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的意义

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广阔领域,其实质就是运用循环经济的原则,建设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治本之策。为此,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专题,深入到市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水电局、科技局、环保局、科协等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紧紧围绕“效益农业三年新突破”和“加大城乡统筹、推进三农新跨越”的目标,突出以“提升农业,建设农村,保障农民”为重点,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市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和土地、水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畜禽污染治理面广量大。畜禽养殖是我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xx年全市畜禽存栏数503万头/羽,年产值达5.36亿元。其中:规模养殖场(户)788个,存栏数351万/羽,散养户存栏

数152万/羽,畜禽年畜禽粪便57万吨、畜禽污水78万吨。从2002年开始,我市着手对规模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畜禽养殖场(户)配建沼气池,处理养殖污。但全市只有131个畜禽养殖场(户)配建沼气池总容积5986立方米,占规模养殖16.6%,年可处理养殖污水约15万吨,治理率19.2%。无论是规模养殖户还是散养户在养殖过程中,对鸡舍冲洗水基本随意排放,直接流入溪沟河道,形成饮用水源和河流水体的主要污染源。部分养猪大户猪粪无处消化,堆在村头地角,甚至堆放在路边河岸,任其日晒雨淋,污水流入水体,严重污染水体环境。部分猪场鸡舍建在村中心,设施简陋,没有硬化地基,畜禽粪尿和冲洗水随处溢流,无法收集处理,严重影响村内环境卫生,因污染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2、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我市是一个山区市,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匮乏。20xx年,全市耕地总面积26万亩,人均0.63亩,其中水田22.5万亩,旱地3.5万亩。与1995年的30万亩相比,10年间减少了4万亩,年均减少4000亩。另外,农业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据调查,全市有2.4万亩油菜秸秆实施田间燃烧处理,3万亩标准农田土壤结构状况未达到整理前水平,农用化肥有55%流失,农田抛荒现象还时有发生。农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农户,只占总农户的15%,与城镇居民相比低55个百分点。全市大田经济作物面积19.2万亩,而推广阳光塑料大棚面积只有2.2万亩,占11.5%。

3、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由于我市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农田水利设施分布不均衡,布局不合理,渠系建筑物不配套,致使地下水位高,渠系水利用率低。主要灌排渠道修年久失修,排灌混用,渗漏、淤积严重,达不到农田排灌要求,抗旱防涝能力较差,极易发生旱涝灾害。据统计,由于20xx年干旱,造成全市经济损失达1.2亿元。

4、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面还不大。全市农村年产生活垃圾10万吨、农村生活污水893万吨,生活污水年排放COD3911吨、氨氮264吨、总磷104吨。目前,全市还有256个村(占50%)垃圾无人收集、随意处置,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道、沟渠、路旁、村边,破坏生态环境、污染水源的情况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质量,危及下游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在农村的一些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活废弃物增多,生活垃圾成份复杂,处理方法简单,任意抛弃,造成垃圾堆积如山、蚊蝇遍地、臭气熏天。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生活垃圾清扫、收集、清运、填埋无人问津。

针对这一状况,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全过程中,加强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投入,节能降耗;对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农业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通过发展农

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达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要求,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我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近年来,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通过全市上下的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一批适宜建德农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1、立体循环生态农业主要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紧密连接种植业、养殖业,形成立体良性循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目前,全市沼气池总容积5986立方米,年可处理养殖污水约15万吨。

⑴生态良性循环模式。大同生态养殖场,年饲养生猪4000头,建沼气池容积368立方米,年处理猪场污水1.3万吨。沼液用于90亩鱼塘养鱼、养珍珠蚌,沼渣少部分拌和配合饲料喂猪,大部分用作125亩板栗园、3亩青饲料和菜地有机肥。每年“三沼”综合利用增收节支10万余元。⑵生态立体发展模式。大慈岩镇黄泥岗农场,有果园48亩,养猪300头,养鸡2000羽,建沼气池容积52立方米,沼气、沼肥充分利用,不仅节约生活能源、节省了果园化肥,使用沼肥还加快了果木生长速度、提高果品产量,同时还改善了土壤肥力。

⑶“养殖—沼气—环保”示范模式。大洋镇荷花村残疾人邵庆富从事养殖业,并投资6500元建起了容积55立方米的沼气池,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化解了村民纠纷,而且沼气供给5户

村民用,每年节约炊事、照明能源支出1800余元。沼肥用作50亩鱼塘养鱼和珍珠蚌的饲料,节约成本4000元,加上沼肥养鱼、养珍珠蚌产生的增产效益,当年就收回了沼气池建设成本。

