]

513

[解题技法] 测量角度问题的基本思路

测量角度问题的关键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表示实际问题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有关的角和距离,再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最后将解得的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

[题组训练]

1.甲船在A 处观察乙船,乙船在它的北偏东60°的方向,相距a 海里的B 处,乙船正向北行驶,若甲船是乙船速度的 3 倍,甲船为了尽快追上乙船,朝北偏东θ方向前进,则θ=( )

A .15°

B .30°

C .45°

D .60°

解析:选B 设两船在C 处相遇,则由题意得∠ABC =180°-60°=120°,且AC

BC =3,

由正弦定理得AC BC =sin 120°

sin ∠BAC =3,

所以sin ∠BAC =1

2

.

又因为0°<∠BAC <60°,所以∠BAC =30°. 所以甲船应沿北偏东30°方向前进.

2.如图,甲船在海面上行驶,当甲船位于A 处时,在其正东方向相距40海里的B 处,有一艘游艇遇险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营救,同时把消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30°相距20海里的C 处的乙船,乙船立即朝北偏东θ+30°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 处营救,则sin θ的值为________.

解析:连接BC (图略),根据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 ∠CAB =1 600+400-2×40×20cos(90°+30°)=2 800.由题可知,∠ACB 即为角θ,又∵

BC sin ∠CAB =AB

sin θ

∴BC 2sin 2∠CAB =AB 2sin 2θ

,∴sin 2θ=1 600×34×12 800=37,∴sin θ=217.

答案:

21

7

[课时跟踪检测]

1.在相距2 km 的A ,B 两点处测量目标点C ,若∠CAB =75°,∠CBA =60°,则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A. 6 km

B. 2 km

C. 3 km

D .2 km

解析:选A 如图,在△ABC 中, 由已知可得∠ACB =45°, ∴

AC sin 60°=2

sin 45°

, ∴AC =22×

3

2

=6(km).

2.如图,飞机的航线和山顶在同一个铅垂面内,若飞机的高度为海拔18 km ,速度为1 000 km/h ,飞行员先看到山顶的俯角为30°,经过1 min 后又看到山顶的俯角为75°,则山顶的海拔高度为(精确到0.1 km)( )

A .8.4 km

B .6.6 km

C .6.5 km

D .5.6 km

解析:选B 因为AB =1 000×160=50

3(km),

所以BC =AB sin 45°·sin 30°=50

32

(km).

所以航线离山顶的高度h =BC ·sin 75°=5032×sin 75°=50

32×sin(45°+30°)≈11.4(km).

所以山高为18-11.4=6.6(km).

3.如图,在塔底D 的正西方A 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45°,在塔底D 的南偏东60°的B 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A ,B 的距离是84 m ,则塔高CD 为( )

A .24 m

B .12 5 m

C .127 m

D .36 m

解析:选C 设塔高CD =x m ,

则AD =x m ,DB =3x m.

又由题意得∠ADB =90°+60°=150°,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

得842=x 2+(3x )2-23·x 2cos 150°, 解得x =127(负值舍去),故塔高为127 m.

4.如图,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呈圆心角为120°的扇形AOB ,C 是该

小区的一个出入口,且小区里有一条平行于AO 的小路CD .已知某人从O 沿OD 走到D 用了2 min ,从D 沿着DC 走到C 用了3 min.若此人步行的速度为50 m/min ,则该扇形的半径的长度为( )

A .50 5 m

B .507 m

C .5011 m

D .5019 m

解析:选B 设该扇形的半径为r ,连接CO ,如图所示. 由题意,得CD =150(m),OD =100(m),∠CDO =60°,

在△CDO 中,由余弦定理得,CD 2+OD 2-2CD ·OD ·cos 60°=OC 2, 即1502+1002-2×150×100×1

2=r 2,

解得r =507(m).

5.如图所示,一艘海轮从A 处出发,测得灯塔在海轮的北偏东15°方向,与海轮相距20 n mile 的B 处,海轮按北偏西60°的方向航行了30 min 后到达C 处,又测得灯塔在海轮的北偏东75°的方向上,则海轮的速度为________n mile/min.

解析:由已知得∠ACB =45°,∠B =60°, 由正弦定理得AC sin B =AB

sin ∠ACB

所以AC =AB ·sin B sin ∠ACB =20×sin 60°

sin 45°=106(n mile),

所以海轮航行的速度为10630=6

3(n mile/min).

答案:

6

3

6.某同学骑电动车以24 km/h 的速度沿正北方向的公路行驶,在点A 处测得电视塔S 在电动车的北偏东30°方向上,15 min 后到点B 处,测得电视塔S 在电动车的北偏东75°方向上,则点B 与电视塔的距离是________km.

