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42气温和降水1

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说课稿:42气温和降水1

鸿桥中学教研活动说课稿

课题:气温和降水科目:地理姓名:史蕊萍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

共2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讲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测定、世界气温的分布三个内容。

本节教材,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三、四节气候的基础。因此,教材讲述

气温,内容指向更多的是气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住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掌握测定方法。

知道等温线的含义

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

通过阅读“等高线分布图”总结气温分布地区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天气情况、关心家乡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情感。

1、抽象思维逐渐成,但空间形象力不够。(因此讲课时着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自主学习程度不够,分析、归纳能力不够。(教师问题引导时,应将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内,避免学生看到问题不知所措。)

基础知识: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测定方法,气温分布规律

基本技能:培养合作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难点:阅读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易错点: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平均气温分布。

阅读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此处难度较大,我突破难点的办法是:采用问题引导法,巧

设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个人答案,然后展开讨论、质疑、研究,得出组内答案,

老师再归纳总结。

教法: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学法:本课引导学生采用读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展示法,绘制曲线图进行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读

图、析图,得出规律。因此采用读图法,进而自主探究自主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得出个人答案;

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组内答案,再将组内答案进行公示。

导入:视频导入(2分钟)

解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1分钟)

活动设计:【读图】图文结合,图文融合(时间5分钟)

1、仔细阅读课本P71至P74的内容,并结合内容认真读图

2、注意对本节重点内容进行勾画圈点和标注。

【析图】突破重点,稀释难点(15分钟)

【辨图】组内交流,全员参与(时间5分钟)

【解图】大胆展示,共同分享(时间7分钟)分层次展示

【练图】综合训练,能力提升(10分钟)

3、小结

1、语言激励。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具有激励性、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分值评价激励。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学生现有学习能力层次实行由低到高分值递增。

3、学习效果评价。针对课时目标,设计适量的具有层次性的测试题,检测学生当堂学习效果。

4.2 气温和降水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6)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一、认定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自主学习 1、气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_________表示 (1)怎样测定气温?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算出活动中的日平均气温。 (2)怎样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月平均气温或年平均气温? 2、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 一天之中,气温有没有变化? 日变化:最高_______________ 最低_______________ 日较差: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一年之中,气温有没有变化? 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 3、不同时间内,各地气温各不相同,那么同一时间内,世界各地的气温是否相同呢?读课 本P61图4-6“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1)等温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炎热的大陆___________最寒冷的大陆___________ (3)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________ (4)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区域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所在地的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 三、共同探究 根据课本图P61 图4-6“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北半球、南半球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何规律?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明显的弯曲在哪里?(描画200C等温线)这说明海洋与陆地 的气温是否相同? 规律 3、结合世界地形图思考:为什么亚洲100C等温线有大的转折?出现00C等温线? 规律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P60-63。内容包括“气温”和“世界气温的分布”两部分,是气候最基本的知识,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各章节分区地理气候特征的描述,提供必备的知识,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世界气温分布图比较抽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读图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其次,教材编排上没有先讲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理解纬度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有一定困难,因此,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不宜解释过深,尽量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思想】 根据教学课标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二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了解气温和学会测量气温,首先媒体播报天气预报作为切入点引出气温,采取“小小气象学家”自主探究法,明确气温观测的方法以及气温的时间变化。第二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采用“激情引趣——自主合作——点拨释疑——归纳提升”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采取《探索·发现》的推理、图文结合分析、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从生活体验、身边事例入手的方法等灵活变通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去感受、领会知识,使知识化难为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了解等温线概念和特点;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找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紧张高效的去阅读课文和图,利用知识迁移,加强读图方面的引导,挖掘地图中隐含的地图信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实现图文转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气温测定而得到的气温分布规律等一系列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家乡实际,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知识点 湘教版 知识点 一、气温与我们 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 二、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

