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实验3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3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3报告

实验序号: 3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网络信息通信

姓名:邹振宇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0902142

学号:090214214

指导教师:乐德广

实验地址:N6—113

实验日期:2016.10.14

实验3.1 SSH网络安全通信实验

1.请回答实验目的中的思考题。

(1)网络通信加密系统有哪几类?分别有哪些加密算法?

答:一般的数据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个层次来实现链路加密,借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采用混合加密体制,即数据以外部CBC模式的三重IDEA算法加密,密钥以RSA加密,并用单项安全函数SHA-1实现签名。

(2)网络通信中有哪些应用需要用到加密?

答:文件压缩,电子邮箱,游戏等。

(3)SSH协议能够用于解决现有的哪些网络通信协议存在的安全问题?它能为用户提供哪些网络安全通信应用?

答:SSH把所有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它既可以代替Telnet,又可以为FTP提供一个安全的通道,这样就可以防止网络窃听及中间人等攻击方式。

SSH为用户提供的网络安全通信应用有:远程安全登录,远程安全拷贝,安全文件传输,端口映射以及SOCK5代理等。

2.分析说明SSH的安全通信原理。

原理:ssh利用rsa加密的不对称性,在两种之间分享一把只有他们两个人才知道的通信密钥,通过这个通信密钥,他们再进行之后的通信。客户端计算机用ssh主机名连到到主机名所指定的服务器,ssh询问服务器缺省的连接端口一般是22端口,就是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会把自己的公钥发送给对方,服务器发送给客户端计算机公钥。客户端计算机拿到公钥后,会把自己的通讯密钥,然后,把自己客户端的通讯密钥用服务器给的公钥来加密,形成密文,将密文发送给服务器,然后,服务器用私钥解密出来,解密出来后,通讯密钥就被解密出来了,于是,通讯双方就共同拥有了双方的小秘密-通讯密钥,双方就可以通过通讯密钥来对通讯内容加密来进行传送,由于其他第三方无法得知通讯密钥,也就无法解密密文,双方有共同的通讯密钥的情况下,双方就不需要rsa加密算法了。得到通讯密钥后,服务器就告诉客户端计算机,我已经拿到密钥了,你现在把用户名和密码告诉我,那,客户端计算机就通过通讯密码对用户名和密码加密,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收到后,解密后检查权限体系,判断,用户和密码是否允许通过,假如允许就建立起会后联系,就可以通信。

3.结合本次的实验操作,说明本次实验解决了哪些网络通信安全问题?

答:本次的实验操作解决了基于SSH的远程安全登录,基于SSH的远程安全数据传输以及基于公钥的SSH用户身份认证这些网络通信安全问题。

4.说明OpenSSH网络安全通信软件的功能,并举例说明具体操作步骤。

1安装SSH服务器

(1)检查系统是否已经安装SSH服务器

(2)已经安装了OpenSSH服务器

2 OpenSSH服务器基本配置

3 启动SSH服务器

4 基于SSH的安全远程登录

(1)用账户/密码方式登录

(2)从Linux客户端登录Linux服务器

(3)

(4)从Windows客户端登录Linux主机

5基于SSH环境下安全远程文件复制(1)Linux环境下远程文件复制

(2)Windows环境下安全远程文件复制

6基于公钥的SSH用户身份认证

(1)新建帐户

(2)创建密钥对

(3)在SSH服务器建立“.ssh”目录

(4)将客户机上“bob”帐户的公钥上传到SSH服务器

(5)SSH服务器设置

(6)公钥认证登录测试

OpenSSH提供了服务端后台程序和客户端工具,用来加密远程控件和文件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并由此来代替原来的类似服务。

用下面的命令可以生成密匙:

ssh-keygen

如果远程主机使用的是SSH 2.x就要用这个命令:

ssh-keygen –d

在同一台主机上同时有SSH1和SSH2的密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密匙是存成不同的文件的。

ssh-keygen命令运行之后会显示下面的信息:

Generating RSA keys: ............................ooooooO......ooooooO Key generation complete. Enter file in which to save the key (/home/[user]/.ssh/identity):

[按下ENTER就行了]

Created directory '/home/[user]/.ssh'. Enter passphrase (empty for no passphrase): [输入的口令不会显示在屏幕上]

Enter same passphrase again:

[重新输入一遍口令,如果忘记了口令就只能重新生成一次密匙了] Your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saved in /home/[user]/.ssh/identity.

