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神奇世界

显微镜下的神奇世界
显微镜下的神奇世界

显微镜下的神奇世界-科学论文显微镜下的神奇世界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与应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 一.前言 人的眼睛只能分辨1/60度视角的物体,相当于在明视距离下能分辨0.1mm 的目标。光学显微镜通过透镜将视角扩大,提高了分辨极限,可达到2000A 。。光学显微镜做为材料研究和检验的常用工具,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显微镜分析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观察的对象也越来越细。如要求分表几十埃或更小尺寸的分子或原子。一般光学显微镜,通过扩大视角可提高的放大倍数不是无止境的。阿贝(Abbe )证明了显微镜的分辨极限取决于光源波长的大小。在一定波长条件下,超越了这个极限度,在继续放大将是徒劳的,得到的像是模糊不清的。 图1-1(a )表示了两个点光源O 、P 经过会聚透镜L ,在平面上形成像O ,、P ,的光路。实际上当点光源透射会聚成像时,由于衍射效应的作用在像平面并不能得到像点。图1-1(b )所示,在像面上形成了一个中央亮斑及周围明暗相间圆环所组成的埃利斑(Airy )。图中表示了像平面上光强度的分布。约84%的强度集中在中央亮斑上。其余则由内向外顺次递减,分散在第一、第二……亮环上。一般将第一暗环半径定义为埃利斑的半径。如果将两个光源O 、P 靠拢,相应的两个埃利斑也逐渐重叠。当斑中心O ,、P ,间距等于案例版半径时,刚好能分辨出是两个斑,此时的光点距离d 称为分辨本领,可表示如下: α λs in 61.0d n = (1-1) 式中,λ为光的波长,n 为折射系数,α孔径半角。上式表明分辨的最小距离与波长成正比。在光学显微镜的可见光的波长条件下,最大限度只能分辨2000A 。。于是,人们用很长时间寻找波长短,又能聚焦成像的光波。后来的X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单元检测卷B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检测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9分) 1. (1分)用显微镜观察到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________,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构。 2. (1分)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 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 3. (2分)分类。 松香白糖珍珠琥珀碱面雪花玻璃食盐 晶体:________。 非晶体:________。 4. (1分)下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_ 。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③盖好盖玻片 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内表皮放人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⑤染色 5. (3分)用干净的手摸一摸放大镜的镜片,放大镜的镜片是边缘________、中间________,所以放大镜也叫________镜。 6. (1分)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8个字,提升高度后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 二、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7. (2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8. (2分)圆柱形和球形的玻璃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9. (2分)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制作微生物标本装片的步骤是一样的。 10. (2分)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11. (2分)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12. (2分)必须把洋葱的表皮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结构。 13. (2分)如果是球形的透明体,它的放大倍数是最小的。 三、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4. (2分)下图所示的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不同昆虫的触角,其中是蝗虫的触角的是()。 A . B . C . D . 15. (2分)常见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是()。 A . 两块都是凸透镜 B . 两块都是凹透镜 C . 一块是凸透镜,一块是凹透镜 16. (2分)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 . 邓稼先 B . 钱三强 C . 童第周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宝箴塞小学校20XX年下期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空(20分)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2、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细菌的繁殖方式____________。 4、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 5、食物在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6、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 7、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 8、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_____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_____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二、我能判断(20分)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如霉菌、病毒和孢子虫等。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4、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不是微生物的一种。 ()5、霉菌引起疾病,对人类只有危害。 ()6、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8、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9、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10、有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而有的微生物是无生命的。 三、我来连线(6分)【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列文虎克细胞 弗莱明微生物 胡克青霉素 四、我能选择(16分)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 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

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A、蜂鸟 B、砂粒 C、病毒 D、树叶 3、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D、促进生长 4、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D、容易变异 5、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 D、温暖、潮湿 6、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 A、细菌 B、病毒 C、轮虫 D、细胞 7、物体在()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A温暖和潮湿B温暖和干燥C寒冷和潮湿D寒冷和干燥 8、显微镜的物镜放大10倍,目镜放大15倍,那么显微镜放大的倍数就是() A 15倍 B 25倍 C 150倍 D 10倍 五、我会生活(32分) 1、小明放学回家,口渴得厉害,他随手在水缸里舀了一杯生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卷C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卷C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9题;共9分) 1. (1分)把有关细胞的作用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2. (1分)在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这是早期的________显微镜。 3. (1分)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________;蟋蟀的耳朵长在________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________眼。 4. (1分)________和________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人们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 5. (1分)白糖、食盐都具有规则的外形,人们常把具有规则外形的物体叫做________。 6. (1分)放大镜下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7. (1分)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________组成的。

