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直上抛运动练习题

竖直上抛运动练习题

竖直上抛运动练习题

1、在空中某点竖直上抛物体经8s落地,其v-t图像如图所示,抛出后经s到达最大高度,最高点离地面高度是m,抛出点的高度是m.

2、在离地面15m的高处,以1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求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和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重力加速度g=s2)

3、在15m高的塔顶上以4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石子,求经过2s后石子离地面的高度。

4.某物体被竖直上抛,空气阻力不计,当它经过抛出点之上0.4m时,速度为3m/s。它经过抛出点之下0.4m时,速度应是多少(g=lOm/s2)

5..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通过楼上1.55m高窗口的时间是0.1s,物体回落后从窗口底部落到地面的时间为0.4s,求物体能达到的最大高度(g=lOm/S2).

6.在距地面h=15m处有一物体A以vA=10m/s匀速上升,与此同时在地面有一小球B 以v0=30m/s竖直上抛,求:

⑴经多长时间,两者相遇

⑵A、B相遇处距地面多高

⑶相遇时B的速度多大

7.在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初速度v0=50m/s竖直向上抛出A、B两小球,B比A迟抛出2s。求:

⑴经多长时间,A、B相遇

⑵A、B相遇处距地面多高

⑶相遇时A、B的速度多大

⑷从抛出到相遇的过程中,A、B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大

8.在离地面h=200m处以v0的速率将小球竖直上抛,9s末的速率是2v0,小球再经多长时间落地

9.在离地H处小球A由静止开始下落,与此同时在A的正下方地面上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另一小球B,求A、B在空中相遇地时间与地点,并讨论A、B能相遇的条件。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3:2.1.2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能在等压线图中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的关系。 2.能说出近地面风和高空风的受力情况。 3.能在气压分布图中判断和绘制近地面、高空风向。能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判断两地的风力大小。 『阅读材料』 材料一: 风速就是风的前进速度。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风速的单位用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时多少公里来表示。而发布天气预报时,大都用的是风力等级。风力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材料二: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一共八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在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中,大屏幕上有符号表示风向:像个F的样子,其中“符尾”(向下的竖)表示风向;“符干”(右边的横)表示风力的大小,符干和风力是成正比的。 『学习内容』 大气的水平运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1-32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近地面风 高空风 『合作探究』 1.标出下图中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 近地面高空 2.课本32页“活动”。 『自我检测』 1.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2.读等压线示意图,当风向和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①<②<③ 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hPa 490 492 494 496 498 500/hPa

