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讲义第一章

电视专题片讲义第一章
电视专题片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电视专题片概述

一、电视专题片界定与分类

1、何为电视专题片

电视专题片是具有特定主题或内容取向,真实地记录客体对象,并对主题或内容进行深入发掘,对客体对象运用多种电视艺术手段进行表象的电视片。

2、专题片与纪录片之辩

等同说;从属说;畸变说;独立说:

专题片是以声画对位的解说词为主要表述方式的议叙结合的节目。

纪录片是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题拍摄的纪实风格的节目。

3、电视专题片的分类

按题材分:人文类、社会类、自然类

按风格分:纪实类、表现类、思辨类

按文化形态分:主流、精英、大众、边缘

按标准分:报道类、栏目类、非栏目类、其它类

二、电视专题片的功能

1、记录历史

记录重大事件;钧沉和发现历史;记录即将逝去的人类文明;记录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2、认知功能

认知社会;认知自然

3、体验人生

生命操作,人生体验;追求信仰,升华精神;珍惜生命,抗拒死亡

4、审美愉悦

5、沟通文化

6、是编导、记者的“伯乐”

作为一名电视记者或电视编导,新闻片是我们的敲门砖,真正让我们在业界立足,在世间留名的却是专题片,也只有专题片才有这样承载力。

三、电视专题片的特征

1、真实性

真实是专题片的本质,缺乏真实就会缺乏诚信,纪录片就会失去生命力,为了真实甚至允许瑕疵的存在。

2、艺术性

专题片要能反映生活和思想情感的生动和完美,具有艺术张力和感染力,表现在艺术手法和电视技术两方面。

艺术手法表现:风格与题材;故事化、重细节;氛围营造、人物塑造电视技术表现:长镜头、同期声、镜头调度、蒙太奇、音乐等

3、思考性

专题片是选择、发现的艺术

第二章电视专题之选题

素材:

未经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

题材:

构成文学和文艺作品的材料。

主题:

文艺作品中表现的中心思想。

选定题材

一、影响选材的主观因素:

1、主体的思想深度和对客体把握的程度

在专题片拍摄的前期阶段,从选择题材开始,需要编导量力而行,明确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和方式,从而为成功拍摄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做好最初准备。

艺术创作虽然是高度自由的个人行为,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一是对艺术技巧的掌握已经炉火纯青;二是要有超然的境界,要超越功利,真诚坦然。

2、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欣赏趣味

专题片的传播媒介是各个电视台的节目,所以编导在选题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力和认知力,要尽量回避或避免不能满足观众审美需要和欣赏需求的创作。

核心:满足受众的收视心理需求

a、受众心理理论:

马斯洛动机需要论;个体差异论;满足需要论

b、电视专题片受众分布:

年龄:中青年

性别:男性

收入:固定职业、较高收入人群

教育:中高等受教育者

地域:“京派”——重大历史、现实题材

“海派”——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西部”——关注地理、民族、环境

c、社会变革中的受众心理:

竞争意识增强;平等意识提高;主体意识突出;消费意识泛滥;从众心理严重;浮躁情绪蔓延;价值取向多元;危机意识蔓延

二、影响选材的客观因素:

1、客体所蕴含的理念和意义

创作者一方面应尽量选择包含有情节或有情节可能性的事件;另一方面又要善于通过镜头表达对相关人物、事件的价值判断,实现与观众的心灵沟通。

2、被拍摄对象的镜头可操作性

如同拍摄电影需要考虑场景、光线、环境音等客观因素一样,专题片的拍摄也要选择好适当的时间、地点以及拍摄方法。

三、电视专题片的选材原则

1、思想性原则

a、历史背景下,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事件和人物。

b、当代背景下,对振兴中华有所贡献的社会课题、政策解读、成就总结。

c、现实生活中,代表先进思想、文化和生产力的真人真事。

2、现实性原则

a、重大新闻事件引发的社会热点问题。

b、一段时间内群众关心、关注、忧虑的社会焦点问题。

c、感人至深、内涵深远、人文气息浓厚的人或事。

3、真实性原则

a、人物真实

b、事实真实

c、史料真实

4、价值性原则

a、知识价值

b、史料价值

c、科学价值

5、市场性原则

a、可行性

b、资源优化配置

c、宣传推广

四、电视专题片选材的渠道

1、来自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共同策划

2、来自其它媒体和观众

3、来自编导生活中的发现和感触

4、来自新闻线人

五、专题片选材的方法

1、提高事实判断力

职业敏感:注重平时的积累、观察、思考

2、选择适当角度

老题新角与同题异角

3、建立选题存储库

分门别类建立选题日志

确定主题

一、专题片主题概说

主题又叫主旨,是创作者通过具体材料表达出来的最主要思想。一般有如下作用:

1、主题统帅全片,引导作者深入调研

2、主题帮助构思,将作者引向不同思路

3、主题联结素材,使作品紧凑逻辑性强

二、主题提炼的方法

1、红线穿珠法

2、寻根溯源法

3、归纳总结法

4、对比联系法

5、以小见大法

三、主题提炼注意事项

1、客观必要性,主题要有益于社会和人类。

2、创造性原则,要争取做到“先一步,高一手,上一层”。

3、人的主题不朽,专题片存在的目的就是对人自身生存的反映,发现人生的意义。

4、主题要明确,要让观众容易理解。

5、选材确定后不必急于确定主题,要在深入调查采访的基础上,再提炼主题。

6、避免主题先行,要善于将关注点与最终要表现的主题联系起来。

一部专题片构思的最终完成一般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

拟定选题,写出策划案

前期调研,联系采访

拟定拍摄提纲

外出拍摄,采访

整理采访素材,撰写编辑脚本

配音、编辑、合成

第三章电视专题之采访与拍摄

一、电视采访的特性

1、采访对象的形象性

为了展现“声像世界”,电视专题编导在采访报道过程中,要考虑调动综合表现因素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达到真实再现形象、现场和过程的效果。

拍摄:摄像机摄取声画一体的现场形象

记者:记者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过程

素材:记者进行的文字、背景、资料等非影像素材的采集等

2、采访时空的现场感

对电视记者而言,现场是最核心的问题。这意味着采访过程具有“亲历性”,即所有的电视采访,只要可能,记者都必须亲临现场,否则就不能拍到真实的原始画面,也就不能实现电视媒介的优势。

a、时间的同步性

b、空间的现实性

c、采访手段的综合性

二、电视专题采访的准备

1、采访策划方案准备

采访策划的作用在于确定主旨、规定范围、规划采访行动,属于宏观规划。

采访对象的选定

a、典型性

b、愿意接受采访

采访时间的安排

应提前确定安排采访时间,并尽量在预定时间内完场采访。

采访时机的优选

要根据采访对象的特点,慎重选择采访、拍摄时机。

采访策划的执行要灵活

策划案不用过细,不能束缚住编导的手脚,同时要尽量提出多种思路。

2、采访相关知识准备

记者在采访前要围绕采访选题,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明确采访轰动的指导思想,把握好采访的主要思路和目标。

3、采访背景材料准备

首先,要研究采访对象的背景材料(直接材料、间接材料)。

其次,要注意搜集相关媒体报道的背景材料。

4、采访相关问题准备

电视采访的时间往往有限制,这就要求编导在提问时,问题要少而精;因此,事先准备好大量问题,正式提问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是明智之举。

“我要什么?”

