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2范文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2范文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2范文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

第1章

1、食品安全学的定义是什么?

食品安全学可以表述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健康。

2、食品安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①. 食品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测管理以及预

防措施;

②. 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品加工技术存在的卫生问题及防控措施;

③. 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食品中毒及预防措施的建立;

④.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措施的建立和实施等。

3、按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分为哪几类?

按食品污染物的性质,可将食品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第2章

1、什么是食品腐败变质?

一般是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2、简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食品的腐败变质与食品本身的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当时所处环境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方法:加热杀菌法(在于杀灭微生物,破坏食品中的酶类)、低温保藏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作用,降低酶的活性和食品内化学反应的速度,是最常用的食品保藏方法)、脱水干燥法(抑制微生物生长)、增加渗透压保藏法(与脱水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原理有关)、化学添加剂保藏法、提高食品氢离子浓度、辐照食品保藏法

3、蛋白质类食品腐败变质主要发生哪些变化?其评价指标有哪些?

⑴主要变化:

①脱氨反应:氨基酸氧化脱氨生成酮酸、直接脱氨生成不饱和脂肪酸、还原脱氨生成

有机酸;

②脱羧反应:氨基酸脱羧后生成胺类;

③联合反应:当脱氨或脱甲基与还原反应及脱羧基反应同时进行时,由氨基酸生成硫醇、

硫化氢、吲哚、粪臭素和甲烷。

⑵其评价指标:挥发性盐基总氮、二甲胺与三甲胺、K值、PH的变化。

4、油脂酸败的化学过程如何?

油脂酸败的化学反应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是幼稚的自身氧化过程,其次是加水水解。

(1)油脂的自身氧化:基本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a)起始反应:是脂肪酸(RH)在能量(如紫外线、光线)、铜、铁等作用下产生自由基。

b)传播反应:自由基是其他基团氧化生成新的自由基,循环往复,不断氧化。

c)终止反应:在抗氧化剂作用下,自由基消失,氧化过程终结,产生相应的产物。

在经过一系列氧化过程中,主要的分解产物是氢过氧化物、羰基化合物如醛类、低分子脂肪酸、醇类、酯类等,还有羟酸以及脂肪酸聚合物、缩合物等,如二聚体、三聚体等,可进一步裂解产生醛、酮、酸及呋喃等低分子物质。这些低分子化合物为油脂酸败的特征物资,使油脂酸败具有特殊的“哈喇”味。

(2)油脂的加水分解:脂肪酸败也包括脂肪的加水分解作用,产生游离脂肪酸、甘油及其不完全分解产物如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等。

5、简述食品中的细菌污染的来源与污染途径。

(1)食品原料的污染:食品原料在采集、加工前易被细菌污染。

(2)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一是由于食品加工的环境不请洁,细菌随空气中的灰尘、水等污染原料、加工器具的表面而造成食品污染;二是加工过程如果管理不善,可能造成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工器具间细菌的交叉污染。

(3)食品从业人员的污染:人体的皮肤、毛发、消化道、呼吸道均带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食品如通过手和呼吸道、消化道向体外的排出物而污染食品。

(4)食品贮藏中受到污染:食品贮藏环境与条件不佳,外部的微生物如细菌通过空气等

途径污染食品。

(5)食品运输与销售过程中的污染:食品运输工具、容器不符合卫生要求,散装食品的销售器具、包装材料都可能成为污染源。

(6)食品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未能将食品烧熟煮透、生熟不分等

6、哪些因素会影响霉菌产生毒素?

基质、水分、相对湿度、温度、空气流通

7、黄曲霉毒素主要由哪些霉菌产生?主要污染什么食品?对人体有

怎样的毒性?

(1)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霉菌产生

(2)主要污染食品:是粮油及其制品,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及棉籽等。胡桃和

杏仁等干果,动物性食品(奶及奶制品、干咸鱼等)及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中均曾检出黄曲霉毒素。

(3)毒性: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及致癌性最强,急性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性8、展青霉素主要由哪些霉菌产生?主要污染什么食品?对人体有怎

样的毒性?

(1)展青霉素主要由曲霉、青霉、丝衣霉等霉菌产生

(2)主要污染水果及其制品,尤其是苹果、山楂、梨、苹果汁和山楂片等

(3)毒性:毒性较强,急性中毒,对人体致癌作用不明确,对呼吸有妨碍作用。

9、伏马菌素主要由哪些霉菌产生?主要污染什么食品?对人体有怎

样的毒性?

(1)伏马菌素主要由串珠镰刀菌产生

(2)主要污染玉米及其制品,偶尔在高粱、大豆和豌豆中检出。

(3)毒性:FB1毒性最强,可能与人类食管癌高发相关,同时可以抑制神经鞘脂类的代

谢。

10、病毒污染食品的途径与来源有哪些?污染食品的特点是什么?(1)来源:①病人和病原携带者;②受病毒感染的动物;③环境与水产品中的病毒途径:①加工人员在食品制作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②原发性污染即动物性食品包括家畜肉类、乳品等可能受到病毒的污染

③蚊虫等可作为某些病毒的传播媒介

(2)特点:①污染和流行程度不同;②污染和流行有一定的时间性;

③污染和流行常表现为地区性

11、简述肝炎病毒污染食品的来源,对健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1)来源:HAV的传播源主要是甲型肝炎患者,患者直接接触食品、用具或其粪便污染食品、水源,都可造成HAV传染。

HBV的传播源主要是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抗原携带者的血液(2)危害:

甲型肝炎——发病初期病情发展迅速,常有发热,上消化道和上呼吸道症状

乙型肝炎——发病可急可缓,并伴有周身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可转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3)措施:a.加强管理,控制传播

b.切断传播途径

c.预防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

12、简述禽流感病毒的特点,污染食品后对健康的危害。

特点:禽类中很容易相互感染,一般不能在人体中进行有效复制。

危害:早期表现为普通流感,部分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1)特点:①有A、B、C三种类型,B、C仅对人致病,而A对人、猪、马和禽致病。

②对热的抵抗力较低,60℃10min、70℃2min即可致弱。

③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

④阳光直射40~48h即可灭活、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2)危害:

①. 任何人具有对禽流感病毒的易感性,但12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严重。

②. 早期表现类似于普通流感,最显著特征是体温升高

13、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有哪些?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主要

污染了哪些虫?食入这类猪肉后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1)常见:猪囊尾蚴、旋毛虫、肺吸虫、蛔虫、肝片吸虫、姜片吸虫、华枝睾吸虫、广州管圆线虫。

(2)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主要污染了猪囊尾蚴

(3)危害:

①. 进入胃后,发育为涤虫使人患涤虫病。

②. 侵害皮肤,表现为皮下活黏膜下囊尾蚴结节。

③. 侵入人体肌肉,表现为肌肉酸痛、僵硬。

④. 侵入眼中,影响视力,引起眼底视乳头水肿,甚至失明。

⑤. 侵入脑内,脑组织受压迫而出现精神错乱、幻听、幻觉、语言障碍、头痛、呕吐、

抽搐、癫痫、瘫痪等神经症状,甚至突然死亡。

14、简述蛔虫污染食品的过程,进入人体后对健康的危害。

危害:

