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

导语:气功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锻炼的方式,很多人都在用气功锻炼身体,气功可是非常养生的一种锻炼方式,但是,很多的朋友们由于气功最后导致

气功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锻炼的方式,很多人都在用气功锻炼身体,气功可是非常养生的一种锻炼方式,但是,很多的朋友们由于气功最后导致了精神障碍,相信这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也让不少的朋友们对气功望而远之,可是,究竟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呢?

指由于气功操作不当,如每日练习次数过多,处于气功态时间过长而不能收功的现象,表现为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但在社会上的私人气功师也可能给气功偏差患者发放“外气”纠偏,甚至采用不正确的方法,目前尚无经过严格科研设计的有关气功纠偏治疗的研究报导,但大多数的临床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认为,气功师的纠偏治疗具有心理暗示的性质,当这些气功偏差反应的神经性症状或情感性症状经气功师纠偏无效时,甚至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患者再去心理咨询门诊或精神科门诊,心理医生给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但目前能够对气功偏差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机构并不多,对有国家许可承认而从事气功医疗的专业人员来说,对气功偏差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必须经精神科治疗,意见比较一致,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精神病性障碍不去精神科治疗,影响了治疗效果的评估,是否有些患者表现短暂的或一过性精神病性障碍未经精神科治疗而自动缓解目前难以确定。

影响发病的因素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其它文化外源性精神障碍一样,发病原因并不完全清楚,影响发病的可能因素是: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健康教育指导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健康教育指导 概念:指个人擅自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阿片、大麻、催眠药、致幻剂和烟草药)导致成瘾综合症和其他精神障碍。 入院须知-----见入院健康教育指导 疾病相关知识-----原因: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生活状况、心理特点如适应不良、冲 动性等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催眠药、大麻、兴奋剂、致幻剂、 烟草等 -----使用后会出现:心理、生理症状,导致行为或反应方式的改变,使精神活 动能力或社会功能明显下降 护理措施-----危险物品药物、器械、玻璃制品、锐器、绳带、易燃物等不准带入病室 -----入院、会客、外出活动返回病房均要进行安全检查 -----保持环境安静,严格执行作息制度 -----戒断反应期间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体力消耗 -----站立时要缓慢,不应突然改变体位,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参加各种工娱活动如编织、绘画、书法、下棋、打球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停止活动,如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或运动不协调、呼吸增 快或呼吸困难 -----告知家属患者有幻觉、妄想、意识障碍时,根据程度使用保护性约束,防 止患者自伤或伤人 饮食指导-----规律进食,保证充足营养 -----有胃肠道症状如厌食、呕吐、进食少时,给易消化高营养半流质或流食 -----严重呕吐或无法进食时,协助喂食或静脉输液、鼻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用药指导-----①严格遵守服药制度,按时服药,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强弱间断使用, 每种药不宜使用过长 ②静脉给药不要随意调整护士调好的滴数 ③出现戒断症状如流泪、流涕、哈欠、全身酸痛、心悸、胸闷、出汗等,应报告医护人员处 理,不可擅自用药,以免影响治疗 心里指导-----①回避与以往滥用物质有关的人、地点、事情,最大限度减低那些触发渴 求进而有可能导致复发的刺激 ②了解物质滥用后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③遇到生活事件和不良刺激时,不再以使用成瘾物质来减压,采取其他方式或心理咨询 ④建立新的价值观和社会关系 健康教育----①建立正常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兴趣爱好,替代使用成瘾物品②帮助家属认清自己在教育方式上的问题和缺陷,如娇惯溺爱、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等,以免依赖者 对父母行为反感 ③告知家属注意发生物质滥用的环境,及时给予正向干预 ④告知家属树立信心,帮助患者克服和共渡精神和躯体依赖的难关,并矫正不良行为 1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护理 血管性痴呆,包括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在起病、临床特点和病程上均与阿尔采末式病性痴呆不同,典型病例均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史,并有短暂的意识损害,一过性轻瘫或视觉丧失,痴呆也可发生在一系列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或继发于一次重度卒中,但这种情况较少见。此后,记忆和思维损害成为突出表现,起病通常在晚年,可在某次短暂脑缺血发作后突然起病或逐渐起病。 1 临床表现 脑血管疾病涉及广泛,临床表现极为复杂。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等常见的病症外,还包括各种脑血管炎症、脑部血管畸形以及静脉系统的疾病等。在此就不一一详细阐述了。 2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及神经系统症状,饮食及睡眠等日常生活的活动功能衰退,生活不能自理或需他人协助料理。因此,必须施以精心护理,才能有助于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1 主要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脑卒中后遗症偏瘫失语等引起,表现为病人不能料理个人生活,饮食、起居、洗漱均需协助。(2)社会功能丧失。由于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表现为丧失工作、学习能力。(3)兴奋冲动。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表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异常行为。(4)焦虑。由于疑病妄想引起,表现为常诉说内脏有病,解释无效,病人焦虑、叹气、坐立不安。(5)