8. (1分)如图所示,在放大镜下观察到蝇的眼是________,它是由许多________,组成的。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9. (1分)放大镜也叫________,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10题;共10分) 10. (1分)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11. (1分)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12. (1分)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13. (1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4. (1分)制作玻片标本时,盖玻片内有气泡没有关系。 15. (1分)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要求薄而透明。 16. (1分)在放大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 17. (1分)调节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更清晰的物体图像。 18. (1分)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19. (1分)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三、选择题 (共10题;共10分) 20. (1分)在下列观察中,适合用放大镜观察的是()。 A . 细菌 B . 蚜虫

苏教版科学六上《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2、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 4、物体在()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5、()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6、荷兰的()发现(),英国的()发现青霉素,英国的胡克发现(细胞)。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和()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8、细菌体积(),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 9、霉喜欢在()的环境中生长,防止发霉的方法有:()、()、()、()等。 10、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导致的疾病。 1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 12、细胞有不同的()、()和()。 1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 14、许多传染病是由()引起的。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1.()2.( ) 3.( ). 15、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下才能看到。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生命体都由细胞构成。()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7、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8、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9、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10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但个别细胞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2、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14.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中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食品,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15.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都植物身上吸收营养。 16.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三、选择题 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乳酸细菌B、结核杆菌C、双球菌 2、细菌对人类()。A、有益B、有害C、有益和有害

四年级(下)自然教案第二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四年级(下)自然教案第二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课题:显微镜下的世界内容:微观世界第 1 课时 5 一、教学目标:知道工具、仪器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事物;认识微观世界;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组 成部分;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难点:难点是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 三、教学方法:讨论与观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设备:放大镜、显微镜、植物叶子、其他观察的物品

六、板书设计: 微观世界 蚕豆叶表皮细胞: 血细胞: 黑藻叶: 七、教学后记: 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相同的物体,了解到人类发明的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都能够帮助人类更细致地认识物体、认识微观世界;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到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的世界、初步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还能让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的乐趣,从而引发其热爱科学、勤于探究等意识。

课题:显微镜下的世界内容:显微镜下的小生物第 2 课时 6 一、教学目标:初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动植物以外还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分布很广、个体小,繁殖速度快;学会观察、描绘从显微镜里看到的微观世界;培养发现、比较、交流的兴趣与能力;了解相关的科学史,激发对科学探究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自然界里还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以及适应的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知道在自然界里还有微生物的存在; 三、教学方法:观察、交流、阅读 四、教学设备:显微镜、微小生物载玻片、PPT资料、水蚤影像资料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各种细胞的大小、形状差异很大。() 【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胞。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解答】不同生物具有的细胞种类不同,如动物和植物不同,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不同。不同细胞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如原核生物细胞小真核生物细胞大。故此题是正确的。 2.【题文】回忆“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的实验过程,填空: 我的猜想:食物在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对比实验时,相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条件是_____。 我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暖;潮湿;黑暗; (2)湿度、食物块大小、存放位置、光照强度。 (3)温度不同; (4)将相同大小的馒头浸湿,一部分放在冰箱中,另一部分放在室内适宜温度下;静置一段时间,观察馒头的变化。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食物发霉需要条件的实验设计。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一种微生物。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 【解答】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的实验过程,填空: 我的猜想:食物在温暖、潮湿、黑暗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对比实验时,相同的条件是湿度、食物块大小、存放位置、光照强度。 不同的条件是温度不同。 我的做法:将相同大小的馒头浸湿,一部分放在冰箱中,另一部分放在室内适宜温度下;静置一段时间,观察馒头的变化。 3.【题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防止家中的物品发霉。 【答案】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就可以达到防止物品发霉的目的。比如晒干、冷冻、放干燥剂等。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用冷冻、晒干、腌制、真空包装等方法,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的条件。 【解答】物品发霉就是霉菌的生长繁殖造成的,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适应的温度、水分、空气等,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就可以达到防止物品发霉的目的。比如晒干、冷冻、放干燥剂等。 4.【答题】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发现和认识______成为可能。 【答案】微生物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练习题