①. 人体感染蛔虫而发病时,早期危害主要是幼虫在肺内移行造成发热、咳嗽、蛔虫性

肺炎。

②. 幼虫滞留在肝中造成肝细胞混浊肿胀、脂肪变性或坏死。

③. 严重感染者会出现消瘦、贫血、腹痛、便秘或腹泻、呕吐等症状。

④. 成虫数量多时互相扭结成团,引起肠梗阻。

⑤. 蛔虫还会引起肠穿孔、腹膜炎、阑尾炎、窒息、胆管阻塞、化脓性胆管炎或胆管破

裂。胆汁外流,胆囊内胆汁减少,肝脏黄染和变硬等病变。

⑥. 蛔虫所分泌的有毒物质和排出代谢物,作用于宿主的中枢神经和血管,引起过敏症

状。

15、简述肝片虫污染食品的过程,进入人体后对健康的危害。

危害:肝片吸虫的后尾蚴、童虫和成虫均可致病。后尾蚴和童虫经小肠、腹腔和肝内移行均造成机械损害和化学性刺激,肠壁可见出血灶,肝组织可表现出广泛的炎症(损伤性肝炎),童虫损害血管可致肝实质梗死。随着童虫成长,损害更加明显而广泛,可出现纤维蛋白性腹炎。成虫寄生期的主要病变是胆管上皮的增生,虫体的吸盘和皮棘等引起的机械性刺激,可致胆管壁炎症性改变,并易并发细菌感染,表现为胆管炎。肝片吸虫产生的大量脯氨酸在胆汁中积聚,也是引起胆管上皮增生的重要原因。

第3章

1、滥用氮肥可能对食品产生怎样的污染?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滥用氮肥会使食品中的硝酸盐富集。人体从瓜果、蔬菜、饮用水中摄取过量的硝酸盐会在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过多的亚硝酸盐可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或蓝婴综合征的发生;亚硝酸盐还可以与次级胺类物质反应,形成具有强致癌作用的N-亚硝基化合物,使人类肝癌、胃癌等肿瘤的发生率增加。

2、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主要对人体产生什么危害?

它们毒作用的机制是什么?

(1)有机磷农药

对人体的危害:

①. 抑制乙酰胆碱的活性,导致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②. 急性中毒:多发生神经病变,重者可导致永久性肢体瘫痪

毒作用机理: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选择性地不可逆地抑制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酶的活性,导致中枢神经过分刺激,冲动不能休止,引起机体痉挛、瘫痪等一系列神经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2)氨甲基酸酯类农药:

对人体危害:急性中毒表现为毒覃碱样作用如心血管活动受抑制,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消化道、呼吸道腺体兴奋等症状,恢复较快,无后遗症。

毒作用机理: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胆碱能神经的兴奋症状。

3、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可能的危害有哪些?

危害:慢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过敏(变态)反应;细菌耐药性增加;菌群失调;“三致”

作用(致畸作用、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长期摄入损害第八对神经,特别是对听力损害。

4硝基呋喃类药物主要残留在哪些食品中?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是什么?

(1)主要残留的食品:鱼(特别是鳗鱼)、虾、禽肉、兔肉、肠衣

(2)可能的危害:

①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②减少胚胎存活率、

③胃肠反应(白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和超敏反应、

④导致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出现急性溶血

5、瘦肉精主要残留在哪些食品中?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是什么?

主要残留于肉类食品,特别是内脏。危害:

①. 加强心脏收缩、扩张骨骼肌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

②. 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

③. 食用含“瘦肉精”较高的组织会发生急性中毒

第4章

1、污染食品的有害元素主要由哪些?它们污染食品的途径是什么?(1)有害元素:汞、镉、铅、砷、铬、铝等。

(2)污染途径:

①. 某些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如矿区、海底火山活动的地区,其土壤中有害元素的

含量比较高

②.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有害元素污染食品

③. 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使用和接触的机械、管道、容器以及添加剂中

含有的有害元素迁移导致对食品的污染。

2、举例说明汞、镉、铅、砷对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

污染危害

汞鱼贝类侵犯神经系统

镉谷类、动物肝肾损伤肝肾、骨骼、消化器官

铅谷类、蔬菜、饮料类取代钙蓄积在骨骼中,损伤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

4、砷的毒性形式有哪些?它们分别具有什么毒性作用?

毒性形式:三价和五价的有机或无机砷

毒性作用:主要与血红蛋白正的珠蛋白结合,五价砷比三价砷更易吸收。但三价砷比五价砷更易在体内蓄积,毒性更大。

5、我国食品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铅对人体健康主要有什么

危害?

(1)来源:

①. 天然本底:铝多以硅铝酸盐的形势存在于矿石、岩石、黏土、土壤及人类食品中

②. 环境中铝的污染来源: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杀虫剂及

岩石分化等过程

③. 食品加工过程的铝污染:铝制食具、容器中铝的溶出,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2)危害:

①. 铝是低毒金属,但铝摄入后不易排出,积蓄在体内。

②. 影响钙化组织中的钙、磷以及维生素D互相作用,造成软骨病、骨质疏松。

③. 神经系统损伤,进而发生早老性痴呆。

④. 铝的慢性毒性还表现在可能引起肝、肾等器官慢性损伤。

⑤. 动物实验验证AlCl3的胚胎发育毒性。

6、食品中的铬污染的来源有哪些?毒性如何?

(1)来源:

①. 天然本地中的铬:岩石的分化,由由此进入大气、水和土壤中。

②. 环境中铬对食品的污染:通过食物链高度富集

③. 食品容器、用具中铬对食品的污染:不锈钢食具、容器若放入酸性食品,其中

的铬会溶入到食品中

(2)毒性:

①. 铬及其化合物中六价铬的毒性最大,主要表现对生长的阻碍作用,可能干扰蛋白质

的合成;同时六价铬具有强氧化作用,诱发癌症,特别是肺癌。。

②. 三价铬毒性小,对人体有益,在肌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中发挥特殊作用。

③. 误服铬化合物会发生急性铬中毒,刺激和腐蚀消化道,严重者会昏迷或休克。

④. 铬还具有致突变性、生殖毒性。

第5章

1、食品中的氯丙醇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进入人体后会产生怎样的

危害?如何进行控制?

(1)主要污染源是:酸水解植物蛋白产生、焦糖色素的不合理生产和使用、食品生产用水被氯丙醇污染、食品包装材料含有氯丙醇等。

(2)进入人体后会产生的危害:忽慢性毒性作用、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男

性不育)、神经毒性、致癌性

(3)控制措施:

①. 严格原料管理,生产优质HVP产品,控制污染源头。

②. 改进生产工艺,提高HVP产品的安全性。

③. 加强对焦糖色素生产企业的监管,改进生产工艺

④. 加强标准的制修订。

2、多氯联苯是如何进入食品的?对人体有哪些危害?预防多氯联苯

污染食品的措施?

