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旅游规划与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第2课时 旅游规划与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第2课时 旅游规划与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第2课时旅游规划与环境保护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题号

旅游规划和旅游活动设计2、4、5 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环境保护1、3 1.(2018·湖南长沙联考)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审议,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妈祖文化起源于福建省湄洲湾,妈祖被称为“海上女神”,民间各地大量建造妈祖庙进行供奉,祈求航海途中平安。今天,妈祖文化已成为福建走向世界的旅游名片,是当地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海内外人士回乡参与祭祀活动。下图示意福建省山脉(山峰海拔多在1 000m以上)和妈祖庙的分布。

分析福建自然环境对形成妈祖文化的影响,并说明保护妈祖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20分)

解析:福建自然环境对形成妈祖文化的影响。需要从福建自然环境切入,说明其对形成妈祖文化的影响;保护妈祖文化的积极意义,可以从

提高当地知名度、创造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

答案:影响:福建西部多山,陆上交通不便,耕地不足;东部沿海多海湾,有利于发展海洋渔业和海上交通,人们祈求神灵护佑航海安全而逐步形成妈祖文化。(10分)

意义: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创造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弘扬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10分)

2.“高铁旅游”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外出旅游的选择。清明前后,贵州各地繁花似锦,粤港澳等地游客纷纷乘坐贵广高铁入黔赏花。2016年3月25日,香港某旅行社带领1 421名游客抵达贵阳北站,通过“高铁赏花”寻找“中国最美的春天”。据贵阳火车站不完全统计,2016年3月初至4月初,超过1.5万名来自粤港澳等地的游客来黔踏青赏花。

分析粤港澳游客乘坐贵广高铁入黔赏花的原因,并为当地发展“高铁旅游”提出合理化建议。(20分)

解析:由材料可知,贵广高铁大大缩短了粤港澳到贵州的时间;贵州优美的山水、花海吸引着游客;粤港澳经济发达,居民出游愿望强,客源

市场广阔。要发展“高铁旅游”必须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的环保、提高知名度等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原因:贵州原生态山水景观丰富,花海连片,吸引力大;粤港澳经济发达,游客出游愿望强,客源市场广阔;贵广高铁大大缩短了粤港澳到黔间的出行时间,快捷舒适,交通便利。(10分)

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接待条件;加强培训及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的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知名度。(10分)

3.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到南极度假:在春节期间,一大批北京、上海等地游客包船前往南极大陆过大年(如图所示)。为避免大规模游客的到来引发环保问题,出发前旅行社给游客上了一堂生态环保课,并签订了相关协议。

推测游客所签订的协议中与生态保护相关的内容,并加以论证。(20分)

解析:结合南极的气候特点,可以判断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过多的人类活动会对其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游客所签订的协议中需要包括零排放、零带走、零破坏,保护动植物等方面。

答案:协议内容:零排放,不能丢弃垃圾等物品;零带走,不能拿取南极的任何东西如冰雪、岩石等;不能践踏苔原等植被;不能惊吓动物、拥抱企鹅,与动物接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16分)

论证:南极大陆位于高纬,终年严寒,没有常住居民,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人类在南极考察和旅游、探险等活动,要遵守保护南极原始生态不受人类影响的规定和协议。(4分)

4.(2018·全国统考)休闲农业是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经过科学规划和开发,为公众提供休闲观光、体验娱乐、度假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然而,由于我国休闲农业的旅游开发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经营管理,致使一些旅游安全事故频发。下图是部分休闲农场旅游安全事故相关要素的统计图。

指出休闲农场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20分)

解析:根据年龄分布,旅游安全事故中儿童、青年占比高。根据活动类型,游览和娱乐环节中的安全问题最为突出。根据事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其他月份安全事故数量相对较少。针对事故发生的特点,采取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休闲农场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加强对游客,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做好休闲农场旅游安全预警工作,保障游客活动的安全;提高旅游场所和设施安全度并做好管理工作。

答案:特征:旅游安全事故中儿童、青年占比高;游览和娱乐环节中的安全问题最为突出;主要集中在4~7月,其他月份安全事故数量相对较少。(10分)

