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习俗作文七夕节的由来及习俗

传统节日习俗作文七夕节的由来及习俗
传统节日习俗作文七夕节的由来及习俗

最新传统节日习俗作文:七夕节的由来及习俗

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传统节日习俗作文:七夕节的由来及习俗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节日作文大全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据说,七夕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那时乞巧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简直成了人的海洋,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庆的节日。

七夕节还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惊惶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和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老牛临死之前叮嘱牛

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遇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

老牛埋在山坡上。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和牛郎成亲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

抓回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着一双儿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

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隔河相望。后来王母娘娘准

许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于是人间喜鹊飞上天空为牛郎织女搭桥,谓之鹊桥会。据说在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

在天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

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

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

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所谓七夕节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乞巧的小物品,再摆上些瓜果,

赛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但各有各的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此时如

有蜘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太乞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乞巧饭,

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拿来面、菜,一块儿包饺子,把一枚铜钱、

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饺子,据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的斗巧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饽饽,烙果子,有些地方还有做巧芽汤的习俗,即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儿童吃巧芽,聪明伶俐;后来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则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哭泣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相传这天喜鹊极少,它们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如今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为“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赐以巧技,或者捉一只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后如已结网,则称为得“巧”。

在绍兴农村,七夕夜会有许多少女,独自一人偷偷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倘若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位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如意郎君。

为了祈盼牛郎织女能在天庭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不分离。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曰“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七夕节到来之前,姑娘们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再用水浸泡,使之发芽,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之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空跪拜,称为“迎仙”。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鼻,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鼻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鼻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自己制作的这些小工艺品及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姑娘们还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在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有乞盼儿子、乞盼长寿、乞盼美丽和乞盼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占卜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者称“输巧”,“输巧”者要将自己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故有人称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有诗为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节的来历30字简说

七夕节的来历30字简说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你知道七夕节的来历吗?下面小编就告诉你七夕节的来历,一 起看看吧! 七夕节的来历 自然崇拜 “七夕”可以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 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除了牛郎织女星,其他东南西北各个方位都一些有代表性的星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十八星宿。所以说七夕节可以说算是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都是代表时间。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

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这个数字在我国古代是很有福气的意思,比如什么七星报喜之类,所以说,大家都说古时候大家还是很重视七夕这个节日的,因为有很好的寓意。 数字崇拜 除了时间崇拜,“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 吉庆日。“所以说,与时间崇拜的类似,七月七也是一种吉日,所以说,大家还是对此感觉到很崇敬的。七夕节的习俗 乞巧活动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乞巧的小物品,再摆上些瓜果,赛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但各有各的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此时如有蜘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太乞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乞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拿来面、菜,

一块儿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饺子,据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的斗巧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饽饽,烙果子,有些地方还有做巧芽汤的习俗,即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儿童吃巧芽,聪明伶俐;后来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则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哭泣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相传这天喜鹊极少,它们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如今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为“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赐以巧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 头牙( 农历二月初二)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 清明节( 节气清明)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 ? 冬至( 节气冬至) ?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尾牙( 农历腊月十六) ? 祭灶( 农历腊月廿四) ? 除夕( 农历十二月卅日) 元会诗(魏)曹植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洁,黼黻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遝,充溢圆方。笙磐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家荣贵,寿考无疆。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元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已酉新正(明)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春节看花市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中华传统节日组诗陈志岁春节暂解城区烟火禁,兆丰雪霁在年前。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清明乍温复凊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迹加。或向陵园寻志石,思亲敬献墓头花。 端午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中秋合家匀饼庆嘉辰,携向中庭望月轮。二十四桥谁独立,鸳鸯双宿水如银。元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七夕情人节的来历

七夕情人节的来历 七夕情人节的来历 七夕情人节的来历1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俗信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望能求得。 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在闽省,广东省及东南亚一带,最时兴于七夕拜七姐。这的确是旧日女儿家的大节日。大部份的省都有庆祝七夕的七巧节,唯大都当作一般庆典庆祝。闽,广省则相当的重视,尤其是广东省,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 谈到七巧节,不得不提华人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多情儿女视为爱情的象征。他们的爱情悲剧,在每个华人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会对着暗夜的星