竖直上抛导学案

竖直上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 (2)会将竖直上抛运动分为向上的减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部分 (3)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解决竖直上抛运动,运用图像解决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正确符号 (2)培养学生画草图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同一个规律的科学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导入学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哪些 如果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是个定值,运动形式又如何 【自主学习】 学习活动一:竖直上抛运动 1.竖直上抛运动定义: 2竖直上抛运动特点:上升阶段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下降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 问题1 竖直上抛的运动规律: (1)上升阶段作何种运动以及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在最高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下降阶段作何种运动以及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公式: 上升的最大高度H= 上升的最大高度所用时间t1= 学习活动二: .竖直上抛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 问题2.在15m高的塔顶上以6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石子,求1s末石子的速度和经过2s后石子离地面的高度。(g=10m/s2) 1.画出运动的示意图 2计算时初速度:速度位移加速度的正负是如何规定的 3.计算出上升和下降时对应的结果并得出最终的结论。 问题 3.能否将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看成统一的一个运动应该是什么运动为什么如果可以请计算具体的数值 学以致用1一气球以4 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上升,它上升到217 m高度时,从气球上掉下一重物,则物体经多长时间落地,到达地面时速度多大(g取10 m/s2) 问题4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解决竖直上抛运动可以有两种方法,请总结 运动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 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下落运动看成一个统一的运动. 学以致用2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内物体的( ) A.路程为65m 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向上 . 学习活动三: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问题5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 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 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 CA有怎样的特点 t AB 和t BA.呢 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有怎样的关系 学以致用3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到最后又落回地面.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相同 B.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等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 D.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小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 学以致用4关物体于竖直上抛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时间相等、位移相同 B.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C.整个过程中,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均相同 D.不管竖直上抛的初速度有多大(v0>10 m/s),物体上升过程的最后1 s时间内的位移总是不变的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练习题与答案解析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第一关:基础关展望高考 基础知识 一、自由落体运动 知识讲解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2.特点 ①初速度v0=0. ②受力特点: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③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g,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3.运动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加速度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 ①方向: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②大小: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计算中取g=9.8m/s2,题中有说明或粗略计算中也可取g=10m/s2. 在地球表面上从赤道到两极,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地球表面上方越高处的重力加速度越小.在其他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可简单认为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相同. 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看成匀变速直线运动在v0=0,a=g时的一种特例,因此其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公式得出 活学活用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 选项加速度不一定为g,故A 错.B 选项中物体的初速度不一定为0,运动方向也不一定竖直向下,不符合自由落体的定义,故B 错.加速度g 与质量无关,则运动规律也与质量无关,故C 对.自由落体的位移:x=12 gt 2,x 与t 2 成正比,故D 错. 答案:C 二、竖直上抛运动 知识讲解 1.概念: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去,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竖直上抛运动. 2.基本特征:只受重力作用且初速度竖直向上,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g. 3.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v=v 0-gt 位移公式:x=v 0t- 12 gt 2 速度—位移关系:v 2 -2 0v =-2gx 4.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特点 ①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v 0/g. ②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从最高点落回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落回到抛出点的速度与抛出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利用其运动的对称性解决问题有时很方便. ③上升的最大高度H=20 v .2g 活学活用 2.在h=12m 高的塔上,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出一个物体,经t=2s 到达地面,则物体抛出时初速度v 0 多大?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离地面的高度)(g 取10m/s 2 ) 解析: 方法一:把物体看做匀减速上升和自由下落两个过程.设上升时间为t1,下降时间为t2.则物体抛出的 初速度v 0=gt 1,物体上升到达最高点时离地面的高度H=2 21gt 2 ,同时20v H h 2g =+,又t 1+t 2=t=2s,联立以上四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45中李俊霞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地理原理。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提出探究的方案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三、背景分析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既是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深化,又是分析全

球性大气环流的基础,是前后知识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本课主要是在研究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几种典型的热力环流形式和高空风、近地面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地理知识。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选择了问题引导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层层推理法、学生合作探究、画图法等方法便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 夏天刚刚过去,相信很多同学有暑期去海边游玩的经历,白天在海边如何站立才能给自己或家人拍出长发飘逸的美照,这又是为什么呢?学完这节课后我们会得到答案。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海边拍照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顺利的导入新课。 了解气压、等压面的概念得出:垂直方向P 下>P 上;等压面在理想大气状态下与地面平行。 【设计意图】

竖直上抛运动例题精选

竖直上抛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例1、一个物体从高度h处自由下落,测得物体落地前最后1秒内下落了25米,求:物体下落的高度h. (g取10m/s2) 例2、一铁链其上端悬挂于某一点,将悬点放开让铁链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铁链通过悬点下3.2m的一点所经历的时间为0.5s,试求铁链的长度L. (g取10m/s2 ) 二、竖直上抛运动 例3、以20m/s竖直向上抛一个小球,求经过1s后的速度是多少? (1)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从开始3s后的位移是多少? (3)从开始5s后的位移是多少? (4)从开始5s后的速度是多少? 例4、一石块从一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的气球上落下,刚离开气球时离地面高度为495米,求石块从气球上落地要用多少时间?

