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是旅游开发的灵魂

文化建设是旅游开发的灵魂
文化建设是旅游开发的灵魂

文化建设是旅游开发的灵魂

钱宗岗

文化不仅仅是精神的,同样也是经济的,有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和和市场潜力。“国民之魂,文化以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中。文化生态旅游就是由于现代人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向往大自然衍生而来的,目前作为一种绿色产业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地。从我国发展实践来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一大特色和重要的经验,高邮是一座文化历史古城,历史文化灿烂,内容丰富,深受运河和邮文化的影响,开发文化生态旅游,再现东方邮都魅力文化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实践表明加强文化建设是旅游开发的必由之路

高邮是一座因“邮”而名的城市,邮是高邮的根,邮是高邮的魂。顺着邮脉追溯历史,高邮迄今已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0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一座“烟火万家、行旅如织”的运河重镇,史称“江淮首邑”。

史前文化灿烂辉煌。龙虬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发掘出土的4000余粒炭化稻,将我国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提早到5500年前。遗址内原始刻划符号的出现,与甲骨文字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把中国文字

起源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年。

邮文化渊远流长。公元前223年,秦王赢政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是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邮文化的遗存--盂城驿开设于明代洪武八年,也就是公元1375年。史料记载,古盂城驿规模宏伟,下设15个递铺,有水马夫200多人,集邮驿、接待、交通等主要功能于一身,是我国古运河水陆兼备的交通要驿。盂城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驿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境内还有国家级文保单位---清代当铺,据考证原是和绅的钱庄;省级文保单位—文游台,曾是苏轼、秦少游、孙觉、王巩在高邮聚会赋诗饮酒的地方,保存有秦少游读书台和大量碑帖。宋代城墙,明代净土寺、奎星阁,高邮州署头等等,各类文保单位有60多处。

(一)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旅游文化建设,不断做大做亮高邮旅游品牌

向全国公开征集了高邮旅游主题口号——“千年古驿站秀美高邮湖”(附题:品味人文风情回归自然生态)已使用。《湖天邮歌》高邮旅游风光宣传片制作精美,《江苏旅游网》《扬州旅游网》《中国高邮》《今日高邮》《高邮旅游网》以及高邮各大宾馆电梯口不停播放。旅游促销效果显著。分别邀请上海、南京、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但保护工作起步较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其保护的一种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考虑其优势及注意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遗产保护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保护和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既能弘扬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其传承,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 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

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应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保继刚,1993)。按照旅游文化学的归类,旅游文化资源一般分为有形旅游文化和无形旅游文化。无形旅游文化资源是指语言、生活习俗、氛围等非物质形态的旅游文化资源。 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表中(见表1),从表1来看,h大类人文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涵的内容有部分重合,但是也有一些并没有体现在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一些能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归类上存在盲区。随着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及申报,作为旅游资源分类的h大类人文活动,也应及时对新的旅游资源分类进行调整,增加适合旅游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旅游开发的优势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最新

经管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是学院与教学系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扩大学院社会声誉的根本,更是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层次的全面提升,根据学院总体 发展规划及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并结合行业与专业实际,在总结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以指导未来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一、专业发展前景及现状 1.社会人才需求趋势 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通过宣传促销,每年到我区来的旅游人数都成两位数的增长,仅珠三角地区 每年来内蒙古旅游的人数就占全部外来旅游者的1/3左右,而且以高端旅游团为主。2013年,我区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151.52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177.9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89.55 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区GDP的6.24% ;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17.50%。旅游业直接涉及29个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行业109 个。旅游对酒店住宿业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加快旅游业发展,可以有力促进相关服务行业的成长和壮大,降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民生改善,激

