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M钢的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第52卷第6期

原子能科学技术Vol .52,No .6 2018年6月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 .2018

CLAM钢的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丁文圆1,宋庆华2,赵 飞1,*,孙 正1

(1.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中国低活化马氏体(CLAM )钢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变形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01~5s -1和真应变为1。2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建立了CLAM 钢的本构方程,绘制了热加工图,并采用Leica -DM I 5000M 金相显微镜观察了CLAM 钢在热加工稳定区和失稳区的变形条件下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在较高变形温度和较低应变速率条件下的主要变形机制是动态再结晶;在较低温度和较高应变速率下主要发生动态回复;应避免的失稳区存在于较低变形温度和较高应变速率区域。对比分析热加工图和变形后的组织得到最佳热加工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955~1035℃、应变速率0。03~0。32s -1,在此条件下,功率耗散率大于36%。

关键词:CLAM 钢;热变形行为;本构方程;热加工图

中图分类号:TG 1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931(2018)06-1077-08

收稿日期:2017-08-24;修回日期:2018-01-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61008,51571066);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理工2017074)作者简介:丁文圆(1993—),男,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材料工程专业

*通信作者:赵 飞,E -mail :fzhao @g zu .edu .cn

网络出版时间:2018-05-02;网络出版地址:http :∥kns .cnki .net /kcms /detail /11.2044.T L .20180502.0913.004.html doi:10.7538/y zk .2017.y ouxian .

0512HotDeformationBehaviorandProcessingMapofCLAMSteel

DING Wenyuan 1,SONG Qinghua 2,ZHAO Fei 1,*,SUN Zheng 1

(1.CollegeofMaterialsandMetallurgy,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

2.GuizhouAerospacePrecisionProductsCo.,Ltd.,Zunyi563000,China)

Abstract: T 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China low activation martensitic (CLAM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thermal simulation compression test on Gleeble -3500thermal simulator under the temperature of 950℃to 1150℃,strain rate of 0。01s -1to 5s -1and true strain of 1。2.T 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and hot processing map of CLAM steel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CLAM steel under the deformation condition of stable domains and instability domains were observed by Leica -DM I 5000M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 .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exists at higher deformation temperatures and lower strain rates condition .And dynamic recover -y mainly occurs at lower temperatures and higher strain rates .Specially ,the instability domain at lower temperatures and higher strain rates should be avoided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hot processing map and microstructure ,the optimum hot working domain of CLAM steel with the temperature of 955℃to 1035℃and the strain rate of 万方数据

热加工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 错” 。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 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 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a-Fe、丫- Fe、Al、Cu、Ni、Pb、Cr、V、Mg、Zn各属何种晶体结构? 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a —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Y - Fe、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Uvw 1;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hkl。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力口。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 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

翘曲分析

注塑制品的翘曲变形分析 一、引言 翘曲变形是指注塑制品的形状偏离了模具型腔的形状,它是塑料制品常见的缺陷之一。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塑料制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翘曲变形程度作为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模具设计者的关注与重视。模具设计者希望在设计阶段预测出塑料件可能产生翘曲的原因,以便加以优化设计,从而提高注塑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降低成本。 本文主要对在注塑模具设计过程中影响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因素加以分析。 二、模具的结构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在模具设计方面,影响塑件变形的因素主要有浇注系统、冷却系统与顶出系统等。 1.浇注系统的设计 注塑模具浇口的位置、形式和浇口的数量将影响塑料在模具型腔内的填充状态,从而导致塑件产生变形。 流动距离越长,由冻结层与中心流动层之间流动和补缩引起的内应力越大;反之,流动距离越短,从浇口到制件流动末端的流动时间越短,充模时冻结层厚度减薄,内应力降低,翘曲变形也会因此大为减少。图1为大型平板形塑件,如果只使用一个中心浇口(如图1a所示)或一个侧浇口(如图1b所示),因直径方向上的收缩率大于圆周方向上的收缩率,成型后的塑件会产生扭曲变形;若改用多个点浇口(如图1c所示)或薄膜型浇口(如图1d所示),则可有效地防止翘曲变形。 a) 中心浇口b) 侧浇口c)多点浇口d) 薄膜型浇口 当采用点浇进行成型时,同样由于塑料收缩的异向性,浇口的位置、数量都对塑件的变形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图2为一箱形制件在不同浇口数目与分布下的试验图。 a)直浇口b)10个点浇口c)8个点浇口 d)4个点浇口e) 6个点浇口f) 4个点浇口 由于采用的是30%玻璃纤维增强PA6,而得到的是重量为4.95kg的大型注塑件,因此沿四周壁流动方向上设有许多加强肋,这样,对各个浇口都能获得充分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按图f设置浇口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并非浇口数目越多越好。实验证明,按图c设计的浇口比图a的直浇口还差。 另外,多浇口的使用还能使塑料的流动比(L/t)缩短,从而使模腔内物料密度更趋均匀,收缩更均匀。同时,整个塑件能在较小的注塑压力下充满。而较小的注射压力可减少塑料的分子取向倾向,降低其内应力,因而可减少塑件的变形。 2.冷却系统的设计 在注射过程中,塑件冷却速度的不均匀也将形成塑件收缩的不均匀,这种收缩差别导致弯曲力矩的产生而使塑件发生翘曲。 如果在注射成型平板形塑件时所用的模具型腔、型芯的温度相差过大,如图3所示,由于贴近冷模腔面的熔体很快冷却下来,而贴近热模腔面的料层则会继续收缩,收缩的不均匀将使塑件翘曲。因此,注塑模的冷却应当注意型腔、型芯的温度趋于平衡,两者的温差不能太大。 除了考虑塑件内外表面的温度趋于平衡外,还应考虑塑件各侧的温度一致,即模具冷却时要尽量保持型腔、型芯各处温度均匀一致,使塑件各处的冷却速度均衡,从而使各处的收缩更趋均匀,有效地防止变形的产生。因此,模具上冷却水孔的布置至关重要。在管壁至型腔表面距离确定后,应尽可能使冷却水孔之间的距离小,才能保证型腔壁的温度均匀一致。同时,由于冷却介质的温度随冷却水道长度的增加而上升,使模具的型腔、型芯沿水道产生温差。因此,要求每个冷却回路的水道长度小于2m。在大型模具中应设置数条冷却回路,一

