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学的发展史

几何学的发展史
几何学的发展史

幾何學的發展史

幾何學研究的主要內容,為討論不同圖型的各類性質,它可說是與人類生活最密不可分的。遠自巴比倫、埃及時代,人們已知道利用一些圖的性質來丈量土地,劃分田園。但是並沒有把它當作一門獨立的學問來看,只把它當作人類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識而已。真正認真去研究它,則是從古希臘時代才開始的。所以由此,我們約略的將幾何學的發展,分為下列幾個方向:

一、古希臘的幾何學

二、解析幾何

三、投影幾何

四、非歐幾何

五、微分幾何

六、幾何的公理化

古希臘的幾何學的發展

1. 發展階段

2. 古希臘幾何發展的原因

3. 歐基里德的貢獻───介紹“Elements”

4. 阿基米德的貢獻

5. 阿波羅尼阿斯的貢獻

6. 古希臘幾何學中的著名問題

(1)方圓問題

(2)倍積問題

(3)三等分角問題

(4)平行公設

7. 影響數學發展的人物

8. 古希臘數學衰退的原因

9. 與幾何學有關的應用科學

10.古希臘數學的批判

1. 發展階段:

古希臘所發展的幾何學是所有近代數學的原動力。若要了解整個數學的架構,必定要先了解古希臘幾何學的發展。我們可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1)啟蒙期:

主要人物有泰利斯(Thales),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尤多沙斯(Eadoxus)。

a、泰利斯:

為古希臘天文學與幾何學之父,他曾正確的預測日蝕的時間。他開始對一些幾何

圖形做有系統的研究。

b、畢達哥拉斯(畢式學派):

首創集體創作,稱為畢式學派。也是一位音樂家,發明畢式音階。畢式定理為幾

何學中的重要定理。這個學派認為“數”是宇宙萬物的基礎。

C、尤多拉斯:

創立窮盡法(exhaustion method),所謂窮盡法就是”無窮的逼近”的觀念,主要構想

是為了求取圓周率π的近似值。所予理論上說尤多拉斯是微積分的開山祖師。

尤多拉斯的另一貢獻,為對比例問題做有系統的研究

(2)巔峰期:

重要人物有:歐基里德(Euclid)

阿基米德(Archimedes)

阿波羅尼阿斯(Apollonoius)

a、歐基里德:

他將一些前人對數學的結果,加以整理,寫成”Element s”這本書(中譯為幾何原

本)。這本書是有史以來第一本數學教科書,也是最暢銷的。在往後數學的每一

分支都是由這本書出發的。目前初中所學的平面幾何學,內容仍以“Element s”這本書為主。這本書的詳細內容,將在後面單獨介紹。這本書的另一優點為淺顯易讀(readable)。歐基里德本身並沒有什麼重大的數學突破,它是一個數學的集大成者。這本書直到明朝中葉以後才傳人中國。

b、阿基米德:

生於西西里島,曾留學埃及亞歷山大城。是有史以來三大數學家之一,發明不計其數,以後我們將單獨介紹他及他的貢獻。

c、阿波羅尼阿斯:

與阿基米德同一時代。最大一貢獻是對於圓錐曲線的研究,這對於以後的解析幾何,以至於微積分的發明有直接的影響。圓錐曲線的應用,直到16世紀才由刻卜勒加以發揚光大。

(3)衰退期:

自阿基米德及阿波羅尼阿斯之後,希臘數學已漸漸走入衰退期。在這中間,仍有幾位值得一提的人物。

a、托勒密:

將三角函數發揚光大,並由此將天文學炒熱。

b、帕布斯:

可說是末代時期的代表人物。

2.古希臘幾何發展的原因: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古希臘會發展出這麼偉大的一些數學結果,是什麼原動力使他們如此?在希臘以前的各支文明,都把大自然看成是無秩序的、神秘的、多元的、可怕的。

自然的現象均為神控制。人的生活和運氣都是神的意志決定。但是希臘文明期,知識份子對自然擺出一種新的姿勢,也就是理智的、評價的、現實的,他們主張自然界是有秩序的依照某一公式而表現其作用。人類不僅能研究自然的法則,甚至預言什麼事情將發生。

畢學派首先提出下列觀念:“將神秘性、不確定性從自然活動中抹去,並將表面看似紛亂不堪的自然現象,重新整理成可理解的次序和型式,並決定性的關鍵就在於數學的應用。”

繼承畢式學派觀念的就是柏拉圖:

柏拉圖主張:“只有循數學一途,才能了解實體世界的真面目,而科學之成為科學,在於它含有數學的份。”就是因為希臘時代的一些學者對於自然的這種看法和確立了依循數學研究自然的做法,給食臘時代本身及後來世世代代的數學創見提供了莫大的誘因。而在數學的領域中,幾何學是最接近實際的描述。對希臘人而言,幾何學的原則是宇宙結構的具體表現,本身正一門實際空間的科學。幾何學就是數學,研究的中心。

3.歐基里德的貢獻:

“Element s”這本書共有13冊,其內容為:

(1)1-6冊:平面幾何學,它是以下列五大公設為基礎:

a、任二點之間可作一直線。

b、直線可以任意延長。

c、可以以任意點為圓心,任意長為半徑,畫出一圓。

d、直角皆相等。

e、平行公設。

以研究下列性質:

a、三角形的性質—全等、相似、等等。

b、平行線的性質—內錯角、同位角。

c、畢式定理。

d、圓的性質-內接圓、外切圓。

e、比例的問題。

f、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2)7、8、9冊:整數論

討論奇數、偶數、質數的問題,另外也討論了窮盡法的應用。

(3)11、12、13冊:立體幾何

討論角錐、圓錐、圓柱等性質,也提到了窮盡法的應用。(4)第10冊:不可測問題

類似無理數的性質。

這本書的最大的特色就是:

它只引用了幾個簡單的假設,再根據這些假設,推導出一連串的定理,最後變成一套完整的理論,在因果之間確立了嚴密的邏輯推理,由此確立了數學為一門演繹的科學。這本書也有一些缺點,而事實上這些缺點,就是使日後數學發揚光大的原動力。舉例來說,在第五個(平行公設)中,有無數的數學家在這假設上打轉,最後終於在19世紀造就了非歐式幾何學,而直接產生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Element s”為第一部成型的數學著作。數學之基本概念,證明模式,定理佈局的邏輯性,都經由研讀它而得以通曉。

歐基里德的其他著作:

(1)錐線(Conics)→它的內容是阿羅尼阿斯的”圓錐曲線”骨架。

(2)現象→討論天文學的問題。

4.阿基米德的貢獻:

阿基米德在西元前287年生於西西里島的西那庫斯,他在亞力山大城求學。他治學的態度是從一些簡單的公理出發,再用無懈可擊的邏輯導出其他的定理,把物理及數學聯合起來一起敘述,他算是第一人,因此我們也可以稱他為物理學之父,他是第一個有科學精神的工程師,他找一般性的原理,然後用到特殊的工程問題上。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將”窮盡法”發揚光大,它已經將等於這個觀念跨向”任意趨近於”的觀念,而這已經跨進近代微積分的領域,他曾用窮盡法算π的近似值,得到:

3.1408<π<3.142858

阿基米德創立了流體靜力學(浮力原理是最重要的結果),同時發現的槓桿原理,所以可以把他視為一個工藝學家(美勞專家)。阿基米德的去世,可代表著希臘數學開始衰退的起點,我

們到後面會專門討論衰敗的原因。阿基米德著作的一個缺點是內容非常難懂,不具可讀性的特性,所以未能像Element這本書流傳這樣廣。順便一提的是,在1906年時在土耳其,發現了一本當年阿基米德的著作”The Method”,在當時引起一陣轟動。

5.阿波羅尼阿斯的貢獻:

他居住亞力山大,與阿基米德同一時期。他主要的研究對象是圓錐曲線,在他之前也有一些零星的結果,但是由他開始對圓錐曲線作嚴密的定義與討論。由幾何學的觀點來看,它所著的”圓錐曲線”這本書可說是古希臘幾何學的巔峰。這本書計有八冊,共有487個項目。其真正的實用性,直到16世紀才被發揚。事實上,在這以後,任何時期的數學家在啟蒙入門時大概都是靠歐基里德的”Element”與阿波羅尼阿斯的”圓錐曲線”起家的。

6.希臘數學中的著名問題:

所謂的問題,就是只能用圓規與沒有刻度的直尺之下,是否可以解決下列問題:

(1)方圓問題:

是否能將一個已知的圓,變成一個正方形,而使得兩者面積相等?

這個問題在由尤多拉斯時代,就有許多人在這方面的研究,直到十九世紀才證明其為不可能,但是研究期間,已經另外產生了許多數學的分支。

(2)倍積問題:

對一個已知的正立方體,長、寬、高應該擴大,才可使新的立方體為原來立方體體積的兩倍。

(3)等分角問題:

對任意的一個角,如何將其三等分。

問題2、3到十九世紀才被解決,證明為不可能。

(4)平行公設:

有人認為平行公設不為一公設,所以有人將平行公設這個去除,結果造出一套新的幾何學出來,而又不會違背原來的歐式幾何,這也就是非歐幾何學。也就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基礎。

也許有人認為希臘人不切實際,這三個問題在當時,可說完全無實用性,只可說是一些有閒階級的人磨練腦力之用。但是就是因為有那麼多人投下心力去研究,才會間接帶動幾何學研究的風潮。而因此產生以後數學蓬勃的發展。

7.對數學發展有影響力的人物

(1)亞力山大大帝

(2)托勒密王朝:

建立了亞力山大城,並建立了亞力山大圖書館,為世界當時最大圖書館。在這個圖

書館中,產生了許多有影響力的學者。(阿基米德等人)

(3)Hiero國王:

為西西里島國王,阿基米德的直接贊助者。

(4)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5)克利奧派翠亞(埃及豔后)

托勒密王朝的末代人物,亞力山大圖書館的第一次大火,就因它而起。(第一認浩劫)。

(6)基督教領袖與回教領袖:

對希臘數學作第二次與第三次摧毀的主要角色。

8.希臘數學的衰退

在阿基米德、阿波羅尼阿斯等人之後,希臘數學開始衰退,以後我們將討論它所遭受的災難:

(1)第一次浩劫:

羅馬人的來臨,使得希臘數學遭到破壞。羅馬人都很實際,他們設計完成很多工程,但是卻拒絕去深思用的原理。羅馬的皇帝也不熱衷的支持數學家。希臘在公元前十四世紀完全被羅馬征服。當時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君主為克利奧派翠亞(埃及豔后)與凱撒很好,凱撒為了幫助她與她的兄弟的紛爭,放火燒了亞力山大港的戰艦,結果大火無法控制,將亞力山大圖書館也燒掉了。大概有數以百萬計的圖書及手稿全部付之一

炬,造成重大損傷。這一次損傷,耗了希臘數學不少元氣。

(2)第二次浩劫:

基督教的興起,使得希臘數學面臨第二次浩劫。因為他們反對教會外的研究,並且嘲弄數學、天文學及物理學。基督徒被迫禁止參與希臘研究,以防止受到污染。所以又有成千上萬的希臘書被毀。

(3)第三次浩劫:

回教徒征服亞力山大城後連最後的一些圖書都被燒掉,當時的回教征服有一句話說:若是這些書的內容在可蘭經中已有,則我們不必去讀它。若在可蘭經中沒有則更不應

該去讀它,所以全部圖書付之一炬。

(4)殘餘的部份:

此時,一些學者都移居君士坦丁堡,寄托於東羅馬帝國之下,雖然仍感到基督徒的不友好氣氛,但是總是較安全,使得知識的庫存又慢慢增加,直到14世紀文藝復興時才又再發揚光大。

9.與幾何學有關的科學

天文學:

對希臘人而言,幾何學的原則是宇宙空間的具體表現,所以幾乎每個數學家都曾在天文學上下過功夫。事實上,三角學的發明,就是要研究天文學而發展出來的技術。有許多數學家都曾設計過天體間星球運行的模型。當時流行的有日心識菟地心說,日心說由阿里斯塔克提出(他是亞力山大城第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但是當時反對的人很多。地心說由托勒密提出來的。這個學說直到16世紀時才被推翻。在托勒密的時代,也就是天文學發展最巔峰的時期。另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是阿波羅尼阿斯,他以數量的觀點來描述過星球運動,這已接近18世紀時天文學的研究領域。托勒密的Almagest為經典之作。

