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完整版本

分析化学完整版本
分析化学完整版本

第二次作业

1. ( 单选题 ) 对于某特定的酸碱体系而言,分布系数δ值()。.(本题5.0分)

A、只取决于该体系的[H+]或pH值

B、只取决于该体系的总浓度с

C、既要考虑体系的[H+],又要考虑该体系的c

D、只取决于该体系的离解常数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

2. ( 单选题 ) 为使反应 A 2+ + B 4+ = A 3+ + B 3+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之差至少大于()。(本题5.0分)

A、 0.1 V

B、 0.12 V

C、 0.35 V

D、 0.18 V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3. ( 单选题 ) CaF

在pH=3.0时,比在pH=4.0时的溶解度大。其原

2

因是()。(本题5.0分)

A、盐效应

B、配位效应

C、酸效应

D、同离子效应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4. ( 单选题 ) 高压氢气瓶的瓶外表颜色为()。(本题

5.0分)

A、天蓝

B、黑色

C、白色

D、深绿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5. ( 单选题 ) 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以下不正确的是()。(本题5.0分)

A、多次平行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B、数值随机可变

C、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D、数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均等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6. ( 单选题 ) 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 2+的干扰可用()。(本题5.0分)

A、控制酸度法

B、配位掩蔽法

C、氧化还原掩蔽法

D、沉淀掩蔽法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7. ( 单选题 ) 标定NaOH溶液的常用的基准物质除了邻苯二甲酸氢钾,还有()。(本题5.0分)

A 、 基准Na 2CO 3

B 、 草酸

C 、 硼砂

D 、 盐酸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8. ( 单选题 ) 不利于减少碘量法中误差的操作是( )。(本题5.0分)

A 、 温度勿高

B 、 充分振摇

C 、 避免光照

D 、 控制酸度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9. ( 单选题 ) 下列( )指示剂属于氧化还原指示剂。(本题5.0分)

A 、 甲基橙

B 、 铬黑T

C 、 二苯胺磺酸钠

D 、 铁铵矾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10. ( 单选题 ) 关于酸碱指示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本题5.0分)

A 、 实际变色范围可能会与理论变色范围有差异

B 、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指示变色越敏锐

C 、 对于单色指示剂,随着指示剂用量的增加,其变色范围向pH 增大的方向发生移

D、指示剂在滴定终点颜色的改变尽量是无色→有色、浅色→有色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11. ( 单选题 ) 在某温度下,在纯水中加入一点酸,则溶液中()。(本题5.0分)

A、 [H+][OH-]的乘积增大

B、 [H+][OH-]的乘积减小

C、 [H+][OH-]的乘积不变

D、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增加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12. ( 单选题 ) 关于配位滴定中对EDTA溶液的描述,有误的是()。(本题5.0分)

A、常用浓度为0.1~0.5mol/L

B、通常储存在塑料瓶中

C、它不是基准试剂,常用ZnO、Zn、CaCO3等基准物质来标定

D、可以存放在硬质玻璃试剂瓶中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

13. ( 单选题 ) 当用福尔哈德法返滴定测I–时,指示剂必须在加入过量的AgNO

溶液后才能加入,这是因为()。(本题5.0分)

3

A、 AgI 对指示剂的吸附性强

B、 AgI 对I–的吸附强

C、 Fe3+氧化I–

D、终点提前出现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14. ( 单选题 ) 体积比为1:1的甲醇—水混合液采取以下那种分离方法?()(本题5.0分)

A、分馏

B、常压蒸馏

C、间歇式萃取法

D、连续式萃取法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15. ( 单选题 ) 下列关于水蒸气蒸馏操作叙述正确的是()。(本题5.0分)

A、克氏烧瓶内所装试样量应大于瓶容积的1/2

B、旋开三通管螺旋夹,加热水蒸气发生器至沸腾,可加适量助沸剂

C、当三通管向外喷气,关冷凝水,开螺旋夹,不向克氏烧瓶试液中通气

D、当蒸馏完毕时,应先开螺旋夹,再停止加热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5

16. ( 单选题 ) 下列()措施可减少分析测量中的随机误差。(本题5.0分)

A、对照实验

B、用两组测量数据对照

C、增加平行测量次数

D、进行仪器校准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17. ( 单选题 ) 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是()。(本题5.0分)

A、盐酸

B、硼砂

C、氢氧化钠

D、 EDTA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18. ( 单选题 ) 从天然水到纯水的制备工序中,要彻底除去细菌和杂质不可采用的方法是()。(本题5.0分)

A、紫外光照射

B、超滤

C、通CI

2

D、皆不可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5

19. ( 单选题 ) 下列()误差属于随机误差。(本题5.0分)

A、天平左、右臂不等长造成的称量误差

B、滴定管在制作时实际内径比要求的小造成的误差

C、所用试剂潮解造成的误差

D、操作者对指示剂变色辨认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误差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20. ( 单选题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本题5.0分)

A、一个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高,其准确度不一定高

B、偶然误差影响准确度和精密度,系统误差只影响准确度

C、精密度和准确度都与真值有关

D、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高的精密度意味着高的准确度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1. ( 单选题 ) 关于配位滴定副反应的描述,不一定正确的是()。(本题5.0分)

A、副反应的发生会影响主反应发生的程度

B、副反应的发生程度以副反应系数加以描述

C、副反应的发生不利于配位滴定反应进行地更完全

D、副反应的发生往往很难避免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2. ( 单选题 ) 用0.1000 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Ac

=4.74)的实验中,滴定的突跃范围为7.7~9.7;若用(pK

a

0.1000mol/L的NaOH 标准溶液去滴定某弱酸(HB)时

(pK

=2.74),此时的滴定突跃范围将是()。(本题5.0分)

a

A、 8.7~10.7

B、 6.7~9.7

C、 6.7~10.7

D、 5.7~9.7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标准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3. ( 单选题 ) 下面有关配制、标定KMnO

4

是()。(本题5.0分)

