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点滴体会

玉门市油城学校冯剑中

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它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地图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七年级学生对地图很好奇,如果不加以引导就很快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因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在讲地图时老师注意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学生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出不足,讲解地图和一般

图画的区别,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注记三个基本要素,并逐一讲解,打好基础。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促使学生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地图对我们生活的实用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也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应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没有成就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二.教会学生读地图的方法,会读不同类型的地图

学生面对一幅地图,到底怎样去读?首先要使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地图图例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的是各种地理事物。学生只有掌握了图例符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图例符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界线符号(如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号(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号(如公路、铁路、航线、水库等)、矿产符号、专题地图的符号(如工业图、农业图、导游图、交通图等图上的符号)、常见天气符号等。因此应教会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其次读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图名,从而确定地图的类型。根据地图的类型,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图,阅读方法和技巧是有区别的。常见地图的类型大致分为:1.地理图表

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直接教具,是地理思维能

力培养的最好工具。它能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和分布的规律性。阅读时,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地理信息上,更重要的是从表层的信息获取其内在的联系,找出其规律性。

2.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是反映地理现象、数量分布情况的地图。阅读时,通过观察图上的数据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的走向特点。如看等温线图→读出气温约度→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看等降水量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分析影响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3.地理分布图

地理分布图所占比重较大,运用较广。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分布图,应确定其观察和分析的重点。如看地形图,应重点看地势特点,重要地形单元及其分布以及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如对于某区域的海陆位置,应重点让学生辨认和评析该区域所濒临的海洋、距海远近、位于大陆的相对位置等。对于某区域的纬度,应着重让学生观察该区域所跨的纬度范围,辨认该区域与特殊纬线的空间关系。

4.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旨在用简单形象的图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演变规律及产生的原因。因此,看这类图时,应重点注意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三、教学地图时应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出要求要从简单到复杂,

注意运用从分解到综合的认知规律,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教学中使用的挂图不应该太复杂,内容不要太多,应简单明了,主题突出。读图时一次不宜提出较多的观察目标,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在太复杂的地图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干扰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观察的主要目标,同时,过于复杂的地图,过多的读图目标,也增加了读图难度,容易挫伤学生阅读地图的积极性,教学层次不明显,讲解问题的思路也不清晰。如果讲解的问题较复杂,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观察后再逐次叠加综合,以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关系。如通过地图分析世界耕地的分布时,可先展示耕地分布图,利用幻灯投影叠加五带分布图,得出:耕地多分布于降水多的湿润地区;投影地形图得出:耕地多分布于平原地区。逐一观察后,再总结出耕地分布的特点。对于一个复杂的地图分解为几个简单明了的地图来观察,学生要读的地理事物突出,有利于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分析问题,也利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问题。这样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解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能力。

地图是平面的,展示地表平面信息较容易,也易于阅读。对于地表的立体事物展示较困难,也较复杂,如山地、高原等地形;山高、海深的程度,除了运用符号文字外还要用色彩色调来表达。给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不能不加以注意。如读地形图时可以先提问分层设色地图是如何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的,山地、高原、平原地形特点及平原、高原、山地在图中对应什么颜色。然后提出世界最长的山系是什么?世界最大的高原是什么?最大的平原地什么?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一一找出。然后可以归纳南美洲的地形特点。从而在头脑中浮现出知识点与地图相互关联的一幅地图。

建立知识点和地图之间牢固的关系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地理课上不断提出一些地理事物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反复练习,不断得复习巩固,加深印象,知识点与地图的联系才能巩固。

四、要注意地图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比较,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它们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因此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才能正确认识,把握其实质。反映在地图的阅读上,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分析地理问题。如在学习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可以把这两个地区的地图进行比较:找出两大地区的位置,主要地形单元,濒临的海洋等,从而让学生得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通过阅读我国的“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以及主要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学生不难想象出南、北方地区划分的依据。

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的相关信息,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积极思维,找出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同学们很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

部地区人中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人口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地图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重文轻图”的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建立地图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去借助地图工具,而不是首先翻阅课本,将地图的教学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终。