空祈祷爱情永恒不渝。 牛郎织女有许多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是:牛郎本来是民间的一名孤儿。一天,天上的织女和绪仙女下何游戏,在银河洗澡。为牛郎耕田的老牛劝牛郎夺取织女的衣裳,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结婚后男耕女织,他们生了一男一女,生活幸福美满。可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的便让天帝给知道,使了王母娘娘下凡来,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就此拆散。牛郎上天无路,后来还是老牛献出它的皮让牛郎上天去。牛郎上了天,眼见就要追到织女, 岂知王母娘娘金簪一挥, 天空出现一道天河,他们俩隔两岸,只能哭泣。后来,他们的爱情让天帝给感动,答应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鸟鹊架桥在天河相会。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七夕情人节的来历2 “情人节恐惧症”男女有不同的症状,男性表现为担心、焦虑,女性表现出来的恐惧症状是担心没有收到预期的礼物,由此产生失落感觉;或者担心男朋友‘一花送几家’,因此人心惶惶。”许多人在情人节前夕会产生恐慌、易怒、情绪低落等症状,这都是情人节“恐惧症”的表现,特别对于单身人士来说,每次情人节就像在过一道“坎”。

中国传统七夕节日意义

中国传统七夕节日意义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传统七夕节日意义,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传统七夕节日意义 在古代七夕,妇女们会在七月初七这天穿针乞巧,七夕情人节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活的爱情和美好追求。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中也可以看出人们赋予七夕情人节的意义,牛郎和织女打破世俗的标签,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这其实就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虽然受到强大外力的阻隔,牛郎织女最终还是在在每年的七夕得以相见,这体现的是一种对美好爱情的坚持。 广州七夕节好去处 去纹枰书吧看书 纹枰书吧的主人是个清淡的潮州人,喜欢下围棋,每个晚上,书吧的二楼除了来看书喝茶的,就是雕塑一样一动不动地对弈的高手。架上的书有万多册,好像永远不见多也不见少似的。因为这个主人,以茶会友,遇到聊书能聊出共鸣的,立马以书赠知音,久而久之,主客之间就形成了互赠的习惯。 个人评价;如此“写意”的人生,我也想拥有,只是,很难抽出这样的时间来罢了。 去西关培养气质 从荔湾博物馆的西关风情村到龙津西一带的古老西关大屋,处处散发出幽雅的气质,西关气候温润,树木成阴,青石板铺就的大街,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清幽宜人。广州有句流行了上百年的口头禅,叫做“东山少爷,

西关小姐”。西关小姐天成温雅,由来已久。去那里走走,熏陶一下百年人文,不知不觉间就提升自己的品位和气质。 个人评价;西关那个地方的风情,没有在广州老城区待过的人,是很难理解的,那种文化气息,我感觉很想香港澳门的那些城市小巷的感觉,悠然自得。 去bobo寻找灵感 应元路口的bobo把酒吧、布吧、陶吧、皮吧集于一体。喝着蓝山咖啡,听着爵士乐,玩着泥巴,亲手纺纱织布,最轻松快乐地享受灵感生活。“bobo”取布尔乔亚(bour—geois)和波希米亚(bohemian)头两个字母而来,前者意指中产阶级,后者则含追求自由之意,简单地说,bobo代表嬉雅皮或雅嬉皮。 个人评价;这个“传说中”的地方,我本人没去过,也许还没有想过那样的生活吧。 去二沙岛听音乐 在北京,你必须知道保利大厦,21世纪剧场;在上海,要清楚上海大剧院的具体方位;而在广州,你不可以不知道二沙岛和星海音乐厅。二沙岛称得上是艺术之岛,美术馆,音乐厅,别墅群还有大片大片的草坪,它是小资和艺术的交汇,是浪漫和情调的发散点。 个人评价:以前在中大北门,一眼可以看到星海音乐厅,毕业前一直想去听一次交响乐,但最终也没有拿到免费的门票,这也是毕业后的一大遗憾。 去沙面怀旧 同是西式建筑群,沙面和上海的外滩就有很多出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外滩很热闹,沙面很安静。在沙面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百株参天大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

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

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 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节的来历3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七夕节的来历30字 篇一:七夕节的来历详解 七夕节的来历详解 很多的男孩女孩喜欢过2月14情人节,这一行为估计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比较重。说实话,小编也很喜欢西方的这个情人节,但是如果要评选最有爱的情人节,小编认为七夕情人节要比西方情人节更加的有爱。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不妨随小编了解一下七夕节的来历,相信了解之后,一定也会认同小编的观点。下面,对七夕节的来历做一个详解。 传说的由来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源自一种古老的崇拜,古代评价女人的好坏,一方面会看是不是贤良淑德,另一方面看重的就是手上针线活是不是很出众。一个女孩,如果针线活很出众的话,一定可以嫁给一个很好的男人,所以,女孩子都会去祈祷,祈求神灵让自己的手变的灵巧起来。天上的神灵哪一个手最灵巧呢,一定就是织女了。于是,大家编了这样一个故事,织女下凡洗澡,不料衣服被牛郎隐藏,在牛郎的爱的