苏教六上《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习题 一、填空题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 ) 。 2、在适宜的温度下,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物体在( ) 和 ( )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4、(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和()。 5、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 6、微生物是个体()、分布()的生命体,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下才能看到。它们对人类有()两方面的作用。细菌的功:利用细菌可以()、()、()、()()()。细菌的过:()、()。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 8、许多传染病是由()引起的。用()、()、()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英国细菌学家()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 10.细菌的基本特征是:()、()、()。 11.霉菌也是一种(),它非常()。发霉主要是()造成的。霉菌种类很多,颜色(),有()、()、()、()等,形状有()、()、()等。 12.霉菌的功()、()、()、()、();过()、()、()、()。 二、选择题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 2、做酸奶,需要一种细菌,是()A、酵母菌B、青霉菌 C、大肠杆菌D、乳酸菌 3、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 D、温暖、潮湿 4、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 A、细菌 B、病毒 C、轮虫 D、细胞 5、下列各种水中含有微生物可能比较多的是() A、自来水 B、河水 C、井水 D、纯净水 6、关于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每个细胞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也有重量 B、人只有一种类型的细胞 C、一个细胞是生命的一个单一的单元 D、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有细胞 7、细菌对人类()。 A、有益B、有害C、有益和有害 8、“脓”就是死亡的()和病菌等的尸体。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 9、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衰老、死亡引起的。A细胞B细菌 C病毒 10、霉有()种颜色。 A、1 B、2 C、多 11、生命体大都由()构成。 A、细胞 B、细菌C、霉 三、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细菌、病毒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衰老和死亡。()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7、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8、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及应用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及应用 材料测试技术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以及应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目的就是要了解、获知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同时为发展新型材料提供新途径、新方法或新流程。在现代制造业中,测试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材料的组织形貌观察,主要是依靠显微镜技术,光学显微镜是在微米尺度上观察材料的组织及方法,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则可以实现纳米级的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仪等已成为从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到金属材料的广阔范围内进行表面分析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将主要介绍其原理及应用。 1.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a)透射电子显微镜 b)透射光学显微镜 图1:透射显微镜构造原理和光路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一种现代综合性大型分析仪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中被广泛地使用。 所谓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为照明光源的显微镜。由于电子束在外部磁场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弯曲,形成类似于可见光通过玻璃时的折射现象,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物理效应制造出电子束的“透镜”,从而开发出电子显微镜。而作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其特点在于我们是利用透过样品的电子束来成像,这一点有别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由于电子波的波长大大小于可见光的波长(100kV的电子波的波长为0.0037nm,而紫光的波长为400nm),根据

光学理论,我们可以预期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应大大优于光学显微镜。 图l是现代TEM构造原理和光路。可以看出TEM的镜筒(Column)主要有三部分所构成:(1)照明系统,即电子枪;(2)成像系统,主要包括聚光镜、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3)观察系统。 通过TEM中的荧光屏,我们可以直接几乎瞬时观察到样品的图像或衍射花样。我们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改变样品的位置及方向,从而找到我们感兴趣的区域和方向。在得到所需图像后,可以利用相机照相的方法把图像记录下来。现在新一代TEM也有的装备了数字记录系统,可以将图像直接记录到计算机中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下图为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结构示意图。由三极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经栅极静电聚焦后成为直径为50mm的电光源。在2-30KV的加速电压下,经过2-3个电磁透镜所组成的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束会聚成孔径角较小,束斑为5-10m m的电子束,并在试样表面聚焦。末级透镜上边装有扫描线圈,在它的作用下,电子束在试样表面扫描。高能电子束与样品物质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背反射电子,X射线等信号。这些信号分别被不同的接收器接收,经放大后用来调制荧光屏的亮度。由于经过扫描线圈上的电流与显象管相应偏转线圈上的电流同步,因此,试样表面任意点发射的信号与显象管荧光屏上相应的亮点一一对应。也就是说,电子束打到试样上一点时,在荧光屏上就有一亮点与之对应,其亮度与激发后的电子能量成正比。换言之,扫描电镜是采用逐点成像的图像分解法进行的。光点成像的顺序是从左上方开始到右下方,直到最後一行右下方的像元扫描完毕就算完成一帧图像。这种扫描方式叫做光栅扫描。 图2: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示意图