地球与地图教学提纲

2013高考总复习闯关密训地理卷专题1 地球与地图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1—2题。 1.上面四幅图的比例尺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丙丁乙B.乙甲丁丙C.丙丁甲乙D.乙丁甲丙2.若要绘制图示青岛崂山区的地形图,应选择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才使图上内容最详细A.1厘米代表50千米 B.1/250 000 C.1∶50 000 D.二百万分之一 3、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图为部分地区经纬网图,读图回答4-5题 4.C点在D点的: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5.从A点飞往B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东北再东南 D.先正北再正南读等高线示意图(图4),已知a > b,读图回答第6--8题。 6、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若b海拔高度为200m, 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

《拼中国地图》教学案例

拼中国地图 第一次游戏: 这是开学初的一次区角活动,孩子们高兴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张思远、胡思琦来到了小书房里,看到了一块中国地图的磁性拼图,胡思琦对张思远说:“我们来拼这个拼图吧!”胡思琦说:“好的。”于是两个人拿出了拼图拼了起来。 他们两个先看了看完整的拼图,然后再把拼图拆了拼,可是由于他们是第一次接触中国地图,对中国地图不了解,于是他们怎么也拼不完整。 第二次游戏: 这次我在区域中贴了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这次张思远和吴琳娇来到了小书房游戏,吴琳娇看着墙面上的中国地图说:“这个像大公鸡的地图是不是中国地图?”张思远听到了说:“是啊,你看这里还有一个中国地图的拼图。”于是她拿出了磁性中国地图的拼图,于是吴琳娇开始拼起了拼图。她从拼块中找出了一块,看了半天想不出这是哪里的一块,但是她没有放弃,吴琳娇转身来到墙面的中国地图前,对照地图找拼块的位置,一会她好像是找到了,又来到了拼图前把这块拼块放到了拼图的一处,又找起了下一块拼块。 可是由于她对照的时间比较长,在区域活动中吴琳娇没有能完成。 第三次游戏: 这次来玩中国地图拼图的时胡思琦和褚安娜。胡思琦这次好像是有备而来的,他拿出了拼图,先看了墙面的大中国地图,然后再拼图中找出了比较大块的拼块,先把比较明显的拼块拼好再拼一些小的,同时把台湾和海南岛放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再一块地尝试,但是拼的速度快了不少,看来他是准备过了。安娜在看到胡思琦很有信心地拼了不少后,她也加入到拼拼图的行列中来了,两个人一个找一个拼在区域活动结束前把拼图完成了。 反思与分析: 第一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中国地图,他们对地图的构造不清楚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们对于拼图游戏不时最有耐心;第二次游戏中吴琳娇是在动了脑筋后能尝试来拼拼图,而且她也动了脑筋——根据墙面上的中国地图来寻找线索;而第三次游戏也是相对比较成功的游戏,胡思琦在首次尝试失败后回家,与家长一起讨论过中国地图,而且也买了中国地图的拼图来练习过,所以他在最后一次的游戏中才能成功。 调整: 在墙面上布置中国地图,方便幼儿拼中国地图。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绘制世界地图板图的一般步骤