睡眠障碍。由于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主要表现为睡眠倒错,夜间不睡,到处乱窜,而白天却蒙头大睡。(6)易激惹,冲动;或抑郁,焦虑,由于情绪障碍引起,表现为冲动,伤人或抑郁,自责自罪。 2.2 护理措施 2.2.1 一般护理 (1)病人入院后不要突然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2)保持规律性的生活,尤其是睡眠、饮食,活动时间应有规律。 (3)病人身边的事情尽量让其自己做。(4)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5)让病人保持分担责任意识,在病房中分担一点责任,会强化病人责任意识。(6)适当让病人会客或外出,但需护理人员随同。 2.2.2 病情观察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病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重者为痴呆。因此,对并发症的症状有隐匿、不典型以及多病共存的特点,故护理人员要全面的、仔细观察病情变化。(1)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的变化需要注意。(2)疼痛观察。由于此病多属老年病人,反应差,对疼痛反应不敏感,因此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做到小痛不放过,局部痛不忽视,无痛不麻痹。(3)胃部不适的观察。病人因牙齿不好或吞咽困难,食物不能充分咀嚼,或暴饮暴食,常有胃部不适和胀痛,但胃部不适也是其他疾病的反应,如肝癌、心脏病等病人常有胃部不适。 2.2.3 合并症预防的护理容易并发合并症是本病的一个特点。一旦发生,将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而细致得当的护理,是可以预防合并症发生的。(1)行走不便或轻度偏瘫的病人,应主动搀扶,防止跌倒发生外伤和骨折。(2)伴有高血压症状的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嘱病人卧床休息,避免情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司 法 鉴 定 管 理 局发布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 11346 2 定义................................................................................ 3 总则 (2) 4 刑事责任能力判定标准................................................................2 5 附则................................................................................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刑事责任能力判定标准细则.....................................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标准化评定工具简介及其评价...................................

前 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及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运用精神病学及法学的理论和技术,结合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实践经验而制定,为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和统一标准。 本技术规范参考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的分类(第十版),ICD-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麦克劳顿条例”(McNaughton Rule)、“不可抗拒冲动法则”(Irrestible Impulse Test)及“美国法律协会法则”(ALI Test),即实质能力标准法则(Substantial Capacity Rule)。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蔡伟雄、黄富银、张钦廷、管唯、汤涛、吴家声。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活性物质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阿片类物质、酒精、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滥用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熟悉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4.了解造成药物滥用的相关因素。 5.了解烟草、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的滥用及预防。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掌握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及戒断状态的含义。 2.掌握精神活性物质的的分类。 3.解造成药物滥用的原因。 第二节阿片类药物 1.了解阿片类药物的种类。 2.熟悉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3.掌握阿片类药物依赖戒断反应的表现及治疗方法。 第三节酒精 1.了解酒精在体内的吸收与代谢过程、酒精的药理作用机制。 2.掌握酒精所致精神和躯体障碍的主要表现。 3.掌握酒精所致精神、躯体障碍的治疗。 第四节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1.了解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的种类和使用原则。 2.了解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的成瘾性。 第五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的种类。 2.了解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药理作用。 3.掌握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治疗。 第六节烟草 1.了解烟草对人体的危害。 2.了解吸烟问题的处理。 第七节大麻 了解大麻的主要成份和成瘾性。 第八节与附1、附2部分 1.了解癌症的三级止痛原则。 2.掌握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和处理原则。 三、练习题 【选择题】 (一)A型题 1.我国的毒品不包括 A.阿片类 B.可卡因 C.大麻 D.兴奋剂 E.酒精 2.下列不属于阿片类物质的是 A.海洛因 B.吗啡 C.苯丙胺 D.美沙酮 E.丁丙诺啡 3.吗啡和海洛因等短效药物的戒断反应的极期常出现于停药后 A.8-12小时 B.48-72小时 C.4-7天