A、溶液标定前需加热煮沸一定时间或放置数天

B、溶液必须用滤纸过滤除去MnO

2

C、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

溶液必须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D、滴定时KMnO

4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5

4. ( 单选题 ) 用0.1000mol/L NaOH滴定0.1000 mol/L HCl时,pH 突跃范围为4.30 ~9.70,若用1.000 mol/L NaOH滴定1.000 mol/L HCl时,pH突跃范围为()。(本题

5.0分)

A、 3.30~10.70

B、 5.30~8.70

C、 3.30~7.00

D、 4.30~7.00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5. ( 单选题 ) 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本题5.0分)

A、一般来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增高而增加

B、同一个沉淀物,其小颗粒的溶解度小于大颗粒

C、同一沉淀物,其表面积愈大溶解度愈大

D、沉淀反应中的陈化作用,对一样大小的沉淀颗粒不起作用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6. ( 单选题 ) 关于常压过滤、热过滤和减压过滤描述正确的是()。(本题5.0分)

A、热过滤与常压过滤法的操作基本不相同

B、减压过滤采用普通玻璃漏斗

C、热过滤漏斗采用长颈漏斗

D、减压抽滤装置包括过滤器、抽滤瓶、缓冲瓶和抽气泵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7. ( 单选题 )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M,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本题5.0分)

A、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B、 EDTA-M络合物的颜色

C、指示剂-M络合物的颜色

D、上述A+B的混合色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8. ( 单选题 ) 以下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的是()。(本题5.0分)

A、 KMnO

4

B、 NaOH

C、 K

2Cr

2 O

7

D、 FeSO

4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9. ( 单选题 ) 法扬司法采用的指示剂是()。(本题5.0分)

A、铬酸钾

B、铁铵矾

C 、 吸附指示剂

D 、 自身指示剂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10. ( 单选题 ) 测定CaCO 3的含量时,加入一定量过量的HCl 标准溶液

与其完全反应,过量部分HCl 用NaOH 溶液滴定,此滴定方式属( )。(本题5.0分)

A 、 直接滴定方式

B 、 返滴定方式

C 、 置换滴定方式

D 、 间接滴定方式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11. ( 单选题 ) 在有机溶液中,加入下列哪种试剂可以除去杂质羧酸?( )(本题5.0分)

A 、 NaOH 水溶液

B 、 氯仿

C 、 苯酚

D 、 乙醇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12. ( 单选题 ) H 3PO 4的pK a1=2.12,pK a2=7.2,pK a3=12.36。当

pH=10时,磷酸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本题5.0分)

A 、 H 3PO 4

B 、 H 2PO 4-

C、 HPO

2-

4

D、 PO

3-

4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13. ( 单选题 ) 由于测量过程中某些经常性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是()。(本题5.0分)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过失误差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14. ( 单选题 ) 有关基准物质的叙述不一定正确的是()。(本题5.0分)

A、物质的组成应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B、超纯物质一定满足基准试剂对纯度的要求

C、试剂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很稳定

D、试剂最好有比较大的摩尔质量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15. ( 单选题 ) 用蒸馏法制取二次水是将普通去离子水重新蒸馏、收集中段的水称为二次水。制取时必须弃去()。(本题5.0分)

A、头、尾各1/3容积的水

B、头、尾各1/5容积的水

C、开头制备的1/4容积的水

D、头、尾各1/4容积的水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16. ( 单选题 ) 当置信度为 95%时,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的分析结果表达式合理的为()。(本题5.0分)

A、 (25.48 ± 0.1) %

B、 (25.48 ± 0.13) %

C、 (25.48 ± 0.135) %

D、 (25.48 ± 0.1348) %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17. ( 单选题 ) 对配位反应中的条件稳定常数,正确的叙述是()。(本题5.0分)

A、条件稳定常数是实验条件下的实际稳定常数

B、酸效应系数并不总是使条件稳定常数减小

C、所有的副反应均使条件稳定常数减小

D、条件稳定常数与配位滴定突跃无关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18. ( 单选题 ) 在滴定分析中,对其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本题5.0分)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

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反应

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19. ( 单选题 ) 氧化还原滴定的主要依据是()。(本题5.0分)

A、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B、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C、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发生变化

D、滴定过程中有络合物生成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20. ( 单选题 ) 在配位滴定中,出现指示剂的封闭现象的原因是()。(本题5.0分)

A、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

B、被测溶液的酸度过高

C、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大于MY的稳定性

D、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小于MY的稳定性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1. ( 单选题 ) 铝盐药物的测定常用配位滴定法。加入过量EDTA,加热煮沸片刻后,再用标准锌溶液滴定。该滴定方式是(本题

2.0分)

A、

直接滴定法

B、

置换滴定法

C、

返滴定法

D 、

间接滴定法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2. ( 单选题 ) 标定NaOH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本题2.0分)

A 、

无水Na 2CO 3

B 、

硼砂

C 、

邻苯二甲酸氢钾

D 、

CaCO 3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3. ( 单选题 ) 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本题2.0分)

A、一般来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增高而增加

B、同一个沉淀物,其小颗粒的溶解度小于大颗粒

C、同一沉淀物,其表面积愈大溶解度愈大

D、沉淀反应中的陈化作用,对一样大小的沉淀颗粒不起作用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4. ( 单选题 ) 间接碘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测定,若酸度太高,将会 ( )。(本题2.0分)

A、反应不定量

B、 I

2

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

D、 I- 被氧化,Na

2S

2

O

3

被分解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5. ( 单选题 ) 氧化还原滴定的主要依据是( )。(本题2.0分)

A、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B、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C、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发生变化

D、滴定过程中有络合物生成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6. ( 单选题 ) 已知AgCl的溶度积常数K

sp

Θ=1.56×10-10,则在浓度为0.00100mol·L-1的NaCl溶液中,AgCl的溶解度为( )mol·L-1。(本题2.0分)

A、 1.25×10-4

B、 1.56×10-7

C、 3.95×10-4

D、 1.25×10-5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7. ( 单选题 ) 体积比为1:1的甲醇—水混合液采取以下那种分离方法?( )。(本题2.0分)

A、分馏

B、常压蒸馏

C、间歇式萃取法

D、连续式萃取法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8. ( 单选题 )