⑷“猪—沼—果”生态模式。新安江万秋生态养殖场,建沼气池容积320立方米,年猪场污水排放量6500吨,全部经过沼气工程处理,并配备20立方米容积储气柜及脱硫、气水分离设备。利用沼气用作猪舍和管理房加温、照明,为附近20个农户提供炊事、照明能源;利用沼气替代石油液化气,采用喷火枪对母猪产房进行消毒灭菌;利用沼气发电,解决了饲料加工、抽水、高压泵抽吸沼肥动力能源;利用沼肥种植140亩果园、10亩茭白、莲藕等,多余沼液还提供当地农民种菜。在“三沼”综合利用上的高效、创新途径,成为我市在规模养猪场推广的一种示范模式,也成为省内外同行和环保系统参观学习的典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示范。

2、高效作物间作套种主要模式。立足现有耕地资源,以节约耕地资源为中心,以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目标,积极推广高效作物间作套种模式。⑴“草莓—稻”轮作模式。全市草莓面积达2万亩,其中有1.8万亩草莓田实施“草莓—稻”轮作技术,不仅实现亩均增收800元,而且有效改善地力土壤结构,降低草莓病虫危害程度。⑵“草莓—网纹瓜(蔬菜)”间作套种模式。“草莓—纹瓜”面积400亩,大棚草莓中套种网纹瓜亩均收益达4000元。“草莓—蔬菜”间作套种推广面积达900余亩,

大棚草莓套种蔬菜以丝瓜和苦瓜品种为主,蔬菜套种亩均收益达3500元。⑶种养混合模式。莲田养鱼,推广面积200余亩,比纯莲田亩均增收500元;桑(果)园兼养畜禽,亩均可放养土鸡150羽、可实现增收1000元。“鸭—稻”共育,每亩稻田可放养水鸭12只,鸭子收入可200元。⑷大棚嫁接西瓜模式。推广面积达300亩,亩均产值达8000元,比常规栽培高出5000元。

3、节水灌溉主要模式。⑴节水示范模式。杨涯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位于杨村桥、下涯两镇,被列入2001年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计划,示范区建设面积2057亩,其中微灌面积1024亩、渠道防渗灌溉面积1033亩,总投资302万元。据杨涯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梓溪畈现场实测,渠系水利用指数从0.6提高到0.85,采用滴灌后使用田间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9以上,年节水31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达67万元。⑵渠系配套模式。三都镇镇头水库灌区南北干渠,全部采用“三面光”混凝土衬砌,受到了灌区老百姓的欢迎,效果显著。原来的南渠从水库放水到黄泥山村,总长8公里,现已衬砌4.5公里,放水时间由原来3天缩短到2小时,而打开启闭机拉杆由原来25个丝距却降至11个丝距,如果全部衬砌完成,则放水时间更短。⑶高山蓄水模式。新安江街道高岭村筹资52万元,兴建高山蓄水池63只,蓄水量6500m3。水池建成后,年增收达84万元。不仅解决了高山村人们的生活用水,使过去的“保命水”,变成了如今的“文明水”、“生财水”。

4、太阳能综合利用主要模式。⑴太阳能热水器模式。我市是全省第一个普及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1991年列入全国100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利用太阳辐射能发展农业生产,阳光塑料大棚草莓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新安江城区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基本达到户均一台;主要城镇居民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普及率约70%。⑵阳光塑料大棚模式。利用阳光塑料大棚种植草莓,可延长结果期、提高产量品质;种植蔬菜,可使夏菜早熟丰产,缓和“春淡”市场供应。⑶地膜覆盖模式。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通过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 每亩年增温节能可达5吨标煤,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再利用主要模式。⑴垃圾填埋模式。全市农村有生活垃圾填埋场22个,其中垃圾处理卫生填埋场8个,易垃圾填埋场14个。实行垃圾村收集、镇乡集中卫生填埋的有105个村,占20%;实行垃圾村收集、送镇乡垃圾填埋场简易填埋的有155个村,占30%。⑵垃圾制砖模式。建德恒明环保工程实业有限公司,利用垃圾生产环保型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砌块项目已经启动,在取得一定成效后可及时总结推广。⑶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模式。确定5—10个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利用示范村,取得经验逐步推广。⑷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模式。推广无害化三格式化粪池、无动力厌氧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达到可用于农田灌溉的排放标准。全市农村居民13.3万户,建成卫生厕所99281座(其中三格式户厕44084座),占74.65%。建成生活污