电磁兼容性(EMC)仿真

设计早期对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考虑 随着产品复杂性和密集度的提高以及设计周期的不断缩短,在设计周期的后期解决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切合实际。在较高的频率下,你通常用来计算EMC的经验法则不再适用,而且你还可能容易误用这些经验法则。结果,70%~90%的新设计都没有通过第一次EMC测试,从而使后期重设计成本很高,如果制造商延误产品发货日期,损失的销售费用就更大。为了以低得多的成本确定并解决问题,设计师应该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及早采用协作式的、基于概念分析的EMC仿真。 较高的时钟速率会加大满足电磁兼容性需求的难度。在千兆赫兹领域,机壳谐振次数增加会增强电磁辐射,使得孔径和缝隙都成了问题;专用集成电路(ASIC)散热片也会加大电磁辐射。此外,管理机构正在制定规章来保证越来越高的频率下的顺应性。再则,当工程师打算把辐射器设计到系统中时,对集成无线功能(如Wi-Fi、蓝牙、WiMax、UWB)这一趋势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 传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正常情况下,电气硬件设计人员和机械设计人员在考虑电磁兼容问题时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根本不沟通或很少沟通。他们在设计期间经常使用经验法则,希望这些法则足以满足其设计的器件要求。在设计达到较高频率从而在测试中导致失败时,这些电磁兼容设计规则有不少变得陈旧过时。 在设计阶段之后,设计师制造原型并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当设计中考虑电磁兼容性太晚时,这一过程往往会出现种种EMC问题。

对设计进行昂贵的修复通常是唯一可行的选择。当设计从系统概念设计转入具体设计再到验证阶段时,设计修改常常会增加一个数量级以上。所以,对设计作出一次修改,在概念设计阶段只耗费100美元,到了测试阶段可能要耗费几十万美元以上,更不用提对面市时间的负面影响了。 电磁兼容仿真的挑战 为了在实验室中一次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并保证在预算内按时交货,把电磁兼容设计作为产品生产周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非常必要的。设计师可借助麦克斯韦(Maxwell)方程的3D解法就能达到这一目的。麦克斯韦方程是对电磁相互作用的简明数学表达。但是,电磁兼容仿真是计算电磁学的其它领域中并不常见的难题。 典型的EMC问题与机壳有关,而机壳对EMC影响要比对EMC性能十分重要的插槽、孔和缆线等要大。精确建模要求模型包含大大小小的细节。这一要求导致很大的纵横比(最大特征尺寸与最小特征尺寸之比),从而又要求用精细栅格来解析最精细的细节。压缩模型技术可使您在仿真中包含大大小小的结构,而无需过多的仿真次数。 另一个难题是你必须在一个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完成EMC的特性化。在每一采样频率下计算电磁场所需的时间可能是令人望而却步的。诸如传输线方法(TLM)等的时域方法可在时域内采用宽带激励来计算电磁场,从而能在一个仿真过程中得出整个频段的数据。空间被划分为在正交传输线交点处建模的单元。电压脉冲是在每一单元被发射和散射。你可以每隔一定的时间,根据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场和磁场。

电磁兼容题库整理终极版本

一.填空 1.电磁干扰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两类: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干扰途径】和【敏感单元】。抑制电磁干扰的三 大技术措施是【滤波】、【屏蔽】和【接地】。 8.辐射干扰的传输性质有:近场藕合及远场藕合。 传导干扰的传输性质有电阻藕合、电容藕合及电感藕合。 什么是传导耦合?答:传道耦合是指电磁干扰能量从干扰源沿金属导体传播 至被干扰对象(敏感设备) 2.辐射干扰源数学模型的基本形式包括电流源和磁流源辐射。或辐射干扰源 可归纳为【电偶极子】辐射和【磁偶极子】辐射 3.如果近场中,源是电场骚扰源,那么干扰源具有小电流、大电压的特点。6.屏蔽效能SE 分别用功率密度、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来描述应为10logP1/P2 ,20logH1/H2 ,20logU1/U2 。 13 .设U1 和U2 分别是接入滤波器前后信号源在同一负载阻抗上建立的电压,则插入损耗可定义为【20lg(U2/U1) 】分贝。 7.反射滤波器设计时,应使滤波器在通带内呈低的串联阻抗和高并联阻抗。 13 .常见的电阻藕合有哪些? (1) 公共地线阻抗产生的藕合干扰。 (2) 公共电源内阻产生的藕合干扰。 (3) 公共线路阻抗形成的藕合干扰。 9.双绞线多用于高频工作范围,在单位长度线长中互绞圈数越多,消除噪声效果越好。在额定互绞圈数中,频率越高屏蔽效果越好。

10 .反射滤波器设计时,应使滤波器在阻带范围,其并联阻抗应很小而串联阻抗 则应很大。 11 .100V= 40 dBV= 40000 dBmV 。 12 .一般滤波器由电容滤波器和电感滤波器构成。 13 .减小电容耦合干扰电压的有效方法有三种:减小电流强度、减小频率、 减小电容。 14 .金属板的屏蔽效能SE(dB) 包括吸收损耗、反射损耗和多次反射损耗 三部分。 15 .传导敏感度通常用电压表示、辐射敏感度可以用电场,或V/m 表示。 17 .信号接地的三种基本概念是多点、单点和浮地。 18 .(1)静电的产生有摩擦、碰撞分离带电和感应带电。 (2))术语解释:静电放电(答:静电放电是指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 很强的电场,找到合适的路径二产生的放电现象 (3))静电放电需要满足三个要素,“不”属于静电放电三要素的是P58 【三要素:积累一定电荷、放电途径、静电敏感器件 (4))静电屏蔽必须具备完整的【屏蔽导体】和良好的【接地】。 (5))CMOS 集成芯片很容易受严重的静电影响 19 .硬件技术法、软件技术法、软硬件结合法是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的 三种方法,其中软件技术法是计算机电磁兼容性设计特有的方法。 20 .一般辐射源依其特性可分为电压源和电流源,电压源在近场为高阻抗场,电流源 在近场为低阻抗场场,近场和远场的粗略划分为,当r 0.15915 λ时为远区场。 辐射近区场场点与源点之间的距离及和干扰源的工作波长λ的关系是r<0.15915 λ

几何学的发展简史

几何学的发展简史 上海市第十中学数学教研组王沁 [课前设计] 中国古代是一个在世界上数学领先的国家,用近代数学科目来分类的话,可以看出:无论是算术、代数还是几何、三角,中国古代数学在各方面都十分发达。而且在数学理论与实际需要的联系中,创造出了与古希腊等欧洲国家风格迥异的实用数学。 可惜的是,现行的教材对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介绍得很少。即使教材中有,但是也基本上出现在阅读材料中,几乎没有老师会去介绍,当然,学生也很少去看。 我本人接触这些数学历史知识也是拜赐学校提供的再学习机会。我校有一个由秦一岚校长总负责、全校老师共同参与的市级课题:史情教育与各学科校本课程的整合。如何在数学学科上整合史情教育,在数学课中充分挖掘数学学科的民族精神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渗透德育教育,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第一步,确定课题。高二正在上立体几何,于是确定上几何学(偏重立体几何)的发展简史。 第二步,收集资料。主要是阅读大量有关数学史的书籍。 第三步,理清脉络。把看到的大量信息进行梳理,按照时间顺序、