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向一线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将倍受欢迎。旅游行业为完成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的力度,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内蒙古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更需要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为适应服务对象对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越来越需要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具有更高的服务技能。 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时首先面对的是旅游业(包括了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酒店业和新兴的会展业等),其就业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2002年前接收该专业毕业生的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主渠道,因机构调整、编制压缩而减少了对大学生的接收数量;现在该专业面临的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以及新兴的会展企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增加,但由于就业面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收缩了,导致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单位随之减少,使就业时的 专业对口率更高。因此,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来讲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 (1)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旅行社一线服务与管理(导游、基层旅游行政管理、景区景点管理、旅行社计调与外联服务、旅游规划与产品开发、旅游营销)。 (2)酒店管理方向:酒店督导(前台、楼层、餐厅的领班、主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8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江南古镇周庄,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项目选择在某某县草沟镇于城村新汴河沿岸区域内,主要是依托该区域附近独具特色、三面环水的生态农业环境和得天独厚的交通环境(距343国道旁及明徐高速出口处),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产业基础环境,有力的保证了项目经营效果。充分利用项目区内的荒地、苇地、滩涂等低价格、低产业密度用地,建设新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 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1人。 重视教师培训,重视继续教育,以在职攻读博士或博士后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同时通过横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将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深化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改革成果。 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支持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培养师资,提高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天津市公派出国指标,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积极申报教师系列外的行业岗位专业技术职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加强与行业联系,聘请行业内企业家和专家为兼职教授,逐步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家和学者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保障本专业教师实践、实训能力的提升。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本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石,本专业将在学历、职称、双师队伍、专业带头人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 4.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入手,加强课程改革,并完成核心课程的能力或技能考核设计,积极打造高水平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新发展。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而不是以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为课程主干,由过去的“理论先导、实践为辅”变为“任务引导、实践为先”。 4.3 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教材要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构建项目式教材体系,也可以直接将企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 为了保证核心课程的特色水平,旅游管理专业将通过校企共建,组织专兼职优秀教师,

旅游投资项目建议书

旅游投资项目建议书 旅游投资项目建议书 旅游投资项目建议书范文怎么写呢?一个项目的启动,就要先提出意见,下面就是旅游投资项目建议书范文哦! 旅游投资项目建议书: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建议书 旅游投资项目建议书:双东镇生态旅游养老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1、项目名称:双东镇生态旅游养老项目 2、项目单位概况:旌阳区双东镇,幅员面积79.53平方公里,人口2.66万人,美丽的旌城后花园,城市的绿肺,天然的氧吧,森林覆盖率47 %以上,景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触手可及的乐活小镇。 青山、绿水,沿山生态旅游带,八十平方公里天然氧吧任您驰骋;美丽的凯江河畔让您美不胜收;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赏花节更是热闹非凡。 3、项目拟建地点:旌阳区双东镇 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以双东的优良生态条件和区位优势以及政策规划打造一个旅游休闲区、文化古迹观光、城郊休闲养老的生态乐活小镇。 5、项目建设年限:1——3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双东镇地处德阳市旌阳区东北部深丘,东与中江县瓦店乡、青市乡接壤,南靠旌阳区新中镇,西邻旌阳区东湖乡,北同旌阳区黄许镇、罗江县蟠龙镇相连。 是农村综合改革由原双东镇与通江镇整体合并而成的丘陵农业大镇,龙凤村8组200多亩的杏花,龙凤村8组、翻身村4组、东美村5组100多亩的李花,翻身村3、4、8、12、13组的700多亩梨花,大柏村6、8、9组200多亩的桃花,已初步形成了沿德(阳)通(江)