配位滴定中,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由()引起的

(本题2.0分)

A、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

B、

被测溶液的酸度过高

C、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翁定性小于MY的稳定性

D、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大于MY的稳定性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9. ( 单选题 ) 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 2+的干扰可用()。(本题2.0分)

A、控制酸度法

B、配位掩蔽法

C、氧化还原掩蔽法

D、沉淀掩蔽法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10. ( 单选题 ) 用蒸馏法制取二次水是将普通去离子水重新蒸馏、收集中段的水称为二次水。制取时必须弃去( )。(本题2.0分)

A、头、尾各1/3容积的水

B、头、尾各1/5容积的水

C、开头制备的1/4容积的水

D、头、尾各1/4容积的水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11. ( 单选题 ) 从天然水到纯水的制备工序中,要彻底除去细菌和杂质不可采用的方法是()。(本题2.0分)

A、紫外光照射

B、超滤

C、通CI

2

D、皆不可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12. ( 单选题 ) 用Zn2+标准溶液标定EDTA时,体系中加入六次甲基四胺的目的是 ( )。(本题2.0分)

A、中和过多的酸

B、调节pH值

C、控制溶液的酸度

D、起掩蔽作用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13. ( 单选题 ) 欲使CaCO

3

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本题2.0分)

A、 1.0mol·L-1 Na

2CO

3

B、加入2.0mol·L-1 NaOH

C、降低溶液的PH值

D、 0.10mol·L-1CaCl2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14. ( 单选题 ) 碘量法测Cu2+时,KI最主要的作用是(本题2.0分)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配位剂

D、

沉淀剂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15. ( 单选题 ) CaF

在pH=3.0时,比在pH=4.0时的溶解度大。其

2

原因是()。(本题2.0分)

A、盐效应

B、配位效应

C、酸效应

D、同离子效应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16. ( 单选题 ) 对配位反应中的条件稳定常数,正确的叙述是( )。(本题2.0分)

A 、 条件稳定常数是实验条件下的实际稳定常数

B 、 酸效应系数并不总是使条件稳定常数减小

C 、 所有的副反应均使条件稳定常数减小

D 、 条件稳定常数与配位滴定突跃无关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17. ( 单选题 ) 在柠檬酸铵掩蔽Mg 2+的条件下进行CaC 2O 4沉淀,经陈化

后的CaC 2O 4中发现有MgC 2O 4。这是由于( )。(本题2.0分)

A 、 表面吸附

B 、 后沉淀

C 、 机械吸留

D 、 混晶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18. ( 单选题 ) 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 )。(本题2.0分)

A 、 化学计量点

B 、 滴定分析

C 、 滴定

D 、 滴定终点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19. ( 单选题 ) AgCl 在1molL1KNO 3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其原因是

( )。(本题2.0分)

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完成)

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 一、学习目的 熟悉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 二、各种离子浓度单位的换算 1、离子的毫克当量浓度(meq/L) 离子的毫克浓度(mg/L) 离子毫克当量浓度(meq/L) = 离子的毫克当量 2、离子的毫克当量百分数浓度(meq%) 该离子毫克当量浓度(meq/L) 某阴(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meq%) = ×100% 阴(阳)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总和 3、离子的毫摩尔浓度(mmol/L) 离子的毫克浓度(mg/L) 离子的毫摩尔浓度(mmol/L) = 离子的毫摩尔质量(mg/mmol) 4、离子的毫摩尔百分数浓度(mmol%) 该离子毫摩尔浓度(mmol/L) 某阴(阳)离子毫摩尔百分数浓度(mmol%) = 100% 阴(阳)离子毫摩尔浓度总和 5、离子的毫克当量百分数浓度与离子的毫摩尔百分数浓度的换算 X-(+) meq ×X-(+)meq/L X-(+) mmol% = ×100% X-(+) m mol × ∑X i-(+)mmol/L X-(+) mmol × X-(+)mmol/L X-(+) meq% = ×100% X-(+)meq × ∑ X i-(+)meq/L 式中:X-(+)为某种阴(阳)离子。ΣX-i(+)为阴(阳)离子总和。 三、水化学分析结果误差检验 根据水中各成分化合当量相等原理, 水中阴、阳离子当量总数应当相等。因此, 由下面式子就可检验水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 ∑k —∑a e = ×100% ∑k + ∑a 式中:e 为分析误差值;

∑k 为阴离子总含量(meq%); ∑a 为阳离子总含量(meq%)。 一般全分析的允许误差<2%, 简分析<5%, 否则结果不能采用。 四、水的硬度 1、总硬度(H) 为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总和。可由德国度(Ho)或mg/L表示: H = [ Ca2+ ] + [ Mg2+ ] 2、暂时硬度 根据钙、镁离子与重碳酸根离子的当量关系可知: (1)、当r(Ca2+ + Mg2+) ≤ rHCO3-时, 暂时硬度等于总硬度。 (2)、当r(Ca2+ + Mg2+) > rHCO3-时, 暂时硬度等于重碳酸根浓度, 即rHCO3-。 3、永久硬度 永久硬度= 总硬度—暂时硬度 五、水化学成分的库尔洛夫式表示方法 库尔洛夫式是以类似数学分式的形式来表示地下水化学成分。其方法为: 1、将阴、阳离子分别标示在横线上、下, 按毫克当量百分数自大而小的顺序排列, 小于10%的离子不予标示。 2、横线前依次标示气体成分、特殊成分及矿化度(用M表示), 单位均为g/L。 3、横线后以字母t为代号, 表示水温, 单位为℃。 4、式中各成分含量一律标于该成分符号的右下角, 原子数则移至右上角。即: 阴离子成分原子数毫克当量百分数 气体成分 含量特殊成分 含量 M 含量 t 水温℃ 阳离子成分 毫克当量百分数 六、舒卡列夫的水化学类型分类 1、根据水中各阴、阳离子含量, 将大于25%毫克当量百分数的离子参加分类命名。阴离子在前, 阳离子在后, 含量大的在前, 含量小的在后, 中间用短横线相连来对地下水化学类型进行命名。共分49种类型, 每型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 2、根据矿化度大小, 将地下水分为四组:A组为矿化度<1.5g/L; B组为1.5—10g/L; C组为10—40g/L; D组为>40g/L。 3、各水型的代号在前, 矿化度划分的组在后, 中间用一短横线相连。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 武汉大学 第五版 上册 完整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1. 称取纯金属锌0.3250g ,溶于HCl 后,定量转移并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计算Zn 2+溶液的浓度。 解:213 0.325065.39 0.0198825010 Zn c mol L +--= =?g 2. 有0.0982mol/L 的H 2SO 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0mol/L 。问应加入0.5000mol/L H 2SO 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112212()c V c V c V V +=+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 溶液25~30mL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多少克?如果改用 22422H C O H 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 解: 844:1:1NaOH KHC H O n n =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 22422:2:1 NaOH H C O H O n n ?= 1111 2 1 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

