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管理现状及改进意见

谈工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管理现状及改进意见
谈工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管理现状及改进意见

谈工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管理现状及改进

意见

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成为一座世界工厂。将近100种商品生产位居世界第一,它们遍布10多个工业行业,诸如:消费品、制药、电子器件等。中国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吸引了超过5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近年来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8%。设备,作为企业生产要素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并决定着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X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不

少问题,与国外同行和国内其它行业相比,X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还存在着不小差距。缺少一套较为先进且适合本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如此庞大的工业系统急需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先进管理方法,使得工厂效益更上一个台阶。但目前国内工厂的自动化设备管理方式亟待改进,仅以此文谈谈对我国工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管理现状及改进意见。

关键字:工业体系生产设备自动化管理方法现状意见

1.工厂自动化的定义

工厂自动化指集自动控制原理、仪器仪表理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信息为一体,各组成部门协调工作,并能够对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和控制,以期实现决策的优化和调度,最终达到从产量和质量方面达到大的提高,而在系哦啊好方面能有大的减少,进而确保工业生产安全目的的具有很高的综合性的工业控制过程。

2.中国工业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行业,然而来自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仅相当于整个制造业产值的26%。与美国和德国超过40%的比例相比,在未来20年,中国制造业需要高速发展。这将给工厂自动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支持;另一方面,鉴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低廉的人力资源,许多发达国家将他们的生产线和设备转移到中国大陆开办工厂,因此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

上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面貌。例如在长春大众和上海大众的现代化工厂和nokia的北京工厂中,最先进的工业生产线和检测设备随处可见,自动化水平及质量检测水平与他们在别的国家的生产基地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高。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线,人们仅仅在一些关键环节加入自动检测设备,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安排反而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3. 工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管理现状

改革放至今,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是,这种产业格局是依赖于我国低廉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优势而形成的。在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 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后。今天,曾经以劳动力成本为核心优势的制造业企业却开始面临劳动力日益短缺的发展困境,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优势逐渐丧失,东南沿海许多城市均出现了“民工荒”和“用工难”以及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的现象,并进而导致了不少工厂迁移、甚至倒闭。近年来,为了应对劳动力短缺的危机,越来越多的劳动密

集型企业始逐步从沿海向内陆进行产业转移;与此相反,还有另外一部分如技术密集、装置密集及流程化的生产企业,则始选择走自主创新和科研开发的道路,他们去寻求更加自动化的高科技生产方式以及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摆脱对劳动力资本的过度依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双重时期,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继续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的空间只会愈来愈小,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生产力的低效率生产模式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企业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就必须主动出击应对,提高自身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⑴,最后化解危机。事实上,早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求政府和企业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当然,“危机”自然是危险与机遇并存,企业在面临生产危机的同时也是企业开拓新局面的契机。大力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

企业生产效率,优化企业生产装备,提升企业产品性能,这都是企业所必须为之努力的方向。面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龙头,制造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制造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凭借技术、资金、人才、管理优势占据着我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大半江山。为了迎接来自跨国公司的挑战,我国国内必须培养出一批真正能够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制造业高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

对现代制造工业中的大企业而言,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企业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二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实现低成本战略。在降低成本方面,不断降低企业设备维修成本是关键性问题,事实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主要是来自于占有固定投资最大部分的资产设备。生产设备不仅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因此,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曰常的生产运营主要由“生产为主,设备为辅”的落后观念主导,随着设备的日益精密和复杂化、智能化,生产效率和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效率问题使企业对设备的关注不断增加,设备管理日益被推上企业管理日程。

4.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以设备本体为研究对象,以智能化为基础,利用信息化平台,在承认设备老化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为设备维护提供科学管理。对企业来说,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保证以及提高效益的基础。企业设备是现代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随着企业设备的技术含量与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现代设备既是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工具,也是资金密集型的社会财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技术也飞快进步。现代化大生产的一个明显趋势是设备向集成化、自动化、流程化、综合化、计算机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系统规模也越来越大,管理需求也从以往的目标管理转变成工具、设备的自身管理。目前在设备管理中遇到了种种问题:其一是设备与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设备的造价越来越高,缺乏有效的维护方式;其二是设备与系统的不断更新,产生了版本多样、厂商多样等等问题,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其三是仅仅靠人为管理、文档管理,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很难完整记录设备信息。