钢材受热变形

火焰矫正是利用氧-乙炔火焰及其他火焰,对各种钢材的变形进行加热矫正的一种方法。火焰矫正的实质,是利用金属局部受热后,在冷却过程中产生收缩而引起的新变形,去矫正各种已经产生的变形。。 Q345B C:≤0.20%,Si≤0.50%,Mn:≤1.70%,P≤0.035%,S:≤0.035%,Nb≤0.07%,V:≤0.15%,Ti≤0.20%,Cr≤0.30%,Ni:≤0.50%,Cu:≤0.30%,N:≤0.012%,Mo:≤0.10% Q—钢的屈服强度的“屈”字汉语拼音的首位字母;345—屈服强度数值,单位MPa;B—质量等级为B级。 钢结构在建筑安装工程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从大面积厂房和仓库,错综复杂的工艺装备,到宏伟的公共场馆、高楼大厦及桥梁,都能见到钢结构在起主要作用。钢结构的制作安装工艺过程,必然会遇到焊接、气割、碳弧气刨、局部烘烤及热处理等不均匀加热工艺。在不均匀加热时,先是局部受热膨胀。由于局部膨胀受到周围未膨胀部分钢材的限制,使膨胀未达到应有的体积,但其温度且有很大的提高。在其温度逐渐降低到常温的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原理,局部受热部分的体积和原来相比有缩小趋势,对周围的钢材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由于周围钢材没有像局部受热部分那样热胀冷缩,受到拉应力(残余应力)时会被动地产生应变,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形。这种局部受热冷却后的变形,随着构件的刚度和周围环境不同,其变形速度和变形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例如钢板长边取直气割,由于割掉的板条宽度一般只有10~20mm左右,长度等于板长,几乎都是钢条刚割下来时就产生很大的变形,有时其弯曲挠度可达20cm左右,这是由于板条的长细比很大的缘故。但对于割边取直后的整块大钢板,由于其侧向刚度很大,气割完很长时间,几乎测不出侧向变形 凡是牵扯到加热和冷却的热处理过程,都可能造成工件变形。但是,淬火对热处理质量的影响很大。严重的淬火变形往往很难通过最后的精加工加以修正,即使对淬火变形的攻坚能够进行校正和加工修整,也会因而增加生产成本。工件热处理后的不稳定组织和不稳定的应力状态,在常温和零下温度,长时间放置或使用过程中逐渐趋于稳定,也会伴随引起工件的变形,这种变形称为时效变形。时效变形虽然不大,但是对于精密零件和标准量具也是不允许的。 工件的热处理变形分为尺寸变化(体积变形)和形状畸变两种形式。尺寸变形归因可相变前后比体积差引起工件的提及改变,形状畸变则是由于热处理过程中,在各种复杂应力综合作用下,不均匀的塑性变形造成的。这两种形式的变形很少单独存在,但是对具体工件和热处理工艺,可能以一种形式的变形为主。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思考题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题 第一章铸造 一、名词解释 铸造:将热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的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冷却后获得铸件的方法。 热应力:在凝固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由于不均衡的收缩而引起的应力。 收缩:铸件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的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体积缩小现象,合金的收缩一般用体收缩率和线收缩率表示。 金属型铸造:用重力浇注将熔融金属浇人金属铸型而获得铸件的方法。 流动性: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仅与金属本身的化学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是熔融金属本身固有的性质。 二、填空题 1.手工造型的主要特点是(适应性强)(设备简单)(生产准备时间短)和(模样成本低),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采用机械造型。 2. 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和(离心铸造)。 3.铸件的凝固方式是按(凝固区域宽度大小)来划分的,有(逐层凝固)、(中间凝固)和(糊状凝固)三种凝固方式。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易按(逐层凝固)方式凝固。 4.铸造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分三个阶段,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根本原因,而(固态收缩)收缩是铸件产生变形、裂纹的根本原因。