公路呈梯次的果林观光带,一到春天,百花争妍,与其他镇相比,双东镇具备了独特的生态资源。 2、双东镇位于德阳城区东北面,这里是整个德阳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区域,根据德阳市新一轮规划,东山沿线以及其东部地区,是城市生态居住的最佳地点,城市生态居住的旅游资源开发的要地。 德阳市正在规化和待建的华强沟水库,拟投资10个亿,容量4700平方,引进人民渠的'优质水源,不仅为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扩张德阳市提供应用水源,也为德阳、特别是水库所在地双东提高了空气质量,优化了自然生态环境。 双东,作为德阳城区二十分钟车程的近郊生态小镇,镇内现有100多亩李花、700多亩梨花,200多亩的桃花,已初步形成了沿德(阳)通(江)公路呈梯次的果林观光带,一到春天,百花争妍,与其他镇相比,双东镇具备了独特的生态资源具有丰富的生态景观资源。 具有城区所不能比拟的宜居条件和休闲条件。 3、双东镇虽然远离了108国道及成绵高速公路,但与规划中的二环相邻,远期发展前景可观。 现有交通条件十分通畅,随城市交通环线的不断扩张,双东就是德阳的后花园。 4、双东有丰富的地文景观,美女裸晒山(美女晒)有上百年历史,有山体像乌龟乌龟山,还有绵延300多米的蛮人洞(曾是蛮人居住、休闲洞);有川祖庙、福圣庵、美女庙、玉佛寺(玉佛寺经佛教协会批准的佛教胜地,规划占地150亩)、东汉崖墓、古津渡、古驿道、古寺庙及张献忠屯兵遗址等历史遗址遗迹。 一年一度为期两周的民俗文化赏花节、民歌对唱吸引无数游客参观。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在双东镇建设集种植生产、包装、交易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集生态农业观光、自然养生休闲、生态游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基地;集生态居住、精致生活为一体的郊区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范文 文化事业和旅游产生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全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新姿态、新作风、新思路,努力实现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紧紧围绕我区“一二三六”经济发展布局,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确立“深化事业、推进产业、发展旅游、强化管理、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多方利用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文化事业体系和文化产业格局,为努力打造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交融的高品位、多样化、开放型的文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增强文化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在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完善文化设施、发展基层文化、提高精品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主要工作目标是:群文工作:举办100场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培训各类文艺骨干100名;新增各类文艺团队20支;举办各类培训讲座1000人次;创作文艺作品100个,获市级以上各类奖项10个。 旅游工作:完成文脉挖掘、整合、利用和推介;完成“龙飞渡跸”牌坊、“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工作;做好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整合开发;完成*旧址搬址,推进施工建设。 文物文博工人: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搞好《*历史文脉》编撰工作;完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收集和整理。 市场管理工作:在引导、规范、发展和繁荣方面下功夫,积极营造服务全区经济的良好氛围;引进文化企业1-2个,实现税收100万元。 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设施载体建设工程。 1、积极推进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做为重要的国有文化阵地,无论是提升区域文化品位,还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文化工作“四基”要求,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尽快落实图书馆(文化馆)的新馆建设。 2、启动*机器厂旧址的落架大修工作。本着保护文物,传承历史文脉,发展旅游产业的原则,协调、监督设计、维修单位如期进行落架大修各项工作。 3、全面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积极发挥我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势,利用网上资源、多媒体技术开展网上浏览、讲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肖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摘要]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本文通过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在对其旅游开发时,应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等旅游开发措施。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旅游开发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旅游资源,它对旅游开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非物质文化旅游兴趣日益增长。因此,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有重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完善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作为物质性、遗址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相对称的概念而提出来的。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权威界定来自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和文化空间)”。它的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风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里的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2006年5月20日,中国政府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分民间故事、歌谣、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习俗等十大类别。 从以上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十分广泛,这决定了其特征的复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无形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9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 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 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 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 江南古镇周庄, 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 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 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 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 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 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 “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 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 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 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 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 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 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 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 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 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东坡文化园项目建议书.doc

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园项目建议书 儋州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二O—O年八月