内容与教材内容的相关程度、在几何史上地位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选取。 第四步,组织教案。确定前一部分讲几何学发展简史,后一部分让学生用学习过的几何知识(主要是立体几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应用能力是基础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中学里的数学内容多半是纯粹的数学基础知识,而现在国家提倡数学素质教育,那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同学对立体几何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选择了四道应用性较强的例题:平改坡问题,遮阳篷的角度,飞机高度测量和蜂巢表面积最小问题。鉴于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与能力,我没有让学生从数学实际问题出发自行建立数学模型,而是在帮助他们建立了数学模型后,指导学生如何看懂模型,如何联系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我希望通过我的课,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了解中国数学的历史,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贡献而自豪。同时让同学看到数学是多么有用的一门学科,多么有趣的一门学科,希望无论是数学成绩好还是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都能对数学永远保持一分兴趣。 [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大致了解几何学(主要是立体几何)学在中外的发展简史;

电磁兼容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PCB电磁兼容设计论文 学校:华北电力大学 专业:电子 班级: 0902 姓名:经权 学号:200903020213

第一章电磁兼容的概念及其相关标准介绍 第一节电磁兼容的概念 1.电磁兼容定义(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即EMC) 1.1.1 国军标(GJB72A-2002)中给出电磁兼容的定义是: 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并且互相不会影响各自正常工作的共存状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a)设备、分系统、系统在预定的电磁环境中运行时,可按规定的安全裕度实现设计的工作性能、且不因电磁干扰而受损或产生不可接受的降级; b)设备、分系统、系统在预定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地工作且不会给环境(或其他设备)带来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安全裕度——敏感度门限与环境中的实际干扰影响下性能降级或不能完成规定任务的特性。 1.1.2 名词解释 电磁骚扰——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低或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注:电磁骚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 电磁干扰(EMI)——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又可解释为:任何可能中断、阻碍,甚至降低、限制无线电通信或其他电子设备性能的传导或辐射的电磁能量。 辐射干扰——任何源自部件、天线、电缆、互连线的电磁辐射,以电场、磁场形式(或兼而有之)存在,并导致性能降级的不希望有的电磁能量。 传导干扰——沿着导体传输的不希望有的电磁能量,通常用电压或电流来定义。 电磁脉冲(EMP)——核爆炸或雷电放电时,在核设施或周围介质中存在光子散射,由此产生的康普顿反冲电子和光电子所导致新的电磁辐射。由电磁脉冲所产生的电场、磁场可能会与电子或电子系统耦合产生破坏性的电压和电流浪涌。 浪涌——沿线路或电路传播的电流、电压或功率的瞬态波。其特征最先快速上

IC芯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案

IC芯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案 2011-12-19 22:48:43| 分类:EMC/EMI |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IC芯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案 论述了芯片级电磁兼容性的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芯片级电磁兼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重点 1、分析和解决电磁兼容性的一般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越来越复杂,使用的频谱越来越宽,根据电磁兼容性学科中多年的研究可知,分析和解决设备、子系统或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一般有3种方法,他们分别为问题解决法(ProlemSolvingApproach)、规范法(SpecificationApproach)和系统法(SystemsApproach)。 1.1问题解决法 问题解决法主要指在建立系统前并不专门考虑电磁兼容性问题,待系统建成后再设法解决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的方法。系统内或系统间存在的干扰问题有三要素,即干扰源、接受器和干扰的传播路径。因此用问题解决法解决系统内或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时,首先必须正确地确定干扰源。为了做到这一点,从事电磁兼容性方面工作的工程师要比较全面地熟悉各种干扰源的特性。在确定干扰源后再确定干扰的耦合路径是辐射耦合模式还是传导耦合模式,最终决定消除干扰的方法。 1.2规范法 为了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各国政府和工业部门尤其是军方都制订了很多强制执行的标准和规范,例如美国军用标准MIL-STD-461.所谓规范法是指在采购系统的设备和设计建立子系统时必须满足已制订的规范。规范法预期达到的效果就是:如果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都满足规范要求,则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就能保证。 1.3系统法 系统法集中了电磁兼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系统的设计阶段的最初就用分析程序来预测在系统中将要遇到的那些电磁干扰问题,以便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作为基本问题来解决。目前有下列几种已广泛使用的大规模电磁干扰分析程序: 系统和电磁兼容性分析程序(SEMCAP);系统和电磁兼容性分析程序; 干扰预测程序IPP-1; 系统内部分析程序IAP; 共场地分析模型程序COSAM等。 对于EMC系统设计的3种方法而言,问题解决法即先建立系统,在系统出现EMC问题时,利用EMI抑制技术解决EMC问题,这种方法很冒险,有可能会出现大量的返工。规范法则是要求每个分系

电磁兼容概述

电磁兼容概述 一、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1.1 电磁兼容的定义 电磁兼容性即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有关电磁兼容的定义: (1)国家标准GB/T 4365-1995《电磁术语》的定义: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2)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定义:一个装置能在其所处的电磁环境中满意地工作同时又不向该环境及同一环境中的其他装置排放超过允许范围的电磁扰动。 (3)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的定义:电磁兼容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完成它的功能,而不至于在其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 上述三个定义虽然措辞不同,但都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1)设备或系统承受电磁骚扰时,能正常工作; (2)设备工作时,不产生超过规定值的电磁骚扰。 1.2 电磁干扰和电磁骚扰 电磁骚扰(E1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电磁干扰(E1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由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系统或传播通道的性能下降。 电磁骚扰和电磁干扰比较:两个词语过去经常混用,但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指电磁能量的发射过程,后者则强调电磁骚扰造成的结果。 1.3 抗扰性和电磁敏感性 抗扰性(Immunity of Disturbance):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而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电磁敏感性(E1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 电磁敏感性与抗扰性比较:同一性能的正反两个不同说法,敏感性高意味着抗扰性能低。

数学发展简史

数学发展简史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数学发展简史数学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数学形成时期(——公元前 5 世纪) 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创造简单的计算法,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算术与几何尚未分开。 二、常量数学时期(前 5 世纪——公元 17 世纪) 也称初等数学时期,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术、几 何、代数、三角。该时期的基本成果,构成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1.古希腊(前 5 世纪——公元 17 世纪) 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面积、体积 阿波罗尼奥斯——《圆锥曲线论》