“我要讲什么?”

“观众听到了什么?”

三、电视专题采访的方式

电视采访与平面媒体采访不同的是,更多地将采访活动纳入节目的组成部分,将采访过程与采访内容融为一体,增强电视节目的客观真实性和感染力。根据采访方式不同,电视专题采访可分为:

观察采访、现场采访、访谈采访、纪实采访、隐性采访等

1、采访之观察

用眼睛采访的作用:

观察获取报道线索;观察产生报道激情;观察获取第一手材料

用眼睛采访的方法:

有意观察法、细微观察法、综合观察法、比较观察法、连续观察法、长期观察法、定量观察法

2、采访之提问

提问的原则:

具体;简明;适宜;关键

提问的方式:

单刀直入式;追述提问式;激将反问式;迂回提问式

提问的注意事项:

快速进入角色;牢记主题,把握分寸;少用判断疑问句,多问几句为什么

3、采访之心理

电视采访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理想的采访应该达到“无我之境”,即编导在不经意间完成采访,在自然而然的“原生态”中完成双向交流。如何让采访对象尽快敞开心扉,编导需要注意以下几种心理因素:

相似因素、对等因素、需要因素

秉持“平等、中立和冷静”的采访姿态;巧用“媒介”打开话匣,营造和谐采访氛围;眼神集中,尽量和被访者做情感交流

强迫因素、仪表因素、能力因素

尽可能多地接触采访对象,并选择合适的采访场所;重视心理“首因效应”,保持良好的礼仪、举止和语言风范;提高编导自身修养(应变力和意志力)。

总之,要想使自己不“泯然于众人”,迅速引起被采访者的兴趣和注意,记者就要仔细研究被访者的心理、性格、爱好等;并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采访状态。

四、电视专题拍摄十要诀

1、开拍前务必检查、调试设备(电源、话筒、白平衡)

2、成组拍摄画面(全、中、近、特)

3、多拍环境空镜,建立画面间联系(围绕主题进行拍摄)

4、对话场面拍足“补充”镜头(反打镜头;过肩镜头;双人中景;细节空镜)

5、尽量使用三脚架(方便固定、方便变焦、方便构图)

6、运动镜头目标明确、留足起落幅(起、落幅不短于3秒)

7、手持摄影注意要:“多广角、多移动、多捕捉”

8、动要跟拍,静要多拍

9、注意捕捉细节画面

10、典型声音要完整地拍和用

第四章电视专题之解说词写作

电视解说词写作的特色

一、何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是专题片文字稿中由播音员或主持人讲述的部分,起到对电视画面解释、说明、引导的作用,是电视专题片的重要组成元素。

二、解说词的地位

a、“补充说”;

b、“独立说”;

c、“兼容说”

三、电视画面语言的局限

1、无法完整再现历史和展望未来

画面报道最基本的特点是形象、具体,因此单纯的画面形象无法对已经发生的事实和尚未出现的事件做回顾与展望。解说词常采用“空间再现时间”和“调动观众联想”等方式,来弥补画面的这种不足。

2、难以直接揭示思想观念和内心活动

电视画面表现生活时要善于“藏拙”,把不适合画面表现的地方收敛起来,让给其它手段去发挥表现;尤其复杂的人物内心活动,即使使用解说也应十分慎重,要注意对心理过程的具体交代和心理环境的充分渲染。

3、表意的欠缺性与多义性

一方面图像虽然可以再现事物的形态、色彩、运动等存在方式,但对事物形象的其它诸多特性却难以确切反映;另一方面画面是一种“模糊语言”,比之抽象语言符号拥有更多信息含量,因而也就具有多种解释和指向的可能。

四、解说词的功能

1、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

a、对事件发生的历史、时代背景和总体社会环境做介绍。

b、对新闻要素、人物关系和事件各方面联系的介绍。

c、通过解说调动观众联想,弥补现有画面不足。

2、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指示关系

解说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对处于无序状态的画面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为具有多种解释可能性的画面,创造一个明确的指示关系,为其定向。

a、放大画面信息点,强调突出关键性细节。

b、对无序画面信息进行整合,对多义画面指向进行规定、引导。

3、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表现力

电视作品中有许多需要传达的间接信息,特别是富含哲理性、思辨性的信息很难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因此,在概括作品主题、挖掘画面内涵、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等方面,解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调动观众的联想和想象

用“有限表现无限”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技巧,因此解说要借助语言的准确性,点明画面与主旨的连接点,诱导观众进行想象,以形成全新的视听感受。

5、连接画面,顺利过渡转场

语言具有转换自如、易于粘连、高度概括等特点,因此画面的逻辑串联任务往往由解说词来承担。

a、从前文的解说词中寻找合适语言因素,为后面的段落所借用。

b、从画面内部寻找过渡因素。

c、添加过渡段。

6、直接抒情,阐述道理

电视解说可以在特定的情景下直接表达感情,它或是通过对感人细节的表述来感染观众,或是通过感情的直接抒发来打动观众;而对于过于抽象和繁琐的道理,解说也可以凝练地点明。

五、解说词写作的要求:

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

电视解说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去独立地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它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对人物形象的整体塑造。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也不能独立成章。

1、为看而写

画面是电视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是电视节目唯一贯穿又最具特点的表现手段,因此,电视解说必须一画面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为看而写”:

a、对于电视节目需要表现的内容,能够用画面表现的,尽量用画面表现。

b、解说文字中应包含一定量的潜台词,能随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向画面上引导。

c、解说词在表述过程中应该有大量的、足够的指示性语言。

d、电视解说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也就是说解说词一般不描绘。

e、不追求解说词自身表面文字形式的完美。

2、为听而写

解说词最终是以声音的形式由播音员或主持人现场讲述的,因此解说写作必须符合受众的听觉特点。基本要求如下:

a、语言的生活化与口语化

b、简明、凝练

c、追求听觉的艺术效果

写“必须讲的话、令人信服的话、令人感兴趣的话、令人赞叹的话”

多用重复、顶针、对偶、排比、音色、粘连等修辞

为听而写注意事项:

准确把握语言的分寸

把握好画面长度与解说字数的关系

将数字形象化处理

谨慎使用简称

避免同音不同义字词

多种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适度转换

注意解说语言的规范化使用(不出现逻辑混乱;不出现常识性错误;不出现情感色彩把握失误)