练习题 1、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2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个 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米处所经历的时间是:(不计阻 力,g 取10m/s 2 ) ( ) A. 1s B. 2s C. 3s D.)s 7(2 2、以V0=2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两秒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以小球,则两小球相碰出离出发点的高度是_____m 3、一个小球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底端受到一个冲击后,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为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为t B ,试求A 、B 之间的距离。 4、在地面上以初速度 3v 0 竖直上抛一物体A 后,又以初速度 v 0 在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 ,若要使两物在空中相遇,则抛出两个物体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不计空气阻力) A B A B

竖直上抛教案

竖直上抛运动 一、教材分析: 《竖直上抛运动》属于拓展型课程的内容。重点是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其能对其合理应用。本节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过程,并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对物体单程直线运动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竖直上抛运动是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并且在只受重力作用下所做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2)理解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掌握将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分解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并会求解有关的实际问题。 (4)掌握运动整体化解题的简便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分析物体的上抛运动,知道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是重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概括物体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 (2)通过对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的分析和例题计算,掌握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步处理和整体处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从而感受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3)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并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运动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 2、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过程中,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设定正方向,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进行运算。 五、教学用具: 投影仪、自制演示文稿、粉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经常遇到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前面我们学过的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最简单的运动。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它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答: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说明当空气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时,物体的下落运动也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说明加速度为重力加速 度g)今天我们再学习另一种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运动形式——竖直上抛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竖直上抛运动 实验:演示粉笔头的竖直上抛运动。引导学生分析该运动: 提示:有无初速度,只在重力作用下 1、定义: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的运动 称为竖直上抛运动。 2、特点: (1)、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 (2)、运动到最高点时v=0 (提问:加速度为0吗?) (3)、忽略空气阻力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 (4)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自由落体运动。

2020高中地理2.1.2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人教版必修1

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填一填) 1.水平气压梯度力 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由此产生的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形成的过程 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 梯度力 ? 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 气压区作水平运动 ?风 3.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4.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1影响风力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

大。 2风力大小还要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障碍越多,阻挡作用越强,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 3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力大小,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做一做) 1.判断题 (1)水平气压梯度力一定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 (2)高空的风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 (3)北半球的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 (4)高空最终风向与近地面的不同之处是其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 2.选择题 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解析: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风向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3.填图题 此图表示南(南、北)半球的近地面风向,图中①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表示风向,③表示地转偏向力,④表示摩擦力。 主题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天气网讯,得益于丰富的海上热量,位于太平洋深处马绍尔群岛附近的台风胚胎已于2019年2月20日加强为今年第2号台风“蝴蝶”,强度为热带风暴(20米/秒)。 (1)为什么台风往往风速较大? 提示: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摩擦力的影响。台风中心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形成于海洋,摩擦力小,因此风速较大。 (2)台风登陆后,为什么会慢慢变弱直至消失? 提示:台风登陆后,地面障碍变多,阻挡作用变强,摩擦力变大,则台风的势力会越来越弱,直至消失。 1.影响风的三种力 风的形成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种力的共同作用,三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对风速、风向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所示:

(完整版)平抛运动导学案

平抛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 2、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结合牛顿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 3、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4、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及规律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一、抛体运动 1、抛体运动:以一定的 将物体抛出,在 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在 作用下的运动。 2、平抛运动:初速度沿 方向的抛体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速度 1、平抛运动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1)特点:水平方向 力,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受 作用,做初速度为 ,加速度为 的直线运动。 (2)研究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 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 (1)水平方向:v x = (2)竖直方向:v y = (3)合速度大小:v = (4)合速度方向:tan θ= = v gt (θ为v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 y ) v v x =v 0

三、平抛运动的位移 x= ,y= ; s= ,tan φ= 。 tan θ= tan φ 四、一般的抛体运动 物体抛出的速度V0沿斜上方或斜下方时,物体做斜抛运动(设V0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1、水平方向:物体做 运动,初速度=x v 2、竖直方向:物体做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初速度=y v 【合作探究案】----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课题一、对抛体运动的理解 1、物体做抛体运动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抛体运动的特点 (1)理想化特点:物理上提出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模型,即把物体看成质点,抛出后只考虑_________的作用,忽略_________。 (2)匀变速特点:抛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始终等于_________,这是抛体运动的共同特点,其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运动。 (3)速度变化的特点: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________, 均为_________=?v ,方向___________。 3、平抛运动的理解 (1)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x v x =v 0 x v y1v y2v y3

