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基础知识了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讨论分析文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态度从历史发展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地失败了

思想意识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英、法1860年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1900年光绪、慈禧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制造的军舰性能,教师指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烧了圆明园后,清政府一些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所谓“洋务派”。他们所从事的与老外打交道的过程被称作洋务运动。平远号军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制造出来的

小结、过渡:这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呢?请看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自强”与“求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27页本目的内容,并根据《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先在课本上做读书标记,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订正,接着当堂进行“接龙”活动。(第一个学生由教师指定,其余由答对的学生选择自己准备考察的对手,答错者不得分,答对者得分并有权提问一个同学。出题者可看教材,“接龙”者不能看书,其他人不许插嘴提示。)

1、列举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先“自强”——军事上,后“求富”——经济上)

3、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4、据图填表,认识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种,要求工业名称与人名、地名“对号入座”)

地名安庆上海上海武昌汉阳福州

工业名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铁厂船政局

人名曾国藩曾国藩、李鸿章李鸿章张之洞张之洞左宗棠

类别军事军事民用民用民用军事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生阅读21——28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最近有的影视剧对李鸿章进行了莫名其妙的美化,把他塑造成“爱国者”了!但是,把课本27页“文献资料·李鸿章的自白”与民间“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相对照,能说李鸿章是爱国的吗?(允许学生争论,发表各自观点,只要“自圆其说”就给分)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代表人: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3)时间: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海军,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3、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①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③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知识点解析

洋务运动知识点解析 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实实在在地释放出一个信号,史纲可能是最难的学科。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老师整理认为在考研政治真题中有可能会考查相关知识点。 洋务运动是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考研政治史纲部分的重点知识点。今天凯程考研政治老师给大家带来的2016考研政治重点记忆就是洋务运动,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016年考研政治重点记忆:洋务运动" /> 一、关于洋务运动与“洋务派” 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官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洋务派的目标是“自强”、“求富”,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支配后者。洋务派兴办洋务,首先是为了购买和之中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体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二、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 首先,兴办近代企业,主要是军工业。主要的有: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最大的兵工厂),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当时最大的造船厂),崇厚在天津建立的天津机器局,张之洞在汉语创办的湖北枪炮厂。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外,多数为官督商办。 其次,建立新式海陆军。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船舰八九十艘,其中北洋水师是主力。 再次,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建立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三、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首先,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其次,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之举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新知识,开阔了眼界。 再次,洋务运动期间,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等观念受到冲击,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四、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是失败。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它归根结底是“中学为体”,即以封建主义为指导思想,落后的生产关系与新生产力存在矛盾,决定了其必然失败。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起来,而是通过洋务运动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运动所创办的企业在管理上仍是封建衙门式,大小官员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生产管理,无法维持企业正常运营。 以上四部分中,一、二部分容易出选择题,三、四部分容易出分析题,希望大家重点对

高考历史知识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持续时间:1861开始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 第三、筹划海防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 三、洋务运动的意义 1.主观目的具有发动性;想西方学习具有根本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 2.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A.军事上:促进了中国国防近代化,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抵御外来的力量. B.经济上:开始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山

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思想上:开始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四、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2.洋务运动有其积极作用,它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五、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主观原因: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它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它的历史作用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比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等等。同时发展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其次,洋务运动还建立了淮军、湘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阳水师和北洋水师等一批在当时装备还算精良并做出一些抵御成绩的新式海陆军,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国的军事力量。 再次,洋务运动为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随之也就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还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最后,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从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这30多年里,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新军,但由于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和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洋务派的一系列改良措施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中国也并没有因为一次洋务运动而变得富裕,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追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洋务运动》的教学教案