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

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资源开发 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动物、植物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含混。本课是“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教学将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认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后将了解到水滴中多见的几种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形态多样、分布广博,使学生体验到微观生命世界的奇特,激发学生探索微观生命世界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在知识目标方面,由认识微生物明确为“一滴水里有什么”这一详尽问题。由于学生以前没有学过微生物,所以本节课不应照本宣科,认为把书上的知识讲完,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教材观、教学观过分强调了教材的绝对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紧箍咒。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起点,引发学生进一步到广漠的空间去探索、求知。 在材料设计方面,遵循兰本达关于材料要“结构化”的思想,同时渗透科学教学应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想,课前要 求学生自己走入大自然采集一些水样,这包括河里、池塘里以及放置了几天的雨水或自来水,当然教师事前的安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的工具——显微镜以及一些微生物的多媒体图片,以帮助学生展开探究。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观察探究—交流汇报—延伸拓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结构化的材料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自主展开提供了物质保障,但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个别指导、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电子显微镜作业答案

电子显微镜作业 一、判断题 1.俄歇电子是从距样品表面几个埃深度范围内发射的并具有特征能量的二次电子。(√)2.透镜光阑的作用是限制扫描电子束入射试样时的发散度。(×) 3.改变扫描线圈锯齿波的振幅可改变扫描速度,改变扫描线圈电源锯齿波的频率可改变放大倍数。(×) 4.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测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测量相邻两条亮线中心间的距离,所测得的最小值就是分辨本领;另一种是测量暗区的宽度,测得的最小宽度定为分辨本领。(×) 二、选择填空 1.电镜的分辨本领主要取决于(A)的分辨本领。 A.物镜;B.中间镜;C.投影镜;D.长磁透镜 2.增加样品反差的方法经常有(A、B))。 A.染色;B.重金属投影;C.超薄切片;D.复型 3.(B)是用来观察聚合物表面的一种制样方法。 A.“超薄切片”;B.“复型”技术;C.染色;D.支持膜 4.(A)是研究本体高聚物内部结构的主要方法。 A.“超薄切片”;B.“复型”技术;C.染色;D.支持膜 5.入射电子中与试样表层原子碰撞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后从试样表面反射回来的那部分一次电子统称为(B)电子。 A.二次电子;B.背散射电子;C.反冲电子;D.透射电子。 6.扫描电子显微镜的(C)是利用对试样表面形貌敏感的物理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得到的一种像衬度。 A.散射衬度;B.衍射衬度;C.表面形貌衬度;D.原子序数衬度。 7.(A)是从距样品表面10nm左右深度范围内激发出来的低能电子。 A.二次电子;B.背散射电子;C.吸收电子;D.透射电子。 8.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的衬度原理有(B)。 (a)散射衬度(b)表面形貌衬度(c)衍射衬度(d)相位衬度9.下面的图中(C)的二次电子信号最大。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docx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案 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资源开发 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动物、植物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课是“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教学将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认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后将了解到水滴中常见的几种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形态多样、分布广泛,使学生体验到微观生命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微观生命世界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在知识目标方面,由认识微生物明确为“一滴水里有什么”这一具体问题。由于学生以前没有学过微生物,所以本节课不应照本宣科,认为把书上的知识讲完,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教材观、教学观过分强调了教材的绝对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紧箍咒。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起点,引发学生进一步到广阔的空间去探索、求知。 在材料设计方面,遵循兰本达关于材料要“结构化”的思想,同时渗透科学教学应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想,课前要求学生自己走入大自然采集一些水样,这包括河里、池塘里以及放置了几天的雨水或自来水,当然教师事前的安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的工具——显微镜以及一些微生物的多媒体图片,以帮助学生展开探究。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观察探究—交流汇报—延伸拓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结构化的材料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自主展开提供了物质保障,但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个别指导、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外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试题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试题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2、在适宜的温度(35℃~40℃)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4、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5、(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英国)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英国)的(胡克)发现(细胞)。 7、人的身体是由(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组成。 8、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9、霉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防止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等。 10、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细菌)导致的疾病。 1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1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14、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15、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生命体在都由细胞构成。(√)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7、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8、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9、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11、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时间:40分 钟满分:100分) 一、我会填空(20分)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2、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细菌的繁殖方式_分裂__。 4、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5、食物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6、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 7、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的蛋黄。 8、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二、我能判断(20分)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

