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土地规划及现状

临沂市土地规划及现状
临沂市土地规划及现状

临沂市土地规划及现状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2-1班周天宇 0435 一、全国土地规划2006-2020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00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5474.74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3192.24万公顷,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2208.27万公顷,园地面积为1154.9万公顷,林地面积为23574.11万公顷,牧草地面积为26214.38万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3.09万公顷。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601.51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30.85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59.87万公顷。

规划提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2120万公顷和12033.33万公顷。规划期内,确保10400万公顷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一)规划前土地概况

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1720167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3113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2%;建设用地面积2387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9%;其他土地面积1700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

(1)农用地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841533公顷,占64.17%;园地面积134482公顷,占10.25%;林地面积155887公顷,占11.9%;牧草地面积418公顷,占0.03%;其他农用地面积179065公顷,占13.65%。

全市农用地以耕地为主。耕地集中分布在临郯苍平原、沂河谷地、祊河谷地,以沂水、沂南、苍山、郯城、莒南、费县为主。园地、林地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区,以沂水、沂南、费县、平邑、蒙阴、莒南为主。其他农用地主要是田坎、农村道路和农田水利用地,分布上以沂水、费县、平邑、莒南、蒙阴等县为主。

(2)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91497公顷,占80.2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47211公顷,占19.78%。

全市建设用地的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兰山、罗庄、河东三区占全市建设用地的20%,其次是沂水、苍山、费县、平邑、莒南等县。

(3)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48004公顷,占28.23%;自然保留地面积122068公顷,占71.77%。

全市的其他土地主要分布在蒙阴、平邑、沂水、沂南、费县等地。

(一)2005年以前耕地变化情况

耕地数量的变化过程25年来,临沂市耕地数量变化总体上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经历了增加一急剧减少一缓慢减少一快速减少一平缓减少的变化过程。1949一1956年为耕地递增期,全市耕地年平均递增1.06%;1957一1960年为耕地急剧减少期。年平均递减2.68%,其中1958一1960年为建国以来第1个耕地流失高峰期,耕地流失快持续时间长,最高年份达3.65%(1960年)1961一1984年为耕地平缓减少期,年平均递减0.51%;1985年为建国以来第2个耕地流失高峰年,流失率达3.60%;1986一2000年为耕地平缓减少期,年平均递减0.48%。

(1)农用地变化趋势

1997-2005年,我市农用地面积减少9642.73公顷,特别是1997-2003年之间基本呈快速下降的趋势。2003年以后减少速度趋缓。

(2)耕地变化趋势

1997-2005年,我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1997年的855157.43 公顷,减少到2005

年的841533.29公顷,年均减少1703.02公顷。2001-2002年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二)2005年以后变化趋势