随着人们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需要有效的手段提取、汇总、分析、查看设备资源,及时弥补管理漏洞。实施最优秀的设备管理成为保证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5.设备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5.1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之间的结合,做好这方面工作,可有效地避免生产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设计、制造与使用相脱节的弊端。

5.2日常点检与计划维修相结合

企业加强设备运行中的日常点检工作、定期完成维修、保养计划,

是贯彻“预防为主”,保证企业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

5.3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

企业贯彻执行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的原则,能够较快地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5.4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既可以发挥专业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又可以充分调动群众参加生产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的综合效益和现代化营理水平。

5.5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生产设备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并尽可能改进设备的技术性能;设备经济管理主要是对设备开发、设计到报废、更新的全过程,运用价值工程理论,通过各种价值费用的换算、比较、分析、评价来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经济的目的。两者相结合有利于设备管理综合效益的提高。

6.企业设备管理制度的改进

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建立健全各项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企业要管好生产设备,用好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设备效率,不但要重视通用设备的管理,还要特别加强关键设备

和重点设备的管理,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企业中各类生产设备的管理制度、管理台账,特别是建立健全企业中重点设备、关键设备的管理制度、管理台账,在生产现场上重点设备、关键设备应有明显标识。

(2)建立健全生产设备的维修制度,具体要求是:定人、定机床、定操作、定维修、定点检。

(3)实行设备点检制,对重点设备、关键设备开展状态检测与诊断。

(4)开展故障管理,做好故障记录,探索故障发生的规律,采用针对性的维修方案。因为生产设备的故障管理主要是指分析机床发生故障的原因,确定故障排除的方法,做好记录,统一探索故障的发生

规律,以及对故障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故障的发生,设备故障管理的目标是逐步达到故障趋于零。

(5)做好设备备用件的采购工作,优先制定重点设备、关键设备的备用件计划,保证正常储备。

(6)将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等工作列入本企业员工的岗位责任制考核项目之中,并与奖励制度

挂钩。

(7)建立生产设备巡回检香制度,做好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工作。

(8)企业要做好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生产设备的更新是采用新的设备替代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效益差的原有设备;设备改造是按照生产需要,用现代的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来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改变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使之全部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技术性能。做好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可以满足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尽可能地用技术高的新设备替换技术落后的老设备。生产设备更新包括原型更新和技术更新。

(9)加强企业内部生产设备技术人员及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设备技术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的素质如何,对于设备的正确使用,减少故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确保安全生产,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等,都起着主导作用。企业每年都应制定出一项定期的生产设备管理的培训计划,培训时,

不仅要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付给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维修人员讲课,传授经验,而且还应多接触一些外面的世界,应该走出去,请进来,吸收一些国内国际上的先进生产设备技术,以提高生产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素质,与国内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管理接轨,为企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做一定的生产设备方面的技术人才储备。

综上所述,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企业生产设备管理,把企业生产设备管理工作抓紧、抓好,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

地进行,才能保护、提高、发展本企业生产力,发展、壮大本企业生产,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足发展,获取高额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l】王汝杰,石博强等,现代设备管理【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2】张萍,张新.浅谈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与生产技术进步中的作用[J].硅

谷.2008(15):38-42。

【3】刘希宋,王辉坡.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01):

11-12。

【4】陈志军.适应现代企业的设备管理思考[J].石油工业技术监

督,2005(03):58-60。

【5】童晟.基于RCM理论的工业设备维修策略和维修管理系统研究[J].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65-77。

【6】李葆文.国外设备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0(7) :12-13。

【7】胡毅.关于当前我国设备管理理论体系的现状及发展的分析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3):137-138。

【8】常建娥,蒋太立.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

用,2005,18(6):10-11。

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综合治理”的方针;必须坚持设备与生产全过程的系统管理方式;必须坚持不断更新改造;提高安全技术水平的原则;能及时有效地消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企业财产和人身安全。 1、设备设施选购 (1)必须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设备设施选购原则,要求做到设备运行中,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确保操作工的安全。 (2)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本企业生产特点,工艺要求广泛搜集信息(包括:国际、国内本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设备安全可靠程度。价格、售后服务等);经过论证提出初步意见报站长批准实施。 2、设备设施使用前的管理工作 (1)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2)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责任制; (3)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4)员工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原理、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知识等,经考验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3、设备设施使用中的管理工作 (1)严格执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由站长和设备管理人员共同落实; (2)设备操作工人须每天对自己所使用机器做好日常保养工作,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给予排除; (3)为了便于操作工日常维护保养,有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按照技术要求,由部门经理和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检查实施; (4)预检预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发生事故的有效措施,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状况和使用寿命,预先制定出安全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落实专人负责实施,将设备质量保持在最好状态,确保设备从本质上的安全性。 4、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 (1)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实行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精心养护,保证设备安全,负责人调离,立即配备新人。 (2)操作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自觉爱护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②管线,阀门做到不渗不漏; ③做好设备班前、班中、班后按照要求经常性的加注润滑油。防止过度磨损 ④设备要定期更换、强制保养、保持技术状况良好;

