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艺术史论文

中国电影艺术史论文
中国电影艺术史论文

陈凯歌和张艺谋的爱恨情仇

摘要:每个电影时代都有一个标志,从第一代导演到第六代导演,每代导演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经典电影,其中对现代大学生影响最深远的当数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而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陈凯歌和张艺谋的作品具有主观性、象征性和寓意性,不仅代表了时代的特点,也影响着之后电影的发展。

关键字:第五代导演,电影,陈凯歌,张艺谋

电影被称为继文字、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而在我认为,电影艺术才是真正意义上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尤其在通过这一学期对中国电影史的学习,使我对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从电影是什么到中国电影的发展,从怎样拍摄电影到赏析电影,从简单的看电影到品味人生百态,这些电影的相关知识在中国电影史的课堂上都得到了解答。

中国的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他们的作品特点是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十分强烈,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因此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中国第五代导演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特色,第五代导演中最重感情戏的当数张艺谋导演,对美的追求,对执著信念的描述是张艺谋电影的大体风格。课堂上播放的《我的父亲母亲》最是让我感动。这部电影就是一本回忆录,故事情节把两个时代联系在了一起,感情浓烈且细腻。年轻的母亲是村里远近驰名的美人,暗恋着淳朴幽默的支教老师骆老师,以青花碗为记,给心上人送上最好吃的“派饭”,为他干了许多事。终于招娣打动了骆老师的心。然而骆老师莫名地被打成右派,被带走了。她坚决拖着疲累身躯远行找寻,几经辛苦,人平安回来,两人相爱四十年。人性的美与对感情的执着追求在影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那个年代,自由婚姻还没开始,但是招娣敢于去追寻自己想要的,飞蛾扑火般敢爱敢恨,骆老师也是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为了理想能留在乡村几十年。这部影片用最直白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有一种爱情,始于心动,恋于时光,长于风雨,止于枯骨。

而在这些导演中故事性最强的当数陈凯歌导演,更准确的说是陈凯歌拍的不仅仅是故事,更多的是人、人性的东西。所以说,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优秀的故事,丰富的人生。其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他早期的作品《霸王别姬》。这部影片就像一篇散文一般,形散而神不散。种种的一切只为了贯穿一个主题——不成魔不成活,程蝶衣悲剧的一生。这部影片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的塑造,霸王之所以为假霸王就在于在他心里虞姬固然重要,但他不敢让虞姬成为全部;而虞姬之所以为真虞姬就在于在他心里,霸王是唯一,敢爱敢恨。其实,不管是哪个霸王都是爱着虞姬的,只是有的时候身不由己罢了。

由于“第五代”特殊的成长经历,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陈凯歌和张艺谋在他们的作品中形成了许多影响随后作品的艺术取向。他们自出生就注定遭受历史苦难的磨砺,成长在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十年文革”留下了灾难

性的记忆,在“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等崇高又虚幻的口号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当一切回归平静之时,他们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疏离感。于是,他们在创作中回避现实而乐此不疲地躲进历史,透视出他们对现实的批判与怀疑,这种怀疑亦是对造成现实灾难深层因由的诘问。第五代”影片也以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体意识去观照且独特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角度来揭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源,剖析陈腐的传统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

二十年来,陈凯歌和张艺谋一直处在中国电影的风口浪尖之上,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的走向。站在今天,以历史的眼光回溯昨天,透过两人二十余年的创作“关键点”,会发现他们在巨大的思想、立场的差异背后有着相似的电影旅程,从其创作取向的转变与成败中足以管窥到二十年来中国电影发展的概貌,以及未来的整体格局。