浅谈当前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田晖晖

253 浅谈当前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田晖晖 龙岩市土地勘测规划所 摘 要 :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当前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土地规划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规划;问题;对策 1 当前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方法过于单一、局限,长期以来,在编制土地规划时,采用的主要是定性研究法。这种方法凭借的是经验判断,以客观事物的观察为基础,进行综合判断后制定出具体的规划指标,最后经数据推算达到综合平衡的目的。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如果仍旧沿用这种方法,势必会造成规划准确性不足,很显然这种方法很难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这也是规划方法局限性的主要体现。 (2)规划判定与执行脱节,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当前我国的土地规划存在一个普遍的共性问题,即规划制定与贯彻执行严重脱节。往往是花费了十分巨大的精力、财力编制的规划,但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未按预先编制好的规划执行,从而致使土地规划形同虚设。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较多,不仅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而且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具体可归纳为规划权威性不高、规划透明度偏低、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过少、领导意图过浓、科学性不高、政策整体性和连贯性较差等。 (3)规划动态性不足,缺乏明确的规划目标,有一部分土地规划还未能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规划目标不科学,从而使得土地规划与市场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背离现象。此外,有的土地规划仅仅只有一种方案,这种单一方案的最大缺点是需要经常性地进行修改和调整,导致以前的规划作废,即使没有完全作废也很难满足形势变化的需要。 (4)随意修改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经常会出现某些地方的领导人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而吸引外资或内资企业到本地落户,并且还会给予他们十分优惠的政策待遇,规划选址完全按客商要求办理,导致大量项目不按规划选址和供地,出现规划随意修改的现象。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如果从全局观上看,不利于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的发挥,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土地规划的权威性、战略性以及宏观指导性。 (5)土地规划缺乏动态性,土地规划对规划区域范围采用静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局部的经济发展出发制定出相应的规划指标,再进行各种数据运算。而对于区域内的土地自然属性、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地理等方面缺少全面细致的分析,这样导致土地利用问题过于简单化,从而造成其指标预测精确度下降。加上规划本身的约束性,有些规划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需要做出调整或者更改,那之前的规划方案就可能作废,或者是很难做出相应的变化。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依据并没有根据客观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规划,在原基础上做表面工作,编造相关数据,使得土地规划成为僵化的形式,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与现实脱节,削弱了规划指导控制作用,规划也就越来越脱离实际。 (6)土地规划缺乏可操作性,一些土地规划只是过分强 调评价,特别重视农业用地的评价,却轻视了整个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空间布局。对于建设用地的预测和安排也只是根据有关部门现有的规划展开的,创新能力极其低下。且在一些土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一些地方思想保守落后,观点缺乏新颖性,土地规划方案执行性不强,无法体现土地规划的预测性、先进性。土地规划的重复问题严重,利用土地的目标、实施方针政策的具体措施也缺乏特色,尤其缺乏地方特色,特别是还有一些地方的土地规划出现雷同。 2 解决土地规划问题的对策 2.1 合理规划土地用途 土地用途规划的不合理基本都是由于考察不到位或不准确导致的,为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土地规划编制前,必须对规划范围以内及其周边用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详细考察,在合理评价土地适宜性的基础上,从经济性、社会性角度,合理确定土地用途。 2.2 建立健全各项规划制度 应建立并完善土地规划编制、土地规划审批以及土地规划公示等制度,并对规划的贯彻执行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其次,国家应尽快出台一些有关土地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及约束机制,这样更有利于土地规划的实施;再次,进一步完善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通过对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严格管制,推动土地规划的全面执行。 2.3 完善土地规划方法 针对当前土地规划方法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必须对土地规划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具体可采取将定性分析改为定性定量结合分析、改静态分析为动态分析。定量分析法本身是以定性分析作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两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属于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只站在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很难做出最正确的预测和判断,为了达到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相同步这一目标,并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均达到最大化,必须采取动态的方法进行土地规划。2.4 加大规划方案宣传 为了能够将土地规划的基本宗旨充分在经济建设中得到贯彻落实,就必须不断加大对规划方案的宣传力度。应向社会广泛宣传土地规划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预期目标、规划布局以及相关措施,尤其是要让各级领导了解规划方案的具体实质和基本内涵,进而树立起规划管理意识,明确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进行土地规划的必要性,以此来提高相关部门在规划执行方面的自觉性。2.5 加强土地利用的计划管理 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

杞柳种植的方法杞柳的市场价值

杞柳种植的方法杞柳的市场价值 杞柳发条率高,柳条细而长,富有韧性,是较好的编织材料.一次栽植,多年收条,成本低,效益高。下面是精心为你的杞柳种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一、选留优良种条。于秋季,选择生长发育良好、腋芽饱满、粗1厘米左右、无病虫、健壮的柳条作种条。种条收割后绑成捆,在背风向阳、排水较好的土地上挖深50厘米、宽50厘米的贮藏沟,长度可依条长而定,种条放入沟内后上盖20厘米厚的细沙,并盖严踏实。贮藏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种条受热腐烂或失水干缩。 二、深耕整地,施足肥。春季在土地解冻后,将确定扦插杞柳的地深翻20-30厘米,施优质圈肥3000-4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碳铵75千克、硫酸钾20 千克或相应养分含量的复合肥。耕后耙平、耙细,然后整畦,一般畦宽185厘米,内栽5行杞柳,畦埂宽45厘米,畦内行距35厘米,畦长依地块长度和种条量而定,一般以30厘米为宜。 三、栽植时间及方法。杞柳扦插以早春(一般3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最好,秋季扦插一般在封冻前15天进行。扦插前挖出种条,将其剪成长13-15厘米的条段,要求剪口光滑平整,皮不破裂。按株行距10厘米X35厘米的规格进行扦插,直插,斜插均可,但最好直插,