托勒密——三角学 丢番图——不定方程 2.东方(公元 2 世纪——15 世纪) 1)中国 西汉(前 2 世纪)——《周髀算经》、《九章算术》 魏晋南北朝(公元 3 世纪——5 世纪)——刘徽、祖冲之出入相补原理,割圆术,算π 宋元时期(公元 10 世纪——14 世纪)——宋元四大家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 天元术、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求解; 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式组求解 2)印度 现代记数法(公元 8 世纪)——印度数码、有 0;十进制

(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也称阿拉伯记数法) 数学与天文学交织在一起 阿耶波多——《阿耶波多历数书》(公元 499 年) 开创弧度制度量 婆罗摩笈多——《婆罗摩修正体系》、《肯特卡迪亚格》代数成就可贵 婆什迦罗——《莉拉沃蒂》、《算法本源》(12 世纪)算术、代数、组合学 3)阿拉伯国家(公元 8 世纪——15 世纪) 花粒子米——《代数学》曾长期作为欧洲的数学课本 “代数”一词,即起源于此;阿拉伯语原意是“还原”,即“移项”;此后,代数学的内容,主要是解方程。 阿布尔.维法

系统级电磁兼容现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系统级电磁兼容现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电磁兼容是电子电器设备和系统利用电磁频谱,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避免 因电磁辐射和敏感而引起的不可接受的降级而实现其功能的能力。因此,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对任何用频设备、系统来讲都至关重要。 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系统越来越复杂,同一平台上装载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对电磁兼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电磁环境日益复杂恶劣,电子电器设备和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电磁干扰,造成性能降低、功能丧失的概率显著增加。随着部队大型武器装备服役时间增长以及装备加改装的影响,系统间电磁自扰、互扰问题越来越突出。 而对于舰船、飞机和卫星等大型平台来说,电磁兼容的测量与分析只能在现场进行,首先是由于目前还没有可以容纳如此大型测试对象的室内标准场地,也 不可能将这些超大型装备运输到标准开阔场地进行测试;其次是由于对装备的整体电磁兼容测试与分析需要大功率辐射源满负荷工作,室内测试显然是不合适的;再次,当发现电磁兼容问题时,不能完全依靠等待装备生产研制单位的维修,很多时候必须要需通过现场测量的手段进行排查和分析,及时进行解决,才能保证技 战术任务按时完成;最后,现场环境更为接近测试对象的实际工作环境,测试结果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目前,国内在电磁兼容标准测试的研究和设施方面发展已经比较完善,但是针对现场测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术专著和论文少,相关的标准和相应的测试技术缺乏,所以开展电磁兼容现场测量的研究是重要而紧迫的。 本文围绕系统级电磁兼容现场测量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在环境干扰抑制、接收机敏感度现场测试和现场测试数据分析等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了系统级电磁兼容现场试验的方法体系,为军用装备现场电磁兼容试验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电磁兼容 题库汇总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构成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传输通道】和【接收器】;如果按照传输途径划分,电磁干扰可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2.电磁兼容裕量是指【抗扰度限值】和【发射限值】之间的差值。 3.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技术措施是【滤波】、【屏蔽】和【接地】。 4.常见的机电类产品的电磁兼容标志有中国的【CCC】标志、欧洲的【CE】标志和美国的【FCC】 标志。 5. IEC/TC77主要负责指定频率低于【9kHz】和【开关操作】等引起的高频瞬间发射的抗扰性标准。 6.电容性干扰的干扰量是【变化的电场】;电感性干扰在干扰源和接受体之间存在【交连的磁通】;电路性干扰是经【公共阻抗】耦合产生的。 7.辐射干扰源可归纳为【电偶极子】辐射和【磁偶极子】辐射。如果根据场区远近划分,【近区场】主要是干扰源的感应场,而【远区场】呈现出辐射场特性。 8.随着频率的【增加】,孔隙的泄漏越来越严重。因此,金属网对【微波或超高频】频段不具备屏蔽效能。 9.电磁干扰耦合通道非线性作用模式有互调制、【交叉调制】和【直接混频】 10.静电屏蔽必须具备完整的【屏蔽导体】和良好的【接地】。 11.电磁屏蔽的材料特性主要由它的【电导率】和【磁导率】所决定。 12.滤波器按工作原理分为【反射式滤波器】和【吸收式滤波器】,其中一种是由有耗元件如【铁氧体】材料所组成的。 13.设U1和U2分别是接入滤波器前后信号源在同一负载阻抗上建立的电压,则插入损耗可定义为【20lg(U2/U1)】分贝。 14.多级电路的接地点应选择在【低电平级】电路的输入端。 15.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和【悬浮接地】。其中,若设备工作频率高于10MHz,应采用【多点接地】方式。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答:电磁兼容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其它设备构成不能承担的电磁骚扰的能力。或者说,电磁兼容是指电子线路、设备、系统相互不影响,从电磁角度具有相容性的状态。 2.电磁屏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答:电磁屏蔽是以某种材料(导电体或导磁体)制成的屏蔽壳体,将需要屏蔽的区域封闭起来,形成电磁隔离,即其内的电磁场不能越出这一区域,而外来的辐射电磁场不能进入这一区域(或者进入该区域的电磁能量将受到很大的衰减)。 3.高频、低频磁场屏蔽措施的主要区别? 答:(1)高频磁场屏蔽采用低电阻率的良导体材料,如铜、铝等。其屏蔽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在屏蔽体表面所产生的涡流的反磁场来达到屏蔽的目的。 (2)低频磁场屏蔽常用高磁导率的铁磁材料,如铁、硅钢片坡莫合金。其屏蔽原理是利用铁磁材料的高磁导率对干扰磁场进行分路。 4.接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答:(1)接地是指系统的某一选定点与某个接地面之间建立低阻的导电通路。

数学的发展历史

数学的发展历史 数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更是积累性科学,它是经过上千年的演化发展才逐渐兴盛起来。同时数学也反映着每个时代的特征,美国数学史家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这种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明显"。"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数学已经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而数学的历史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学的发展。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人是这一方面的创造者,因此人本身的作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是否爱数学,是否愿为数学贡献毕生的精力。正是这主导着数学。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和所有的自然科学史一样,数学史也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数学史和数学研究的各个分支,和社会史与文化史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明数学史具有多学科交叉与综合性强的性质。 数学出现于包含著数量、结构、空间及变化等困难问题内。一开始,出现于贸易、土地测量及之后的天文学;今日,所有的科学都存在着值得数学家研究的问题,且数学本身亦存在了许多的问题。而这一切都源于数学的历史。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从历史时代的一开始,数学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做测量等相关计算,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数量、结构方面的研究。数学从古至今便一直不断地延展,且与科学有丰富的相互作用,并使两者都得到好处。数学在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发现,并且直至今日都还不断地发现中。 数学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根据一定的原则把数学史分成若干时期。目前通常将数学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数学萌芽期(公元前600年以前); 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纪中叶); 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 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5.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