3、声画结合、留有余地

电视传播的要素是多样化的,它的解说、图像、人物采访同期声、实况音响应综合考虑,一样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才能立体、全方位地传递信息。

电视解说词写作的“布局谋篇”

(标题结构开头高潮结尾同期字幕配合)

一、标题

一则好标题的标准:

1、准:准确、精炼

2、新:新鲜、引人

3、易:易读、易记

4、少:字少、意丰

怎样拟定标题:

提炼中心思想

一句话概括

简化为短语

趣味化

拟定标题的技巧:

多用动词;善用名言俗语;巧用修辞

二、结构

结构的概念:

“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结构的基本单位:

层次

结构的基本要求:

紧扣主题

完整统一

周密严谨

新鲜多样

组织结构的流程:

主题结构采拍

题目采拍结构

题目采访结构拍摄

结构的方法:

1、中心线串联式

2、逐层递进式

3、放射式

4、分列并进式

5、漫谈式

三、开头

一个好的开头应做到:

1、先声夺人、吸引观众

2、快速切入、展开叙述

3、奠定基调、确定风格

几种开头的方式:

1、概括式开头

2、提问式开头

3、描述式开头

4、同期声开头

5、字幕、音乐、特技开头

片头题记的使用注意:

简明、精辟、忌俗套;适用名言、警句;采用“故事引言”

四、高潮

“情节中矛盾发展的顶点”

专题片的高潮一般出现在全片最后或故事进展的关键阶段,它是影片的最重要部分,也是受众情绪最饱满的时刻,因此也就成为解说和镜头渲染的重点。

高潮设置要点:

a、有气氛的场面和环境

b、情绪最饱满的时刻

c、事件发展的关键阶段

d、主体动感强烈的时刻

e、悬念的铺垫

五、结尾

结尾的作用与方法:

1、点明主题——概括、总结

2、启发思考——倡议、提问

3、交代结局——描述

4、铺垫下文——设悬

注:多与音乐、同期声、字幕相配合

六、采访同期声使用注意:

采访同期声五大功能:

1、舆情调查的手段

2、突出现场感、真实性

3、突出采访人物个性

4、作为一种叙事因素

5、权威论证

采访同期声的使用原则:

1、同期声要有确定性

2、注意同期声的信息量

3、同期声要用得精炼

4、同期声要和后期解说有机配合

同期声与解说词的配合:

电视专题片中同期声和解说词共同服务于影片的主题,二者交叉配合出现以形成影片的节奏,切忌:

1、同期声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2、同一采访画面上多次跳接

街头随机采访使用注意:

1、采访衔接频率不易太高

三至四个不同角度

2、采访结论不易当做权威论据使用

六、字幕

1、标明人物身份

2、说明采访同期声

3、起承转合段落

4、形成特殊效果

5、开头、结尾

字幕使用注意事项:

人物身份要准确;诗词佳句要写明;经济数据要强调

电视艺术片和电视专题片的区别

电视艺术片和电视专题片的区别 (陶桃广电二班2011092150) 电视专题片是中国特有名称,一般是指介于电视纪录片和电视艺术片之间的以某一话题为拍摄对象的片子。报道类纪实型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深度报道最常见的节目形态。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较强,反应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明显的纪实风格,不允许外加虚假操作。早期的专题片只讲求真实,对艺术性不看重,现在的专题片越来越讲求艺术性。电视新闻专题片和电视新闻一样,强调报道词与画面的有机组合,是所谓“双主体”的并重关系。 而电视艺术片,主要是指遵循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利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为手段,将多种艺术样式: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兼容在一起,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以期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特殊屏幕艺术样式。电视艺术片的类型很多,比如说电视风光艺术片、电视风情艺术片、电视文献艺术片等。 相较于电视专题片来说,电视艺术片更注重艺术性,往往具有独特的屏幕造型,精美的画面语言,并且比专题片也更讲求在作品中注入作者浓重的主体意识,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并且艺术片是以体现一种拍摄对象的精神内涵为目的,可以说是技术艺术与人文艺术的综合体现。从题材上来看,专题片的拍摄对象多是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某一话题,电视艺术片有时候会以这些话题为拍摄对象,往往又会超越这些话题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解读和展示。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者虽然可

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评价,但不能加入艺术想像的成分,但电视艺术片则没有这个局限。从传播的方式看,电视专题片需特定时段和特定的电视节目中播出。从创作主体上看,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者更多地运用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分析对象,而电视艺术片才创作者更多运用形象思维、充满情感,描述对象。二者比较而言,电视专题片创作者重在“理”上,而电视艺术片的创作者更重在一个“情”上。这也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浅谈制作电视专题片的几点体会

浅谈制作电视专题片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因素;制作方法 电视节目的种类很多,电视专题片是电视节目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观众对电视专题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以及节目的品位、质量的鉴赏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怎样才能制作出好的电视专题片,是电视工作者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整体构思是电视专题片创作的基础 电视专题片包括:主题、素材、编导观点以及结构、风格影调、节奏、音乐音响的处理和解说词的写作等。构思是在编导对表现对象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对题材性质、素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大轮廓式的构想。专题片在确立了主体和立意之后也将根据素材的情况不断地进行丰富、完善、锤炼、提高,力求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内涵深刻、具有充分的表现能力。 ?Φ缡幼ㄌ馄?编导来说,整体构思必须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决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办事,弄巧成拙。一部专题片的优与劣,整体构思的案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要统领全片的创作,也是全片成败的关键。

二、后期编辑是进行再创作的关键 电视专题片的后期编辑工作是大量素材的拍摄、积累之后一项再创作过程。它不仅要求编辑要有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而且还要有组织材料、开拓主题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并且还要熟悉电视画面语言、蒙太奇的运用和有关的技术技巧。电视专题片是运用画面语言靠镜头和镜头间的有机组接来形成自己的特有的艺术语言。所以后期编辑工作是把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付诸实施的关键环节,可以说它掌握着专题片的创作命脉,也是全片的艺术效果能否被体现出来的关键。 当大量素材堆积在你面前时,如何根据总体构思的要求,把大量素材合理的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部有影响力的片子,这就是艺术再创作的开始。电视专题片的开头既是全片的重点,也是编辑时的难点,如何选择好编辑点,使被表现对象最有表现力,也是编好全片的关键。有的编导在编辑过程中,面对大量素材不舍得忍痛割爱,结果造成全片平淡无节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专题片的后期编辑工作,关系到一部片子的成败。镜头的组接看起来容易,但这里包含着创作人员艰苦的劳动。后期编辑的好与坏、庸与奇、畅与阻能直接反映出创作人员的素质,也是专题片创作的关键。 三、音乐、音响在专题片创作中的烘托作用