[这是你的私人密匙] Your public key has been saved in /home/[user]/.ssh/identity.pub. The key fingerprint is: 2a:dc:71:2f:27:84:a2:e4:a1:1e:a9:63:e2:fa:a5:89 [user]@[local machine]

“ssh-keygen –d”做的是几乎同样的事,但是把一对密匙存为(默认情况下)

“/home/[user]/.ssh/id_dsa”(私人密匙)和“/home/[user]/.ssh/id_dsa.pub”(公用密匙)。

现在你有一对密匙了:公用密匙要分发到所有你想用ssh登录的远程主机上去;私人密匙要好好地保管防止别人知道你的私人密匙。用“ls –l ~/.ssh/identity”或“ls –l ~/.ssh/id_dsa”所显示的文件的访问权限必须是“-rw-------”。

在每一个你需要用SSH连接的远程服务器上,你要在自己的家目录下创建一个“.ssh”的子目录,把你的公用密匙“identity.pub”拷贝到这个目录下并把它重命名为“authorized_keys”。然后执行:chmod 644 .ssh/authorized_keys

5.举例说明Windows平台下的SSH服务器安装配置及应用(选做)。

实验总结和分析

实验调查

1.实验难易程度:(A)

(A)容易;(B)恰当;(C)偏难;(D)很难

2.实验内容兴趣程度:(B)

(A)没兴趣;(B)有兴趣;(C)很有兴趣

3.你对本次实验内容的看法,并对本次实验提出你的建议。

通过本次这次实验,知道了SSH的通信原理,也明白了实验解决了基于SSH的远程安全登录,基于SSH的远程安全数据传输以及基于公钥的SSH用户身份认证这些网络通信安全问题,明白了其中的重要性。

江苏大学-计算机图形学第三次实验报告-二维图形变换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题目二维图形变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成绩评定表

二维图形变换 1. 实验内容 完成对北极星图案的缩放、平移、旋转、对称等二维变换。 首先要建好图示的北极星图案的数据模型(顶点表、边表)。另外,可重复调用“清屏”和“暂停”等函数,使整个变换过程具有动态效果。 2. 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8 3. 问题分析 为了建立北极星图形,首先在二维空间中根据坐标绘制出北极星图形。并且在此坐标系中确定好走笔顺序以便于进行连线操作。 同时需要好好的使用清屏函数以使得显示正常。 1. 放大缩小变换 放大缩小变换公式为:x’=x.a, y’=y.d; 其中a,d分别为x,y方向的放缩比例系数。 可通过不同的比例系数来显示程序运行结果。当a=d时为等比例放缩操作。可令变换矩阵为T。 2. 对称变换 包括以x轴对称、y轴对称和原点O对称三种。由于屏幕坐标只有第一象限,我们可以将原点平移到(500,240)处。在第一象限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分别求出三个对称图形。 3. 旋转变换 将图形上的点(x,y)旋转θ角度,得到新的坐标(x’,y’)为: x’=xcosθ-ysinθ, y’=xsinθ+ycosθ; 旋转矩阵T为

4.平移变换 4. 算法设计 5. 源代码 //北极星 void hzbjx(CDC* pDC,long x[18],long y[18]) { CPen newPen1,*oldPen; newPen1.CreatePen(PS_SOLID,2,RGB(255,0,0)); oldPen = pDC->SelectObject(&newPen1); POINT vertex1[11]={{x[1],y[1]},{x[2],y[2]},{x[3],y[3]},{x[4],y[4]},{x[5],y[5]},{x[3],y[3]},{x[1],y[1]},{x[6],y[6]},{ x[3],y[3]},{x[7],y[7]},{x[5],y[5]}}; pDC->Polyline(vertex1, 11); newPen1.DeleteObject(); newPen1.CreatePen(PS_SOLID, 2, RGB(0,255,0)); oldPen = pDC->SelectObject(&newPen1); POINT vertex2[5]={{x[6],y[6]},{x[8],y[8]},{x[9],y[9]},{x[3],y[3]},{x[8],y[8]}}; pDC->Polyline(vertex2, 5); POINT vertex3[5]={{x[4],y[4]},{x[10],y[10]},{x[11],y[11]},{x[3],y[3]},{x[10],y[10]}}; pDC->Polyline(vertex3, 5); newPen1.DeleteObject(); newPen1.CreatePen(PS_SOLID, 2, RGB(255,0,90)); oldPen = pDC->SelectObject(&newPen1); POINT vertex4[11]={{x[12],y[12]},{x[13],y[13]},{x[3],y[3]},{x[9],y[9]},{x[14],y[14]},{x[15],y[15]},{x[3],y[3]},{x[ 11],y[11]},{x[12],y[12]},{x[3],y[3]},{x[14],y[14]}}; pDC->Polyline(vertex4, 11); newPen1.DeleteObject(); newPen1.CreatePen(PS_SOLID, 2, RGB(0,100,255)); oldPen = pDC->SelectObject(&newPen1); POINT vertex5[5]={{x[15],y[15]},{x[16],y[16]},{x[3],y[3]},{x[16],y[16]},{x[7],y[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自动化(铁道信号) 姓名: ***** 学号: 1121**** 授课教师:福恩

目录 1.实验一 (3) 2. 实验二 (8) 3.实验三 (13) 4.实验四 (22) 5.实验五 (26) 6.实验六 (33) 7.参考文献 (38)