电磁兼容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电磁兼容的含义 电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系统、分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级的一门科学。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信号:对电子电气电路工作“有用”的电信号,包括待处理的电信号、希望产生的输出等。 噪声:除“有用”电信号以外的所有电信号,均是噪声。噪声对电路的工作多少都有些影响。 干扰:由噪声导致的“不希望”出现的结果称为干扰。 电磁兼容的三要素 电磁环境、EMS电磁敏感度、EMI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的三要素 干扰源,传播途径,敏感设备 电磁兼容设计时应注意的原则 1.不单纯追求抗干扰性能; 2.自始至终,全程参与; 3.从源头下手,标本兼治; 4.全局考虑,不留死角; 5.与时俱进; 6.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性能、成本、可靠性等之间的综合效益; 7.根据系统特点,对症下药; 第二章抗干扰技术 按传播途径不同的干扰分类方法 根据干扰进入系统途径的不同,干扰常被分为两大类类:传导干扰是通过导线,阻容,变压器等传播干扰,即“路”的干扰;另一种是辐射干扰,通过空间进行传播,即“场”的干扰。细分又分为直接传导干扰、公共阻抗干扰、电场耦合干扰、磁场耦合干扰、电磁场耦合干扰。 传导干扰的特点及抑制方法 特点:干扰进入设备的途径是电气连线。 传导干扰是普遍存在的 传导干扰极易在系统内部通过电气连线传递 系统间的设备会通过电气连线相互传导干扰(传导干扰)

抑制方法: 利用源阻抗的差异对传导干扰进行抑制----降低敏感设备的输入阻抗。 一般而言,干扰源的阻抗较大,而信号源的阻抗较小。 实例:(1)MOS管经常发生过压损坏????? MOS管是高输入阻抗器件(大于100MΩ) ,任何一点微小的干扰信号都会在其输入端产生很高的电压幅值,干扰MOS管的工作,甚至击穿。 在MOS管栅极和源极之间并小电阻,降低栅源之间的输入阻抗,并联稳压管,限制其输入幅值。 (2)光耦 光耦一般只适于传递数字信号 信号 分布电容的存在,会为高频传导噪声提供一条进入系统的途径。 利用信号与干扰的持续时间不同 干扰一般随机出现,多是以高频脉冲的形式出现,而有用的信号一般持续时间较长。 实例:按键的防抖处理 利用频谱的差异对传导干扰进行抑制----加设各种滤波器,其中最常用是低通滤波器。 一般而言,干扰的频谱较高,而信号的频谱较低。 无源滤波器与有源滤波器有什么区别? 无源滤波器:这种电路主要有无源元件R、L和C组成。 有源滤波器:集成运放和R、C组成,具有不用电感、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结论:小电流在要求纹波较小时,往往采用有源滤波,而大电流时采用无源滤波 电磁兼容中滤波器的几个设计原则: 1、结构简单 2、合理选用无源滤波,或有源滤波 3、电感、电容必须仔细选型、小心使用 4、对于高频干扰,器件的分布参数影响很大 课堂讨论:为什么尽量不采用有源器件设计EMC滤波器 有源器件本身对噪声相对比较敏感,因此并不适合用于EMC设计。 有源器件本身热噪声一般比无源器件要严重。 即是使用有源器件,也应对电信号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在大电流的场合,有源滤波实现成本非常高。 课堂讨论 1、干扰通过电气连线进入系统,会出现什么情况? 干扰将和信号混杂在一起。 2、如何抑制传导干扰? 利用干扰和信号之间的差异,将干扰“过虑”掉。

大系统强电磁脉冲综合仿真解决方案

大系统强电磁脉冲综合仿真解决方案 一、必要性 电磁兼容(EMC)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源,这是因为: ●越来越多电器设备的投入使用 ●IC时钟频率的越来越高 ●辐射源辐射功率的增大 ●设备抗干扰性的减弱 ●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 诸如此类的原因使得同一环境中各种设备既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这种电磁环境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危害,系统(汽车、飞机、舰船、导弹、卫星等)中的机箱电磁泄露,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导致彼此的器件的误动作,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不能只靠运气和测试,测试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都非常高,利用电磁分析工具可以高效地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提高产品竞争力。 EMC问题成为电子设备设计流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并且贯穿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人们往往要将大量资金和时间花费在样机生产和EMC测试的循环流程中。而通常来说,整个测试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并要支付高额的测试费用,不利于产品的快速研发。 在90年代后期,国家已经明确制订了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以及严格的认证措施,规范国内外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而传统的设计流程依然遵循经验设计——样机生产——测试的模式,也就是常说的Try and Cut方法,一旦测试不能通过,就必需按照设计流程重新开始!无疑,这样做的代价是冗长的设计周期和高昂的成本。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针对传统设计模式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弊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设计前期对系统电磁兼容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即所谓的design-level analysis,找出影响电磁兼容性能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将很多的设计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能大大缩短设计周期和节省设计成本。