电视专题片整理

填空: 1.电视专题片的分类(按照广播电视节目“四分法”传统来划分):电视新闻专题片;电视文艺专题片;电视社教专题片。 2.一般电视专题片的模式:政治拍摄式和商业拍摄式。 3. 解说词的作用:○1表达主题,统领全篇;○2放大画面,点明信息;○3转场过度;○4升华画面内涵。 4. 解说词的体式:○1说明式:准确精细;○2政论式:逻辑严密;○3抒情式:优美雅致;○4叙述式:自然平实。 5.电视专题片的剪辑技巧:再现性剪辑;表现性剪辑。 6.电视专题片剪辑的常用手法:隐喻法;对比法;累积法;交叉法。 7.电视专题片剪辑的转场技巧:特技转场;情绪转场;空镜头转场;多画屏转场。 8.电视纪录片的主要拍摄手法:跟踪拍摄;交友拍摄;摆拍;长镜头拍摄。 9. 二度纪实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 1)“情景再现”的实现基础。(影视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录音资料;遗物遗迹)2)“情景再现”的常用手段。(真人模拟;电脑制作) 10.按照创作风格来划分: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式;访问式;反射式。 11.电视专题栏目的主要类型: 1)按照传统“四分法”来划分(新闻类;文艺类;社教类;服务类); 2)按栏目对象来划分(对象型栏目;公共型栏目); 3)按表现形式来划分(电视杂志栏目;电视谈话栏目;电视竞赛栏目) 12.中国电视专题频道的主要类型: 1)按内容来划分(新闻频道;财经频道;综艺频道;科学教育频道); 2)按对象来划分(少儿频道;老年频道;女性频道) 13.电视专题栏目策划的内容:一)市场分析;二)栏目宗旨;三)栏目定位(受众定位;内容定位;形态定位;播出平台与时段定位); 14.电视专题频道包装的主要内容:频道理念包装;频道视觉包装(频道标识;频道形象宣传片;频道界面人物形象包装;频道识别色彩;频道标识声响包装;品牌栏目包装) 15.栏目主持人的表达技巧:开场导入技巧(开宗明义式;渐进式;接力式;交流式;回顾式) 16.话题结束技巧:归纳点评;联想引思;直接宣布;悬念设置。 17.电视专题栏目的盈利模式:广告;商业赞助;短信投票等收费;转播收费;后期产品开发;电视节目售卖。

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的界分

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界分 贾秀清 电视的纪录片与专题片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是我在工作中遇到频率最高的问题之一。提问者既有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也有很多在一线从事电视节目创作的记者、编导、摄像和相关节目的管理人员。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不成问题,似乎没有学术的深度,也似乎上升不到需要研究一番的高度,但当你被真的很认真地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这不仅是一个问题,并且是一个关系到电视节目创作原则、创作规律、创作类型构成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才能体会到事情远远不像问题表面所透露出来的信息那么简单:回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要在两者之间画一条清晰地易于分辨的线是困难的。 在实践者那里,往往电视纪录片就是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就是电视专题片,一切来自约定俗成、经验使然,虽不易说清但大家似乎心中自有界分:电视纪录片就是那种注重生活原生态的纪实片,电视专题片就是比较传统的倚重解说表达、带有宣教腔的那种类型。但假如沿着这个思路再细说下去就有点剪不断理还乱了:电视纪录片追求客观真实/电视专题片难道就不是吗?电视纪录片的题材来自客观现实/电视专题片的难道就不是吗?电视纪录片追求纪实性、排斥导拍摆拍/难道电视专题片追求纪实性、排斥导拍摆拍就不行吗?电视纪录片可以尽量不用解说或少用解说/难道解说“惜墨如金”的电视专题片佳构还少吗?比如形象电视专题片《美在广西》等。要么,也许两者的区别可 能在于一些创作元素的调度方式不同吧:电视纪录片讲究使用长镜头、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视角应该调整为人眼的平视角度、电视纪录片可以不使用音乐、电视纪录片的解说总是唠家常似的低八度……,没错,电视纪录片的确可以这样做,但反过来将这些做法放在电视专题片那边就行不通吗?不然,你发现实际情况并没有太大出入,任何一种创作手法并不独属于两者之中的任何一方。如此这般在具体的创作细节上寻找两者的界限显然是有局限性的,毕竟具体的创作细节是一个变数,它所具备的个性成分是不能替代普遍规律的。其结果,就是使我们的很多创作因为类型定位不清而显得不伦不类,无法做到创作中情致的始终如一。

详解电视专题片制作的六个要点

一、要注意选取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所选取的人或事在一个时期一个地方具有普遍性、现实性、代表性和时代性。雷锋、孔繁森等先进人物都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改革中的先进典型,不仅因为他们具有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更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发展需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采。这样的典型让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将这些典型人物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就会收到很好的社会收益。因此,地方电视台在创作专题片时就应注意选取这样的典型。 二、要注意解说词写作 电视解说词应叙事干净利落,语言晓畅明白,词句短小简洁,语言力求口语化、形象化。 解说词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而是画面及同期声的概括、评价、补充、延伸和深化,以传达画面及同其声没有传达或无法传达的信息。电视解说词像一根链条,把电视画面与同期声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写作电视解说词时应尽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解释现象、阐明道理。在论述时应透彻、深刻、富有思辩色彩和哲理。解说词切忌空话。 三、要注意表现细节 电视专题片所记录的人和事,只有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才能达到表现情、蕴含理的效果,如果一部电视专题片没有激情,通篇是干巴巴的说教,就不会吸引观

众的视线,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要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就需要注意表现细节。因为细节是表现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典型的细节能以少胜多,以小见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要注意表现背景 背景,又称为环境,是电视专题片的基本构成因素,也是电视专题片所反映的人物的性格、命运和事件赖以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据和基穿 一般来说,电视专题片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时代背景、文化背景、自然背景。在一部具体的电视专题片中,由于所反映和表现的题材、主题等因素的不同,其所处理的背景也就有所不同、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创意、题材、主题来选择不同的背景。济南凤美广告制作公司,致力于专业企业宣传片、电视专题片、企业广告制作。 五、要注意真实性 目前,县级台自己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多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然后确定题材主题,构思情节,安排同期声拍摄。电视专题片在表现或保留生活真实面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真实性不只是指外部形象的真实再现,还严格要求人物内心的真实和现实生活的真实。一部成功的电视专题片,它是形象真实和内在情感真实的完整统一。因此,在拍摄电视专题片时,一定避免一些人为的摆布和虚假的东西,