2020届高考物理计算题复习《竖直上抛运动》(解析版)

《竖直上抛运动》 一、计算题 1.如图甲所示,将一小球从地面上方处以的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 气阻力,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加速度不变,g取,求: 小球从抛出到上升至最高点所需的时间; 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需的时间t; 在图乙中画出小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的图象。 2.在竖直井的井底,将一物块以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块在上升过程 中做加速度大小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物块上升到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s内物块的位移求: 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此竖直井的深度. 3.原地纵跳摸高是篮球和羽毛球重要的训练项目。已知质量的运动员原地 摸高为米,比赛过程中,该运动员先下蹲,重心下降米,经过充分调整后,发力跳起摸到了米的高度。假设运动员起跳过程为匀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g取求:

该运动员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多少时间? 4.气球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面40m高处,从气球上落下一个物 体.不计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到地面需要的时间;落到地面时速度的大 小. 5.小运动员用力将铅球以的速度沿与水平方向成 方向推出,已知铅球出手点到地面的高度为, 求: 铅球出手后运动到最高点所需时间; 铅球运动的最高点距地面的高度H; 铅球落地时到运动员投出点的水平距离x.

6.气球下挂一重物,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处时, 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空气阻力不计,g取则求: 绳断后物体还能向上运动多高? 绳断后物体再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落地时的速度多大? 7.气球下挂一重物,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取。 8.气球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在离地面75m高处从气球上掉落一个物体,结果气 球便以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问物体落到地面时气球离地的高度为多少?.

竖直上抛运动说课稿

竖直上抛运动(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竖直上抛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教材分析: 首先介绍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竖直上抛》按照教材的安排,本来是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七节,做为牛顿定律的应用,以一个例题的形式出现的。我提前到第二章的最后一节的原因有三点。1、本章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且在上一节就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再学习,将《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放在一起学习,也便于比较,我认为更加合理些。2、本章的匀变速运动不论是从物理规律还是数学应用上来说,即使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竖直上抛运动》做为匀变速运动的的一个应用,一是教学的需要,也是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分散。3、第三个原因就是《竖直上抛运动》更多的是体现运动的规律,而不是力的规律。对于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性,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及条件。 2、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并会进行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应用。 2、掌握分步完成与整体完成两种不同方法的物理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自由落体运动类比,体会如何从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采用“分段法”与“整体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难点:整体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 教学重点: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及应用突破难点:适时引导学生应用前面和知识是关键 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但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我们的学生更是属于“学困族”。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分析问题的能力也相对薄弱。 三、说教法: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脚,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由原来学习的配角变为学习的主角,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按照这个原则我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决定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2017学选考复习《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学案【无答案】.docx

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水平运动) 教学要求基本耍求 1.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理解风的形成过程。 2.关于热力坏流侧视图,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乙>甲 B.气压:丁>丙 2进入甲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0.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3.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 关系的图是() 下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读图回答 4-5 题。 13.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冃的是() A.雨季及时排水 B.充分利用太阳能 读近地面大气某耍素等值面垂氏分布图,冋答6.若a、b、c> 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 C.甲〉乙>丙>丁 D.乙〉甲>丙>丁 7.若a、b、c^ 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B. J -丙-甲-乙-丁 D.乙-甲■丙?丁-乙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7?8题。 8.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基本练习(用时20分钟) 读右图,回答1-2题。 1.在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 (右图)中,气压由高到低 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乙甲丙丁I〕、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丙丁乙甲 C.减弱噪音干扰 D.降低光污染危害 14.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暧气流从通风口2进 入乙 B.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 2进入甲 C.暧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 2进入乙 D.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 A.甲-乙-丁-丙-甲 C.乙■甲■丙-丁■乙

射阳二中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案 自由落体 竖直上抛运动

射阳二中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案自由落体竖直上抛运动 一、知识梳理 1.自由落体运动指只受作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 t= , s= ; 2.竖直上抛运动指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上抛出的直线运动特点:○1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 ,上升的最大高度H= (初速为v0) ○2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通过同一段竖直距离所用的时间; ○3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 二、例题精讲 例1.一物体在距地面的h位置无初速释放,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后落至地面,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为v,则 ( ) A.物体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 B.物体通过h/2处的速度为2v/2 C.物体经过t/2时的速度为v/2 D.物体经过前t/2和后t/2的位移之比为1:3 例2.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m/s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h=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10m/s2.

