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找规律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找规律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找规律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活动中,经历发现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现象的过程。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重难点: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大家来玩一个猜球游戏。(出示三组乒乓球,一二组有规律,第三组没规律)师:为什么前两组大家一猜就才对了,而第三组却猜不对呢?

生:因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有规律,第三组没有规律。

师:你真会观察,会观察的孩子一定能学好数学。

二.引出课题

像第一串和第二串的乒乓球这样,按一定顺序排列并依次重复出现,就是一种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规律,找规

律。(幻1)板书:找规律

三.新授

1.出现超市情境图(幻3)

a.师:新的超市开业了,到处张灯结彩,瞧!多热闹。同学们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

生:彩带,彩旗,灯笼,花篮,花......

b.师:不同形状的装饰品颜色变化很漂亮,同学们观察这些装饰品的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很有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看到的规律和同桌说一说。

c.生:指名说一说发现的规律,当同学说出彩带有规律时(点

击幻3跳幻4)

师点击彩带,打开彩带单独幻灯,师:彩带是如何排列的?生回答:红黄蓝红黄蓝红黄蓝。学生一边说规律,教师一边根据学生说的,在图片上画虚线进行分组。

师:大家来看,我是把彩带分成了三组,教师指着第一组,第一组彩带的第一条是什么颜色?第二组彩带的第一条是什么颜色?第三组彩带的第一条是什么颜色?观察这三组第一条彩带的,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红色。如果生说出

初中数学找规律试题

初中数学找规律试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找规律试题练习 1.一根1m长的小棒,第一次截去它的,第二次截去剩下的,如此截下去,第N次后剩下的小棒的长度是()m。 2.如图,按一定的规律用牙签搭图形: ①②③ (1)按图示的规律填表: 图形标号①②③……⑩ 牙签根数…… (2)搭第n个图形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牙签。 3.已知1+2+3+...+31+32+33==17×33,求1-3+2-6+3-9+4-12+ (31) 93+32-96+33-99的值。 4.如图,在的内部从引出3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___个角;如果引出5条射线,有___个角;如果引出条射线,有__个角。 5.在数1,2,3,…,50前添“+”或“-”,并求它们的和,所得结果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请列出算式解答。 6.如果有理数a,b满足∣ab-2∣+(1-b)2=0, 求+…+的值。 7.在一单位为1cm的方格纸上,依右图所示的规律,设定点A 1 、 A 2 、A 3 、A 4 …、A n ,连结点A 1 、A 2 、A 3 组成三角形,记为,连结点 A 2 、A 3 、A 4 组成三角形,记为…,连结点A n 、A n+1 、A n+2 组成三角形,记为(n为正整数).请你推断,当的面积为100cm2时, n=. 8.请观察下列算式:(8分) ,,, 则第10个算为=,第n个算式为=

请计算+++…+ 9、x,-3x2,5x3,-7x4,9x5…… 10、如图:数出第n个图形的点数和线数。 ∣∣∣ —·——·—·— ∣∣∣…… —·—·— ∣∣ 1个“·”,4条“—”4个“·”,12条“—”……个“·”,条“—” 11、数出第n个图中三角形的个数: 一个三角形在里面内切倒三角形再切…… (1个)(5个)(9个)……() 12、N=2时,S=5;N=3时,S=9;N=4时,S=13……N与S之间什么关系 13.细心观察图形,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答问题:(1)请用含有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2)推算出OA 10的长;(3)求出的值.14.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小三角形“△”拼成的: …… ⑴⑵⑶⑷ 观察发现,第10个图形中需要个小三角形,第n个图形需要个小三角形。 15.有趣的平方和立方: 观察下列算式:23 4 5 1= + ?,24 4 6 2= + ?,25 4 7 3= + ?…请你在察规律之后并用你得到的规律填空:=502,第n个式子呢我们还发现1=12,1+3=22,1+3+5=32,1+3+5+7=42…我能运用这个规律算出3+5+7+…+33+35=。 135721 ++++++= ……() n______。而=n2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练习题 1.平均每个纸箱要装多少千克 2.燕子爸爸妈妈每天要捉216条害虫喂它们的孩子。一只小燕子平均每天要吃多少条害虫 3.学校在木器厂定做了210张课桌。木器厂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张课桌 4.佳佳买来一本故事书,共269页。 5.儿童商场运进400盒儿童积木,卖了3个月,还剩多少盒没卖 6. 幸福钢笔厂每天生产705支钢笔.每6支装一盒,能装多少盒,还剩下几支