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分析

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奋乃静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治疗过程中的情况,了解两者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优缺点。方法:对照分析105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采用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对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效果相近,奥氮平的起效快,镇静作用强,无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奥氮平更适合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不过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血糖的变化。 关键词:奥氮平;奋乃静;脑外伤;精神障碍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Olanzapine And perphenazine Therapy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 Huang xiao-fang Kuang wei-ping Lei yan-qing Hua ka Huang yu Abstract:Objective:Observe olanzapine and perphenazine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the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In order to realize of both the two drug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reat the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 Method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 105 cases of brain injur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 全国13年10月自考 试题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30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知觉是 A.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B.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感知 C.大脑对客观事物部分属性的感知 D.大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 2.属于思维联想障碍的精神症状是 A.思维奔逸 B.语词新作 C.思维中断 D.思维云集 3.躁狂状态常见的思维障碍是 A.关系妄想 B.夸大妄想 C.非血统妄想 D.疑病妄想 4.可能出现错构的精神障碍是 A.创伤后应激障碍 B.阿尔茨海默病 C.精神分裂症 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5.属于意志障碍的精神症状 A.木僵 B.矛盾意向 C.作态 D.强迫意向 6.属于精神运动性障碍的症状是 A.空气枕头 B.意志增强 C.强迫行为 D.意向倒错 7.属于柯萨可夫综合征的精神症状表现为 A.感知综合障碍 B.功能性幻觉 C.定向障碍 D.自我意识障碍 8.属于衰退状态的核心症状是 A.情感倒错 B.情感脆弱 C.情感淡漠 D.情感低落 9.长期慢性躯体疾病恢复期一般可能出现的精神障碍是 A.精神病性症状 B.抑郁障碍 C.遗忘障碍 D.人格改变

10.广泛性焦虑的核心症状是 A.提心吊胆、惶恐不安 B.预期焦虑 C.求助和回避 D.担心的等待 11.患者有异己体验的精神症状是 A.思维中断 B.思维松弛 C.思维破裂 D.思维迟缓 12.紧张性木僵见于 A.重度抑郁症 B.PTSD C.AD D.精神分裂症 13.属于精神分裂症五维症状的是 A.进食障碍 B.攻击敌意 C.意志障碍 D.智能障碍 14.属于情感稳定剂的药物是 A.奥氮平 B.氯氮平 C.卡马西平 D.米氮平 15.归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有 A.面具脸 B.动眼危相 C.静坐不能 D.口舌不自主运动 16.患者称,自己“开天耳”了,能听到异地某气功大师和他对话。这一症状是 A.功能性幻听 B.假性幻听 C.真性幻听 D.议论性幻听 17.患者高热,问其住院几天了,患者答:“现在是晚上,我家在农村,上去呀!玉花你过来……”这一症状是 A.思维破裂 B.思维奔逸 C.思维不连贯 D.病理性赘述 18.患者常常觉得不能控制本人的思想,如突然感到必须往外跑,感到四肢的活动不受自己支配,深信有人通过电脑控制他。这一症状是 A.关系妄想 B.被洞悉感 C.物理影响妄想 D.超价观念 19.患者被领导批评后,感觉回家路上被跟踪,认为是领导派人监视他。这一症状是A.关系妄想 B.被害妄想 C.强迫观念 D.强制性思维 20.伴卵巢功能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宜选用 A.利培酮 B.阿立哌唑