电磁干扰产生条件

EMC技术一_电磁干扰的现象,产生条件与兼容标准 (2011-10-14 09:24) 分类:专业学习 一,电磁干扰的现象 一个典型的电磁干扰现象是电视机屏幕上的干扰条纹。这些条纹来自附近的数字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VCD、DVD或其它数字视频设备。 根据电磁理论,导体中变化的电流会产生电磁场辐射,电流变化率(频率)越高,则辐射效率越高。因此任何依靠高频电流工作的电子设备在工作时都会产生电场波辐射。这些电场波会对附近的敏感设备产生干扰。 数字视频设备与电视接收机之间的干扰问题之所以十分突出,就是因为电视机是灵敏度很高的电场波接收设备,而数字脉冲信号中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这些高次谐波的辐射效率很高。 电磁兼容三要素:任何电磁兼容性问题都包含三个要素,即干扰源、敏感源和耦合路径,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一个,电磁兼容问题就不会存在。因此,在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时,也要从这三个要素入手进行分析,查清这三个要素是什么,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其中的一个。 二,产生电磁干扰的条件: 1,突然变化的电压或者电流即dv/dt或者di/dt很大.2,辐射导线或者传导天线.当电压或电流发生迅速变化时,就会产生电磁辐射现象,导致电磁干扰。 因此,最近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脉冲电路(数字电路、脉冲电源)的大量应用。凡是存在这种电压或电流突然变化的地方,都要考虑电磁干扰问题 三,常见的干扰源. 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 自然干扰源:雷电是一种主要的自然干扰源,雷电产生的干扰可以传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雷电干扰的时域波形是叠加在一串小随机脉冲背景上的一个大尖峰脉冲。宇宙噪声是电离辐射产生的,在一天中不断变化。太阳噪声则随着太阳的活动情况剧烈变化。自然界的噪声主要会对通信造成干扰。 人为干扰源:电磁干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导体中有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即较大的 dV/dt或dI/dt。dV/dt或dI/dt能够使导体产生电磁波辐射。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实现特定的功能,例如,无线通信、雷达和其它功能,另一方面,电子设备在工作时,由于导体中的dV/dt、dI/dt,会产生伴随电磁辐射。无论主观上出于什么目的,客观上对电磁环境造成了污染。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磁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近年来铁路机车所用技术迅猛发展,对铁道技术的电磁兼容性要求日益提高。采用了微处理器的牵引、制动及列车的控制装置以及分布在全列车上的数据总线系统,都更重视设备的抗干扰性能。随着机车电传动方式由交直向交直交的变迁,机车车辆的牵引和辅助驱动采用大功率、高电压和高电流上升率以及极高开关频率的现代变流技术,从而提高了功率部分的干扰电势。此外,机车车辆中设备的安装面积很有限,这一方面迫使控制装置和功率部分挨得很近,另一方面也使功率部分和通信与信号装置等靠的很近,由此导致了铁路技术对电磁兼容性有着特殊的要求。 目前我司产品涉及到的电磁兼容相关铁标如下: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基于此,特对电磁兼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以期给从事技术及相关工作的同事带来一些帮助,抛砖引玉。 一、名词解释 电磁骚扰:任何可能引起设备、装置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电磁兼容(EMC):一个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会对其工作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产生不可承受的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干扰(EMI) :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骚扰抗扰性度: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瞬态:在两相邻稳定状态之间变化的物理量或物理现象,其变化时间小于所关注的时间尺度。 脉冲:在短时间突变,随后又迅速返回其初始值的物理量。 冲激脉冲:针对某给定用途,近似于一单位脉冲或狄拉克函数的脉冲。 尖峰脉冲:持续时间较短的单向脉冲。 骚扰限值(允许值):对应于规定测量方法的最大电磁骚扰允许电平。 干扰限值(允许值):电磁骚扰使装置、设备或系统最大允许的性能降低。 差模电压:一组规定的带电导体中任意两根之间的电压。 共模电压:每个导体与规定参考点(通常是地或机壳)之间的相电压的平均值。

数学发展历史

数学在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方面,已经形成了一门特殊的科学。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说明,数学问题是数学发展的主要源泉。数学家门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要花费较大力量和时间。尽管还有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答,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创立了不少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这些才是数学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公元前600年以前◇据中国战国时尸佼著《尸子》记载:"古者,倕(注:传说为黄帝或尧时人)为规、矩、准、绳,使天下仿焉",这相当于在公元前2500年前,已有"圆、方、平、直"等形的概念。公元前21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有了乘法表,其中使用着六十进位制的算法。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已有基于十进制的记数法、将乘法简化为加法的算术、分数计算法。并已有三角形及圆的面积、正方角锥体、锥台体积的度量法等。中国殷代甲骨文卜辞记录已有十进制记数,最大数字是三万。公元前约1950年,巴比伦人能解二个变数的一次和二次方程,已经知道"勾股定理"。◇公元前600--1年◇公元前六世纪,发展了初等几何学(古希腊泰勒斯)。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宇宙的组织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体系。证明了勾股定理,发现了无理数,引起了所谓第一次数学危机。公元前六世纪,印度人求出√2=1.4142156。公元前462年左右,意大利的埃利亚学派指出了在运动和变化中的各种矛盾,提出了飞矢不动等有关时间、空间和数的芝诺悖理(古希腊巴门尼德、芝诺等).。公元前五世纪,研究了以直线及圆弧形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指出相似弓形的面积与其弦的平方成正比(古希腊丘斯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四世纪,把比例论推广到不可通约量上,发现了"穷竭法"(古希腊,欧多克斯)。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学派用"原子法"计算面积和体积,一个线段、一个面积或一个体积被设想为由很多不可分的"原子"所组成。公元前四世纪,建立了亚里士多德学派,对数学、动物学等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公元前四世纪末,提出圆锥曲线,得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最古老的解法(古希腊,密内凯莫)。公元前三世纪,《几何学原本》十三卷发表,把以前有的和他本人的发现系统化了,成为古希腊数学的代表作(古希腊,欧几里得)。公元前三世纪,研究了曲线图和曲面体所围成的面积、体积;研究了抛物面、双曲面、椭圆面;讨论了圆柱、圆锥半球之关系;还研究了螺线(古希腊,阿基米德)。公元前三世纪,筹算是当时中国的主要计算方法。公元前三至前二世纪,发表了八本《圆锥曲线学》,是一部最早的关于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论著(古希腊阿波罗尼)。约公元前一世纪,中国的《周髀算经》发表。其中阐述了"盖天说"和四分历法,使用分数算法和开方法等。公元前一世纪,《大戴礼》记载,中国古代有象征吉祥的河图洛书纵横图,即为"九宫算"这被认为是现代"组合数学"最古老的发现。◇1-400年◇继西汉张苍、耿寿昌删补校订之后,50-100年,东汉时纂编成的《九章算术》,是中国古老的数学专著,收集了246个问题的解法。一世纪左右,发表《球学》,其中包括球的几何学,并附有球面三角形的讨论(古希腊,梅内劳)。一世纪左右,写了关于几何学、计算的和力学科目的百科全书。在其中的《度量论》中,以几何形式推算出三角形面积的"希隆公式"(古希腊,希隆)。100年左右,古希腊的尼寇马克写了《算术引论》一书,此后算术开始成为独立学科。 150年左右,求出π=3.14166,提出透视投影法与球面上经纬度的讨论,这是古代坐标的示例(古希腊,托勒密)。三世纪时,写成代数著作《算术》共十三卷,其中六卷保留至今,解出了许多定和不定方程式(古希腊,丢番都)。三世纪至四世纪魏晋时期,《勾股圆方图注》中列出关于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命题