绘制世界地图板图的一般步骤 黑板上用粉笔迅速徒手绘制世界地图,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难,最主要的是学生对世界地图轮廓不如中国熟悉,无法关注到很多细节,如欧洲曲折的海岸线。虽然教学板图只取神似,仅为教学服务,但只要绘出就会有学生找出问题、错误,作为地理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熟练的条件下,多会放弃板图绘制,久之,疏而变难。本人虽然也用多媒体教学,但始终觉得利用板图教学也有其优越性,故长期应用于教学中。然而对于徒手绘制世界地图也常常有畏难之态,主要是面对学生需要迅速、准确、不回笔、保证教学——把打开电脑、查找文件、播放内容……等待电脑反应的时间转为有效课堂教学。我为有效的进行板书教学,琢磨出自己的一套绘制方法。 赤道横穿非洲中部,而且非洲的海岸线较为平直,比较好控制框架,大轮廓不容易走样,并且可以以此为定位来画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所以先画。因为索马里半岛与形状像靴子的阿拉伯半岛有形状上的互补,顺道将阿拉伯半岛画好。与非洲隔海相望的欧洲、地中海部分海岸线曲折,半岛多,比较麻烦,学生对该轮廓关注程度高,以它定位,北部的长线可以延长到亚洲东部,紧接在其后画好。我先有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入手,留出波罗的海,向南延伸的过程中,注意法国的比斯开湾,继续向南画出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意大利像女生高筒靴,特别留意亚平宁半岛的轮廓画好之后,向北留出黑海,注意土耳其海峡的存在。 如图1。 图1 图2 北冰洋沿岸可以简略处理。实际上平时大家对这里也关注也较少,但要注意控制好白令海峡处的位置。如图2。 再画南亚、印度洋海岸。注意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海岸线轮廓,还要注意其大致的纬度。印度半岛轮廓好画,较规则的三角形,但是每次画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时两者的相对关系以及形状比较难以把握准确。如图3。 图3 图4 - 1 -

中国地图画法(地理教师必备)

地理课堂:中国地图画法(地理教师必备) 版权归原作者及相关网站所有,本内容仅供地理教师、学生和家长交流,维权必究! 引自:(原名:地理有效课堂之:中国地图画法) 导读:本文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教师讲解演示:中国地图画法;二是学生操作:中国地图画法。 教师讲解演示 画图要领:从我国最北端“一笔三弯”绘到我国最东点 具体操作:主要是针对版面,可控制中国地图的高度和最东,同时该线也决定了中国地图的大小。当然,不管先画那一处,第一笔都决定着整个中国地图的大小。

画图要领:由北向下绘出中国雄鸡的头和嘴 具体操作:该笔学生最关注,整个中国图好不好,就看雄鸡的头和嘴

画图要领:由西北端向东绘“三弯一提” 具体操作:基本可以控制东西方的地图宽度,最东点、鸡嘴、西北阿尔泰几乎在一水平线,最东点—鸡嘴与鸡嘴—西北阿尔泰长度大约1:2 画图要领:沿乌苏里江向南“两弯一直” 具体操作:我平时在这一笔最画不好,最后完工时往往会使学生觉得雄鸡画胖了或者雄鸡头大了……,这一笔还影响到渤海湾与山东半岛的形态,觉得这一

笔决定着中国图的变形与否。 画图要领:由西北“三弯一平”至最西 具体操作:心有难处他乡走,常常犯难时就画这笔,缓解压力。该区域国界线学生关注不高,大致轮廓出来即可,同时也控制了整幅中国图的东西长度,

最西端与辽东半岛高度差别不 大。 画图要领:中国海岸线由北至南一笔完成 具体操作:注意:辽东湾、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山东半岛、海州湾一线应经常练习,长江口与杭州湾、珠江口、雷州半岛学生常常伸长脖子看你有没有画漏掉,很多老师常讲海港、开放城市……,经常只画海岸线。所以该线绘制多较为熟练自如,而且绘制规律、方法很多,除辽东半岛、渤海、山东半岛外,多

地球与地图教学提纲

2013 高考总复习闯关密训地理卷专题 1 地球与地图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75 分 )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1—2 题。 1.上面四幅图的比例尺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丙丁乙B.乙甲丁丙C.丙丁甲乙D.乙丁甲丙2.若要绘制图示青岛崂山区的地形图,应选择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才使图上内容最详细A.1 厘米代表50 千米 B .1/250 000 C.1∶50 000 D.二百万分之一 3、将1:10000000 的地图比例尺放大 1 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 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 2 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长度为10 厘米,在新图上长20 厘米 图为部分地区经纬网图,读图回答4-5 题 4.C点在D点的: A .东北 B .西北 C.西南 D .东南 5.从 A 点飞往 B 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A.一直向东 B .一直向西 C .先东北再东南 D .先正北再正南读等高线示意图(图4),已知 a > b ,读图回答第6--8 题。 6、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若 b 海拔高度为200m,a 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

