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苹果酸合酶A的酶学和生理功能研究

大肠杆菌苹果酸合酶A的酶学和生理功能研究
大肠杆菌苹果酸合酶A的酶学和生理功能研究

收稿日期:2010-04-07;修回日期:2010-05-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300;3087006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06-0558);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

金;芜湖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9-4-7);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王程(1985-),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E-m ai:l ellislinn a w@126.co m;通讯作者:朱国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蛋白质功能进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E-m ai:l gpz 1996@yahoo .com 。

do i 10.3969/j issn 2095-1736.2011 02 039

大肠杆菌苹果酸合酶A 的酶学和生理功能研究

王 程1

,王 敖1

,赵旵军2

,朱国萍

1

(1.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芜湖241000;2.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芜湖241000)

摘要:苹果酸合酶是乙醛酸循环的关键酶之一。E.coli 中苹果酸合酶A (m alate syn t hase A,M SA )由ace B 基因编

码。根据E.co li 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 技术扩增ace B 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ET -29b (+),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 -M S A 。经IPTG 诱导,M SA 在E.coli R ose tta (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纯化的M SA 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约为60kDa ,最适反应p H 值和最适温度分别是p H 值8 0、30 。纯化的蛋白质在M g 2+存在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活性,其对乙酰辅酶A 的K m 和V ma x 分别是8 07 M 和3 6 M /m i n 。此外构建了M S A 和苹果酸合酶G (M S G )基因敲除菌株M G:: ace B 和MG:: ace B glcB 。研究发现缺少M S A 的E.coli 突变菌株在乙酸中的生长速率要比野生型菌株慢很多,表明M S A 对大肠杆菌在乙酸中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M SG 虽然能部分补偿M SA 的作用,但是包含M S A 的乙醛酸旁路是更有效的乙醛酸代谢途径。

关键词:苹果酸合酶A;表达;动力学;生长速率;大肠杆菌中图分类号:Q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36(2011)02-0039-04

Characterization and physiological role

ofm alate synt hase A in Escherichi a coli

WANG Cheng 1

,WANG Ao 1

,Z HAO H an -jun 2

,Z HU Guo -p i n g

1

(1 Colle ge of L ife Sciences ,A nhui Nor m al Un i versity ,W uhu 241000;

2 C linical Labor atory ofWuhu Second People s Hospita,l W uhu 241000,Ch i na)

Abstrac t :M alate synthase is one o f the key enzy m es in g l yoxylate cy cle .The aceB gene ,encod i ng m a l a te synthase A (M SA ),w as a mp lified from the genom i c DNA o f Escher ichi a co li MG 1655using PCR w ith pr i m ers desi gned accord i ng to the sequence o f E.coli ge -no m e .T he PCR product w as c l oned i nto pET-29b(+),resu lting t he reco m bi nant plas m i d pET-M SA.T he target pro te i n (M SA )w as overexpressed i n E.coli R ose tta (DE3)under IPTG i nduction ,and then the enzym e w as pur ifi ed to hom ogeneity .The mo lecu l a r w e i ght (MW )o fM SA w as about 60kD a .The opti m a l p H and temperature ofM SA w ere p H 8 0and 30C ,respecti v ely .The m ax i m u m acti v ity of pur ifi ed M SA was observed i n the presence ofM g 2+.T he K m and V m ax va l ues f o r acety -l CoA ofM SA we re 8 07 M and 3 6 M /m i n ,respec tive l y .Furthermo re ,t he m utan t stra i ns ,M G:: ace B w it h M SA de leti on and MG:: ace B glc B w ithM SA and m alate syn t hase G (M SG )deletion ,we re constructed ,respec tive l y .Itw as observed that the gro w t h rate o f the m utan t E.coli stra i n w ithM S A de l etion w as re m arkably l ow er than that o f t he w ild -type stra i n ,i ndica ti ng that M SA w as essenti a l for E.coli grow t h on acetate .A -l t hough M SG w as ab l e to partia ll y recover t he functi on o fM S A,the g l yoxy l a te bypass conta i ni ng M SA w as the muchm ore effec tive m eta -bolic path w ay of g lyoxy late .K eywords :ma late synthase A;expressi on ;k i neti cs ;grow t h ra te ;E scherichia co li

乙醛酸循环又称乙醛酸途径,是三羧酸循环的回补途径,两者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的酶类和中间产物。乙醛酸循环中有两个关键性酶,即异柠檬酸裂解酶

(isocitrate lyase ,I CL )和苹果酸合酶(m alate synthase ,M S),前者催化异柠檬酸生成乙醛酸和琥珀酸,而后者

催化乙醛酸和乙酰辅酶A 缩合形成苹果酸和辅酶A 。

乙醛酸循环的终产物将参与糖异生途径以及其它的生物合成途径[1]。

乙醛酸循环在古菌、细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萌发的植物种子中均有发现[1-2]。此外,一些研究报道在脊椎动物中也发现了I CL和M S的活性,尽管人们认为这些动物中并不存在乙醛酸循环。在微生物和高等植物幼苗以C2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中,乙醛酸循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同时,一些研究也指出在分枝杆菌(M ycobacteria)中,病菌的持续感染能力与乙醛酸循环直接相关[4]。

苹果酸合酶有两种同工酶,即苹果酸合酶A和苹果酸合酶G,分别简称为M SA和M SG。M SG仅存在于细菌中,而M SA在细菌、真菌和植物中都有发现。

E.coli同时含有这两种苹果酸合酶,其中M SA由aceB 基因编码,参与乙醛酸循环,M SG由glcB基因编码,与乙醇酸盐(g lycolate)的利用有关[5]。

本文依据G e nBa nk中已报道的E.coli基因组序列,克隆了aceB基因,实现了高效表达与纯化,并对M SA的酶学性质进行了鉴定。另一方面,利用染色体同源重组技术敲除了E.coli MG1655中的aceB基因和glc B基因,通过测定缺陷型菌株的生长速率,对M SA 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 1材料

1 1 1菌株和质粒

E.coli MG1655和DH5 为本实验室保存,质粒pET-29b(+)及宿主菌E.coli R osetta(DE3)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周丛照教授惠赠。

1 1

2 培养基和试剂

LB、SOB、SOC和MD培养基的配方见文献[6]。生长曲线测量时使用的乙酸-MOPS和葡萄糖-M OPS培养基中分别包含2%的乙酸和2%的葡萄糖,如文献所述[7]。D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购于N e w Eng la nd B i o l abs,T4DNA连接酶、质粒提取试剂盒(W izard P lus SVm i n i preps DNA Purif i cat i on Syste m)、胶回收试剂盒(W izard S V G el a nd PCR C lean-U p Syste m)购于P ro-m ega公司,高保真Prm i e STAR HS DNA聚合酶购于T a K a R a公司,标准蛋白分子量购于Fer mentas公司,蛋白质纯化试剂盒购于C lontech公司。

1 2方法

1 2 1aceB基因的克隆

根据E.coli基因组序列,设计了分别带有N co I和Xho I酶切位点的一对引物:上游引物为5 -GACTATC-TACCCATGGCATGACTGAACAGGCAACAACAACCG-3 (下划线标记的是N co I酶切位点);下游引物为5 -CACAGACTGA CTCGAGCATAGTTATGTGGTGGTT-TACGCT-3 (下划线标记的是Xho I酶切位点)。以E.coli M G1655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ace B基因的扩增。PCR扩增条件为:94 预变性4m in;98 10s, 65 15s,72 2m i n,30个循环;72 延伸10m i n。扩增产物经DNA凝胶回收试剂盒纯化,再经N co I和N ho I双酶切后克隆于载体pET-29b(+)上,转化感受态细胞DH5 ,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后,重组质粒pET-M SA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

1 2 2M S A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将pET-M SA转化E.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挑取单菌落,37 培养过夜后,按1%接种于50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 振荡培养至OD

600

为0 5~0 6时,加入0 5mM的I PTG诱导表达6h。离心收集菌

体,用破碎缓冲液[含有10mM KH

2

PO

4

(p H值7 7)、

500mM N a C l、2mM M gC l

2

和2mM -M ercaptoethanol]超声波破碎4m i n,总蛋白通过蛋白质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SDS-P AGE电泳检测。