攻势下,最终留在了人间,成为了牛郎的妻子。不料,不久之后,这件事被天庭知道了,于是强行将牛郎和织女分开,牛郎不舍就追到了天上,最终被阻隔在了银河。天庭割不断他们之间的爱情,于是批准每年七月初七,可以见一次面,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银河相会。 爱故事的发酵 天上牛郎织女会在七月初七相会,地上自然也要庆祝一番,在古代,人们会在那一天举办一个针线活比拼,选出手艺最好的那一个人,到时候,很多的媒人就会登门说亲。而今呢,不比赛了,男孩会实名定制一枚乐维斯钻戒,寓意‘以我之名,冠你指间,一生相伴,一世相随’,为爱求婚。 以上就是七夕节的来历详解,看完一定是赞同了小编的观点了吧。 篇二: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节来源(来历) 在中国,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

[七夕的由来以及牛郎织女的故事]七夕的由来以及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夕的由来以及牛郎织女的故事]七夕的由来以及牛郎织女的故事 【--妇女节】 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七夕节的传说故事:牛郎织女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

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

七夕节来源,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节来源(来历) 在中国,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数字崇拜“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相会”的美丽含义,“七夕相会”是传说的精美之笔,这一神奇诡谲的想象,看来近乎荒诞,实质正是在这种想象和荒诞之中,人们的勇气和力量得到尽情的表现,人们的愿望在心理感情上得到最大的满足。相会之日安排在被认为是极不寻常“七·七”佳期决非偶然,除了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显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七夕相会”是传说的精美之笔,这一神奇诡谲的想象,看来近乎荒诞,实质正是在这种想象和荒诞之中,人们的勇气和力量得到尽情的表现,人们的愿望在心理感情上得到最大的满足。相会之日安排在被认为是极不寻常“七·七”佳期决非偶然,除了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显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释义: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 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春节的来历,在中国大约有 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民间最热闹、 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 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 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 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 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 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 春节叫过年。 习俗: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释义: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 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 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 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 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 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在古 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 “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 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 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 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时间:农历四月五日前后 英文:Tomb-sweeping Day 释义: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 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 明节扫墓。 习俗: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 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 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 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 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 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 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文:Dragon Boat Festival 释义: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 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 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 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 “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 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 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 受到屈原的影响。 习俗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七夕节的习俗英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七夕节的习俗英语 篇一:七夕节的习俗:七夕节“乞巧”的风俗及相关英语表达 七夕“乞巧”的风俗由来已久,年轻女孩子们在这一天乞求的,不仅仅是巧夺天工的好手艺,还会乞求一段美好姻缘。似乎是TVb剧中经常出现七夕之夜女子祈求姻缘的桥段~不知道今年七夕,有多少人会在星空之下默默祈祷呢? 七夕“乞巧”的风俗: onthatnight,unmarriedgirlsprayedtotheweavingmaidsta rforthespecialgift.whenthestarVegawashighupinthesky ,girlsperformedasmalltestbyplacinganeedleonthewater ssurface:Iftheneedledidnotsink,thegirlwasconsidered tobereadytofindahusband.onceayear,onthisday,girlsco uldwishforanythingtheirheartsdesired. 七夕之夜,未婚女子通常会向织女星乞巧,也会乞求姻缘。她们将一根针放在水面上,倘若针不下沉的话,她们就

能得偿所愿。据说这一晚女孩子们能祈求任何心愿成真。七夕“乞巧”的风俗相关英语表达: 这里“乞巧”的这个“乞”,我们可以说beg,也可以用plead这个词,pleadtobeendowedwithperfectsewingskills.貌似这两个词都和浪漫气氛不符哦,plead其实更常见于法 庭上,律师为某人辩护,就是pleadonescase;而那句我们 耳熟能详的“不认罪”,则是pleadnotguilty,反之“认罪”就是pleadguilty——注意这里的用法,比较特殊哦,是在 动词plead后面直接加形容词guilty——法官就会经常问这句话:Doyoupleadguiltyornotguilty?你可认罪?(好有 包大人的风范啊~) 也有一个更常见的情况,就是被告人pleadinsanity, 以精神失常为借口,试图减轻刑罚。回到七夕乞巧的风俗吧,乞巧是为了精进自己的女红手艺,女红(注意啊注意啊,这里的“红”读音是“工”,不要读错了哦)也就是针线活, 用英语说就是doingneedlework。印象中女红活儿就是刺绣(embroider)吧,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女孩子会刺绣活儿呢?似乎大家都更prefer简单易学的十字绣(cross-stitch)了。那么,学十字绣的话,也是需要乞一下巧的吧…… 至于祈求姻缘,这个恐怕还是要看缘分哦,如果两个人是predestinedtobetogether,那么是无论如何都会相遇并 相爱的吧。在这里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吧!