三、随堂练习 1.A 物体的质量是B 物体的两倍,若使它们自同一高处同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 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 B 物体的两倍 B .A 、B 两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C .A 先落地,B 后落地 D .A 、B 两物体同时落地 2.一物体作竖直上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初速度20m/s ,当它位移为15m ,经历时间为 ( ) A .1s B .2s C .5s D .3s 四、巩固提高 1.自地面将一物体竖直上抛,初速度大小为30m/s,当它的位移为时15m ,经历的时间和运动速度分别为(取,不计空气阻力,选取向上为正方 向) ( ) A .1s,10m/s B .2 s,15 m/s C .3 s,-10 m/s D .4 s,-15 m/s 2.让甲物体从楼顶自由落下,同时在楼底将乙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在空中两物高三物理 一轮复习 教学案 008

2020届高考物理计算题复习《竖直上抛运动》(解析版)

《竖直上抛运动》 计算题 在竖直井的井底,将一物块以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块在上升过程 中做加速度大小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物块上升到井口时被人接住,在 被人接住前1s 内物块的位移 求: 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此竖直井的深度. 原地纵跳摸高是篮球和羽毛球重要的训练项目。已知质量 的运动员原地 摸高为 米,比赛过程中,该运动员先下蹲, 重心下降 米,经过充分调整后, 发力跳起摸到了 米的高度。假设运动员起跳过程为匀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 力影响,g 取 求: 1. 如图甲所示,将一小球从地面上方 气阻力,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加速度不变, 小球从抛出到上升至最高点所需的时间 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需的时间 t; 在图乙中画出小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的 处以 的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 g 取 ,求: 图象。 2. 3.

该运动员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多少时间? 4. 气球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面40m高处,从气球上落下一个物 体.不计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到地面需要的时间;落到地面时速度的大小. 5.小运动员用力将铅球以的速度沿与水平方向成 方向推出,已知铅球出手点到地面的高度为 求: 铅球出手后运动到最高点所需时间; 铅球运动的最高点距地面的高度H ; 铅球落地时到运动员投出点的水平距离x.

6. 气球下挂一重物,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处时, 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空气阻力不计,g取则求: 绳断后物体还能向上运动多高? 绳断后物体再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落地时的速度多大? 7.气球下挂一重物,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 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取。 8.气球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在离地面75m高处从气球上掉落一个物体,结果气 球便以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 空气阻力,问物体落到地面时气球离地的高度为多少?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及竖直上抛运动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及其规律;竖直上抛运动及其规律北师大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1. 自由落体运动及其规律; 2. 竖直上抛运动及其规律; 二. 知识总结归纳: 1. 物体自由下落时的运动规律: (1)是竖直向下的直线运动; (2)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不同轻、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2. 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 :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称重力加速度g 。g 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随不同地点而略有变化,在地球表面上赤道最小、两极最大,还随高度的不同而变化,高度越高g 越小。在通常的计算中,地面上的g 取9.8m/s 2,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 取做10m/s 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初速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v gt h gt v gh v v t t t == ==,,,。12 222 2/ 3. 竖直上抛运动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去,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特点:是加速度为-g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到最高点时,v=0,a=-g 。 分析方法及规律: (1)分段分析法: ①上升过程:匀减速运动,,。v v gt s v t gt t =-=-002 12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②下落过程:自由落体运动,,。v gt s gt t == 12 2 (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 (2)整过程分析法:全过程是加速度为-g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的匀变速 直线运动,,。应用此两式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正v v gt s v t gt s v t =-=- 002 12 负,s 为正值表示质点在抛出点的上方,s 为负值表示质点在抛出点的下方,v 为正值,表示质点向上运动,v 为负值,表示质点向下运动。由同一位移s 求出的t 、v t 可能有两解,要注意分清其意义。 ()/3几个推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时间h v g t m =02 2