1 2 3酶活测定和动力学参数测定

反应体系包含100mM T ri s-HC l(p H值8 0)、10

mM M gCl

2

、1mM乙醛酸和0 03mM乙酰辅酶A[2]。乙酰辅酶A中的硫脂键(thi oester bond)在232nm处的吸光值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硫脂键的断裂会导致232n m处的吸光值不断下降。使用可以自动控温的Cary300UV分光光度计(美国VAR I AN公司)检测232n m处的吸光值变化。一个酶活单位(U)定义为每分钟催化乙酰辅酶A产生1 m ol辅酶A所需的酶量。反应中控制乙醛酸和M g2+的浓度不变,改变乙酰辅酶A的浓度,得到若干组数据后利用双倒数方法(L in-

e w eaver-Bur k)求得K

m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使用BI O-RAD公司的试剂盒,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

1 2 4最适反应p H值和最适反应温度

在不同p H值的T ris-HC l缓冲液(p H值6 0~ 10 0)中,37 测定酶活,以酶活力最高点的相对酶活力为100%,确定最适反应p H值。在20 ~45 之间测定酶活力,规定酶活最高点的相对酶活力为100%,确定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1 2 5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

分别将终浓度为10mM的M g C l

2

、CaC l

2

、N aCl和KC l和纯化的M SA混匀后于冰上孵育30m i n,所用缓冲液为终浓度50mmol/L的T ris-HC l(p H值8 0),测定酶活力。处理前的酶活力设为100%。

1 2 6 E.coli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根据E.coli基因组序列,设计用于敲除的引物,如表1所示。先使用常规PCR获得ace B基因上游的同

源片段ace B-Fa、ace B基因下游的同源片段ace B-Fb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kan。利用二步重组PCR获得全长DNA融合产物。首先以ace B-Fa和kan为模板,以aceB-F a-N和kan-C为引物,PCR获得ace B-F a-kan 融合片段,再以aceB-F a-kan和ace B-Fb为模板,以ace B-Fa-N和aceB-Fb-C为引物PCR获得ace B-Fa-kan-ace B-Fb融合片段。第一步PCR反应体系中包含等量的分段DNA模板,但不含任何引物。5个循环后进入第二步PCR反应,即以第一步反应体系的产物为模板,同时加入两端引物,进行二次扩增反应:94 变性1m i n,58 复性1m i n,72 延伸1m in;30个循环后, 72 延伸10m i n。

表1菌株构建所使用的引物

T ab l e1Pri m ers for stra i n cons tructi on

Pri m er O li gonucl eoti de s equ ence(5 t o3 )

ace B-Fa-N TCAGCACCTTACCTCAGGCACCTTCGGG

a ce B-Fa-C CCGGAATTAATTCTCATGTTTGACAGCT-TATCACTATAATCACCAGCTCAGTCAGAAATTCTA

ace B-Fb-N GAAGCAGCTCCAGCCTACACAATCGCT-CAACTAAGAAGTATTCAACGACATTCTCGGCTC

ace B-Fb-C GCGGCATCGTCAAAACGCCCCTGGGA

g lc B-Fa-N GCTGTTGCCGATGACGGCGGTCATCTGCTGG

g lc B-Fa-C CCGGAATTAATTCTCATGTTTGACAGCT-TATCACTATAAGGCTCTGGGTTATGGTTTGACT

g lc B-Fb-N CGAAGCAGCTCCAGCCTACACAATCGCT-CAACTAAGAAGACGCCTTGGATCAAAGCCTACG

g lc B-Fb-C CGCACCACGTACCCCAGAATCCCCTGCACGTTGT

kan-N TTATAGTGATAAGCTGTCAAACA

kan-C TTCTTAGTTGAGCGATTGTGTAG

Fa代表位于目标基因上游的同源序列;Fb代表位于目标基因下游的同源序列

细菌染色体基因敲除采用D atsenko法进行[10]: p KD46是一种可以提高外源片断与细菌染色体同源重组频率的辅助性质粒,将携带pKD46的E.coli接种于含树胶醛醣的SOB培养基,30 培养至对数期后钙镁法制备感受态细胞[9]。将重组的线性PCR产物ace B-Fa-kan-ace B-Fb转化感受态细胞,42 热休克后加入SOC培养基,37 振荡培养1h,将转化液涂布于含卡那霉素的LB平板上,倒置培养。挑取数个转化子培养,提取基因组DNA,对基因敲除部位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以鉴定染色体上ace B基因的缺失及外源基因kan的插入。将aceB基因敲除菌株命名为M G:: aceB。在此基础上同理构建ace B基因和glcB基因双敲除菌株MG:: ace B glc B。

1 2 7生长曲线的测定

从M D平板上分别挑取菌株MG1655、MG:: aceB 和MG:: ace B glcB单菌落至葡萄糖-MOPS液体培养基中,37 培养,每隔1h取样一次,测量OD

600

。从葡萄糖-MOPS液体培养基中吸取500 L菌液至琥珀酸-M OPS液体培养基中,37 培养24h,再从琥珀酸-M OPS液体培养基吸取500 L菌液至乙酸-MOPS液体培养基中,确保三种菌的菌液起始浓度相同,置于37 培养,每隔2h取菌液测量OD

600

2实验结果

2 1M SA的诱导表达和SDS-P AGE鉴定

将重组表达质粒pET-M SA转化感受态 E.coli R osetta(DE3),37 进行I PTG诱导表达。12%的SD S-P AGE结果显示,在45kDa和66 2kD a之间有明显的表达产物,分子量约60kD a,与M SA的理论计算值(60 3kD a)相近(图1)

2 2p H值和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在标准条件下测定酶活力,测得M SA的最适反应p H值是8 0。在p H值8 0之前,随着缓冲液p H值的增加,酶的活力逐渐上升(图2)。超过p H值8 0之后,随着缓冲液p H值的增加,酶的活力逐渐降低。这表明大肠杆菌M SA是偏碱性的酶。在p H值8 0条件下,在不同温度测定酶活力,结果表明M SA具有较宽的酶反应温度,其最适反应温度为30 ,在25 到35 之间可维持80%以上的活性(图3)。

2 3金属离子对M SA活力的影响

金属离子的影响如表2所示。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M SA是一个金属离子依赖型的酶。没有金属离子存在时,M SA没有催化活性。M g2+是M SA的最强激活剂。与M g2+相比,Ca2+、K+和N a+只能部分地代替M g2+。同样,在M g2+存在的条件下,加入Ca2+和N a+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加入K+则有增强酶活性的效果。

表2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Table2E ffects ofm etal i on s on purifi ed M SA

M etal i ons(at10mM)Relati ve acti vity(%)

Non e0

M g2+100 00 6 17

Ca2+83 96 4 23

K+58 49 6 59

N a+55 91 5 56

M g2++Ca2+86 45 1 88

M g2++Na+93 18 5 69

M g2++K+111 91 2 08

2 4酶动力学研究

动力学研究表明来自E.coli的M SA对乙酰辅酶A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当底物乙醛酸和金属离子M g2+的浓度保持不变时,随着乙酰辅酶A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符合典型的M icaelis-M enten模型。根据

双倒数作图法,得出M SA对乙酰辅酶A的K

m 和V

m ax

分别是8 07 M和3 59 M/m i n。

表3M SA的动力学参数

Tab le3K i neti c para m eters of pu ri fi ed M SA

Enz ym e K m( M)k c at/s V m ax( M/m i n)k c at/K m/s M

E.coli M SA8 076 5383 5958 1 105

2 5基因敲除菌株的生长速率

菌株MG1655、MG:: ace B和MG:: ace B g lc B在葡萄糖和乙酸上的生长速率如表4所列。在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时,三种菌株的生长速率没有明显差异,比较接近。在乙酸培养基上生长时,三种菌株的生长速率明显不同。M G:: ace B和MG:: ace B glc B的生长速率明显比野生型低,分别下降了67%和84%。另外,M G:: ace B的生长速率是MG:: aceB glc B菌株的两倍。