5.按照气体的来源,铸件中的气孔分为(侵入性气孔)、(析出性气孔)和(反应性气孔)三类。因铝合金液体除气效果不好等原因,铝合金铸件中常见的“针孔”属于(析出性气孔)。 6.铸钢铸造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是(熔点高,流动性差)和(收缩大)。 7.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内因有(液态合金的化学成分)外因包括(液态合金的导热系数)和(黏度和液态合金的温度)。 8.铸造生产的优点是(成形方便)、(适应性强)和(成本较低)。缺点是(铸件力学性能较低)、(铸件质量不够稳定)和(废品率高)。 三、是非题 1.铸造热应力最终的结论是薄壁或表层受拉。( ×) 2.铸件的主要加工面和重要的工作面浇注时应朝上。(×) 3.冒口的作用是保证铸件同时冷却。(×) 4.铸件上宽大的水平面浇注时应朝下。( ) 5.铸铁的流动性比铸钢的好。( ) 6.含碳4.3%的白口铸铁的铸造性能不如45钢好。( ×) 7.铸造生产特别适合于制造受力较大或受力复杂零件的毛坯。(×) 8.收缩较小的灰铁铸件可以采用定向(顺序)凝固原则来减少或消除铸造内应力。(×)

塑料件翘曲变形分析

塑料件翘曲变形分析 塑料件的翘曲变形是塑料件常见的成型质量缺陷。 塑料件的翘曲变形主要是因为塑料件受到了较大的应力作用,主要分为外部应力和内部应力,当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和相互缠结力承受不住这种应力作用时,塑料件就会发生翘曲变形。 1、外部应力导致的翘曲变形 此类翘曲变形主要为制件顶出变形,产生的原因为模具顶出机构设计不合理或成型工艺条件不合理。 、模具顶出机构设计不合理 顶出机构设计不合理,顶出设计不平衡,或顶杆截面积过小,都有可能使塑料件局部受力过大,承受不住应力作用发生塑性形变而导致翘曲变形。 防止顶出变形需改善脱模条件:如平衡顶出力;仔细磨光新型侧面;增大脱模角度;顶杆布置在脱模阻力较大的地方,如加强筋,Boss柱等处。 、成型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 冷却时间不足,凝固层厚度不够,塑料件强度不足,脱模时容易导致产品翘曲变形。 可以延长冷却时间,增加凝固层厚度来解决。 2、内部应力导致的翘曲变形 、塑料内应力产生的机理 塑料内应力是指在塑料熔融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大分子链的取向和冷却收缩等因素而产生的一种内在应力。内应力的本质为大分子链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构象,这种不平衡构象在冷却固化时不能立刻恢复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构象,这种不平衡构象实质为一种可逆的高弹形变,而冻结的高弹形变以位能情势储存在塑料制品中,在合适的条件下,这种被迫的不稳定的构象将向自在的稳定的构象转化,位能改变为动能而开释。当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和相互缠结力承受不住这种动能时,内应力平衡即受到破坏,塑料制品就会产生翘曲变形,严重时会发生应力开裂。 、塑料内应力的种类 取向内应力 取向内应力是塑料熔体在充模流动和保压补料过程中,大分子链沿流动方向定向排列,构象被冻结而产生的一种内应力。 取向应力受塑胶流动速率和粘度的影响。如图一所示,A 层是固化层,B层是流动高剪切层,C层是熔胶流动层。A层为充填时紧贴两侧模壁,瞬间冷却固化层。B层是充填时紧靠A层的高剪切区域所形成的,由于与A层具有最大速度差,所以形成最大剪切流动应力效果(如图二所示),塑胶充填结束时本区尚未完全凝固,因外层A固化层有绝热效果,使B层散热较慢,而C层所受剪切作用较小,若产品厚度有变化,则主要影响C层厚度,若是薄件成品则C层的厚度将会变小。

Q420高强钢热矫正及热变形作业指导书

Q420高强钢热矫正及热变形作业指导书 1、使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Q420高强钢热矫正及热变形加工的技术条件。该规定适用于铁塔及其它钢结构用Q420高强钢的热矫正及热变形加工。 2、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定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定条文。本规定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T1591-9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人员 主工:1名辅工:2名 4、设备工具 氧气绳乙炔绳各30米 300mm拐尺 1m直板尺 5m卷尺烤炬1支 4、热矫正工艺 4.1 一般要求 4.1.1热矫正一般采用氧乙炔中性加热; 4.1.2 热矫正前应仔细观察工件的变形量,确定加热部位和矫正步骤;

4.1.3 工件经一次热矫正后仍没有达到要求,不允许在远位置进行重复加热; 4.1.4 夏季在室外进行热矫正作业时,要考虑日照的影响;4.1.5 薄板热矫正过程中需要锤击时,应采用木槌; 4.1.6 加热温度在200~300℃范围内,严禁捶打和弯曲。 4.2 加热方法 热矫正一般采用点状加热、线状加热或三角形加热方法。点状加热点的直径根据板材的厚度确定,一般10mm~30mm,一般应大于50mm。线壮加热的加热线宽度应为钢板厚度的0.5~2倍,加热线之间的距离视工件的不平度确定,一般应大于50mm。 4.3 加热温度 热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应大于900℃;对尺寸和变形较大的工件为800℃~900℃,对焊接工件为700℃~800℃(温度测量时机的选择可参B),加热时焊炬应匀速移动,禁止在一个点上集中加热。4.4 冷却方式 热矫正后工件应自然冷却,禁止强制冷却。再低温环境下进行热矫正时,加热部位应采取缓冷措施。(缓冷措施可采用保温石棉)5、热变形加工工艺 5.1热变形加工时温度应控制在900℃~1000℃。(温度测量时机的选择可参考附录B)