切忌倒插。插条要露出地面3厘米左右,以露出1-2个芽为宜,扦插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8-2万株。扦插后立即浇水。之后,要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注意及时打杈,杞柳有分杈的习性,当柳条高1米以上时开始长杈。打杈一般随出随打,打杈时要横向将杈掰出切勿将杈乡下随叶掰掉,否则会伤害皮层,形成伤疤,影响柳条的质量。另外,要注意锈病、蚜虫、卷叶虫、柳兰金花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四、适时采收。柳条的彩条时间直接关系到柳条质量的好坏,杞柳可在伏、秋季收割两次。收割早了影响柳条的韧性,收割晚了则脱不掉皮,都会影响编制工艺质量。 一、杞柳的栽植 杞柳喜在上层深厚的沙壤上中生长,所以应选择沙壤土、河滩地以及近水的沟渠边坡等肥沃的地方种植。杞柳在济阳县主要是插条种植。此方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见效快。插条种植按季节又分为春季和雨季两种。春季种植,指冬季将条子窖藏起来,春季解冻后扦插种植,雨季插条种植即雨季用鲜条插条种植。主要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宜在大雨过后连阴天,选择木质化程度好的条子扦插种植,济阳县多采用这种方法。其缺点是条子利用率低,成本较高。但由于雨季土壤和空气湿度大,易成活,如管理得好,成活率可达80%以上。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最新】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2 5数据库结构定义4 6数据文件命名规则14 7数据交换格式16 8元数据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分类代码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23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信息元数据示例27 表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要素代码表2 表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信息要素分层、定义与属性关联表4 表3表格信息要素属性关联表5 表4行政区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Q)5 表5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JX)6 表6等高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GX)6 表7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GCZJD)6 表8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LTB)6

表9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ZDW)7 表10零星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LXDL)7 表11开发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QL)8 表12开发整理规划区域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HQY)9 表13面状工程、线状工程、点状工程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C)9表14面状项目、线状项目、点状项目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XM)10表15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ZJ)11 表1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属性表代码BG_BCGDPHB)11 表1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属性表代码BG_GHJGTZ)11 表1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表代码BG_GHZBFJ)12 表1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表(属性表代码WB_WBXX)12 表20界线类型代码表12 表21界线性质代码表13 表22等高线类型代码表13 表23权属性质代码表13 表24土地开发整理类型代码表13 表25比例尺代码表14 表26规划图类型代码表15 表2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编码16 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代码表18 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代码表20 前言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黄岗镇柳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黄岗镇柳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0-09-30 黄岗镇柳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黄岗镇位于阜南县城东部,沿淮河蒙洼分洪道边缘,全镇辖14个行政村,54705人,47025亩耕地,镇域面积63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年夜镇。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东柳西进、南柳北移"成长规划,扭住柳编特色财富不放松,全力将柳编财富做年夜做强,使之成为黄岗镇农人 增收的特色财富,阜南县出口创汇的主导财富。 一、根基做法 1、抓载体培植。2005年镇党委牵头成立了阜南县柳编协会,协会共有企 业会员40多家,小我会员2362人,首要分布在黄岗、郜台、中岗、曹集、张 寨5乡镇。协会成立后,以协会为载体,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协调。把柳编企 业组织起来,统一了收购、发卖价钱,年夜额定单统一分配出产,争夺的贷款 统一分配,增强了凝聚力。二是宣传。印刷《中国柳编之乡――黄岗》彩册 5000册,《阜南县柳编简介》10000份,《柳编产物》推介彩册3000册,录制《产物推介》VCD光盘300张,经由过程披发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光碟、举办 产物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加年夜宣传力度,年夜年夜晋升了黄岗柳编的驰誉度。 三是供给信息。在省政府政策撑持网、《安徽日报》网按期不按期为会员发布 产物信息,供给市场供求信息等处事,解决了柳编企业信息闭塞、产物发卖不 畅问题问题。 2、抓协调处事。一是搞好培训。礼聘专家和手艺人员为柳编户教授编织手艺、市场营销、经贸往来中常用的法令、律例常识,前进了柳编户的综合手艺。二是做好产物立异。派出"振华"、"腾祥"、"金源"、"福利"4个柳编厂的手艺 人员赴美国、德国、河南、山东等地考查,摸清国内外市场产物需求情形,共 设计新产物239个,其中121个产物被评审为获奖产物。三是协调争夺摊位。

