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美学与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美学与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美学与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2014 - 2015 学年第二学期)

一、管理信息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

分析和思考西方现代审美观念和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探索和学习我国当代人民主要审美观念和各种产品的具体审美观念,并在造型中体现出来。通过设计修复负面的情绪,弥补心理问题,维护正面情绪和健康心理。

能力目标:

1)能够调查当代我国人民的传统审美观念、现代审美观念及其它审美观念;

2)通过产品造型探索来实现传统与现代审美观念;

3)能够分析审美与社会及心理的关系,分析西方古典派和激烈派现代主义主要观念;

4)能够进行色彩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们对色彩的喜好——以宁职院为样本;

5)能够分析中国、日韩、欧美的设计风格及各国人民的审美观念;

6)能够根据不同审美需求,提取对应的形态、造型和色彩元素设计产品。

知识目标:

了解美学的目的;

了解艺术的作用;

理解造型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内容;

理解审美心理过程和知觉、认知、情绪感受;

了解审美的文化象征;

掌握传统审美观念与设计:柔和、精致(小巧)、高雅、庄重等;

理解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

掌握现代产品审美观念与设计:体量感、厚重感、功能感(几何感,机器感)、张力感、结构感、动感(速度感)等;

掌握色彩及其心理感受;

理解有机主义设计:可持续审美观念;

了解道家美学和西方美学思想。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

学会关爱社会、关注人类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感受;

学会运用设计修复负面的情绪,弥补心理问题,维护正面情绪和健康心理。

2.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三、教学材料

参考资料

[1]李乐山.美学与设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李乐山等.设计调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库斯艾森、罗丝琳斯特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设备:投影仪

四、教学组织形式

1、案例分析: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图文、音乐、视频案例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各种知觉、认知、情绪感受。

2、操练:通过审美感受分析,让学生用语言、图文、设计方案表达各种审美观念。

五、考核方案

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核50%——考查

平时成绩50%:出勤(10%)、课堂纪律(5%)、学习态度(10%)、按时提交作业(5%)、作业完成质量(20%)。

期末考核50%:项目作业。

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