电视专题片脚本

电视专题片脚本 来源:盐城市射阳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时间:2010-03-21 查看次数:8514 为了阳光下的这方热土 ——射阳质监局法治建设工作掠影 [镜头:射阳县行政区划图,标志建筑、丹鹤起舞。质监局办公大楼,全国质检系统开门审案会议现场。解说词打印字幕,下同] 解说: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这是一个流光溢彩的春天,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全国质检系统“开门审案”试点单位现场交流研讨会在射阳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质监局、检验检疫局的负责人齐聚鹤乡,射阳质监局创新推出的“全程说理、执法普法”文明办案模式及开门审案现场,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 [镜头:质监局办公区设计分布图,办公场景,荣誉室扫描、奖牌奖杯特写] 解说:这仅仅是一个缩影。多年来,射阳质监局坚持创新执法理念,优化法治环境,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法制监督,着力打造“阳光质监、诚信质监、公正质监、文明质监、和谐质监”,整体工作一直勇立潮头,受到了上级局和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以及人民群众的热情赞许。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依法行政工作示范点、江苏省文明行业、全省质监系统先进单位、盐城市执法打假工作先进集体、射阳县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奖、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在全县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连续3年名列条管单位前4名,局稽查大队还获得了省级“青年文明号”殊荣。 让我们还是透过那一件件烫金的奖牌奖杯,去寻找射阳质监人在法治建设的征程上走过的那一串串闪光的脚印…… [叠印字幕:创新:“法治”理念] [镜头:各级领导到质监局视察、参加会议及活动场景,局领导会办及检查、服务企业场景,局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文件特写] 解说:依法行政、忠诚履职是法律赋予行政执法部门的神圣使命。射阳质监局在依法履行监管、执法、服务等职能过程中,坚持法治先行,牢固确立法治理念,积极推行依法管理、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始终做到政务公开和执法公开,成立了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局长任组长,两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协调和组织全局系统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法治建设的日常工作。 [镜头:全局职工大会场景,签订责任书特写及递交场景,局年度工作计划及《质监文化建设手册》有关法制内容特写,局务会会办交流讨论场景] 解说:年初,该局制定出台了《2009年依法行政和法治质监工作计划》,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部门职责挂钩的原则,层层签订法治创建责任书,明确细化目标任务和创建责任。切实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质量兴县活动总体框架、纳入质量技术监督整体工作规划、纳入质监文化建设重要内容,置质量、标准、计量、安监等工作和监管、执法、服务等履职行为于法制化管理轨道,坚持实行法治建设季度例会制度,与行政执法季度检查会办并轨实施,及时交流、检查、督办法治建设有关事项及进程,会商解决存在问题,切实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成效。 [镜头:法治建设有关制度特写、扫描] 解说:法治建设的成效必须用制度来保证。该局秉承“用制度管态度、以规章促规范、靠程序保秩序”的法制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行政执法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先后制订和修订了重大事项决策前的法律咨询、调研论证、听证和公示制度、质量安全巡查检查督查办法、行政案件查办规程、行政自由裁量权指导规则、行政案件查办规程及审批制度、开门审案制度、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24项规章制度,

专题片是纪录片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

专题片是纪录片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这里讲的电视新闻专题片,是报道类纪实性的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深度报道最常用的节目形态.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释的词,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的描述,用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 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能进一步体会到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影片,它是介乎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电视专题片的分类从风格上分纪实性专题片、写意性专题片和写意与写实综合的电视专题片;从内容上分城市形象专题片、企业形象专题片和产品形象专题片;从文体上分新闻性专题片、纪实性专题片、科普性专题片与广告性专题片。(二)人物片 人物片往往将各行各业有代表性或有特点的人物作为反映的对象,以表现一个主题,一种立意。在人物片中,解说与画面多呈互补状态——解说词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或人物的经历、背景、事件过程等,画面则对人物形象、人物活动、工作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给予形象化、直观性的展示。 人物片的解说词一般是叙述型,表达极为自然、流畅、语言亲切、自然,较平缓。人物片的表现形式比较灵活多样。人物有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也有第一、第三人称交替出现的,时而是叙述者,时而是人物自己的对话;也有的是对话形式;还有男女对播的。 解说者既是叙述者,又是节目中人物的代言人,因此解说者一方面要把握好自己解说的角度,进入人物的视野来说话,另一方解说还要将叙述者的内心,化为主人公的心态,以他的口吻述说,表现他的内心感情,使人听起来亲切、自然。 在媒介进入融合时代、电视节目品牌化经营的今天,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品种的专题片,在受众日益挑剔的目光中如何完善自己,这是当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专题片不是纯新闻,它不要求时效性,而是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它兼容某些新闻的特性,但与新闻有着本体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今天,专题片已开始拒绝枯燥无味的叙事和亟其冗长的镜头,追求“可视性”、“节奏性”、“故事性”。这就需要对专题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策划和包装。 专题策划首先要精心选材。专题片可涉足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会议专题,历史题材,民生报道等等。而选题的关键是在于它的内涵价值,选材要让受众感觉到它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了受众一个心理切口,使其能动地介入到片中来,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心灵的互动,然后带着思索离开。 其次,策划还要从制片观念上进行调整。真实性是专题片自始至终的追求。通过纪实手法的运用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真实再现的品格,这是一种平民化的意识表现,它平视、客观的特点赋予了专题片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在制片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主观色彩的说教,而要从受众心理的角度给专题片定位,彰显其平民意识。 应当明确一点,我们搞专题片的初衷不是把一个现成的或编导主观的结论强加给观众,而是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能动介入,尽管每个人领略和思考的东西不同,但结论是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反映生活地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地“客观”地“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地具体情境,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生活地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地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地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故而,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地电视节目形态.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地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地渗透,它直接表现创造者对生活地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地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故而,电视专题片多是一种“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地电视节目形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表现生活地手段不同 电视纪录片更多地属于“新闻”地范畴,所以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镜头纪录社会生活,它地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挖掘声、光、色、画面、剪辑、音响地内部艺术潜力.故而,电视纪录片具有较强地“新闻属性”.电视专题片,由于“表现”生活地需要,允许较多地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法表现社会生活,根据特殊地创作需求,甚至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地扮演、补拍、追述和摆拍.故而,电视专题片具有较镪地“纪实属性”乃至于“艺术属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时空处理不同 电视纪录片,在时空地处理上,一般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纪录“正在发生地生活”,甚至是未知最终生活去向地生活.所以,有人说,纪录片是:跟随、跟随、再跟随.也就是跟随正在发生中地事件.电视专题片,在时空地处理上,比较自由,它既可以表现现在时,也可表现过去时,甚至可以表现将来时.因为它不像纪录片那样,只是纪录生活,只要是对展现思想有好处,什么样地时空都可以运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镜头运用不同 电视纪录片,因为主要是纪录片现在进行时地生活,所以只能运用表现现在时地镜头,诸如跟拍、抓拍、偷拍、隐拍等.而电视专题片,不仅可以运用表现现在进行时地镜头,而且可以运用表现过去时地镜头,诸如追述镜头、摆拍镜头、补拍镜头,甚至“扮演”镜头.因为它还可以表现将来时空,当然可以运用将来时地镜头,诸如幻觉镜头、梦镜镜头,乃至于意识流地镜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结构形态不同 电视纪录片地结构,一般是以“时间”变化为依据地“纵向结构”;电视专题片,一般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地“横向”结构.前者,要纪录生活地流程,故而多以时间为序;后者,因为以思想阐释为主,故而是依据思想地需求而选材,材料与材料之间,都是断续地、不连贯地材料组合,故而采用地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地横向结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思维方式不同 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创作地以上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创作地思维不同,因为一切创作方式地变化,基础都在于不同地思维方式.简而言之,电视纪录片地基本思维方式是——展现生活.那么,纪录片地思想哪里呢?纪录片地思想是渗透在对生活地展现之中.电视专题片地基本思维方式是——揭示思想.那么,专题片地生活在哪能里呢?专题片地生活是被思想统帅着.一切生活画面都是为说明某种思想服务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电视理论研究中,所谓“专题片”与“纪录片”之争由来已久,可说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地理论话题.关于二者之间地异同探讨,学术界已出现了多种观点;当然,还有地人认为二者是完全一致地,在国外没有分开地说法,“专题片”之说只是中国独产地一个“怪胎”.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应当承认,在当下地创作实践、学术评奖以及学术研讨中,不仅“专题片”地存在、它与“纪录片”地并存早已是不争地事实,而且二者在创作和理论中确实存在着某些差异.下面我