2221 2 1 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 =???=应称取22422H C O H O ?0.3~0.4g 6.含S 有机试样0.471g ,在氧气中燃烧,使S 氧化为SO 2,用预中和过的H 2O 2将SO 2吸收,全部转化为H 2SO 4,以0.108mol/L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28.2mL 。求试样中S 的质量分数。 解: 2242S SO H SO KOH ::: 100%1 0.108/0.028232.066/2100% 0.47110.3%nM w m mol L L g mol g = ????=?= 8.0.2500g 不纯CaCO 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加入25.00mL0.2600mol/LHCl 溶解,煮沸除去CO 2,用0.2450mol/LNaOH 溶液反滴定过量酸,消耗6.50mL ,计算试样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解: 32CaCO HCl : NaOH HCl : 00 1 ()2100%100%1 (0.2600/0.0250.2450/0.0065)100.09/2100% 0.250098.24%cV cV M nM w m m mol L L mol L L g mol g -=?=??-??=?= 9 今含有 MgSO 4·7H 2O 纯试剂一瓶,设不含其他杂质,但 有部分失水变为MgSO 4·6H 2O ,测定其中Mg 含量后,全部按MgSO 4·7H 2O 计算,得质量分数为100.96%。试计算试剂

水分析化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20分) 1、淀粉是碘量法的指示剂。 2、标准溶液的配制可采取直接法和标定法,但后一种方法需要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操作浓度,再用基准物质或标准溶液标定。 3、提高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措施有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升高温度、加入催化 剂。 4、水中硬度按阴离子组成分为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 5、高锰酸钾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6.、常量组分的分析结果一般保留 4 位有效数字,微量组分的分析结果一般保留2位有效数字。 7、水的硬度1mmol/L( CaO)= 100.1 mg/L (CaCO3)= 5.61 德国度。 8、淀粉是碘量法的指示剂。 9、提高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措施有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升高温度、加入催化 剂。 10、评价某分析方法的好坏可用空白和对照试验来表示该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11、系统误差是由测定过程中某些恒定因素引起的,具有重复性和可测性。 12、对于较高浓度或较低浓度的待测物质,可利用示差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14、强碱滴定一元强酸时,计量点PH= 7 ,滴定一元弱酸时,计量点PH > 7。 15、甲基橙指示剂酸式为红色,碱式为黄色。 16、酚酞指标剂酸式为无色,碱式为红色。 17、总碱度等于重碳酸盐碱度、碳酸盐碱度、氢氧化物碱度之和。碱度组成有5类,它们是OH碱度、OH 和CO32-碱度、CO32-碱度、CO32-和HCO3-碱度、HCO3-碱度。 18、根据水样PH值,可大致判断碱度组成,p H≤8.3,只有HCO3碱度,pH>10 有OH-1碱度 19、连续滴定法测碱度,若V前=0,V甲>0,则该水样只含重碳酸盐碱度。 20、连续滴定法测碱度,若V前>0,V甲>V前,则该水样含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碱 度。 21、若水样含总碱度以CaO计为28.04 mg ·L-1,则换算成以CaCO3计为50.05 g ·L-1。 22、组成水中碱(酸)度的物质可归纳为弱酸,强酸弱碱盐和强酸三大类。游离性二氯化碳和侵蚀性二氧化碳是天然水中酸度的重要来源。当水样中碳酸物质总量不变时,当pH>10.25 ,主要以CO32-形式存在,当PH<6.38 ,主要以H2CO3+ CO2 形式存在,当PH介于6.38—10.25 时,主要以HCO3-1的形式存在。 23、某水样只含HCO3-1碱度,用分别滴定法测定时,则V酸=0,V甲>0 。 24、某水样含CO32-碱度和HCO3-1碱度,用分别滴定法测定时则V甲>2V酸。EDTA为氨羟类配位剂,它的学名为乙二胺四乙酸常用H4Y 表示它的分子式。 25、EDTA在水溶液中可以7种型体存在,PH≥12,主要以Y+体存在。 26、酸效应系数αY(H)的物理意义是:当配位反应达到平衡时,未参加主反应的配位剂总浓度是其游离状态存在的配位剂(Y)平衡浓度的倍数。 二、选择题 1.如果分析结果要求达到0.1% 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 mg 的分析天平称取样品,至少应称取(B)。 A. 0.1 g B. 0.2 g C. 0.05 g D. 0.5g 2.以下物质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D )。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资源环境 节能减灾 与s/cm ,它不仅反映了水中例子强度,还可以指示总 例子组成以及溶解态的无机物组成。2.1.3水中溶解氧 地下水水体中元素在三相中转化,同水中的氧化还原反映强度有很大关系,水中溶解氧的浓度直接反映生态环境的 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汇总表 4结论 项目改造前公司2009年2座混合式一段煤气发生炉耗煤53900t/a (热值7200kcal/kg 的高热值块煤,折标煤55441tce/a ),5座链排式燃煤喷雾干燥塔粉煤67231.8t/a (热值5780kcal/kg ,折标煤55514.3tce/a ),合计烧成热耗110955.3tce/a (相当于5000kcal/kg 的原煤155336t/a ),产品烧成单耗为4.5287kgce/m 2;水消耗量为88.7949万m 3/a ,电消耗量4988.81万kwh/a 。 煤气炉改造后烧成单耗下降为3.53985kgce/m 2,公司用5000kcal/kg 的原煤121419.865t/a ,煤气炉改造节煤折标煤 24226.825tce/a (相当于5000kcal/kg 的原煤33916.135t/a ),改造后用电4397.3156万kwh/a ,项目改造节电591.4944万kwh/a,项目改造节能折标煤26297tce/a 。 煤气发生炉气化后的炉渣基本不含可溶性的有害物,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可以用于铺路、制砖。 由以上所述,本项目改造完成后,公司可年节约原煤折标煤24226.825tce/a ;建成后的环保效益显著,从源头上削减烟尘和SO 2等污染物,明显改善周边的环境。参考文献: [1]高力明.陶瓷工业的燃烧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J ].中国陶瓷 工业,2008,15(4)∶1-6. [2]杨洪儒,苏桂军,曾明峰.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能耗现状及 节能潜力研究[J ].陶瓷,2005,11:9-20. [3]骆晓玲,徐坤山.煤气发生炉工作原理的研究[J ].煤炭工程, 2009,8:98-100 [4]顾群音.煤气发生炉气化过程分析与提高煤气品质的技术 措施[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6.1:99-102.