水无动力厌氧净化池211座,容积13600 m3,对新村和部分公共厕所的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作为全省农业大县(市)之一,有着较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大有可为。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我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成功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幅射面不广、推广不快,且存在科技含量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不强,基层干部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知之甚少,农民主体意识缺乏,公众参与力度不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缺乏载体,从开发、利用上,还有较大潜力,需寻找有效载体,在拉长循环链上下功夫;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生活垃圾乱倒和污水乱排现象普遍,治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我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要实现农业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三赢”,就必须转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是实现“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最佳选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我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是:到2019年,建成一批农业循环发展的示范工程,重点乡镇(街道)、重点产业、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污染排放量显著减少,农业资源生产率提高,形成比效完善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策,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村奠定基础;到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与环境相协调

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明显增强,努力创建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市。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要求,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推广现有成功模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创新载体,建设循环经济型农业、生态农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型农村;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努力构建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从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抓宣传,营造氛围。一是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作为建设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条件的有效抓手,强化宣传舆论作用,切实增强农业循环经济意识,推进节约型农村建设。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媒体,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和重大意义,普及农业循环经济知识,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让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农民群众之中,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和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逐

步形成循环型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三是紧紧抓住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市的契机,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单位、安全食品基地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以提高全社会成员参与意识。

2、抓规划,制定政策。一是围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组织开展节能、节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相关问题专题研究,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并参照省、杭州市有关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市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承载容量,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二是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农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是制定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如投资、财政、产业等政策,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企业注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促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激励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资源节约,激励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广泛吸入社会资金,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如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用水管理,改革用水制度,建立用水收费制度。

3、抓典型,示范推广。一是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开发模式。大力发展沼气产业,将畜禽粪便通过发酵生产沼气,利用沼气发电、供热等生产、生活,利用沼液、沼渣发展种植业,达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凡年出栏商品猪50头或年

出栏仔猪100头以上,年饲养蛋鸡500羽、年出栏肉鸡3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都必须配建沼气工程,使畜禽粪便污水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提高规模效益。凡新建、改建、扩建养猪、养鸡场,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配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沼气工程,并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交付使用同步进行。鼓励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养殖污染,对按标准配置沼气工程的养殖户给予适当补助,对不配建粪污处理沼气工程的,按照国家规定收缴排污费,排污严重又屡教不改的要采取停业整顿措施。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依据村镇规划,逐步解决人畜混居问题,建立养殖小区,实现人畜分离,改善农村生态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二是推广以农田为主的粮经作物种植模式。通过抓点做样,建设一批农业循环经济样板示范户,充分运用现有的亮点,继续抓好完善巩固,使农民看有样板、学有方向,不断扩大“草莓—稻”、“草莓—纹瓜”、“草莓—蔬菜”、莲田养鱼、桑(果)园兼养畜禽、“鸭—稻”共育、大棚嫁接西瓜全程覆膜等模式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带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根据各类作物的需肥规律,全面实施和推广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的盲目性,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以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为载体,通过耕地地力建设、农作物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推广、农作物配方施肥、农作

物废弃有机物综合利用等途径,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化肥、农药对水的污染和秸秆焚烧对空气的污染,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把生态建设和保护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内在质量和科技含量,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是以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为核心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模式。在乡镇所在地(包括已拆并乡镇)建1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全市共40座,使收集填埋生活垃圾的村达70%以上。在离垃圾填埋场较远的片、区和大村,建设简易填埋场20座就地填埋。在建德恒明环保工程实业有限公司,利用垃圾生产环保型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砌块项目取得成效后,总结推广。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划定垃圾卫生填埋、简易填埋、就地处理区、片和村,严禁乱倒垃圾。建立收集、中转、填埋机制,健全队伍,做到及时清扫、定时清运填埋,推广使用“杭州篮”,减少“白色污染”,以保持农村环境清洁优美。继续推进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抓好农村旧房户厕改造,对乡镇所在地的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和新村集中建新房户的生活污水经无动力厌氧净化处理后排放。四是推广以节能为重点的农业灌溉节约型用水和太阳能综合利用模式。要按照“双千万双百公里”渠系工程的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推进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推广各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和工程招投标制”,加强节

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节水灌溉工程质量。要严格执行节水灌溉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程,做好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护,明晰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要继续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阳光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等技术,并结合生态市建设,积极引导推广清洁能源应用,特别要加大推广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等亮化工程项目的力度。

4、抓培训,提高素质。一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拓宽发展视野,依靠农民的自身力量,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二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对乡镇和农村干部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乡镇、村两级组织的作用,逐步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建设。三要强化“机关围绕基层转,一切围绕发展转”的服务观念,不断改进部门工作作风,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四要强化科技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使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5、抓项目,增加投入。一要加大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项目,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引导作用,