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柳州市雍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落实安全,保障安全生产具体执行,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台帐和档案,对于在用的安全设施、设备应建立台帐和档案,其内容包括安全设施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投用时间和地点、历次检修记录、检测记录和设备更新情况等。 二、定期检查安全设施设备,定期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对于公司项目部施工安全设施设备要做好定期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应做好每月、每周、每天检查一次,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定期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并做好维护和检修记录。 三、安全设施、设备问题的处理原则和程序 存在的安全设施、设备问题应根据“三定四不推五到位”原则限期处理。“三定”是:定整改措施、定完成时间、定整改负责人。“四不推”是:查出的事故隐患,个人不推到部门、部门不推到公司、公司不推到总公司、公司不推到上级主管部门。“五到位”是:1、安全管理到位;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到位;3、安全制度执行落实到位;4、安全责任到位;5、安全培训到位。不能处理时应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做记录,同时上报有关部门。

四、强检(定检)设施、设备的检测维护要求 督促使用单位对强检、密不可分的设施、设备,应按要求定期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对于其中的不合格项目,要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整改,要定期对强检、定检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证其性能安全合格,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 五、重点安全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 重点安全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应由专人负责,建立完善专门的安全检查和运行维护台帐。对于重点安全设施、设备要缩短检查周期,检查记录要详尽详实。重点安全设施、设备问题应优先予以处理。 六、安全设施、设备的报废要求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报废或更换: 1、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和零部件磨损严重,设备效能达不到安全要求 2、意外灾害和重大事故而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 3、国家明令淘汰的或由于技改等原因淘汰的; 4、维修后经检测达不到安全使用要求等安全设施、设备更换、维修、报废或停用,应及时做好记录。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行业资料:________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9 页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坚持设备与生产全过程的系统管理方式;必须坚持不断更新改造;提高安全技术水平的原则;能及时有效地消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公司财产和人身安全。 一、设备选购 1. 必须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设备选购原则,要求做到设备运行中,在能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确保操作工和环境的安全 2. 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本企业生产特点、工艺要求广泛搜集信息(包括:国际、国内本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设备安全可靠程度、价格、售后服务等)。经过论证提出初步意见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实施。 3. 安装、调试、验收、建立档案等。 二、设备使用前的安全管理工作 1.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2.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责任制 3. 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三、设备使用中的管理工作 1. 严格执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由公司主管领导和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检查落实。 2. 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每天对自己所使用的机器做好日常保养工作。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给予排除。 3. 为了便于操作工日常维护保养,由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确定设备“点检”置和技术要求,由部门经理和设备管理人员负 第 2 页共 9 页

责实施。 4. 预检预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发生事故的有效措施。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零件的使用寿命,预先制定出安全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落实专人负责实施,将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设备从本质上的安全性。 四、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 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实行“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精心养护,保证设备安全,负责人调离应立即配备新人。 2. 操作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 1)自觉爱护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2)管线、阀门做到不渗不漏 3)做好设备的班前、班中、班后按照要求经常性的加注润滑油,以防止过度磨损 4)设备要定期更换、强制保养、保持技术状况良好 5)建立设备保养卡片,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养护记录 6)保持设备设施清洁、场所窗明地净,环境卫生良好。五、设备设施检查制度 1. 生产部设备维修人员,每两周对生产设备进行大检查一次 2. 每半年由使用部门会同维修人员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实际运 转状况,制定设备大修计划,设备大修前必须制定修理工时,停歇时间,材料消耗,清洗用油及维修费用。 3. 设备大修完工后,必须进行维修质量检查的验收 4. 每年年底由公司主管领导、设备管理人员、部门经理、维修人员负责按照事先规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打分,评定出是否完好,能否 第 3 页共 9 页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WORD. 格式.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 趋势