第6课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正确理解并掌握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通过观看《黄海战役》的片段,并让学生简单的回忆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和在甲午战争中使用的武器,有没有同学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使用的武器和舰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清军的武器装备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为什么一向以“天朝上国”自称的清政府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武器来装备军队?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6课《洋务运动》。 二、探究新课 1、什么是洋务? 2、洋务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3、他们为什么主张向西方学习?有哪些代表? 4、提出什么样的口号呢?请同学们思考。 (一)、“自强”与“求富”的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3、目的: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最终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4、领导阶级:开明的地主阶级(洋务派) 5、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 、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用工业 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的代表有: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的造船厂; 由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巨额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需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2、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口号兴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是为军事工业服务的,并不投入市场创造利润,其中代表性的企业有: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的第一个民用工业;1888年,张之洞创办了湖北织布局;1890 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钢铁厂。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强兵。 3、筹划海防 1874年,洋务派提出建立北洋、福建,南洋三支海军的建议,到80年代中期,三支海军初具规模。其中北洋海军在李鸿章一手把持下,发展最快。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中花银子最多的项目,是清政府"自强新政"的标本和支柱。 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要办洋务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才。接下来再来看看洋务派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4、培养新式人才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简要分析

近史纲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接下来是关于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的部分—— 关于这部分,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即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外交方面。 首先,是关于政治原因的介绍: 从政治目的来说,洋务运动坚决维护封建统治,并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前提。再从国内外的环境来看,一方面封建顽固派盲目排斥一切新事物,反对学习外国先进技术,阻碍洋务派的计划实施,另一方面西方列强妄图完全控制中国,以经济侵略挤占中国市场,洋务工业受到钳制。再看洋务运动中的阶级局限又可以得知,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使得其必然要抑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法引领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第二个,是洋务运动失败的经济原因: 当时在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仍是以农业手工业为主导的自然经济,无法为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支持。 以军工业为例,从外部条件看,洋务运动中由洋务派封建官僚地主持创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缺乏近代工业生产的经济技术基础,而且对外国资源、人才、技术极度依赖,导致洋务军工业难以真正发展成完整的大规模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就洋务派企业的经营目的看,虽打着“求富”的旗号,但仍然必须满足清政府的特殊需要,管理封闭、经营腐败。这与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很难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的色彩和特性。 与此相关联的第三个是军事原因: 其中洋务运动中最突出的国防建设即为海军建设,那么海军建设的溃败也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洋务运动的封建性浓厚。清末海军从一开始就具有严重的封建腐败色彩,各自

成体系,彼此之间无统一制度,又无统一行动。在外国教习的主持下,海军的训练从未切实进行过。兵船主要用于运送货物、拖船载勇和迎送官员,缺乏严格纪律和实战能力,因此,海军的实际海防作用又是非常有限的。 他方面,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清流派对李鸿章的牵制与掣肘,唯恐李鸿章挟军自大,故意在办军经费上牵制。北洋海军成军后,数年不添一炮一弹,可知海军建设面对的困局之重。恰是这几年,中国海军在建设上落后于对面的日本。 第四,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思想原因。 洋务派相对于顽固派的盲目排外,在思想文化上更为进步。但是,洋务运动无法在根本上摆脱封建专制思想的桎梏,甚至以不动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前提,维护封建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反映了洋务派浓厚的封建色彩。 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因此,洋务派学习西方只是浮浅的模仿,只是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肌体上的嫁接,他们不能也不敢推翻封建体制,所以在维新思想出现后,他们就同顽固派结合起来共同反对新思想。从这里,也可以反映出洋务派思想的落后之处。 最后,是外交原因。 从外交主张上看,洋务派代表奕、李鸿章等主张“外须和戎”,忽略了资本主义殖民掠夺的本性,对西方列强谋求经济扩张和政治控制的危害性估计不足,从近代争取民族独立斗争角度分析,这无疑是一种妥协软弱的思想。 从外交观念上看,清政府在被动接受西方国际外交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建立一些看似符合国际要求的外交政策、机构来捍卫自己的礼仪,从某种程度上看似乎促进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却始终改不了统治者封建国家观念的束缚,也就导致了洋务外交必将走向失败。 而关于外交观念这一方面,可以参考萧一山对于李鸿章“争小节而遗大体”的评价。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教案1 人教版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洋务运动·重点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洋务运动·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 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

洋务运动历史评价

洋务运动历史评价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第一代军阀集团。 观点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其他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