解析:如题图,由题意知AB =24×15

60

=6(km),在△ABS 中,∠BAS

=30°,∠ABS =180°-75°=105°,∴∠ASB =45°,由正弦定理知BS sin 30°=AB

sin 45°

∴BS =AB ·sin 30°

sin 45°=32(km).

答案:3 2

7.一艘海轮从A 出发,沿北偏东75°的方向航行(23-2)n mile 到达海岛B ,然后从B 出发,沿北偏东15°的方向航行4 n mile 到达海岛 C .

(1)求AC 的长;

(2)如果下次航行直接从A 出发到达C ,求∠CAB 的大小. 解:(1)由题意,在△ABC 中,

∠ABC =180°-75°+15°=120°,AB =(23-2)n mile ,BC =4 n mile , 根据余弦定理得,

AC 2=AB 2+BC 2-2AB ×BC ×cos ∠ABC =(23-2)2+42+(23-2)×4=24, 所以AC =2 6.

故AC 的长为2 6 n mile.

(2)由正弦定理得,sin ∠CAB =BC ×sin ∠ABC AC =4×

3

226=2

2,所以∠CAB =45°.

8.已知在东西方向上有M ,N 两座小山,山顶各有一座发射塔A ,B ,塔顶A ,B 的海拔高度分别为AM =100 m 和BN =200 m ,一测量车在小山M 的正南方向的点P 处测得发射塔顶A 的仰角为30°,该测量车向北偏西60°方向行驶了100 3 m 后到达点Q ,在点Q 处测得发射塔顶B

处的仰角为θ,且∠BQA =θ,经测量t a n θ=2,求两发射塔顶A ,B 之间的距离.

解:在Rt △AMP 中,∠APM =30°,AM =100,

∴PM =100 3.连接QM ,在△PQM 中,∠QPM =60°,PQ =1003, ∴△PQM 为等边三角形,∴QM =100 3. 在Rt △AMQ 中,

由AQ 2=AM 2+QM 2,得AQ =200. 在Rt △BNQ 中,t a n θ=2,BN =200, ∴BQ =1005,cos θ=

5

5

. 在△BQA 中,BA 2=BQ 2+AQ 2-2BQ ·AQ cos θ=(1005)2, ∴BA =100 5.

即两发射塔顶A ,B 之间的距离是100 5 m.

高二解三角形综合练习题

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60°,c=2,b=1,则a=() A.1 B. 3 C.2 D.3 2.设a,b,c分别是△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则直线l1:sin A·x+ay+c =0与l2:bx-sin B·y+sin C=0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重合 C.垂直D.相交但不垂直 3.在△ABC中,若2cos B sin A=sin 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4.在△ABC中,已知A∶B=1∶2,∠ACB的平分线CD把三角形分成面积为3∶2的两部分,则cos A等于() A.1 3 B. 1 2 C.3 4D.0 5.在△ABC中,AC=7,BC=2,B=60°,则BC边上的高等于() A. 3 2 B. 33 2 C.3+6 2 D. 3+39 4 6.已知锐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4,a,则a的取值范围为() A.1

A .43-1 B.37 C.13 D .1 8.在△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sin B sin C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π 6] B .[π 6,π) C .(0,π 3] D .[π 3,π) 9.如图,△ADC 是等边三角形,△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BD 与AC 交于E 点.若AB =2,则AE 的长为( ) A.6- 2 B.1 2(6-2) C.6+ 2 D.1 2(6+2) 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延长BA 至E ,使AE =1,连接EC ,ED ,则sin ∠CED =( ) A.31010 B.1010 C.510 D.515 1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π 3,a =3,b =1,则c 等于( ) A .1 B .2

完整版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C知负整介 1. 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____________ 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____________ 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① ② 2. 方位角 3. 方向角 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③) (1) 北偏东a °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a (2) 北偏西a°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 况°到达目标方向. (3) 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思考探究】1仰角、俯角、方位角有什么区别? 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 到达目标方向.

何图形为背景,求解有关长度角度、面积、最值和 转化至u三角形中,利用正軽舷理加以解决n在解决 _ 常先引入变量(如边长、角度等),然后把要解的三角形的边或角用所设变量表示出来,再利用正、余弦定理列出方程,解之. 以平面几何图形为背景,求解有关长度、角度、面积、最值和优化等问题,通 常是转化到三角形中,利用正、余弦定理加以解决?在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时,常先引 入变量(如边长、角度等),然后把要解的三角形的边或角用所设变量表示出来, 再利用正、余弦定理列出方程,解之. 如右图,D是直角△ ABC斜边BC上一点,AB = AD, 记/ CAD = ,/ ABC= B . (1)证明:sin + cos 2B= 0; ⑵若AC= 3 DC,求B的值. =10,AB= 14,/ BDA = 60°,/ BCD= 135° 贝S BC 的长为 、最值和优化等问题,通常 亠一某些具体问题时, 【变式训练】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D丄CD,AD A R