模具材料及表面强化技术期末复习题(经典)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题: 1)基体钢:通过降低高速钢中碳含量与合金元素优化,减少钢中过剩碳化物,从而改善高速钢塑性和韧性而研制出的一种超高强度钢 2)预硬型塑料模具钢:指供货时已预先进行了热处理,并达到模具使用状态硬度,在此硬度条件下将模具成型加工,不再进行热处理而直接使用,从而保证了模具制造精度。 3)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指一类低碳、主要含Ni、Cu等合金元素的抗腐蚀塑料模具用钢。这类钢经固溶处理+失效处理后,具有高的强度、硬度,高的抗腐蚀性和高的加工精度 4)热稳定性:模具材料在高温的条件下工作时,保持其硬度,组织稳定性及抗软化能力。 5)淬透性:是指模具钢材淬火是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6)热疲劳:热做模具的工作条件是反复受热,受冷,在反复热应力的作用下,模具表面会形成网状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热疲劳。 7)降碳高速钢:为了提高韧性而研制出的一种降碳降矾的低碳高速钢类型的冷作模具钢 2.a失效的定义? 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包括规定功能的完全丧失,规定功能的降低)称为失效。 b.何谓失效分析? 是指分析失效原因,研究和采取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技术与管理活动,在反馈于生产,因而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c.失效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寻找材料及其构件失效的原因,从而避免和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并提出预防或延迟的措施 3、模具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有几项要求?淬火温度高低对模具材料热处理质量有什么影响 基本要求: 1.具有高硬度和强度,以保证模具在工作过程中抗压、耐磨、不变形、抗粘合; 2.具有高耐磨性,以保证模具在长期工作中,其形状和尺寸公差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因过分磨损而失效; 3.具有足够的韧性,以防止模具在冲击负荷下产生脆性断裂; 4.热处理变形小,以保证模具在热处理时不因过大变形而报废; 5.有较高的热硬性,以保证模具在高速冲压或重负荷冲压工序中不因温度升高而软化

3S理论与技术复习参考

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cs或Geomatics): 又译为地理信息科学,是测绘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 学、卫星定位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等的有机集成,即 多种学科的综合。是用各种现代化方法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 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一门综合的计 算机信息科学、技术和产业实体。Geomatics作为解决空间问题的工 具,是一门应用科学。 地球——空间系统本身是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因此要用动态 的、系统的方法来研究。“3S”技术是Geomatics的核心内容, Geomatics是3S技术的广义定义。 特点:动态性、系统化、实时性、空间特征、信息科学 狭义的3S技术: RS(Remote Sensing): 获取地面信息,并更新。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的基础平台。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实现准确的定位。(实时、动态) 一、RS,GPS,GIS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操作、模拟、显示和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RS: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RS(抽象):安装在平台上的传感器,借助于某种信息传播媒介来感测遥远事物的过程。 RS技术(具体):从不同高度的平台(如飞机、人造卫星等)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全过程。 GPS: 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一种全球性、全天候、连续的卫星无线导航系统,可向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位置、速度、时间信息 功能:

翘曲变形

变形的调试心得 1、首先是温度问题,按照我们常规理解的,变形会往温度高的方向变,但是事实却不一定如此,这与产品的近胶口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胶口在产品中间的话,平板产品一般会完前模变形,这时通过增加后模模具的温度,产品的变形量会减小很多!如果胶口是在边上的话,变形那就不同了! 2、二次压使用高大会导致变形量加大,所以建议尽量使用一次压,将转换位置减小,保压速度加快!二次压就能减到最小,但是这样如果锁模力不够的话,批锋会比较严重的哦! 所以说,在新模调试的时候要尽量想办法去控制变形量,最好是从模具温度以及参数上去想办法!(这当然是建立在模具结构不能改变的基础上来说的) 塑料射出成形先天上就会发生收缩,因为从制程温度降到室温,会造成聚合物的密度变化,造成收缩。整个塑件和剖面的收缩差异会造成内部残留应力,其效应与外力完全相同。在射出成形时假如残留应力高于塑件结构的强度,塑件就会于脱模后翘曲,或是受外力而产生破裂。 7-1 残留应力 残留应力(residual stress)是塑件成形时,熔胶流动所引发(flow-induced)或者热效应所引发(thermal-induced),而且冻结在塑件内的应力。假如残留应力高过于塑件的结构强度,塑件可能在射出时翘曲,或者稍后承受负荷而破裂。残留应力是塑件收缩和翘曲的主因,可以减低充填模穴造成之剪应力的良好成形条件与设计,可以降低熔胶流动所引发的残留应力。同样地,充足的保压和均匀的冷却可以降低热效应引发的残留应力。对于添加纤维的材料而言,提升均匀机械性质的成形条件可以降低热效应所引发的残留应力。 7-1-1 熔胶流动引发的残留应力 在无应力下,长链高分子聚合物处在高于熔点温度呈现任意卷曲的平衡状态。于成形程中,高分子被剪切与拉伸,分子链沿着流动方向配向。假如分子链在完全松弛平衡之前就凝固,分子链配向性就冻结在塑件内,这种应力冻结状态称为流动引发的残留应力,其于流动方向和垂直于流动方向会造成不均匀的机械性质和收缩。一般而言,流动引发的残留应力比热效应引发的残留应力小一个次方。 塑件在接近模壁部份因为承受高剪应力和高冷却速率的交互作用,其表面的高配向性会立即冻结,如图7-1所示。假如将此塑件存放于高温环境下,塑件将会释放部份应力,导致.的收缩与翘曲。凝固层的隔热效应使聚合物中心层维持较高温度,能够释放较多应力,所以中心层分子链具有较低的配向性。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实验指导书 姓名 班级 学号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机械制造教研室 2006年11月