对策:建立健全休闲农场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加强对游客,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做好休闲农场旅游安全预警工作;提高旅游场所和设施安全度并做好管理工作。(10分)

5.(2019·宁夏兰州月考)季节性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旅游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是在较短的特定时间内集中了大规模的客流,从而产生了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如图)。“反季旅游”也称淡季旅游,是指避开旅游高峰时节进行的旅游活动。

说明发展“反季旅游”的好处并提出促进“反季旅游”发展的措施。(20分)

解析:旅游具有季节性,往往在旺季人满为患,在淡季各项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反季旅游”目的就是矫正这种弊端。其好处分为两方面:一是对旅游区可分流客源、提高设施利用率、增加收入等;二是对游客而言也可节省费用,淡季各项服务相对便宜,游人较少也可提高旅

游舒适度等。促进“反季旅游”措施关键是提高“反季旅游”的吸引力,可以适当降低门票和各项服务价格,开发淡季旅游的特色项目等。答案:好处:减轻旅游旺季旅游景区的生态负荷和接待压力;提高旅游景区淡季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增加旅游景区淡季的收入来源;节省游

客的旅行费用(交通、餐饮、住宿、门票等);提高游客的旅游舒适感。措施:采取灵活的休假制度,错开旅游旺季出行;加强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的整合,推出淡季特色旅游项目;在淡季降低景区门票等费用;加大景区宣传推介力度,及时发布旅游信息。(20分)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环境保护 综合题(10小题,共10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PEC蓝”是形容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的网络新词,它是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环境。 材料二 据观测,北京大气污染七成来自本地,图1是本地污染来源构成,图2是北京某区某年各月大气指数变化图。 (1)指出北京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北京大气质量良好,可采取哪些措施? 2.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热带、亚热带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1.2月份该州大量降水。该州沿海和内河渔业发达,农业、旅游业、制造业为其经济三大支柱。2016年3月,该州甲地(主要蔬菜种植区)陷入空前的渔业危机,当地鱼类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死亡。下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局部图和甲地区域简图。 分析此次渔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3.(2016厦门质检)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1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接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5.棕地是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矿业、交通、商业甚至垃圾处理场等用地及设施,这些地区的扩展或开发会受到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利用率低。棕地可以被转化为多种用途的土地,如房地产、商业、绿地(景观公园)、工业遗产旅游、轻型无污染工业区以及交通枢纽站等。 说明棕地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开发棕地的意义。 6.1958年以来,海河某支流上游陆续建成134座水库,总库容量大于该支流年径流总量。下图示意海河流域平原主要河道干涸、断流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为改善海河流域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7.(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波湖是玻利维亚第二大湖,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阿尔蒂普拉诺草原。波波湖是一个高原湖泊,湖

三年高考()决胜高考地理压轴卷分类汇编专题04环境保护(含解析)

三年高考()决胜高考地理压轴卷分类汇编专题04环境保护(含解析)【2018·海南】【环境保护】 2017年“双十一”期间,苏宁易购推出一款“共享快递盒”(如下图所示),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 说明推广“共享快递盒”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并预测今后大范围推广可能遇到的障碍。(10分)【答案】【环境保护】 作用:共享快递盒替代纸箱,可减少植被的破坏,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共享快递盒可重复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每点2分,共4分) 障碍:前期投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快递员需要当面签收后收回快递盒,影响快递员效率,可能造成收入减少;快递盒尺寸形状限制,不能满足各种物品的需求;配套的服务网点不足,不能满足需要;买家不在家不能签收,导致快递盒无法回收。(任答3点,得6分)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推广“共享快递盒”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有可减少植被的破坏,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共享快递盒可重复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预测推广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影响快递员效率、尺寸不能满足各种物品的需求、配套的服务网点不足、特殊原因导致快递盒无法回收等。 【2018·衡水金卷(二)】【环境保护】 新华社2017年8月23日电,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6省市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其中提到,为使本区域内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同比大幅下降,需把压煤减排作为主攻方向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试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压煤减排提出合理建议。