浅谈土地利用规划本质内涵及未来发展要求

浅谈土地利用规划本质内涵及未来发展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根据土地资源状况和适宜性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总体或专项安排,一般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土地利用规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土地利用进行引导和控制的重要手段,西方国家大多不同程度的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实践工作。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始于建国初期,当时刚刚完成土地改革,国家亟需全面的土地数据以对土地进行管理,但这仅仅只是我国土地利用规划雏形。1987年,随着“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提出,中国各地逐步开展全国、省、地(市)、县、乡(镇)5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6~2000年)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习惯上把这轮规划称为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8年,《土地管理法》的修订提高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同时,各地组织开展了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一般视为是第二轮规划。目前,随着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年)的修编,编制及审批工作现已接近尾声。在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系统梳理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基础,揭示土地利用规划本质内涵,提出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要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实现有限土地空间的可持续利用,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似,具有建设性规划、中心内容围绕设计、未来发展蓝图等三个基本特征。自从20世纪后半叶,尤其是进入70年代,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PRED)问题的日益突现,土地利用规划逐渐从传统的建设性或蓝图规划,发展到以控制土地利用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且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公共决策。以现代控制论为理念的规划(Cybernaied Plannin),即以目标——连续的信息——各种有关未来的比较方案的预测和模拟——评价——选择——连续监督为基本模式的规划理论开始被接受。 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研究对象、任务、理论基础的研究,总体上发展

杞柳栽培技术应用研究【论文】

杞柳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杞柳是柳质编织业较为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同时对防风固沙以及林地美化等有重要作用,极具生态价值。分析了杞柳的形态特征、生物特性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以期能够对杞柳的培育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杞柳;栽培技术;应用 杞柳作为杨柳科的落叶灌木,又被人们称为簸箕柳,是编织相关工艺品较为优质的材料。杞柳根系较为发达,喜好阳光且耐寒性较强,防水性强,生命强度极高,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等优点。我国多地区通过种植杞柳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在20世纪80年代,陕西省引入杞柳,在地埂造林的过程中获得了罕见的成功,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退耕还林做得最好的地区之一。杞柳的品种可分为红、黄、白等,其中尤以黄色品种品质最好,利用价值最高。 1杞柳的形态特征 杞柳属于杨柳科,柳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生长在河流两岸、小溪边。杞柳多为落叶丛生的多年生灌木,

高度一般在3m左右,树皮绝大多数为灰色、绿色交织,淡黄色的枝叶。叶对生或近对生,叶子为椭圆形,长度大约为2~5mm,宽度为1~2mm,前端形状尖锐,底部基本为圆形,周边有锯齿形。杞柳叶在幼年呈红色,成年呈现暗绿色和白色相间的颜色构成,叶脉呈现褐色,两面均无毛,叶柄较短。花先开叶后长,花序1~2.5cm,底部有小叶;苞片卵型,颜色为棕褐色,有少许绒毛,花柱较短,柱头2~4裂;蒴果长度为2~3cm,有毛,且花期为4个月,果期比花期较长[1]。 2杞柳生态习性 杞柳属于阳性树种,且喜肥水,具有极强的抗涝能力,在土沟边具有极强的生长力,如果环境及肥水条件较好,杞柳枝条可生长20~30a。在贫瘠的土壤环境中,杞柳生长较为细弱,寿命极大程度缩短。在浅水环境中持续2~3个月也能够正常生长。杞柳最主要的特点是根脉少而插得深,主根能够插到地面1.2m左右的位置,侧根较为发达,能够达到0.3m左右的土壤中,从而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杞柳种子较小,容易被柳絮吹走,所以通常采用人工无性繁殖进行[2]。