目录 实验一冷作模具材料选用实训 (1) 实验二热作模具材料选用实训 (5) 实验三塑料模具材料选用实训 (9)

实验一冷作模具材料选用实训 一、实验目的 1.正确分析模具使用条件,合理选用适当的模具材料。 2.掌握常用冷冲压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 二、实验原理 1.模具材料的选用 模具材料对模具的正常使用、模具使用寿命和模具成本的影响很大。选材时应综合考虑模具的种类、产品的批量、制件材料和制件复杂程度等因素。而对于模具材料本身,则要考虑它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热性、热变形、淬透性、机械加工性、价格和供货情况等。 1) 满足模具的使用性能要求 根据实际使用条件,综合考虑模具的工作条件、模具结构、尺寸和生产批量等,确定模具材料应具备的主要性能指标,以满足主要的几个性能要求来选择模具材料。 工作条件:承受大负荷的重载模具,应选用高强度材料:承受强烈摩擦和磨损的模具,应选用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材料;承受冲击负荷大的模具,应选用韧性高的材料。 模具结构、尺寸: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模具,应选用微变形材料;结构复杂、尺寸较大的模具,宜采用淬透性好、变形小的高合金材料,或制成镶拼结构。 生产批量:对于小批量生产或新产品试制,可选用一般材料如碳素钢;当生产批量大或自动化程度高时,宜选用高合金钢或钢结硬质合金等材料。 2)考虑模具材料的工艺性能 模具材料一般应具有优良的锻造性能与切削加工性能,即锻造的温度范围宽,容易被切削加工。对尺寸较大、精度较高的重要模具,还要求有较好的淬透性,较小的氧化脱碳和淬火变形、开裂倾向等。对要焊接加工的模具,材料

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

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 一、前言 翘曲变形是指注塑制品的形状偏离了模具型腔的形状,它是塑料制品常见的缺陷之一。出现翘曲变形的原因很多,单靠工艺参数解决往往力不从心。结合相关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下面对影响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因素作简要分析。 二、模具的结构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在模具方面,影响塑件变形的因素主要有浇注系统、冷却系统与顶出系统等。 1.浇注系统 注塑模具浇口的位置、形式和浇口的数量将影响塑料在模具型腔内的填充状态,从而导致塑件产生变形。 流动距离越长,由冻结层与中心流动层之间流动和补缩引起的内应力越大;反之,流动距离越短,从浇口到制件流动末端的流动时间越短,充模时冻结层厚度减薄,内应力降低,翘曲变形也会因此大为减少。一些平板形塑件,如果只使用一个中心浇口,因直径方向上的收缩率大于圆周方向上的收缩率,成型后的塑件会产生扭曲变形;若改用多个点浇口或薄膜型浇口,则可有效地防止翘曲变形。 当采用点浇口进行成型时,同样由于塑料收缩的异向性,浇口的位置、数量都对塑件的变形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多浇口的使用还能使塑料的流动比(L/t)缩短,从而使模腔内熔体密度更趋均匀,收缩更均匀。同时,整个塑件能在较小的注塑压力下充满。而较小的注射压力可减少塑料的分子取向倾向,降低其内应力,因而可减少塑件的变形。 2。冷却系统 在注射过程中,塑件冷却速度的不均匀也将形成塑件收缩的不均匀,这种收缩差别导致弯曲力矩的产生而使塑件发生翘曲。 如果在注射成型平板形塑件(如手机电池壳)时所用的模具型腔、型芯的温度相差过大,由于贴近冷模腔面的熔体很快冷却下来,而贴近热模腔面的料层则https://www.360docs.net/doc/f62747349.html,/