表4不同菌株在不同碳源中的生长速率

T ab l e4Grow t h rates of strai ns i n vari ous carbon sou rces

S trai n

G ro w th rates/h

G l u cos e Acetate

M G1655(W ild type)0 637 0 0230 239 0 012 M G:: ace B0 623 0 0150 081 0 005 MG:: a c e B g lc B0 618 0 0190 038 0 002

3讨论

动力学研究表明E.coli苹果酸合酶A对乙酰辅酶

A具有较高的亲和力,K

m

值为8 07 M,这与一种嗜热杆菌对乙酰辅酶A的亲和力(8 M)很接近,比乙酸钙不动杆菌(A 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15 M)则要低近1倍[10]。E.coli苹果酸合酶A的最适p H值在8 0左右,说明它是一个偏碱性的酶,这与其它的研究报道一致。如来自乙酸钙不动杆菌和好冷菌(Col w elli a maris)的苹果酸合酶都是在pH值8 0时表现出最大的活性[10-11];来自真菌癞拟层孔(Fo m ito p sis palustris)和谷氨酸棒杆菌(Cor ynebacteri um gluta m icum)的苹果酸合酶的最适p H值分别是8 5和7 6[2,12]。E.coli苹果酸合酶A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 ,明显低于其它来源的苹果酸合酶。如来源于极端嗜盐古菌(H alo f erax volcanii)、好冷菌和谷氨酸棒杆菌的苹果酸合酶最适温度分别是55 、45 和43 [11-12]。

金属离子依赖性研究表明E.coli苹果酸合酶A是金属离子依赖性酶。对M g2+的强烈依赖性与其它报道结果一致。例如,对真菌癞拟层孔苹果酸合酶的研究显示[2]:M g2+是最强激活剂,Ca2+、M n2+、N a+和K+都无法与M g2+相比,替换之后活性分别下降至原来的19%、16%、10%和5%;同样在M g2+存在的条件下,加入Ca2+、M n2+、N a+和K+都会抑制酶的活性,活性分别下降至原来的38%、34%、92%和93%。

生长曲线的实验表明,当碳源丰富时(葡萄糖),菌株MG:: ace B和M G:: ace B glc B的生长速率与野生型菌株相近,说明,M S A和M SG的缺失对E.coli 的生长影响不大,大量用于生物合成和能量产生的NADP H和NAD H来源于戊糖磷酸途径和三羧酸循环,此时乙醛酸循环处于关闭状态。当碳源贫瘠时(乙酸)时,菌株MG:: ace B和M G:: aceB glc B的生长速率明显降低,分别比野生型下降了67%和84%,说明M SA对 E.coli在乙酸中的生长十分重要。另外M G:: ace B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M G:: ace B glcB,是它的两倍,说明当M SA缺失时,虽然M SG可以部分补偿M SA的作用,但是包含M S A的乙醛酸旁路是更有效的乙醛酸代谢途径。当M SA和M SG同时缺失时,乙醛酸循环被中断,因而E.coli在乙酸上的生长速率极慢。有文献报道,缺失了异柠檬酸裂(下转46页)

核生物分子遗传操作简便、培养成本低、产量高、产物便于分离纯化等优点,又具有大多数真核生物共有的翻译后修饰机制,自身分泌蛋白很少,蛋白易纯化等诸多优点,因此该表达系统从一被开发就逐渐显示出其在表达外源蛋白方面的独特优势[8]。

本研究选取了分泌型表达载体pP I C9k作为表达载体,因为其自身具有信号肽基因 -factor和甲醇诱导型强启动子AOX1,前者可以帮助外源蛋白顺利的分泌到细胞外,方便了产物的检测和纯化,但是,其表达量相对低于原核表达,分泌表达的上清液中蛋白的含量一般较低,只有通过浓缩后才能用蛋白电泳检测到清晰的条带,因此,本试验中采用冷冻干燥法对表达上清液进行浓缩,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保证蛋白的活性不被破坏,但是,试验中表达上清对各种测试菌的抑菌活性偏低或者没有活性,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蛋白表达量低且浓缩量不够等原因导致的,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和蛋白纯化的研究;后者甲醇氧化酶启动子是强诱导型启动子,通过甲醇的诱导可以强化表达外源基因。由于在甲基营养型酵母中质粒不能生存,载体必须和酵母基因组中的同源区发生重组,才能实现外源蛋白的稳定表达[9]。实验中选用Bg l 切割表达载体,使其产生游离的AOX5 和AOX3 ,从而以双交换方式替换醇氧化酶基因,转化子的醇氧化酶基因就被破坏,这种整合方式的转化子表型为M ut s[10]。本试验成功的构建了分泌型表达载体pPI C9k-G a-l2,并获得了含有Ga-l2防御素蛋白的上清液,为下一步功能评价等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M il ona P,Townes C L.The ch i cken host pe p ti des,galli naci ns4,7,and9

have antm i i crob i al act i vit y agai nst Sal m onell a serovars[J].B i oche m ical and B i ophysi cal R es earch Co mmunicat i ons,2007,356:169-174.

[2]Bef us A D,M o w at C,G ilchri sM,et a.l N eu t roph il def ens i n s i nduce his-

t a m i ne s ecreti on fro m m ast cell s:m echanis m of acti on[J].I mm unol, 1999,16(2):947-953.

[3]Zhang G,H i rai wa H,Y as ue H,et a.l C l on i ng and characteriz ati on of

gene f or a ne w ep i thel i al bet a-defensi n gene structure,chro m oso mal l oca-l

i zat i on and ev i dence f or it const i tutive express i on[J].B i ol Che m,1999,

274(34):24031-24037.

[4]张祥斌,毕英佐,曹永长,等.胡须鸡(-防御素G a-l1~G a-l13基因克

隆、序列分析及其在组织中分布[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8,16

(4):597-603.

[5]Evans E,Beac h G G,W underl i ch J.Is olat i on of ant m i i crobial pe p ti des

fro m avi an heterophils[J].Journal of Leukocyte B i ology,1994,56(5): 661-665.

[6]韩宗玺,廖文艳,王瑞琴,等.重组鸡 -防御素6基因的表达和生物学

特性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31(6):476-480.

[7]Lehrer R I,G anzT.A nt m i i crobial peptides i n m a mmali an a nd i nsect host

def ence[J].Curr O pi n I mmunol,1999,11(1):23-27.

[8]张伍魁,范清林,宋礼华.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在外源基因表达中的研

究进展及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1):87-91.

[9]王艾平,粟永萍,申明强,等.人 -防御素5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的

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4):310-313.

[10]万 雪,赵建增,高英杰,等.重组鸡 -防御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及其抑菌活性[J].中国兽医学报,2008,28(6):637-640.

(上接42页)解酶的 E.coli菌株无法在乙酸上生长[4,13]。因此推测在MG:: ace B glc B中,大量乙醛酸不能被转化为苹果酸,但可能通过甘油酸酯途径(glyc-erate pat hw ay)的转化和分解再进入中心代谢[14],相关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C i on iM,P i nzauti G,V a nni P.Co mparat i ve b i oche m ist ry of the glyoxyl at e

cycl e[J].Co mparat i ve Bioche m ist ry and Physi ology Part B:Bi oc he m i stry and M ol ecu l ar B i ol ogy,1981,70(1):1-26.

[2]M unir E,H attori T,Sh m i adaM.Purifi cati on a nd c haracteri zat i on of mal at e

synt hase f ro m t he gl ucose-gro wn wood-rott i ng basi d i o mycet e Fo m it opsis pal us-t ris[J].Biosci ence,Biotechnol ogy and Bi oc he m i stry,2002,66(3):576-581.

[3]K ornber g H L.The rol e and control of t he gl yo xyl ate cycle i n E scheri ch i a coli

[J].B i oche m ical Journal,1966,99(1):1-11.

[4]Sm i t h C V,H ua ng C,M i czak A,et a.l Bi oc he m i cal and struct ural st udi es of

mal at e synt hase f ro m myc obact eri um t uberc u l os i s[J].Journal of B i ol ogi cal Che m i stry,2003,278(3):1735-1743.