实验一交通灯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应用接口技术设计十字路口、复杂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学会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所学的X86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掌握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的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模拟控制并思考计算机如何应用在各种控制系统中。 (1)掌握利用X86汇编语言技巧 (2)掌握X86微处理器与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硬件电路设计 (3)熟悉模拟交通灯控制的实现方法并思考如何应用在实际中。 二.实验容 设计一个交通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工作后,交通灯按照如下规律变化: (1)南北路口的绿灯、东西路口的红灯同时亮3秒左右。 (2)南北路口的黄灯闪烁若干次,同时东西路口的红灯继续亮。 (3)南北路口的红、东西路口的绿灯同时亮3秒。 (4)南北路口的红灯继续亮、同时东西路口的黄灯亮闪烁若干次。 (5)返回(1)依次循环。 三.实验电路 如下图,L7、L6、L5作为南北路口的交通灯与PC7、PC6、PC5相连,L2、L1、L0作为东西路口的交通灯与PC2、PC1、PC0相连。编程使六个灯按交通灯变化规律燃灭。 8255动态分配地址: 控制寄存器:0EC0BH A口地址: 0EC08H C口地址: 0EC0AH

红黄绿红黄绿 图1-1 交通灯实验电路图四.程序流程图 五.源程序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 工作状态控制字设置 START: MOV DX,0EC0BH ;写控制端口,地址0EC0BH MOV AL,10010000B ;C口方式0输出 OUT DX,AL

小学3-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下册汇总(苏教版).

苏教版三----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 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材料 实验 类型周次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2了解土壤 用实验证明土壤里 含有空气 烧杯、玻璃棒、土壤、水 观察 1 用实验证明土壤里 含有腐殖质和水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 发皿、玻璃片、烧杯、土壤 演示 1 3肥沃的土壤 做肥料袋袋子、土、水果皮、菜叶、水自制 2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喷壶、水、平盘、有植被土壤 和无植被土壤各一块 演示 2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1果实和种子 探究种子里面有什 么 用水泡过的蚕豆、放大镜、镊 子 分组 4 2根和茎探究茎的作用芹菜的茎、红墨水、烧瓶 观察 4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 研究固体的共同性 质 桌、直尺、玻璃、红领巾等学 生自己身边的物品 观察 7 探究固体的混合前 后重量和体积的变 化情况 黄豆、米、面粉、天平、量筒 分组 7 2把固体放到 水里 探究固体的沉浮 蜡烛、小瓶盖、粉笔、布、水 槽、树叶、苹果、铁钉 分组 8 3认识液体 研究同体积液体的 重量 油、水、蜂蜜、量筒、天平 分组 9 4把液体倒进 水里 研究液体的沉浮油、水、蜂蜜、烧杯演示9 研究液体混合前后 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情况 酒精、水、天平、量筒(量杯) 演示 9 5使沉在水里 的物体浮起来 探究使物体上浮的 办法 水槽、盐、糖、味精、玻璃棒、 汤匙 分组 10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2气温有多高测量气温温度计分组12 3雨下得多大制作雨量筒大饮料瓶、剪刀、硬纸片制作13 4今天刮什么 风 制作风向标 硬纸板、大头针、泡沫板、小 珠子 制作15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分组研究土壤成分1、让学生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不要太干燥),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观察餐巾纸的变化。如果观察不到水迹,说颜色变黄了等等,可让学生观察餐巾纸的背面,一般会有明显的潮湿斑迹。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与变化。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引导学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5分钟。 4、学生分组实验,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 5、交流实验现象。(搅拌之后,可能时间较短,难以进行沉淀,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做好的一杯拿出来提供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有个完整的认识。) 2. 演示研究土壤成分1、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上面放上盛有土壤的蒸发皿(选用腐殖质较多的黑色土壤),下面用酒精灯点燃加热。 2、酒精灯使用:(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体的2/3。(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由下往右上方在灯芯上划过,使灯芯点燃。(3)用外焰加热。(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吹灭,用灯帽盖上灯芯,使火焰熄灭,如果是玻璃灯帽,还需提起灯帽再轻轻放下,以免会被吸紧。 3、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变化,等到有白烟冒出后,可以请学生代表上来闻一闻,闻的时候提醒学生不能直接去闻,应该用手扇一些白烟到旁边闻。 4、交流实验现象。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三

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姓名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3进程并发与同步 1、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区分进程并发执行与串行执行; 2、掌握进程并发执行的原理,理解进程并发执行的特点; 3、了解fork()系统调用的返回值,掌握用fork()创建进程的方法;熟悉wait、exit等系统调用; 4、能利用相应的系统调用实现进程树与进程间的同 步。 实 验操作系统:linux Un bu ntu 11.10 环 境实验工具:Vmware 实验内容 1、编写一C语言程序,实现在程序运行时通过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使父、子三进程并发执行,父亲进程执行时屏幕显示“I am father ”,儿子进 程执行时屏幕显示“ I am son ",女儿进程执行时屏幕显示“ I am daughter ”。 要求多次连续反复运行这个程序,观察屏幕显示结果的顺序,直至出现不一样的情况为止。要求有运行结果截图与结果分析 2、连续4个fork()的进程家族树,family1-1.c 程序清单如下: #in clude main () { fork(); fork(); fork(); fork(); printf( A\n ”); } 请根据程序运行结果,画出进程家族树,并分析原 因。