解三角形应用题

1.某人朝正东方走x km 后,向左转1500,然后朝新方向走3km ,结果它离出发点恰好3km ,那么x 等于 ( ) (A )3 (B )32 (C )3或 32 (D )3 2.在200m 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o 和60o ,则塔高为( ) A B 400.3C m 200.3D m 3.甲、乙两楼相距20m ,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0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0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 ( ) A B C m 4.一只汽球在2250m 的高空飞行,汽球上的工件人员测得前方一座山顶上A 点处的俯角为018,汽球向前飞行了2000m 后,又测得A 点处的俯角为082,则山的高度为( ) A 1988m B 2096m C 3125m D 2451m 5.已知轮船A 和轮船B 同时离开C 岛,A 向北偏东025方向,B 向西偏北020方向, 若A 的航行速度为25 km/h ,B 的速度是A 的35 ,过三小时后,A 、B 的距离是 . 6.一艘船上午9:30在A 处,测得灯塔S 在它的北偏东300处,之后它继续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上午10:00到达B 处,此时又测得灯塔S 在它的北偏东750, 且与它相距海里,此船的航速是 ; 7.海上有,A B 两个小岛相距10n mile ,从A 岛望C B 岛和岛所成的视角为60,从B 岛望C A 岛和岛所成的视角为75,试求C B 岛和岛间的距离。 8.甲船在A 处观察到乙船在它的东偏北60o 方向的B 处,两船相距a 海里,乙船 向正北方向行驶,若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尽快追上乙船?相遇时乙船已行驶多少海里?

必修五解三角形常考题型非常全面

必修五解三角形常考题型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典型题剖析】 考察点1: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在V ABC 中,已知A:B:C=1:2:3,求a :b :c. 【点拨】 本题考查利用正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互化,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 a :b :c=sinA: sinB: sinC 求解。 解:::1:2:3,A . ,,, 6 3 2 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1 2.6 3 2 2A B C B C A B C a b A B C ππ π π π π π =++=∴= = = ∴=== =Q 而 【解题策略】要牢记正弦定理极其变形形式,要做到灵活应用。 例2在ABC 中,已知 ,C=30°,求a+b 的取值范围。 【点拨】 此题可先运用正弦定理将a+b 表示为某个角的三角函数,然后再求解。 解:∵C=30°, ,∴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sin (150°-A ). ∴ )[sinA+sin(150° )·2sin75°·cos(75° -A)= 2 cos(75°-A) ① 当75°-A=0°,即A=75°时,a+b 取得最大值 2 ; ② ∵A=180°-(C+B)=150°-B,∴A <150°,∴0°<A <150°, ∴-75°<75°-A <75°,∴cos75°<cos(75°-A)≤1, ∴> 2 cos75° = 2 × 4 . 综合①②可得a+b 的取值范围为 ,8+ 考察点2: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3在△ABC 中,2 a ·tanB=2 b ·tanA ,判断三角形ABC 的形状。 【点拨】通过正弦定理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利用角的关系判断△ABC 的形状。