水分析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 1.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 答:(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3)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5)随机误差。 (6)系统误差中的操作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7)过失误差。 (8)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2解:因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mg 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g a 0002.0±=E 根据%100?T E = E a r 可得 %2.0%1001000.00002.01.0±=?±= E g g g r %02.0%1000000.10002.01±=?±= E g g g r 这说明,两物体称量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相对误差就比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比较高。 3解:因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 根据%100?T E = E a r 可得 %1%100202.02±=?±= E mL mL mL r %1.0%1002002.020±=?±=E mL mL mL r 这说明,量取两溶液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高。 5答::0.36 应以两位有效数字报出。 6答::应以四位有效数字报出。 7答::应以四位有效数字报出。 8答::甲的报告合理。因为在称样时取了两位有效数字,所以计算结果应和称样时相同,都取两位有效数字。

浅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浅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20T09:33:38.5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9月供稿作者:丁时晨[导读] 地下水是地质环境构成要素中最为活跃、动态变化最为剧烈的要素之一。丁时晨江苏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 221004 摘要:地下水是地质环境构成要素中最为活跃、动态变化最为剧烈的要素之一,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对地下水物理特性及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常用描述方法有矿化度、化学组分、同位素分析、污染源分析、氨氮含量、重金属含量等,为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下水; 水化学性质;水化学特征;特征分析近年来,研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以及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已经成为水文地质界比较热得话题,国内外众多学者都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地区进行水质评价和水化学特征研究,促进了地下水科学的极大发展。地下水化学特征受补给来源,地球化学,排水系统,表层厚度,大气和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表现出时间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地下水在岩石圈运移过程中不断的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并与大气圈和生物圈进行长期的水循环过程,同时也进行着化学成分转化,随着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系统圈进一步深度的发展,人为因素也对地下水产生重要的影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一般从水文地质和化学特征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水文地质调查一般从现场勘查可以对地质状况有个比较清晰地认识,对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则需要现场检测和实验分析过程进行了解。 1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矿化度:存在于地下水中的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含量称为地下水的矿化度。矿化度是反映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地下水随着矿化度的变化,所占主要离子的种类也相应改变。低矿化度的淡水常以HCO3-为主要成分,中矿化度的盐质水常以SO42-为主要成分,高矿化度的咸水和卤水则常常是以Cl-为主要成分。酸碱度水的酸碱度常以PH值表示,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当PH=7时,说明水为中性;当PH<7时,说明水呈酸性,当PH>7时,说明水呈碱性。硬度水中Ca2+和Mg2+的含量多少用“硬度”概念表示。水中所含Ca2+和Mg2+的数量称为水的总硬度。 2 地下水水化学分析指标 2.1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现场观测 地下水物理性质与所含化学成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形成环境。因此,在进行地下水化学成分研究时,首先要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2.1.1 温度监测 自然界许多化学变化都是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温度对水体中的化学元素的浓度和存在状态都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表层地下水对气候的干湿冷暖都有响应。地下水温度对气温的响应一般都存在一个滞后期且变化幅度可能会是微弱的。 2.1.2 电导率监测 电导率是地下水传送电流的能力,它和电阻值相对应,测量单位为,它不仅反映了水中例子强度,还可以指示总例子组成以及溶解态的无机物组成。 2.1.3 水中溶解氧 地下水水体中元素在三相中转化,同水中的氧化还原反映强度有很大关系,水中溶解氧的浓度直接反映生态环境的状况。 2.1.4 PH值监测 地下水的PH值(即酸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中的H+浓度,是制约元素迁移和沉淀的主要条件。水中的PH值能够直接影响迁移强度大的元素。 2.2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实验分析 2.2.1 矿化度 水中化学组分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矿化度。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通过淀滤,蒸发和沉积作用,使得地下水矿化度发生变化。天然水按矿化度的分类,矿化度在0.000—1.000g/L之间的为淡水;矿化度在1.000—3.000g/L之间的为微咸水;矿化度在3.000—10.000g/L之间的为咸水;矿化度在10.000—100.000g/L之间的为盐水;矿化度在>100.000g/L之间的为卤水;按照各个划分标准可以对研究区地下水性质进行划分。 2.2.2 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主要是研究地下水多汗阴阳离子浓度,主要的例子监测室以K+,Na+,Ca2+,Mg2+为主;阴离子主要以Cl-,SO42-,PO43-,NO3-,HCO3-为主。阴离子和阳离子一起不仅可以反映水体的化学组成,还可以进一步揭示不同端元对研究水体的影响。(Stallard,1983)利用Piper三线图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化学类型。此种方法可以看出地下水与岩石耦合发生反应得岩石类型。主要影响地下水的矿物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天然情况下阳离子Ca2+,Mg2+和阴离子HCO3-和SO42-空地下空间变化来源于水岩作用中对岩石溶解,据此可以推算出相关的溶解率等指标。其中还要有降水对其离子变化的贡献。人类生产生活对地下水Ca2+,Mg2+,HCO3-和SO42-扰动也比较大。 K+,Na+和NO3-,SO42-,Cl-离子主要来源于除降水之外还要受到花费,人畜粪便,生活废水等。 Cl-被认为是具有惰性的离子,它既不容易吸附在黏土上,也不容易产生氯化物沉淀,除非其浓度超过200g/L。单纯雨水中Cl-来自海洋,随距海洋距离越远其浓度呈指数级衰减,运移过程中受到大陆上空尘埃和气体(天然的和工农业生产)影响会改变雨水中Cl-浓度。Cl-在地下运移中不会在透水层停留就不会明显产生Cl-。 2.2.3 同位素在水化学特征分析中应用 人气降水卞要来源于海水蒸发形成的蒸汽团,故人气降水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取决于海水的同位素组成及海水蒸发冷凝中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它决定了人气降水形成初期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即人气降水的 D和 18O成线性关系。大气降水形成后,其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在其空间运移上还会随着温度和空间变化产生新的效应,即温度效应、纬度效应、高程效应和降水量效应。1991年原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得出西南地区降水线方 D=7.87 18O+11.09。