人教版四年级上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 设 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学生准备:世界地图或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经过30 年的观察研究,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我们也应和法布尔一样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仔细观

察,认真思考,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用心去学习第8 课。(出示课题,齐读)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让我们用心去发现,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发现了什 么问题? 2、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并完成下列要求出示自 学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思考: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3、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新词 呈现凹进精神大振 端详叩开枉费心机 起源资料浩如烟海 静谧宁静大陆漂移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确,读响亮些,别看是生字,读起来也是有节奏的。(自由读指读) 还 有谁愿意来挑战下(指读)老师从你身上学到了,原来生字也是可以读出感情来的,你是怎么读出感情的呢?我们也学着 试试(齐读) ②请同学看“大陆漂移”,这是一个关于地质学方面的科学

术语,老师这有一段相关的介绍。出示介绍 ③聪明的孩子最会发现,从最后一行这 2 个词中你发现 了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静”的词吗?(学生自由 说)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表示“静”的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些词。(齐读) 寂静宁静幽静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2)提问: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3)介绍魏格纳 ①老师这有介绍魏格纳的资料 出示: 魏格纳(1880 ——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家。1915 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 4 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 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出示魏格纳头像)这就是为科学献身的魏格纳 ②请同学们看课文最后一段,也有对魏格纳及他所取得成就的介绍。(出示最后一段抹红震动)震动什么意思?他的什么发现震动地质学界? 三、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1、年仅32 岁的魏格纳,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成为一颗耀眼的科学新星。魏格纳提出的假说是在什么

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意义

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意义

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意义 1、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途径来记忆所学的内容往往能够取得比较高的效率。对枯燥的地理知识,通过地理图像案例使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中去把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再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去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课教学知识性强,枯燥乏味,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生能主动学习,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地理课教学通过图像案例的运用,给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又能为学生展现自己提供了机会,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由厌学变愿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3、优化教学过程 用图像案例来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发表自主见解,讨论交流各自观点等形式,为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优化了教学过程。新版高中地理教材,选编了一些很好的教学案例,如鹿特丹港的土地利用、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等。通过对教学图像案例的解析、研讨,不仅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学习内容,同时实现如下教学过程的优化: (1)推动学生的地理思维。由于图像案例往往提供了地理事实材料和情景,学生想要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需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同时通过举一反三、引申扩展、迁移模拟、类比评价等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并让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提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案例分析的多元结果,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因此,图像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图像案例教学改变着单一通道的知识传递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信息传输,情感交流和意向沟通。在图像案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和建立空间思维,而且还需要表达和交流,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图像案例在研究性学习中,还有赖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和个体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教学设计一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中国地图高清全图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地图全图介绍 ???????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或中国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亚洲的其他十余个国家接壤,海上从东部至南部分别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群岛相望,首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直接管辖中国大陆内地的22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并对2个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而居世界第四位(注);人口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或中国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亚洲的其他十余个国家接壤,海上从东部至南部分别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群岛相望,首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直接管辖中国大陆内地的22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并对2个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而居世界第四位(注);人口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跨越五个地理时区,但全国均使用统一的标准时间,即东经120度的UTC+8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称陆地面积达9,602,716平方公里,实际控制9,596,960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居全球第四位注1。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陆界长2万多公里,从东北部到南部,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接壤。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东隔黄海与韩国、隔东海与日本、隔南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及新加坡相望。沿海岛屿有6,500多个。 ? 中国地图全图—中文政区版 ? 中国地图全图—基本要素版 ? 中国地图全图—自然地理版 ? 中国地图全图—农业区划版 ? 中国地图全图—公路交通版 ? 中国地图全图—铁路交通版 ? 中国地图全图—水运航运版 ? 中国地图全图—河流水系版 ? 中国地图全图—旅游景点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本课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自读感知——观察印证——研读证据——交流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理解语言文字,从而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和地球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准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实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实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相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