洋务运动导学案

《洋务运动》导学案 一、目标导学: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代表人物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 【过程与方法】分析洋务运动使学生认识到这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发展的看待历史事物,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 本课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背景 1、内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本目的是什么? 4、各方面的支持:慈禧太后,地方实力派(前提条件) 5、提问:什么是洋务运动? 6、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中央------- 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1851年(咸丰元年)任恭亲王。 地方------(),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洋务派的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7、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大学士倭仁 二、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2、创办民用工业 3、筹划海防 4、培养人才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

标志;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 ①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②未能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原因:(1)西方列强的破坏 (2)顽固派的阻挠根本原因;不变革封建制度 (3)缺乏领导核心 四、【合作探究】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可以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侮) 材料二:倭仁:“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所以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 参考该材料每组分为两派进行5分钟辩论。 正方:是成功的自救运动反方:失败的自救 积极-----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 ②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③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④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扩张 ⑤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消极------①官办,维护反动统治 ②军事工业主要为镇压革命 ③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 难④经营管理腐败 课堂小结 一、一个中央代表; 二、两个旗号;两个阶段; 三、三支海军 四、四个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四字旗号——自强求富; 四大内容——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文化; 四点失败原因: 1)西方列强______________。 2)顽固派_______________。 3)缺乏___________核心。 5)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制度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洋务运动 优秀教案

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与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观点的异同,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教学难点:军事工业,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例,生产的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其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延续。民用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的管理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因此这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意味的企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西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战争,让同学们的心脏备受摧残和煎熬,看到了西方侵略者贪婪的心理和丑陋的嘴脸,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但是我们在痛恨之余,也应看到先进的中国人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第二单元的学习就将带领我们亲眼目睹一批又一批图强救亡的先进代表,首先步入我们视野的是在守旧势力和落后习俗束缚下务实进取的洋务派。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这样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他们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

浅析洋务运动中的军事自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1481283.html, 浅析洋务运动中的军事自强 作者:梁雪莹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5期 摘要:鸦片战争后,列强相继入侵中国,同时国内人民起义不断,清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在抵御外辱和镇压国内起义中,清政府的军队显得力不从心。而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使军事自强。主要是在洋务运动中建立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对八旗和绿营进行改革、建立近代海防体系和开展近代军事教育,使军事自强起来。 关键词:近代海防;洋务运动;近代军事工业;军事教育 19世纪40年代初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60年代前后,列强又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政治经济利益和特权。中国第一次面对如此耻辱,清朝内部一些有识之士目睹外国“穿件炮制”有感于“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运于西方之上,唯独火器万不能及”[1]所以在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她们兴办军事工业的最初目的有两个。意识镇压人民起义,一是为筹建海军做准备。所以当时军事工业的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制造枪、炮、军火,一是制造轮船。在洋务运动早起兴办的几个军事工厂和机器局,规模小设备简陋。产品单一,规模较大,设备较好,产品优秀的军事工厂是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和湖北枪炮厂等。江南制造总局是同治四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办的。包活16个分厂,仿造和自造英国前膛枪、林明顿后膛枪、德国毛瑟枪和各式大炮、铁甲轮船等。福州船政局是左宗棠在同治五年主要生产轮船,共造船速度是当时其他军事工厂无法比拟的。湖北枪炮厂是张之洞在光绪十五年创办,主要分枪厂、炮厂、枪弹厂等主要生产小口径新式快枪、快炮等。 然而在军事自强中,陆军军事也有所改革,清朝的武装力量和分为兵、勇、丁三个层次。兵即八旗兵和绿营兵,是国家常备正规武装,其数额、编制、薪饷、防区均有定制,故称国家经制之兵。勇即官勇,有事临时招募,事后遣散归籍,数额、编制、薪饷皆无定制,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定制,故其数量、装备、地位都不能与八旗、绿营比。丁即散处城乡各处的团丁,属于不脱产的团练保甲组织,实际上是半兵半民的武装。嘉庆初年清朝镇压白莲教起义时,八旗和绿营无力镇压,团练武装在这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时,清政府对团练武装寄望深厚,曾专门发布谕旨,刊刻有关文件,令各地官绅参照办理,并先后任命数十名在籍官员负责团练事宜。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始终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然而,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过程中,以湘军和淮军为代表的勇营却发挥了出人意料的作用。 一、改造八旗和绿营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4课 《 洋务运动》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2.4洋务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识记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口号、起止时间、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前后期兴办的主要企业。 情感目标 1、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 批近代化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对西方经济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认识洋务运动的不足: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以失败告终,让学生认识到不改变封建制度,不动摇封建统治根基,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能力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主要抓住洋务运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法指导 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用李鸿章的一段话引出本课内容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