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

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⑴纬度因素⑵海陆因素⑶地形因素 后练习 下列地区中,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吐鲁番盆地B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 2下列城市中,位于中温带的是 A广州B上海北京D哈尔滨 3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由南向北的变化情况是 A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B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 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D结束的时间越来越晚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的描绘了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景象 A长江中下游地区B长江中上游地区 南部地区D黄河中下游地区 一个做火车外出的人,当到目的地的时候,原来一只空的旅行袋已装满了他一路上不得不脱下来,而且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A北京—哈尔滨B广州—昆明 哈尔滨—南宁D北京—乌鲁木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P60-63。内容包括“气温”和“世界气温的分布”两部分,是气候最基本的知识,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各章节分区地理气候特征的描述,提供必备的知识,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世界气温分布图比较抽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读图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其次,教材编排上没有先讲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理解纬度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有一定困难,因此,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不宜解释过深,尽量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思想】 根据教学课标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二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了解气温和学会测量气温,首先媒体播报天气预报作为切入点引出气温,采取“小小气象学家”自主探究法,明确气温观测的方法以及气温的时间变化。第二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采用“激情引趣——自主合作——点拨释疑——归纳提升”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采取《探索·发现》的推理、图文结合分析、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从生活体验、身边事例入手的方法等灵活变通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去感受、领会知识,使知识化难为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测定方法;了解等温线概念和特点;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找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紧张高效的去阅读课文和图,利用知识迁移,加强读图方面的引导,挖掘地图中隐含的地图信息,培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气温和降水》教案教程文件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案科目:七年级地理湘教版课型:新知探索课教师:田晓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方式,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的相关知识,体会气温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量方法,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 由于阅读气温分布图时,需要掌握等温线这一抽象概念,而有的同学始终较难理解,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在读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时也不要要求过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它们也是与我们生活接触频繁,影响较大的两种生活信息。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讲授新课及板书】 1)气温:空气的温度 2)气温的测定: ①均温的测定: 日均温:把一天中2、8、14、20时测得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 月均温:把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均温相加再除以这个月的天数; 年均温:把一年12个月的月均温相加再除以12。 ②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 ③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减去最低月平均气温。 ④日最高(低)气温出现时间:14(2)时左右 【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72页“气温的测定” 【板书】世界气温的分布 【陈述】通过测量,我们可以知道某一地方的气温状况,那么,如果把世界各地的气温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的气温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板书】等温线——世界上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活动探究一】 阅读课本73页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读图,找出年平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的地区,以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周;(学生A答) 问题二:请同学们观察南北半球的等温线相同吗?(学生B答) 问题三:读图后,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2分钟)【注意】

《气温和降水》(湘教)

《气温和降水》同步练习 1.读“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这一天,该地的平均气温是()A.10℃B.8℃C.18℃D.16℃ 2.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 7月的陆地 B. 7月的海洋[来源:1ZXXK] C. 1月的陆地 D. 1月的海洋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B.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C.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D. 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4.在同一张等温线图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温线闭合的地区,表示低温中心 B.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说明该地区温度高于同纬度的相邻地区C.等温线稀疏,说明该地区气温差别大 D.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度差由高纬向低纬度变小 5.关于等温线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 6.通常我们所说的某地年降水量是指该地区的() A.当年降水总量B.上一年的降水总量 C.多年平均降水量D.历史上的年最大降水量 7.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中,属于全年多雨型的是() 8.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附近降水少,两级地区降水多 B.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C.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来源:学.科.网] (1)注意观察图中等温线的变化,世界气温从纬度分布来看大致由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2)在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________(高于或低于)海洋。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温出现在________洲,世界年平均气温最低温出现在________洲。 10. 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降水量一般在___________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终年寒冷,空气中水汽含量少,成为世界上年降水量___________的地区。 (2)亚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等地的中纬度沿海地区,年降水量_____________,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西亚以及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毫米以下,是世界上最为干旱的地区之一。