班级: 07040601 学号:01 姓名:刘宁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供应链管理(suppIy Chain Manegement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本文从概念入手对供应链管理及战略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现状及趋势。【Abstra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uppIy Chain Manegement) is the product of mass produ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the circulation organization form and way of marketing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发展现 状 趋势 【Keyword 】suppIy Chain suppIy Chain Manegement Developement tendency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它一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连接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这直接的导向作用。 供应链管理就是在商品供给的链条中,企业间就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形成战略联盟,通过信息的共有化、需求预测的共有化等等,来实现物流机能的分担,实现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效率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时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职能,对场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促进产品积极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各种企业及企业之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企业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用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

化工企业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生产设备、设施设计与制造的安全保障 1.1、生产设备、设施应有配套的安全设备或安全警示装置,凡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较大的场所、部位,都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如设备的可动零部件是否设置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凡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或隔离。对于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对于运行中可能超过极限位置的生产设备或零部件,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1.2、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要求。 2、安全设备、设施使用、维护、检测的安全保障 对安全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签字。

2.1、设备安装的安全要求 设备安装好后,应逐项检查设备的安全状态及性能是否符合安全生 产的要求。检查的安全项目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静态检查项目 在设备不运行的条件下进行,如设备表面安全性,安全防护距离等;动态检查项目在设备运行的条件下进行,如控制系统安全性能、可 动部件安全防护性能、安全防护装置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设备运 行中灰尘的产生情况等。 2.2、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的安全要求 设备使用应建立设备使用保养责任制,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 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2.3、设备安全检测的要求 安全检测是了解设备运行状况,预测设备运行变化趋势的有效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避免安全设备故障或事故发生,保证生产安全。

2.4、设备的报废与淘汰 建立对设备的报废与淘汰制度,禁止使用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与设备。 2.5、建立设备安全档案 设备的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为公司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和数据,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可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为设备安全检查、检测、故障诊断、隐患整改等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依据。

强化设备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标准版)

强化设备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21

强化设备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标准版) 一、前言 随着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更加重视。为确保安全生产,多数企业设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由于生产结构日益复杂,硬件设施种类繁多,只靠一个部门和专职安全员已难以搞好安全管理。攀钢冶材公司于2001年开始实施“职能部门管安全”的措施,即安全管理工作除了安全部门及其人员外,其它职能部门(如设备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也承担相应的安全管理职责。作为设备职能管理部门的机动部,围绕加强设备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这一主题,通过强化“物防、技防、人防”管理,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设备职能部门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完善制度,强化设备隐患的综合治理为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抓好设备运行管理是关键。公司一方面建立了设备点检体系,制定了《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标准》。针对设备突发性异常可能造成的人身、设备事故,结合实际实行分级点检,即岗位点检和专职点检;编制了点检标准、维修作业标准、维修技术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点检作业卡等基础资料,并按“五定”原则(定点、定人、定时、定量、定法)严格对设备实施点检。通过点检,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确保了设备运行的稳定和受控。另一方面制定了《设备运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完善了设备隐患管理制度,并明确了责任。设备隐患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管理、全过程管理、档案管理,隐患的查找除来源于设备点检外,还来源于各种专项检查。具体做法是: (1)设备隐患分级管理。设备隐患分为车间级和厂矿级,车间级隐患由车间自行管理,公司进行监督,并检查其整改情况;厂矿级隐患由公司机动部统一管理。 (2)档案管理。发现的设备隐患均建立台账,其中车间级由车间建立台账,厂矿级由公司机动部建立台账。台账内容包括:隐患项

智能仓储系统

实验(实训)报告 课程: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 班级:___1411 ___ 姓名:__沈金锋 ___ __ 学号:_2014064331 ____ 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一、仓储物流应用背景 (2) 二、系统功能及流程 (3) 三、系统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3.1RFID电子标签 (4) 3.2远距离读写器 (5) 3. 3读写器 (5) 3.4智能手持终端 (6) 3.5管理软件 (6) 3.5.1进出库管理软件 (6) 3.5.2 二维电子货位管理软件 (7) 4系统实施 (7) 4.1入库 (7) 4.2出库 (8) 4.3盘点 (8) 4. 4标签回收 (9) 5 . 系统绩效 (9) 一、仓储物流应用背景 目前,制造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对于企