如何做好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衔接

如何做好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衔接( 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面对越来越尖锐的土地矛盾,实现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两个规划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谈谈如何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 、两个规划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1、地方政府以及相当多的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单一强调目标导向,有些目标过高过远。 2、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盲目扩大地盘,致使土地管理失控。而土地利用规划也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太单一,在保护耕地的单一目标和发展经济的综合目标之间,地方政府往往更偏向于发展;信息不对称,用地指标一刀切,致使真正需要耕地用来发展的地区因为远远不够只有犯规,发展机会较少的地区因地多而浪费。 3、从根本上说是体制问题。科学性不够、实施不好、规划之间不衔接等,是各种规划共同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体制问题。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不好,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土地规划是5级规划,有一个指标控制,所以地方规划首先要反映中央的意图。 但是就城市规划而言,由各个城市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要求编制,不排除很多地方单位完全按照地方政府的意图去编制规划。 二、两个规划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一是编制历史不同。城市规划在我国产生较早,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比较强。土地利用规划20世纪80年代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编制工作,规划中主要用地指标由上至下分解,对实际发展用地的需求考虑不充分,造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 二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城市规划是综合研究分析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编制,从城市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重在解决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规划从土地供给出发, | 考试 以上级下达的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为前提,切块用于城市建设,重在“控制” 大| ,在 各方面都对城市建设用地给予严格限制,不得突破上级下达的指标。 三是规划范围不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比城市规划的范围大,它要对规划区内包括城市用地)全部土地的利用结构及其空间布局(包括城镇体系的用地布局)做出安排,而城市总体规划则着重对城市建设用地做出安排。在土地利用上,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点和面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四是规划统计口径不同。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是两个规划最基本的规划依据和指标。两项最基本指

山东临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山东临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山东省临沂市紧密结合沂蒙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以“产业富村、文明美村、法制稳村”为主要内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临沂是个有着千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是临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课题。为此,临沂市确立了“产业兴村富民”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努力培植壮大特色产业。 临沂特色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苍山县是闻名全国的“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临沭县是“中国杞柳之乡”,郯城县是“银杏之乡”、平邑县是“金银花之乡”。他们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向优势产业的转换,用市场化的手段拉长农业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已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6811家,带动农户105万户,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已延伸到加工业、服务业。在各类合作组织和名牌产品的带动下,一村一业、一乡一品的农业产业化格局逐渐形成。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临沂市实施了“千村人畜饮水解困”、“千村帮扶”、“百万农户致富”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和财政贴息支农政策。自去年以来,参与惠民工程的农户超过95.8万户,新上致富项目30万个,向农户发放贷款202.5亿元,农民户均年新增收入1.5万元。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临沂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来抓,坚持城乡共建、群众共享,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从文明一条街到文明一个村、文明一个县”的农村文明创建之路。

早在1998年,临沂就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为切入点,率先在全国推行文明一条街建设,以实现农村的美化、亮化、绿化和硬化,改善传统农村状况。随着“农村文明一条街”、“环沂蒙山千里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的扎实推进和文明、科技、文化、法律四进农家以及“美在农家”活动的持续开展,使现代文明与沂蒙传统文化逐步开始实现有机融合。目前,临沂市建有一条以上文明街的村居占全市村街总数的92%。 临沂市从健全村级管理的系列法律法规建设入手,全面推进平安农村建设,实施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大力推进农村依法管理的制度化进程,对农村事务决策的法律依据、程序和决策方法等作出严格规定,以实现依法治村和法制稳村的治理目标。他们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摸索出了一条“1+1”的普法新路,即“每开展一项活动,学习一项法律;每开展一项工作,进行一项普法教育活动。”如今,全市有1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16个村被评为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194个村被评为全市“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市12个县区全部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180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调解中心。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农村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3.1%和13.3%,农村信访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21%。 “产业富村”鼓起了农民腰包,奠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文明美村”提高了农民素质,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制稳村”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促进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972元,同比增长18%。 来源:经济日报

引进杞柳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村引进杞柳栽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xxx村 2018年xx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 1.2项目性质 1.3项目建设单位 1.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建设内容 1.5概算投资 1.6效益分析 第二章项目背景 (3) 2.1项目的由来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预测与分析 (6) 3.1产品市场现状与预测 3.2产品价格预测 第四章项目地点的选择 (7) 4.1项目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4.2场址选择 4.3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第五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8) 5.1项目技术方案 5.2项目实施计划 第六章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9) 6.1项目筹建期间的组织与管理 6.2项目运营期间的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风险分析 (10) 7.1 种植规模风险 7.2 品种与技术风险 7.3 土壤盐碱化风险 7.4 市场风险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11) 8.1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8.2主要建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XX村引进杞柳栽植项目 1.2项目性质 新建 1.3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项目建设单位:XX村 项目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XXX 1.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XX村村南、XX西 建设规模:新建杞柳栽植基地1000亩 建设期限:2018年3月—2020年3月 建设内容:新建杞柳栽植基地1000亩,发展杞柳栽植、编织产业。 1.5概算投资 按照每亩计算: 扦插种条:约400元(扦插一次约7-8年不必再扦插) 黑地膜:约80元(一次性投资) 水、肥、农药:约100元。 1.6效益分析 1.6.1经济效益分析 栽植1亩杞柳,产量按1000公斤(干条)计算,最近几年