参考文献:陈凯歌〈怀着深挚的赤子之爱〉〈电影艺术参考资料〉1984年第15期

中国近代史论文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中发迹,一跃而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权势煊赫。接着,他参与了镇压捻军的活动,并进兵陕甘,扑灭西北的回民起义。后来,他挥戈出塞,进军新疆,击溃了英俄帝国主义的走狗但积诚相与,久将自威,无他道也。”〔①①〕 这里,有件事情很值得一提:1860年北京条约刚刚签订,俄、法、美等国或请们乘机提出用西法自行采煤的主张,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杜绝外人之觊觎,而且可以兴中国之大利。左宗棠并没有提出这一点。 (三)1870年,天津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人民群众将作恶多端、行凶杀人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击毙,并将法国教堂、领事馆、育婴堂等烧毁,一些英美耶稣教堂也被波及。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由保定赴津查办。曾国藩鉴于“目下中国海上船炮全无预备,陆兵则绿营固不足恃,勇丁亦鲜劲旅。若激动众怒,使彼协以谋我,处处宜防,年年议战,实属毫无把握”〔①⑥〕,所以抱定对外国侵略者“委曲求全”的方针,一意妥协退让。他所采取的措施,激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他自己了解到这一点,于致友人书中写道:“六月初旬奉旨力疾来津查讯此案。办理既多棘手,措施未尽合宜,内疚神明,外惭清议。敝处六月二十三日一疏庇护天主教,本乖正理,而发抄时内阁又删去疏中五疑一层,物议沸腾,致使人不忍闻。”〔①⑦〕 左宗棠支持曾国藩对外妥协退让的方针,并表示十分同情曾国藩的处境。他在致夏献纶的信中说:“津门事暂作了局,曾侯之奏尚为得宜,外人犹以为软,不知其中亦具苦心也。弟处答总署一函,曾录寄幼丹中函(沈葆桢字幼丹),想得闻其略。昨见香(闽浙总督英桂字香岩)、幼(幼丹)两公复信,大意均同,私幸所言尚不谬也。”〔①⑧〕可见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政策,是得到左宗棠、沈葆桢、英桂等洋务派官员普遍支持的。左宗棠又说:“津事草草了结,侯相颇不为时论所许。然当仓猝时,议论纷纭,莫敢执咎。侯相平日于夷情又少讲求,何能不为所撼?观其内愧方寸、外干清议之奏,亦可谓较然不欺者。”〔①⑨〕他对曾国藩寄予了莫大的同情。 (四)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渡台,办理台湾防务。但它毕竟缺乏抵抗侵略的决定,与日本进行谈判。在英、美等国公使的“调停”下,它与日本签订了所谓北京专条,规定日军撤出台湾,但清政府给予日本“抚恤”银10万两,另偿还日本在台湾“修道造房”费用40万两,共50万两。这是清政府对日本作出的一大妥协退让。 左宗棠对清政府的妥协政策是表示完全支持的。他说:“台湾事已可议结,非幼丹谋之于外,恭邸(恭亲王奕欣)主之于内,未易臻此。外间未悉底里,尚以费抚恤十万、收回番地四十万为过者,非也。”〔②⑩〕 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于1875年又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李鸿章主派兵助剿,或请代运南漕赴津。清廷征询曾国藩等人的意见,曾国藩于1861年1月5日上折说:“此时我之陆军,势不可能遽进金陵,若俄夷兵船即由海口上驶,亦未能遂收夹击之效。应请敕下王大臣等传谕该夷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题

学前教育史试题 1 一、填空 1、'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 _______ 。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_____ 。 3、______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 公养' 、' 公育'制度。 4、按照' 壬子癸丑' 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______ 。 5、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________ 。 6、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___ 相结合 ' 。 7、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上。 8、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____ ,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 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9、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_____________ 》。 10、大约19 世纪________ 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11、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_________ 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 之中。 12、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 年2 月颁布《____________ 》,这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 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 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13、____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 ,即外国病、 花钱病和富贵病。 14、大跃进运动中,我国过早地实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和全托化;结果,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又不得不纷纷解散。这种__________________ 的教训是深刻的。 15、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 _____ " 。 16、《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_____________ 。 17、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_____ 》中。 18、____ 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实用参考]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回望五四爱国运动 组员:于梦黄宇翔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五四运动以学生运动为开端,是知识分子的伟大觉醒。他们用新的的世界观来审视世界,变革世界。可见知识分子的社会洞察、先锋觉悟作用。 关键字:五四运动;学生;爱国主义 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过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

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 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6月1日,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陈独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论文-论土地私有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论文 题目论土地私有 姓名与学号 指导教师 年级与专业 所在学院(系)