北师版数学高二-必修5学案 2.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学习目标] 1.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正弦、余弦定理及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加以解决.2.巩固深化解三角形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研究、探索习惯.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的能力. [知识链接] 在下列各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答案: (1)如图所示,坡角是指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如图所示) (2)如上图,坡比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之比,即i =tan α=h l (i 为坡比,α为坡角). (3)东南方向:指经过目标的射线是正东和正南的夹角平分线. (4)方位角:从某点的北方向线起,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如方位角45°,是指北偏东45°,即东北方向. [预习导引] 1.仰角与俯角 与目标视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叫俯角(如图所示). 2.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所示) ①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②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③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要点一 测量距离问题 例1 某观测站C 在目标A 的南偏西25°方向,从A 出发有一条南偏东35°走向的公路,在C 处测得与C 相距31千米的公路上的B 处有一人正沿此公路向A 走去,走20千米到达D ,此时测得CD 为21千米,求此人在D 处距A 还有多少千米? 解 如图所示,易知∠CAD =25°+35°=60°,在△BCD 中,cos B =312+202-2122×31×20=23 31, 所以sin B =123 31 . 在△ABC 中,AC =BC sin B sin ∠CAB =31× 12331sin 60°=24(千米). 由BC 2=AC 2+AB 2-2AC ·AB ·cos ∠CAB 得AB 2-24AB -385=0, 解得AB =35或AB =-11(舍去). ∴AD =AB -BD =15(千米), 故此人在D 处距A 还有15千米. 规律方法 测量距离问题分为两种类型:两点间不可通又不可视,两点间可视但不可达.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选择合适的辅助测量点,构造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求某个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从而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 跟踪演练1 如图所示,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 的同侧,在A 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为50 m ,∠ACB =45°,∠CAB =105°,则A 、B 两点的距离为( ) A .50 2 m B .50 3 m C .25 2 m D.2522 m 答案 A 解析 ∵∠ACB =45°,∠CAB =105°,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练习高考试题练习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 1.从A 处望B 处的仰角为α,从B 处望A 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 ) A.α>β B.α=β C.α+β=90° D.α+β=180° 2.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 A. 3 400 B. 33400米 C. 2003米 D. 200米 3.在?ABC 中, 已知sinA = 2 sinBcosC, 则?ABC 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图,△ABC 是简易遮阳棚,A 、B 是南北方向上两个定点,正东方向射出的太阳光线与地面 成40°角,为了使遮阴影面ABD 面积最大,遮阳棚ABC 与地面所成的角为……………….( ) A C D B 阳光地面 A.75° B.60° C.50° D.45° 5.台风中心从A 地以20 km/h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 km 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 在A 的正东40 km 处,B 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的时间为…………………………………..( ) A.0.5 h B.1 h C.1.5 h D.2 h 6.在△ABC 中,已知b = 6,c = 10,B = 30°,则解此三角形的结果是 …………………( ) A 、无解 B 、一解 C 、两解 D 、解的个数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7. 甲、乙两楼相距20米,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 8.我舰在敌岛A 南50°西相距12nmile 的B 处,发现敌舰正由岛沿北10°西的方向以10nmile/h 的速度航行,我舰要用2小时追上敌舰,则需要速度的大小为 9.有一两岸平行的河流,水速为1,小船的速度为2,为使所走路程最短,小船应朝_______方 向行驶. C D 12 A B D 6045 0 m o o 10..在一座20 m 高的观测台顶测得地面一水塔塔顶仰角为60°,塔底俯角为45°,那么这座塔的 高为_______.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学习目标】 1.了解斜三角形在测量、工程、航海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选择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2.在解三角形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掌握数学建模的 方法. 3.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体会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结合几何性质建模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学习难点】 数学建模的过程及解三角形的运算. 【课前预习案】 1.有关概念: 仰角与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的角叫俯角(如图 ). 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 2.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③) (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a (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思考:方位角与方向角的区别

3. 坡度与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坡角,坡面与垂直高度 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坡度. 1. 解三角形的一般思路 (1)读懂题意,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理解题中的有关名词的含义,如坡度、仰角、俯角、方位角等.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模型, (3)选择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求解. (4)将三角形的解还原为实际意义,检验解出的答案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对解进行取舍. 【课堂探究案】 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过程一般要充分认真理解题意,正确做出图形,把实际问题里的条件和所求转换成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未知的边、角,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 探究一:测量地面上两个不能到达的地方之间的距离 例1.如图,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是42m ,∠BAC=45?,∠ACB=?75。求A 、B 两点的距离. 变式1.为了开凿隧道,要测量隧道上D 、E 间的距离,为此在山的一侧选取适当点C ,如图,测得CA=400m ,CB=600m , ∠ACB=60°,又测得A 、B 两点到隧道口的距离AD=80m ,BE=40m(A 、D 、E 、B 在一条直线上),计算隧道DE 的长. 探究二:测量高度问题 例2、AB 是底部B 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H 、G 、B 三点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在H 、G 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A 的仰角分别是030ADE ∠=、045ACE ∠=、20CD m =,测角仪器的高是1h m =,求建筑物高度

完整word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综合练习题.docx

必修五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在ABC 中,若 A :B :C1: 2:3 ,则 a : b : c 等于() A. 1: 2:3 B.3: 2:1 C. 2 : 3 :1 D.1: 3 : 2 2.在△ABC中,a2b2c2bc,则 A等于() A. 60° B .45°C. 120 ° D .30°3.有一长为1公里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要将倾斜角改为10°,则坡底要伸长 A. 1公里 B. sin10°公里 C. cos10 °公里 D. cos20 °公里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是 3 ,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60,则底边长 =() A . 2 B . 3 C. 3D.2 3 2 5.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 3、 x,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A . 5 x13B.13< x< 5C. 2< x<5D.5< x<5 .在 ABC 中,A60o, a 6 , b 3 ,则 ABC 解的情况() 6 A. 无解 B.有一解 C.有两解 D. 不能确定7.在△ ABC 中,若(a c)( a c)b(b c) ,则∠A=() A.900B.600C.1200D.1500 8.在△ ABC 中, A 为锐角, lg b+lg(1 2 ,则△ABC为() )=lgsin A=- lg c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9.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与塔底 B 在 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 D,测得BCD75 , BDC60 ,CD60米,并在点 C 测得塔顶 A 的 仰角为 60,则塔高 AB =() A.45 3米B.90 米 C.902米D.452米