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X)2、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如霉菌、病毒和孢子虫等。 (X)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X)4、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不是微生物的一种。 (X)5、霉菌引起疾病,对人类只有危害。 (√)6、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X)8、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9、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X)10、有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而有的微生物是无生命的。 三、我来连线(6分)【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列文虎克细胞 弗莱明微生物 胡克青霉素

四、我能选择(16分)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D ) 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 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C )。 A、蜂鸟 B、砂粒 C、病毒 D、树叶 3、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C )。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D、促进生长 4、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D、容易变异 5、馒头发霉的条件是(D)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 D、温暖、潮湿 6、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D) A、细菌 B、病毒 C、轮虫 D、细胞 7、物体在(A)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六年级下科学同步练习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教科版

第 1 页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判断题。 (1) 动物、植物和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同一种生物的不同器官的细胞是相同的。 (3) 虽然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但它们互相依存,共同协作, 功 能 ( ) (4) 植 物 细 胞 和 动 物 细 胞 的 ( ) 2.选择题。 (1) ( ) 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 .细胞 B .器官 C .组织 (2) 观察植物果实、根、茎、叶的切片时,把标本切成 ( A .厚实完整 B .薄而透明 C .厚而均匀 (3) 下列关于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A .气孔是和叶片功能有密切联系的一种结构 B .气孔是植物体与环境之间的门户 C .向植物叶面施的肥料无法从气孔进入植物内部 (4)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不同的,动物细胞没有 ( ) A .细胞核 B .细胞壁 C .细胞膜 (5) 下列物体不是由细胞组成的是 ( ) 。 A .蟋蟀 B .岩石 C .杨树 (6) 根据生物体细胞的数量,把生物分为 ( ) 。 A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B .植物和动物 C .有机物和无机物 3.连线题。 请将下列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与其名称进行连线。 ( ) ( ) 完成生命体的各种 结构相同 ) 的薄片

口腔上皮细胞苔藓类植物细胞 血液细胞 4 ?填空题。 (1) __________________ 叶表皮中的______________ 和叶肉细胞中的是植物进行呼吸、光合作用 很重要的部分。 ⑵人体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专门负责运输和。 (3)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____________ 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______________ 单位。 (4)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_____________ 大发现之一。 5?填图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和你对细胞的了解,说说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 6 ?简答题。 请结合细胞的功能和特点,说一说你对“细胞学说”的理解。 7.【实验题?分析】用显微镜观察蓖麻的叶肉切片,我们会发现蓖麻叶肉细胞中有很多“小绿点”,请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回答。 (1) 这些“小绿点”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2) 根据实验推测,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片中这样的“小绿点”的数目多达()。 A ?几万个 B ?几百万个 C ?几十万个 (3) 下图中()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绿点”。 A ?① B ?② C ?③ (4) 这样的“小绿点”除了在植物的叶片中能观察到,还能在植物的()中观 察 至叽 A ?幼茎的表皮 B ?根 C ?花瓣 8 ?【实验题?操作】请根据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1) 以下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步骤,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