论土地私有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引起极大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国内外学界和媒体均发出强大的要求农村土地私有化的声音。各方学者对农村土地所有权该不该私有化这一问题众说纷纭。本文将结合时事及各专家观点,总结土地私有化的可能带来的好处与弊端并分析了其可行性。 关键字:土地私有、农民利益、社会保障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获得较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增长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三农”问题就是近年来引起极大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国内外学界和媒体均发出强大的要求农村土地私有化的声音,且其中大部分来自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各方学者对农村土地所有权该不该私有化这一问题众说纷纭。虽然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用明确的语言重申:“土地家庭承包制”是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并长久不变。但是关于土地私有制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本文将结合时事及各专家观点总结土地私有化的可能带来的好处与弊端及其可行性,并谈谈个人看法。 土地私有化的可能带来的好处 好处一:土地私有化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此观点来自产权学派和制度学派的科斯定理,认为市场交换的前提是产权的界定。该理论在土地私有的语境中被具体表述为:农地的产权强度越高,作为生产要素,它被合理配置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土地私有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长期投入土地私有者认为土地私有之后,土地是农民自己的,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将会提高,而且农民会尽力培养土壤肥力,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然而土地私有可以提高效率的理论到底有没有在土地领域得到充分的实践证明,是支持和反对土地私有的人们的巨大分歧。反对方认为土地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学生姓名:贾智翔 学号:00904002 所在院系:哲学学院 所在年级:2009级 任课老师:侯馥中 完成时间:2010年6月

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 化。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这两次战争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响了中国?中国的社会进程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本文重点描述了这些。 关键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海关 一、两次战争,一种命运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1]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2]。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G.Elliot)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09年水深火热的日子! 当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并以此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名海盗,英国侵略者借口此事件进行干涉并伴以武装挑衅;同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Baron.J.B.L.Gros)率军来华,暗中与英国侵略者结盟并联合美俄构建了四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专业:车辆工程姓名:;李壮壮班级:1416052 学号:141605209 摘要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战争,在社会主义改革基本完成后,中国人名面临主要的任务,就是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也是为了推动中国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为中国以后一切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新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 前言 中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正如邓小平说,“当时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的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会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这时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度性质的社会了。 正文 首先应谈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度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民主革命胜利后产生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因此,我们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主要途径。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题目大全

当代经济与政治论文题目大全 1、某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及其增长对策分析 2、某地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分析 3、某地经济增长中出口贸易的作用分析 4、某地出口贸易与FDI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5、某区域国际垂直分工与跨国公司投资行为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6、某地跨国公司投资对其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 7、国际产业转移与某地利用外资的关系分析 8、某地国际贸易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 9、某地区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其传统产业的关系研究 10、某国基础能源价格水平变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 11、政府货币政策变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12、某地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13、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14、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效应分析 15、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及其效应分析 16、我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17、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18、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19、农民工市民化的困难与途径 20、提高劳动者报酬的理论基础与途径

21、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风险与投资途径 22、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2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影响的实证分析 24、淘汰落后产能的动因与治理机制 25、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6、我国投资效率与国际比较研究 27、公共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实证分析 28、工资提高对企业经营影响程度评价及优化建议 29、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驱动作用 30、论金融中介与经济发展 31、当前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分析 32、民营银行的地位和与发展机制 33、知识经济与现代企业的制度创新 34、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35、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6、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农业现代化 37、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创新中的利益保障制度 38、边境区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实证分析 39、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分析 40、农村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 上海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0年上海全年举办的展会数量居全国首位,会展年总收入占全国近50%,已成为国内会展业实力最强的城市。通过世博会的举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 教材:《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何晓夏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任课教师:孟红艳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外象内感说 2、行为课程 3、整个教学法 4、艺友制 5、五指活动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教以正、守以常”? 2、“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有哪些? 3、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4、张雪门提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简述陶行知的六项教育运动及其在这些运动中的主要活动事迹?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自学重点 第一编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前)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本章重点: 一、古代胎教定义及实施 二、胎教理论的萌芽―外象内感说 三、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四、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五、保傅制度与“备三母”制 六、古代学前教材概况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早期教育 本章重点: 一、关于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二、对学龄前儿童特点的分析 三、古代的神童教育 四、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 五、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六、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编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第一章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施 本章重点: 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三、蒙养院章程的制定 四、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五、清末蒙养院设立情况 第二章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 本章重点: 一、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教育改革