几何学发展史简介

“几何”一词,拉丁文是geometric,其源于希腊文ycouerpua(土地测量术)。我国明末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7)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R.Matteo,1553- 1610)1607年合译《几何原本》时首次采用。几何学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数学分支,其产生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始于人类生存及生产的需要,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一些粗略的几何概念,归纳出一些有关图形的知识和经验,产生了初步的几何。再经历代数学家的提炼和加工,逐渐形成了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即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数学分支,进而发展成为研究一般空间结构的数学分支。 几何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基本阶段。 1.实验几何的形成与发展 几何学最早的产生可以用“积累几何事实,并企图建立起各个事实间的某种联系”来概括和描述。源于人们观察天体位置、丈量土地、测量容积、制造生产工具等实践活动。据考古资料记载,出土的十万年前的一些器皿上已出现的简略几何图案。相传公元前2000年前大禹治水时,就已经能够使用规和矩等绘图工具进行测量和设计工作。另外,从现存的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国的史料可看出,在天文、测量中也大量地反映了几何图形与计算的知识。 然而,这一历史时期,尽管人们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几何经验。 但在现存的史料中,未见这一时期总结出几何知识真实性的推理证明;某些计算公式仅是粗略和近似的;直至公元前7世纪以前,可以说是单纯地由经验积累,通过归纳而产生几何知识的阶段,被称为实验(归纳)几何阶段。 2.理论几何的形成与发展 到了公元前7世纪,随着古埃及、古希腊之间贸易与文化的交流,埃及的几何知识逐渐传入希腊并得到巨大的发展。这一时期,人们对几何知识开始了逻辑推理与论证,古希腊的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5一前547)首先证明了“对顶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等,因而被人们称为第一位几何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80一前501)学派首先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二直角”、“勾股定理”、“只有五种正多面体”等。特别是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学派把形式逻辑的思想方法引入几何学,确立了缜密的定义和明晰的公理作为几何学基础。后来古希腊大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约公元前330一前27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严密地逻辑公理系统编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几何原本》13卷,至此理论几何已基本形成。 尽管《几何原本》存在公理不够完善、论证有时借助于直观等不足,但它集古代数学之大成,论证严密,影响深远,所运用的公理化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发展指出了方向,以至成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3.解析几何的产生与发展 公元前3世纪,《几何原本》的出现,为理论几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人们对圆锥曲线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发现了圆锥曲线的许多性质。在后来较长时间里,由于封建社会中神学占有统治地位,科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几何学也一直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展。直到16世纪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生产实际的需要,自然科学才得到迅速发展。法国数学家笛卡儿(R.Descartes,1596-1650)在研究中发现,欧氏几何过分依赖于图形,而代数又完全受公式、法则所左右,他竭力主张几何、代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认为这是促进数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途径。笛卡儿把以往对立着的两个研究对象“数”与“形”统一起来了,并在数学中引入了变量的概念,从而完成了数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变革——解析几何产生

电动汽车的系统级EMC设计

电动汽车的系统级EMC设计 作者:高新杰李燕侠李国珍李兴华朱光福邹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摘要:本文在分析整车EMC设计现状的基础上,以大量部件和整车的设计、测试经验为支撑,借鉴学习国外一些车型的先进设计思路,从EMC工程设计角度,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系统级EMC开发方法。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各研发车型,改变了以往样车难以顺利通过EMC法规的局面,同时保证了系统内EMC。 引言 电动汽车车载电器部件要满足相应EMC技术要求,就应考虑其内部元器件和导线的合理布排,并做相应的测试及优化工作。由于整车电气系统为各电器部件及连接线缆的集成体,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剧了电磁环境的复杂性,部件级EMC测试和整车EMC测试关联解析难度大。同时各车型在功能、市场定位、系统架构与布局、零部件电磁特性、集成度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很难给出一个或一组统一的定量化指标去适合于所有电动汽车。 在EMC设计、管理等方面,国内电动汽车厂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EMC工作主要由EMC工程师开展,缺乏系统内协作; ②EMC工作主要围绕电器部件及整车的EMC测试展开,EMC设计不足; ③电器部件EMC设计和整车EMC设计脱节,EMC问题几乎全部由车载电器部件承担责任; ④企业历史短,缺乏专业的EMC设计经验,缺乏规范的EMC研发、管理流程。 本文参考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思想,并借鉴国外电动汽车的优秀EMC设计方法,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系统级EMC开发方法,该方法建立的系统开发流程贯穿实施于车辆开发各流程中,整车一次性通过EMC法规测试,并做到了系统内的良好兼容性。 1、电动汽车系统级EMC设计思想 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在分析方法、设计方法、试验方法方面,均为系统工程问题。

电磁兼容知识点总结

填空题 1、电磁干扰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电气、电子设备的相互影响;b.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2、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a.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先研制设备,然后针对调试中出现的电磁干扰的问题,采用各种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加以解决。 b.规范法。规范法是按颁布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进行设备或系统的设计制造。 c.系统法。系统法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某一特定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和预测。 3、电磁干扰的三要素 1、形成电磁干扰的三个基本条件:骚扰源,对骚扰敏感的接收单元,把能量从骚扰源耦合到接收单元的传输通道,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 骚扰源——耦合通道——敏感单元 2、电路受干扰的程度可用公式描述I WC S S 为电路受干扰的程度;W 为骚扰源的强度;C 为骚扰源通过某种路径到达被干扰处的耦合因素;I 为被干扰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4、 屏蔽技术是利用屏蔽体阻断或减少电磁能量在空间传播的一种技术,是减少电磁发射和实现电磁骚扰防护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采用屏蔽有两个目的,一是限制内部产生的辐射超出某一个区域,二是防止外来的辐射进入某一区域。 5、常用的电磁密封衬垫有1.金属丝网衬垫2.导电布衬垫3.导电橡胶

4.指形簧片 6、电源线滤波器:作用主要是抑制设备的传导发射或提高对电网中骚扰的抗扰度,虽然同为抑制骚扰,但两者的方向不同,前者是防止骚扰从设备流入电网(称为电源EMI滤波器),后者是防止电网中的骚扰进入设备(称为电源滤波器) 6、干扰控制接地:1.浮地2.单点接地3.多点接地4.混合接地 8、电磁兼容性GB的定义: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9、电磁骚扰: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电磁骚扰可以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有用信号,也可以是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 10、电磁干扰:由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系统或传播通道的性能下降。电磁骚扰是指电磁能量的发射过程,后者则强调电磁骚扰造成的后果。 11、谐波电流的抑制方法 1、电流侧设置LC滤波器 2、采取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3、采用PWM整流器 4、多绕组变压器的多脉整流 简答题 1】、电磁兼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电磁干扰特性及其传播机理。因此研究电磁干扰特性及其传播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