[5]M oli na I,Pelli cerM T,Bad i a J,et a.l M ol ecu l ar charact erizati on of Esche-

richia coli mal ate synt hase G:d i fferentiati on w it h the m alate syn t hase A

i soenzy me[J].European Journal of B i oche m i stry,1994,224(2):541-

548.

[6]M ill er J H.A short course i n bact eri al genet i cs:a laboratory m anual and

handbook f or Escherichia coli a nd related bact eri a[M].Col d Spri ng Harbor N Y:Col d Spri ngH arbor L ab P ress,1992,263-274.

[7]N ei dhardt F C,Bl oc h P L,S m i t h D F.Cult ure m edi u m for e n t erobact eria

[J].Journal of Bacteri ol ogy,1974,119(3):736-747.

[8]Dat senko K A,W anner B L.O ne-step i nact i vati on of c hro m oso m al genes i n

Escherichia coli K-12usi ng PCR products[J].Proceedi ngs of t he N ati onal

A cade my of Sci ences,U S A,2000,97(12):6640-6645.

[9]Sa m B J,R ussel D W.M olecul ar cloni ng:a l aborat ory manual[M].Col d

Spri n gH arbor N Y:Col d Spri ngH arbor Lab Press,2001.

[10]Par k J,ChaeH,K m i Y.Purifi cati on and charact eri zati on of m alate syn-

t hase f ro m A ci net obacter cal coacet icu s gro wn on m al onat e[J].K orean B i o-che m i cal Journal,1986,19:235-241.

[11]W at anabe S,T a kadaY,Fukunaga N.Purifi cati on and charact erizati on of a

col d-adapt ed i socit rate l yase a nd a mal ate synthase f ro m Col w ell ia maris,a psychrophili c bacteri u m[J].B i oscie nce,B i ot echnol ogy and B i oche m i stry, 2001,65(5):1095-1103.

[12]R ei n schei d D,Ei kmanns B,Sah m H.M al at e synt hase fro m Corynebacteri-

um glut amicum:sequence analysis of t he gene and b i oche m ical charact eriza-t i on of t he e nzy me[J].M icrobi ol ogy,1994,140(11):3099-3108. [13]A shwort h T H J,KornbergH.The role of isocitrate l yase i n Escherichi a coli

[J].Bi oc h m i i ca e t Bi ophysi ca A cta,1964,89:383-384.

[14]Cusa E,O bradors N,Bal do ma L,et a.l G enetic analysis of a c hro m oso m al

regi on cont ai n i ng genes requi red for assm i il ati on of all ant oi n n i trogen a nd li nked gl yoxyl at e met abol i s m i n E scheri chi a coli[J].Journal of Bacteri ol o-gy,1999,181(24):7479-7484.

酶学与酶工程

Lecture1 酶学与酶工程 1、酶的概念,命名、酶的活性中心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转移性的特殊蛋白质,是一类生物催化剂。 酶工程: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相结合,研究酶的产生和应用的一门新的技术性学科,包括了酶制剂的制备、酶的固定化、酶的修饰与改造及酶反应器等方面。 主要:酶的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固定化和酶生物反应器。 化学酶工程:用化学手段修饰、改造、模拟天然酶,使其更适合人们的需要,主要包括天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以及化学人工合成酶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酶工程:用生物学的方法,特别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组合库筛选法改造天然酶,创造性能优异的新酶,主要是抗体酶、杂合酶、进化酶和核酸酶的研究与应用。 2)命名:系统命名法!! 催化下列反应酶的命名:ATP+D—葡萄糖→ADP+D—葡萄糖-6-磷酸 该酶的正式系统命名是:ATP:葡萄糖磷酸转移酶,表示该酶催化从ATP中转移一个磷酸到葡萄糖分子上的反应。 它的分类数字是:E.C.2.7.1.1 E.C代表按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的命名 第1个数字(2)代表酶的分类名称(转移酶类) 第2个数字(7)代表亚类(磷酸转移酶类) 第3个数字(1)代表亚亚类(以羟基作为受体的磷酸转移酶类) 第4个数字(1)代表该酶在亚-亚类中的排号(D葡萄糖作为磷酸基的受体) 3)活性中心 必需基团: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一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因 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2、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 分类:按酶促反应的性质分类(六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全酶=酶蛋白+辅因子 辅因子包括:有机辅因子(辅酶非共价结合/辅基非共价结合或共价结合)和金属辅因子(金属酶/金属激活酶) 3、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点 强大的催化能力:可以加快至1017倍; 没有副反应,酶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的进行; 高度的专一性,各种酶都有专一性但是专一程度的严格性上有所差别; 可调节性,包括了抑制剂和激活剂的调节、反馈抑制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

苹果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OAA比色法)

苹果酸脱氢酶(MDH)检测试剂盒(OAA比色法) 简介: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 MDH)是合成苹果酸的关键酶之一,催化苹果酸和草酰乙酸(OAA)的相互转化,参与众多生理代谢途径如TCA循环C4循环脂肪酸的氧化呼吸作用氮同化等,因此MDH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存在于线粒体、细菌细胞膜上,为三羧酸循环中的一种酶,由于酶的来源不同,其某些性质也不尽相同。MDH在细胞多种生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活性氧代谢和抗病性等。根据不同的辅酶特异性,MDH分为NAD-依赖的MDH和NADP-依赖的MDH,细菌中通常只含有NAD-MDH,在真核细胞中,NAD-MDH 分布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 Leagene苹果酸脱氢酶(MDH)检测试剂盒(OAA比色法)检测原理是在弱碱条件下,以草酰乙酸(OAA)作为显色底物,OAA在MDH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苹果酸(Mal),每催化1分子OAA消耗1分子NADH,通过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的变化,计算出NADH的消耗速率进一步推算出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水平。该试剂盒主要用于检测植物样本、血清等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研钵或匀浆器 2、离心管或试管 3、低温离心机 4、比色杯 5、分光光度计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编号 名称TE0463 50T Storage 试剂(A): MDH Lysis buffer 250ml 4℃避光试剂(B): PMSF 1ml -20℃ 试剂(C): MDH Assay buffer100ml RT 试剂(D): NADH 1支-20℃ 试剂(E): ddH2O 10ml RT 使用说明书1份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整理#(精选.)

第一章 1.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酶学研究迅速发展,特别是酶的推广应用,使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科学技术。 2.化学酶工程:指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及化学人工酶的研究和应用 3.生物酶工程:是酶学和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产物,亦称高级酶工程。 4.酶工程的组成部分? 答:酶工程主要指自然酶和工程酶(经化学修饰、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改造的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酶的产生;酶的分离纯化;酶的改造;生物反应器。5.酶的结构特点? 答:虽然少数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已经鉴定,但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因而酶必然具有蛋白质四级结构形式。其中一级结构是指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共价骨架;二级结构为在一级结构中相近的氨基酸残基间由氢键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带有螺旋、折叠、转角、卷曲等细微结构;三级结构系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子盘区以形成包括主侧链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四级结构是指低聚蛋白中各折叠多肽链在空间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具有低聚蛋白结构的酶(寡聚酶)必须具有正确的四级结构才有活性。具有活性的酶都是球蛋白,即被广泛折叠、结构紧密的多肽链,其氨基酸亲水基团在外表,而疏水基团向内。 6.酶活性中心:是酶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酶分子中相当小的一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链中可能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7.酶作用机制有哪几种学说? 答:锁和钥匙模型、诱导契合模型 8.酶催化活力的影响因素? 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等。 9.酶的分离纯化的初步分离纯化的步骤? 答:(一)材料的选择和细胞抽提液的制备 1.材料的选择:目的蛋白含量要高,而且容易获得 2.细胞破碎方法及细胞抽提液的制备。为了确保可溶性细胞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应当使用类似于生理条件下的缓冲液。动物组织和器官要尽可能除去结缔组织和脂肪、切碎后放人捣碎机中。完全破碎酵母和细菌细胞。 3.膜蛋白的释放: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膜或有关细胞器的膜上。按其所在位置大体可分为外周 蛋白和固有蛋白两种类型 4.胞外酶的分离:胞外酶是在微生物发酵时分泌到发酵液中的。发酵后可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从发酵液中分离弃去,所得发酵清液通常要适当浓缩,然后再作进一步纯化。目前常用的浓缩方法是超滤法。 (二)蛋白质的浓缩和脱盐 浓缩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吸附法、干胶吸附法、渗透浓缩法、超滤浓缩法