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高一数学教研组冯一波 一、背景说明: 在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明月高悬,我们仰望星空,会有无限遐想。不禁会问,遥不可及的月球离地球到底有多远?1671年,两个法国天文学家测出大约距离为385400千米。他们是怎样测出的呢?在数学发展史上,受到天文测量、航海测量和地理测量等方面实践活动的推动。解三角形的理论不断发展,并被用于解决许多测量问题方面。 二、课题目的和意义: 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三角形中的数量关系是基本的数量关系,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的有关三角形、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于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研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变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而不思则罔,只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学会数学,同时应当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学习类比、推广等数学思考方法,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三、设计思想 本节重点利用解斜三角形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解斜三角形知识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解斜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过程,贯穿了数学建模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从实际出发,经过抽象概括,把它转化为具体问题中的数学建模,然后通过推理演算,得出数学模型的解,再还原成实际问题的解.强化上述思维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

又是本节难点.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另一个难点是运算问题,由于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看成几个“方程“,那么解三角形的应用题实质上就是把已知信息按方程的思想进行处理,解题时应根据已知和未知合理选择一个“容易解”的方程,从而是解题过程简洁.同时,由于具体问题中给出的数据通常是近似值,故运算过程一般较为复杂,必须借助于计算器计算,因此要加强训练,达到“算法简炼,算式工整,计算准确”的要求. 知识结构: 四、实际应用 1.测量中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1 某观测站C 在目标A 南偏西25?方向,从A 出发有一条南偏东35?走向的公路,在C 处测得公路上与C 相距31千米的B 处有一人正沿此公路向A 走去,走20千米到达D ,此时测得CD 距离为21千米,求此人所在D 处距A 还有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已知作出示意图,分析已知及所求,解CBD ?,求角B .再解ABC ?,求出AC ,再求出AB ,从而求出AD (即为所求). 解:由图知,60CAD ∠=?. 22222231202123cos 22312031 BD BC CD B BC BD +-+-===???, sin 31B =. 在ABC ?中,sin 24sin BC B AC A ?==.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BC AC AB AC AB A =+-??. 即2223124224cos60AB AB =+-????. 整理,得2 243850AB AB --=,解得35AB =或11AB =-(舍). A C D 31 21 20 35? 25? 东 北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练习题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练习题 一.解答题(共16小题) 1.在△ABC中,3sinA+4cosB=6,4sinB+3cosA=1,求C的大小. 2.已知3sinθtanθ=8,且0<θ<π. (Ⅰ)求cosθ; (Ⅱ)求函数f(x)=6cosxcos(x﹣θ)在[0,]上的值域. 3.已知是函数f(x)=2cos2x+asin2x+1的一个零点. (Ⅰ)数a的值; (Ⅱ)求f(x)的单调递增区间. 4.已知函数f(x)=sin(2x+)+sin2x. (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2)若函数g(x)对任意x∈R,有g(x)=f(x+),求函数g(x)在[﹣,]上的值域. 5.已知函数f(x)=2sinωxcosωx+cos2ωx(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1)求ω的值; (2)求f(x)的单调递增区间. 6.已知函数f(x)=sin(ωx+φ)(ω>0,﹣≤φ<)的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且图象上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π. (Ⅰ)求ω和φ的值; (Ⅱ)若f()=(<α<),求cos(α+)的值. 7.已知向量=(cosx,sinx),=(3,﹣),x∈[0,π]. (1)若∥,求x的值; (2)记f(x)=,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x的值. 8.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2a﹣c)cosB=bcosC,求的取值围. 9.函数f(x)=2sin(ωx+φ)(ω>0,0<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M 为最高点,该图象与y轴交于点F(0,),与x轴交于点B,C,且△MBC的面积为π. (Ⅰ)求函数f(x)的解析式; (Ⅱ)若f(α﹣)=,求cos2α的值. 10.已知函数. (Ⅰ)求f(x)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值; (Ⅱ)设函数,如图,点P,M,N分别是函数y=g(x)图象的零值点、最高点和最低点,求cos∠MPN的值. 11.设函数f(x)=sin(ωx﹣)+sin(ωx﹣),其中0<ω<3,已知f ()=0.