高考地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012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石油。 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地球上有液态水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逆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例如:本初子午线(中时区)为8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16时,纽约(西五区)为 3时。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有答案)(精)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 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 ②使土壤酸化 , 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 , 毁坏森林 ④腐蚀材 , 钢材 , 造成建筑物损坏 4. 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 SO2的回收与利用 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 水体富营养化 :(1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 海洋油污染 (1怎样清除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 2mm ,造成大气污染 3.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2021届高考地理关于河流地貌和板块运动命题方向习题训练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河流地貌 命题方向1 河流侵蚀地貌 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主要原因是凹岸一侧的( ) A.水量大,流速快B.岩土层相对松软 C.地转偏向力较大D.河床的坡度较小 答案 A 解析流水流经弯曲河道,凹岸地区受流水惯性的影响,流速快,水量大,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A项正确;两侧岩层性质没有差别,B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对于河流两岸的影响差别不大,且河曲地区主要受水流冲刷作用影响,C项错误;河床坡度在河曲地区,凹岸较大,D项错误。 (2)根据以上原理,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答案 B 解析河流在弯曲处,受惯性影响,凹岸受侵蚀严重,最终导致河流由弯曲变为平直河道,随着弯曲处水流流量减少,弯曲部位与河道分离,形成湖泊,所以平原河道自然演化过程为①③②,故选B项。 命题方向2 河流堆积地貌 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 A.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的分析可知,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河流以侵蚀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A、B两项错误。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洪水期,故应是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地势平坦的河段,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解析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流水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乙,流水堆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故C项正确。 命题方向3 河流阶地的发育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

mko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 4.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5.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 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3.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3.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典例分析】 例1:近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天气笼罩,随着国家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雾霾治理背后巨大投资需求浮出水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透露,2013至2017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资估算合计约1.75万亿元,并有望拉动GDP增长近2万亿元。完成下题。 1.下列地区最容易受雾霾影响的是( B ) A.高原面上的城市 B. 山谷中的城市 C.平原上的城市 D.盆地中的城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雾霾天气多可以发雾霾补助,促进经济发展 B.雾霾天气多可以增加口罩、吸尘器、防尘衣等销售,促进经济发展 C.雾霾天气诱发呼吸道病人增多,可以增加制药行业产品销售,促进社会发展 D.雾霾天气多可以引起人们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例2:材料一 2014年1月中旬影响我国中东部的一次霾天气和当时天气形势(如下图所示)。

2021年高考地理命题方向: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有答案】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命题方向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根据0°经线和90°W的位置关系,可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可判断该图为南半球;读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动,可判断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故D项正确。 (2)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 ) ①西北风②西南风③东北风④东南风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 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图为南半球,丁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应为盛行西风,南半球吹西北风;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其风带应为极地东风,南半球吹东南风;故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西北风和东南风,①④正确,故选A项。命题方向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下图为非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盛行西南风,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是北半球夏季,最可能是7月,C项正确。 (2)此时节( ) A.①地羚羊成群B.②地树叶枯黄 C.③地阴雨绵绵D.④地酷暑难当 答案 A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北半球是夏季。①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正值雨季,羚羊成群,A项正确;②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树叶常绿,B项错误;③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晴朗干燥,C项错误;④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D项错误。 同步训练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表。读表回答1~3题。 表

2020年高考地理考前命题趋势分析

命题趋势分析 高考命题基调是关注核心素养,与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和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中全面发展的要求相一致。要求高考命题继续渗透一点四面和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试题的情景材料的来源三个方面:即学习情景,日常生活情景和地理学科发展的情景(学术情景)突出考查考生对现实问题的地理认识,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对学科发展必备知识的掌握。 一、自然地理命题趋势 (1)地球运动类试题趋向生活化 地球运动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低调回归,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题组中可能只有一个题考查地球运动,命题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一是不再纯粹考查知识点,试题的背景和考查的内容更趋向生活化,让考生感觉知识更接地气;二是不再考查复杂的计算题目,偶有出现需要简单计算或估算的题目,轻计算、重思维。 2018年全国卷Ⅰ第10题,以小明从重庆出发经遵义到毕节汽车座位的选择为材料考查太阳方位;2017年全国卷Ⅲ10—11题,通过“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要求判断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及当天的日期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答案】10.B 【解析】10.据题干知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需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 (2)气候考查趋向微观化、特殊化 大气部分仍然是重点,对气候的考查应该会微观化、特殊化,一是考查区域趋向微观化、特殊化;二是考查角度趋向微观化,如气温或降水的特征分析,气温或降水对农业、工业、交通的影响等。 2019年全国卷Ⅱ第36题“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2018年全国卷Ⅲ第36题“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017年全国卷Ⅲ第36题“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等,都是从微观角度考查气候的。 3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直接打印]2020年高考地理预测:10大高考命题新趋势

