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鱼类学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鱼类学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鱼类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2分/题)

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具鳞或鳔

的变温脊椎动物。

2、体长:吻前端至尾柄的最后一椎骨的水平直线长度。

3、腹棱:位于腹部由肛门向前到腹鳍基部或胸鳍基部的刃状皮质棱

起。

4、膜骨:由结缔组织中的成骨细胞分泌羟基磷灰(骨质)直接骨化

而成的鱼类骨骼。

5、韦伯氏器:硬骨鱼类鲤形总目第1—3椎体的两侧有四对小骨,

由前向后依次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三脚骨,这四块骨骼称为韦伯氏器。

6、血尿过滤屏障:位于肾小体,是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滤入肾

小囊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管压力较高,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经有皮、基膜和裂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屏障。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叫原尿。

7、鳃心:(答案:位于鱼类鳃弓基部的动脉血管,围生长大量骨骼肌,

随肌肉收缩,鳃瓣合,对血管有加压作用。)(老师给我的解释:本题考点考的是鱼类鳃弓的功能及结构,同时也有鱼类循环系统的知识,鱼类的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心脏加压及泵出能力不足,

微弱的动力无法保证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此才有了一些列辅助结构如动脉圆锥或动脉球等,而鱼类的鳃间隔肌肉是另一种血液加压装置,通过肌肉有节律的收缩与舒,在控制鳃片合(进行水呼吸)的同时,也挤压了鳃弓动脉,间接起到了心脏加压的功能,因此形象地称为“鳃心”。)

8、喉鳔类:终生具有鳔管与食道相通,鳔气体由口经食道、鳔管入

鳔,也由鳔管排气,红腺不明显或不发达,鲱形目、鲤形目。

9、成熟度系数:(鱼类性腺重/鱼体空壳重)*1 00%

10、罗伦氏器: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是侧线管

的变形构造,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翁、罗伦管和管三部分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能感知电压。

二、单项选择填空(1分/题)

1、吻长是指 A 到吻端的直线距离。

A: 吻端至眼眶前缘B: 吻端至口前缘C: 吻端至鼻前缘D: 吻端至口角前缘

2、侧线上鳞是从 A 数到接触到侧线鳞的一片鳞片为止的鳞片数目。

A: 背鳍起点处B: 背鳍基部中间C: 背鳍末端D:沿鳃后缘顶部

3、鱼类头部骨骼中位于最后部的是 D 。

A: 筛区B: 碟区C: 耳区D: 枕区

4、人们食用的鱼肉通常取自 D 。

A: 平滑肌B: 心肌C: 鳃部骨骼肌D: 大侧肌

5、一个成体鲤鱼泌尿器官是 C 。

A: 前肾B: 头肾C:中肾D:后肾

6、鲤鱼的卵属于下列 B 。

A:浮性卵B: 粘性卵C:中黄卵D:漂浮性卵

7、下列双眼视野在上的鱼类是 C 。

A:草鱼B: 鲢C:大口鲇D:鳡鱼

8、鱼类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的主要部位是 D 。

A: 神经垂体B: 胸腺C:肾上腺D:腺垂体

9、草鱼体型属于 B 。

A: 不规则体型B: 纺锤型C:侧扁型D:平扁型

10、鲢的鳞片属于 C 。

A: 盾鳞B: 硬鳞C:骨鳞D:栉鳞

三、多项选择填空(1分/题)

1、属于鱼类奇鳍的是:CDE 。

A: 胸鳍B:腹鳍C:臀鳍D: 背鳍E:尾鳍

2、请对“鲤—D.3,15~22;A.3,5~7; P.1,15~16; V.1,8; C.20~22”进行生物学解读。

鲤的背鳍有3~4根硬棘和15至22根软鳍条;臀鳍3根硬棘和5至7条软鳍条;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鳍条;腹鳍1根硬棘