L-苹果酸对人体的作用

L-苹果酸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有机酸,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细胞中,其口感接近天然苹果的酸味。不仅是一种酸味食品添加剂,同时对于人体的代谢也起到一定的生理作用。我们就对于人体的影响为您简单介绍一下。 我们先了解一下L-苹果酸促进代谢的基本原理,是生物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在线粒体产生能量物质ATP的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L-苹果酸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代谢意义,同时具有显著的生理功能。 因此对于人的身体L-苹果酸有效的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具有抗疲劳、保护心脏、促进羧酸盐的代谢、促进线粒体呼吸、改善记忆能力、增强钙的活性、降低抗癌药物毒副作用等生理功能。 下面我们来聊一聊L-苹果酸具体的功效有哪些? 一、L-苹果酸可以提高运动能力 补充苹果酸使肝细胞胞质苹果酸脱氢酶与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活力增加,使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迅速增加,推动了三羧酸循环的循环速率及苹果酸天冬氨

酸穿梭速率,有利于维持较高的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提高肝组织产能效率;降低运动过程中血清肌酸激酶的水平,减少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损伤,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二、L-苹果酸促进羧酸盐代谢作用 L-苹果酸有促进柠檬酸盐氧化的作用,而且延胡索酸盐及琥珀酸盐转化为

苹果酸后,同样可以刺激柠檬酸的氧化,可见其主要是由苹果酸介导。L-苹果酸可以提高精子线粒体丙酮酸脱氢酶活性,从而促进丙酮酸盐的吸收利用。 三、L-苹果酸降低抗癌药物毒副作用 研究表明,从白芷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苹果酸钠能够有效保护肾脏和骨髓细胞,能够显著降低因使用抗癌药物顺氯氨铂所产生的毒性,但不降低抗癌药自身的活性,有助于减少癌症患者因化疗引起的副作用。 四、L-苹果酸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补充苹果酸可以有效的降低老年大鼠活性氧含量,提高老年大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力及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的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的发生,起到抗氧化应激作用。 希望上文可以帮助您了解L-苹果酸对人体的作用和意义。

L-苹果酸的功能与应用

L-苹果酸的功能及应用 摘要:L-苹果酸是一种天然有机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以及其他行业中,本文着重介绍了L-苹果酸的作用,以及其在各行业中应用情况。 关键词:L-苹果酸,功能,应用 1.前言 L-苹果酸(L-羟基丁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有机酸,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中。L - 苹果酸是一种四碳酸,因为具有手性结构,因此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存在,即D- 苹果酸、DL- 苹果酸和L- 苹果酸,自然界存在的苹果酸都是L- 苹果酸[2]。L-苹果酸所具备的抗氧化作用、抗疲劳作用、增强改的吸收的功能让其成为广受欢迎的产品,并应用与食品、医药的多种领域。本文主要对L-苹果酸的作用与应用进行了概述,让读者更直接,容易的了解L-苹果酸。 2. 苹果酸的功能 2.1 苹果酸的抗氧化作用 L-苹果酸可以促进细胞内ATP生成,强化机体的能量代谢,在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L-苹果酸生成NAD(P)H,NAD(P)H作为生物体重要的电子载体和供氢体,参与多种抗氧化物质的还原再生,维持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而且可以直接清除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L-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和苹果酸酶的作用下,能够大量生成NAD(P)H,外源性补充苹果酸,影响机体氧化还原状态,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3]。 2.2 苹果酸的抗疲劳作用 苹果酸对正常体力劳动及紧张劳动后体力的恢复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瓜氨酸- 苹果酸盐能促进肝脏的氨代谢,增强了肝脏功能,同时促进肾脏重碳酸盐的再吸收,缓解代谢性酸中毒,表明瓜氨酸- 苹果酸盐能促进疲劳的消除,在人体中具有抗疲劳的作用。苹果酸和氢氧化镁混合物还用于治疗肌纤维疼痛综合症(fibromyalgia syndrom) ,该病症的主要症状是长期肌肉酸痛且无力,混合物中的苹果酸能在低氧情况下产生ATP。Bendahan 等的研究发现,摄入瓜氨酸- 苹

L-苹果酸钠

一、通用名称 中文名称:L-苹果酸钠 英文名称:L-(-)-malic acid disodium salt, L-(-)-disodium malate 别名名称:L-苹果酸二钠,L-羟基丁二酸钠,L-羟基琥珀酸钠 CNS号:01.104 INS号:无 二、功能分类 酸度调节剂、食品调味剂、保鲜代盐剂、水分保持剂 三、用量和使用范围 L-苹果酸钠用量和使用范围如下: 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各类食品GMP 以L-苹果酸计

L-苹果酸钠的使用效果及必要性资料 一、L-苹果酸钠的使用效果 L-苹果酸钠是苹果酸钠的一种光学异构体,除旋光性之外,其理化性质和DL-苹果酸钠相同。同时L-苹果酸钠还可以直接参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因此,相比于DL-苹果酸钠,L-苹果酸钠对人体健康更加有益。 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Codex Stan 192-2005)中,对DL-苹果酸钠的使用进行了如下描述(表2): 表2 苹果酸钠的使用领域及使用限量标准 下面以具体例子说明L-苹果酸钠的应用效果。 1、水产品加工方面 水产品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的特点,是合理膳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已成为人们摄取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并且鱼、虾、蟹等水产品肉质鲜美,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由于水产品容易腐败变质,在加工或储藏过程中必须加强水产品的保鲜。通常需要做抑菌抗菌处理。 以金枪鱼、扇贝、虾仁的具体处理过程为例,说明L-苹果酸钠的保鲜效果。 (1)pH调整剂的配方组成

pH 调整剂含有的成分及比例如下:L-苹果酸 38%,L-苹果酸钠 47%,六偏磷酸钠 9%,食品素材 6%。 (2)加工工艺 (3)结果分析 成品中的微生物菌数如下: 金枪鱼 扇贝 虾仁 未处理 6.8×104 5.6×104 6.2×104 0.1% 8.9×102 4.1×103 1.6×103 0.3% 8.2×102 1.4×103 2.8×103 0.5% 4.1×102 3.2×102 4.9×102 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添加一定量的pH 调整剂处理能够减少水产品的微生物数量,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尽可能保持水产品的新鲜度。 2、果蔬品腌制方面 以酸辣白菜的腌渍过程,来说明L-苹果酸钠的应用效果。 原料 浸泡 捞出 速冻 制品 金枪鱼、扇贝、虾仁 食盐3%+pH 调整剂0.1~0.5%水溶液快速浸泡处理 -25℃速冻 一般生菌数测定 沥水