2020年高考地理预测:10大高考命题新趋势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秉承了“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试卷的结构、试题的形式、考查内容比重以及命题风格均呈现稳定趋势,继续保持“注重基础,突出思维”的考查方向。 但试题材料和设问角度都比较新颖,注重时代性、实践性,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了立德树人、选拔人才、引导教学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高考命题的新趋势吧。 趋势1 地球运动类试题趋向生活化 【趋势解读】地球运动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低调回归,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命题角度发生了变化:一是不再纯粹考查知识点,试题的背景和考查的内容更趋向生活化,让考生感觉知识更接地气;二是不再考查复杂的计算题目,偶有出现需要简单计算或估算的题目。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10题,以小明从重庆出发经遵义到毕节汽车座位的选择为材料考查太阳方位;2017年全国卷Ⅲ10—11题,通过“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要求判断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及当天的日期等。 【高考链接】高考试题可能会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事象对太阳高度、太阳方位这些知识点进行考查,常见角度如下: ★遮阳棚安装与纬度的关系 ★影长与楼间距的关系 ★操场遮阳问题 ★公交车座位的选择 ★不同楼层阳台光照时长 ★影子朝向与地方时的关系 ★日晷计时

★智能晾衣架的安装高度 【备考指导】平时复习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等,多提问、多思考。 趋势2 对气候的考查微观化、特殊化 【趋势解读】近几年高考中直接考查气候类型分布、判读的题目很少,多侧重考查气候的成因及影响,并且考查趋向微观化、特殊化:一是考查区域趋向微观化、特殊化;二是考查角度趋向微观化,如气温或降水的特征分析,气温或降水对农业、工业、交通的影响等。 例如2019年全国卷Ⅱ第36题“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2018年全国卷Ⅲ第36题“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017年全国卷Ⅲ第36题“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等,都是从微观角度考查气候的。 【高考链接】今后高考中可能会出现的命题角度如下: ★某气候要素的特征及其影响 ★某一地理要素对区域气候特征的影响等 ★典型区域特殊气候的成因 【备考指导】应对微观区域气候的考查,先要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判断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下垫面性质等,利用所学知识大致确定其气候类型;再结合下垫面性质得出气候特征。 当设问角度微观化时,就要对某一要素进行深挖,如从气温角度分析东北大米优质的原因,可从年均温低、作物生长周期长、有机质分解慢、冬季冻死害虫、降雪多土壤墒情好等方面进行挖掘。 当涉及特殊区域气候成因时,可采用倒推法,如分析伊比利亚半岛上出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少→找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少的原因→高原地形、位于内陆。 趋势3 自然原理类试题侧重地质地貌的演变等 【趋势解读】近几年高考试题对自然地理原理的考查,着重于地壳物质运动原理,试题往往借助等高线、等深线的时间变化考查陆地和海洋地貌的演变;或者通过海岸线的地质年代变迁考查陆地环境的改变;或者要求利用相关地理

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规律分析最新修正版

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规律分析及应对方式2018年高考新课标地理全国I卷、全国II卷试题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则,以图形为载体,生活为案例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在题型、题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的命题思路,试题主要特点体现如下。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分析 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能力是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从人地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思维运用能力,到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都在本次考试中有体现。 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44题,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全国II卷44题,白洋淀的生态保护等都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除此之外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发展以及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都渗透了人地协调的理念。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坡度小。 气候: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11)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的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地理思维导图1