3、 修改程序1,在父、子进程中分别使用 wait 、exit 等系统调用“实现”其同 步推进,父进程必须等待儿子进程与女儿进程结束, 才可以输出消息。 写出相应的同 步控制,并分析运行结果。 4、 创建一个子进程,并给它加载程序,其功能是调用键盘命令“ ls -I ”,已知 该键盘命令的路径与文件名为: /bin/ls 。父进程创建子进程, 并加载./child2 程序。 写出相应的程序代码并分析程序运行结果。 1、编写一 C 语言程序,实现在程序运行时通过系统调用 fork()创建两个子进 程,使父、子三进程并发执行,父亲进程执行时屏幕显示“ I am father ”, 儿子进程执行时屏幕显示“ I am son ”,女儿进程执行时屏幕显示“ I am daughter "。并且反复的测试,观察每一次的执行的顺序有什么不同 2、修改程序1,在父、子进程中分别使用 wait 、exit 等系统调用“实现”其同 步推进,父进程必须等待儿子进程与女儿进程结束,才可以输出消息。 4、创建一个子进程,并给它加载程序,其功能是调用键盘命令“ ls -I ”,已知 该键盘命令的路径与文件名为: /bin/ls 。父进程创建子进程, 并加载./child2 程序。 法 描 述 及 实 验 步 骤 调 试过 程及实 验结果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1 Keil C51的使用(汇编语言)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Keil C51(汇编语言)和ZY15MCU12BD型综合单片机实验箱的操作和使用,能够输入和运行简单的程序。 二.实验设备: ZY15MCU12BD型综合单片机实验箱一台、具有一个RS232串行口并安装Keil C51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及环境: 在计算机上已安装Keil C51软件。这个软件既可以与硬件(ZY15MCU12BD型综合单片机实验箱)连接,在硬件(单片机)上运行程序;也可以不与硬件连接,仅在计算机上以虚拟仿真的方法运行程序。如果程序有对硬件的驱动,就需要与硬件连接;如果没有硬件动作,仅有软件操作,就可以使用虚拟仿真。 四:实验内容: 1.掌握软件的开发过程: 1)建立一个工程项目选择芯片确定选项。 2)加入C 源文件或汇编源文件。 3)用项目管理器生成各种应用文件。 4)检查并修改源文件中的错误。 5)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软件模拟仿真。 6)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硬件仿真。 2.按以上步骤实现在P1.0输出一个频率为1Hz的方波。 3.在2的基础上,实现同时在P1.0和P1.1上各输出一个频率同为1Hz但电平状态相反的方波。 五:程序清单: ORG 0000H AGAIN:CPL P1.0 MOV R0,#10 ;延时0.5秒 LOOP1:MOV R1,#100 LOOP2:MOV R2,#250 DJNZ R2,$ DJNZ R1,LOOP2 DJNZ R0,LOOP1 SJMP AGAIN END 六:实验步骤: 1.建立一个工程项目选择芯片确定选项 如图1-1所示:①Project→②New Project→③输入工程名test→④保存工程文件(鼠标点击保存按钮)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温度和温度计 活动1:感受1号杯和2号杯里水的冷热 1号杯水() 2号杯水() 活动2:观察温度计 .观察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 要构造。 你观察温度计上有摄氏度 (℃)的标记吗? 你观察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 示多少? 最高()最低() 你观察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和 最低温度是多少? 实验现象温度计里面的液柱热了就会上升,冷了就会下降。 活动3:下面的温度你会读和写吗? 28摄氏度写作: 20摄氏度写作: 零下5摄氏度写作: -21℃读作: 31℃读作: 实验要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用品:400ml烧杯一个一支温度计适量冷水和一暖壶热水吸水纸废物瓶。 步骤操作要求评分标准满分得分1 清点仪器用品按材料清单清点材料用品是否齐全(5分)。 5

2 观察温度计的 零刻线、分度值 和量程。 A、观察温度计的零刻线。(10分) B、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和量程 。(10分) 20 3 用手感知水温。将手指伸入烧杯中(冷水)或将手放在烧杯 外壁(热水),手的感觉 (10分),估测水的温度(10分)。 20 4 将温度计测量 水的温度。 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10 分)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 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10分) C、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要让玻璃 泡继续停留在水中。(10分)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连续三 次测水的温度分别为、、 ,平均水温为。(15分) 45 5 整理仪器,擦拭 桌面。 A、将温度计擦干放回原处。(5分) B、擦拭桌面。(5分) 10 实验三、水结冰了 一、实验名称:水结冰了 二、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温度计的读数 三、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 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测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四、实验器材:试管、保温杯、温度计、碎冰块、食盐、纯净水。 水结冰了的实验记录表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三