透射电子显微镜基本结构及功能

透射电子显微镜部分结构及功能 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小于0.2µm的细微结构,这些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s ubmicroscopic structures)或超微结构(ultramicroscopic structures;ultrastructur es)。要想看清这些结构,就必须选择波长更短的光源,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1 932年Ruska发明了以电子束为光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 croscope,TEM),电子束的波长要比可见光和紫外光短得多,并且电子束的波长与发射电子束的电压平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说电压越高波长越短。目前TEM的分辨力可达0.2nm。 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前者用电子束作光源,用电磁场作透镜。另外,由于电子束的穿透力很弱,因此用于电镜的标本须制成厚度约50nm左右的超薄切片。这种切片需要用超薄切片机(ultramicrotome)制作。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可达近百万倍、由电子照明系统、电磁透镜成像系统、真空系统、记录系统、电源系统等5部分构成,如果细分的话:主体部分是电子透镜和显像记录系统,由置于真空中的电子枪、聚光镜、物样室、物镜、衍射镜、中间镜、投影镜、荧光屏和照相机。 电子显微镜是使用电子来展示物件的内部或表面的显微镜。高速的电子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波粒二象性),而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其使用的波长的限制,因此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0.1纳米)远高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约200纳米)。 透射式显微镜的结构与原理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与投射式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很相近,它们的光源、透镜虽不相同,但照放大和成像的方式却完全一致。 在实际情况下无论是光镜还是电镜,其内部结构都要比图示复杂得多,图中的聚光镜(condonser lens)、物镜(object lens)和投影镜(projection lens)为光路中的主要透镜,实际制作中它们往往各是一组(多块透镜构成),在设计电镜时为达到所需的放大率、减少畸变和降低像差,又常在投影镜之上增加一至两级中间镜(in temediate lens)。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总体结构包括镜体和辅助系统两大部分,镜体部分包含:①照明系统(电子枪G,聚光镜C1、C2),②成像系统(样品室,物镜O,中间镜I1、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检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在适宜的温度下,____________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2.绝大多数的微生物有在____________下才能看到。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____________。 4.青莓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作____________。 5.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的。 7.细菌、霉、____________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8.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____________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____________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 D.温暖、潮湿 2.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 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 3.做酸奶需要一种细菌,它是()。 A.酵母 B.青菌 C.大肠杆菌 D.乳酸菌 4.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D.容易变异 5.下列能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一项是()。 ①用热水冲洗筷子②用肥皂洗手③捂住鼻子打喷嚏④在人很多的地方用餐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的死亡和细胞有密切的关系 B.细菌的体积小,繁殖速度快 C.细胞有好多种,但是有利于生物体的不多

电子显微镜下的人类细胞

据国外媒体报道,下面这十五张令人惊异的人体图片,都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拍摄的,通过它们你可以更近地观察人体的内部情况。 下面将从头部开始,穿过胸腔,一直到达腹腔,经过这次自我发现之旅,让你切身体验到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非凡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你将看到当细胞受到肿瘤侵扰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以及卵子第一次与精子相遇时的情景。 1.红血球 红血球 从这张图片上看,它们很像肉桂色糖果,但事实上它们是人体里最普通的血细胞——红血球。这些中间向内部凹陷的细胞的主要任务,是将氧气输送到我们的整个身体。在女性体内,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有400万到500万个红血球,男性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大约500万到600个红血球。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的人,体内的红血球数量更多,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氧气相对更少。 2.头发分叉

头发分叉 经常修剪和良好的护理,可避免像这张图片上出现发梢分叉的现象。 3. 普尔基涅神经元

普尔基涅神经元 在大脑里的1000亿个神经元中,普尔基涅神经元是体积最大的。这些细胞是小脑皮层里的运动协调大师。接触酒精、锂等有毒物质、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孤独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等遗传变异,都会对人类的普尔基涅神经元造成消极影响。 4.耳毛细胞 耳毛细胞 这张图片看起来好像是在耳朵里面对耳毛细胞进行近距离观察时拍摄的。耳毛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发现对声震作出反应时产生的机械运动。 5.从视神经中伸出的血管

从视神经中伸出的血管 这张照片显示的是血管从黑色视盘中伸出。视盘是个盲点,因为视网膜的这个区域没有光感细胞,视神经和视网膜血管从眼睛后面的这个部位伸出去。 6.舌头上的味蕾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水滴里的生物-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是()。 A.达尔文 B.列文虎克 C.门捷列夫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发现者。 【解答】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是列文虎克。 2.【答题】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开始腐烂,主要是泥土里的()分解苹果。 A.细菌 B.虫 C.水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活动。 【解答】细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分解苹果。 3.【答题】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刷牙的原因。 【解答】晚上刷牙是清理口腔里面的微生物,保持口腔清洁,保护牙齿。 4.【答题】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答案】×

【解答】一些细菌对人体也是有益的,比如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5.【答题】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种类。 【解答】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大肠杆菌、病菌,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6.【答题】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判断。 【解答】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7.【答题】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存在场所。 【解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8.【答题】细菌不会制造食物,也不需要“吃”食物。() 【答案】×

【解答】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取养料。 9.【答题】细菌、霉菌、病毒都是( )种类的微生物。 相同不同 【答案】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霉菌、病毒的种类。 【解答】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0.【答题】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答案】微生物 【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定义。 【解答】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11.【答题】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水中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______,通常需要借助______来进行观察。 【答案】微生物显微镜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水中的微生物。微生物是指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