(1)环境中的多氯联苯对食品的污染和生物富集作用;容器、包装材料中的多氯联苯对食品的污染;意外事故造成PCBs对食品的污染。

(2)危害:对皮肤的毒性(造成皮肤炎症、氯痤疮、指甲和皮肤的色素沉着)、对牙齿的影响(牙釉质发育缺陷)、对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记忆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不足、语言智商低)、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甲状腺激素不足)、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易患细菌感染性疾病)、对肝脏的危害(肝脏疾病和肝硬化)、生殖毒性和致畸性、致癌性。

(3)预防措施:

①. 彻底清除多氯联苯可能的污染源。

②.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③.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管理规定。

④. 建立对多氯联苯管理的科学体系。

3、二噁英是如何污染食品的?对人体的危害如何?控制二噁英对食

品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1)来源:环境中的二噁英(含氯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垃圾的焚烧)、生物富集作用、食品加工与包装过程、意外事故。

(2)危害:致死作用与“消瘦综合症”、皮肤毒性(氯痤疮)、致癌性、肝脏毒性(肝脏肿

大、实质细胞增生与肥大)、胸腺萎缩及免疫毒性(损害免疫系统,对免疫系统表现出不确定性)、生殖毒性(受孕几率减少,子宫重量减轻,月经周期和排卵周期改变)和致畸性。

(3)措施:

①. 控制二噁英对环境的污染:限制有机氯化合物的使用;严格控制垃圾焚烧,减少二

噁英的排放;加大调查研究和技术开发力度;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政策;搞好绿

化,防止大气污染。

②. 加强对二噁英的检测和监管工作。

4、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的来源?前体物有哪些?它们是如何

进入食品的?N-亚硝基化合物有哪些致癌特点?哪些措施可以控制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污染?

(1)来源:食品中的亚硝胺的污染(鱼肉制品中的亚硝胺、蔬菜水果中二甲基亚酰胺、啤酒中的二甲基亚酰胺)、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质在体内合成。

(2)前体物质:仲胺、酰胺(蛋白质的分解物)、硝酸盐、亚硝酸盐

(3)进入食品:

①. 鱼、肉制品中的存在少量胺类,但在腌制、烘烤等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胺类;

②. 乳制品中存在微量挥发性亚硝胺;

③. 发酵食品中也含有亚硝胺;

④. 由于腌制或长期在室温下存放,蔬菜、水果中硝酸盐在细菌或酶的作用下被还原为

亚硝酸盐,然后与本身所含胺类反应生成微量的亚硝胺。

(4)致癌特点:

①. 多钟途径诱发肿瘤(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肤等多种途

径诱发肿瘤)

②. 一次冲击剂量或少量多次接触N-亚硝基化合物均可诱发癌肿且有明显的剂量-效

应关系

③. 能诱发多种实验动物肿瘤的发生,已研究过的动物都对N-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

用没有抵抗作用。

(5)控制措施:

①. 防止微生物污染及霉变

②. 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用量

③. 阻断亚硝胺的合成:维生素C、酚类颗抑制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④. 施用钼肥

⑤. 制定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量及残留量标准

5、食品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来源有哪些?他们有什么危害?预防多

环芳烃化合物污染食品的措施?

(1)来源:

①熏烤或高温烹调时食品污染PAHs

②油墨污染:有些包装纸的油墨未干时,炭黑里的多环芳烃可以污染食品

③食品加工过程中受到机械润滑油的污染

④沥青污染:在沥青铺的马路上晒粮食

⑤包装材料污染:包装纸上的不纯石蜡可以使食品污染多环芳烃

⑥环境污染:大气、水和土壤若含有多环芳烃也可以污染食物

(2)危害: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光致毒效应、遗传毒性

(3)措施:①减少环境污染。②改进食品加工方式。

③去毒。④制定食品中B(a)P的限量标准。

6、影响食品中杂环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危害?预防杂

环胺污染食品的措施有哪些?

(1)影响因素:食品成分: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和数量(直接影响)、

烹调方式:主要是烹调的温度和时间。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杂环胺越多。(2)危害: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心肌毒作用。

(3)措施:①改变不良的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②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③灭活处理。④加强监测。

7、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其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它们有

什么危害?预防丙烯酰胺污染食品的措施有哪些?

(1)①机制:有天冬酰胺和还原性糖在高温加热过程中通过美拉德反应生成丙烯酰胺。

②影响条件:加工方式、温度和时间、水分含量、加工原料中天冬酰胺和还原糖的含量

(2)危害:急性毒性(人体内较少出现)、慢性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发育毒性

(3)措施:

①. 改进食品的加工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

②. 探讨降低丙烯酰胺含量的加工方法

③. 均衡饮食,选择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及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谷物、水果和蔬菜等

④. 建立标准,加强食物对人群监测

8、试述食品中的多氯联苯的来源与危害。

答案要点:

(1)①环境中的多氯联苯对食品的污染和生物富集作用;

②容器、包装材料中的多氯联苯对食品的污染;

③意外事故造成PCBs对食品的污染。

(2)危害:

①对皮肤的毒性:造成皮肤炎症、氯痤疮、指甲和皮肤的色素沉着

②对牙齿的影响:牙釉质发育缺陷

③对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记忆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不足、语言智商低

④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甲状腺激素不足

⑤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易患细菌感染性疾病

⑥对肝脏的危害:肝脏疾病和肝硬化

⑦生殖毒性和致畸性

⑧致癌性。

第6章

1、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①使用时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②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③不应掩盖食品本身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⑤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2、安全性较低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哪些?主要危害是什么?容易污

染的食品有哪些?

(1)护色剂: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能够透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使其致畸、通过乳汁使婴儿机体组织缺氧,出行青紫斑,肉及肉制品很容易受污染。

(2)膨松剂:高磷血症、骨质疏松、致癌、早老年痴呆、可能引起肝肾损伤、胚胎发育毒性,以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的焙烤食品中最常用。

(3)漂白剂:次氯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释放出具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过度接触可能对肺部和头发造成损伤,和其它清洁用品使用很容易产生有害气体,中国允许使用的漂白剂有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硫磺等7种,其中硫磺仅限于蜜饯、干果、干菜、粉丝、食糖的熏蒸,面粉也容易受污染。

(4)硫磺:易与氧气生产SO2,长期接触可致黏膜细胞产生变异,严重损害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同时使胃肠道功能紊乱,致癌,破坏维生素B1,影响钙的吸收。(5)过氧化氢:少量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过量将伤害胃及咽喉,损害人体细胞,加速衰老,而起具有“三致”作用的潜在危险。不法商家用工业用双氧水来增白食品如牛百叶、鸭掌、鸡爪、海蜇、鱼翅、虾仁、鱿鱼、竹笋、椰果、开心果及面制品等。

3、禁用食品添加剂主要有哪些?

过氧化苯甲酰、甲醛、吊白块、染料、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

第7章

1、简述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影响。

反式脂肪酸进入人体后,在体内代谢、转化,可以干扰必需脂肪酸(EPA)和其他脂质的正常代谢,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2)导致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3)导致必需脂肪酸

缺乏;(4)抑制婴幼儿生长发育:能经血胎屏障转运给胎儿。

2、高温烹调食品中会有哪些有害物质产生?它们具有什么毒性?如

何进行防控?

(1)多环芳烃化合物: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光致毒效应、遗传毒性。

杂环胺类化合物: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心肌毒作用。

丙烯酰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发育毒性。

(2)防控:

①. 改进食品的加工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

②. 均衡饮食:选择饱和脂肪酸较低的以及纤维含量较高的谷物、水果和蔬菜等多

样化食物;

③.建立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加强食物和人群的监测

3、如何使食醋实现安全生产?