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四、幼稚园制度的确定 五、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规定 六、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第三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本章重点: 一、利用不平等条约夺取在华办学前教育特权 二、设立学前教育机构 三、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四、任教于中国幼稚园翻译教材出版幼儿读物 五、办理慈善事业摧残中国儿童 六、收回教育主权的斗争 第四章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探索 本章重点: 一、康有为《大同书》中有关幼儿教育的思想 二、康有为有关学龄前教育的主张 三、鲁迅关于幼儿读物及其幼儿教育的思想 四、学前教育的一些实验与探索 第五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本章重点: 一、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 二、老解放区保教队伍的建设 第六章学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 本章重点: 一、陶行知: 六项教育运动;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艺友制 二、张雪门: 有关幼稚师范教育的研究;“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幼稚园课程;行为课程 三、陈鹤琴: 有关儿童心里发展的研究;五指活动;“活教育”理论;整个教学法 第三编中国当代的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9年)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xxxxxxxxxxxxx 姓名: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 2015年12月20日星期日

中国近代史现代化艰难曲折的原因探析 摘要: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性的潮流,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组成部分,中国 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进程是迟缓的,从文化学视角、社会结构、政治学视角,历史地、 动态地分析了中国现代化道路发展迟缓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原因;分析 如果把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看作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开始得并不算晚。从时间上看,俄国亚历山大二世于I860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德国于1862年实现国家统一,日本于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三国都是在大体同一时期开始了现代化的起步,中国的洋务运动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所以,在时间上中国具有现代化发展的机遇,或者说中国是有时间优势来赶上西方国家的。另一方面,直到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强行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还主要限于自由贸易和外交方面,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地位还没有受到根本的动摇,政府仍然保持一定的机能和效率。因此,当时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成功是有可能的。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从那以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步履艰难,一再延误。为什么一个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古典农业文明大国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叠起,前路漫漫? 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给予动态的、综合的分析。 1从文化学视角分析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制约性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它不仅在历史上有过灿烂的鼎盛时期,而且有着任何其他文明都无法比拟的文化积累过程,其系统性和完善性以及对这种文化成就

当代中国经济专科选修课论文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是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 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 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完整 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等成就都离不开计划经济。但是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这使得本来应该生机 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 此必须对这种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 革才是必由之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 时期。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领导我国各族人民经过14年的探索,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 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它经历了漫长的理论变革和实践发展 过程,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我国迎接各种挑战,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 世纪末,我国已经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等。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的 重要成员。中国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一方面,我们 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我们的市场经济

中国近代史论文

浅谈中国近代史神秘人物——戴笠 姓名:王博专业班级:工管1508班学号:2015014266 摘要:戴笠,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关键词:戴笠、国民党、特工、神秘 一.简介 戴笠,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戴笠是一个曾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名字。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他指挥的“军统”搜集了大量情报,并为政府除掉了很多反叛者,还为蒋介石除掉了很多政敌。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戴笠所领导之军统局,业务多至数十种,不光是人们常说的暗杀、情报这几种,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工作人员累计达十万以上,“诛倭锄奸、除暴安良,所捕元恶大憝以千计”。由戴笠一手组成的“忠义救国军”与各地游击部队,以及战后吸收输诚中央之伪军,总数不下一百万人之众。 二.事迹 1933年,原本在一二八事变中英勇抗敌的19路军军长蔡廷锴,受共产党影响,假借抗日之名宣布福建省独立。戴笠派人策反其将领,不到三个月蔡宣布下野出国流亡。假如当时未能及时阻止中共发动的这种分裂行径,以当时军阀割据的势态,加上日本乘虚而入、分而治之,今日中国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之电影艺术史概论