电视专题片笔记以及影片分析

电视专题片笔记 第一章电视专题片概述 1、关于电视专题节目的说法 等同说:认为电视专题片就是电视纪录片,他们没什么其别,只是同一种节目形态的两种不同称谓而已。 独立说:认为专题片和纪录片各自成为独立的节目类型,真实性是他们的生命,但是专题片允许主管表现,纪录片则排斥。 从属说:认为专题片和纪录片互为从属,尤其是纪录片,他是专题节目或专题栏目常用形式。 怪胎说:认为电视专题片是中国特定国情下产生的怪胎,这种画面加解说的作品就不应该存在。 2、专题节目 报道类:纪实型、创意型、访谈型、讲话型。 栏目类:对象型、公共型、服务型。 非栏目类:系列节目、特别节目。 其他类:连续节目、竞赛节目。 1993年开始《望长城》重新确立了电视纪实美学。 第二章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 第一节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 1、专题片:以声画对位的解说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叙结合的节目。 纪录片: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体拍摄的纪实风格的节目。 例:对比大型纪录片《毛泽东》和大型文献艺术专题片《独领风骚》,都是对毛泽东诗词的表现。 2、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区别 (1)反映生活的方式 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再现,让事实本身说话; 专题片在反映生活时具有主观意识的渗透。 纪录片则强调以事信人; 专题片则强调以理服人。 (2)表现生活手段的不同 专题片可以运用隐喻、对比等表现手法; 纪录片挖掘艺术本身声、光、色等表现手法。 (3)时空处理不同 纪录片是用现在进行时表现用当下的事去反映折射当年的事。 专题片则可以表现过去时,将来时等各种时空。 (4)镜头运用 纪录片是记录的现在进行时,较多的运用跟拍,抓拍等手法。 专题片在镜头运用上更加灵活。 (5)结构形态不同 纪录片是以时间变化为依据的纵向结构; 专题片是以主题思想为依据,材料的不同连接形成统一整体。 以上五个方面都体现了内在思维方式的不同,纪录片更多的是展示生活,而专题片则更加注

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的现状

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的现状 篇一:从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现状看此类节目的发展趋向 浅析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发展趋向 摘要:“电视文艺专题”这种称呼是中国艺术创作领域的一大特色,国外并没有这个词。中国的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形成时间是在20世纪70年代,它直接来源于电视专题。本文将对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定义、研究的必要性作出说明,并且联系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现状,结合具体的案列来分析此类节目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文艺专题发展趋向选题表现手法 一、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定义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是以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作为创作原始素材和基本构成元素,在保留其原有艺术形态的基础上,运用电视视听语言进行二度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和审美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如《苏园六记》、《洛阳牡丹情》、《江南》等都属于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类型,它们运用视听语言的二度创作,带给观众“诗”一般的视觉享受。 二、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发展趋向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的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经过了起步、停滞、复苏与发展以至于达到现阶段的兴旺,几经起伏。在中国电视文艺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中,文艺专题节目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节目的样式,以其数量众多、覆盖面

广、影响力大等特点,迅速凝聚着人心,引领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传递着社会进步的信息,印证着时代发展的辉煌。至今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频道专业化、节目商业化、以及入世后国际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等诸多因素的冲击,我们就有必要对中国当代电视文艺专题片的现状进行分析,探寻其发展趋势,试图在新形势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其不断发展的途径,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三、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发展趋向 通过资料的查阅,我认为电视文艺专题节目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发展趋向: 1.电视文艺专题栏目不断发展,品种繁多齐全。电视文艺专题栏目在当今随着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电视文艺专题栏目也不断发展,而且和前一时期以综合性专题文艺栏目为主的情况不一样的是,电视文艺专题栏目分工日趋明确,各种品种的电视文艺专题栏目纷纷出现。在电视文艺专题片出现之初,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早期电视文艺节目自觉地运用电视艺术手段进行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还处于摸索时期。然而发展到今天,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种类大大的丰富了。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既有综合性的《中国文艺》,也有报道为主的《幕后》,访谈类的《文化访谈录》,人物类的《人物》,赏析介绍类的《经典》、《风华国乐》,介绍类的《世界电影之旅》等,构成了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全系列。 2.选题的系列化日益明显。在频道和栏目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单个节目

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区分

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界分 贾秀清 电视的纪录片与专题片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是我在工作中遇到频率最高的问题之一。提问者既有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也有很多在一线从事电视节目创作的记者、编导、摄像和相关节目的管理人员。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不成问题, 似乎没有学术的深度,也似乎上升不到需要研究一番的高度,但当你被真的很认真地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这不仅是一个问题,并且是一个关系到电视节目创作原则、创作规律、创作类型构成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才能体会到事情远远不像问题表面所透露出来的信息那么 简单:回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要在两者之间画一条清晰地易于分辨的线是困难的。 在实践者那里,往往电视纪录片就是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就是电视专题片,一切来自约定俗成、经验使然,虽不易说清但大家似乎心中自有界分:电视 纪录片就是那种注重生活原生态的纪实片,电视专题片就是比较传统的倚重解说表达、带有宣教腔的那种类型。但假如沿着这个思路再细说下去就有点剪不断理 还乱了:电视纪录片追求客观真实/电视专题片难道就不是吗?电视纪录片的题 材来自客观现实/电视专题片的难道就不是吗?电视纪录片追求纪实性、排斥导 拍摆拍/难道电视专题片追求纪实性、排斥导拍摆拍就不行吗?电视纪录片可以 尽量不用解说或少用解说/难道解说“惜墨如金”的电视专题片佳构还少吗?比 如形象电视专题片《美在广西》等。要么,也许两者的区别可能在于一些创作元 素的调度方式不同吧:电视纪录片讲究使用长镜头、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视角应该调整为人眼的平视角度、电视纪录片可以不使用音乐、电视纪录片的解说总是唠家常似的低八度……,没错,电视纪录片的确可以这样做,但反过来将这些做法放在电视专题片那边就行不通吗?不然,你发现实际情况并没有太大出入,任何一种创作手法并不独属于两者之中的任何一方。如此这般在具体的创作细节上寻找两者的界限显然是有局限性的,毕竟具体的创作细节是一个变数,它所具备的个性成分是不能替代普遍规律的。其结果,就是使我们的很多创作因为类型定位不清而显得不伦不类,无法做到创作中情致的始终如一。 在理论者那里,曾经有过一些对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加以区别的思考, 但其提出的界定标准与实践界的诸多模棱两可的经验性话语大同小异:要么徘徊于两者在审美表象上的差异,要么踯躅于两者在个别创作元素具体把握方式上的