7.建筑工地用一辆汽车,运一批水泥,5次一共运了750袋。 (1)平均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2)这批水泥一共有多少袋 8. 51名同学戴面具做游戏。平均戴每种面具的有多少名同学 9.(1)买36千克苹果要花多少钱 (2)用1 17元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 10.王老师给幼儿园买7盒小汽车,带400元够吗 11.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12.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3.学校5月份用了47吨水。照这样的用水量,半年大约需要用多少吨水一年呢 14.一辆小货车的载重是2吨,80袋大米能被一次运走吗 15.商店运进4箱洗衣粉,每箱装10袋。 (1)4箱可以卖多少钱 (2)用1 00元钱买1箱,还剩多少钱 16.某剧场楼上有326个座位;楼下有31排,每排有36个座位。这个剧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17.(1)4辆这样的货车6次可以运送货物多少吨 (2) 100吨这样的货物,1辆车14次能运完吗 18.妈妈按医生开的处方,买来一盒健胃药。 (1) 一盒共有多少粒 (2)每天吃6粒,2个星期后还剩多少粒 (3)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初中数学规律题汇总(全部有解析)

初中数学规律题拓展研究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初中数学规律题总结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一)数列的找规律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 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 (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 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 (三)看例题: A: 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n3+1 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n (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 0、3、8、15、24……, 序列号:1、2、3、4、5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 一、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大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图形的运动(一)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吨的认识、探索乐园、整理与评价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能正确判断积的位数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能进行两、三位数的估算。 3、能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辨认并从现实生活中找出旋转或平移现象。 4、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竖式书写格式。结合年龄问题,经历用大约几倍和几倍多一些等语言描述不是整倍数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数都得“0”的道理。 5、结合具体事例,掌握不带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理解带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探索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 6、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掌握长方形、正方 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7、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能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最新初中数学找规律习题大全

找规律专项训练 一:数式问题 1.(湛江)已知22223322333388 + =?+=?,, 244441515+=?,……,若2 88a a b b +=?(a 、b 为正整数)则a b += . 2.(贵阳)有一列数a 1,a 2,a 3,a 4,a 5,…,a n ,其中a 1=5×2+1,a 2=5×3+2,a 3=5×4+3,a 4=5×5+4,a 5=5×6+5,…,当a n =2009时,n 的值等于( ) A .2010 B .2009 C .401 D .334 3.(沈阳)有一组单项式:a 2 ,- a 3 2, a 4 3,- a 5 4 ,….观察它们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10个单 项式为 . 4.(牡丹江)有一列数1234251017 --,, ,,…,那么第7个数是 . 5.(南充)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多项式:a b +,2 3 a b -,3 5 a b +,4 7 a b -,……,其中第10个式子是( ) A .10 19 a b + B .1019 a b - C .1017 a b - D .1021 a b - 6.(安徽)观察下列等式:111122? =-,222233?=-,33 3344 ?=-,…… (1)猜想并写出第n 个等式;(2)证明你写出的等式的正确性. 7.(绵阳)将正整数依次按下表规律排成四列,则根据表中的排列规律,数2009应排的位置是第 行第 列. 8.(台州)将正整数1,2,3,…从小到大按下面规律排列.若第4行第2列的数为32,则①n = ▲ ;②第i 行第j 列的数为 ▲ (用i ,j 表示).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 第n 列 第1行 1 2 3 … n

初中数学规律题汇总(全部有解析)

初中数学规律题汇总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 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类教案 冀教版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 能力教学点: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德育教学点: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各小组操作用的图片(P*例分一分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分类,揭示分类的含义 1.大家喜欢逛超市吗?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超市看看,在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在看的时候要认真的观察,看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些什么?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超市部分商品专柜图) 2.提出问题:大家看到的东西真多啊!那么这些商品在摆放上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呀? 生,我看到超市把吃的都放在一起了。 我看到超市把玩具都放到了一起。 我看到超市把衣服都放在一起了…… 3.揭示课题:摆放得很有规律,吃的放在一起,用的放在一起了。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像超市中这样摆放东西,还有在生活中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数学王国里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4.聪明的小朋友想一想,超市里这样分类地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呢? (整齐.干净.漂亮.方便) 说得很对,同学们想得真全面,分类地摆放东西实际上就是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二)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1.谈话 同学们,老师昨天也去超市了,而且还给你们买来了许多礼物呢!每个小组一袋礼物,老师送的礼物是什么?小组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有哪些礼物。 3.小组活动,进行分类 4.指名汇报,学生自评,师适时点拨,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吃的放在一起,穿的放在一起,学习用品放在一起。 5.整理学具。 (三)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这样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那么,你们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什么是分类摆放的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评价,孩子们是生活的有心人。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1.谈话 分类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看到过爸爸妈妈收拾房间吗?请看这个小朋友的房间,(课件出示课本65页练一练第2题。) 大头蛙说太乱了,你们有什么感觉?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有标准答案)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有答案)