投入扶持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建设。二要整合部门资源。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整合部门资金、技术等资源,筹措落实专项资金,组织开展科技培训,狠抓项目落实,加大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三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以奖代补等形式,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增加投入,使农业循环经济走上滚动发展的轨道。四要通过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特别是省、杭州市生态建设专项资金资金的支持,加快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规模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标准化水库达标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农村居民改厕工程、畜禽粪便(尿)综合利用和治理沼气工程、下山脱贫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更好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6、抓考核,明确职责。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部门,如农办、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环保、科协等,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支持。一是建立专门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分解落实任务,确定专人负责。二是健全考核机制,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列入部门、乡镇(街道)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确保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三

是各乡镇(街道)要按照长效管理的要求,积极推广适宜本地农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切实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筹措落实建设资金,真正把我市农村建设成为循环经济型的农村。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意义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农业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使用资源,强调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资源 农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者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并不考虑环境代价,就会致使一些有机物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生物链之间的作用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所以就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2.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还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再生,并为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提供了新模式,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 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3.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目前,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居民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成果,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进一步加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

关于潍坊等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报告

关于潍坊等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报告 2009-04-20 字体:大中小 受伍杰忠副市长委托,湛江市委党校一行7人赴山东潍坊、寿光、青州、昌邑、烟台、青岛等地考察调研现代农业与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潍坊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潍坊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幅员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67万,其中农业人口630万。从1993年开始,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依靠农业产业化探索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2008年,潍坊市生产总值达2491.8亿元,人均GDP达到4112美元(全国人均2000美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8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种植业上,蔬菜出口占全国的20%;养殖业上,鸭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肉类总产量104万吨;特种动物养殖皮380万张,居亚洲第一;加工业上,有加工企业254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650亿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3家,肉鸡肉羊出口量占全国的28%以上。因此,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评价。其特点是: (一)思想观念新。潍坊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199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即以“以产业化提高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实施“三化(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三带动(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三变(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战略和“公司+基地+农户”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特色产业优。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行区域化种养、规模化经营,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规模较大的经济带,全市形成了17个主导产业。例如,以寿光为中心的60万亩蔬菜种植区,以青州为中心的4万亩花卉种植区,以临朐县为中心的1.5 亿只肉鸭饲养区,以昌邑为中心的苗木种植区等有效地发挥了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该市按照“蔬菜搭台、经贸唱戏、政府投资、百姓收益”的思路,从2000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九届国际蔬菜博览会,第九届菜博会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交易金额接近70亿元,2007年,该市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3位。 (三)产品竞争力强。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和质检体系。该市搜集整理了61项国家标准和24项进口标准,发布实施了154项地方标准,产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同时,投资2亿多元,建立了农业、畜牧、水产三个市级检测中心,20多个市级检测站,100余处乡镇检测点,近千处企业(市场)检测室,建立起市、县、乡、企业四级检测监控网络。二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一体化和合同生产基地,实行统一管理,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三是精心培育农业品牌。该市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靠质量和诚信打造了一批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和一批品牌产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了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等一批品牌产业;培植了得利斯等一批品牌企业;全市认证农产品品牌500余个。 (四)科技含量高。这些年来,寿光先后推广引进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30多个种植新模式,吸引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知名种植业公司在寿光建立了6处菜果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

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跨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95.6亿元,年均增长17.1%,快于“九五时期7.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7.6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人均GDP已达到16331元,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7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为此,特编制《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区循环经济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从我区资源禀赋及产业特点看,也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我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匹配条件较好,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但从总体看,资源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吨标准煤,万元GD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空间较大。 循环型产业链初步建立。经过“十五”时期的建设,能源、重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一些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为 —1—

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2008-10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 项目名称及承担单位 (4)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5)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5) 1.4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9)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1.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11) 第二章企业基本情况 (12) 2.1 承担企业概况 (12) 2.2公司经营宗旨 (12) 2.3公司的发展目标 (12) 2.4 项目的技术基础 (13) 2.5项目情况介绍 (8) 第三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3) 3.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13) 3.1.1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3) 3.1.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4) 3.2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15) 3.2.1江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15) 3.2.2发展我省农业循环经济措施 (17)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19) 4.1产品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19) 4.1.1我国生猪供求状况 (19) 4.1.2蔬菜供求状况 (20) 4.1.3鲟鱼供求状况 (20) 4.1.4都市生态农业需求状况 (21) 4.2产品的价格预测 (22) 4.3公司进入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竞争优势 (22) 4.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4) 4.5项目前景 (24) 第五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25) 5.1 资源和原材料 (25) 5.2项目选址原则 (25) 5.3场址选择 (25) 5.4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27) 第六章产品技术方案 (27) 6.1猪场工厂化技术方案 (29) 6.1.1总体布局 (29) 6.1.2生产区的规划 (30)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县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宁海县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 (2) (一)有利条件 (2) (二)约束条件 (5) (三)重大意义 (6)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模式设计 (7) (三)基本原则 (7) (四)发展目标 (8)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12) (一)产业重点 (12) (二)区域重点 (14) (三)设施重点 (16)

