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比长短比高低∣浙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比长短比高低∣浙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比长短比高低∣浙教版

浙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比长

短、比高低同步测试

一、选一选

1.比一比,图中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短?()

A. 上面的绳子短.

B. 上面的绳子长.

C. 下面的绳子短

D. 下面的绳子长

2.下面3个答案中,正确的是()

A. 一号羽毛比较长.

B. 二号羽毛比较短.

C. 三号羽毛最长.

3.比一比.

A、B、

(1)哪个小朋友高?()

(2)哪个小朋友矮?()

4.比一比.

(1)哪个小朋友的个子最高?()(2)哪个小朋友的个子最矮?()

5.比一比

(1)短的是()

A. B. (2)粗的是()

A. B.

6.比一比,哪条线短? ()

A. B.

7.比一比

A、B、

(1)高的是()

(2)矮的是()

8.比一比

A、B、

(1)高的是()

(2)矮的是().

9.比一比.

A、B、

(1)哪个动物高? ()(2)哪个动物矮? ()

10.比一比.

A、B、

(1)哪件衣服长?()(2)哪件衣服短?()

二、填一填

11.比长短.

第________根铅笔最长.第________根铅笔最短.

12.比长短,在长的后面“T”,在短的后面画

“F”.________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一选

1.【答案】BC

【考点】长度比较

【解析】【解答】要想比较出绳子的长短,可以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另一端长的那根绳子比较长.

【分析】在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长度的比较叫长短,所以我们可以把要比较的东西放平,一端对齐来进行比较.

2.【答案】C

【考点】长度的测量方法

【解析】

3.【答案】(1)A

(2)B

【考点】物体的比较、排列和分类

【解析】【解答】因为A项、B项的小朋友在同一起点,可直接比出A项小朋友高,B项小朋友矮.所以第(1)题选A,第(2)题选B.

【分析】在比较物体的高矮时,一定要在同一起点的条件下,直接比出物体的高矮.比高矮的方法:(1)直接比(2)做记号,比身高.

4.【答案】(1)B

(2)A

【考点】物体的比较、排列和分类

【解析】【解答】本题的三位小朋友没有站在同一起点上,而是A、C项小朋友站在台子上,A、B、C项小朋友才一样高,从而得出没有站台子的B项小朋友最高;从A项小朋友站在

比C项小朋友还高的台子上,A、C项小朋友才一样高,得出A项小朋友最矮.所以第(1)题选B,第(2)题选A.

【分析】在比较物体的高矮时,一定要在同一起点的条件下,直接比出物体的高矮.比高矮的方法:(1)直接比(2)做记号,比身高.

5.【答案】(1)B

(2)A

【考点】长度比较

【解析】

6.【答案】B

【考点】长度比较

【解析】

7.【答案】(1)B

(2)A

【考点】物体的比较、排列和分类

【解析】【解答】因为两棵树在同一起点,可以直接比出B项的树高、A项的树矮.

【分析】在比较物体的高矮时,一定要在同一起点的条件下,直接比出物体的高矮.

8.【答案】(1)A

(2)B

【考点】物体的比较、排列和分类

【解析】【解答】因为两根蜡烛在同一起点,可直接比出高矮.很容易得出A项的蜡烛高,B 项的蜡烛矮.所以高的选A,矮的选B.

【分析】在比较物体的高矮时,一定要在同一起点的条件下,直接比出物体的高矮.

9.【答案】(1)A

(2)B

【考点】物体的比较、排列和分类

【解析】【解答】因为小狗、小鸟在同一起点,可以直接比出小狗高,小鸟矮.所以第(1)题选A,第(2)题选B.

【分析】在比较物体的高矮时,一定要在同一起点的条件下,直接比出物体的高矮.

10.【答案】(1)B

(2)A

【考点】物体的比较、排列和分类

【解析】【解答】把红色和黄色衣服的下端对齐,很容易看出红色衣服长,黄色衣服短.所以第(1)题选B,第(2)题选A.

【分析】比较物体的长短有以下两种方法:(1)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2)把物体直立在水平平面上,看上边,用眼睛直接看。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二、填一填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1.【答案】二;三

【考点】长度比较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解析】【解答】第二根最长,第三根最短.