中国传媒大学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学生所属学院 任课教师 教师所属学院 成绩 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之电影艺术史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到来。时代的巨变,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道路。中国电影在继承三四十年代进步电影和解放区革命文艺两个方面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征程。新中国当代电影可分为三个大阶段:1949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1966年—1976年十年浩劫期;1976年—1989年新时期。在此主要以前十七年中国电影的情况作简要论述。 一、该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 新中国的成立,使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也不例外。人民政权的建立,为新中国的电影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新政权很快建立了国营电影的生产体系、工业体系、发行放映体系,“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努力奋斗的有力武器”①。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历经大起大落,分为四个时期。 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946年10月1日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后来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前身,简称“北影”),同年11月26日建立上海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东影完成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 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 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 展。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 毛女》、《团结起来到明天》、《人民战士》 等20部故事片,《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 部新闻纪录片。 建国初期,革命形势空前高涨,电影 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歌颂工农兵、歌颂新生 活。这批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 强烈的时代气息。中共中央和政务院高度评价建国初期我国电影战线所取得的成绩。周恩来总理为新片展览月亲笔题词:“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②。 我国电影能在短时间有这样活跃的发展得益于党对电影事业方针政策的正确,同时也与电影艺术家们长期的生活积累、艺术积累分不开,与他们本人勤奋刻苦的努力分不开。 第二次电影活跃发展的局面的到来,经历了长期的酝酿过程。从1953年2月开始召开了电影剧本创作会议、电影艺术会议等一系列批评“左”的思想、公式化概念的学术会议。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对促进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舍饭寺会议”后,电影战线确立了“以导演为中心,自由组合、自由选题、自负盈亏的‘三自一中心’”的改革方案。 1953年《智取华山》一次性获得三项国际大奖,卓别林称赞其“这样的影片是必不可少的!它包含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③1954年《鸡毛信》是解放以来第一部影响较大的儿童剧。还有《上甘岭》、《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英雄人物塑造上都有了较大突破。现实题材影片《新局长到来之前》是讽刺官僚主义喜剧影片。故事片《祝福》、《家》;传记片《李时珍》;戏曲艺术片《天仙配》等都是这个时期涌现的优秀影片。 1959年中国电影进入第三次大发展,达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最高峰。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建党四十周年,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亲自抓一批重点项目,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对 ①《中国当下独特影像及独立精神的阐述》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②《新电影》1951年1卷3期 ③《大众电影》1954年第13期

学前教育史资料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1-1. [识记]如何理解中国最古老的学校? 1-2. [识记]简述慈幼观念的演变?[201504单选201510单选] 1-3. [识记]简述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1-4. [简单应用]简述古代的慈幼礼俗? 1-5. [领会]简述胎教作用? 1-6. [综合应用]简述胎教的内容? 1-7. [识记]简述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1-8. [领会]简述《礼记?内则》中有关学龄前儿童分年教育的规划内容? 1-9. [综合应用]简述家庭教育的内容? 1-10. [领会]简述家庭教育的原则? 1-11. [领会]简述蒙养教育的任务与方法? 1-12. [综合应用]简述王筠的生平及其关于儿童识字教学的观点? 1-13. [综合应用]简述崔学古的生平及其有关儿童教育的主张?[201504单选] 1-14. [领会]简述蒙学教育的内容以及具有蒙学性质的读物?[201510单选201510名词解释] 1-15. [识记]我国古代的游戏遵循哪些原则? 1-16. [识记]我国古代的游戏种类有哪些?[201510单选] 1-17. [识记]古代的学前教育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2-1. [识记]认识几位主要的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家?[201504名词解释] 2-2. [领会]简述王充“论身心统一”的儿童教育思想? 2-3. [识记]简述王充“论小儿禀性”的儿童教育思想? 2-4. [识记]简述王充“论优生”、“论在活动中学习”的儿童教育思想?[201510简答] 2-5. [简单应用]简述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2-6. [简单应用]简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2-7. [领会]简述王守仁“明人伦”的儿童教育目的论的意义以及“循序渐进”的儿童教育主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之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2011-2012 学年第2学期)论文成绩: 浅谈辛亥革命 所在院系:交通学院桥梁工程系 所在班级:土木工程1103班 学生学号:01129073 学生姓名:郭靖 指导教师:陶继波 完成日期:2012年5月15日

浅谈辛亥革命 【论文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下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伟大革命。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但是这次改革尝试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封建民主孙中山成功失败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在取得巨大革命成果之后,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也为本次轰轰烈烈的革命蒙上了失败的阴影。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他们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之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实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权利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4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此后,陆续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当代中国经济论文.doc