食醋是以粮食为原料,利用醋酸杆菌进行有氧发酵生成的含醋酸的液体。

(1)耐酸微生物易在食醋中生长繁殖,形成霉膜或出现醋虱、醋鳗和醋蝇,影响产品质量。为了一只耐酸菌在食醋中生长,允许在食醋中添加一定量的防腐剂。如果在正在发酵的或已发酵的醋中发现醋鳗或醋虱,可将醋加热至72摄氏度并维持数分钟,然后过滤将它们除去。

(2)为防止生产食醋的种曲霉变,应将其贮存于通风、干燥、低温、清洁的专用房间,对发酵军中进行定期筛选、纯化及鉴定,防止它们在生产食醋过程中产生黄曲霉毒素。

(3)食醋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故不应贮存于金属容器或不耐酸的塑料包装袋中,以免将其中的铅、砷等有害元素溶入醋中,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4、简述蒸馏酒酿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它们的毒性。

⑴甲醇:天然存在植物中,有较强毒性,其毒性是由其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甲酸的

毒性所致,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表现为头昏、心悸、失明、

死亡,特别是对是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易引起视神经萎缩,导致双

目失明。

⑵杂醇油: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体内停留时间长,毒性作用比乙醇持久,可以使神经

系统充血,可是饮酒者头痛、头昏、和大醉

⑶醛类:毒性比相应的醇强,10g可致惹死亡。

⑷氰化物:剧毒物,即使很少量也可以是人中毒,导致人头昏头痛、口腔、喉咙麻木、

恶心、呼吸加快、脉搏加快,严重者死亡

⑸铅:铅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紊乱、智能障碍、高血压等,对儿童

的有害作用更为明显

⑹掺假掺伪:食用者因甲醇含量过高而致人中毒、失明,甚至死亡。

5、为什么要发展食品辐照技术?这类技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的

危害有哪些?

⑴辐照技术可以达到杀虫、杀菌、抑制生理过程、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持营养品质及

风味、延长货架期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与蔬菜、水果生长和成熟相关的自然生物变化如成熟或发芽,从而有效延长新鲜蔬菜、水果的保存期。

⑵危害:①有害物质的生成;②养成分的破坏:对蛋白质的影响(二硫键、氢键、盐键、

醚键断裂,二、三级结构破坏,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性质)、对水分的影响(生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过氧化氢、水合负离子、羟基自由基、氢自由基等)、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辐解成H2、CO、CO2、甲醛、乙醛等)、对脂类的影响(生成正烷类,可能出现脂类氧化使脂类酸败)、对微量营养成分的影响(水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C辐照敏感最强,脂溶性维生素E、K对辐照均很敏感);③致癌物质的生成;④诱变物质的生成;⑤食物中的诱导放射性;⑥伤残微生物的危害。(注意:所有的影响均与剂量有关。)

第8章

1、什么是基因工程技术?它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技术有哪些?

基因工程技术——利用DNA体外重组或PCR扩增技术,从某种生物基因组中分离出感兴趣的基因,或利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取基因,然后经过一系列切割、加工修饰、连接反应形成重组DNA分子,再将其转入适当的受体细胞,以期获得基因表达的过程。

(1)基本内容: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2)主要技术:DNA的重组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基因枪法、花粉管道法等。

2、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哪些安全性问题?

(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问题:破坏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基因漂移产生不良后果、对天敌产生的影响。

(2)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问题:营养品质和代谢改变、抗生素性、潜在毒性、潜在过敏原。

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原则是什么?

实质等同性、预先防范、个案评估、逐步评估、风险效益平衡、熟悉性。

4、简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常用方法。

相互比较法:是把转基因食品作物与相应的亲本作比较,评价转基因食品的相对安全性。

实质等同法:是为了确定转基因食品与相应的传统食品的相对安全性。

第9章

1、简述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联系和区别。

食源性疾病是由于自然界中可引起感染或中毒的银子(包括病毒、寄生虫、细菌和农业、环境、危险化学品及生物毒素),通过进食而进入身体引起的疾病。

食品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1)联系:

(2)区别:

2、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急性胃肠炎和相应中毒表现为主要症状

(2)真菌性食物中毒:急性真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慢性真菌性食物中毒除引起肝,肾功能及血液细胞损害外,有些种真菌可以引起癌症

(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4)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快、中毒程度严重,病程比细菌性毒素中毒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有哪些?主要采取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致病大肠杆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志贺氏菌食物中毒、空肠弯曲杆菌食物中毒、致病链球菌食物中毒、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防控措施:(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2)控制温度。

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者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要烧熟煮透所有食物。(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5)控制加工量,切忌超负荷生产。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能力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6)无专用的熟食凉菜间、裱花间、集体用餐分装专间等不得加工经营熟食凉菜、三文治类糕点以及快餐盒饭等。(7)不得采购、加工、销售腐败变质的食品,加工经营的所有食品原料必须新鲜;不得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第10章

1、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特点是什么?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无公害

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有机食品这一词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2、HACCP的定义是什么及其7项内容是什么?

HACCP的定义是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其7项内容是:

危害分析、确定加工中的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HACCP监控程序、建立纠偏措施、建立有效的记录保持程序、建立验证程序。

3、GMP的定义及其5大要素是什么?

GMP的定义是良好生产规范。其5大要素是:人、机、料、环、法,即: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备、设备、物料、验证、文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与回收、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自检。

4、QS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QS的定义是食品生产许可。其主要内容:

第一、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

对于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的生产条件、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准予生产获证范围内的产品;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相关食品。这就从生产条件上保证了企业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

第二、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

要求企业必须履行法律义务,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对于不具备自检条件的生产企业必须实施委托检验。这项规定适合我国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能有效地把住产品出厂质量安全关。

第三、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食品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识制度

对检验合格的食品要加印(贴)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没有加贴QS标志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这样做,便于广大消费者识别和监督,便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监督检查,也有利于促进生产企业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感。

5、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中各类组织的要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职责;(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资源管理;(4)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汇总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 第一章 1、食品的分类?按照加工方法:低温保藏食品、罐藏食品、干藏食品、盐渍食品、烟熏食品和辐照食品;按照原料分类:果蔬食品、粮油食品、肉禽食品、乳制品等 2、食品的风味是指_香气_、滋味和_口感。 3、抑制食品变质因素活动的保藏方法有那些?冷冻保藏、干制保藏、腌制、糖渍、熏制、使用化学品保藏、采用改性气体保藏。 4、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微生物、害虫和鼠类;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非酶褐变、氧化作用;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氧;其他因素:机械损伤、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滥用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 5、Aw的定义?对微生物和化学反应所能利用的有效水分的估量。食品中,指某些食品体系中,内部水蒸气与同温度下纯水蒸汽压只比,即Aw=P/Pa。 6、中间水分食品?水分活度Aw在0.65~0.85之间的食品称为中间水分食品,又称半干半潮食品 7、参与褐变的氧化酶有几种?脂氧合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酚酶或多酚氧化酶 8、属于非酶褐变的氧化变质有那几种?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食品成分与容器发生反应