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 (16) (一)工业园区建设重点 (17) (二)清洁生产建设重点 (21) (三)产业结构调整重点 (21) (四)“静脉产业”发展重点 (22) 五、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 (23) (一)现代物流业建设重点 (23) (二)旅游业建设重点 (24) (三)信息服务业建设重点 (25) (四)餐饮业和旅馆业建设重点 (25)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6) (一)节约利用能源 (26) (二)节约利用水资源 (26) (三)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26) (四)节约利用原材料 (27) (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27) 七、建设循环型城镇 (27) (一)推进循环型城镇建设 (28) (二)推进循环型社区建设 (28) (三)推进循环型村庄建设 (29) (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 (29) (五)建设节约型机关 (29)

(六)倡导绿色消费 (30) 八、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 (31) (一)示范工程 (31) (二)重点项目 (33) (三)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36) (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36) 九、保障措施 (36) (一)加强组织领导 (36) (二)完善政策法规 (36) (三)优化科学考评 (37) (四)强化科技支撑 (37) (五)引导公众参与 (38) 附表 附图 前言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新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迅速上升的快通道,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资源约束矛盾和生态环境压力已成为全局性和长期性难题。编制《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循环

赴xx考察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

赴山东潍坊考察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考 察报告 赴山东潍坊考察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 学先进拓思路找差距抓重点 努力推动XX农业大提升大发展 这次参加XX市政府组织的学习考察团赴山东潍坊学习考察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机会难得,获益匪浅。特别是通过现场参观和辅导培训,看的眼热、听的振奋,收获很大、非常管用,既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考,也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进一步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围绕学习考察期间的所学、所思、所悟,谈一下个人的粗浅体会。 一、结合实际,我们学什么 潍坊市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之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之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之高,特别是呈现出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的确让人叹服。追寻他们发展的轨迹,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学习,深入分析,主要有: 1、富有远见的思想观念。潍坊市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之所以全国领先,首要的源于思想的不断

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他们从发展的视角出发,目光高远,把握大势,善于谋势,在1993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近年来,结合新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产业化提高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积极实施"三化、三带动、三变"战略,提出并实施了农业贸工农一体化、农业商品经济大合唱、农业产业化、农业国际化等农业发展的体制创新和以"公司+基地+农户"等三大模式、六小模式为主的农业经营机制创新。一系列的新思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升级,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因地制宜的务实精神。潍坊各地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不动摇,各走各的特色路,各打各的优势牌,培植成一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农业产业结构向板块经济、规模经济发展。目前已形成以诸城、安丘、高密为主的禽肉、花生生产区;以安丘、寿光为主的蔬菜生产区;以青州、临朐为主的干鲜果品生产区;以潍城、寿光、青州为主的花卉生产区;以昌邑为主的绿化苗生产区等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市基本呈现了"一县一品"格局,创造了"一业富全县"的特色。 3、做大做强的无畏气魄。他们目标定位都着眼于全国,生产建设都致力于一流,以大气魄、大手笔谋划推动大发展,使全市农业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他

泸州合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

泸州市合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九年一月

1 规划背景 泸州市合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或“园区”)是泸州市人民政府为推动该市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鑫阳钢铁产能置换搬迁技改项目建设,于2018年9月30日以《关于加快推进鑫阳钢铁产能置换搬迁技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泸市府办函〔2018〕166号)中明确设立的园区。园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佛荫镇、大桥镇场镇附近,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规划主导产业为黑色金属冶炼(短流程炼钢)、机械装备制造、环保节能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园区规划边界距离长江干流最近约1.3km,且规划主导产业不包括石化、化工,园区规划与《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中对园区选址与长江干流的距离要求不冲突。 2016年2月国务院在《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中提出“进一步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推进钢铁企业实现脱困发展”,据此,我省对省内钢铁产能进行了压减。经过不断整合调整,2017年经省政府同意,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对9家钢铁企业予以了公告,同意其钢铁产能整合调整方案。泸州市原有两家小钢铁企业——泸州益鑫钢铁有限公司、四川省泸州江阳钢铁有限公司,整合为鑫阳钢铁有限公司,钢铁产能由原来的252万吨压减为200万吨,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于2017年12月4日在其官网上对鑫阳钢铁公司的以上产能置换方案进行了公告。整合前,益鑫钢铁公司已位于泸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江阳钢铁公司已位于泸县中心城区范围内;根据原环境保护部2015年发布的《钢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中“不予批准选址在城市建成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内的新建、扩建项目”环保等相关选址原则,泸州市各部门对益鑫钢铁厂产能置换项目提出了数个选址方案、并广泛开展了环保等相关论证,最终将厂址确定在距合江县中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生物链