分析化学答案 (1)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4-1 1.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最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1)定义不同。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而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是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是碱。 (2)使用范围不同。电离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也不能解释有的物质(如NH3)虽不含OH-,但具有碱性的事实,而质子理论却能对水溶液和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问题统一加以考虑。 (3)对于酸碱反应的本质认识不同。质子理论认为各种酸碱反应过程都是质子的转移过程,而电离理论则将酸碱反应分为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离解反应及盐的水解反应。 2.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2PO4-,NH4+,HPO42-,HCO3-,H2O,苯酚。 答:上述酸的共轭碱分别为:HPO42-,NH3,PO43-,CO32-,OH-,C6H5O-。 3.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2PO4-,HC2O4-,HPO42-,HCO3-,H2O,C2H5OH。 答:上述碱的共轭酸分别为:H3PO4,H2C2O4,H2PO4-,H2CO3,H3O+,C2H5OH2+。 4.从下列物质中,找出共轭酸碱对: HOAc,NH4+,F-,(CH2)6N4H+,H2PO4-,CN-,OAc-,HCO3-,H3PO4, (CH2)6N4,NH3,HCN,HF,CO32-

答:由酸碱质子理论可知,上述为共轭酸碱对的分别是:HOAc-OAc-,NH4+-NH3,HF-F-,(CH2)6N4H+-(CH2)6N4,H3PO4-H2PO4-,HCN-CN-, HCO3-- CO32-。 5.上题的各种共轭酸和共轭碱中,哪个是最强的酸?哪个是最强的碱?试按强弱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 答:4题中的各种共轭酸碱中,最强的酸是H3PO4,最强的碱是CO32-。 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3PO4、HF、HOAc、(CH2)6N4H+、HCN、NH4+、HCO3-。 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O32-、NH3、CN-、(CH2)6N4、OAc-、F-、H2PO4-。 6.HCl要比HOAc强得多,在1mol·L-1HCl和1mol·L-1HOAc溶液中,哪一个的[H3O+]较高?它们中和NaOH的能力哪一个较大?为什么? 答:HCl溶液中[H3O+]较高,HCl和HOAc中和NaOH的能力相同。 因为HCl给出质子的能力强,在水溶液中几乎全部离解,为一强酸;而HOAc给出质子的能力比较弱,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离解,因此HCl溶液中[H3O+]较高。 因为相同物质的量的HCl和HOAc可以中和相同物质的量的NaOH,所以HCl和HOAc 中和NaOH的能力相同。 7.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 (1)NH3·H2O;(2)NaHCO3;(3)Na2CO3。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2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 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 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 式输出。 2-2: 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 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 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 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相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折射率,据此能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光栅的分光原理是光的衍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衍射后有不同的衍射角,据此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2-6

水分析化学化学实验

实验水分析化学 1.如果移液管、吸量管上未刻有“吹”字,放出溶液后切勿把残留在管尖内的溶液吹出,为什么? 答:移液管,吸量管这些较精确的仪器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末端保留的溶液的 体积。 2.配制Na-OH溶液时,为什么不用电光天平准确称量? 答: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这里答案有问题】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湿也会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并且并非根据质量计算准确浓度,而是配置完成后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标定可十分准确,因此称量时并不需要用电光天平 3.标定HCl溶液时,称量碳酸钠Na2CO3是否要十分准确?用蒸馏水溶解时加蒸馏水量是否也要十分准确?为什么? 答:标定的时候只需要测得基准碳酸钠的质量,溶解之前已经用分析天平准确 称量了,溶解过程中在锥形瓶中多加入蒸馏水对滴定测得的盐酸浓度没有影响。 【答案有问题】 称量要准确因为会影响待标定的Hcl溶液的浓度而加蒸馏水的量不需要很准 确因为用Hcl滴定Na2Co3 溶液所用Hcl溶液体积只与溶液中Na2Co3的量有关而与Na2Co3溶液浓度关系不大 4.移液管、吸量管和滴定管在使用之前必须用待吸溶液和滴定剂润洗几次,而锥形瓶则不用。为什么?