最新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练习题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某人向正东方向走x km后,他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 km,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 3 km,那么x的值为() A.3B.2 3 C.23或 3 D.3 2.已知船A在灯塔C北偏东85°且到C的距离为2km,船B在灯塔C西偏北25°且到C的距离为3km,则A,B两船的距离为() A.23km B.32km C.15km D.13km 3.已知△ABC的三边长a=3,b=5,c=6,则△ABC的面积是() A.14 B.214 C.15 D.215 4.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20°,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40°,则灯塔A与灯塔B的距离为() A.a km B.3a km C.2a km D.2a km 5.已知△ABC中,a=2、b=3、B=60°,那么角A等于() A.135°B.90° C.45°D.30° 6.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见正西方向有相距10海里的两个灯塔恰好与它在一条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60°方向上,另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75°方向上,则这艘船的速度是每小时() A.5海里B.53海里 C.10海里D.103海里 二、填空题 7.(2010~2011·醴陵二中、四中期中)已知A、B两地的距离为10km,BC两地的距离

为20km,经测量∠ABC=120°,则AC两地的距离为________km. 8.如图,为了测量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两点A,B,望对岸的标记物C,测得∠CAB=30°,∠CBA=75°,AB=120 m,则河的宽度是__________. 9. (2011·北京朝阳二模)如图,一艘船上午在A处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30°处,之后它继续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上午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75°处,且与它相距42n mile,则此船的航行速度是________n mile/h. 三、解答题

教你解三角形应用题

教你解三角形应用题 山东 胡彬 一、相关知识点讲解 1.解三角形应用题中的几个概念 (1)仰角、俯角 如图1,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2)方向角 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方向角.如图2,目标方向线方向一般可用“×偏×”多少度来表示,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可表示为北偏东60°,北偏西30°,西南方向,南偏东20°. 2.应用三角形知识解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 (2)弄清已知元素与未知元素; (3)选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解题.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 如图3,某海岛上一观察哨A 上午11时测得一轮船在海岛北偏东60°的C 处,12时20分测得船在海岛北偏西60°的B 处,12时40分船到达位于海岛正西方且距海岛5km 的E 港口,如果轮船始终匀速直线前进,问船速多少? 分析:本题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的能力. 解:轮船从点C 到点B 耗时80分钟,从点B 到点E 耗时20分钟,而船始终匀速行进,∴4BC EB =. 设EB x =,则4BC x =. 在AEC △中,由正弦定理sin sin EC AE EAC C =∠. 即sin 1sin 2AE EAC C EC x ∠==.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sin120sin BC AB C =o . 即14sin 432sin120sin1203x BC C x AB ===o o g .

在ABE △中,由余弦定理222312cos303BE AB AE AB AE =+-=o g .∴ BE =. ∴轮船的速度为2060υ= =.

解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91629

解三角形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己知三角形三边之比为5∶7∶8,则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为( ). A .90° B .120° C .135° D .150° 2、在△ABC 中,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a ∶b =∠A ∶∠B B .a ∶b =sin A ∶sin B C .a ∶b =sin B ∶sin A D .a sin A =b sin B 3、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2∶3,则它们所对的边长之比为( ). A .1∶2∶3 B .1∶3 ∶2 C .1∶4∶9 D .1∶ 2∶3 4、在△ABC 中,a =5 ,b = 15,∠A =30°,则c 等于( ). A .2 5 B .5 C .2 5 或5 D .10或5 5、已知△ABC 中,∠A =60°,a =6,b =4,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的形 状大小 ( ). A .有一种情形 B .有两种情形 C .不可求出 D .有三种以上情形 6、在△ABC 中,若a 2+b 2-c 2<0,则△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形状不能确定 7、)( 37sin 83sin 37cos 7sin 的值为??-?? A.23- B.21- C.2 1 D.23 8、化简 1tan15 1tan15 +-等于 ( )

A B C .3 D .1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9、已知cos α-cos β=2 1,sin α-sin β=3 1,则cos (α-β)=_______. 10、在△ABC 中,∠A =105°,∠B =45°,c =2,则b = . 11、在△ABC 中,∠A =60°,a =3,则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 12、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sin C =2∶3∶4,则最大角的余弦值等于 . 班别: 姓名: 序号: 得分: 9、 10、 11、 12、 三、解答题 13、(12分)已知在△ABC 中,∠A =45°,a =2,c =6,解此三角形. 14、(14分)已知2 1 )tan(=-βα,7 1tan -=β,求)2tan(βα-的值

《§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教学案1

《§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教学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三角形边与角的互化。 3、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及其综合应用。 2、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三角形边与角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余弦定理: ,cos 2222A bc c b a -+=? bc a c b A 2cos 222-+= ,cos 2222B ca a c b -+=? ca b a c B 2cos 222-+= C ab b a c cos 2222-+=,?ab c b a C 2cos 222-+= 二、例题讲解 引例:我军有A 、B 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敌军在C 岛,从A 岛望C 岛和B 岛成60°的视角,从B 岛望C 岛和A 岛成75°的视角,为提高炮弹命中率,须计算B 岛和C 岛间的距离,请你算算看。 解:060=A 075=B ∴045=C 由正弦定理知00 45sin 1060sin =BC 6 545sin 60sin 1000 ==?BC 海里 750 600 C B A