精神科专业病例.doc

精神科专业病例一 男,42 岁,已婚 主诉:反复洗手10 年,自笑、伤人毁物 2 个月 现病史:病人10 年前开始每天反复洗手,即使手洗的苍白。有时洗1-2 小时,不洗就心烦,自己无法控制,感到苦恼。洗后心里舒服一些,长期治 疗效果不佳。近 2 个月来,表现行为异常,经常自笑,自言自语,声音低 微,别人无法听清内容,问他说什么?答:“没说什么”。时而发呆,有时无原因的突然砸自己家的窗户,摔手机,打父母。有时不在床上睡觉,在 家地上睡,称周围人都议论他,说“自己想事不用大脑,用小脑想事”,时而磕头,无故的大喊大叫。 既往史:无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阴性 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强迫入病房,衣着不整,生活不能自理,接触被动。问:“为什么不在床上睡觉,在地上睡?”答:“地比床大,地床比木床大,所 以我喜欢在地上睡觉”。问:“为什么打父母?”答:“父母和邻居仪器合伙坏我、议论我。”问:“为什么砸东西?”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砸的。” 问:“为什么摔手机?”答:“经常听到手机里有人骂我,手机里有窃听器。” 时而自笑。 1. 初步诊断:精神分裂症 2. 诊断依据:(1)无明显诱因缓慢起病,逐渐进展,无缓解期 (2)思维逻辑障碍:地比床大,地床比木床大,所以我喜欢在地 上睡觉 (3)思维内容障碍: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4)情感障碍:自笑 (5)行为异常如冲动行为:无原因的突然砸自己家的窗户,摔东 西等 3.鉴别诊断:强迫症:虽然疾病早期有典型的强迫症的症状,强迫行为,反复洗 手,可以考虑有强迫症的可能,但逐渐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思 维内容障碍、逻辑障碍和情感行为障碍,可以排除强迫症 4.进一步检查:(1)头CT 或MRI (2)精神症状(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5.治疗:(1)抗精神病药物 (2)治疗强迫症药物 (3)ECT 6.现场答辩

试析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下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的理由

试析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下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的理由[摘要]近年来,因吸食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导致精神障碍,进而诱发的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暴力犯罪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刑法对“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的规定是对传统刑法责任主义的突破,这种突破能否对因吸食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下犯罪同样适用,笔者认为由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难可能性、行为主体具有可改造性及出于刑事政策的需要,答案是肯定的。 [关键词]毒品;精神障碍;刑事责任;罪刑法定 近年来,因吸食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导致精神障碍,进而诱发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暴力犯罪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该类在“案发时丧失辨认能力”的精神障碍者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在司法精神病学界以及司法实践领域均引发了广泛的争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刑法关于“醉酒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规定“举轻以明重”或根据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对于自愿吸毒者应负完全刑事责任。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根据传统刑法理论,只能根据犯罪实行行为时的主观状态确认责任能力,因而如确实存在辨认或者控制能力丧失状态时,参考精神病人的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第三种观点同样认为应当不负刑事责任,理由为既然刑法中仅对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进行了特别规定,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吸毒致幻后犯罪就应当不负刑事责任。第四种观点则认为应当综合考虑对毒品的心理态度与辨认和控制能力受损状态,对自愿吸毒者评定为有刑事责任能力,而对非自愿吸毒者则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上述观点有一个基本的假设,行为人系自愿吸食毒品,即在自由意思支配下,使自己陷于精神障碍,导致辨认和控制行为能力丧失,并在此状态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由于医生处方不当或者被迫吸毒的情况,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 一、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下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的理由 犯罪是人的有意识和有意志的行为。英国首席大法官布雷克敦提出“因为精神错乱的行为如同一头野兽,故应免于治罪。”我国刑法规定了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排除其刑事责任,亦规定了醉酒的人犯罪,同样是在辨认和控制能力降低的情况下,应当负刑事责任。毒品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致幻效果,使用后往往会产生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致使其对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明显下降甚至消失,在危害结果造成的当下,行为人的精神状态可以说与精神病人无异。然而,笔者认为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应当类比酗酒者承担刑事责任,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难可能性

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85例护理分析

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85例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护理措施。方法对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患者临床特点提出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呈逐年上升之势,且以男性、文化偏低者居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合并较多躯体疾病。结论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宜早期戒断酒治疗,在临床表现观察中实施针对性有效护理,适时健康教育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1]。 标签:酒精中毒;精神障碍;护理 现将对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逐年上升,住院比见表1。 1.2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系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的住院患者,均符合CCMD-3关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84例,女性1例,年龄21~66岁,平均(41.35±3.5)岁。工人26例,农民38例,教师2例,干部4例,个体13例,无业2例,已婚80例,未婚2例,离婚3例。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占62%。 1.3饮酒史饮酒时间2年~47年,平均(2 2.3±4.6)岁,酒量:400g/d 8例,500~800g/d 71例,1000g/d 6例。 1.4临床表现 1.4.1临床类型酒精所致幻觉症46例(54%),震颤谵妄22例(26%),妄想症11例(13%),其它6例(7%)。 1.4.2精神症状患者可出现一种或几种精神症状,其中:听幻觉27例,视幻觉21例,被害妄想17例,思维破裂12例,关系妄想7例,嫉妒妄想6例,智能障碍13例,记忆障碍16例,兴有躁动34例,意识障碍18例。 1.4.3神经系统症状肢体震颤49例,肢体运端感觉减退11例,病理反射阳性7例,语言不清9例,头痛6例,癫痫发作1例,四肢肌萎缩2例。 2护理 2.1一般护理其核心是安全与生活护理。严格执行病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