12.【答案】T;F

【考点】整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两条绳子,一端对齐后看另一端,发现上面的绳子长,下面的绳子短.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长短

【教育资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长短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 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 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a.问:你发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

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 d.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chng长、du dn短) 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 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a.看出来的。 b .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c.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了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 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反馈练习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长短、高矮

比长短、高矮 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写者 斯旦红 执教者 第教时 教学 内容 设计 理念 培 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时 教学

目标

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 资源 修改意见

过程教学过程 一、感知长短教师谈话:小朋友们请从你的铅笔盒里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支 铅笔、一块橡皮。与你同桌的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二、比较长短1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请小朋 友说可以如何比较铅笔的长短。(小组讨论)学生:(1)一端对齐 (2) 看出来的……(教师加以引导、演示)2、揭示一般比较的方法:一端 对齐进行比较3、练一练我们接下来做一个比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较什么物体的长短就比什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进行比较。如:毛线、手指、手臂等等)三、比高矮1、方法:(请班上的一位小朋友站起 来说一说:他和谁一起比什么物体的长短。)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位小朋友谁高谁矮?(两位小朋友站的远一点,使其余小朋友不能一眼看出,思考: 如何比较)方法:(1)直接比:面对面站,背对背站。(2)借助他物来比: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含答案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试题含答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试卷60分钟,满分为100分,附加题单独20分) 同学们,一个学期过去了,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我会填(本题共10分,每题2分) 1、看图填空。 1、从左边数小象排第( ),从右边数公鸡排第( )。 2、从( )边数小猴子排第一。 3、把右边的4只小动物圈起来。 4、小狗的左边有()只动物。 2、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 2、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 3、1张5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4、1张10元可以换成()张5元和()张1元。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单位MM或CM。

4、看一看,填一填。 5、比7小1的数是(),比()多1的数是9。 二、我会算(本题共20分,每题5分) 1、看图写算式。 (1)、有4个△,有5个○,有3个□,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丁丁去游泳,从前面数他排在第2个,从后面数他排在第6个。那么,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游泳?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补充算式。

3、篮子里有10个苹果,被小丁丁吃掉1个,又被爸爸吃掉2个。现在还有多少个? 答:现在还有()个。 4、小丁丁做口算题对了21道,错了14道。他一共做了几道口算题? 答:他一共做了()道口算题。 三、我会比(本题共10分,每题5分) 1、比比谁更多,在多后面的画√。 2、在○里填<、>或= 10○8 6○6 8○6+1 4-4○0 5+4○10 10-3○8 7-3○2+3 6+3○7+3

数学:《比长短》教案(一年级上册)

《比长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全课小结(略) 教学设计说明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试卷60分钟,满分为100分,附加题单独20分) 同学们,一个学期过去了,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我会填(本题共10分,每题2分) 1、按顺序填数: (1)()、()、78、()、80、()、()、()。 (2)50、()、48、()、()、()、()、()。 (3)()、22、24、()、()、30、()、()。 (4)55、()、45、()、()、30、()、()。 (5) 11、22、()、()、()、66、()、()。 (6)()、90、()、70、()、()、()、()。 2、填一填。 ⑴分针刚过12,时针刚刚过7,这时是()时刚过。 ⑵9时再过3时是()时。 ⑶分针快到12,时针刚要到9,这时是快到()时了。 3、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3的数是()。

4、线形图,填空。 5、你会填吗? 二、我会算(本题共20分,每题5分) 1、推理计算题。 1、已知:□+Ο=12,□-2=6, 2、已知:□-Ο=8,Ο+3=5. 求:□=?Ο=?求:□=?Ο=? 3、已知:Ο+Ο+□=20, □+2=10, 4、已知:Ο+Ο+□=17, □+□=6 求:□=?Ο=?求:□=?Ο=? 2、算一算。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8的个位上是( ),十位上是( )。 三、我会比(本题共10分,每题5分)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 6+3<□ 9-2>□ □>8>□ 6+□=10-2 8+□=8-□ 2、在重的小动物下面画“√”,在轻的小动物下面画“○”。 四、选一选(本题共10分,每题5分) 1、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内。 1.数学书的封面是()。 A圆 B长方形 C正方形 2.用同样长的四根小棒正好可拼成一个()。 A、圆 B、正方形 C、长方形 2、买一个文具盒要5()。 A、角 B、分 C、元 五、对与错(本题共5分,每题2.5分) 1、我会判断对与错。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试卷 (附答案)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试卷 (附答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试卷60分钟,满分为100分,附加题单独20分) 同学们,一个学期过去了,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我会填(本题共10分,每题2分) 1、4个十和5个十合起来是()个十。 2、找规律填数。 (1)100,95,(),85,80,(),70。 (2)5,8,11,14,(),(),()。 (3)66,68,70,(),(),()。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单位MM或CM。 4、3个一和6个十是( )。( )个十和( )个一是45。 5、5、把2、0、 6、3、5、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一写。 ()<()<()<()<()<()