9、温度系数Q10?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 10、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那几种?结合水和游离水 11、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控制食品中酶的活性,对微生物和酶控制的方法有?(1).微生物的控制: 热杀菌、控制水分活度、控制水分状态、控制pH值、控制渗透压、烟熏、改变气体成分、化学添加剂、辐射杀菌、微生物发酵(2). 酶的控制:①加热处理②控制pH值③控制水分活度 12、商业无菌?指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病原菌、产毒菌以及正常储存和销售条件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货架寿命。 13、温度和水分对食品腐败变质有何影响?降低食品的环境温度,能降低食品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减缓微生物生长繁殖,延缓食品的质量变化,延长储藏寿命;降低水分活度:可以减缓食品劣变速度,水分活度过小,会引起食品干缩僵硬或质量损耗 14、栅栏技术、栅栏因子、栅栏效应?栅栏因子:利用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降低水分活度(AW)、酸化(pH值)、降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保存食品,这些因子称为栅栏因子;栅栏技术:利用栅栏因子保存食品的技术称为栅栏技术;栅栏效应:利用单个或多个栅栏因子,使存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使食品从微生物学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全的,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简述食品安全的现代内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 2、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可具体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4、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二、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而作为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通常被理解为部门概念或者行业概念)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内容和全部环节。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许多交叉,由此造成食品安全的重复监管。 三、怎样理解食品安全是一个“法律”的概念?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从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逐步以食品安全的综合立法替代卫生、质量、营养等要素立法。1990年英国颁布了《食品安全法》,2000年欧盟发表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食品安全白皮书》,2003年日本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制定了《食品安全法》。综合型的《食品安全法》逐步替代要素型的《食品卫生法》、《食品质量法》、《食品营养法》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自此已经实施1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这意味着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对食品、食品安全等用语是怎样释义的?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五、简述安全食品所包括的层次及之间的区别。 我国目前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上包括以下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护理管理学期末考试题

精品文档 7. 某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青霉素皮试阴性,护士随单选即遵照医嘱给药。几分钟后患者突然发生休克。这种1.体现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结构中环节质量的内容是 状况应判定为 A.设备质量 A. B.药品质量护理事故 执行医嘱 B.医疗事故 C. D.差错发生率 C.护理差错 D.意外事件 E.护士学历 E.护理缺陷 2.体现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结构中要素质量的内容是8.管理就是领导,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护士编制 A.A.B. 患者管理职能学派 B.决策学派 C.出院满意度 C.行为科学学派 D.健康教育 D.现代管理学派技术操作 E. E.经验主义学派 3.体现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结构中络末质量的条目是 9.运用仪器设备质量A. PDCA循环的护理管理的基本方法,检查 质量状况,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定出具体实施B. 药品质量 计划,实施预定的计划和措施,检查预定目标执行情住院满意度 C.况,总结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则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 D.健康教育 中,这种方式起到的作用是技术操作 E. A.4.李护士长是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长,近期被分派护理监督指导 学院的专科护士培训、科内质量控制、医院建设新病房 B.循环管理 C.的筹划工作等,她感到工作压力很大,病房接受的指导持续改进 D.目标管理和控制也受到影响,这种情况说明在管理上没有得到有 E. 效遵循的原则是检查落实 10.等级和统一指挥的原则 A. 医院的分级管理,下列哪项是对的 A.三级九等 B. 管理层次的原则 B.二级九等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 C.C.职责与权限一致的原则三级十等 D. D.E.二级十等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11.王主任是某护理部主任,她把工作分配给总护士长等依靠行政组织权威,通过命令、指示、规定等手5.段指挥下属工作而实现管理目标的是管理人员,对于例行性业务按照常规措施和标准执行, A.她加以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只有特殊情况时她来处理。经济方法 B.法律方法她可集中精力研究及解决全局性管理问题,也调动了下 C.级的工作积极性。这种工作方式遵循的组织原则是行政方法 D.思想教育方法集权分权结合原则 A. E. B. 任务和目标一致的原则社会心理学方法 12.精干高效原则 C.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A.D. 组织职能 B.领导职能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C.计划职能 D. 执行与监督分设原则 E.控制职能E.协调职能 13.差别计件工资是哪个管理理论的内容之一 6.当前我国医院护理管理体系是几级负责制A.二级或一级 A.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三级或二级B.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 四级或三级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四级负责制D.D.现代管理理论

最新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 1、专业词汇: 最新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材料流Materials Flow 物质流Mass Flow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目标与范围确定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 清单分析inventory analysis 影响评价impact assessment 结果解释life cycle interpretation 生态设计Eco-design/ED 清洁生产Zero Waste Processing 2、最新环境材料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定义:生态环境材料是一种具有与环境协调的特殊功能材料,是指在设计、制造、加工、使用以及再生过程中均考虑到资源、环境、生态等因素,具有最低环境负荷、最大使用功能、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人类所需材料.既包括经改造后的现有传统材料也包括新开发的环境材料. (2)特点: ?先进性: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体系时,既要考虑到技术环境负担的大小,材料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要顾及材料使用时的传统性能(材料的先进性),在要求优异的使用性能这一点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是相同的. ?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使枯竭性资源完全循环利用.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技术,废弃后易于再生循环.材料及技术本身要具备环境协调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材料观念而增加的概念. ?舒适性: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人们很乐于接受和使用. 3、从手段、目标和要求角度阐述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 4、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评价系统层次阐述环境材料的具体研究内容 (1)基础研究:材料的开发、应用、再生过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理论研究. a. 人类的材料需求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及规律; b. 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的影响; c. 与环境协调并适应环境发展的材料开发、应用和再生理论; d. 低环境负担的合金理论,无机材料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理论; e. 可循环性的材料自分解和分离理论; f. 材料再生循环难易程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食品工艺学习题分章及答案模板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食品腐败变质常常由微生物、酶的作用、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 2、食品的质量因素包括感官特性、营养质量、 卫生质量和耐储藏性。 第二章食品的低温保藏 一、名词解释 1.冷害——在冷藏时, 果蔬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 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 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 2.冷藏干耗( 缩) : 食品在冷藏时, 由于温湿度差而发生表面水分蒸发。 3.最大冰晶生成带: 指-1~-4℃的温度范围内, 大部分的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 二、填空题 1.影响冻结食品储藏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储藏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2.食品冷藏温度一般是-1~8℃, 冻藏温度一般是-12~-23℃, -18℃最佳。 三、判断题 1.最大冰晶生成带指-1~-4℃的温度范围。( √ )

2.冷却率因素主要是用来校正由于各种食品的冷耗量不同而引起设备热负荷分布不匀的一个系数。( ×) 3.在-18℃, 食品中的水分全部冻结, 因此食品的保存期长( ×) 原理: 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的活性, 因此食品的保存期长。 4.相同温湿度下, 氧气含量低, 果蔬的呼吸强度小, 因此果蔬气调保藏时, 氧气含量控制的越低越好。( ×) 原理: 水果种类或品种不同, 其对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要求不同。如氧气过少, 会产生厌氧呼吸; 二氧化碳过多, 会使原料中毒。 5.冷库中空气流动速度越大, 库内温度越均匀, 越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持。( ×) 原理: 空气的流速越大, 食品和空气间的蒸汽压差就随之而增大, 食品水分的蒸发率也就相应增大, 从而可能引起食品干缩。 四、问答题 1.试问食品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 答: 微生物( 细菌、酵母和霉菌) 的生长繁殖和食品内固有酶的活动常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食品冷冻保藏就是利用低温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的活动, 以便阻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 2.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有哪些? 答: ( 1) 温度的高低 ( 2) 降温速度