课程实验报告

3、修改程序1,在父、子进程中分别使用wait、exit等系统调用“实现”其同步推进,父进程必须等待儿子进程与女儿进程结束,才可以输出消息。写出相应的同步控制,并分析运行结果。 4、创建一个子进程,并给它加载程序,其功能是调用键盘命令“ls -l”,已知该键盘命令的路径与文件名为:/bin/ls。父进程创建子进程,并加载./child2程序。写出相应的程序代码并分析程序运行结果。 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 1、编写一C语言程序,实现在程序运行时通过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 程,使父、子三进程并发执行,父亲进程执行时屏幕显示“I am father”, 儿子进程执行时屏幕显示“I am son”,女儿进程执行时屏幕显示“I am daughter”。并且反复的测试,观察每一次的执行的顺序有什么不同 2、修改程序1,在父、子进程中分别使用wait、exit等系统调用“实现”其同 步推进,父进程必须等待儿子进程与女儿进程结束,才可以输出消息。 4、创建一个子进程,并给它加载程序,其功能是调用键盘命令“ls -l”,已知该键盘命令的路径与文件名为:/bin/ls。父进程创建子进程,并加载./child2程序。 调试过程及实验结果

总结 1、实现在程序运行时通过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使父、子三进程并发执行,父亲进程执行时屏幕显示“I am father”,儿子进程执行时屏幕显示“I am son”,女儿进程执行时屏幕显示“I am daughter”。这一点需要注意。返回结果时,由于每一次的不确定性,所以要想得到比较具有说服性的,就必须经过多次的测试。 2、连续4个fork()的进程家族树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进程输出信息一直一样的情况,需要多次执行输出才有可能会看到输出结果不一样的情况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第三次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实验名称:用PowerDesigner建模工具绘制数据流图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环境 Windows 2000、Rational Software公司的Rational Rose应用软件 二、实验目的 1)了解Rational Rose工具软件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用Rational Rose画用例图的具体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 1)设计用例图(Use Case框图) 2)用Rational Rose在Use Case视图中创建Use Case框图。 四、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Use Case框图,并给出“预订教室”的用例描述。 1) 背景 某大学需要一个教室预订系统,将空闲的教室提供给师生做学术报告或班级活动。师生可使用该系统预订所需的教室,以便让管理员在恰当的时间开放教室、准备好多媒体设备。 2) 功能要求 2.1) 管理员可使用该系统增加用户、删除用户。 2.2) 管理员可向系统中增加或删除供预订的教室,设置任一教室可使用的时间段。 2.2) 师生可登录系统、修改密码。 2.3) 师生在登录后,可浏览给定时间段的空闲(供预订的且未被预订的)教室;选择教室和使用时间段,预订教室。 2.4) 管理员可浏览任意时间段内的教室预订情况。 3) 性能要求 3.1) 教室占用的时间段精确到“课时”。 3.2) 支持最多10000人同时在线使用系统,确保系统稳定流畅。 五、实验步骤 Use Case框图表示整个机构提供的功能,可以用来回答下列一些问题:公司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建立这个系统?还有那些人使用这些系统。Use Case框图在业务建模活动期间大量用于设置系统情景和形成创建使用案例的基础。 1)如何使用Rational Rose画Use Case框图 S1:点击“开始”在“程序”中找到“Rational rose”点击“Rational Rose Enterprise Edition”进入该软件。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河北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 清点器材(15分) (1)有清点实验器材的动作。(5分)(2)能准确说出器材名称。(10分) 2. 进行实验(50分) (1)正确使用仪器,合乎规范,注意安全。(10分) (2)按正确的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操作。(30分)(3)实验过程中,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10分) 3. 填写实验报告(20分) (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10分) (2)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10分) 4. 整理仪器、收拾桌面(15分)(1)仪器归位、摆放整齐。(10分)(2)桌面整洁。(5分) (一)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发生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鼓和鼓槌、绿豆、钢锯条。实验步骤: 1.把绿豆放在鼓皮上,用鼓槌敲击鼓,观察绿豆。 2.把锯条放在课桌上,一半落空,一只手按住桌上一端,另一只手拨动锯条。 实验现象:1. 绿豆跳动 2. 锯条颤抖 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振动。 (二)实验名称: 水能传声

实验器材:水槽、砂纸。 实验步骤: 1. 水槽中加满水。 2. 一个同学在水中磨砂纸,另一个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听。 实验现象:听到了磨砂纸声音。实验结论:水能传声音。 (三)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 实验步骤: 1. 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 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没有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实验名称:光的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光是否可以被反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的硬纸片1张、平面镜一个、纸和尺子。 实验步骤:将中间带缝的硬纸片、平面镜放在纸上,排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硬纸片缝隙一端向平面镜上照射,改变平面镜摆放的角度观察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三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2012 —2013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开课实验室:信自楼445 2013 年 5 月 16 日 一、实验要求 对给定的一个页面走向序列,请分别用先进先出算法和二次机会算法,计算淘汰页面的顺序、缺页次数和缺页率,具体的页面走向可参考教材例题或习题。 二、实验目的 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理地分配空间。请求页式管理是一种常用的虚拟存储管理技术。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通过编写和调试地址转换过程的模拟程序以加强对地址转换过程的了解,通过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置换算法模拟设计,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掌握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 三、实验原理及基本技术路线图(方框原理图) 用C或C++语言模拟实现请求式分页管理。要求实现:页表的数据结构、分页式内存空间的分配及回收(建议采用位图法)、地址重定位、页面置换算法(从FIFO,LRU,NRU中任选一种)。 提示:可先用动态申请的方式申请一大块空间,然后假设该空间为内存区域,对该空间进行