2018年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版 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 +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5.经济和军事位置; 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环境保护必背知识点汇编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环境保护必背知识点汇编 全球变暖问题 1.导致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的原因: (1)人为因素(主导因素): 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大量排放CO2、N2O、甲烷等温室气体; ②排入大气的氟氯烃严重破坏臭氧层,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③森林大量砍伐,使其吸收CO2的能力减弱等。 (2)自然因素(次要、不确定因素):①处在大冰期的后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②太阳活动、火山喷发等。 2.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海平面: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特别提醒: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和危害 原因:气温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会随之升高,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极地增温强烈,会造成部分极冰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危害:海水入侵、淹没土地土地盐碱化;风暴潮作用加剧、海岸侵蚀加剧、洪涝灾害增加;陆地污水排放受阻。 (2)农业: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干旱加重,由于供水不足,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高纬度的国家,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3)工业: (4)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5)水循环过程: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6)生态环境: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少排”、“吸收”、“顺应”、“法德”八字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控制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使用量,提高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发电和其他能源转换部门的效率;提高工业生产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减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建筑物采暖等民用能源效率。) ③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①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保护草原、湿地,防止草原荒漠化、湿地退化 ②采用固碳技术(指把燃料气体中的CO2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或通过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固定)。 ③主动适应: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3)行政手段: ①实行直接控制(如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砍伐森林); ②应用经济手段(如征收污染税费、实施排污权交易(包括各国之间的联合契约)、提供补助资金和开发援助; ③鼓励公众参与(包括向公众提供信息,进行教育、培训)。 (4)技术措施:主要有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 (5)全球合作。 臭氧层破坏问题 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1)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 (2)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氯氟烃类化合物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2.臭氧层遭破坏的危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 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逆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例如:本初子午线(中时区)为8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16时,纽约(西五区)为 3时。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ft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 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 4.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 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 SO2 的回收与利用 5.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 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3.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 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3.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典例分析】 例1:近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天气笼罩,随着国家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雾霾治理背后巨大投资需求浮出水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透露,2013至2017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资估算合计约1.75万亿元,并有望拉动 GDP 增长近2万亿元。完成下题。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全球定位系统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全球定位系统 命题方向1 全球定位系统 我国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18年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并在2020 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①信号接收机 ②北斗卫星 ③传感器 ④车载移动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北斗导航业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北斗导航系统可为() ①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 ②农业生产测评农作物的产量 ③地质工作者提供某地的海拔 ④比赛者提供汽车的运行速度 ⑤工业生产测评水质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1)D;(2)B 解析:(1)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导航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2)北斗导航系统(地面监测系统)属于全球定位系统,可以为用户(GPS信号接收机)提供具体的经纬度和海拔、运行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同步训练 1.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是( ) A.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 B.为用户提供飞机遥感图像 C.为用户提供卫星遥感图像 D.供用户随时查询有关地理信息 答案:A

2.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空间部分的是( ) A.GPS卫星星座 B.地面监控系统 C.GPS信号接收机 D.雷达 答案:A 3.下列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GPS是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B.GPS包括三大部分,即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及传输部分 C.GPS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 D.野外旅行,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经纬度 答案:B 4.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 A.全球定位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答案:B 下图是某GPS接收机上的信号。读图完成5-8题。

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高考是中学教育向大学输送人才的最关键途径,高考人才选拔的质量完全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人才质量。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是要全而推进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全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学修养、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宏伟工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全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注重综合化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综合化。 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必然推动我国高考地理考试的改革。地理教育离不开地理教育测量。地理教育测量是对测评对象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量描述。目前,高考是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一种重量测量手段。高考,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竞争考试、选拔考试,或称之为成就考试、淘汰考试,而不是判定及格与否的水平考试。在学校教育测量的各种措施中,尤其以高校招生考试最为重要,是全社会上上下下最为关注的问题。高考对地理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教师怎样教,而且影响到学生怎样去学。因此高考对地理教育尤其是中学地理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的改革也应不断深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必然推动高考命题的改变。近年来,高考在科目设置、内容、形式、录取方式等方而都进行了改革。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核心,考题从以前的更多地关注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更注重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由比较多地关注考知识点转向更多地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