目录 1、申请投资报告 2、公司简介 3、项目可行性论证 4、公司相关文件及证书 ○1营业执照○2组织机构代码证○3税务登记证○4食品卫生许可证○5产品生产许可证○6无公害产品证书○7无公害产地证书○8项目合作协议书5、项目有关文件: ○1永州市发改委立项批文 ○2永州市农村办支持函 ○3湖南省农村办支持函 ○4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 ○5永州市科委科研计划书 ○6国家商标局注册受理通知书 ○7项目用地规划批准函

申请投资报告 中国华融国际企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正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12月1日。主要经营天然植物提取物和食品生产销售。注册资金1168万元,法人代表苏睐员。公司2009年被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资信等级为AAA级,多次被省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质量过得硬单位”,属“永州市重点保护企业”。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公司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到园林花卉、生物制药、保健食品和生态农业等行业。现有主导产品:1、天然植物提取物类:迷迭香、白黎芦醇、核桃油等;2、纯天然有机果蔬粉类:仙人掌粉、南瓜粉、香芋粉、雪莲果粉、桔子粉、红枣粉、香蕉粉、核桃粉等近百类品种;3、植物营养饮料:枣茶、金银花饮料、仙人掌饮料、核桃露饮料、石榴汁饮料、杏仁露等。产品质量符合GMP医药和食品QS检验标准,畅销国内外。 基于上述,为进一步带动广大农民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实施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战略,建设生态农业生物链,正式启动易拉罐饮料生产线;迷迭香芳香

油萃取生产线;迷迭香、仙人掌、薄壳核桃种植基地;牛、鸡、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初步况算,该项目需资金4112.98万元:第一期,总投资2459.3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898.5万元,生产资金1560.88万元;第二期,总投资888. 6万元;第三期,总投资765万元。 报告妥否,请批示! 湖南正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1日

循环经济工作计划(完整版)

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第一篇: 市循环经济工作计划 为认真组织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四节一利用和3911工程,xx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编制规划,出台政策。编制《湖州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xxx 规划》,督促各循环经济试点经济开发区(园区)、工业集聚区完成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湖州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并加以落实。 明确责任,强化考核。明确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各试点单位要落实主管领导和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循环经济推动工作,完善试点循环经济单位通讯员网络;建立完善循环经济指标统计考核体系,督促试点单位建立能耗、污染物排放考核制度。 3.淘汰落后,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有害于生态环境的产业,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制止和减少各种污染源的产生;按照《湖州市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耗水等工艺、设备和产品;出台取缔和关停小造纸、小印染、小化工、小蓄电池等高污染行业规划,争取尽快分步实施;拆除机立窑12座,拆除粘土砖瓦窑32座;力争散装量达到800万吨,散装率65%以上,制定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建造一批新型墙材示范工程;抓好禁用实心粘土砖工作。

4.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专项项目,推广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等,加大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引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建立循环经济专家服务库,培育循环经济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清洁生产审核、信息咨询等提供优质服务。 5.广泛开展节能工作。逐步制定九大行业主要产品的消耗定额。重点推广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照明节电等国家重点节能工程,进一步推进纯低温余热发电、变频调速、小型高背压汽轮机替代电动机节电技术,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35项,节电2亿千瓦时。完成22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监测任务,加大能源监测和检查处罚力度,会同技术监督部门抽查能效标识制度执行情况;年综合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利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每季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6.继续深入开展清洁生产。组织4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确保35家企业通过审核验收,培育3家省级绿色企业、6家市级绿色企业,20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重点在印染、造纸、化工行业中推进清洁生产。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在印染、化工行业推进水循环回用试点,在造纸行业中积极推行白水回用,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进一步推动重点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测,重点督促热电企业安装脱硫装置。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招商调研报告 一、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目前,现代农业已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级的阶段,世界现代农业表现出如下主要发展趋势:一是农业抗灾能力越来越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从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二是高新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撑和助推作用越来越显著,农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高科技,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80%。三是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越来越产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通过增加投入、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强化组织管理等,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四是生产趋于标准化,质量走向安全化,现代农业要求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五是交融于世界经济循环,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国际化,农业品牌竞争白热化。 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就,农民收入获得极大提高。二是主要农产品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质量迅速提高。中国谷物、籽棉、油菜、肉类产量和花生、水果产量上升至世界各国产量的第1位。中国用占世界约9%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25%左右的粮食产量,基本具备了年产4.5~5亿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现代农业装备设施水平提高,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我国现代农业园