第一章电视专题片导论在我国,电视是典型的“舶来品”,而电视专题却是

第一章电视专题片导论 在我国,电视是典型的“舶来品”,而电视专题却是地地道道的“国产品”。从名称到内涵及操作程序,严格意义上的“电视专题片”都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一般意义上的“纪录片”不能涵盖它。电视专题片独特的拍摄原则、方法与程序更应该得到科学而系统的介绍,而不是像一些著作那样语焉不详甚至讳莫如深。 第一节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之辨 电视专题片到底是什么?这是围绕在实践领域和学术界的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很多时候,“专题片”大多与纪录片相混淆,或直接冠以“纪录片”的名称,电视专题片和电视纪录片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和操作中的迷惘。有人说“领导让拍的是专题片,自己想拍的是纪录片”;有人说“有主持人出现的是专题片,没有主持人的是纪录片”;有人说“有主观解说词的是专题片,纯客观记录的是纪录片”;甚至还有人说“专题片就像是论文,而纪录片是小说、散文,其间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遵命,一个是创作”等,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那么,什么叫电视专题片?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分?这是我们在这一节将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歧义概念的辨析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电视工作者对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之间的异同都略有判断。他们往往认为:电视纪录片就是那种注重生活原生态的纪实片,电视专题片就是比较传统的倚重解说表达、带有宣教腔的那种类型——一切来自约定俗成和经验使然。但假如沿着这个思路再细说下去就有点“剪不断理还乱”了:电视纪录片追求纪实性,排斥导拍、摆拍,但随着拍摄技术的发展,以前为专题片所固有的“搬演”技巧已日渐为纪录片所用。既然电视纪录片可以这样做,那么反过来将这些做法用于电视专题片难道行不通吗?细想之下我们会发现任何一种创作手法并不独属于这二者之中的任何一方。这种在具体的创作细节上寻找二者界限的做法显然是有局限性的,毕竟具体的创作细节存在变数,它所具备的个性成分是不能替代普遍规律的。 同样,在理论界,对于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之间的异同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即便是在对二者概念的探讨上,理论界也是分歧众多、疑云遍布,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观点。1.混同说 有的学者认为纪录片和专题片本质相同,都真实地记录真人、真事、真情、真景,题材来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以“真实性”作为创作的生命。因此很多学者、专家都认为,不管是电视纪录片还是电视专题片,它们本身的非虚构性,决定了其与现实的关系都是一致的,于是便将二者混同起来,统称作“电视纪录片”或者“电视专题片”。 2.包含说 这种理论包括“纪录片包含专题片”及“专题片包含纪录片”两种观点。前一种观点认为,电视专题片等同于电视专题报道或电视专题新闻,把它归为纪录片形式中的一类,使专题片与新闻纪录片、文献纪录片、风光纪录片或人文纪录片处于同等地位。后一种观点则认为,电视专题片包含“纪录片、政论片一类的电视品类,接近于新闻文体的通讯、报告文学”。3.畸变说 持此观点的人,把专题片说成是中国电视界推出的“怪胎”,是某些人为了隔断电视与电影的联系硬造出来的名词,认为在“专题片”这个名目的庇护下,纪录片得以借用电视媒介发表政论、滥用包括故事片片断在内的影像资料、让大量解说驾驭画面等,这些做法违反了电视以屏幕画面为基础的特性,把原有的纪录片“非虚构”、“用事实说话”的优良传统破坏殆尽。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说法对少数专题片直露地宣传说教的创作倾向起到了揭露和批评的作用,但是这种批评未免太过极端和绝对。

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电视纪录片的特性 时至今天。曾经依靠跟拍、同期声、长镜头等纪实手法为自己打天下的纪录片因为经常流于冗长和平庸而失去了大众的青睐。" 那么,纪录片足以打动人的特性到底是什么呢?我想我们需要重新梳理一些相关概念。首先,我们碰到的理论堡垒是"真实"。这可以说是当前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最感困惑也最难把握的一个命题。 一、 当代中国的纪录片运动是以对"真实"的追求开始的。但是所谓"真实"其实是有条件有范围的。这就是在何种程度上有效的价值观念。"客观真实"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神话,从哲学意义上说,"客观真实"只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命题,它强调用"摹写"的方式使主客观达到统一的理论,其缺憾在于它忽视了观察者,忽视了观察者的观察视野对结果的影响,而实际上任何一个观察者都必须立足于地球,立足于他的文化背景,立足于他的个体经验,这在哲学解释学中被称为"合法的偏见",这种"合法的偏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揭示人在历史中生活中的真实状态。对于一个客观事物来说,并不存在惟一具有真实意义的描述,真实需要多元的描述,事实与事实的关系是多元的。只要这种观察者的角度是存在的,是现实合理的,它就是有效的,实际上,如果我们一定要按照"客观真实"再现真人真事的话那也未必做得到。当镜头对准一个人时,他的一举一动是否在于他真实本意的自然流露,其中有几分即兴表演的成分?

事物的出现、发展、结束是一个相对过程,必须有主客体同时介人才能成立。为此,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真实"实际上包含着两重意义,一是客观真实,源于客观真实又高于客观真实的概念,它更注重的是价值二是价值真实,其中,价值真实更应该被强调。从某种角度上说,纪录片的文化意义其实就是它的价值意义。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价值意义正是我们选题、拍摄和剪辑的重要标准。 纪录片当然是对一个真实事件的纪录行为。但它同时又是作者的创作行为,它是人类的文化产品和传播产品。实际上,纪录片的创作行为应该在拍摄之前,它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全片拍摄之前的创造行为,它建立在对拍摄任务、材料的理解和接触上。二是在拍摄过程中,随时地超前创造,一个新的现象。一个新认识,马上产生一个新的拍摄计划,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拍摄。从这个角度上说,"纪录"实际上是一种手法,它旨在使整个片子看起来有"真实感",从而促使受众接受作者的 思想。 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真实加上"圈套"。这里的"圈套"指的是创作者为拍摄对象人为设置的情境。它并不是要拍摄对象去表演,而是让拍摄对象在这个情境中被动地但是自然地表现出它应有的反映。这个过程正如格里尔逊所说的是"创造性地处理现实",这里有一个生动的例子。美国纪录片大师怀斯曼就经常依据对象的大体走向,为他设计一个客观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作出应有的反应。与此同时。他也经常不按生活的自然流程来剪辑和结构他的片子,而是使用一种非常戏剧化的形式来表现,他将这种表现称之为"对现实的一种虚构",实