业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本公司以RFID技术核心平台入库、盘点、出库等多流程为构架应用于各种仓储物流行业,该系统即可作为应用流程全线使用,也可各环节独立使用。如今本公司仓储物流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设计及建立健全整套的仓储管理流程,提高仓储周转效率,减少运营资金的占用,使冻结的资产变成现金,减少由于仓储淘汰所造成的成本,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仓储管理系统通常使用的条码标签或是人工仓储管理单据等方式支持的仓储管理,这些管理方式有着明显的缺点: 1:条码管理,易复制、不防污、不防潮而且只能近距离,可视范围读取 2:人工录入,工作繁琐,数据量大易出错,增加仓储环节人工成本 3:手工盘点工作量大,导致盘点周期长,货物缺失或者偷盗不能及时发现 4:进出仓库盘点计数繁琐,容易出错,纸质单据容易丢失损坏不易保存 5:货物清单不详尽容易增加原材料成本以及旧货物处理损失 二、系统功能及流程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目标在于建立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快速通道,实现库房存储统计,收发货物高速自动记录。系统以RFID中间件为平台,配制入库、盘点、出库等多个流程,即可作为成套流程试用,又可独立连接使用。平面控制图如下: 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标签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多目标识读、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

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实用版

YF-ED-J700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 度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实用 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目的 为了使生产设施处于安全、可靠、长周 期、满负荷运行,对生产设施进行有效控制, 确保员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 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所有生产设施和 设备。 3. 术语 3.1特种设备:指涉及安全生产、危险性较

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3.2安全附件:安全阀(防爆片)、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安全联锁装置等。 4. 职责 4.1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主管全公司生产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审定有关生产设施的安全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4.2生产科负责全公司生产设施、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4.3生产科负责全公司的生产设施大修计划(含安全设施检修计划)、报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审批,列入公司生产经营计划。 4.4生产科负责全公司生产设施、设备安装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设备管理

第一章生产设备的安全 机器是现代生产的核心。然而,随着生产率的提高,机器又给生产现场带来危险。传统认为,对机器危险做适当控制既花钱又影响生产效率。另外,工人在操作机器或在机器周围工作时可能拆掉防护装置或拒绝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再有,许多企业根本不重视机器的安全。 本章将阐述对机器安全方面的许多消极态度的不合理性。消除机器危险,同时增加产量完全是有可能的。即便是要安装防护装置,也不一定就意味着花钱多或降低生产率。 在某些特别的位置确实存在着机器危险情况,比如:作业点、机器动力传输点或移动加工件周围。本章重点阐述作业点的危险,因为这个位置的防护措施通常比较困难,但又与生产效率有密切关系。其他危险当然也不能忽视。 一、对机器进行生产效率检查: 在工厂里转一转,观察下面的情况: ?有没有某个机器造成生产的迟缓或阻塞 ?有没有由于填料或退料装置造成机器运作缓慢 ?有没有由于机器或生产过程的危险造成害怕或踌躇的现象 ?有没有机器防护装置被改动、拆掉或毁坏的现象 如果上述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是”,那么下面的指导则有助于处理机器生产率和安全的问题。 二、消除危险,安装保护装置,使用个人保护用具,一定要按这个顺序做: 发生事故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给人带来痛苦。然而,在存在许多危险因素的车间做到避免事故发生并非易事。这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策略。 其中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完全消除危险。这是否听起来不大可能?本文有许多彻底消除危险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如果不能消除危险,那么就在周围安装防护装置。但防护装置必须要认真设计,否则将会起妨碍作用。把个人保护用具的使用作为最后办法,如果必须要使用个人保护用具,那么就要保证时常监督用具的正确使用: 二、用危险小的机器或生产过程取代危险机器 三、在危险区周围设立防护设施 四、在危险未消除或未设防护设施之前,提供个人保护用具 三、购买安全的机器: 当订购新机器时,要特别注意强调机器结构的安全性。危险加工件应该处于不会伤害工人的位置,特别是操作点必须没有危险。 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填料和退料装置不仅能够消除危险,而且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要考虑订购带有这样装置的机器,因为这些装置相对整个机器的成本来讲并不昂贵,但有与没有在提高生