第一章 模具材料概论

第一章模具材料概论 1按照模具的工作条件可将模具分为三大类:冷作模具,热作模具,成型模具。 2在模具中常遇到的磨损形式有:磨料磨损,粘着磨损,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等。 3 在磨料磨损的条件下,影响耐磨性的主要因素有:硬度和组织。 4 钢的基体组织中,铁素体耐磨性最差,马氏体耐磨性较好,下贝氏体耐磨性最好。对于淬火回火钢,一般认为在含有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回火马氏体的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碳化物的组织,其耐磨性为最好。 5 对于粘着磨损的情况,影响材料耐磨性的因素也比较复杂。一般脆性材料和高熔点材料的抗粘着能力较高。减少材料的磨檫系数可以提高耐粘着磨檫性。 6 热作模具、部分成型模具或冷作模具等,由于工作温度较高,通常需要考虑模具材料的耐热性。高温材料的热稳定性常以600~700°C时的屈服强度表示,它与钢的抗回火能力有关。 7 合金化或进行表面处理是提高模具钢耐腐蚀性的主要方法。 8 模具的失效分偶然失效和工作失效两类。 9 模具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断裂、过量变形、表面损伤和热作疲劳。 第二章冷作模具材料 1 目前使用的冷作模具材料有:冷作模具钢、硬质合金、陶瓷材料、铸钢等,使用最多的是冷作模具钢和硬质合金。 2 冷作模具在工作中受到拉深、弯曲、压缩、冲击、疲劳、摩檫等机械力的作用,其正常的失效形式主要是磨损、脆断、变形、咬合等。 3 对于大型模具除了要求有足够的硬度外,还要求心部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这就需要模具钢具有高的淬透性,淬火时采用较缓的冷却介质,就可以获得较深硬化层。对于形状复杂的小型模具,也常采用高淬透性的模具钢制造,这是为了使淬火后能获得较均匀的应力状态,以避免开裂或较大的变形。 4 回火稳定性反因了冷作模具受热软化的抗力。 5 低淬透性冷作模具钢中,使用最多的是碳素工具钢(T7A、T8A、T10A、T12A)和GC R15轴承钢。 6预先处理一般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工艺规范为:加热温度750~770°C,等温温度680~700°C。退火后的组织应为4~6级的球状珠光体,硬度小于197HBS。 7 碳素工具钢适宜制造尺寸较小/形状简单、负荷较轻、生产批量不大的冷作模具,其中T10A 钢是性能较好,但淬透性差,用盐和碱水溶液冷却较好。 8 如终锻温度过高,将形成粗大网状碳化物,如终锻温度过低,结果使碳化物呈线条状出现。这两类碳化物均不能通过球化退火加以改变,而必须在球化退火之前通过正火方法进行消除,这样才能保证球化退火质量并赋予模具良好的热处理性能。 9 如果锻造质量不高,出现严重网状碳化物或粗大晶粒时,必须在球化退火之前进行一次正火,正火加热温度为930~950°C。 10、低变速冷作模具钢的性能虽然优于碳素工具钢,但其耐磨性、强韧性、变形要求等仍不能满足形状复杂的重载冷作模具的需要。为此,发展了高耐磨微变形冷作模具钢。 11、冲载模的正常失效形式主要是:磨损,刃口由锋利变圆钝。 12、冷挤压模具的正常失效方式主要有檫伤磨损或氧化磨损。 13、冷挤压模具的性能要求:必须具有高的强韧性,良好的耐磨性,一定的热疲劳性和足够的回火稳定性,与厚板冲载模有相似之处。 14、冷作模具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低淬低回,高淬高回,微细化处理、等温和分级淬火等。 15、根据工作条件,热作模具可分为:热锻模、热挤压模、压铸模和热冲载模等几类。

翘曲及处理

翘曲是指注塑制品的形状偏离了模具型腔的形状,它是塑料制品常见的缺陷之一。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塑料制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翘曲变形程度作为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模具设计者的关注与重视。模具设计者希望在设计阶段预测出塑料件可能产生翘曲的原因,以便加以优化设计,从而提高注塑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降低成本。 一.模具的结构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1.浇注系统的设计 注塑模具浇口的位置、形式和浇口的数量将影响塑料在模具型腔内的填充状态,从而导致塑件产生变形。 流动距离越长,由冻结层与中心流动层之间流动和补缩引起的内应力越大;反之,流动距离越短,从浇口到制件流动末端的流动时间越短,充模时冻结层厚度减薄,内应力降低,翘曲变形也会因此大为减少。大型平板形塑件,如果只使用一个中心浇口或一个侧浇口,因直径方向上的收缩率大于圆周方向上的收缩率,成型后的塑件会产生扭曲变形;若改用多个点浇口或薄膜型浇口,则可有效地防止翘曲变形。 当采用点浇进行成型时,同样由于塑料收缩的异向性,浇口的位置、数量都对塑件的变形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实验表明,浇口位置具很重要,但并非浇口数目越多越好。 另外,多浇口的使用还能使塑料的流动比(L/t)缩短,从而使模腔内物料密度更趋均匀,收缩更均匀。同时,整个塑件能在较小的注塑压力下充满。而较小的注射压力可减少塑料的分子取向倾向,降低其内应力,因而可减少塑件的变形。 2.冷却系统的设计 在注射过程中,塑件冷却速度的不均匀也将形成塑件收缩的不均匀,这种收缩差别导致弯曲力矩的产生而使塑件发生翘曲。 如果在注射成型平板形塑件时所用的模具型腔、型芯的温度相差过大,由于贴近冷模腔面的熔体很快冷却下来,而贴近热模腔面的料层则会继续收缩,收缩的不均匀将使塑件翘曲。因此,注塑模的冷却应当注意型腔、型芯的温度趋于平衡,两者的温差不能太大。 除了考虑塑件内外表面的温度趋于平衡外,还应考虑塑件各侧的温度一致,即模具冷却时要尽量保持型腔、型芯各处温度均匀一致,使塑件各处的冷却速度均衡,从而使各处的收缩更趋均匀,有效地防止变形的产生。因此,模具上冷却水孔的布置至关重要。在管壁至型腔表面距离确定后,应尽可能使冷却水孔之间的距离小,才能保证型腔壁的温度均匀一致。同时,由于冷却介质的温度随冷却水道长度的增加而上升,使模具的型腔、型芯沿水道产生温差。因此,要求每个冷却回路的水道长度小于2m。在大型模具中应设置数条冷却回路,一条回路的进口位于另一条回路的出口附近。对于长条形塑件,应采用均行冷却回路,减少冷却回路的长度,即减少模具的温差,从而保证塑件均匀冷却。 3.顶出系统的设计 顶出系统的设计也直接影响塑件的变形。如果顶出系统布置不平衡,将造成顶出力的不平衡而使塑件变形。因此,在设计顶出系统时应力求与脱模阻力相平衡。另外,顶出杆的截面积不能太小,以防塑件单位面积受力过大(尤其在脱模温度太高时)而使塑件产生变形。顶杆的布置应尽量靠近脱模阻力大的部位。在不影响塑件质量(包括使用要求、尺寸精度与外观等)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设顶杆以减少塑件的总体变形。 用软质塑料来生产大型深腔薄壁的塑件时,由于脱模阻力较大,而材料又较软,如果完全采用单一的机械式顶出方式,将使塑件产生变形,甚至顶穿或产生折叠而造成塑件报废,如改用多元件联合或气(液)压与机械式顶出相结合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二.塑化阶段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铸态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