精神障碍的分类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精神障碍的分类有哪些 导语:精神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功能性障碍类型,一直是饱受广大患者和患者家属所诟病,但殊不知,之所以精神障碍不容易康复,是因为精神障碍的种 精神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功能性障碍类型,一直是饱受广大患者和患者家属所诟病,但殊不知,之所以精神障碍不容易康复,是因为精神障碍的种类比较多,治疗方法比较困难,我们需要对精神障碍进行一个综合性的了解,就精神障碍类型的救治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针对精神障碍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这才能有效抑制精神障碍的蔓延,并给精神障碍以康复的希望。下面是对精神障碍分类的介绍。 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如下: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躯体感染、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等。 2、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常见的疾病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鸦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镇静催眠剂所致精神障碍;一氧化碳所致精神障碍;食物(如蕈类)所致精神障碍;有机化合物(苯、有机磷等)所致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周期性精神病等。 4、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如躁狂症;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环性心境障碍等。 5、神经症及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如:恐怖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癔症;心理创K后应激障碍;适应性障碍;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等。 6、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如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与醒觉障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酒精伴发的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酒精伴发的精神障碍由饮酒引起,可在一次饮酒后发生,也可由长期饮酒成瘾后逐渐出现或突然停饮后急剧产生症状。精神障碍的表现各种各样,往往伴有躯体症状,酗酒与许多问题密切相关,如慢性酒精中毒与高离婚率、分居率;酒与暴力犯罪等等。因此,酒精所引发的问题越来越为人重视。 酒精中毒可分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 (1)急性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又分为普通醉酒和异常醉酒。后者包括复杂性醉酒及病理性醉酒。 ①普通醉酒又称单纯性醉酒。为1 次过量饮酒后出现的中毒状态。绝大多数醉酒状态属此种情况,系酒精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症状的轻重与血液中酒精的含量和代谢的速度密切相关。兴奋期由饮酒开始逐渐发生,由于抑制控制功能的削弱多出现情绪兴奋,无论主观或客观几乎都无疲劳状。患者欣快,话多,对熟人更加融洽,对陌生人也无拘无束,表情满意,精力充沛和幸福感。同时伴有心率加快,面潮红,呼吸急促及各种反射亢进。此时意识无改变,某些社交饮酒者几乎到此微醉即结束。这种微醉不影响社会功能。有的学者认为只微醉状态不属于普通醉酒。典型普通醉酒是由麻痹期开始,麻痹期开始后患者意识逐渐进入混浊状态,思维进一步脱抑制,兴奋明显,欣快并联想加快。还可出现知觉、表象与情感相结合的类情感高涨。患者无忧无虑,易于激惹和情绪不稳,自我中心,有神秘的夸大体验,说话声大,态度傲慢。 ②异常醉酒(abnormal alcoholic intoxication)又称病理性醉酒(pathological drunkenness)。系酒精引起的特异质反应。多见于对酒精耐受性很低的人,往往在 1 次少量饮酒后突然醉酒,并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如朦胧和谵妄),同时有紧张恐惧,或惊恐、极度兴奋或有攻击行为;并可有错觉、幻觉及片段妄想(被害妄想多见)。和被害妄想以及痉挛发作,由于患者不能对现实环境中的事物正确判断,常发生暴力行为。无口齿不清、共济失调等麻痹症状。一般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是非常强烈而持续长久的精神兴奋和高级精神活动突发的严重障碍,常以深睡结束发作,醒后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少数的情况下也可发生各种醉酒的不同阶段。普通醉酒和复杂性醉酒都保持程度不同的定向力,而病理性醉酒一旦发生的同时定向力丧失。因而不能通过对现实的感知来判断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其行为盲目,不现实和幻想性,出现全面的错误感知,或行为由幻觉、妄想所支配。由当时环境,客观现实及对旁观者来说都不可理解。行为无目的性,无动机的指向他周围的事或人,故认为与普通醉酒状态相比是质的异常。 病理性醉酒急剧发生,一般持续时间不长,通常数十分到数小时,最后多都陷入酣睡即所谓麻醉样的睡眠,遗留完全性遗忘或岛性记忆。发生病理性醉酒常有脑炎,脑外伤等病理基础和精神创伤等诱因。 (2)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A.酒精中毒性幻觉症:是长期饮酒引起的幻觉状态。大多数病人在酒依赖状态下,习惯性持续饮酒后或突然停饮或显著减少饮酒量后24~48h 之内发生,也可在饮酒的情况下出现的以幻觉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状态。其幻觉以幻听为主,也可有幻视常为原始性或各种小动物幻视。幻听内容大多对病人不利,常表现为原始性幻听或内容充满不愉快和敌意的幻听。在幻觉的基础上可产生嫉妒妄想或被害妄想,因而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和冲动行为,常伴有表现恐惧或出现攻击行为。幻觉多在晚上加重,一般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一般不超过6 个月。不包括醉酒状态下由于意识状态的改变所产生的错觉、幻觉或妄想。 B.痉挛发作:是指严重酒精中毒患者在急剧中断饮酒或大量饮酒等情况下出现的痉挛大发作,也称之酒精性癫痫。其发生是由于严重躯体依赖,断酒后血中酒精浓度急剧发生变化,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概念