和8根软鳍条;尾鳍20至22根软鳍条。

3、鲢的鳞片属于:CD 。

A:盾鳞B:硬鳞C: 骨鳞D: 圆鳞E:栉鳞

4、长有颌齿的鱼类是:CDE 。

A: 鲤鱼B:草鱼C:大口鲇D:淡水白鲳E:鲈

5、鲤科鱼类消化管包括:ABD E。

A:口B:食管C:胃D:肠E:后肠

6、下列属于鲤鱼肝脏区域功能的是:ABC 。

A: 贮存糖元B:解毒C:调节血糖D: 调节血压E:重吸收

7、下列属于鱼类的副性征的是:ACE 。

A: 鳍脚B:须C:珠星D: 咽喉E: 产卵管

8、鱼类神经系统原基起始于胚胎的神经胚期,起源部位为: C 。A:胚层B:中胚层C:外胚层D:囊胚腔E:卵黄囊

9、通常产卵于河蚌外套膜的鱼类是AB 。

A:鳑鮍B:高体鰟鮍C:鲤鱼D:青鱼E:泥鳅

10、鱼体上通常可用于判断年轮的材料有下列的ADE 。

A:鳞片B:口径C:眼径D:耳E:鳃盖骨

四、简答(3分/题)

1、鱼类的身体可以区分成几部分?各部分之间界线如?

答:鱼类的身体可以区分成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个部分。

头部:吻端到鳃盖骨后缘(软骨鱼类至最后一个鳃裂后缘)的区域。

躯干部:头部以后至肛门或生殖的后缘。

尾部:躯干部的后面统称尾部。

2、鲨鱼的鳍与鲤鱼的鳍有不同?

答:鳍是鱼类维持身体平衡和辅助运动的器官,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

鲨鱼的鳍为角质鳍条,不分支不分节;鲤鱼的鳍为鳞质鳍条,包括硬棘和分支鳍条。鲨鱼一根支鳍骨支撑多根鳍条,鲤鱼一根支鳍骨支撑一根鳍条。

3、歪型尾与正型尾有区别?

答:歪型尾,部分脊椎骨上翘,伸入尾鳍的上叶,把尾鳍分为上下不相等的两叶,上叶远长于下叶,外观和部结构都不对称,如鲨鱼、鲟鱼等。

正型尾,末端尾椎骨愈合向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基部,单从外观上看,尾鳍上下叶对称,见于大多数硬骨鱼类。

4、假设鲨鱼和大黄鱼的鳞同时受伤脱落,谁的鳞先长起来,为什么?答:鲨鱼的鳞先长起来。

因为鲨鱼的鳞为盾鳞,盾鳞由埋在皮肤里的基板和露在皮肤外的鳞棘两部分组成,棘为真皮生成的齿质,神经和血管通过基板中央的小进入髓腔;而大黄鱼的鳞为骨鳞,骨鳞由上层骨质层和下层纤维层构成,在骨质层成骨细胞仅存在于细胞边缘,使得鳞片上层只能不断向外成圈扩大,只有底部纤维层又加宽又加厚。

5、把一条鲤鱼的侧线鳞抠掉,这条鱼还能正常游泳吗?为什么?答:把一条鲤鱼的侧线鳞抠掉,这条鱼不能正常游泳。

因为侧线鳞的主要作用是测定位和感知水流。鲤鱼这种以自由游泳为主的种类,它们的体躯受到围水的运动所起的作用,以维持平衡和确定远距离物体的位置。如果失去了侧线鳞,鲤鱼无法维持身体平衡和确定远距离物体的位置,就不能正常游泳了。

6、同样规格的草鱼与大口鲇,谁的肠管更长?为什么?

答:同样规格的草鱼与大口鲇,草鱼的肠管更长。

因为肠管长度和形状与鱼类食性密切相关,肉食性鱼类肠长比通常﹤3,而草食性鱼类肠长比通常﹥13。草鱼是草食性鱼类,而大口鲇是肉食性鱼类,所以草鱼的肠管要长于同样规格大口鲇的肠管。

7、下雨之前,泥鳅常会跃出水面,这是什么原理?

答:泥鳅的肠管是一种辅助呼吸器官。下雨前水中溶氧少,泥鳅在下雨之前停止进食,将肠管排空。此时的肠上皮细胞亦由柱状变为扁平形,且细胞间出现了微血管网或淋巴,肠道进入呼吸期。此时泥鳅跃出水面吞下空气,将空气压入肠中,在肠进行气体交换后,废气从腔门排出。水中溶氧越少,泥鳅跃出水面吞咽空气越频繁。

8、动脉球与动脉圆锥在结构与功能上有区别?