猪心苹果酸脱氢酶酶学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第28卷第5期2007年10月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 V01.28,No.5 Oct.2007 文章编号:1673-2383(2007)05-0042—04 猪心苹果酸脱氢酶酶学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龚韧,张大伟,江龙法,孙艳,杨海麟,王武’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对动物组织来源的苹果酸脱氢酶——猪心肌苹果酸脱氢酶的酶学性质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酸脱氢酶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9000,含有2个亚基。每个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4000;该酶的最适作用pH为8.0,最适作用温度为50℃;E值为84.6I山mol/L(草酰乙酸,pH8.3).通过对酶的稳定性研究,该酶在50℃以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pH稳定范围为7.0—9.0(25℃,20h). 关键词:苹果酸脱氢酶;酶学性质;稳定性;猪心 中图分类号:Q814文献标识码:B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dehydrogenase,MDH)是生物体三羧酸循环(TCA)的关键酶之一…,同时也是常用的临床诊断用酶,亦是T.MD和M?MD试剂盒的生产的主要原料,主要用于生化研究、苹果酸的测定、急性心肌梗塞和肝脏疾病的诊断.目前国内尚无苹果酸脱氢酶产品生产B1.苹果酸脱氢酶广泛分布于动物各组织,尤以心、肝、肾、骨骼肌最为丰富口】.目前对于苹果酸脱氢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领域H’,国内曾报道过张元亮等人对猪心苹果酸脱氢酶的提取纯化研究”1,对酶学性质及其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酶的存储稳定性和使用稳定性对酶的利用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导致酶的价格长期被国外厂家垄断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对猪心肌苹果酸脱氢酶的酶学性质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有望为该酶的商品化和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猪心肌苹果酸脱氢酶 按文献[5]方法.从猪心中提取. 1.1.2主要试剂‘ NADH:上海生工,Amresco进口分装产品;草 收稿日期:2007-06-07 作者简介:龚韧(1981-),男,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酶工程. ?通讯作者酰乙酸:AlfaAesar进121分装产品;SephadexG-75Fine:Pharmacia进口分装;KH2P04,K2HPO.,NaCI等试剂均为国产. 1.2实验方法 1.2.1酶活力测定 MDH在催化草酰乙酸转化为苹果酸的同时,将NADH氧化为NAD,使得NADH在340nm处的吸光度不断降低,连续测定酶反应过程中340nm处吸光度的变化即可算出酶活. 酶活力单位(U)定义为:在25℃,pH7.5下,每分钟氧化1I-Lmol的NADH所需的酶量¨】.酶活公式:9.807×AA3.o/min×稀释倍数(△A为每分钟吸光值的降低值). 1.2.2蛋白含量测定 用Bradford检测法o¨测定蛋白含量。以牛血清蛋白为标准样. 1.2.3最适pH和pH稳定性 配制0.1mol/L不同pH(6.0—9.5)的磷酸钾缓冲液¨1,取0.05mL苹果酸脱氢酶,分别加入到不同pH底物溶液中测定酶活性。考察该酶作用的最适pH值. 将纯化得到的酶液分别放置在不同pH值的磷酸钾缓冲液中,30℃保温1h,于25℃下测定在保温之后的酶活力,并以pH为8.0且未经保温的酶液中的酶活力为100%,求得保温后的相对酶活力,以考察该酶的pH稳定性. 1.2.4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 将酶活测定混合液(酶液除外)在不同温度 万方数据

苹果酸

苹果酸有L一苹果酸、D-苹果酸和DL-苹果酸3种异构体。天然存在的苹果酸都是L型的,几乎存在于一切果实中,以仁果类中最多。苹果酸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晶体粉末,无臭,带有刺激性爽快酸味,熔点127-130℃,易溶于水,55.59/100mL(20℃),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有吸湿性,1%(质量)水溶液的pH值2.4。[1] (1)D-苹果酸: 密度1.595,熔点101℃,分解点140℃,比旋光度+2.92°(甲醇),溶于水、 甲醇、乙醇、丙酮。 (2)L-苹果酸: 密度1.595,熔点100℃,分解点140℃,比旋光度-2.3°(8.5克/100毫升水),易溶于水、甲醇、丙酮、二恶烷,不溶于苯。等量的左旋体和右旋体混合得外消旋体。密度1.601;熔点131-132℃,分解点150℃;溶于水、甲醇、乙醇、二恶烷、丙酮,不溶于苯。 最常见的是左旋体,L-苹果酸,存在于不成熟的的山楂、苹果和葡萄果实的浆汁中。也可由延胡索酸经生物发酵制得。它是人体内部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易被人体吸收,因此作为性能优异的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食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疗和保健品等领域。外消旋体可由延胡索酸或马来酸在催化剂作用下于高温高压条件和水蒸气作用制得。 编辑本段 安全性 安全性兔经口LDao 5.09/kg。狗经口LD501.Og/kg。ADI不作规定。大鼠[1%(质量)水溶液]LD501.6~3.29/kg。 苹果酸是苹果的一种成分,人每日由蔬菜、水果摄取的苹果酸为1.5~3.0g左右,从未发现不良反应,毒性极低。[1] 编辑本段 质量指标 按日本食品添加剂标准,苹果酸应符合下列质量指标:含量≥99.0%(质量),溶状、水溶液澄清,熔点127~130℃,重金属≤0.002%(质量),氯化物≤0.0035%(质量),铁≤0.004%(质量),灼烧残留物≤o.05%(质量)。[1] 按美国食用化学品法典(1983)规定,苹果酸应符合下列质量指标:含量≥99.5%(质量)。熔点130~132℃,灰分≤0.1%(质量),重金属(以Pb计)≤0.002%(质量),砷(以As计)≤0.0003%(质量),铅≤0.001%(质量),富马酸≤0.5%(质量),顺丁烯二酸≤0.05%(质量),水不溶≤o.1‰(质量)。[1] 编辑本段 生产现状 由于L-苹果酸属于发酵生产的产品,安全性能有保障,因此,国际市场上需求量快速增加,近年来需求量保持在年均10%左右的高速度。目前世界苹果酸主要生产国有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世界总产量每年约为10万吨,其中L-苹果酸产量每年约为4万吨,而世界市场潜在需求量达到每年6万吨,可见市场发展空间之大。其中日本是世界主要的L-苹果酸生产国与出口国 编辑本段 制备 (1)萃取法将未成熟的苹果、葡萄、桃等的果汁煮沸,加入石灰水,生成钙盐沉淀,然后再

NAD-苹果酸酶(Malic enzyme,NAD-ME)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QS1105 规格:50管/48样NAD-苹果酸酶(Malic enzyme,NAD-ME)试剂盒说明书 紫外分光光度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 2-3 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ME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培养细胞、动物和植物胞浆中,尤其在植物组织中活性较高。ME ,以及伴随NAD(P)+的还原反应,是苹果酸催化苹果酸氧化脱羧的可逆反应,产生丙酮酸和CO 2 代谢的关键酶。ME活性与生物合成和抗氧化密切相关。近年来植物ME活性测定较多,已经成为抗氧化研究的热点。根据辅酶专一性和对底物特异性的不同,可将ME分为NAD-ME(EC1.1.1.38)和NADP-ME(EC1.1.1.40)。 测定原理: NAD-ME催化NAD+还原成NADH,在340nm下测定NADH增加速率。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1 mL石英比色皿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6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40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20mL×1瓶,4℃保存; 试剂三:粉剂×1支,4℃保存;用时加2mL蒸馏水充分溶解备用;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试剂四:粉剂×1支,-20℃保存;用时加1mL蒸馏水充分溶解备用;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样本的前处理: 1、细菌、细胞或组织样品的制备: 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将试剂一、二、三和四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水浴10min以上。如果 一次性测定样本较多,可将试剂一、二、三和四按下表比例配成混合液后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水浴10min以上(现配现用)。 第1页,共2页

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1055 规格:100T/96S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100mL×1瓶,在4℃保存; 试剂一:液体20mL×1瓶,在4℃保存; 试剂二:粉剂×1支,-20℃保存;临用前加入500μL双蒸水,用不完的试剂仍-20℃保存; 试剂三:粉剂×1支,-20℃保存;临用前加入600μL双蒸水,用不完的试剂仍-20℃保存。 产品说明: MDH(EC1.1.1.37)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线粒体中MDH是TCA循环的关键酶之一,催化苹果酸形成草酰乙酸;相反,胞浆中MDH催化草酰乙酸形成苹果酸。草酰乙酸是重要的中间产物,连接多条重要的代谢途径。因此,MDH在细胞多种生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活性氧代谢和抗病性等。根据不同的辅酶特异性,MDH分为NAD-依赖的MDH和NADP-依赖的MDH,NADP-MDH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NADP-MDH催化NADPH还原草酰乙酸生成苹果酸,导致340nm处光吸收下降。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低温离心机、水浴锅、可调节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UV板)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一、粗酶液提取: 细菌或培养细胞: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弃上清,按照每2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400μ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功率20%,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酶工程电子教案