答:移液管、吸量管和滴定管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故无须润洗。 实验4 1.请根据实验数据,判断水样中有何种碱度。 答:由P=0,M>0,得水样中只有HCO3-碱度。 2.为什么水样直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所得碱度是 总碱度? 答:甲基橙的变色范围PH为3.1~4.4,若甲基橙变色,则说明溶液完全呈酸性,所有的碱完全反应,所以所得碱度是总碱度。 实验8 1.在水样中,有时加入MnSO4和碱性KI溶液后,只生成白色沉淀,是否还需继 续滴定?为什么? 答: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加入的酸的量不够,酸要足量才能将KI氧化生成I2,只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不变蓝色,说明无单质碘产生,而后面的滴定液是要与单质碘反应的(最后为蓝色褪去),因此继续滴定没有意义。(解决方案:应该往沉淀混合液 中加稀硫酸使沉淀溶解后,才能继续滴定。) 2.如果水样中NO2-的含量大于0.05mg/L,Fe2+的含量小于1mg/L时,测定水中溶解氧应采用什么方法为好? 答:氮化钠修正法。 3.碘量法测定水中余氯、DO时淀粉指示剂加入先后次序对滴定有何影响?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人卫版)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 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控制环境湿度。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0.241=d 0.242=d

1 2 i -∑=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 n x x ②0.00121)(2 i =--∑= n x x s ③0.00038== n s s ④0.0012 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 s t n s t x u 15、解:(本题不作要求) ,存在显著性差异。 得查表8,05.08,05.021R 2121 306.2 228 24649.34 64 60008 .04602 .04620.00008.00008.0%08.0 4602.0%02.46 4620.0%20.46t t t f t S S S S S x x >=-=-+==+?-= ========== 16、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分析表明,杂质的平均含量为1.60%。改变反应条件进行试生产,取样测定,共取6次,测定杂质含量分别为:1.46%、1.62%、1.37%、1.71%、1.52%及1.40%。问改变反应条件后,产品中杂质百分含量与改变前相比,有明显差别吗?(α=0.05时) 解:

分析化学试卷及其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卷 一. 选择(40分) 1.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C )。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C )。 A.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 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 C.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 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D )。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 反应必须完全 C. 反应速度要快 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K2CrO4指示剂法,在溶液pH=12时,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含Cl- 试样,会产生正误差 B. 共沉淀、后沉淀和均匀沉淀都会使测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C. 偶然误差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减小 D. 在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结果,其准确度一定高 5.重量分析法测定0.5126 g Pb3O4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 0.4657 g PbSO4沉淀,则样品中Pb的百分含量为( C )。 (已知Pb3O4=685.6,PbSO4=303.26,Pb=207.2)。 A. 82.4% B. 93.1% C. 62.07% D. 90.8% 6.用含少量NaHCO3的基准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变色点为pH5.1),结果将( D )。 A. 偏低 B. 不确定 C. 无误差 D. 偏高 分析:m不变,但消耗盐酸的V减小,由m/M =CV,则C增大 7.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时,其主要成分CaCl(OCl)与Na2S2O3的物质的量比为( B ) A. 2:1 B. 1: 2 C. 1: 1 D. 3: 1 8.磷酸的pKa1=2.12,pKa2=7.21,pKa3=12.66。当用0.200mol/L NaOH

水分析化学论文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 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由于水资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21世纪水资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重要战略问题。我国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6位,约为2.81万亿m3。但是由于我国口基数巨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不足2150m3,位列世界110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最为紧缺“的13个国家之一。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开发新型水资源和污水处理回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近些年,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方面,并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一.原理、工艺及发展 1.1原理 反渗透(ReverseOsmosis)是利用反渗透膜的选择性,以膜两侧静压差为动力,克服溶剂(通常是水)的渗透压,允许溶剂通过而截留离子物质,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膜过程。进行反渗透分离过程有2个必要条件:一是外加压力必须大于溶液的渗透压力(操作压力一般为1.5~10.5MPa);二是必须有一种高透水性、高选择性的半透膜。反渗透膜表面微孔孔径一般小于1nm,对绝大部分无机盐、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固体、生物和胶体都有很高的去除率。 1.2技术工艺 反渗透膜自身对进水的pH、温度以及特定的化学物质比较敏感,进水的水质严格要求pH值范围4~10,温度<40℃,淤泥密度指数SDI<5,游离氯<0.1mg·L-1,浊度<1,含铁量<0.1mg·L-1等。为了满足反渗透膜进水要求,原水在进入反渗透膜系统之前首先要进行预处理(沉降、混凝、微滤、超滤、活性炭吸收、pH调节等),然后经加压泵加压进入膜组件,在压力的作用下原水透过反渗透膜成为产水,而无机盐、有机物及微粒等被反渗透膜截留在膜的另一侧形成浓液。根据具体工艺的需求,浓液可被回收利用或者再处理。反渗透可以与超滤、纳滤等膜装置连用,组成集成膜装置。反渗透水处理简易工艺流程见图1。 1.3发展 反渗透膜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表1)。目前,我国常用的反渗透膜材料主要有醋酸纤维素膜(CA膜)、芳香聚酰胺膜(PA膜)和壳聚糖膜(CS膜)这3类。CA 膜是运用最早的膜材料,无臭、无味、无毒,对光稳定,吸湿性强,但是CA膜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压密性较差,而且易降解。PA膜是工业上最常用的反渗透膜,具有物化稳定性,耐强碱、油酯、有机溶剂,机械强度好等优点,但是PA膜具有带电性,水中颗粒易在膜表面沉积,形成膜污染,缩短使用寿命。

水分析化学复习资料

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是由足够浓度的共轭酸碱对组成。其中,能对抗外来强碱的称为共轭酸,能对抗外来强碱的称共轭碱,这一共轭酸碱通常称为缓冲对,缓冲剂或缓冲系。BOD520:在20摄氏度的情况下,5天的生物化学需氧量。 COD: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体积水样中有机物(还原性物质)被K2Cr2O7氧化,所消耗的量,以O2mg/L表示。 酸效应:溶液PH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 标定: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首先按需要配成近似浓度的操作在用基准物质或其他标准液测定其准确度。这种用基准物质或标准溶液测定操作液准确浓度的过程称为标定。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当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不能被EDTA置换,则加入大量EDTA也不能得到终点,这种现象叫做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指示剂的僵化现象:如果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显色络合物胶体或沉淀,使滴定时与EDTA的置换作用缓慢,而使终点延长,这种现象叫做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标准电极电位:在25℃,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a均为1mol/L时的电极电位,其只与电对本身和温度有关。 条件电极电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分析浓度均为1mol/L或它们的浓度比为1的实际电位。 碱度:水中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的总量,即水中所有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水中碱度主要是重碳酸碱度,碳酸碱度,氢氧化物碱度。 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时,如果向溶液中加入构晶离子而沉淀的溶解度减少的现象。 盐效应:在微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易溶强电解质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络合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某种络合剂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可溶性络合物,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的效应。 莫尔法:以络酸钾K2CrO4为指示剂的银量法。 佛尔哈德法:用铁铵钒即硫酸高铁铵NH4Fe(SO4)2作指示剂的银量法。 诱导反应:由一个反应的发生促进另一个反应进行的作用为诱导作用。 高锰酸盐指数:是指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盐味哦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消耗的量。我国规定了环境水质的高锰酸盐指数标准为2-10mgO2/L。 化学需氧量:是水体中有机物污染合指标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水中被K2Cr2O7氧化的有机物的总质量。 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氧。 生物化学需氧量: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 酸碱定义:给出质子的是酸,接收质子的是碱。 缓冲溶液:既有缓冲作用的溶液。 质子自递反应:质子溶剂自身分子之间也能相互发生一定的质子转移,这类同种溶剂分子之间质子(H+)的转移作用称为。。。 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是一些有机络合物,可与金属离子形成有色络合物,其颜色与游离金属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不同。 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的关系:K’sp=Kspamaa

