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广西桂平市南木镇弩滩小学黄积康

《难忘的泼水节》背景资料

西双版纳泼水节的声名远播与一个共和国伟人的名字--周恩来密不可分。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西双版纳,正遇傣族一年一度的新年。他便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当年景洪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整个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涌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

四月的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拿银盆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难忘的泼水节》,记述的就是这个温情感人的故事。从此以后,西双版纳景洪在全国乃至世界逐渐出名,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周总理在景洪期间,视察了热带作物研究所引种的橡胶园,鼓励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为把西双版纳建成祖国的第二大橡胶基地而努力。

周总理和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纪念址位于景洪市曼听村的曼听公园。它已成为西双版纳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的纪念地。1984年公布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一、教材简说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三、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辅助。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加事?

(每年的清明节,也就是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中最盛大的节日)

3、出示大屏幕: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放课文录音,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圈画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音。

3、检查初读情况。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1961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

4、出示识字卡片,读生字,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出示大屏幕)看看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看多媒体图)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3、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介绍了总理的外貌和神态以及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出示大屏幕),看图上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看课文,画出这段中描术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说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学习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民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他健康长寿。)

(5)学习第六自然段,这段写了什么。(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把节日热烈、愉快的气氛推向高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1)这两个句子各用上叹号表达什么?这里的“幸福哇”“难忘啊”在句中起了什么作用?(两个抒情的句子靛表达了傣族人民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深切感受。“幸福哇”“难忘啊”提到句子前面,起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四)总结

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讲课文,来表达我们对总理的热爱吧!

六、板书设计

11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

七、资料袋

傣族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热带、亚热带的坝子上,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和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景谷、双江、金平等自治县。傣族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民歌,为傣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为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六月中旬(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幼皆沐浴盛装,拜佛诵经,并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象脚鼓

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的鼓面。演奏时斜挂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给舞蹈伴奏。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史激“情”

要想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周总理的待人处事等细节入手,使学生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动课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周总理的记录片。在这些影片里,描述周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参加革命后表现的沉着,机智,乐观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奔走于大江南北到他叱诧于国际外交风云中,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争取外交独立做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总理赫

然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观看记录片的同时,在情感上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感互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了。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更是崇拜。以至于许多孩子把“这是老师说的”常常挂在嘴边。这又为我们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课堂上,老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动的。在众多领导人当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总理,我常常在观看总理的影片时激动无比,我常常为我们有一位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课前,我满怀激情地把我的这种感受和学生一起交流。我说:“总理的好是我们无法用文字去表达的。假如用老师的二十年时间换回总理的一年时间,我非常乐意。”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显,学生在通过之前观看的有关总理的记录片,他们知道老师对总理的敬佩程度。学生完全和他们的老师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老师对总理的爱戴,尊敬成功地转移到学生的身上。

三、读文悟“情”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

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总理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各种渠道的感情激发,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讲解”,能使学生跨越时间的隔阂,了解周总理的伟大,对学生突破课文各个难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 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本文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 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 “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了傣族服装,“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课标表述】 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3.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6.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学习目标】 1. 借助拼音与生活实际认识“泼、敲”等17 个生字,区别两个多音字“铺、盛”的不同用法;会写“忘、泼”等8 个生字。 2. 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难忘、赶来、笑容满面”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品格。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铺” “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评价方案】 1. 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 2. 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标1; 3. 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式达成评价目标2; 4. 通过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3;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图片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同学们,暑假里老师去了我国西南边陲——七彩云南, 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想看吗?最后定格在“泼水节”。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这是 哪个民族的活动吗?2.了解泼水节。 (1)关于“泼水节”你都知道什么?板书“泼水节” ,认读“泼” 。 (2)教师相机补充: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2

第二课时 4:、看图,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看,周总理来到了人群当中,有谁能说说周总理的样子吗?从穿着,表情,动作三个方面来形容一下? 生: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生: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师:既然周总理笑容满面的,那么同学们也能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一句吗? (同学们笑容满面的读这一句) 生: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可以找一找四个表示动作的词吗? 生:接,敲,踩,跳。 师:很好,周总理敲着鼓,跳着舞,那我们也来边敲边读吧! (学生读一个字敲一下桌子,合着节奏来读这一句) 师小结:周总理的穿着和动作体现了周总理入乡随俗,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以及他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人。 5、开始泼水 傣族人民迎接到了周总理,敲了鼓,跳了舞,马上就要到最隆重的泼水仪式了,那么老实想请一位同学来表演周总理泼水的情景,其余同学就扮演傣族人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泼水的场面吧! (一个学生上讲台,老师读一句,他就做一个动作)