酶工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1、酶的基本概念 酶的概念: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按照其化学组成,可以分为蛋白类酶(P酶)和核酸类酶(R酶)两大类别。 酶工程: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酶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酶的非水相催化、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等。 2、酶的发展史 19世纪以前: 4000 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 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会制造饴糖、食酱等食品。 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懂得用麴来治疗消化不良等疾病。 19 世纪30年以来: 1833年,佩恩(Payen)和帕索兹(Persoz)从麦芽的水抽提物中用酒精沉淀得到淀粉酶(Diastase)。 19 世纪中叶,巴斯德( Pasteur)认为在活酵母细胞内有一种可以将糖发酵生成酒精的物质。1878年昆尼(Kunne)首次将酵母中进行酒精发酵的物质称为酶(Enzyme ),这个词来自希腊文,其意思是“在酵母中”。 1896年,巴克纳(Buchner)兄弟发现酵母的无细胞抽提液也能将糖发酵成酒精。 1902年,亨利(Henri)根据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的实验结果,提出中间产物学说。 k1k2 E +S ======== ES ========E +P

K-1 1913年,米彻利斯(Michaelis )和曼吞(menten )米氏方程: V m [S] v == K m + [S] “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物质”。但是尚未搞清楚究竟是哪一类物质? 1920年,德国化学家威尔斯塔特(Willstater)将过氧化物酶纯化12 000倍。 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次从刀豆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得到脲酶结晶,并证明它具有蛋白质的性质。 1960年,雅各(Jacob)和莫诺德(Monod)提出操纵子学说,阐明了酶生物合成的基本调节机制。 1982年,切克(Thomas Cech)等人发现四膜虫(Tetrahynena)细胞的26 S rRNA前体具有自我剪接功能(Self-splicing)。并将这种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称为ribozyme。1983年,阿尔特曼(Sidney Altman)等人发现核糖核酸酶P(RNase P)的RNA部分M1 RNA 具有核糖核酸酶P 的催化活性。 由此引出“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或RNA)”的新概念。 3、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3.1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强 酶的专一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类型反应的特性。 酶的专一性按其严格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两大类。

酶工程习题

习题: 1、根据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的不同,酶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别。 2、核酸类酶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是________,蛋白类酶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是___________。 3、进行分子内催化的核酸类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 4、酶活力是_____的量度指标;酶的比活力是__________的量度指标;酶转换数是________的量度指标。 5、某酶的分类编号是,其中EC是指_______。此酶属于_______类型。 6、醇脱氢酶参与的反应表明无氧气参与() 7、酶工程是_____________的技术过程。 8、酶的转换数是指() A、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数量 B、每个酶分子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分子数 C、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分子数 D、每摩尔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分子数 9、酶的改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转录、组成型酶、酶的反馈阻遏、分解代谢物阻遏、生长偶联型 2、微生物产酶模式可以分为同步合成型________、中期合成型、________。 3、可以通过添加()使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解除。 A、诱导物 B 激活剂 C、cAMP D、ATP 4、在酶发酵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 A、诱导酶的生物合成 B、阻遏酶的生物合成 C、提高酶活力 D、提高细胞通透性 5、为什么滞后合成型的酶要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甚至进入平衡期以后才开始合成 6、操纵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启动基因组成的。 7______________和______是影响酶生物合成模式的主要因素。 8、RNA前体的加工是指____________ 6、从如下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作用。 实验方法:将大肠杆菌细胞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7°C振荡培养,当OD550为时,经培养液分装到4个小三角瓶中,每瓶17ml培养液。于4个三角瓶分别添加 (A)3ml无菌水 (B)1ml乳糖溶液(L)和2ml无菌水 (C)1ml乳糖溶液(L)、1ml葡萄糖溶液(L)和1ml无菌水 (D) 1ml乳糖溶液(L)、1ml葡萄糖溶液(L)和1mlcAMP钠盐溶液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于37°C振荡培养2h,分别取样测定β-半乳糖苷酶的活力。 实验结果(A)和(C)瓶的β-半乳糖苷酶的活力为0,(B)瓶和(D)瓶β-半乳糖苷酶的活力为1000U/ml左右

《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酶工程基础 1.名词解释:酶工程、比活力、酶活力、酶活国际单位、酶反应动力学 ①酶工程: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技术,是工业上有目的地设计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常温常压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所需产品或服务于其它目的地一门应用技术。 ②比活力: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蛋白质或RNA所拥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③酶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 ④酶活国际单位: 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内能转化1μmol底物或催化1μmol产物形成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即为国际单位(IU)。 ⑤酶反应动力学:指主要研究酶反应速度规律及各种因素对酶反应速度影响的科学。 2.说说酶的研究简史 酶的研究简史如下: (1)不清楚的应用:酿酒、造酱、制饴、治病等。 (2)酶学的产生:177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Spallanzani 的山鹰实验;1822年,美国外科 医生 Beaumont 研究食物在胃里的消化;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获得胃蛋白酶。1684年,比利时医生Helment提出ferment—引起酿酒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因素(酵素);1833年,法国化学家Payen和Person用酒精处理麦芽抽提液,得到淀粉酶;1878年,德国 科学家K?hne提出enzyme—从活生物体中分离得到的酶,意思是“在酵母中”(希腊文)。 (3)酶学的迅速发展(理论研究):1926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独臂学者”萨姆纳博士从 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结晶,并证明具有蛋白质的性质;1930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Northrop 分离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结晶,确立了酶的化学本质。 3.说说酶工程的发展概况 I.酶工程发展如下: ①1894年,日本的高峰让吉用米曲霉制备淀粉酶,酶技术走向商业化: ②1908年,德国的Rohm用动物胰脏制得胰蛋白酶,皮革软化及洗涤; ③1911年,Wallerstein从木瓜中获得木瓜蛋白酶,用于啤酒的澄清; ④1949年,用微生物液体深层培养法进行 -淀粉酶的发酵生产,揭开了近代酶工业的序幕; ⑤1960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的操纵子学说,阐明了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通过酶的诱导和解除阻遏,可显著提高酶的产量; ⑥1971年各国科学家开始使用“酶工程”这一名词。 II.在酶的应用过程中,人们注意到酶的一些不足之处,如:稳定性差,对强酸碱敏感,只 能使用一次,分离纯化困难等,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固定化。 固定化技术的发展经历如下历程: ①1916年,Nelson和Griffin发现蔗糖酶吸附到骨炭上仍具催化活性; ②1969年,日本千佃一郎首次在工业规模上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从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 ③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固定化酶。 4. 酶的催化特点 酶催化作用特性有: ①极高的催化效率:在37℃或更低的温度下,酶的催化速度是没有催化剂的化学反应速率 的1012-1020倍;

园艺本科植物生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园艺本科植物生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植物生理学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水势:溶液中水的化学势与同温同压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称为 水势。 2. 渗透势:渗透势是由于细胞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 3. 压力势:是指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 4.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向外界散失的 过程。 二、提空题 1. 吸收、利用 2. 质外体途径、共质体 3. 运输 4. 被动吸收、胞饮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C 四、简答题 1.答:(1)植物生理学的定义: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目标是在分子、代谢、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各“层次”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植物体生命现象的本质。 (2)植物生理学的内容: 植物的生命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其特点是组成成分和代谢活动的高度复杂性和规律性。但概括起来,植物的生命活动包括三方面,即植物是如何生活的、植物是如何生长的、植物是如何生存的、植物生理学就是要回答这三方面的问题,即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包括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和环境(逆境)生理。 2.答:植物细胞的水势组成:渗透势、压力势、衬质势 渗透势是由于细胞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压力势是指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衬质势是指细胞亲水胶体和毛细管对水吸附而引起水势的降低值。 3. 答: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4. 答:光照是调节气孔运动的主要环境信号。光可促进保卫细胞内苹果酸的形成和K+,Cl-的积 累,导致保卫细胞水势降低,吸水膨压增大,气孔开放。因此气孔通常在光下开放,暗中关闭。