二、我会算(本题共20分,每题5分) 1、利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2、小丽排队做操,从前面数起他是第5个,从后面数起他也是第5个,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答:一排一共有()个学生。 3、从 4、6、7、 5、9、10中选3个数组成四道算式。 4、看图补充算式。 三、我会比(本题共10分,每题5分)

1、火眼金睛判对错。(对的在()打∨,错的打×)。 1.100里面有10个十。() 2.55中的两个5表示的意义相同。() 3.8个十和80个一同样多。() 4.同学位站一队,小丽前面的5人,后面有5人,这一队共有10人。() 5.我国的国旗是长方形的。()2、在○里填上“>”或“<”。 10 ○ 11 13 ○ 19 20 ○ 16 5 ○ 15 18 ○ 12 9 ○ 12 17 ○ 8 13 ○ 14 四、选一选(本题共10分,每题5分) 1、给最轻的画“√”,给最重的画“△”。 2、最小的人民币值是() A、1分 B、5分 C、5角 五、对与错(本题共5分,每题2.5分) 1、在短的后面画“√”。 2、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6时整,分针指向1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2比长短(1)

比高矮教学设计 设计:徐惠俊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教学重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2、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1)比较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师板书) 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2)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这里是比较高矮,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呢? 3、练一练 (1)直接比较 第16页的第1~5题,学生直接比较得出结果。包括高矮、长短、厚薄、曲直。 (2)游戏 让两个学生上台比高矮。(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学生一看,就叫:“不公平。”教师马上问:“为什么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然后分小组比高矮。 4、间接比较 (1)汽车图 观察,汽车能通过吗?分小组讨论。请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理由,都给予肯定。 (2)蚂蚁图 看图讨论:哪只蚂蚁最先回到家?为什么?(有的学生直接观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予以肯定。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判断) (3)钉子图 先让学生讨论:哪根钉子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先不说对错,用实物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选择。从而渗透优化思想。 (4)绳子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5)笔图 此图比较的事物较多,要求也较难,不但要比较,还要排序。小组合作完成。 (6)兔子图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开学考试试题 (含答案)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开学考试试题 (含答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试卷60分钟,满分为100分,附加题单独20分) 同学们,一个学期过去了,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我会填(本题共10分,每题2分) 1、读数和写数都从()位起。 2、填一填。 每次多()个。 3、1米=()厘米。 4、判断对与错。 1、8+8-5=12 () 2、11中两个1的意思相同,都表示1个一。()

3、十二写作102 () 4、一个加数是2,另一个加数是17,两数的和是19。() 5、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71。() 5、填空。 二、我会算(本题共20分,每题5分) 1、算一算接力赛! 2、算一算,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10 ()+2=8 ()+()=10 9+()=10 8+()=9 4+()=9 ()+6=8 ()+2=7 ()+7=8 3、军军从一楼走到二楼需要1分钟,用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五楼,再从五楼回到一楼共需要多少分钟?

答:一共需要()分钟。 4、小丁丁做口算题对了21道,错了14道。他一共做了几道口算题? 答:他一共做了()道口算题。 三、我会比(本题共10分,每题5分) 1、根据下图中的个数,你能填出几种不同的答案。比多少? 2、比一比,填一填。 四、选一选(本题共10分,每题5分) 1、谁能先吃到香蕉?在“ ”里画“√”