例1.如图,自动卸货汽车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油泵顶杆BC 的长度(如图).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为60°,油泵顶点B 与车厢支点A 之间的距离为1.95m ,AB 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02060,AC 长为1.40m ,计算BC 的长(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分析:这个问题就是在ABC ?中,已知AB=1.95m ,AC=1.4m , 求BC 的长,由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所以可 根据余弦定理求出BC 。 解:由余弦定理,得 答:顶杠BC 长约为1.89m. 解斜三角形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应注意: 1、认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 2、要明确题目中一些名词、术语的意义。如视角,仰角,俯角,方位角等等。 3、动手画出示意图,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将已知和未知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解决。 练1.如图,一艘船以32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在A 处看灯塔S 在船的北偏东020, 30分钟后航行到B 处,在B 处看灯塔S 在船的北偏东065方向上,求灯塔S 和B 处的距离.(保留到0.1) 解:16=AB 由正弦定理知 020sin 45sin BS AB = ' 2066'20660?=?+?=∠BAC A AC AB AC AB BC cos 2222?-+=)(89.1571.3'2066cos 40.195.1240.195.122m BC ≈∴= ????-+=D C B A 1.40m 1.95m 6020/ 600 ?S B A 1150 450650200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练习题

解三角形卷一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3:2:4,则cos C 的值为 A .23 B .-23 C .14 D .-14 2、在ABC △中,已知4,6a b ==,60B =,则sin A 的值为 A B C D 3、在ABC △中,::1:2:3A B C =,则sin :sin :sin A B C = A 、1:2:3 B 、 C 、 D 、2 4、在ABC △中,sin :sin :sin 4:3:2A B C =,那么cos C 的值为 A 、14 B 、14- C 、78 D 、1116 5、在ABC △中,13,34,7===c b a ,则最小角为 A 、3π B 、6π C 、4 π D 、12π 6、在ABC △中,60,16,A b == 面积3220=S ,则c = A 、610 B 、75 C 、55 D 、49 7、在ABC △中,()()()a c a c b b c +-=+,则A = A 、30 B 、60 C 、120 D 、150 8、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二个解的是 A 、10,45,70b A C === B 、60,48,60a c B === C 、7,5,80a b A === D 、14,16,45a b A === 二、填空题。 9.在△ABC 中,a ,b 分别是∠A 和∠B 所对的边,若a =3,b =1,∠B =30°,则∠A 的值是 . 10.在△ABC 中,已知sin B sin C =cos 22 A ,则此三角形是__________三角形. 11. 在△ABC 中,∠A 最大,∠C 最小,且∠A =2∠C ,a +c =2b ,求此三角形三边之比为 .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教学设计

课题: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之后的一节实际应用课,可以说是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而设计的,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用方程的思想作支撑,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指导,引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测量的方法和意义 ②会在各种应用问题中,抽象或构造出三角形,标出已知量、未知量,确定解三角形的方法,搞清利用解斜三角形可解决的各类应用问题和基本图形和基本等量关系,理解各种应用问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如:坡度、俯角、仰角、方向角、方位角等) 2、过程与方法 ①采用启发与尝试的方法,让学生在温故知新中学会正确识图、画图、想图,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 ②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体会具体问题可以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②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②掌握运用正、余弦定理等知识方法解三角形的方法 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思路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而正确运用两个定理的关键是要结合图形,明确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问题的探究,要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画出相关图形,学会分析问题情景,确定合适的求解顺序,明确所用的定理;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析讨论,在方程求解繁与简的基础上选择解题的思路,以提高学生观察、识别、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解三角形应用题答案

例1.如图,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是55m ,∠BAC=?51,∠ACB=?75。求A 、B 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 启发提问1:?ABC 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 启发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请学生回答。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题目条件告诉了边AB 的对角,AC 为已知边,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知角算出AC 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算出AB 边。 解:根据正弦定理,得 ACB AB ∠sin = ABC AC ∠sin AB = ABC ACB AC ∠∠sin sin = ABC ACB ∠∠sin sin 55 = )7551180sin(75sin 55?-?-??= ??54sin 75sin 55≈ 65.7(m) 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65.7米 变式练习:2a km 例2.如图,A 、B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 、B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这是例1的变式题,研究的是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首先需要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确定C 、D 两点。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出另两边的方法,分别求出AC 和BC ,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 的距离。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 、D ,测得CD=a ,并且在C 、D 两点分别测得∠BCA=α, ∠ ACD=β,∠CDB=γ,∠BDA =δ,在?ADC 和?BDC 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谈 教你解三角形应用题