流程图:

数据结构定义: 我提供定义了两个类。第一个类就是页面类,在这类里面包括一些重要的数据成员。

有页号(page_no),页框号(frame_no),页面是否在内存的标志(flag(1表示在内存,0表示不在内存)),访问次数(times)。另一个类是进程控制块类PCB。类的数据成员有id(进程编号),name(进程名),size(进程大小),*p(页类指针)。在本类中,有一些成员函数:构造函数(用来初始化本类的所有数据),displayPCB(输出函数),convert(地址映射函数),allocation(分配函数),restore(回收函数)。另外还有一些类外的函数:initMemorySpace(初始化内存空间的函数),displayMemorySpace(输出内存空间的状态1(表示占用)0(表示空))。 四、所用仪器、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 计算机一台 五、实验方法、步骤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frame_size=1024;//页框长度,固定为 1k const int page_size=1024;//页面长度,固定为 1k const int memory_size=102400;//内存容量,固定为 100k const int frame_number=memory_size/frame_size;// 100k/1k=100 frames int *memory;//指针变量,用来存内存的状态1还是0。 void initMemorySpace()//初始化内存空间 { int i,ran,times; time_t t;//定义time_t对象 t t=time(0); srand(t);//随机改变每秒 times=0;//变量times初始化为0,变量的功能是检查内存空间是否有一半空了没。 memory=new int[frame_number];//申请内存空间,有frame_number 这么大的空间 for(i=0;i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二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评分: 2016年12月28日

实验一验证74LS181运算和逻辑功能 1、实验目的 (1)掌握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工作原理;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画出逻辑电路图及布出美观整齐的接线图; (4)验证4位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组合功能。 2、实验原理 ALU能进行多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4位ALU-74LS181能进行16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74ls181芯片介绍: 该芯片总共由22个引脚,其中包括8个数据 输入端(~A0、~A1、~A2、~A3,~B0、~B1、~B2、 ~B3,其中八个输入端中A3和B3是高位),这八 个都是低电平有效。还包括S0、S1、S2、S3这四 个控制端,这四个控制端主要控制两个四位输入 数据的运算,例如加、减、与、或。CN端处理进 入芯片前进位值,M控制芯片的运算方式,包括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F0、F1、F2、F3是四个二 进制输出端,以一个四位二进制形式输出运算的 结果。CN4记录运算后的进位。

3、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图:

4、总结及心得体会 本实验通过一个设计一个简单的运算器,使我熟悉了Multisim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与分析的能力,并对我做下一个运算器的实验有一定的帮助。因为是之前实验课做过的实验,再次做起来过程比较流畅,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问题,实验的测试结果与预期的一致。 该芯片总共由22个引脚,其中包括8个数据输入端(~A0、~A1、~A2、~A3,~B0、~B1、~B2、~B3,其中八个输入端中A3和B3是高位),这八个都是低电平有效。还包括S0、S1、S2、S3这四个控制端,这四个控制端主要控制两个四位输入数据的运算,例如加、减、与、或。CN端处理进入芯片前进位值,M控制芯片的运算方式,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F0、F1、F2、F3是四个二进制输出端,以一个四位二进制形式输出运算的结果。CN4记录运算后的进位。其中AEQB、~P和~G这三个端口与本实验无关,所以这里不做额外介绍。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 实习(实验)报告纸 班级:机制072 学号: 073731234 姓名:唐伟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习(实验)名称: DEBUG软件的使用 实验时间: 6.22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目的 1.学习DEBUG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8088/8086的寻址方式。 3.掌握数据传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类指令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内容: 修改并调试以下程序,使之完成30000H开始的内存单元中存入31个先自然递增然后有自然递减的数据(00H~0F~00H)的功能。程序从CS:0100H开始存放。调试完成后程序命名为PCS.EXE并存盘。 实验步骤: (1)用A命令输入程序; (2)用反汇编U命令显示程序及目标码; 存盘程序命令为PCS1.EXE;

三、思考题 1.EXE文件程序的第一条可执行指令的IP等于多少? 答:EXE文件程序的第一条可执行指令的IP等于0010 。 2.在DEBUG环境下显示的程序和数字是什么形式?标号又是什么形式? 答: DEBUG把所有数据都作为字节序列处理。因此它可以读任何类型的文件。DEB UG可以识别两种数据: 十六进制数据和ASCⅡ码字符。它的显示格式是各个字节的十六进制值以及值在32与126之间的字节的相应ASCⅡ码字符。DEBUG总是用四位十六进制数表示地址。用两位数表示十六进制数据。不支持标号。 3.试述本次实验中你学会的DEBUG命令? 答:本次试验我学会了汇编命令(A命令)、.反汇编命令(U命令)、显示当前环境和寄存器内容(R命令、以十六进制和ASCII码形式显示内存单元内容(D命令)