2、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内。 1.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少()。 A、99 B、80 C、89 2.妈妈买来一箱苹果有56个,一家人每天吃6个,吃了两天,还有()个。 A、50 B、44 C、89 3.梨有40个,苹果的个数比梨少得多,苹果可能是()个。 A、18 B、32个 C、48个 五、对与错(本题共5分,每题2.5分) 1、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 1.90个一和9个十同样多。 ( ) 2.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1。 ( ) 3.八十五写作805。 ( ) 4.4个十8个一组成的数是48。 ( ) 5.63和36一样大。 ( ) 6.95前面的数是96,后面的数是94。 ( ) 2、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 ”,错的画“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总复习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计划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整理与复习———————————————————————4课时 县卷检测与评讲—————————————————————15课时 计19课时 单元教案设计

1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数。 (教材第116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4题、) 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摸、滚、推、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摸、滚、推、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①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数学王国参观好吗?(出示课件:带音乐的立体图形建造的漂亮房子) ②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物体,上次刘老师去参观的时候还给你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带了一份礼物呢!想看看给你们带的礼物吗?赶快打开你们桌上的口袋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2.汇报交流: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结合小朋友说的学具出示课件: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 【过程评析】由学生喜爱的参观活动引入,抓住了“童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情趣。接着由说“礼物”,使学生自然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

课题二比长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a.问:你发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 d.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cháng长、duǎn短) 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a.看出来的。 b.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c.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了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2~2013(一) 执教:章翠花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29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长短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长短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chng duǎn 板书:长、短 [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2)小组交流 一端对齐。

浙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1.5数的合与分 (含答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1.5数的合与分 一、单选题 1.按照规律填数字5、10、15、20、25、30、( )。 A. 40 B. 45 C. 35 2.6个十万、3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 ) A. 603070 B. 6003007 C. 600370 D. 637000 3.下面最接近801万的数是(). A. 8012001 B. 8010110 C. 8000001 D. 8009000 4.一亿里面有()个万。 A. 10 B. 100 C. 1000 D. 10000 5.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数十次是()。 A. 一百万 B. 一千万 C. 一亿 二、判断题 6.606006006这个数里的4个6所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 7.所有的整数都比0大 8.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三、填空题 9.万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数一数,涂一涂,圈一圈。 ☆☆☆☆★☆☆☆☆☆☆☆☆☆☆☆☆☆ (1)一共有________个五角星。 (2)将左起的第8个☆涂上红色。 (3)★在左起第________个。 (4)第8个☆的右边有________个☆ 11.说出332前面的连续5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2 12.用4、9、6组成的两位数有________个,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差是________。 13.看图写数 ________

________ 14.9和11中间的数是________。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四、解答题 15.一个计算两种形式 (1)4+2= (2)8-2= 16.画一画。 (1)画○要与同样多。 ________ (2)画△要比☆少2个。 ☆☆☆☆☆ ________ (3)画○,比△多,比□少。 △△△△△ □□□□□□□□ ________ 五、应用题 17. 5个小朋友排成一排,小立排第2位,请你帮他算算,小立的后面比小立的前面多几个人?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附答案)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附答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试卷60分钟,满分为100分,附加题单独20分) 同学们,一个学期过去了,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我会填(本题共10分,每题2分) 1、量一量,填一填。 1、用尺量数学课本的长约是()厘米,量数学课本的宽约是()厘米。 2、用尺量美术课本的长约是()厘米,量美术课本的宽约是()厘米。 3、走10步,大约走了()米;蹦两下,大约蹦了()米。 4、你自己的文具盒的长约是()厘米,宽约是()厘米,高约是()厘米。 5、量一量爸爸或妈妈的肩宽()厘米,腰围()厘米。 2、一根绳子有2个头,三根半绳子有()个头。 3、8名女同学站成一排,每隔2名女同学插进3名男同学,共插进()名男同学。 4、一个两位数,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是3,这个两位数可能是()、()()。 5、18厘米+17厘米=()厘米。 二、我会算(本题共20分,每题5分)

1、看图列式。 2、看谁都能算对。 2+3= 7-0= 9-2= 6+1= 2+3+5=4+4= 9-5= 4+6= 9-7= 0+6-4=10-9= 2+5= 5-5= 6+3= 8-2-3=13-3= 10+6= 12-10= 5+10= 14-4+8= 3、看图列式,并计算。

4、看图列算式。 三、我会比(本题共10分,每题5分) 1、在○里填“>”“<”或“=”。 2、比一比,画一画。 1、哪把枪长,在长的下面画“√”。 2、哪辆汽车长,在长的下面画“√”。