中国柳编主要产地研究报告

中国柳编主要产地研究报告 概述 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全国有三大柳编生产基地,湖北、山东、安徽(另外河南也盛产柳编)。 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创新,会有更多的新颖实用美观的柳制品展现在客户的面前。 2008年6月7日,柳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交会现场 历史源流 柳编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在从事采集作物的过程中制作各种容器和包装物,采用有韧性的植物,借助初步掌握的编制方法,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柳编产品。从奴隶社会到战国时期,柳编就已经在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历经各个朝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器具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用柳条编织的篮、筐。春秋战国时期,用柳条编成杯、盘等,外涂以漆,称为杯棬。唐代,沧州(今河北沧州和山东宁津以北地区)柳箱已很著名。宋代,人们取杞柳的细条,“火逼令柔曲,作箱箧”。此后,柳编工艺不断发展。传统的柳编品种主要有衣箱、笸箩、簸箕等。1960年以来,中国柳编工艺品开始出口,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柳编制品 分布产地 柳编在中国的主要生产地主要分布在汉江流域、黄淮海地区。详细地名如下: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的程河镇、朱集镇、双沟镇。 山东省临沭县、郯城县、莒南县、博兴县、莱州。 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 安徽省阜南县、黄岗镇、曹集镇、郜台乡。 柳编、条编、草编工艺,作为商品生产行业,已纳入较高档次的工艺美术品范畴。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 柳编制品 主要产地 湖北省襄阳、安徽省阜南县、河南、山东各地均有柳编、条编工艺,但作为商品生产行业,纳入较高档次的工艺美术品范畴的,往往是经过艺术家匠心运作的厂社,故而形成较细致而精巧产品的生产基地。 1、“柳编之乡”——湖北襄阳程河 “柳编之乡”——程河柳编也称襄阳柳编,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程河是中国三大柳编出口基地之一(山东、河南、安徽均有柳编工艺品)。程河柳编以柳条色白质柔,光润匀称和精湛的编技享誉海内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简介 程河镇柳编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位于襄阳东北部,气候温和湿润,空气质量高,风景秀美,乡土风情和善,程河镇是襄洲区的一个大镇,物产丰富!