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造成组织血流供应不正常所致的精神障碍。一般进展缓慢,常因座中引起急性加剧,病程波动,由于侧枝循环学抽样调查(1982)发现其时点患病率为0.45%.,城乡患病率之比约为3:1。(一)高血压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我国成人中高血压病患病率为3~10%,平均7.8%.动脉压的持续升高,细小动脉痉挛和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或缺血,产生一过性或持续性的神经精神障碍。由于脑血管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使短暂的和持久的精神障碍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精神症状的复杂性,个体易感性心理社会因素也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高血压病的初期可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由于过份关注自己的病情或对卒中发作的恐惧,而表现出焦虑不安、忧虑、疑病观念或死亡恐怖。当血压急剧增高出现高血压危象或者高血压脑病时,出现的意识障碍以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或精神错乱状态为多见,伴有恐怖性幻觉、片断的妄想,定向力不良,思维不连贯及精神运动兴奋、冲动、自伤、伤人等行为。某些患者不产生意识障碍,而表现为幻觉妄想状态,幻觉与妄想内容常相互联系,妄想缺乏系统性,虽然对症状缺乏批判能力,但与环境接触良好。精神症状的出现往往可使原有的高血压病加重,如果意识障碍持续存在或不断加重时,预后不良。(二)多发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dementia,MID):以往称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或动脉硬化痴呆,近年又称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国外本症发病率颇高,欧美报告约占老年期痴呆的10%,日本学者认为60~70%的老年期痴呆系属于血管性痴呆,国内尚无精神调查数据。发病年龄在50~6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练气功小心练出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4406831.html, 练气功小心练出病 作者:彭永强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7年第02期 练气功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同时能调节气理,让人心平气和,因此,气功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中国人特别是老年人青睐的健身项目。然而,练习气功并非人人适宜,还必须讲究方法,否则不单损害人体健康,严重者甚至会患上“气功病”。 这是因为,气功和一般的体育锻炼不同,不是依靠肌体的运动与锻炼达到健身目的,它有很多种门类,但大都是讲究意念,主要是通过个人意念控制气息在体内的游走,以达到调理经络、强身健体的效果。如果锻炼不得法,或者锻炼者的精神与身体状态不适应这样的锻炼方式,强行锻炼反而会打乱人的正常气理,导致“气功病”。 “气功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在心理反应异常及精神障碍,以及交感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上多表现为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头痛、耳鸣、胸闷等症状,甚至可能“走火入魔”,出现异常的兴奋、激动、焦躁不安、紧张、妄想或者各种幻觉等。正是因此,神经质、癔病等精神病患者,有精神分裂症家族病史者,以及身体虚弱,患有高血压、心脏、肾脏疾病及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患者,都不适合练习气功。 一些晨起练气功的人坚持早上练功前不排便,认为方便会使体内的“气息外泄”,从而降低练习的效果,其实,这种说法没有丝毫科学依据,反而会对人的膀胱、前列腺造成巨大危害,还容易导致便秘等。另外,大小便中的毒素没有及时排出,有可能被人体重新吸收,对健康造成危害。 练习气功应该在气功师的指引下,循序漸进,不宜自行摸索练习,也不宜同时练习两种或多种气功,同时,练习气功还应选择良好的环境,最好在空气清新的室外进行锻炼。 摘自《中国妇女报》