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的竞争,该方面的管理现状和改进的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情况,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实际的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虽然企业的管理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在许多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方法依然比较陈旧,管理的理念也未进行更新,很多企业依然保持着原始的供给、销售和运输的方式,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筹性,部门之间的职责不太明晰,缺乏专业的分工,企业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效益自然也比较差。许多企业的服务标准比较统一和均衡,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物流的管理仅仅靠内部来进行,企业的领导缺乏对物流服务情况的了解,这就导致客户对企业物流的态度不能及时地反馈到企业领导那里,不能及时的发现并解决问题。 我国企业物流设备陈旧,信息化程度低,功能单一,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由于基础设备比较落后,缺乏标准规范,使得物品在运输、储备等环节中难以实现整体性、全过程的流动。目前物流领域内的信息不能够进行很好的传递,相关的传递设备落实不到位,这就导致企业不能与客户及时进行联系和沟通,容易造成误会,或者使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越积越多,由小问题变成较为严重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的科学技术在企业的管理中应用较少,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不顺畅,大大地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资源的占有率和企业物流管理的成本,也影响了企业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企业供应链节点上的供应者、生产者和客户,节点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都存在不确定性,就会导致供应链上物流管理的不确定性,导致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出现故漳,加大了企业物流管理的风险,给企业的正常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带来较大的麻烦。另外,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人才的竞争,但是我国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相关的管理人才相对比较少,企业本身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加重视,为给企业的员工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机会,很多企业忽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比较落后,高校物流课程不系统,物流人才技能单一,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物流管理的需求。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也难以提高。 二、解决当前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对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的服务理念进行创新 企业应该将供应链物流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供应链物流管理不只是企业眼前的管理发展,而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该增强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与其他企业形成物流战略联盟,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通过合作成为长期稳定战略伙伴,充分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同时实现互惠互利。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规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目的:为加强对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提高生产设备设施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稳定、长期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生产设备设施范围:指企业生产设备、特种设备、建构筑物、安全卫生防护设施、消防设施、电气、避雷设施、监视和测量装置及其它设施。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生产设施的选购、生产设施的建设、生产设施的管理、生产设施的检维修管理、生产设施的拆除和报废安全管理。 生产技术部相关职责 6.1.1负责对分管范围内所有生产设施安全管理; 6.1.2执行公司有关生产设施管理制度; 6.1.3按时对分管范围内的生产设施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检查考核频次:车间级每月一次、班组每星期一次); 6.1.4负责分管范围内的生产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 6.1.5按时对分管范围内的生产设施危险性进行分析和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并进行整改; 6.1.6按照标准化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生产设施台账(包括设备和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生产设备变更等记录)。 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检测、维修、改造、拆除、报废管理。 6.3.2制订:A.设备设施、电气等装置相关的操作规程;B.安全检维修、安装、拆除方案(方案应包括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作业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6.3.3组织部门监督、检查、考核(检查考核频次每月一次)。 6.3.4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电气、监视和测量装置)台账和档案。 6.3.5按照法规要求定期对重要设备、特种设备(含安全附件)、静电接地设施、联锁装置及其它仪器仪表进行检测、校验和维护,并保存维护和校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3.6定期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性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3.7负责新、改、扩建项目设备设施、电气、安全设施(防雷、消防、监视和测量装置等)方面设立和选用及验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严禁选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设施、电器和安全防护设施。 6.1.7生产设施变更应符合公司《变更管理制度》。 运营部相关职责:负责组织对生产装置使用的监督管理,定期对设备设施使用情况和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参加装置开车前的公司级安全检查。 6.2.2参加生产设施操作规程的制、修订及员工培训; 技术部是生产设备设施主管部门。 6.3.8生产设施变更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化《变更管理制度》要求。 负责新、改、扩建项目基础设施方面安全设施设立、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6.4.2负责制、修订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考核(监督检查考核频次每月一次)及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4.3建立企业安全防护设施台帐。

2020年(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设备管理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设 备管理

第壹章生产设备的安全 机器是现代生产的核心。然而,随着生产率的提高,机器又给生产现场带来危险。传统认为,对机器危险做适当控制既花钱又影响生产效率。另外,工人在操作机器或在机器周围工作时可能拆掉防护装置或拒绝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再有,许多企业根本不重视机器的安全。 本章将阐述对机器安全方面的许多消极态度的不合理性。消除机器危险,同时增加产量完全是有可能的。即便是要安装防护装置,也不壹定就意味着花钱多或降低生产率。 在某些特别的位置确实存在着机器危险情况,比如:作业点、机器动力传输点或移动加工件周围。本章重点阐述作业点的危险,因为这个位置的防护措施通常比较困难,但又和生产效率有密切关系。其他危险当然也不能忽视。壹、对机器进行生产效率检查: 在工厂里转壹转,观察下面的情况: ?有没有某个机器造成生产的迟缓或阻塞 ?有没有由于填料或退料装置造成机器运作缓慢 ?有没有由于机器或生产过程的危险造成害怕或踌躇的现象 ?有没有机器防护装置被改动、拆掉或毁坏的现象 如果上述任何壹个问题的回答是“是”,那么下面的指导则有助于处理机器生产率和安全的问题。 二、消除危险,安装保护装置,使用个人保护用具,壹定要按这个顺序做: 发生事故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仍会给人带来痛苦。然而,在存在许多危险因素的车间做到避免事故发生且非易事。这需要有壹个良好的策略。 其中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完全消除危险。这是否听起来不大可能?本文有许