第三次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Linux应用技术基础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项目名称:Linux shell 基本命令 学生姓名:孙禹达专业:工信学号:3120000431 电子邮件地址:bless.sunyuda.death@https://www.360docs.net/doc/f611237582.html, 实验日期:2013年05 月22 日 1、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1.学习Linux的文件访问权限,用户的类型和文件访问权限的类型 2.学习如何确定一个文件的访问权限 3.学习如何设置和改变一个文件的访问权限 4.学习如何在文件或目录的创建时设置缺省访问权限 5.学习理解硬链接、符号链接 6.学习理解链接和文件访问权限之间的关系 7.学习了解Linux进程的属性 8.学习理解Linux的前台进程、后台进程及守护进程 9.学习理解Linux命令的顺序执行和并发执行 10.学习使用挂起进程操作和终止进程操作 11.了解系统中Linux进程的层次结构 12.学习使用Linux定时作业调度 13.学习使用Linux的I/O重定向操作和管道操作 14.学习使用id、chmod、chgrp、chown、umask、ln、ps、kill、fg、bg、job、top、pstree、 crontab、at、|、<、>等命令 2、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1.根据下列的要求,写出得到这些信息的会话过程: 1)你的用户名; 2)你的用户ID; 3)你的组ID和组名字; 4)在你同一组中的其它用户名。

2.系统管理员给你的主目录设置的权限是什么?使用什么命令来得到这个答案,给出你的 会话过程。 3.在你的系统中有文件或目录分别是:/ 、/etc/passwd 、/bin/df 、~ 。用长 列表格式显示这些文件或目录,并填写下列表格。 文件文件类 型存取权限 链接数所有者组文件大小 / /etc/passwd /bin/df ~ 4.在你的主目录中的temp、professional和personal三个子目录,设置使自己(owner)拥 有读、写、执行3种访问权限,设置其它用户只有读和执行权限。在~/temp目录下创建名为d1、d2和d3的目录。在d1目录下,用touch命令创建一个名为f1的空文件。给出d1、d2、d3和f1的访问权限。给出完成这些工作的会话。 5.在~/temp目录下创建名为d1、d2和d3的目录。把文件smallFile拷贝到d1目录下,长 列表格式显示文件smallFile,显示的内容包括inode号、访问权限、硬链接数、文件大小。给出完成这些工作的会话。 6.在~/temp目录下,把当前目录改变成d2。创建一个名字为newFile.hard硬链接到d1目 录下的smallFile文件。长列表格式显示newFile.hard文件,与smallFile文件的属性进行比较。你如何确定smallFile和smallFile.hard是同一文件的两个名字,是链接数吗?给出你的会话过程。 7.创建一个名字为~/temp/d2/smallFile.soft软链接到~/temp/d1/smallFile文件。长列表格式 显示smallFile.soft文件,比较这两个文件的属性。你如何确定smallFile 和smallFile.soft 是两个不同的文件?是这两个文件的大小吗?给出你的会话过程。 8.在你使用的Linux系统中,有多少进程在运行?进程init、bash、ps的PID是多少?init、 bash和ps进程的父进程是哪一个?这些父进程的ID是什么?给出你得到这些信息的会话过程。 9.有多少个sh、bash、csh和tcsh进程运行在你的系统中?给出会话过程。 10.linux系统中,进程可以在前台或后台运行。前台进程在运行结束前一直控制着终端。若 干个命令用分号(;)分隔形成一个命令行,用圆括号把多个命令挂起来,他们就在一个进程里执行。使用―&‖符作为命令分隔符,命令将并发执行。可以在命令行末尾加―&‖使之成为后台命令。 请用一行命令实现以下功能:它1小时(实验中可以用1分钟代替)分钟后在屏幕上显示文字―Time for Lunch!‖来提醒你去吃午餐。给出会话过程。 11.写一命令行,使得date 、uname –a 、who 和ps并发执行。给出会话过程。

Windows操作系统实验三实验报告

Windows操作系统C/C++ 程序实验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实验三Windows 2000/xp线程同步 一、背景知识 二、实验目的 在本实验中,通过对事件和互斥体对象的了解,来加深对Windows 2000/xp线程同步的理解。 1) 回顾系统进程、线程的有关概念,加深对Windows 2000/xp线程的理解。 2) 了解事件和互斥体对象。 3) 通过分析实验程序,了解管理事件对象的API。 4) 了解在进程中如何使用事件对象。 5) 了解在进程中如何使用互斥体对象。 6) 了解父进程创建子进程的程序设计方法。 三、工具/准备工作 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 您需要做以下准备: 1) 一台运行Windows 2000/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 计算机中需安装V isual C++ 6.0专业版或企业版。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 事件对象 清单4-1程序展示了如何在进程间使用事件。父进程启动时,利用CreateEvent() API创建一个命名的、可共享的事件和子进程,然后等待子进程向事件发出信号并终止父进程。在创建时,子进程通过OpenEvent() API打开事件对象,调用SetEvent() API使其转化为已接受信号状态。两个进程在发出信号之后几乎立即终止。 步骤1:登录进入Windows 2000/xp Professional。 步骤2: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Microsoft V isual Studio 6.0”–“Microsoft V isual C++ 6.0”命令,进入V isual C++窗口。 步骤3:在工具栏单击“打开”按钮,在“打开”对话框中找到并打开实验源程序3-1.cpp。 步骤4:单击“Build”菜单中的“Compile 3-1.cpp”命令,并单击“是”按钮确认。系统