第37卷第1期仓扁学垃Vol?37No.12001年1月ACTAMETALLURGICASINICAJanuary200l铸态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 毛萍莉,引杨柯-)苏国跃? 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110016 2)沈阳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沈阳l10023 摘要采用热压缩实验研究r铸态18—8型奥氏体不错钢在10001200c温度区间,整形速率在5xlO一3--lxl0—1s1 之间的热变形行为.获得了在热变形条件下该不锈钢的热变形方程式及其它热变形参敦比较丁铸志与锻志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 行为.结果表明,铸志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需要更高的流变应力,但当温度较高和变形速率较小时,两者间的差别逐渐减小 关t词铸态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同复、再结晶 中圈法分类号TGl4271,TGl4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12—1961(2001)01—0039—03 HOTDEFoRMATIoNBEHAVl0RoFAS—CAST AUSTENITICSTAINLESSSTEEL 圳0 Pingli 1,扪.yAⅣG地“,SUGuoyue1j 11InstituteofMetalResearch,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IShenyang110016 21CollegeofMetalMaterials,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henyang110023 Correspondem:MA0Pingli,Rt:(024)e3843531—554io,Fax."(02{}2389l320 E-mail:plmao@imr.accn Manuscriptreceived2000一)6—02,inrevisedform2000-09_04 ABSTRACTHotdeformationbehaviorofanascast18—8typeausteniticstainlesssteelwaslaves— tigatedinastrainraterangeof5×1031x101s一1andat atemperaturerangeof10001200℃by hotcompressiontesting.Thehotdeformationequation,anddeformationparameterswereobtainedbyusingthetestingresultsThediⅡ;fenceofhotdeformationbehaviorbetweentheas—castandas—wro(19htsteels-Ⅳascomparedandtheresultindicatesthattheflowstressofhotdeformationfortheas-caststeelishigherthanthatfortheaswroughtsteelbuttheirdifierencebecomessmallerwhenthedeformationtemperatureishigherandthestrainrateislower. KEYWORDSascastausteniticstainlesssteel,hotdeformation,recoveryandrecrystallization 金属及合金在高温热变形过程中,由于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消除了加工硬化所积聚的位错,提高了金属及合金的热塑性,使金属及合金易于形变成形热挤压过程属于材料的高温热变形成型,在适当的变形条件下,经动态回复及动态再结晶,晶粒组织细化,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得到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好的高温变形性能.已有多人对奥氏体不锈钢的锻态及热轧态的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l卜…,而对铸态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行为涉及较少 本工作利用热压缩实验研究了铸态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为发展和利用热挤压工艺对铸态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直接热挤压成型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科委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收到初稿日期:2000-06-02,收到修改稿日期:2000-09_04作者简介:毛萍莉,女1969年生,博士生 1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为利用感应炉熔炼后浇铸成直径为83rain,壁厚为29.5mill及长度为370mm的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空心铸造管坯 实验用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o.064,Si0.43,Mn0.95,S0012,P0028Cr18.8,Ni825.Ti0.01. 采用线切割方法从铸态管坯上截取直径为8mnl,长为12mm的试样,试洋的压缩轴垂直于柱状晶方向实验杠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热压缩实验温度分别为1000,1150和1200℃:变形速率分别为1x10~,5×10,1xi0_2和5×10_3S.实验时将所有试样在o5min内加热到1200℃,保温2min,再以10℃/s的速度降到变形温度,保温lrain后连续压缩变形,变形后立即淬水,保持高温时的变形及再结晶组织  万方数据