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设计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3节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理解风的成因,能够判断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 【教学重点】 1、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 【教学难点】 1、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学案、教学设计、课件、学情分析 【教学环节】 【新课引入】 大气既然要运动,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肯定会有力的作用。那么到底就是什么力促使大气运动的呢? 什么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呢?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气压的高低就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那么什么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就就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就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就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就是沿垂直于等压线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在这里我们已经找到了能使大气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假想的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若仅受这个力的作用大气将怎样运动? 分析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运动的方向与速度: 大气运动的速度就是由什么决定的?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就是怎样的?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就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风向: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风速: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也就越大。 板书: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以上我们分析了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的大气运动,然而现实中大气的运动并非只受一个力的影响,当物体运动时,马上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大气将如何运动呢? 师绘制或投影板图,引导学生分析受两个力作用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如下图: 图中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于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就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在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的稳定的风。这种风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就是实际存在的,按照这种规律,我们可以对高空飞行的物体进行风向及气压之间的判断,即北半球,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板书: 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与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不? 那近地面的风又会就是怎样的呢? 投影: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就是什么关系? 永远与风向相反。

2020高中物理3.4斜抛运动学案7鲁科版必修2

3. 4《斜抛运动》 学案4 【学习目标】 1. 知道斜抛运动 2. 理解并掌握斜抛运动的分析方法 3. 能够利用斜抛运动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斜抛运动的规律及初步应用 【知识要点】 1. 斜抛运动: 是指以一定的初速度将物体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斜向上抛出,物体仅在重力 的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 特点:竖直方向只受重力;水平方向不受力 2. 斜抛运动的规律: 斜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或竖直下 抛运动的合运动. ⑴速度公式: 水平速度v x v 0 COS ⑵位移公式 水平位移X=V o COS t 由上两式可得: y=xta n 0— 2 g x 2 2v o cos 这就是斜抛物体的轨迹方程,由上式可以看出: y=0时,x=0是抛出点位置; 2v ;s in cos x= g 是水平射程,并由此式可知,当0 =45。时,水平射程最 大。 ,竖直速度V y V o sin ,竖直位移y=v o sin 0 2 (

⑶射程和射高 射程:在斜抛运动中,物体从 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 【典型例题】 例题1关于斜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行时间只与出射角有关 B 射高只与初速度大小有关 C 射程随抛射角的增大而减小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飞行时间决定于抛出的初速度和初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故 A 错;射 高决定于的大小和初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故B 错;射程在抛射角为45度时 最大,故C 错;D 为正确。 例题2:在谷物的收割和脱粒过程中,小石子、草屑等杂物很容易和谷物混在一 起,另外谷有瘪粒,为了将它们分离,湖北农村的农民常用一种叫“风谷”的农具 即扬场机分选,如图所示。它的分选原理是 ( A. 小石子质量最大,空气阻力最小,飞得最远 B. 空气阻力对质量不同的物体影响不同 C ?瘪谷粒和草屑质量最小,在空气阻力作用下, 反向加速度 最大,飞得最远 D.空气阻力使它们的速度变化不同 解析 “风谷”机将小石子、实谷粒和瘪谷粒及草屑以相同的初速度抛出, 空气 阻力可视为相差不大,但由于质量不同,在空气阻力作用下,获得的反向加速度不 同。小石子的质量最大,反向加速度最小,所以飞得最远;同理,瘪谷粒和草屑质 量最小,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反向加速度最 2 V o sin2 0 x = _ g 射高:在斜抛运动中,物体能达到的 最大高度。h = v o 2sin 2 0 2g 2g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经典例题及其详解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经典题 1.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取g=10m/s 2.若第1s 内位移大小恰等于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的 9 5倍,求物体的初速度. 2.摩托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25m/s ,为使其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而在2min 内追上前方1000m 处以15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卡车,摩托车至少要以多大的加速度行驶? 3.质点帮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s 和第7s 内位移分别为2.4m 和3.4m ,则其运动加速度? 4.车由静止开始以a=1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后相距s=25m 处的人以υ=6m/s 的速度匀速运动而追车,问:人能否追上车? 5.小球A 自h 高处静止释放的同时,小球B 从其正下方的地面处竖直向上抛出.欲使两球在B 球下落的阶段于空中相遇,则小球B 的初速度应满足何种条件?