《食品安全法》习题.doc

《食品安全法》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本法自(A)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A、2009年6月1日 B、2009年6月28日 C、2009年8月1日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C)。 A、公众身体健康 B、公众生命安全 C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A)年。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A、2 2 B、3 3 C、5 5 4、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要求支付价款(C)倍的赔偿金。 A、3 B、5 C、10 5、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中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将处以(B)元以上(B)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A、1000 10000 B、2000 20000 C、3000 30000 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A)。 A、免检 B、不定期抽检 C、定期抽检 7、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B)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3 5 B、5 10 C、5 5 8、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C)。 A、道德谴责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环境材料学课后思考题教程文件

环境材料学课后思考 题

1 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 答: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 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 1 你认为那些材料属于生态环境材料?举例说明。(举例之后还要简要说明一下) 答:比如: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环境工程材料 天然资源环境材料、电磁波防护类材料、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 2 试用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理论来说明材料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答:众所周知,材料的生产往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当生产效率一定时,除有效产品外,大量的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去,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对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而言,资源消耗是源头,环境污染是末尾。也就是说,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与资源和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 图2-1是一个典型的开环工业生产链,从环保的角度看,若能实现闭环的工业生产链,可明显减少废弃物排放。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产品设计一个闭环生产流程。 资能源资能源资能源

铁矿铁水钢胚成品(热轧钢板等)使用废弃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 4 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材料产品或过程,用物质流方法进行资源效率分析,并就如何提高资源效率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 答:钢铁的资源效率高达10.4%,就是生产1t纯金属材料所消耗的原材料将近12t。具体技术措施:1)由外界向高炉-转炉流程内某中间工序输入废钢,可提高流程铁资源效率;2)由外界向高炉-转炉流程内某中间工序输入铁矿石等自然铁资源,可提高该流程铁资源效率。3)通过提高电炉钢比,提高铁资源效率。 5 根据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考虑如何实现(1)金属材料,(2)高分子材料,(3)无机非金属材料(选一种)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几项可具体实施的技术措施。 金属材料:利用微生物冶金;代替含稀缺合金元素的新型合金材料和不含毒害元素的材料,以及废弃物无害资源化转化技术;少合金化与通用合金,形成绿色/生态材料体系,有利于材料的回收与再生利用。高分子材料:1)建立必要的法规,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2)回收塑料,变废为宝:燃烧废旧塑料利用热能,热分解提取化工原料和改进操作技术、设备3)发展环境友好高分子: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和合成,采用生物发酵的方法合成的生物高分子。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如何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 2、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可具体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4、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二、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作为一“种”概念,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 作为“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通常被理解为部门概念或者行业概念)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内容和全部环节。 三、安全食品包括哪些层次? 我国目前生产的安全食品包括以下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四、食物链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食品不安全因素。 英国(1993)对当代发达和较发达社会或国家提出的一张饮食风险清单: ①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污染。 ②环境污染。 ③农用、兽用化学物质的残留。如化肥、农药、兽药等。 ④自然界存在的天然毒素。 ⑤营养素不平衡。 ⑥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毒素。 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⑧食品掺伪。 ⑨新开发的食品资源及新工艺产品。 ⑩包装材料。 ⑾过量饮酒。 ⑿其他。 五、简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一)食品标准化工作正在不断完善 食品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健全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网络,其中

护理管理学期末考试题

单选 1.体现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结构中环节质量的内容是 A.设备质量 B.药品质量 C.执行医嘱 D.差错发生率 E.护士学历 2.体现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结构中要素质量的内容是 A.护士编制 B.患者管理 C.出院满意度 D.健康教育 E.技术操作 3.体现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结构中络末质量的条目是 A.仪器设备质量 B.药品质量 C.住院满意度 D.健康教育 E.技术操作 4.李护士长是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长,近期被分派护理学院的专科护士培训、科内质量控制、医院建设新病房的筹划工作等,她感到工作压力很大,病房接受的指导和控制也受到影响,这种情况说明在管理上没有得到有效遵循的原则是 A.等级和统一指挥的原则 B.管理层次的原则 C.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 D.职责与权限一致的原则 E.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5.王主任是某护理部主任,她把工作分配给总护士长等管理人员,对于例行性业务按照常规措施和标准执行,她加以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只有特殊情况时她来处理。她可集中精力研究及解决全局性管理问题,也调动了下级的工作积极性。这种工作方式遵循的组织原则是 A.集权分权结合原则 B.任务和目标一致的原则 C.精干高效原则 D.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E.执行与监督分设原则 6.当前我国医院护理管理体系是几级负责制 A.二级或一级 B.三级或二级 C.四级或三级 D.四级负责制7.某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青霉素皮试阴性,护士随即遵照医嘱给药。几分钟后患者突然发生休克。这种状况应判定为 A.护理事故 B.医疗事故 C.护理差错 D.意外事件 E.护理缺陷 8.管理就是领导,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A.职能学派 B.决策学派 C.行为科学学派 D.现代管理学派 E.经验主义学派 9.运用PDCA循环的护理管理的基本方法,检查质量状况,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定出具体实施计划,实施预定的计划和措施,检查预定目标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则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中,这种方式起到的作用是 A.监督指导 B.循环管理 C.持续改进 D.目标管理 E.检查落实 10.医院的分级管理,下列哪项是对的 A.三级九等 B.二级九等 C.三级十等 D.二级十等 11.依靠行政组织权威,通过命令、指示、规定等手段指挥下属工作而实现管理目标的是 A.经济方法 B.法律方法 C.行政方法 D.思想教育方法 E.社会心理学方法 12.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A.组织职能 B.领导职能 C.计划职能 D.控制职能 E.协调职能 13.差别计件工资是哪个管理理论的内容之一