第一,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促进生产要素区际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由于要素禀赋和地理区位的差异,要素在各个地区之间自由流动并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获得最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符合各地区的现实状况,并且引导要素进一步从过剩向稀缺地区集中。张秀生和陈慧女(2008)认为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使沉淀的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实现最优配置,而这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理论的。改革开放初期,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策略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总量,充分验证了 这一点。 第二,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减小了全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在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国情的复杂,我国选择了渐进式改革道路。这个渐进不仅表现在时间上也表现在空间上,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实质是以发展速度的稍微减慢获得了较低的改革风险,符合风险最小化的方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沿海沿江发达地区肩负着为后进地区探索改革经验,提供开放窗口的任务,同时也相应获得了更高经济水平的“风险溢价”,这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 第三,适度的区域经济差距是区际分工和竞争的基础。各个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客观现象,并为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潜在可能。这是因为后进地区的经济主体不甘于较低的分工水平和不利的交易条件,必然要努力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发达地区的经济主体面对后进地区的竞争和追赶,为了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也不会放下前进的脚步。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使区际分工合作成为可能,并加剧了区际经济在竞争中发展。 消极效应 第一,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分税制财政体制条件下,地方政府的税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法制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就成为了地方政府利己动机的必然结果。于潇和范力达(1998)认为区域发展机会不均等与区域不平衡扩大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封闭性,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区域发展机会不均等和区域经济不平衡加剧的条件下,各地为了维护本地区的利益将纷纷采取地方保护政策,限制商品自由流通,最终阻碍整体经济的长期发展。 第二,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固定汇率并且资本账户管制下,发达地区在获得贸易收益的同时也可能输入通货膨胀并提高要素报酬水平。当区域经济差距过大时,随着流动要素过度流向发达地区,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地由发达地区向后进地区传导,而后进地区滞后的收入水平加剧了后进地区承受通货膨胀的压力,最终使国民经济发生停滞和动荡。 第三,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差距过大将不可避免地使后进地区失去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要素和技术基础,并进而使发达地区失去升级产业结构的动力。张军扩和冯杰(2006)认为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等传统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经历长期快速增长后,增速回落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和理性成分,对其造成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是负面的,但长期来看,则有利于促进这类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面对如今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作为国家能够为这一现状做出何种努力呢? 1.加快中西部地区体制创新。 在我国现阶段,制度因素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在国家相关产业结构政策指导下进行,政府必须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为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持。相对于东部而言,中西部地区当前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化

中国近代史论文

近代国家出路的探索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摘要:探索国家出路可以作为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一条线索,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一生都献身于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先进人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是多层次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改革派等不同阶级在经济、制度和思想等方面分别做出了探索,本文将对不同阶层在经济、制度和思想方面采取的不同方法进行辩证分析,探寻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关键词:制度探索;思想探索;经济探索 中国近代史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方面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尽管绝大多 数探索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探索精神及历史意义,经验教训,确实为后人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究,发掘其背后的价值。这些经济、制度及思想上的探索对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制度上的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除了遭受本国残酷的封建压迫以外,更是遭受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在这里我们就要首先探讨制度的问题。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才能开辟新路。 而对于制度的改革,不同的阶级做出了不同的努力,这其中有非武力的即对政策的改良改变,也有武力的即通过革命斗争更换政权。 (1)资产阶级非武力——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展了百曰维新. 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但结果以失败告终。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但是由于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2)资产阶级武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清 政府的统治,力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 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他们的不懈斗争下,终于取得了 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但好景不长,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题(有所有答案)

学前教育史试题1 一、填空 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_______ 。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_____ 。 3、______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4、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______ 。 5、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________ 。 6、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___相 结合'。 7、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 上。 8、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_____ ,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 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9、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_____________ 》。 10、大约19 世纪_____ 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11、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_________ 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 中。 12、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 年2 月颁布《 _____ 》,这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 儿童教育的指导性、 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13、______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 钱病和富贵病。 14、大跃进运动中,我国过早地实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和全托化;结果,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又不得不纷纷解散。这种__________________ 的教训是深刻的。 15、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 _____ " 。 16、《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_____________ 。 17、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______ 》中。 18、____ 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19、为了把无家可归的难童培育为抗日建国之力量,1938 年3 月在武汉成立中国________ ;该组织在

中国近代史实践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书 所属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院系年级: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2014 年 06 月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读书报告 摘要:马克思[2]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对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进行科学的 分析。旅居伦敦深切关注中国革命的马克思遂于月20日写了这篇题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国际评论。评论热情地称道太平军起义[3]为“一个强大的革命”并且精辟地论证了 这一革命的起因及其对欧洲各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革命对立统一矛盾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笔记 1853年的一天,马克思同志有感于当时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境地,写下了这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原文从资本和要素流动的角度写下了中欧双方革命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从原因和过程来看,马克思同志确实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 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革命, 是中国有着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次革命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而且也强烈地震动了英国和整个欧洲。马克思对中国人民的这次伟大革命运动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密切的关注。在文中,马克思以辩证统一的观点揭示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关系,颂扬了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世界意义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一八四〇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以及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又加上了新税捐。《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是英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无耻勒索。身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压迫的中国人民举起义旗进行了猛烈的反抗斗争。这些事例的列举是对中国战争的原因的理解,当然,作为略知中国历史的我也认为这是一段极为屈辱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