电视专题片创作实验 教学大纲

《电视专题片创作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电视专题的发展、创作、作品的深入学习,特别是比较中外电视专题的创作,让学生了解电视专题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电视专题的重要类别及其创作规律,掌握电视专题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并把握电视专题创作的独特的创作方法。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结合具有时代特征的电视专题作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分析电视文学专题、电视剧、电视纪实专题、电视文艺专题等各类电视专题的艺术特征、创作特色、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学生将其所学理论运用到电视专题创作的实践中去,推动电视艺术创作的飞速发展。 2.3教学方法 《电视专题片创作》主要阐述电视专题发展,电视专题中包括纪实专题、文艺专题及电视剧等作品的创作规律。新媒介技术和媒介融合为电视专题创作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当代知识观为教学方法的探讨提供了支撑,"纠错式教学法"在电视专

题创作课程中的实践和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存在的普遍问题。同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多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作品,以此来提升学生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通过对电视专题的发展、创作、作品的深入学习,特别是比较中外电视专题的创作,让学生了解电视专题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电视专题的重要类别及其创作规律,掌握电视专题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并把握电视专题创作的独特的创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知识点:电视专题创作导论、电视纪实专题创作、电视文艺专题创作、电视散文创作。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涵盖的知识体系 3.2 实验环节及实验内容知识点汇总

专题片与纪录片异同

专题片与纪录片异同 电视专题片: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它介乎电视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 电视纪录片:运用现在进行时的新闻镜头,真实地纪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摆拍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无论是“电视专题片”还是“电视纪录片”,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作为自己的拍摄对象和表现内容。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是及时、迅速反应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二者都以“真实性”作为创作的生命,都强调反映生活的真实,排斥虚构和扮演。作为纪实性的作品,如果失去了真实性,就会失信于社会,失信于人民,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二者都需要运用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者在提炼生活素材的过程中,需尽量保留其自然形态,不能做过多的变形处理,“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它们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电视节目形态,但是,它们都是遵循纪实性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的。尽管“电视专题片”在表现手段和方法上有较多的艺术创造,构成审美性较强的电视艺术作品。但是,在表现、描绘实际生活和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上,不应失去它的根本属性——真实性。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采用长镜头或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直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故而,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它直接表现创造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故而,电视专题片多是一种“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表现生活的手段不同。电视纪录片更多地属于“新闻”的范畴,所以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镜头纪录社会生活,它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挖掘声、光、色、画面、剪辑、音响的内部艺术潜力。故而,电视纪录片具有较强的“新闻属性”。电视专题片,由于“表现”生活的需要,允许较多地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法表现社会生活,根据特殊的创作需求,甚至允许在一定程度上的扮演、补拍、追述和摆拍。因此,电视专题片具有较强的“纪实属性”乃至于“艺术属性”。 时空处理不同。电视纪录片,在时空的处理上,一般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纪录“正在发生的生活”,甚至是未知最终生活去向的生活。所以,有人说,纪录片是:跟随、跟随、再跟随。也就是跟随正在发生中的事件。电视专题片,在时空的处理上,比较自由,它既可以表现现在时,也可表现过去时,甚至可以表现将来时。因为它不像纪录片那样,只是纪录生活,只要是对展现思想有好处,什么样的时空都可以运用。 镜头运用不同。电视纪录片,因为主要是纪录片现在进行时的生活,所以只能运用表现现在时的镜头,诸如跟拍、抓拍、偷拍、隐拍等。而电视专题片,不仅可以运用表现现在进行时的镜头,而且可以运用表现过去时的镜头,诸如追述镜头、摆拍镜头、补拍镜头,甚至“扮

第七讲 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创作

第七讲电视文艺专题片的创作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和区别 2、知道电视专题片和电视文艺专题片的概念 3、了解电视文艺专题片的类型 4、掌握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流程 5、知道电视解说词与画面之间的关系 6、了解解说词的主要作用 教学重点: 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流程 教学难点: 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 “电视文艺专题”这种称呼是中国艺术创作领域一大特色,国外没有“电视文艺专题”这个词。电视文艺专题这种题材形式形成时间应该是在20世纪70年代,它直接来源于电视专题。70年代,专题片这种形式已成为各电视台一种主要的创作手段,在当时制作的大量专题片中涌现出不少文艺类专题节目。在探讨电视文艺专题之前,有必要先探讨同属于纪实作品的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之间的关系。 一、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概念 “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电影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艺术形式。电影纪录片是与电影故事片相对应的一种电影形态。这一概念引入电视界之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构成了电视屏幕上以真实纪录现实生活为己任的电视节目形态。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所特有的概念,甚至是中国所特有的要领。电视专题片是集中对某一社会现象和人生课题给予深入的、专门的报道和反

映的电视节目形态。它是电视屏幕上大量存在的综合性电视节目形态相对应的。 二、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的区别 尽管它们都取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采用纪实主义创作手法,但它们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创作者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不同,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观点较为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而电视专题片允许创作者在作品中直接阐述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主张。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点表达不同 电视纪录片,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再现,主要是再现生活的具体情境,较多地彩用长镜头和同期声展现生活的真实,不允许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真接表露,主体意识要尽量隐蔽,让事实本身说话。因此,电视纪录片是一种“以事信人”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的渗透,较多地使用解说词,直接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和主张,允许采用表现的手段,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因此,电视专题片是一种“以理服人”的电视节目形态。 2、时空处理不同 电视纪录片,在时空的处理上,一般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纪录“正在发生的生活”,甚至是未知最终生活去向的生活。所以,有人说,纪录征是:跟随、跟随、再跟随。也就是跟随正在发生中的事件。电视专题片,在时空的处理上,比较自由,它既可以表现现在时,也可表现过去时,甚至可以表现将来时。 3、镜头运用不同 电视纪录片更多地属于新闻的范畴,所以纪实手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新闻镜头纪录社会生活,运用跟拍、抓拍、偷拍等拍摄方式。电视专题片由于表现生活的需要,允许较多地运用象征、隐喻、联想、对比、渲染等艺术手法表现社会生活,根据特殊的创作需要,甚至允许在一定程度上的扮演、补拍、追述和摆拍。 4、结构形态不同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一般是以“时间”变化为依据的“纵向结构”;电视专题片,一般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的“横向结构”。前者,要纪录生活的流程,故而多以时间为序;后者,因为以思想阐释为主,故而是依据思想的需要而选材,材料与材料之间,都是断裂的、不连贯的材料组合,故而采用的是以空间变化为依据的横向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