————————————————————————————————作者:————————————————————————————————日期: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有答案)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 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练习题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练习题1.平均每个纸箱要装多少千克? 2.燕子爸爸妈妈每天要捉216条害虫喂它们的孩子. 一只小燕子平均每天要吃 多少条害虫? 3.学校在木器厂定做了210张课桌.木器厂平均每天要做 多少张课桌? 4.佳佳买来一本故事书.共269页. 5.儿童商场运进400盒儿童积木.卖了3个月.还剩多少盒没卖? 6. 幸福钢笔厂每天生产705支钢笔.每6支装一盒.能装多少盒.还剩下几 支? 7.建筑工地用一辆汽车 .运一批水泥.5次一共运了750袋. (1)平均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2)这批水泥一共有多少袋?

8. 51名同学戴面具做游戏. 平均戴每种面具的有多少名同学? 9.(1)买36千克苹果要花多少钱? (2)用1 17元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 10.王老师给幼儿园买7盒小汽车.带400元够吗? 11.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 召开 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12.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3.学校5月份用了47吨水. 照这样的用水量.半年大约需要用多少吨水?一年呢? 14.一辆小货车的载重是2吨.80袋大米能被一次运走吗? 15.商 店运进4箱洗衣粉.每箱装10袋. (1)4箱可以卖多少钱? (2)用1 00元钱买1箱.还剩多少钱? 16.某剧场楼上有326个座位;楼下有31排.每排有36个座位.这个剧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17.(1)4辆这样的货车6次可以运送货物多少吨? (2) 100吨这样的货物.1辆车14次能运 完吗? 18.妈妈按医生开的处方.买来一盒健胃药. (1) 一盒共有多少粒? (2)每天吃6粒.2个星期后还剩多少粒? (3)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初中数学找规律

中考数学——找规律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一、棋牌游戏问题 1.4 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o后得到如图(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A.第一张B.第二张C.第三张D.第四张 2.)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 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 这时,小明准确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中间一堆牌的张数是. 4.(2004 年江西南昌)图(4)是跳棋盘,其中格点上的黑色点为棋子,剩余的格点上没有棋子.我们约定跳棋游戏的规则是:把跳棋棋子在棋盘内沿直线隔着棋子对称跳行,跳行一次称为一步.已知点A 为已方一枚棋子,欲将棋子A 跳进对方区域(阴影部分的格点),则跳行的最少步数为() A .2 步B.3 步C.4 步D.5 步 二、空间想象问题1.(2004 年泸州)把正方体摆放成如图(5)的形状,若从上至下依次为第 1 层,第 2 层,第3层,……,则第n 层有___个正方体. 2.(2004 年山东日照)如图(6),都是由边长为1 的正方体叠成的图形。

例如第①个图形的表面积为 6 个平方单位,第②个图形的表面积为 18 个平方单位,第③个图形的表 面积是 36个平方单位。依此规律,则第⑤个图形的表面积 个平方单位。 3.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右图(7),是一 个正方 体的平面展开图,若图中的“似”表示正方体的前面, “锦”表示右面,“程”表示下面.则“祝”、 “你”、“前”分别表示正方体的 图( 8) 4..观察下列由棱长为 1 的小立方体摆成的图形,寻找规律: 如图(8)①中:共有 1 个小立方体,其中 1 个看得见,0 个看不见;如图(8)②中:共有 8 个小立 方体,其中 7个看得见,1 个看不见;如图(8)③中:共有 27个小立方体,其中 19个看得见,8 个看不 见;……,则第⑥个图中,看.不.见.的小立方体有 个. . 图(1)是一个黑色的正三角形,顺次连结它的三边的中点,得到如图(2)所示的第2个图形(它 的中 间为一个白色的正三角形);在图(2)的每个黑色的正三角形中分别重复上述的作法,得到如图(3) 所示的第 3 个图形。如此继续作下去,则在得到的第 6 个图形中,白色的正三角形的个数是 . 木材加图工(厂1)堆 放木料的方式如图所图示(:2 )依 此规律可得出第 6 堆图木(料3 )的 根数是 。 你 前 祝 程 似 锦 图(7)