四、选一选(本题共10分,每题5分) 1、圈一圈,选一选。 1元钱可以买到哪些学习用品? 2、红花有89朵,黄花比红花少很多。黄花可能有()。 ①88只②25只③90只 五、对与错(本题共5分,每题2.5分) 1、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比8大1的数是9。()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十位,第二位是个位。() 3、与8相邻的数是7和8。() 2、正确的在()里画√,错误的在()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4、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一年级数学上册二携物上学11比长短比高低教材解读浙教版10216

《比长短、比高低》教材解读 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物体的横向长度叫做长短,把物体的纵向长度叫做高低(矮)。教材把长短与高低的比较安排在同一节课,有利于学生建构更加完整的概念。 长短的教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的概念;二是比长短的方法。 看与问 第一个环节,看图提问。以小兔、大熊、山羊三者为比较对象,通过相互关联的情境图,展示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渗透比较的相对性。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谁长得最高?谁爬得最高?教材有意安排三只小动物爬栏杆,这样学生既可以直观判断动物的高矮,也可以通过数栏杆档数来判断,渗透用单位长度去度量,用具体的数量来刻画。这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的能力:小兔爬到第5档,爬得最高;小熊爬到第2档,爬得最低;走下来比一比,小熊占5格,长得最高;小兔占3格,长得最矮。 第二个环节,看一看,说一说。引导学生根据三种动物高矮的比较结果合理分配床位。③号床最长,分配给谁?②号床最短,分配给谁?要让学生完整地进行表达。

练与用 第1题,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题中卷着的三根皮带,然后教师提问:能直接比较这三根皮带的长短吗?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该如何比较卷着的皮带的长短。最后得出用“化曲为直”的方法解决问题,渗透比较的思想。 第2题,训练的重点放在“齐头比较”和“数格子比较”上。两支笔的长度非常接近。因为它们没有对齐放,所以单凭眼睛看,有一定的困难。怎么办?这时,使用数格子比较的方法来解决是比较合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物体的长度,主要方法有:齐头比、化曲为直、数格子等。 第3题,根据高矮排序。可以让学生综合图中的信息先独立思考,学生可以凭借直观来判断哪种动物高,哪种动物矮。然后看后面的格线,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有几格高。 第4题,不仅可以举例,还可以进一步说明比较的方法。如让一组同学按照高矮的顺序来排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5907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一)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准备课 1.1数一数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2比多少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位置 2.1认识上下和前后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2.2认识左右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11-5的认识 1、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2比多少 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3几和第几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4分与合 1、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5加法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3.61~5的加法 1、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3.7减法 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用数的组成正确口算5 以内的减法。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 1.数一数,图中表示()。 A. 3 B. 4 C. 5 D. 7 2.比一比,()最少。 3.妈妈给红红和东东同样多的糖果。()剩下的糖果多 A. 红红 B. 东东 C. 无法判断 4.天秤会往哪边倾斜?()

A. A B. B 5.8能分成1和()。 A. 7 B. 6 C. 5 D. 4 A. 1 B. 2 C. 3 D. 4 E. 5 7.小朋友排队,从前数,小小是第4个人,从后数,她是第3个人,这一队共有() A. 5人 B. 6人 C. 7人 D. 8人 二、判断题 三、填空题 11.数一数,填一填。

长方体有________个, 正方体有________个, 球有________个, 圆柱体有________个。 12.想一想,填一填。 用两个0,两个4组成的四位数中,不读出0个是________。 13.1像________直直立。 14.数一数,写一写. 15.根据问题填空: 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________. 16.你能写出表示几吗?

17.数一数,填一填. (1)有________个茄子. (2)有________个西红柿. (3)________比________少________. (4)________比________多________. 18.已知○、△、□、☆分别表示千、百、十、个位上的一个单位,写出下面的数。 ________ 19.填一填.

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________小时.时针走一小时,分针正好走________圈,是_____ ___分钟,1小时=________分钟. 四、解答题 20.如图所示,小朋友们排成一个长队去游玩.丽丽的前面有7人,明明的后面有12人,队伍中一共有________人. 21.在方框里画一画。天上飞的画“○”,地上跑的画“△”,水里行的画“√”。 22.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A 4. B 5. A 6. D 7.B

一年级数学:比长短

一年级数学:比长短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a.问:你发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 d.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chng长、duǎn短) 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a.看出来的。 b.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c.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了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