浅谈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统筹发展

浅谈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统筹发展 发表时间:2018-06-15T15:18:13.2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作者:林建辉 [导读] 摘要: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包含两种不同的含义,但是它们都是为促进城乡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建设而服务的。 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包含两种不同的含义,但是它们都是为促进城乡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建设而服务的。这是两者之间可以统筹起来相互促进的地方。城乡规划中离不开土地规划,必须要做好土地规划才能实现城乡建设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保证好城乡坐标的科学性。为了保证两个规划在未来的城乡建设中可以相互协同作用,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在发展的思想和发展的模式方面将城市的经济发展作为其中心思想,统筹兼顾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统筹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统筹发展 1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间的关系 1.1以土地管理为核心,推动城乡规划的科学发展 土地规划管理必须以土地管理为核心,土地规划它是对一定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做的总体的、战略的部署和安排。城乡规划是根据一定时期城乡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为确定其发展的性质、规模和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乡建设空间的功能以及各项建设所做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两个规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土地规划是一个总体规划,是龙头,从空间上讲,城乡规划是一个专项规划,是土地规划的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管理才有意义,实施城乡规划建设才有保障。 1.2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城镇建设用地有序扩张 建设用地扩张主要有新增建设用地和旧城改造两种方式。前者是依法将集体、农用地通过农用地转用和征收的办法征为国有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可优先用于中心城镇建设,适度扩大城镇规划,对大城市、特大城市要采取控制规模,划定边界等措施强化城市规模管控,在用地方面以旧城改造、提高土地利用为重点,解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使新区扩张和旧城改造相协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控制总量、减少增量、盘活存量、集约节约、提高效率”为总要求,强化用量管制,严格规划管理,有序扩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1.3拓展土地规划深度 由于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属于两个不同管理部门,往往在规划编制、实施、建设、管理中存在不一致、不统一、不协调、不衔接等问题。因此,要注重加强对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间的互动沟通,将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融合起来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改革步伐,实现对土地结构的均衡分配,保障城乡空间的有序增长。 2统筹两种规划的整体思路 城乡规划是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实现,是深化城市和道路改革的重要方面。土地规划的合理性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所以土地规划是城乡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土地规划的合理性的标准就是对城市的发展规划的影响是否有积极的作用。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土地规划;在对土地进行规划时还必须充分的考虑城乡规划,必须确保城乡规划能够基本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标准。在空间上,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存在着互补互利的关系,随着城市快速的发展,在对城市进行建设时必须坚持城市规划指导土地规划和土地规划服务于城市规划的原则,所以在对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弹性规划、协调规划、多元规划、效益规划、整体规划、实用规划。第一,弹性规划。在对城乡或者土地进行规划时必须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可量化性以及一定的空间。由于市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而弹性规划能够很好的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以及时期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调整,最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规划失灵或则重复规划的现象。第二,协调规划。在对整个城市区域进行规划时,必须确保城乡规划具有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不能够片面的强调城乡规划的重要性。第三,多元规划。在进行编制城乡规划以及土地规划时,必须明确规划的目标,最终能够有效的确保社会全面的发展。第四,效益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的变化,在进行编制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时,必须确保规划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性,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第五,整体规划。在编制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时必须充分的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确保能够做到整体布局,不但在物质和非物质方面做好规划,而且在整体和局部方面也要做好规划。第六,实用规划。对于任何规划来说最终的目的都是用来指导社会发展的,为了能够有效的确保所制定的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进行编制规划时必须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以及实用性。 3走集约型的城乡建设道路 在之前的城乡建设规划中,受到环境意识淡薄,资源保护意识较差的影响,规划是以粗放型为主,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积极的转变粗放型建设方式为密集型的建设方式,充分的利用城市的空间,打造科学化、信息化城乡空间,同时应积极的开发旧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就土地资源的合理布置以及规划进行科学的审核,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 4统筹两个规划,做到制度创新 目前由于我国未制定与土地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在进行城乡规划时必须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编制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是由两个行政级别对等的管理部门完成的,这就导致两个部门之间不能够进行有效沟通,行政指令措施不能够统一,最终造成工作效率比较低和资源的严重的浪费。为了能够确保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两个规划制度方面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首先,执行相关的法律制度。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需要不断的完善,为了能够确保土地规划有法可依,必须制定《土地规划法》,从而使得两个规划都有相关法律制度作为重要的依据。其次,为了能够使规划的执行力度以及社会经济效应得到有效的增强,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两个制定规划的部门合二为一,将政令进行统一。最后,创新环境制度。为了能够为统筹战略提供环境保障,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为次的管理方法,必须充分的考虑经济以及市场规律。 5各级要高度重视政府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问题 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级政府要不断提高对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的重视程度,大力扶持城乡规划建设,让城乡规划建设的规模能够得到一定扩大,使土地管理能够为更为顺利的实施。现在因为土地资源的局限性,我国的房价开始变得越来越高,也使得许多人都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压力,而只有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让城乡规划的建设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才能够有效的改善目前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政府对城乡规划建设的大力投资,能够让土地管理中的有效计划能畅通无阻的运行。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实用标准流程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工作流程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外业调查 (1) 二、报告编制和制图 (1) (一)完善现状图 (1) (二)规划设计 (2) (三)统计工程量 (5) (四)编制预算(约3-4天) (5) (五)完善规划图 (5) (六)完善规划设计文本及附表(约2天) (6) (七)制作PPT (6) 三、报告审查、装订 (6) (一)报告审查 (6) (二)装订 (6) 四、市级专家评审 (7) (一)前期准备阶段 (7) (二)评审阶段 (7) (三)修改 (8) 五、省厅审查 (9) 六、材料上报 (9) (一)设计单位需要提供的材料 (9) (二)地方上报需要准备的材料(各个项目情况不一样) (10)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工作流程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外业调查、报告编制和制图、专家评审、修改、上报。由于省部级项目的评审程序与市级项目不同,下面以省部级项目评审为例,介绍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 一、外业调查 在可研阶段的基础上,对现场做进一步详细的调查,主要包括现状田间道路(路面结构、路面宽度等)、现状沟渠(宽度、深度、淤积情况等)、交叉建筑物(尺寸、破损程度等)、变压器(新旧程度、容量)、高压线走向、作为新增耕地来源的地类等内容(各调查内容详见规划设计调查表)(如可研阶段现场外业做得仔细,并且项目区未发生变化,此步可从简或者省略)。 二、报告编制和制图 规划设计原则请参照《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GT01-2009)。 首先,跑完现场后,先把特殊的单体统计出来;另外,报告编写贯穿整个规划设计。 (一)完善现状图 1、把调查的各现状地物落到现状图上;