6.质点做竖直上抛运动,两次经过A 点的时间间隔为t 1,两次经过A 点正上方的B 点的时间间隔为t 2,则A 与B 间距离为__________. 7.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 内位移为10m ,停止运动前最后1s 内位移为2m ,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m/s 2,初速度大小为υ0=__________m/s. 9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取g=10m/s+2,若在运动的前5s 内通过的路程为65m ,则其初速度大小可能为多少? 10 质点从A 点到B 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为s ,经历的时间为t ,而质点通过A 、B 中点处时的瞬时速度为υ,则当质点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时,υ______t s ;当质点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时,υ_______t s .(填“>”、“=”“<”=)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去,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特点:是加速度为-g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到最高点时,v=0,a=-g 。 2分析方法及规律: (1)分段分析法: ①上升过程:匀减速运动,,。v v gt s v t gt t =-=-00212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②下落过程:自由落体运动,,。v gt s gt t ==12 2(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 (2)整过程分析法:全过程是加速度为-g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的匀变速 直线运动,,。应用此两式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正v v gt s v t gt s v t =-=-00212 负,s 为正值表示质点在抛出点的上方,s 为负值表示质点在抛出点的下方,v 为正值,表示质点向上运动,v 为负值,表示质点向下运动。由同一位移s 求出的t 、v t 可能有两解,要注意分清其意义。 ()/3几个推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时间h v g t m =022 =v 0/g ;下落过程是上升过程的逆过程,所以质点在通过同一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同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 例1:将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物体在2s 末和4s 末通过同一位置,求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很上升的最大高度(g 取10m/s 2)。(45m ) 例2气球以10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 175m 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 取10m/s2)( 7s 、60m/s ) 例3、不计空气阻力,竖直上抛的小球抛出时为t=0时刻,若t 1=3s ,t 2=7s 两时刻距抛出点高度相同,则上抛初速度大小为多少m/s ,由抛出到落地共经历时间为多少s 。(g=10m/s 2) (10s) 例4、某物体被竖直上抛,空气阻力不计,当它经过抛出点之上0.4米处时速度为3米/秒,当它经过抛出点以下0.4米时,速度应是多少? (5m/s) 练习1. 、以ν0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当小球经过A 点时速度为 40ν,那么A 点高度 是最大高度的( ) A .43 B .161 C .41 D .1615 2.、关于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起点和终点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上升过程所需的时间与下降过程所需的时间相同 B .物体上升的初速度与下降回到出发点的末速度相同 C .两次经过空中同一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一物体从离地H 高处自由下落x 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则它落下的位移x 等于___________。 4. 在12m 高的塔上,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经2s 到达地面,则物体抛出时的 速度多大?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离地面高度)?g=10m/s 2。 5.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

学案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提纲

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 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 2. 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温馨提示(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 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知识详解】 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 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 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咼 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 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 布的状况。 “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 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的。 【知识梳 理】 1 ?形成的直接原因 类型 受力 风向 高空中 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 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凤向 地转偏向力 图示(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1 002

气压系统特征、、亠 1 注意点 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压中心或低压 中心的范围 低压中 心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咼 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起,其控制地区与 低压中心一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 阅读等压线,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画成虚线)。 (2)定地转偏向力。 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3)定偏转角度。 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 (偏转30。?45° );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高空风: 单位由P P——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1)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越来越小。 (2)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一一北半球;向左偏一一南半球。 (3)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4.判断风力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