水分析化学复习重点

知识点 [1] 水分析化学的地位及作用 [2] 水分析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1.水中污染物包括 无机:金属离子Ca2+、Mg2+ + 重金属离子:Pb2+、Fe3+、Mn2+、Cd2+、Hg2+等有机:酚、农药、洗涤剂等 以上污染物都需要水分析方法去定量 2.分析方法包括 ①重量分析——称重的办法 用途:残渣分析 ②化学分析——借助化学反应 a.酸碱滴定——质子传递(最基础的滴定分析) 用途:检验碱度、酸度 b.络合滴定——络合反应M+Y → MY 用途:测定 Ca2+、Mg2+、Fe3+、Al3+ 另外,络合反应可用于掩蔽技术,消除非测定离子的干扰 c.沉淀分析——沉淀反应Ag++Cl-→AgCl 用途:测定水中Cl- d.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特点:电子转移) 用途:测COD等有机污染指标 氧化还原反应也用于废水的化学处理,(如脱CN-,CN-+ClO2→N2) ③仪器分析 a.吸收光谱法用途:分析有机分子、无机离子 b.色谱法:气相色谱用途:如氯仿测定 液相色谱用途:如多环芳烃测定 离子色谱用途:如阴离子测定

c.原子吸收法用途:金属元素测定 d.电化学分析法用途:pH值的测定 [3]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1.水质指标 物理 化学 微生物学 一、物理指标(特点:不涉及化学反应,参数测定后水样不发生变化) ①水温②臭味(臭阈值)文字描述 ③色度: 表色(悬浮性物质、胶体核溶解性物质共同引起,定性描述) 真色(胶体和溶解性物质引起,定量测量) 色度的测定方法:标准比色法(目视比色法) a.用具塞比色管配制标准色阶 (Pt—Co色阶,K2PtCl6+CoCl2,稳定性高,1mgPt/L定义为1度) b. 未知水样置于同规格比色管中(如混浊先静置澄清),俯视与标准色阶对比 ④浊度:由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引起的水样的浑浊程度,是混凝工艺重要的控制指标。 浊度的测定方法 a.目视比浊法:用具塞比色管配制标准浊度阶,1mg漂白土/L定义为1度,水样俯视对比 b.分光光度法:680nm分光光度计测定 标准浊度单位(硫酸肼/L和六次甲基四胺/L形成甲聚合物为1度,测定结果单位FTU) c.散射法,浊度仪(也以甲聚合物为标准浊度单位,测定结果单位NTU) ⑤残渣(总残渣=可滤残渣 + 不可滤残渣),重量法测定 ⑥电导率,电导率仪测定 ⑦UVA254: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分析化学简答题总结 一、绪论 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 1.请简述影响峰强和峰位的因素. 2.质谱中分子电离的方式有哪些及用于何类化合物的电离. 3.化学位移相同的氢为什么会出现磁不等同,请举例说明. 1、简述分析化学的分类方法 答:按分析任务:①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组成;②定量分析:测定某一组份某些组分的含量;3:结构分析:研究物质的价态,晶态,结合态等存在状态及其含量; 按分析对象①无机分析:分析分析无机物,定量定性;②分析有机物,定性定量 按测定原理①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及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及其含量②仪器分析:利用特殊仪器进行分析。如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等。 ④根据试样量多少,分为常量,半微量,微量,超微量 ⑤根据试样中北侧祖坟含量高低,分为常量组分,微量组分,痕量组分。 2、分析过程和步骤 答:①分析任务和计划:明确任务,制定研究计划 ②取样:组分测定的实际试样,必须能代表待测定的整个物质系统 ③试样准备:使试样适合于选定的分析方法 ④测定: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含量和对分析测定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⑤结果处理和表达: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分析测定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形成书面报告。 第二章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1、简答如何检验和消除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答:误差主要来源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为了减少随机误差,需要仔细地进行多次测定取平均结果。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原因产生的,是由规律性的,因此首先要知道误差来源,

再用适当方法校正。 如何检验: 2、简述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来源特点,及消除方法 答: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实验设计不当, 仪器试剂误差:仪器为校准,试剂不合格引起。如砝码生锈,试剂不纯等。操作误差: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不包括过失。如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等。 特点:有固定的方向,大小可测,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消除:修改实验方案;校准仪器,更换试剂;做对照试验,空白试验,回收实验以及多加训练,规范操作等。 ②偶然误差:偶然因素引起的。如实验室温度,湿度,电压,仪器性能等的偶然变化及操作者平行试样处理的微小差异等。 特点:大小方向不可测,无重复性,且具有随机性。 消除: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来避免。 3、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偏差反应结果的准确度? 答: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测定结果与平均结果的差值 1.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 但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 2、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程度,反应结果正确性。 精密度:各平行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反应重现性。 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不好,衡量准确度没有意义。 在系统误差消除的前提下,可以用偏差反应结果的准确度。 4、表示样品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哪些?与平均偏差相比,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什么? 答:表示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平均标准偏差, 用标准偏差,突出了较大偏差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