多彻底消除危险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如果不能消除危险,那么就在周围安装防护装置。但防护装置必须要认真设计,否则将会起妨碍作用。把个人保护用具的使用作为最后办法,如果必须要使用个人保护用具,那么就要保证时常监督用具的正确使用: 二、用危险小的机器或生产过程取代危险机器 三、在危险区周围设立防护设施 四、在危险未消除或未设防护设施之前,提供个人保护用具 三、购买安全的机器: 当订购新机器时,要特别注意强调机器结构的安全性。危险加工件应该处于不会伤害工人的位置,特别是操作点必须没有危险。 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填料和退料装置不仅能够消除危险,而且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要考虑订购带有这样装置的机器,因为这些装置相对整个机器的成本来讲且不昂贵,但有和没有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大不壹样。 四、采用填料和退料装置提高生产率,减少机器的危险: 许多机器(特别是冲压机)的生产效率受限于加工部件填入机器和从作业点退料的速度。在不采用填料和退料装置的情况下,生产速度将受工人操作的速度、工作的复杂性、防护装置的种类和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影响。如果没有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填料和退料装置,工人就会摆放冲压件,然后让手躲开机器的循环运转,之后把冲压件拿开,最后从机器上取出冲压成品。实际上,只有20%的时间用于机器生产。这仍没有考虑在不是自动化的情况下作业点防护装置的拆卸和替换。有填料和退料装置,生产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然而,填料和退料方式也要考虑安全措施。在进行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在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方案

基于的 冷库管理系统方案 深圳市丰泰瑞达实业有限公司 2010-12

目录 一、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 建设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建设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1基本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2实施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系统简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 技术简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系统特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 系统组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三.系统设计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物流销售集成管理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产品与标签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 仓储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1 仓储管理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2 仓储管理标签类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3 入库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4 出库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5 库存盘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3.5 运输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3.6 渠道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3.6 防伪保障............................................................................................ 错误!未指定书签。 3.6.1硬件保障................................................................................ 错误!未指定书签。 3.6.2软件监督................................................................................ 错误!未指定书签。 3.7 产品网站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我国供应链管理现状和改进建议

我国供应链管理现状和改进建议 我国供应链管理现状和改进建议 1.1传统企业的观念制约 以传统企业发展来看,其职能划分明确,如采购、生产、销售等,以“垂直型”管理职能为主,不容职能交叉。同时,这种“垂直型”管理模式,在企业预算中也有明显体现,通过预算加强对各职能的 管理工作,避免随意消耗。但是由于整个企业的运行都处于预算控 制中,一味增加利润收入,不断增加库存。这样,无形中加大了企 业运行的财政负担,不利于流动资金的优化配置。因此,传统企业 的运行观念与供应链管理显然不适应,缺乏必要的.“透明度”,组 织长期处于高水平的聚集状态,不利于供应链的整体发展。 1.2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 一直以来,虽然我国在供应链管理的标准化方面不断努力,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1)虽然我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具备物流标准体系,但是标准落实不到位,没能真正发挥作用;(2)在货物运输过程中, 设备缺乏标准化。以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状况来看,卡车大小、集 装箱尺寸、仓库货架等,均处于标准的配套设置,但是我国各种标 准参差不齐;(3)商品信息化规范有待提高。在电子商务运行状态下,供应链管理离不开统一的商品信息,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实现信息共 享与交换。当前,虽然我国一些单位建立了数据库,但是缺乏统一 标准,字段的长度、类型有所不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1.3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1)条码技术。当前我国大多生产企业没有认识到条码技术的重 要性,缺乏对条码技术与条码质量的控制,因此在供应链中应用条 码信息比较少;(2)EDI技术。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开始研 究EDI技术,并在海关、交通等多个部门进行尝试,但是企业应用EDI技术的实例较少,尤其是EDI应用的法律问题、安全性问题等