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李鸿章 这段话强调的是什么吗? 教师揭示:改革科举制度。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图片,介绍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简称制造局,还被称作机器局,是成立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生产机构。下设机器、木工、熟铁、炼钢、铸造、枪炮等分局,拥有2000多名工人,以制造枪炮子弹、水雷为主,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 军工厂,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其于1865年9月成立于上海,由李鸿章创办。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洋务派的概念、洋务派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概念、时间、及目的等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的答案 出示材料: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 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材料二“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 为先。……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李鸿章 探究: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洋务运动对政治的影响

内容简介:洋务运动,是1861年至1894年间在全国掀起的改良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对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洋务运动思潮经济文化影响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成为“洋务派”与“守旧派”。然而,由于倡导和主持洋务运动的封建官僚,即洋务派不能克服自身痼疾和主观障碍,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虽然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洋务运动作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的历史转型,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现代化思潮的涌动 19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人类

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凭借洋枪洋炮打败了“天朝”军队。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他们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最早揭示这一思想核心的是冯桂芬,他在1861年就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可以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最初框架。后来,洋务运动最重要的领导者李鸿章曾多次阐述过相同的观点,如1863 年2月他在致曾国藩书、1864年春在致总理衙门书和1865年9月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都反复强调了用外国长技来维护中国的“文物制度”的主张。另外,洋务知识分子如王韬等也都在其著述文字中阐述过类似的观点。直到1898年另一位洋务官僚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才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加以理论概括和系统阐发。在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中体西用”的思想成为洋务派的理论纲领。 (二)促使中国现代民族意识增长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

《洋务运动》的说课稿

《洋务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策略及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板书设计五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 【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 二、说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认识水平不高,而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 三、说教学策略及学法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归纳。 (4)图示法——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5)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段“清军和英军交战”的电影片 【想一想】看了这段影片,同学们有何感想?

论洋务运动及曾国藩在其中的作用

论洋务运动及曾国藩在其中的作用 关键字:洋务运动,曾国藩,洋务派,保守派,资本主义 摘要: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官僚、军阀为求“自强”、“求富”,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和陆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等,史称洋务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这里我们要着重看曾国藩在其中的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过程中的产物,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出现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也吸引了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这是1861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京城中某一处豪宅外,突然繁忙起来,一时间轿子,马匹几乎堵住了进门的路,只见一个个头戴顶戴花翎,身着深蓝补子服,颈带念珠,脚穿方头靴的人走进其中许久也不见出来。过路的人说这是曾总督的府邸。进到里面,只见人声鼎沸,这时一个人走了进来,现场突然安静了下来,他慢慢停下脚步,只说了一句“各位大人,我曾国藩明早就面见圣上,阐明此事”。就这样,一场的轰轰烈烈的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开始了! 一.洋务运动在军事上的作用 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二.洋务运动在近代工商业上的作用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汉阳铁厂,但因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三千人,每年出钢七万吨。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 三.洋务运动在近代教育上的作用 1861年奕 奏请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教师英国人包尔腾,法国人司默灵、毕利干,俄人柏林,美国人丁韪良、傅兰雅、海灵敦等先后任教。丁韪良从1869