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试剂盒使用说明

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试剂盒使用说明 货号:BC1040 规格:50管/48样 产品内容: 试剂一、提取液60mL×1瓶,在4℃保存; 试剂二、液体50mL×1瓶,在4℃保存; 试剂三、粉剂×2支,-20℃保存;临用前加入300μL蒸馏水,用不完的试剂仍-20℃保存; 试剂四、粉剂×2支,-20℃保存;临用前加入300μL蒸馏水,用不完的试剂仍-20℃保存。 产品说明: MDH(EC1.1.1.37)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线粒体中MDH是TCA循环的关键酶之一,催化苹果酸形成草酰乙酸;相反,胞浆中MDH催化草酰乙酸形成苹果酸。草酰乙酸是重要的中间产物,连接多条重要的代谢途径。因此,MDH在细胞多种生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活性氧代谢和抗病性等。根据不同的辅酶特异性,MDH分为NAD-依赖的MDH和NADP-依赖的MDH,细菌中通常只含有NAD-MDH,在真核细胞中,NAD-MDH分布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 NAD-MDH催化NADH还原草酰乙酸生成苹果酸,导致340nm处光吸收下降。 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紫外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1mL石英比色皿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一、样本测定的准备:

三、NAD-MDH活力单位的计算: 1、血清(浆)NAD-MDH活力的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毫升血清(浆)每分钟消耗1nmol的NADH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NAD-MDH(U/mL)=[ΔA×V反总÷(ε×d)×109]÷V样÷T=6430×ΔA 2、组织、细菌或细胞中NAD-MDH活力的计算: (1)按样本蛋白浓度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mg组织蛋白每分钟消耗1nmol的NADH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NAD-MDH(U/mg prot)=[ΔA×V反总÷(ε×d)×109]÷(V样×Cpr)÷T =6430×ΔA÷Cpr (2)按样本鲜重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g组织每分钟消耗1nmol的NADH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NAD-MDH(U/g鲜重)=[ΔA×V反总÷(ε×d)×109]÷(W×V样÷V样总)÷T =6430×ΔA÷W (3)按细菌或细胞密度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1万个细菌或细胞每分钟消耗1nmol的NADH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NAD-MDH(U/104cell)=[ΔA×V反总÷(ε×d)×109]÷(500×V样÷V样总)÷T =12.86×ΔA V反总:反应体系总体积,8×10-4L;ε:NADH摩尔消光系数,6.22×103L/mol/cm;d:比色皿光径,1cm;V样:加入样本体积,0.02mL;V样总:加入提取液体积,1mL;T:反应时间,1min;W:样本质量,g;Cpr:样本蛋白质浓度,mg/mL;500:细胞或细菌总数,500万。

苹果酸论文

《植物生理学》课程论文 题目:苹果酸在与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摘要:苹果酸对植物的生长起到的作用以及相应的生理反应, 植物体内的苹果酸对植物的养分吸收有着重要作用及苹果酸对各类植物的影响。关键字:苹果酸代谢产物碳循环气孔水势膜电位 一.什么是苹果酸 【品名】: 苹果酸 【学名】: “L--羟基丁二酸”Hydrozybutanedioic acid 【英文名】: Malic Acid 【分子式】: C4H6O5 [结构式]: HOOCCHOHCH2COOH 【CAS号】: 97-67-6 【分子量】: 134.09 【性状】: 白色结晶体或结晶状粉末,有较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乙醇。有特殊愉快的酸味 二.苹果酸的主要功能以及作用 A、由于苹果酸在物质代谢途径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可直接参与人体代谢,被人体直接吸收,实现短时间内向肌体提供能量,消除疲劳,起到抗疲劳、迅速恢复体力的作用利用苹果酸的抗疲劳、护肝、肾、心脏作用可以开发保健饮料。

B、代谢的正常运行可以使各种营养物质顺利分解,促进食物在人体内吸收代谢,低热量,可有效地防止肥胖,可以起到减肥的作用。 C、在药物中添加苹果酸可增加其稳定性,促进药物在人体的吸收、扩散;复合氨基酸输液生产中就是利用L—苹果酸这一功能而用它来调节pH值的,同时作为混合氨基酸输液组分之一,可提高氨基酸利用率,用于治疗尿毒症、高血压等和减少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侵害,用于癌症放、化疗后的辅助药物,用于烧伤治疗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D、 L—苹果酸可以促进氨代谢,降低血氨浓度,对肝脏有保护作用,是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肝癌尤其是肝功能障碍导致的高血氨症的良药。 E、 L—苹果酸作为治疗心脏病基础液成分之一,用于K+、Mg2+的补充,保持心肌的能量代谢,对心肌梗塞的缺血性心肌层起到保护作用。 F、 L—苹果酸是乳酸钙注射液的稳定剂,也可作为抗癌药的前体及用作动物生长促进剂。 G、抗牙垢,苹果酸具有酸度大、味道柔和、香味独特及苹果酸的腐蚀破坏作用比较弱,相应的牙釉质磨损体积损失较小,有不损害口腔和牙齿等特点。 H、可以改善脑组织的能量代谢,调整脑内神经递质,有利于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对学习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I、褪黑素(MT)是主要由松果腺分泌的吲哚类激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自其人工合成并作为保健食品上市以来,国内外掀起研究热潮。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褪黑素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L—苹果酸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谷氨酸脱羧酶抑制剂。褪黑素催眠作用与谷氨酸脱羧酶有关,L—苹果酸或许可以减少睡眠、提高兴奋度。 J、L—苹果酸对人体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对损伤内皮细胞效应具有抵抗作用。 K、CCM是一种理想的钙制剂,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能够有效地补充钙质,在其它营养素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用CCM作为饲料钙源,能够保证和促进小动物的生长发育。 三.苹果酸在植物中的作用 1.苹果酸是植物体内参与C4循环、景天酸循环等众多代谢途径的关键代谢物.苹果酸含量提高的途径主要来自植物体内合成的提高.苹果酸脱氢酶(MDH)可引起草酰乙酸盐的氧化作用以形成苹果酸盐,增加植物体内苹果酸的含量,从而显著提高植物体的耐酸性以及对铝毒的抗性 晚上:CO2吸收和固定于PEP。生成的草酰乙酸(OA)会被还原为苹果酸,并储存于细胞的液泡中。该过程中伴随有酸化,在日间光反应里产生的还原物质也会在这里发挥作用。

酶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酶学与酶工程 酶: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酶工程:是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形成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性质,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用的物质。 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如溶菌酶;由多条肽链组成,肽链间二硫键相连构成一整体。 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的酶。 多酶复合体(multienzyme complex):由几种酶非共价键彼此嵌合而成。 催化转换数: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 酶活力(酶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力的大小: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 酶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酶的活力单位(U,activity unit):酶活力的大小及酶含量的多少。 酶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这样酶的含量可以用每克酶制剂或每毫升酶制剂含有多少酶单位来表示(U/g或U/ml)。 Katal(Kat)单位:一个katal单位是指在最适反应条件下,1秒钟催化1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 酶的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代表酶的纯度,比活力用每mg蛋白质所含有的酶活力单位数表示。对同一种酶比活力愈大,纯度愈高。 酶的转换数:以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酶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以及影响此速度的各种因素的科学。 抑制剂:任何分子直接作用于酶使他的催化速度降低即称为~。 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性丧失,不能用透析,超滤或凝胶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抑制剂而使酶复活。 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性的降低或丧失,能用物理的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 第二章酶的发酵生产 酶的生物合成: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产生多种多样的酶。酶在生物体内产生的过程,称为~。 酶的发酵生产: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控制,利用细胞的生命活动,产生人们所需要的酶的过程,称为酶的发酵生产——是现在酶生产的主要方法。 固体发酵法(麸曲培养法):以麸皮和米糠为主要原料,添加谷糠、豆饼,无机盐和适量水分,制成固体或半固体状态,经灭菌、冷却后,供微生物生长和产酶用。 液体表面发酵法:将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接种后,装入可密闭的发酵箱内的浅盘中,液体厚约1~2cm,然后向盘架间通入无菌空气,维持一定的温度进行发酵。 液体深层发酵法:采用液体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经灭菌、冷却后接入产酶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酵。 保藏:性能优良的产酶细胞选育出来后,必须尽可能保持其生长和产酶特性不变异,不死亡,不被杂菌污染等。 细胞活化:保藏细胞在使用前必须接种于新鲜的斜面培养基上,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以恢复细胞的生命活动能力,这叫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