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的来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小编摘要:每年的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关于他们的爱情故事你一定听了很多,让我们看一下英文版本吧! Chinese Valentine's Day (or "Qi Qiao Jie ") falls on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August according to the Gregorian calendar). As is the custom elsewhere in the world, this is a day devoted to romance. In China, this day is also known as "The Begging Festival" or "The Daughter's Festival." It is an important day for girls. In the evening, girls prepare melons and fruit before worship and prayers for a good marriage. There are many stories as to the origins of Chinese Valentine's Day, and one of them involves the Emperor of Heaven and his seven daughters. The love story The seventh daughter of the Emperor of Heaven and an orphaned cowherd were separated by the Emperor; the girl was forced to move to the star Vega (织女星,天琴座中的最亮的那颗星)and the cowherd, to the star Altair

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方案

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方案 “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方案 全市各区、各单位: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民族情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为更好的展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魅力,引导广大群众过好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自信,促 进满洲里与俄、蒙毗邻地区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在七夕节 来临之际,市文明办决定在全市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 题活动。现将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8年8月6日—8月19日 二、活动意义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展七夕节活动彰显七夕节爱情忠贞、勤劳智慧、家庭幸福等文化内涵,深化文明家庭建设,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知传统、尊重传统、 继承传统、保护传统、弘扬传统,形成积极健康的家庭观,倡导追 求爱情美满、家庭和睦的美好生活。 三、活动内容 1、开展“相约七夕,情定终生”主题活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及各级文明单位要广泛开展联谊活动,通过举办交友会、联 谊会等形式,为适龄青年男女搭桥牵线,宣传提倡举办隆重而简朴 的集体婚礼,倡导勤俭节约办婚礼。 2、开展“七夕经典诵读”活动。吟诵古今中外歌颂忠贞爱情、 勤劳智慧等内容的优美文学作品,征集歌颂美好生活、勤劳致富、 家庭和谐的诗文,共同传递爱情甜蜜、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正能量。

3、各区、各街道、各社区、各单位开展为辖区或单位的金婚老人送祝福活动,召开座谈会,邀请金婚老人家庭子女、文明家庭代表、最美家庭代表、“五好家庭”代表等讲述他们相亲相爱、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故事,弘扬忠贞纯洁、长长久久爱情责任观,引导广大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婚恋观。 4、组织慰问驻满军警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两地分居家庭,关注、关怀有困难的两地家庭,为他们解决生活难题,组织“异地传家书”活动,用中国传统书信方式寄托思念,表达真切情感。 05、旅发委,国门、套娃等旅游景区,各旅行社,在中外游客中组织策划开展“七夕——中华传统节日之美”特色主题活动,向世界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四、活动要求 1、开展“七夕节”主题活动是《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此项目标任务完成好。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2、各类媒体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报道方案,在节日期间开设“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专题专栏,制作刊登各单位开展的七夕节活动,多层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传统七夕节相关知识和习俗。 3、各区、各单位于8月19日前,将活动信息、图片上报创建科邮箱:xx,联系电话:zz

七夕节习俗 由来与传说

七夕节习俗由来与传说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15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 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 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 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 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 早日返回天界。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 共 5 页 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 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叫牛郎自立门户。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 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 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 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 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 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中国七夕节与西方情人节的对比分析(DOC)

中国七夕节与西方情人节的对比分析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inese Double-Seventh Festival and The Western Valentine’Day 系别: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4月14日

摘要 情人节和七夕节都是与爱情有关的节日,但它们最初都起源于生殖崇拜。情人节和七夕节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不同,情人节在中国已经改变了它的性质。本文通过情人节和七夕节的比较,分析了两者的异同。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我们应该知道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应懂得更加地珍惜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生殖崇拜情人节七夕节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 I 引言. (1) 一.七夕和情人节的起源与习俗 (1) 1.1起源 (1) 1.2习俗 (2) 二.七夕和情人节的对比 (3) 2.1七夕比情人节有更多的文化底蕴 (3) 2.2情人节的节日氛围远胜七夕 (3) 三. 七夕节和情人节的共同特点 (4) 3.1同根同源:生殖崇拜 (4) 3.2同一主题:爱 (4) 四.重拾七夕往日的辉煌,使之成为中国节日的主流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七夕节的节日起源介绍

七夕节的节日起源介绍 妇女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 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 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 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 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 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 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 星宿崇拜的痕迹。 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 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 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 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 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数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 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 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

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 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一七就 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 该是结束中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 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起源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起源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起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七夕节开放类型:中国传统节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2018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西和乞巧节已经传承了1800多年,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七夕”节日民俗活动之一。2018年”乞巧节”被增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2018年,”七夕贡案”更是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郧西七夕节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七夕节起源

妇女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