师: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同学拿起一个装粉笔的盒子代表银碗) 师: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同学拿着教鞭在盒子里晃了晃) 师: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同学做出向讲台下的学生泼水的动作) 师: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讲台下的学生用书当盆,用笔当树枝,向讲台上的同学做泼水的动作)师:他们这是在互相祝福,傣族人民祝福周总理健康长寿,那么周总理会祝福傣族人民些什么话呢? 周总理祝福傣族的老人们:健康长寿 傣族的年轻人:工作成功,天天快乐 傣族的小朋友: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是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就像一家人一样。 6、深情朗读 师:让我们用饱含感情的语气,来读一读最后三段吧! (同学们深情朗读最后三段) 师:那么,现在的傣族人民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幸福,难忘。 师:是的,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泼水节,傣族人民当然会感觉到幸福,难忘。(板书:幸福难忘) 小结:今天,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少数民族的爱却一直温暖着少数民族的心,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怀念他!让我们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材分析

17 难忘的泼水节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说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要求认识的15个字,有些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三拼音有“敲、健、穿、向”,后鼻音有“龙、容、盛、康、令、向、忘”,翘舌音有“驶、盛、祝、寿、穿”,平舌音有“踩”。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以下引导识字的方式供参考。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互检“战果”。俩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4.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5.对号入座。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

难忘的泼水节1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学习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个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全部,要先拼读后直呼。 (2)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3)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 4.读重点段。 (1)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读一读。 (2)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读一读。 5.看课件的课文范读视频,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案:

(课件出示傣族的风土人情及泼水节活动场面) 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傣族、泼水节)简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一)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我会认和我会读,小老师领读。 ②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②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③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④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②今年是指。 3.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词语。 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②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④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小学语文_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学情分析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爱玩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难忘的泼水节》效果分析 统观本次的教学,教学流程的设计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在教学本课时,我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情景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要求及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中要注意给足学生练习、准备的时间,小组合作绝不是走走样子。另外,当学生读不好的时候,要再给他们机会,进行指导,让他们自信地坐下。这一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变成了愿意说、想要说。比如:用“一边……一边……”“一条条……”“一串串……”“周总理祝福人们——”等。同时,这节课我也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学生的朗读也得到了训练。比如: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你能带着这种体会读读这句话吗?诸如此类。 不足之处: 1、没有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生没有完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体会时,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3、时间处理上前松后紧,使得后半部分讲的不透彻。 4、课文结尾处不干净利索,句子训练显得多余。 5、课文拓展不足。 今后,在教学中还需不断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同时,每上一堂课,都要深刻反思,查找不足,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难忘的泼水节》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民族情趣的节日。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1 1. 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洗面八方的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钹”,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笮一点,右是个发,水钹头发,钹钹钹。 3.教师播放傣族钹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钹水节的热烈场面。 谁知道钹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钹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釆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钹水节。 S.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钹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钹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钹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热闹。)“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应该怎样读?(人们渴望见到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读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44自然段 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及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的情景。) 看图上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3画出这一段中描写总理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说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和人民是一家人。) 4.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总理向傣族人民钹水,为人民祝福。傣族人民向周总理钹水,祝他健康长寿。) 5.齐读第6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什么?(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把节日热烈、欢愉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

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

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难忘的泼水节》教材解析和教学设计举例(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难忘的泼水节》教材解析和教学设计举例(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教材解析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l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有8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了l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三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七、八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喜庆、祥和,人物栩栩如生。图中周总理身穿傣族人民的服装,笑容满面地端着银碗,正在向人们泼水、祝福,周围的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l2个词语。

2.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l5个生字,教学时教师可根据生字特点,从读音、字形、字义方面分别给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驶、盛、祝、寿”是翘舌音,“踩、族”是平舌音,“龙、容、康”是后鼻音,要在认读时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盛”是多音字,本课读“chénɡ”,意思是把东西放进去,读“shènɡ”时是茂盛、兴旺的意思:认读时,可以出示两组词语引导学生据词定音:茂盛、盛开、丰盛、盛大;盛饭、盛满等。 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泼、踩、敲、驶”都是形声字,且都表动作,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可以出示“龙船、银碗”的图片,并简单介绍泼水节的习俗,如:互相泼水、赛龙舟、跳象脚鼓舞等。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17《难忘的泼水节》泼水节简介新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17《难忘的泼水节》泼水节简介新人教版英文:Water-SplashingFestival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守岁,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闹。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关于傣历新年(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拉诉说人间的灾难。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小伙子,扮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傣历新年佳节,多数在傣历的六月下旬,少数年份在七月初,传统的过节时间,一般是

难忘的泼水节(优质教案)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 敲鼓驶过笑容踩着铺上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象脚鼓凤凰花

难忘的泼水节教材解析和教学设计举例

《难忘的泼水节》教材解析和教学设计举 例(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教材解析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l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 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 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有8个自然段。第一、二 自然段写了l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三 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四至六自然 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 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七、八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 两个感叹句,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喜庆、祥和,人物栩栩如生。 图中周总理身穿傣族人民的服装,笑容满面地端着银碗,正 在向人们泼水、祝福,周围的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的 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l2个词语。