(完整word版)环境材料学课后习题第1-5章

第一章 1-1 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环境材料的定义 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影响小且再生利用率高的一类材料。 1-2 从人类的历史进程分析一下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找出材料与环境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时代都是以材料的发展来命名的,如远古时期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现代的高分子时代,都是由于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同时就材料科学与技术本身的发展来看,也是随着历史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如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材料、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材料、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材料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环境材料,他们都是应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3 你认为哪些材料可以属于环境材料?试从你身边找出一些环境材料的例子。 冰箱内的全无氟制冷剂、可降解塑料、可食用包装袋、无溶剂涂料、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环境工程材料、天然资源环境材料、电磁波防护类材料、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 1-4 用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应该包括哪几部分。 包括材料的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设计及清洁生产、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环境材料关键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环境工程材料。 1-5 结合自己的体会,分析一下环境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材料的环境性能将成为21世纪新材料的一个基本性能,各种环境材料及绿色产品的开发将成为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 2. 环境治理材料仍然是环境工程材料的主要研究内容,更高的性能、更长的寿命以及更低的成本成为新型环境治理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环境修复替代材料和废弃物的自资源化研究也将成为环境工程产业的另一大热门。 3. 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的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新材料及绿色材料制品。 4. 功能化、智能化的环境功能材料在技术进步的带动下正渐渐走下“高端”的神坛,更好的耐久性能和经济性能将成为环境功能材料研究的主攻方向。 1-6 环境材料是材料和环境两大学科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考虑如何从交叉学科这个角度去发展环境材料。 环境材料作为跨材料和环境两大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保持资源平衡。能量平衡和环境平衡,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将环境性能融入21世纪所有的新材料开发,完善材料环境负担性评价的理论体系,开发各种环境相容性新材料及绿色产品,研究降低材料环境负担性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也将成为21世纪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汇总版分析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汇总版 第一章 1. 按保藏原理划分的保藏方法有几种? 答:按照食品保藏的原理可将现有的食品保藏方法可分为下述四类: (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冷却保藏、气调保藏、冻结保藏 (2)抑制变质因素的活动达到食品保藏目的的方法:干制保藏 (3)运用发酵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腌渍保藏、烟熏保藏、发酵保藏 (4)运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商业杀菌、巴氏杀菌 2. 什么是栅栏技术(效应)?通常设置的栅栏因子有哪些?如何决定强度?P237 亦可称为组合式的抑菌技术,是结合一种以上食品保藏因子共同保障食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营养强化的食品本身提供微生物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必须增加栅栏的强度,才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栅栏因子: 1.物理性栅栏:温度(杀菌、杀菁、冷冻、冷藏);照射(UV 、微波、离子);电磁能(高电场脉冲、振动磁场脉冲);超音波;压力(高压、低压);气调包装(真空包装、充氮包装、CO2包装);活性包装;包装材质(积层袋、可食性包膜)。 2.物理化学栅栏:包括水活性(高或低);pH值(高或低);氧化还原电位(高或低);烟熏;气体(CO2、O2、O3);保藏剂(有机酸、醋酸钠、磷酸钠、己二烯酸钾…等等) 3.微生物栅栏:包括有益的优势菌;保护性培养基:抗菌素、抗生素。 4.其他栅栏:包括游离脂肪酸、脱乙酰壳多糖、氯化物。 决定强度: 1.从产品微生物环境和总数量上考虑 2.尽可能保持鲜品原有的色泽和外观 3.充分体现鲜品的风味特征 4.根据产品特性及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点设置栅栏限值 应用: ?食品要达到可贮性与卫生安全性 ?其内部必须存在能够阻止食品所含腐败菌和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因子 ?这些因子通过临时和永久性地打破微生物的内平衡 ?从而抑制微生物的致腐与产毒,保持食品品质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思考题(包括答案,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2.食品的质量要素主要有哪些? 感官特性;营养;卫生;保藏期。 3. 食品变质主要包括食品外观、质构、风味等感官特征,营养价值、安全性、审美感觉的下降,食品加工中引起的变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污染细菌有:假单胞菌、微球菌、葡萄球菌、肠杆菌、霉菌等 (2)酶的作用:主要包括脂肪酶、蛋白酶、氧化还原酶、蔬菜水果中的多酚氧化酶诱发酶促褐变;肌肉中的氧化酶促进肌糖元分解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尸僵。 (3)化学物理作用:热、冷、水分、氧气、光、及时间的条件下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引起变色、褪色、脂肪氧化、淀粉老化、维生素损失、蛋白质变性等。 4.什么是食品加工? 将食物(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方法或过程。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1.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1.1.结合水是指不易流动、不易结冰(即使在-40度下),不能作为外加溶质的 溶剂,其性质显著不同于纯水的性质,这部分水被化学或物理的结合力所固定。结合水又分为化学结合水、吸附结合水、结构结合水和渗透结合水。 1.2.自由水(游离水)是指食品或原料组织细胞中易流动、容易结冰也能溶解 溶质的这部分水,又称为体相水。

2.名词解释: ●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称为水分活度 ●干制:经加热蒸发脱水,使食品水分含量在15%以,其他性质发生极小变化 的干燥方法称为干制. ●食品干藏:脱水干制品在其水分被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程度后,并始终保持 低水分可进行长期保藏的一种方法。 ●E RH(相对平衡湿度):食品及不发生解吸也不发生吸附,此时空气的湿度称 为相对平衡湿度ERH,数值上用AW表示,对应食品中的水分为平衡水分。 ●M SI:在一定温度下,以AW水分含量所做的曲线成为MSI(水分吸附等温线)反应了食品平衡水分含量与外界的空气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 ●吸附:当食品水分的蒸汽压低于空气的蒸汽压时,则空气中的蒸气会不断地 向食品表面扩散,食品则从它表面附近的空气中吸收水蒸气而增加其水 分,这一吸水过程叫吸附。 ●解吸:当空气中的蒸汽压比食品的蒸汽压低时,食品中的水分向空气中蒸发, 水分下降,这一现象为解吸。 ●滞后现象:相同水分含量解吸的AW比吸附的AW低(食品重新吸水的能力变 弱) ●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的现 象。 ●导湿温性:食品受热时,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不论是液态或气态)从高 温处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现象称为导湿温性。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风味、 结构、成分以及其他可见因素等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 的程度来表示,或用复水比、复重系数等来表示: a)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各种微生物都有它自己生长最旺盛的适宜Aw, Aw下降,它们的生长率也下降,最后,Aw还可以下降到微生物停止生长的水平,不同类群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Aw的范围是:细菌0.94-0.99,霉菌0.80-0.94,耐盐细菌0.75,耐干燥和耐高渗透压酵母0.60-0.65,在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考试类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问答和论述题,17周考试 第一章绪论 一、简述食品安全的现代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 2、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可具体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4、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二、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而作为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通常被理解为部门概念或者行业概念)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容和全部环节。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在涵和外延上存在许多交叉,由此造成食品安全的重复监管。 三、怎样理解食品安全是一个“法律”的概念?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从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逐步以食品安全的综合立法替代卫生、质量、营养等要素立法。1990年英国颁布了《食品安全法》,2000年欧盟发表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食品安全白皮书》,2003年日本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制定了《食品安全法》。综合型的《食品安全法》逐步替代要素型的《食品卫生法》、《食品质量法》、《食品营养法》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自此已经实施14年的《中华人民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这意味着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对食品、食品安全等用语是怎样释义的?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五、简述安全食品所包括的层次及之间的区别。 我国目前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上包括以下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常规食品:指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是目前最基本的安全食品。

《护理管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护理管理学试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复杂环境中找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属于护理管理者的( ) A.专业技能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D.创造技能 2.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 ) A.1.1型管理 B.1.9型管理 C.9.9型管理 D.9.1型管理 3.“需求层次理论”的创建者是( ) A.马斯洛B.泰罗 C.麦格雷戈D.赫茨伯格 4.在实施计划阶段,伴随与实现计划目标有关的一些因素的变化,需要不失时机地对计划进行修订和调整,体现了计划的( ) A.目的性 B.适应性 C.普遍性 D.经济性 5.根据控制措施的作用环节不同,可将控制分为( ) A.生产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资金控制 B.局部控制和全面控制 C.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D.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6.护理部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属于护理质量控制中的(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事后控制 7.在护理人员排班方法中,周排班的特点是( ) A.护理人员班次轮转较频繁 B.适用于护理人员相对稳定