教你解三角形应用题 一、相关知识点讲解 1.解三角形应用题中的几个概念 (1)仰角、俯角 如图1,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2)方向角 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方向角.如图2,目标方向线方向一般可用“×偏×”多少度来表示,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可表示为北偏东60°,北偏西30°,西南方向,南偏东20°. 2.应用三角形知识解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 (2)弄清已知元素与未知元素; (3)选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解题.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 如图3,某海岛上一观察哨A 上午11时测得一轮船在海岛北偏东60°的C 处,12时20分测得船在海岛北偏西60°的B 处,12时40分船到达位于海岛正西方且距海岛5km 的E 港口,如果轮船始终匀速直线前进,问船速多少? 分析:本题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的能力. 解:轮船从点C 到点B 耗时80分钟,从点B 到点E 耗时20分钟,而船始终匀速行进,∴4BC EB =. 设EB x =,则4BC x =. 在AEC △中,由正弦定理 sin sin EC AE EAC C =∠. 即sin 1sin 2AE EAC C EC x ∠==.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sin120sin BC AB C =. 即14sin 43 2sin120 sin1203x BC C x AB ===.

在ABE △中,由余弦定理222312cos303BE AB AE AB AE =+-=.∴31(km)3 BE =. ∴轮船的速度为312093(km/h)360υ= ÷=.

解三角形应用题

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例1.如图,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是55m , ∠BAC=?51,∠ACB=?75。求A 、B 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 启发提问1:?ABC 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 启发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请学生回答。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题目条件告诉了边AB 的对角,AC 为已知边,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知角算出AC 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算出AB 边。 解:根据正弦定理,得 ACB AB ∠sin = ABC AC ∠sin AB = ABC ACB AC ∠∠sin sin = ABC ACB ∠∠sin sin 55 = )7551180sin(75sin 55?-?-??= ??54sin 75sin 55≈ 65.7(m) 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65.7米 变式练习: 2a km 例2.如图,A 、B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 、

B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这是例1的变式题,研究的是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首先需要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确定C 、D 两点。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出另两边的方法,分别求出AC 和BC ,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 的距离。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 、D ,测得CD=a ,并且在C 、D 两点分别测得∠BCA=α, ∠ ACD=β,∠CDB=γ,∠BDA =δ,在?ADC 和?BDC 中,应用正弦定 理得 AC = )](180sin[)sin(δγβδγ++-?+a = )sin()sin(δγβδγ+++a BC = )](180sin[sin γβαγ++-?a = )sin(sin γβαγ ++a 计算出AC 和BC 后,再在?ABC 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 两点间的距离 AB = α cos 222BC AC BC AC ?-+ 变式练习:AB=20 6 例3.AB 是底部B 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 的方法。

解三角形应用题(4)含答案

C B D A 2023 解三角形应用题(4) 1.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经测得有一水塔(图中点A处)在她家北偏东60度500m 处,那么水塔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 是( ). A.250 m B. D. 2.如图2,AC 是电杆AB 的一根拉线,测得BC=6米,∠ACB=52°, 则拉线AC 的长为( ) A. ?526sin 米 B. ?526tan 米 C. 6·cos 52°米 D. ? 526 cos 米 3.测量一座楼房的高度: (1)已知楼AB 高6m,在A 处测得对面一座楼房顶部的仰角为45°,底部的俯角为30°,则CD 高度为 。 (2)将(1)中的“AB=6m ”改为“BC 间距为10m ”,则AB= CD= (3)已知楼AB 高10m,在A 处测得对面一座楼房顶部的仰角为45°,到B 处后测得对面楼顶的仰角为60°,则CD 高度为 ,两楼间距为 。 (4)建筑物AB 的高度为30m,欲测量对面的一低层建筑物CD 的高度(如图)站在顶端测得对面小楼底和楼顶的俯角分别为45°和30°,则两楼间距为 , 建筑物CD 的高度为 . (5)从A 处测得点D 的俯角为45°,从B 处测得点D 的仰角为30°,且AB=20m,则CD= 。 4.如图,山顶建有一座铁塔,塔高30m CD =,某人在点A 处测得塔底C 的仰角为20,塔 顶D 的仰角为23,求此人距CD 的水平距离AB . (参考数据:sin 200.342≈,cos 200.940≈,tan 200.364≈, sin 230.391≈,cos 230.921≈,tan 230.424≈) 5.某地震救援队探测出某建筑物废墟下方点C 处有生命迹象,已知废墟一侧地面上两探测点A 、B 相距 3 米,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和 60°(如图),试确定生命所在点C 的深度.(结果精确到0.1 1.41 1.73≈≈) B C 第3题(1.2) 第3题(3) B D C C B A D 第3题(4) D C 第3题(5) 东 A B C ┐ 第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