初中数学找规律专题

中考找规律专题复习 1.一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式子:-2 a ,52a ,-83a ,11 4 a ,…,(a ≠0) 则第n 个式子是_▲_(n 为正整数). 2.观察下列等式: 221.4135-=?; 222.5237-=?; 223.6339-=? 224.74311-=?; ………… 则第n (n 是正整数)个等式为________. 3、观察数表 1 -6151-110A -4 -2015653-6-5-4-3-2 -1 1-1 11111 11 根据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则字母A 所表示的数是 . 4.下面是一个三角形数阵: ------------第1行 2 3 ------------------第2行 4 5 6------------------第3行 7 8 9 -第4行 …… 根据该数阵的规律,第20行第5个数是 . 5.将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则位于第六行第四十五列的数是 .

6.将正整数1,2,3,…从小到大按下面规律排列.若第4行第2列的数为32,则 ①n = ▲ ;②第i 行第j 列的数为 ▲ (用i ,j 表示).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 第n 列 第1行 1 2 3 … n 第2行 1+n 2+n 3+n … n 2 第3行 12+n 22+n 32+n … n 3 … … … … … … 7.正整数按下图的规律排列.请写出第20行,第21列的数字 . 8.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第1个数: 11122-??-+ ??? ; 第2个数:2311(1)(1)1113234???? ---??-++ + ??? ??????? ; 第3个数:234511(1)(1)(1)(1)11111423456???????? -----??-++ +++ ??????? ??????????? ;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五行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1 2 5 10 17 ... 4 3 6 11 18 ... 9 8 7 12 19 ... 16 15 14 13 20 (25) 24 23 22 21 … ……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讲解与总结[1]

1、新课引入 小时侯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用手中的火柴棒搭建一些常见的图形,探索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活动一: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写下表: 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①寻找数量关系; ②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③验证规律。 ★练习: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五棱柱呢?十棱柱呢?n棱柱呢? 活动二:探索具体情景下事物的规律 问题1.若有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把它们拼成一张大的长方形桌子,有几种拼法?

问题2.若按图2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⑴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人。 ⑵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排列桌子,完成下表: 问题3.如果按图3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⑴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呢?n张呢? ⑵教室有40张这样的桌子,按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人。 ⑶在⑵中,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人。 活动三:探索图表的规律 下面是2000年八月份的日历:

⑴日历中的绿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⑵这个关系对其它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⑶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⑷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⑸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中考数学探索题训练—找规律 1、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如2639=2×103+6×102+3×101+9×100,表示十进制的数要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1,2,3,4,5,6,7,8,9。在电子数字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如二进制中101=1×22+0×21+1×20等于十进制的数5,10111=1×24+0×23+1×22+1×21+1×20等于十进制中的数23,那么二进制中的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 。 2、从1开始,将连续的奇数相加,和的情况有如下规律:1=1=12;1+3=4=22;1+3+5=9=32;1+3+5+7=16=42;1+3+5+7+9=25=52;…按此规律请你猜想从1开始,将前10个奇数(即当最后一个奇数是19时),它们的和是 。 3、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输入 (1) 2 3 4 5 … 输出 … 21 52 103 174 265 …

年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集二

+5 - 3 -6 +7 -4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集(二) 姓名 学号 总分 (一) 1、 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18、( )、14、12、( )、8 13、( )、15、( )、17 2、看图写出四个算式。 3、一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1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9和7的和是( ),差是( )。 4、和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18的相邻数是( )和( )。6和8中间的数是( )。 5、比15大1的数是( ),13比10多( )。 6、16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一,十位上是( ),表示( )个十。 7、比16大、比19小的数是( )和( )。 8、14后面连续三个数是( )、( )、( )。 9、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10、5的右边是( ),左边是( )。 11、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读作( )。 12、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3、比8多5的数是( ),( )比19少9,10比5多( )。 14、被减数和减数都是9,差是( )。 15、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它们的和是( ),差是( )。 16、20里面有( )个十,比14大比20小的数有( ) 17、在算式15-2=13中,15是( )数 2是( )数 13是( )。 18、在算式11+6=17中,加数是( )和( ),和是( )。 19、在3、5、8、11、7、20、19、13中,一共有( )个数,从左边起,7排第( ),第4个数是( ),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20、 9+5=

初中数学找规律方法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 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九个单元:比较、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物体、合与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是:进位加法。这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1、知道多少、同样多,会比较大小、长短、轻重、高矮 2、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个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3、初步知道加、减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符号=、>、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7、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