区建设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10年,我国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已达4000多个,农业园区用地面积已经达到1180万公顷左右。 三、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基础较为坚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果业产量、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苹果面积、产量、品质稳居全国首位;以生猪、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成为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省份;干杂果生产稳步扩大。农业产业布局与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关中奶畜、秦川牛、强筋小麦、猕猴桃产业带,渭北苹果、设施蔬菜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建设各类园区1004个。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条件更加有利。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和农民组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典型模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技术,为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扩大内需和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推广,以杨凌示范区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功能明显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论文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论文 一、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极不协调,长江以南地区总水量多而耕地少,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在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严重缺水。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临界值的县(区)达666个,占全国县(区)总数的23.27%。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就是这样紧缺的农业资源,由于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它们日趋减少。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满足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受“三废”污染的耕地约2186.7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特别是乡镇企业,由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处理就直接把“三废”排放到农田,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或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或消亡,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浅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浅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突出地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杭州临江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为例,?述了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背景和特点,同时对推动循环经济(静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杭州临江;规划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美丽中

国”目标的重要突破口。 一、循环经济与静脉产业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环保型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的循环经济理念以4R体系为特征,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制造。强调在物质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进而实现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中,根据物质流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从原料的开采到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另一种则是从生产或消费后的废弃物排放到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分解分类及资源化或最终废弃处置的过程。仿照生物体内血液循环的概念,前者被称为动脉产业,后者被称为静脉产业。静脉产业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对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产业园也称为静脉产业园,是指建立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以垦区为例 2012年08月03日10:03 来源:国研网2012年3月20日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容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规模农业的推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必要而且现实。近年来,垦区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报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垦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做法,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合理规划典型示、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等促进农垦乃至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建议,垦区 一、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 垦区(以下简称垦区)国有农场创建于1947年,土地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近年来,垦区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并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一)沼气开发模式 “十一五”期间,垦区利用国家资金共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30个,其型沼气工程15处,总池容1.045万立方米,年产气285万立方米,装机350千瓦,发电164万千瓦时,户用沼气、联户沼气9510户。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4处,秸秆沼气工程1处,供气户数达2300户。通过沼气工程项目的建设,既可以实现清洁无害化生产,解决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有机复和符合标准的农业灌溉用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见图1)。

图1 “能源生态型”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 (二)生物质发电模式 垦区拥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和速生林基地,把这些生物质作为原料,建立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厂,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垦区生物质发电工程中,已装备46台套稻壳发电机组,每套机组功率200千瓦时,总投资2000多万元,红兴隆分局和建三江分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九三分局2.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和分局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各项前期工作。目前稻米加工厂按年生产250天计算,所配备46台的稻壳发电机组可发电552×105千瓦时,年利用稻壳1656×102吨。这些发电机组综合利用米厂的废弃物稻壳资源进行发电,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北大荒米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稻壳替代燃煤供热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稻壳棒项目等,年利用稻壳15万吨,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供热采暖16.5万立方米,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0多万吨。围绕米、糠、壳三大技术研发路线,摸索出“良种繁育→订单种植→反哺农户→精深加工→节能减排→产品研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稻米产业低碳化集群。完达山乳业稻壳掺烧工业锅炉改造及电机变频调速节电技术改造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年可节约3万吨标准煤,节电700万度。 (三)海林循环农业模式 以海林农场为代表的一批农牧场,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能源转换为重点,从推行生态农业建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入手,探索建立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农业模式,探索出“猪(牛)→沼→果(菜)”、“猪→沼→厕→燃料”等多种生态产业链。目前,海林农场场部地区沼气入户1100户,占场部居民的96.7%。在海林农场,一个三口之家使用沼气的费用比使用液化气每年节约450元左右。沼气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则运送至农田抛洒肥田,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再利用。2008年起,海林农场开始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有机蔬菜、葡萄、水稻等。目前,有机水稻面积已达3000亩,现有日光温室10栋,蔬菜大棚40栋,种植有机蔬菜、葡萄120亩。此外,海林农场利用水稻稻壳、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彬县农牧局 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各位主任、委员: 根据人大安排,近期,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现场观摩、向有关部门、群众和技术人员询问了解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通过多方面走访了解,基本掌握了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分为以下7种类型:新农村家园、农村科技园区、农业旅游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城市型生态农业园、生态餐厅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近年来,在彬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依托资源优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县已建成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4个;建成以本地现有资源为依托的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个;建成以弘扬彬县人口文化为主的新农村家园1个;