地理:4.2《气温和降水》导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气温和降水》快乐导航(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9页内容,补全下列知识点 1、气温指____ 的温度,用________ (_________ )表示 2、说说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合作探究: (一)气温的测量 1、读图4-7,阅读活动材料,观察四个时间点的气温情况: 2点8点14点20 点 2、通过观察四个时间点计算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3、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 4、气温差= — 5、思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等温 线: 2、读课本61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世界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

3、读课本62页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63页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一年当中,北半 球月气温高,月气温低,南半球(相同或相反),海洋比陆地拖后个月 4、读图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5、根据2、3、4题,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 看: ②从海陆位置 看: ③从海拔高度 看: 三、巩固迁移: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 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教案3 (新版)湘教版

气温和降水 课题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3)主备人 教学目标1.知道气候资料的不同表示方法。 2.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3.能利用不同的气候资料描述气候(气温、降水)特点。 重点教学目标2、3难点教学目标2、3 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76、77页的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①课本72页的图4-9、75页的图4-14,它们属于哪种气候资料表示形式? ②课本77页图4-15、图4-16,它们属于哪种气候资料表示形式? ③课本77页“美国洛杉矶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属于哪种气候资料表 示形式? 二、合作探究 专题一: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步骤: 1.根据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格,建立坐标系:横坐标为时间,1~ 12月,纵坐标绘制两个,一个为气温(℃),一个为降水量(mm),根据 气温的最高、最低值,降水量的最高、最低值确认坐标值的范围,并确定 合适的单位长度。 2.根据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格,标注各月的气温值、降水量值。

3.用平滑曲线将表示各月气温的点连接; 用条形柱状图绘制各月的降水量。 ■完成课本77页“活动”②的第(1)题。 专题二: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获取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情况,并描述气候(气温、降水)特点。 (1)气温描述用语: 最冷(最低)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 在0~15℃之间→→冬季温和 在15℃以上→→全年高温 夏季气温一般在25℃以上→→夏季炎热 在20℃左右(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全年气温都低于0℃→→终年寒冷。 (2)降水描述用语: 我们通常把降水量超过100mm →→称为多雨或湿润, 小于100mm →→称为少雨或干燥。 例:读“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左图)”可知北京的气候特征: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湘教版

气温和降水 教学目标: 、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 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 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力的训练。 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 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三.世界气温的分布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1、等温线 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那种颜色或是位于哪两条等温线之间。 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图分析。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61页活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2 气温和降水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南极地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 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71图文资料及P7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 (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3)分别读出图4-8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5)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

【探究结论】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P72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回顾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 (2)哪一块大陆最炎热?哪一块大陆最寒冷?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一个? (3)我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观察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5)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 (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察在亚洲陆地上出现巨大拐弯的地方是什么地形区? (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为什么?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探究结论】 (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相同。 学习任务(三)气温的年变化 1、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P73“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P7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2)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反映了一个地方气温年变化的幅度。 算一算: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多少度?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份哪里气温高?1月份呢?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

4.2气温和降水 第3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2、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3、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能够说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复习提问: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三种主要降水类型? 讲授新课: 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启发学生根据等高线、等温线的定义推断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训练学生知识的横向迁移) 等降水量线: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书上的活动学会怎样看图。 学生从图中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订正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

陆地)少。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分布图列举世界之最。 2、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 ②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区: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 ③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 利用板书列出前部分知识的体系,找学生回答问题串一遍。 练习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A.亚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地形雨”多形成于: A.沿海平原 B.内陆高原 C.沿海迎风坡 D.背风山坡 5.青岛的主要降水类型为: A.地形雨 B.台风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6.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两极地区降水少 C.沿海地区降水少 D.沿海迎海风地区降水多 7.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33℃ B.17℃ C.20℃ D.23℃ 课后作业:复习并预习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板书设计: 世界降水的分布:等降水量线、降水的分布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