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园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园 二、建设单位:儋州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背景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儋州不 仅承 担着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重大使命,同时作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生力军,承担着带动海南西部旅游超常规发展排头兵的作用。儋州东坡文化园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是我市调优做精农业、发展壮大工业、突破第三产业这一整体战略思路中壮大发展旅游业的破题之做!它的成功开发将极大地提升儋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层次,推动海南西部旅游发展乃至成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最独具魅力、最浓墨重彩的篇章。 四、项目选址 东坡文化园东起东坡书院沿北门江向西一直到新英湾,平方公里。 南至中和镇、北至新村,整个区域呈狭长状,总面积约12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项目区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 名镇的中和镇始建于梁武帝大同中期(公元546 年),为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各代儋州(军、县)治所所在地,是海南最早的州郡所在地。公元1097 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谪居中和,在此给汉黎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并始建桄榔庵、载酒堂、开凿东坡井。除苏东坡外,历经梁、陈、隋三朝,被誉为中华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太夫人也在此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历史遗迹。镇上现保存有古地垣、庙宇、庵堂、洞井、古街巷、古塔、历史纪念建筑和古建筑等文物古迹,其中东坡书院和儋州故城为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中和镇丰厚的传统文化,这里至今还保留海南地区规模最大、花样最多、最具特色的闹元宵、二月二“土地诞” 和十月初一送寒衣等节庆活动以及扎龙狮、扎梅根、金银首饰加工、利器锻造、画像、木雕等民间工艺。 除此之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儋州调声、当地流传的东坡美食、地方风味小吃、南洋骑楼以及诗词楹联等深厚的文化传统都为高品质开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和市xx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山亭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

非物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发言材料

非物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发言材料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非物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当前,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热门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存在许多的价值,如: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等。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研究,可以认识其特点,寻找其转换机制和转换形式,拓展文化资源的内容,增加文化资产的实力,提升文化生产力,为发展西宁特色经济服务。 西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较为齐全(目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有61项)。这些项目中有各具特色、绚丽多彩的雕塑、唐卡、剪纸、地方曲艺、佛教音乐等艺术创作,有源远流长、独具一格的中医、厨艺、酿酒、制陶等特殊技艺,有内容丰富、形态各异的民俗、民风、节庆、礼仪、游戏等固定仪式等等,这些都是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资源。作为以文化价值为核心而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贮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西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如何更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经济价值进行研究、挖掘、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挑战,如何对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认真研究和分析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转化机制、转化方式,

以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范围,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就西宁市旅游发展来看,特色旅游资源是西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来源于旅游景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独特风格。从旅游者的心理来说,区域差异越大、文化差异越大,就越能激发其好奇心和主观想象,从而引发旅游的兴趣和动机。例如:来塔尔寺观光旅游的游客除了对西宁地方自然风光的想往外,其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也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资源。下面,就非物质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让非遗特色加工产业走向旅游市场。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样式,特有技术和技能所制作的产品(如工艺品、生活品)具有独特的市场价值,可以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生活技能进行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形成一个地方的特色经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在旅游景区或旅游商品步行街可以设立非遗技艺的展演和产品出售活动,让游客既能了解西宁非遗文化,又可以买到有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的旅游产品。 二、二、让非遗特色演出业走向旅游市场。 三、西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艺类中,有四项国家级保护项目,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的表演艺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表演艺术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增加文化娱乐的方式使人们了解和感受青海地方文化,同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调研报告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一、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分析 根据WTTC对中国旅游业的预测,2006年,中国在旅游和旅行上的消费、投资、政府开支等将实际增长%。预计2007年至2016年,旅游和旅行业年平均增长将达8.7%。这将使中国在旅游和旅行总需求方面成为世界上成长第二快的旅游经济体。2007年,我国旅游总人数达到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万亿元人民币;预计旅游业能直接创造出1740万个工作岗位,将占总体就业机会的2.3%。而作为旅游大省的广东,其旅游业总收入、旅游创汇、入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首位。2006 年广东入境旅游人次首次突破一亿大关,超过了法国、美国、西班牙等旅游大国;旅游总收入达到21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同比增长%。广东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酒店行业,截止到2007年6月,广东的星级饭店共有1275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4家,四星级饭店120家,三星级饭店438家,星级饭店总数和五星级饭店总数均居全国第一位。2010年亚运会正带动广州等城市一批高星级酒店发展。从就业指数看,酒店、餐饮行业职位数占所有职位数的%,职位比例与电子、电信等行业相当,特别是中高档酒楼、酒店、连锁餐饮公司对大堂经理、客户主管等中层业务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服务人员的需求急剧增长。 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时首先面对的是旅游业(包括了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酒店业和新兴的会展业等),其就业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2002年前接收该专业毕业生的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主渠道,因机构调整、编制压缩而减少了对大学生的接收数量;现在该专业面临的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以及新兴的会展企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增加,但由于就业的面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收缩了,导致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单位随之减少,使就业时的专业对口率更高。因此,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来讲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1)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旅行社一线服务与管理(导游、基层旅游行政管理、景区景点管理、旅行社计调与外联服务、旅游规划与产品开发、旅游营销)。 (2)酒店管理方向:酒店督导(前台、楼层、餐厅的领班、主管);礼宾主管;客房管家;大堂副礼;会展业务与策划等。