主要涉及6个村,累计投资5259.5万元。还有1个规划100亩的高智能型现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区,正在设计当中。 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特点是: (一)规划设计合理,突出特色。通过调研,可以看出,为了确保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质量和标准,各相关单位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调查,反复论证,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全县5个现代农业园区亮点纷呈,炭店乡林家堡生态农业观光园,主要体现的是渭北窑洞居住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底店乡侍郎湖休闲农业观光园,主要体现的是内陆淡水湖休闲垂钓、农事体验、山间鸟语花香等乐趣;香庙乡程家川村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充分展示了古豳流传千年的传统民俗风情、文化底蕴、清代古民居建筑群独特风采;润杨休闲农业观光园,是由彬县润杨开发责有限任公司建设的,主要展示的是大棚晋枣高效栽培技术、柿子栽培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等;龙高镇龙马村循环农业示范园,主要以当地苹果树枝为原料制作菌棒,生产优质平菇、香菇、金针菇,废弃的菌棒再循环利用到苹果园中,形成大棚蘑菇循环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大棚蘑菇标准化生产技术;太峪乡寺家庄村新农村家园,主要展示我县别墅型新农村建设成果、首家村级人口文化园,在品尝彬县特色小吃的同时,感受彬县村级人口文化的淳朴、厚道,体验彬县传统民俗表演。 (二)以科技为先导,园区基础坚实。以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为载体,以增强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功能为目标,全

循环农业论文15篇(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循环农业论文15篇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循环农业论文 摘要: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产业部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物的自然生长以获得收成。传统农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掠夺性的,往往形成“先掠夺、再补充、再掠夺”的恶性循环,造成农田肥力下降,降低产品品质,并形成大面积污染。循环农业强调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耦合效应,有效利用不同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互补、互利因素。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论文农业 循环农业论文: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 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它是20世纪90 年代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它不 仅是一种以生态学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同时也

是一种资源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对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起指导作用。如果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同时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可以解决很多农业问题,例如治理环境污染、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合理利用各地乡镇农村企业留下的不良资产等。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七点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强烈意识,因此应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介绍循环经济的知识,加强宣传引导,使他们尽快树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其在我国的发展。具体的建议如下: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科研工作者要认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并从科学的角度清晰地阐述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在我国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总体规划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位于天津市静海县西南部,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访日成果的重点项目。 产业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政策背景。从国际新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以节能、环保、可持续为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产业代表着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从国内产业调整与升级的角度看,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此外,从国际可持续发展项目合作的角度看,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的建设也是中日韩三国友好合作,在环保产业领域共同发展的重要见证。 本次规划范围西至子牙河,东至京沪高速公路,北至静文公路,南至陈大公路。区内地势平坦,河流、沟渠纵横,用地主要为村庄、果园、苗圃、耕地等。 一、发展条件 产业区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首先,区位条件优越。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距天津市区19公里,距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65公里,距北京120公里,

距石家庄240公里,距天津机场43公里,距天津港75公里,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其次,产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区现已拥有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颁发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政府颁发的?国家级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和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三个国家级园区称号。循环经济产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潜力。 二、发展定位与规模 根据上述发展条件以及当前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产业区发展定位为: 国际一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带动基地 中国节能环保新能源高新技术孵化推广基地 中国北方地区的?城市矿山? 规划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配套设施相关标准,确定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控制在8万人。 三、指标体系 为保证产业区高起点发展,邀请具有相关经验的国际知名规划咨询机构,在比较分析国内外同类产业区案例基础上,

对x县矿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对x县矿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对x县矿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且末县具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且末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矿产开发不断发展。矿业经济在县域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拉动且末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也给县域经济和谐发展带来了阴影。 一、矿业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且末县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完善保障机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采、选、冶的一条龙的链式格局逐步形成。201X年上半年采矿业完成投资5740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9.6%。 二、矿业经济产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且末县矿业企业发展呈现“头重脚轻”的局面,在采、选、冶一条龙体系中,资源采掘业多,而矿产品加工业少,精深加工几乎没有。矿产资源在本地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低。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小。生产的产品均属于初级原料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盈利空间小。而矿业企业对科研投入极低。企业规模较小,新产品开发意识不强,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品牌产品开发乏力,无法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从而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矿业经济给且末经济带来的问题.freekan. 一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使县域经济的发展过度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果矿业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将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是干部群众形成了狭隘的资源观和发展观,讲发展必讲资源,把自然资源优势等同于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讲资源必讲矿藏,认识不到人才、知识、科技、管理、人文环境、基础设施等在一定意义上是比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更强大、更持久的支撑力。四、如何改变不利的现状矿产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如果仅仅只依靠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不形成高精深的生产链条,不谋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年复一年,将留下“输出资源,留下污染,输出财富,留下贫困”的不可持续境况。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来促进经济总量的扩大尤显重要。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依靠资源和资本投入支持的粗放增长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必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才能实现且末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结构升级矿业兴县是且末县经济工作的主题,我们必须依托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实施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举,努力增强且末县工业经济发展优势。着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切实解决工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与问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业发的全过程。编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环境容量及总控制规划,建立循环经济项目库。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技术开发。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