浅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

浅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 发表时间:2016-07-07T15:07:36.0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6期作者:肖康乐 [导读]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地深化,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广东华远国土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近年来土地规划和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学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也促进了土地资源规划和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本文笔者阐述了土地规划和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规划;可持续利用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地深化,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有效供给与不断增加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恶化。土地浪费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不断出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 土地利用规划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具有与社会经济同步演化的特点。总结土地利用相关规划的特点,土地利用规划总体上可分为以科学和理性为特点的蓝图规划阶段、系统综合为特点的过程规划阶段以及倡导人的社会价值理念为特点的参与式规划阶段。蓝图规划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确定性假设,其目标在于编制规划方案,即画出在一定年代内希望实现的某些最终状态的详细图景;而过程规划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假设,重点放在研究规划方案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各种途径;参与式规划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假设,重点放在不同利害关系人的文化理念、政治观点和经济利益等的综合协调。中国处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规划更应该采用过程规划模式,土地利用规划不仅是描绘未来变化的图景,更重要的是通过行动纲领和政策的制订,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导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方向、行动步骤,促进社会经济在客观规律和规划的综合作用下,符合未来发展的要求。因此更具有政策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土地利用规划成为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工具或者一部分。 三、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土壤污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特别是传统农业向石油农业的过渡,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渣等大量污染物通过不同方式进入土壤,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破坏土壤生物群体组成,破坏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生态平衡,使土壤生产力下降。而且通过以土壤为起点的土壤、植物、动物、人体之间的联系,使某些微量和超微量的有害污染物在农产品中富集起来,对动植物和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耕地的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农用化学品污染等已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下降,目前全国约有1/5的耕地受到重金属的污染,每年因土地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左右。 2、土壤肥力衰退。由于长期以来的掠夺性经营,广种薄收,重用轻养,土地得不到休整和建设,有机肥不足,加之豆类、绿肥等养地作物的减少,以及大量的秸秆不能还田,化肥用量陡增而又偏施氮肥,使氮、磷、钾配置失调,土壤有机质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导致全国土地肥力整体衰退,土壤理化性状态变劣。肥力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全国近70%土壤的有机质无明显提高。约80%的土壤缺锌,尤其是黄淮海平原的土壤普遍缺乏锌、锰、铁,油菜、棉花、柑橘等作物,都不同程度地缺硼。土地肥力的下降使得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3、后备资源不足,开发潜力小。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加速,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后备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供需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城市外延扩张,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等其他用地之间的矛盾尖锐。某省的耕地面积从1996年到2006年十年之间急剧下降,已突破《某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的控制指标,全省21个地市中已有17个现状耕地数量少于2010年规划的保有量。 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1、土地可持续利用能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在我国,由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不佳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缺乏,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减少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土地作为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的主体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制约性也日益明显。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概念与模式的提出和发展,为当代人们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能改善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同步,以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 2、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协调一致,是我国农业生产向前发展必然选择。只顾眼前利益的掠夺性经营,诸如种植业中的盲目开荒、林业中的过度采伐、草原牧业中的超载放牧、渔业中的过度捕捞等,对于农业生产力以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严重恶果已为历史事实所证明。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人们造就了“石油农业”的辉煌时代,它引发的农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然而,就在“石油农业”的积极作用发挥到登峰造极时,土地资源的负面影响也显示出来:土地资源过度消耗,自然环境急剧恶化,给各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村的全面进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于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运而生。 五、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 1、完善我国农村土地运行配置机制。不同的国家,由于人均占有可耕地面积和土地后备资源多少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农业集约化程度和集约经营方式;由于自然资源的性质和组合特点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只有借助于各种行之有效的配置机制,才能实现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而使农村土地资源内含的潜在生产力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正是由于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发育的迟滞与健全的滞后,引发了农村土地制度运行效率的低下,从而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鉴于此,在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的再造与重构在所难免,依据发达国家的农业经验,立足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现实,不断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运行配置机制。 2、实施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土地整理是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增加土地效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借助土地整理不仅满足当代人对土地资源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要求构成危害;不仅保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