胶凝材料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石膏板不能用作外墙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性差。 2.石膏制品应避免用于和较高的环境。 3.按消防要求我们尽可能用石膏板代替木质板材,是因为石膏板具有好的特性。 4.石灰熟化时放出大量的______,体积发生显著______;石灰硬化时放出大量的______,体积产生明显______。 5.石灰浆体的硬化包括______和_____两个交叉进行的过程,而且______过程是一个由_____及______的过程,其硬化速度_____。 6.在石灰应用中,常将石灰与纸筋、麻刀、砂石等混合应用,其混合的目的是______,否则会产生______。7.在水泥砂浆中掺入石灰膏制成混合砂浆,掺入石灰膏是利用了石灰膏具有______好的特性,从而提高了水泥砂浆的______。 8.生石灰按氧化镁的含量,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9.生石灰在使用前的陈伏处理:是使其在储灰池中存放______天以上,储存时要求水面应高出灰面,是为了防止石灰______。 10.菱苦土在使用时不能用水拌制,通常用_________水溶液拌制,由于菱苦土与各种_________粘结性好,且______较低,因此常用之与木屑等植物质材料拌制使用。 11.菱苦土耐水性差,吸湿后会产生______变形,表面___,强度______。为了改善其耐水性,可采用MgSO4 7H2O等来拌制。 12.常用水泥中,硅酸盐水泥代号为_______、________,普通水泥代号为_______,矿渣水泥代号为_______,火山灰水泥代号为________,粉煤灰水泥代号为________。 13.改变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可制得具有不同特性的水泥,提高含量,可制得高强水泥,提高_____和__的含量,可制得快硬早强水泥,降低_______和_______的含量,提高_______的含量,可制得中、低热水泥;提高_______含量、降低________含量可制得道路水泥。 14.常用的活性混合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性混合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活性成分能与水化产物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而参与水泥凝结硬化。15.引起硅酸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沸煮法能检验_______的危害;安定性不良的水泥应作______处理。 16.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17.活性混合材的激发剂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18.水泥熟料中掺加活性混合材可使水泥早期强度_______,后期强度_______,水化热________,耐酸及耐水性________。 19.水泥石腐蚀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硅酸盐水泥的细度用________表示,其他品种的通用水泥用________表示。细度越大,水泥活性________,但细度过细,水泥硬化过程中易引起________。 21.水泥初凝时间是指自________起,到水泥浆________为止所需的时间。初凝的作用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凝时间是指自______起,至水泥浆________开始产生为止所需的时间。终凝的作用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与硅酸盐水泥相比,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具有早期强度________,后期强度________,水化热________,耐软水和铝酸盐侵蚀性________,其蒸汽养护效果________,抗冻性________,抗碳化能力________的特性。其中矿渣水泥具有________好,火山灰水泥在干燥条件下________差,在潮湿条件下________好,粉煤灰水泥具有________小、________好的特性。 23.高铝水泥具有早期强度________,水化热________,耐蚀性________,耐热性________的特性,高铝水泥由于晶型转化,不宜用于长期_______的结构,同时高铝水不能与硅酸盐水泥等能析出________的材料混合使用,否则会出现________,无法施工,同时高铝水泥不适宜于________养护,也不宜用于________条件下施工。 24.在生产硅酸盐水泥时掺入适量石膏后,石膏可与水泥熟料水化生成的__ ______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________,减少了溶液中的高价________,从而________水泥浆的凝聚速度,但如果石膏加入量过大会造成水泥___________不良的后果。 25.水泥是一种具有_______大且________强的粉体材料,在运输或贮存时,水泥会吸收空气中________和________与之发生化学反应,故水泥是一种随着时间的增长强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因此水泥必须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有效期是指自__________起______个月,为了防止使用时水泥强度等级不符合标准,通常新出厂水泥28天抗压强度应比标准规定的强度最低值有所富裕。 26.我国南方水位变化区(淡水)的工程,宜选用________水泥;我国北方,冬季施工混凝土宜选用________水泥;抗淡水侵蚀强,抗渗性高的混凝土宜选用________水泥;要求早强高、抗冻性好的混凝土宜选用________水泥;填塞建筑物接缝的混凝土宜选用________水泥。 二、选择题 1.石膏适合制作雕塑和模型是由于它______。 A.凝结硬化速度快B.强度高C.硬化时体积微膨胀D.耐水性好 2.______水泥需水量大,干缩大,抗冻性差,抗渗性好。

食品工艺学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水分活度的概念 游离水和结合水可用水分子的逃逸趋势(逸度)来反映,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为水分活度Aw。 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说明原因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吸附等温线。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 对微生物: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在Aw<0.6时,绝大多数微生物就无法生长;对酶:酶活性随Aw的提高而增大,通常在Aw为0.75~0.95的范围内酶活性达到最大。在Aw<0.65时,酶活性降低或减弱,但要抑制酶活性,Aw应在0.15以下;对其它反应:①Aw下降时,以水为介质的反应难以发生②Aw下降时,离子型反应的速率减小③Aw 下降时,水参加的反应速率下降④Aw下降时,水影响酶的活性及酶促反应中底物的输送。食品水分活度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食品种类、水分存在的量、含量、温度、水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食品成分或物化特性、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 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原因:1.食品解吸过程中的一些吸水部分与非水组分作用而无法释放出水分。 2.食品不规则形状产生的毛细管现象,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要不同的蒸汽压 (要抽出需要P内>P外,要填满即吸着时需P外>P内)。 3.解吸时将使食品组织发生改变,当再吸水时就无法紧密结合水分,由此可 导致较高的水分活度。 简述食品干燥机制 干制是指食品在热空气中受热蒸发后进行脱水的过程。在干燥时存在两个过程: 食品中水分子从内部迁移到与干燥空气接触的表面(内部转移),当水分子到达表面,根据空气与表面之间的蒸汽压差,水分子就立即转移到空气中(外部转移)——水分质量转移;热空气中的热量从空气传到食品表面,由表面再传到食品内部——热量传递。干燥是食品水分质量转移和热量传递的模型。 简述干制过程特性 食品在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干燥速率变大后又逐渐变低,食品温度也在不断上升。 如何控制干燥过程来缩短干燥时间? (1)温度: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提高空气温度,在恒速期干燥速度加快,在降速期也会增加(2)空气流速:空气流速加快,食品在恒速期的干燥速率也加速,对降速期没有影响(3)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恒速期的干燥速率也越快;对降速期无影响。(4)大气压力和真空度:大气压力影响水的平衡,因而能够影响干燥,当真空下干燥时,空气的蒸汽压减少,在恒速阶段干燥更快。但是,若干制由内部水分转移限制,则真空干燥对降率期的干燥速率影响不大。适合热敏物料的干燥 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如果要加快干燥速率,如何控制干制条件) 温度:温度提高,传热介质与食品间温差越大,热量向食品传递的速率越大;水分受热导致产生更高的汽化速率;对于一定水分含量的空气,随着温度提高,空气相对饱和湿度下降,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 第1章 1、食品安全学的定义是什么? 食品安全学可以表述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健康。 2、食品安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①. 食品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测管理以及预 防措施; ②. 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品加工技术存在的卫生问题及防控措施; ③. 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食品中毒及预防措施的建立; ④.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措施的建立和实施等。 3、按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分为哪几类? 按食品污染物的性质,可将食品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第2章 1、什么是食品腐败变质? 一般是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2、简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食品的腐败变质与食品本身的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当时所处环境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方法:加热杀菌法(在于杀灭微生物,破坏食品中的酶类)、低温保藏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作用,降低酶的活性和食品内化学反应的速度,是最常用的食品保藏方法)、脱水干燥法(抑制微生物生长)、增加渗透压保藏法(与脱水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原理有关)、化学添加剂保藏法、提高食品氢离子浓度、辐照食品保藏法 3、蛋白质类食品腐败变质主要发生哪些变化?其评价指标有哪些? ⑴主要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