汇编程序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汇编程序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汇编程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汇编程序调试过程 2、掌握算术运算指令运用 3、掌握分支程序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80X86微型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编程并调试显示“Hello Word!”字符串的汇编程序 TITLE HELLO DA TA SEGMENT STR DB'Hello World!$' DA 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DS:DATA,CS:CODE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X,OFFSET STR MOV AH,9H INT 21H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2、A、B、C、D、W是互不相等的在数据段中定义的16位有符号数,并假设加减运算不产生溢出。编写一个完整段定义的汇编语言程序,计算W=(A+B)×(C—D)。 title asmprogram1_1 DA TA SEGMENT A DW 1H B DW 3H C DW 4H D DW 2H W DW 2 DUP(?) DA TA ENDS ; CODE SEGMENT ASSUME DS:DATA,CS:CODE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X,A ADD AX,B MOV BX,C SUB BX,D IMUL BX MOV W,AX MOV W+2,DX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3、设X、Y为在数据段中定义的有符号字变量。编写一个完整段定义的汇编语言程序(包含必要的伪指令,给出必要的注释)完成以下操作:若0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DEBUG命令及其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DEBUG的常用命令,学会用DEBUG来调试程序。 2.深入了解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取方法,了解堆栈中数据的压入与弹出方法。 3.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了解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容: 1.打开计算机,在WINXP操作系统下,点击“开始”,选择“运行”,在“打开”一栏中输入“debug”,运行DEBUG应用程序,将出现DEBUG的提示符“-”。 2.在DEBUG提示符后键入字母“-a100”,回车后,屏幕上就会出现下面类似的容: (具体到每个计算机所产生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可能有所不同) 这表示在地址1383:0100处,DEBUG等待用户键入程序助记符,下面键入程序: 3.在DEBUG的提示符后键入G,这是执行程序的命令,然后回车,就可以看到结果了。 4.现在让我们用“d”命令来看一下存储器 在100H~107H这8个单元,程序覆盖了原来的容,右边的字符是组成程序的ASCII码等价字符,圆点表示不可显示字符。 5.下面我们用反汇编命令来查看一下所键入的程序。“U”命令的格式是“U起始地址,终止地址”,即把起始地址到终止地址之间的十六进制码反汇编成汇编语言助记符语句。键入: 大家在屏幕上不仅可以看到地址和助记符,而且还可以看到与汇编语言等价的机器语言。6.现在我们修改存储单元的容,看看显示情况和变化。 我们看到显示的结果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DOS的2号功能调用是显示输入数据的ASCII 码字符。 7.下面我们给程序命名并存盘。在键入“n”后紧跟程序名及扩展名

因为文件的字节数必须事先放在BX和CX中,其中BX保存高16位,CX保存低16位,整个32位的数保存文件的字节数,一般来说,BX设置为0,因为CX可存放的字节数为64K,对于一般的程序已足够了。 8.结束后可用Q命令退出DEBUG程序。 三、实验习题 1.写出完成下列功能的指令序列 (1)传送20H到AL寄存器 (2)将(AL)*2 (3)传送25H到BL寄存器 (4)(AL)*(BL) 问最后的结果(AX)=? 单步执行结果: 2.分别写出完成下列指令要求的指令: (1)将BX的低4位清零; (2)将AX的高4位置1; (3)将DX的低4位取反; (4)将CX的中间八位清零; (5)将AX中与BX中的对应位不相同的位均置1.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16487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课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进程管理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生: 学号(8位):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年**月**日

一. 实验目的及实验环境 目的:(1)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分析进程竞争资源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 (4)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环境:Linux操作系统环境: 二. 实验容 (1)阅读Linux的sched.h源文件,加深对进程管理概念的理解。 (2)阅读Linux的fork.c源文件,分析进程的创建过程。 三.方案设计 (1)进程的创建 编写一段源程序,使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字符“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c”。试观察纪录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并分析原因。(2)进程的控制 修改已编写的程序,将每个进程输出一个字符改为每个进程输出一句话,在观察程序执行时屏幕出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如果在程序中使用调用lockf()来给每一个子进程加锁,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观察并分析出现的现象。 (3)①编写一段程序,使其现实进程的软中断通信。 要求: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再用系统调用signal()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即按DEL键);当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用系统调用Kill()向两个子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下列信息后终止: Child Processll is Killed by Parent! Child Processl2 is Killed by Parent! 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如下的信息后终止 Parent Process is Killed! 程序流程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