旅游规划项目建议书

篇一:旅游规划项目建议书写作参考 甘肃平凉崆峒生态商业园 项目建议书 **公司 2011年9月 目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项目总体判断 ----------------------------------------------------- ------------------------- 4 1.1. 1.2. 1.3.借助一流资源打造一流品牌------------------------------------------ -------- 4 市场上面广,潜力无限 -------------------------------------------------------- 4 竞争平台,决定了发展方向-------------------------------------------------- 4 2.发展机遇与背景解读 ------------------------------------------------ --------------------- 5 2.1. 2.2. 2.3.西部旅游发展环境与机遇 ------------------------------------------- ---------- 5 平凉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 5 崆峒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 5 3.项目总体思路 ----------------------------------------------------- ------------------------- 6 3.1. 3.2. 3.3.崆峒旅游区的集散中心 --------------------------------------------- ----------- 6 体验式卖场,自驾车驿站 ----------------------------------------------------- 6 文化与养生商业盛宴 ----------------------------------------------------------- 6 4.项目初步定位 ----------------------------------------------------- ------------------------- 7 4.1. 4.2. 4.3. 4.4.项目名称 ------------------------------------------------------- ------------------- 7 主题定位 -------------------------------------------------------------------------- 7 目标定位 -------------------------------------------------------------------------- 7 功能定位 -------------------------------------------------------------------------- 8 5.项目总体构架与产品策划 --------------------------------------------- ------------------ 8 5.1. 5.2.总体布局 ------------------------------------------------------- ------------------- 8 重点产品策划 -------------------------------------------------------------------- 9

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一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迅速提升、经济作 用逐步增强,____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 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并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结果,预计到____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 1.3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同时出境人数将达1亿,位列世界 四。 山东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两处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12个优秀旅游城市,1A-4A级旅游景区(点)114家,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6家,星级饭店500余家,旅行社137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4家。2010 年,山东省旅游业再 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总收入有望达到3000亿元,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向建设旅游强省和旅游主导产业的宏伟目标迈进。 济宁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工业中心城市和四大区域中心城 市之一,是东方儒家文化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旅 游资源独具特色。《济宁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与总体战略,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推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 有机融合,以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为核心,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以 区域合作为重点,积极发挥旅游集散地功能,发挥旅游业“保增长、调结构、惠 民生、促和谐、优环境、塑形象”等综合功能,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为主线, 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和要素,把济宁建设成文化旅游名城。到____年末,旅游总 收入达到535亿元,年均增长18%;国内旅游接待6032万人次,年均增速15%;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08亿元,年增速18%;入境旅游人数达到59万人,年均增 速15%,旅游外汇收入达4亿美元,年均增速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