日本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比较分析

xx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比较分析 在受到西方侵略者的冲击下,日本和中国这两个亚洲国家几乎在同时进行了一场改革,然而两者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同点: 在背景方面两者多遭受到了外来侵略者的冲击,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了惨败,主权进一步沦丧,国门进一步打开,日本在经过“黑船事件”后,和美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内的封建经济趋于解体,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阶级斗争尖锐,各地农民起义,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危险;两者多是一场近代化改革;改革前夕两者多是封建专制国家,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期,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了顶峰时期;中国和日本当时多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改革的时间基本相同;多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阻挠;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进程,发展了本国的近代企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点:1.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西化的变革运动,洋务运动则是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2.指导方针不同: 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纲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明治维新则是以“脱亚入欧”为指导思想,要全面破除封建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目的不同: 洋务运动的目的只是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维护已经腐朽的封建统治,镇压农民运动,明治维新则是为了巩固新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发展资产阶级 4.领导力量: 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洋务运动在真正实行时处处受到制约,慈禧太后掌握朝廷实权,为了平衡权利,一手扶植顽固派,另一方面又重用支持洋务派,洋务运动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领导集团没有占据政治和兵权的主动,洋务派力量弱小;明治维新领导则是下级武士,他们原本属于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但却得不到很好的任用,决定了下级武士必定要背叛幕府,成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1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洋务运动,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发展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那么,为了让大家有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和大家介绍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发展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和“师夷之长技以求富”分别是前期与后期的运动口号和目标。该运动自1861年至1895年,持续约35年。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西方工业运动,它在封建皇权的背景下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科技及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的公司体制则为国帯来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有助中国走上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然而当时的中国,却难逃洋务运动失败的命运。因为清军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的信心,使洋务运动黯然收场。 洋务派将军事工业的革新看成是首要的突破点,提出了“自强”的口号。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他们还开办了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

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洋务派还开办了“同文馆”,这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它为中国造就了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这些人的活跃成为以后中国现代化运动深入的重要力量。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也深刻影响了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一批中国人。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等一批领土领海于日本,更加重了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国内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痛定思痛,意欲图强。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

洋务运动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主要的代表人物,中央的有奕,地方的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这些人物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们被称为“洋务派”。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洋务运动的历史价值何在?没有把中国改变成为独立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因而引起了对洋务运动不同评价的持续论争。洋务运动,是在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必然代替封建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是在变落后为先进、变封建主义为资本主义、变贫弱为富强的变革思潮中发生和发展的;是在清王朝遭到太平天国革命和英法联军入侵两重压力下,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策略而起步的。显然,洋务运动的“起步”,是立足于向英法等列强妥协并取得其支持,尤其是军事技术的支持以把太平天国革命镇压下去这一基点上,当然在政治上是反动的,并带有买办性。但却符合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作为这一“趋势”的思想反映的要求的。无论从经济规律和反映这一规律的变革思潮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表明资本主义趋势是历史的潮流。但这种潮流被中外反动势力顽强地束缚着。这种情况下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触动了弦上的箭,揿动了让资本主义车流通过的绿灯的电钮。因而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洋务运动一开始,即以购买洋枪洋炮举办新式军用工业为主,以便把人民革命镇压下去。近代军用工业虽有封建

性买办性,但却是带有进步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1874年国内革命基本上被清政府镇压下去,而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沙俄在西北的侵略也在加紧进行。海防塞防均很吃紧。资本帝国主义在军事侵略的同时,经济侵略也在加强。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至于洋务派官僚在经济活动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贪污腐败弱点,更成为顽固派进行攻击的炮弹和把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和洋务派的上述攻击,显然是站在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固保守立场上,无疑是错误的和违反时代进步潮流的。而洋务派则满足于农民革命已被镇压下去和对外维持和局的现状,自诩为“同光中兴”的功臣,确信所从事的“求强”“求富”活动获得了成功。他们囿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框架,不愿也不敢全面学习西方。从洋务派转化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等人,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便批评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而不引进西方政治体制的弊病,提出向西方和日本学习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对洋务企业官督商办方式不满,提倡商办。但他们批评的方式比较委婉。洋务运动虽然创办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一战使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派官员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办的企业依赖外国。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任是封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