材料成型复习题

2铸造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缩孔、缩松 2、顺序凝固和同时凝固 3、宏观偏析、微观偏析 4、流动性、冲型能力 5、正偏析、反偏析 6、自由收缩、受阻收缩 7、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侵入性气孔 二、填空 1、现代制造过程分类一般分为,,。 2、一般用来表征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用来表征液态金属的流动性。 3、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四个方面。 4、液态金属浇入铸型后,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都经历,,三个互相关联的收缩阶段。 5、铸造缩孔形成的基本条件是,缩松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6、铸件实际收缩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分为、、三种。 7、铸造应力按形成原因不同分为,,三种应力。 8、铸件中往往存在各种气体,其中主要是,其次是和。 9、铸件中可能存在的气孔有、、三种。 10、按照熔炉的特点,铸造合金的熔炼可分为、、、等。 11、一般砂型铸造技术的浇注系统结构主要由,,,组成。 12、砂型铸造常用的机器造型方法有、、、等。 13、铸造生产中常用的机器制芯方法有、、、。 14、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等。 15、 三、简答题 1、影响液态金属冲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的技术特点。 3、简述铸件上冒口的作用和冒口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原则。 4、铸造成形的浇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其功能是什么? 5、熔炼铸造合金应满足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6、试比较灰铸铁、铸造碳钢和铸造铝合金的铸造性能特点,哪种金属的铸造性能好?哪种金属的铸造性能差?为什么? 四、分析题 1.论述金属的铸造性能。金属的铸造性能不好会伴生哪些铸造缺陷? 2、论述铸件缩孔和缩松形成的原因和常用的防止措施。

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分析

一、引言 翘曲变形是指注塑制品的形状偏离了模具型腔的形状,它是塑料制品常见的缺陷之一。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塑料制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翘曲变形程度作为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模具设计者的关注与重视。模具设计者希望在设计阶段预测出塑料件可能产生翘曲的原因,以便加以优化设计,从而提高注塑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降低成本。 本文主要对在注塑模具设计过程中影响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因素加以分析。 二、模具的结构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在模具设计方面,影响塑件变形的因素主要有浇注系统、冷却系统与顶出系统等。 1.浇注系统的设计 注塑模具浇口的位置、形式和浇口的数量将影响塑料在模具型腔内的填充状态,从而导致塑件产生变形。 流动距离越长,由冻结层与中心流动层之间流动和补缩引起的内应力越大;反之,流动距离越短,从浇口到制件流动末端的流动时间越短,充模时冻结层厚度减薄,内应力降低,翘曲变形也会因此大为减少。图1为大型平板形塑件,如果只使用一个中心浇口(如图1a所示)或一个侧浇口(如图1b所示),因直径方向上的收缩率大于圆周方向上的收缩率,成型后的塑件会产生扭曲变形;若改用多个点浇口(如图1c所示)或薄膜型浇口(如图1d所示),则 可有效地防止翘曲变形。 a)中心浇口 b) 侧浇口 c)多点浇口 d) 薄膜型浇口 图 1 浇口形式对塑料件变形的影响 当采用点浇进行成型时,同样由于塑料收缩的异向性,浇口的位置、数量都对塑件的变形程度有 很大的影响。图2为一箱形制件在不同浇口数目与分 布下的试验图。 a)直浇口 b)10个点浇口 c)8个点浇口 d)4个点浇口 e) 6个点浇口 f) 4个点浇口 图2 实验浇口的设置 由于采用的是30%玻璃纤维增强PA6,而得到的是重量为4.95kg的大型注塑件,因此沿四周壁流动方向上设有许多加强肋,这样,对各个浇口都能获得充分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按图f设置浇口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并非浇口数目越多越好。实验证 注塑制品的翘曲变形分析

最新Q420高强钢热矫正及热变形作业指导书

Q420高强钢热矫正及热变形作业指导书

Q420高强钢热矫正及热变形作业指导书 1、使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Q420高强钢热矫正及热变形加工的技术条件。 该规定适用于铁塔及其它钢结构用Q420高强钢的热矫正及热变形加工。 2、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定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定条文。本规定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T1591-9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人员 主工:1名辅工:2名 4、设备工具 氧气绳乙炔绳各30米 300mm拐尺 1m直板尺 5m卷尺烤炬1支 4、热矫正工艺 4.1 一般要求 4.1.1热矫正一般采用氧乙炔中性加热; 4.1.2 热矫正前应仔细观察工件的变形量,确定加热部位和矫正步骤;

4.1.3 工件经一次热矫正后仍没有达到要求,不允许在远位置进行重复加热; 4.1.4 夏季在室外进行热矫正作业时,要考虑日照的影响;4.1.5 薄板热矫正过程中需要锤击时,应采用木槌; 4.1.6 加热温度在200~300℃范围内,严禁捶打和弯曲。 4.2 加热方法 热矫正一般采用点状加热、线状加热或三角形加热方法。点状加热点的直径根据板材的厚度确定,一般10mm~30mm,一般应大于50mm。线壮加热的加热线宽度应为钢板厚度的0.5~2倍,加热线之间的距离视工件的不平度确定,一般应大于50mm。 4.3 加热温度 热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应大于900℃;对尺寸和变形较大的工件为800℃~900℃,对焊接工件为700℃~800℃(温度测量时机的选择可参B),加热时焊炬应匀速移动,禁止在一个点上集中加热。 4.4 冷却方式 热矫正后工件应自然冷却,禁止强制冷却。再低温环境下进行热矫正时,加热部位应采取缓冷措施。(缓冷措施可采用保温石棉) 5、热变形加工工艺 5.1热变形加工时温度应控制在900℃~1000℃。(温度测量时机的选择可参考附录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