生产设备设施验收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568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生产设备设施验收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生产设备设施验收安全管理制度标 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目的 为了加强对我公司设备、设施验收过程的管理,确保设备验收工作合理、高效的开展,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凡我公司所有生产设备和设施均适用本制度。 3验收的内容及标准: 3.1设备外观、包装情况、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3.2装箱清单是否与实物相符,以及其他资料是

否齐全,有无缺损。 4设备验收: 4.1设备到达物资库或现场后,设备部应及时通知车间相关人员联合设备采购人员参加设备的开箱验收。 4.2车间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到指定地点进行验收。首先检查设备包装情况,确认设备包装完整无损的情况下即可开箱验收。开箱后依据装箱单明细逐件核对设备的合格证、产品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如发现资料短缺,应由设备采购部负责追回。 4.3若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设备破损、生锈、变形等外观质量不合格时,验收人员应暂停验收,并责成设备采购部门督促设备供货公司家返修或更换。返修或更换后再行验收。 4.4开箱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采购人员填写设

备入库验收单,由参与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4.5对于设备完成安装进入调试阶段后,车间人员对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与设备部,由设备部联系设备采购部门督促设备供货公司家及时进行返修,直至符合质量要求为止。对无法现场返修的供货公司家应予以更换。 4.6若设备在质保期中出现问题,由设备部联系采购部门督促公司家直至解决。 4.7对进公司设备中的安全装置在验收中必须注明完好与否,并要所有人员进行确认。 4.8对有关安全、设备、设施的验收要求有安监部门人员参加并建档。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智能物流跟踪及仓储管理系统

智能物流跟踪与仓储管理系统 2016年9月23日

目录 1、产品方案介绍 0 1.1概述 0 1.2业务流程图 (1) 1.3 业务流程简介 0 1.4 主要硬件设备简介 (6) 2、实验内容 (10) 3、配置清单及技术指标 (11)

1、产品方案介绍 1.1概述 “互联网+”浪潮让一切传统行业和产业都在发生改变,物流业也开始进入智能时代。目前,我国物流系统虽然跨越了简单送货上门的阶段,但层次上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配送,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水平仍然较低,且存在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且布局散乱、物流信息标准滞后等问题,物流配送的许多环节造成巨大的成本、人力、时间浪费。总体来说,我国智慧物流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运输及仓储信息化低等仍需突破。而智能物流能使整个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到一个动态的,实时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并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智能物流跟踪与仓储管理系统是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将物联网的思想转换成实际应用的典型方案;智能物流跟踪与仓储管理系统模拟了从生产企业包装至仓储物流、商超存储,乃至消费购物、收银等整个流程。利用先进的RFID技术、AGV自动车辆导航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等技术,真实的展现了典型的商业运作的业务流程,实现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智能收银等功能,全面实现“从仓储物流到顾客购物”的智能化及零售业务管理的智能化,学生通过在智能物流跟踪与仓储物流系统实训室内各种活动及作业的模拟可以掌握现代物流信息,了解智能物流跟踪与仓储物流系统的总体流程,增强管理意识,提高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智能物流输送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服装家电、农用机械、

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汇总

目录 内容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1引言---------------------------------------------------------------- 2第一章食品供应链的产生原因、特点及类型----------------------------- 3 1.1食品供应链的产生原因---------------------------------------- 3 1.2食品供应链的概念及特点-------------------------------------- 3 1.3食品供应链的类型-------------------------------------------- 4 第二章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 6 2.1 源头农业存在问题------------------------------------------- 6 2.2食品加工工业和流通过程存在问题----------------------------- 6 第三章影响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瓶颈因素--------------------------------- 7 3.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7 3.2 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 7 3.3 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 ------------------------- 8 3.4 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 --------------------------------- 8 3.5 食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内部瓶颈制约 --------------------------- 9 第四章我国食品供应链的风险识别------------------------------------- 9 4.1 质量风险 ------------------------------------------------------------------------------ 9 4.2 市场风险 --------------------------------------------------- 9 4.3物流风险 -------------------------------------------------- 10第五章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管理我国食品供应链------------------------ 11 5.1 抓住食品供应链的源头建设发展食品供应链 -------------------- 11 5.2 改变传统食品供应链物流配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食品“延迟”生产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实施配送流通加工一体化 ------------------------------------ 13 5.5建立食品生产与流通的质量保证体系 -------------------------- 13第六章结论-------------------------------------------------------- 14第七章参考文献----------------------------------------------------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