答:软骨鱼类心脏前端有一个肌肉质的圆锥状结构叫动脉圆锥,在发生上和心脏同源,前接腹主动脉,后连心室。腔较窄,有数行瓣膜,随心室的收缩自身能搏动,辅助心脏推动血流。

硬骨鱼类腹主动脉基部膨大成圆锥状的动脉球,在发生上与血管同源。不能搏动,但能缓冲心室收缩产生的压力,保护鳃毛细血管,并使血液持续流动。

9、什么是门脉系统?鱼类门脉系统分布在哪些器官上?

答:门脉系统是指某些回到心脏去的静脉在未达心脏之前,中途穿过一种器官,并在此器官中折散成毛细血管,再收集汇入一条总血管,回到心脏。

鱼类门脉系统分布在肝、肾和垂体上,分别为肝门静脉、肾门静脉和垂体门静脉。

10、什么是相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有生物学意义?

答:相对繁殖力是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卵粒数。可用于进行群体繁殖力的比较,能够表达某一种鱼的繁殖潜力。

11、如从外形上区分叉形尾和圆尾?

答:叉形尾的鱼,能维持长时间的快速游动,外形上主要表现为尾鳍中央凹陷,两边突出,能维持长时间的快速游动。圆形尾的鱼,尾鳍中央略突出,长于两边,游泳速度较慢。

12、三期卵巢与五期卵巢有区别?

答:老师解释的太形象了,没忍心把那些形象的比喻删减掉,就把老师的原话直接给大家,大家自己总结吧,这道题的考点在于需要阐明卵巢(以三期卵巢与五期卵巢为特征点)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结构和功能区别,比如鱼类一般在四期卵巢时产卵,也就是说三期时鱼卵正在发育,卵巢包括了1、2、3各时相的卵细胞,血管丰富,滤泡细胞活跃,大量的营养物质由肝脏通过血液传送再通过滤泡细胞加工储存在卵细胞,形成卵黄颗粒,细胞滚圆,卵巢外观呈滚圆棒状;五期卵巢则是已经产过了,成熟的卵粒以产出体外,剩下的包括了1、2、3、4、5各时相的卵细胞;而且,营养物质的传输与三期相反,没有产出的卵粒(4、5时相)呈现塌陷特征,卵粒乳化成了油脂,由组织细胞吸收重回血液及肝脏,卵细胞由于部塌陷以及外界压力挤压形态变得不规则,卵巢外观也发生了变化,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打一个比三岁的小孩穿了一件三岁小孩型号的衣服,很合身;30岁的侏儒穿了一件30岁的正常人的衣服,外观一看,明显偏大,卵巢外表正是如此。

五、论述题(6分/题)

1、鱼类的体型有哪几种?与生活习性有关系?

答:鱼类的体型有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圆筒型、特殊型。

纺锤型:身体纵长轴远大于体高和体宽,具有良好的流线体型,可以减少运动过程中水体的阻力,游泳迅速,中上层水层生活,激流水域,口端位,大多凶猛性鱼类为追捕性,体色适中,背部色深,腹部灰白,眼大,洄游距离较远,一般快速游动的鱼类在长期进化中选择此类体型。

侧扁型:体高远远大于体宽,身体高度侧扁。游动速度慢,适合静水或缓流水域生活,洄游距离短,口上位或前上位,体色浅,银白色,背腹色泽差异小,生活在水体上层,平原性起源的鱼类类群大多在进化中选择此类体型。

平扁形:身体背腹轴远远小于体侧轴,身体平扁,尤其腹部平扁,游动能力弱速度慢,口下位,腹鳍平展,体色深,背腹色泽差异明显,除少数种类外,多为定居鱼类,眼小,辅助感觉器官发达,激流底栖生活,刮食或伏击为生。

圆筒型:背腹轴与体侧轴几乎等长,身体棍棒状,游动阻力小,生活环境复杂,适应各种水体,鳞片无或细小,食性杂,种类最多。

特殊型:身体外部形态发生次生变化,部分器官退化或加强,种类较少。

2、鱼类卵细胞与雄性生殖细胞在发生过程及形态上有异同?

答:雄性生殖细胞发育过程经历四个阶段: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变态期。其结构变化经历原始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等。其中原始细胞、初级精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由于雄性生殖细胞分裂速度大于生长速度,细胞体积越来越小,每次分裂后体积减小一半。变态时,除与遗传信息携带有关的结构外,其余细胞结构丢失。精子为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