2.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 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 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 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 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l5个生字,教学时教师可根据生字特点, 从读音、字形、字义方面分别给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驶、盛、祝、寿”是翘舌音,“踩、族” 是平舌音,“龙、容、康”是后鼻音,要在认读时提醒学生 注意。其中“盛”是多音字,本课读“chénɡ”,意思是把东西放进去,读“shènɡ”时是茂盛、兴旺的意思:认读时,可以出示两组词语引导学生据词定音:茂盛、盛开、丰盛、盛 大;盛饭、盛满等。 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泼、踩、 敲、驶”都是形声字,且都表动作,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 实际做动作识记。可以出示“龙船、银碗”的图片,并简单 介绍泼水节的习俗,如:互相泼水、赛龙舟、跳象脚鼓舞等。

课文 11 难忘的泼水节1篇

课文 11 难忘的泼水节(1篇)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恩”等12个生字;会写“龙、柏、泼”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结合插图学习课文。 4.感受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 5.有兴趣了解各民族的节日。 重点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具准备 1.泼水节的录象。 2.教师用没有拼音的词卡字卡。 3.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录象导入4′ 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也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跟着电视机镜头去跟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吧! ⒉(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⒊学生主动说。 ⒋是啊,在录象中大家看到了傣族人民过节的时候,穿上了最漂亮的民族服装,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每年的泼水节都十分热闹,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要求:小声地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注上符号。 ⒈看录象。

⒉齐读课题。 ⒊为什么“难忘”呢? ⒋学生自由读。 集中 识字 4′ ⒈(出示“我会认”图标) 先用教师的带拼音的字卡学习。 ⒉(换没有拼音的词卡)。拼音都不见了,你们还认识吗? ⒊(换没有拼音的字卡)词语变成了单个生字,你还能认读吗? ⒈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并组词语认读。 ⒉学生读下面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⒊学生读生字 ⒋同学们真能干,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生字的吗?

⒋①我预习了课文,我已经把课文读了三遍了。②我每天上学都会路过一个咖啡店,我总看到咖啡这两个字,我就认识这两个字了。③我把生字编成小谜语来记,说两个给大家猜猜吧:依山而立(端);因为有心(恩)。 朗读感悟14′ ⒈这么多的生字大家都认识了,那我们就再来一起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 ⒉小朋友请你和我们一起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017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17 难忘的泼水节 公开课教学设计

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了傣族服装,“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情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傣族人民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但这一次的泼水节是一个幸福又令人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节日。由于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比较活跃。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直观的体会节日的气氛,感受当时人们的热情,心情。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热情。因此,本课设计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唤醒学生对语言的知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品读,从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感受那份兴奋和欢悦;从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感受那份激动和兴奋。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感受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参赛人员信息 姓名叶元辉 学校佛山市顺德区北滘中心小学 联系地址佛山市北滘双桥路 邮政编码528311 注:案例见第二页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本课教学】 1、面向学生:小学生(二年级) 2、学科:语文 【设计理念】 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 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 ⒈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⒉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课前准备】

17.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1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美满和喜悦。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柔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幽美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郑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幽美,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冗,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美满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解放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泼(泼洒)(泼水) 度(度过)(一年一度) 敲(敲门)(敲打) 龙(龙舟)(龙船) 驶(驾驶)(行驶)

难忘的泼水节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 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二、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三、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1.指导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统一交流。 2.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多音字,给大家说说。 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不仅仅是本课的 四、拓展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 6 月24 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祝贺语,并举一两个例 子。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音乐)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认识“傣”)大家猜猜看,傣家人民最开心的日子是什么节日呢?板书“泼水节”。“泼”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2、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3.泼水节也就是傣历的新年。在每年的4月13日到15日,为期3天,是傣家人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时,泼水节也就到了。“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案例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案例分析 <教学片段一> “我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 《难忘的泼水节》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是很不容易的。这样的课文对现在二年级的学生一般来说很难有学习的兴趣,课堂能达到这个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情感投入,教师的情感感染了学生,使学生逐步走近周总理。 请看这一片段: “周总理真的来了,同学们看见了吗?老师把周总理请到我们的课堂(出示课件),你能说说他的穿着吗?”

“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读一读。” 学生反复读,读通顺。 “当你看到周总理这一身打扮,有什么感觉,如果你就是傣族人民,你看到周总理这身打扮有什么感觉?” 生:周总理穿的是傣族的衣服。 生:如果不看这篇课文,我就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 师:是啊,周总理穿着打扮和傣族人民一模一样,和傣族人民融为一体了。他不仅跟大家打招呼,而且一起和大家欢快地舞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反思>我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抓住学生发言中的精彩点引导学生读进去,学生读通了周总理外貌描写的句子,我并没有停留在这一浅层次的阅读上,“当你看到周总理这一身打扮,有什么感觉?”如此一问,把学生置身到泼水的人群中了,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真正去体验语言文字,走进语言文字里边去。学生首先发现这身衣服和傣族人民穿着是一样的,紧接着学生“如果不看这篇课文,我就不知道哪个是周总理了。”这一感受,很可贵,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周总理就是傣族人民的一员,教师自然地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这样的读书学习才是真正地读进去了,又读出来了。 <教学片段二> 读中悟“情”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师:人们如此的喜欢周总理,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迎接周总理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