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平、三环类抗抑郁药、安非他酮等。 4.某些抗癫痫药物可导致认知损害和精神症状,具有情感稳定作用的抗癫痫药更适用于癫痫相关精神行为障碍治疗,需权衡选择。 5.抗癫痫药、精神药物和其他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可能导致血药浓度达到毒性水平或低于治疗水平,应始终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6.对癫痫控制不佳和诊断治疗困难的患者,可以考虑神经科会诊共同商讨。 六、疾病管理 癫痫治疗和管理涉及多专业团队的协同工作,包括神经科医师、精神科医师、全科医师、神经心理学家、电生理及神经影像、护理人员、社会工作者、患者监护人等共同完成。癫痫相关精神行为障碍处理也离不开团队协作,其中精神科医师承担着精神行为症状诊断评估、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指导工作,也承担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宣传的职能,癫痫诊断的病耻感影响深远,理应对此保持足够的敏感性,通过健康教育,消除恐惧和误解,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 第九节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一、概述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又称脑外伤,是最常见的脑损伤形式。在脑组织损伤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精神障碍,统称脑外伤所致精神行为障碍。据估计到2020年,脑外伤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仅在美国每年就有170万例病例。由于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研究所用的方法、诊断和评定工具的不同,国内外研究所得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差异很大。在颅脑损伤后的12个月内,

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5.8%~18.3%。有近1/3(29.0%)的患者出现人格改变,反社会和强迫性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10.5%)。颅脑损伤往往造成严重的神经认知损害,具有持久性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颅脑损伤所致的痴呆约占痴呆的2%。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发病机制颇为复杂,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颅脑损伤包括颅脑受到直接或间接的脑实质损害。间接的脑实质损害与颅脑损伤后发生的分子机制有关,其主要机制包括兴奋性毒性、神经炎症和细胞因子损伤、氧化损伤,最终细胞死亡。颅脑损伤后脑内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和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损伤,尤其当额叶、海马等区域受损,与神经认知障碍密切相关。研究提示,颅脑损伤和ApoE?4等位基因是外伤后痴呆的共同危险因素,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脊液中β-Amyloid(42)和分泌型β-APP水平在创伤后均显著增加。此外,颅脑损伤患者的胆碱能系统功能下降,急性期5-羟色胺表达增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NMDA)大量释放且摄取降低,导致钙通道异常,细胞外大量的Ca2+内流,致使Ca2+超载,最终将引发神经元的死亡。程度相当的颅脑损伤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存在差异可能与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颅脑损伤急性期常在神经科就诊,神经科有详尽的分类。精神科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将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分为急性期精神障碍和慢性期精神障碍两大部分。 (一)颅脑损伤后急性期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后急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脑震荡和脑外伤性谵妄。前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酒精戒断综合症为酒精依赖患者在其未次饮酒后6-24小时内产生的一系列典型的征候群。通常发生于因为其它疾病而强行戒酒,或由于发生与酒精有关的其它疾病而自愿放弃饮酒的患者中。在西方国家中很常见。据调查:美国具有酒精滥用史或产生酒精依赖性者占14%,而且这一部分人有一半的伴有酒精戒断综合症症状。多数情况下酒精戒断症状不需要药物治疗,而且在停止饮酒后2-7天内症状会自然消失,但对于严重的患者,需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并且需要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戒酒。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一般分为监督治疗和药物治疗。监督治疗主要包括:1.院外监督:许多中度AWS病人可以安全、成功、经济地在家中戒酒。国外,通常有一名巡回护士对病人进行监督,发放一些镇静剂,必要时可请医生指导。国内则可定期地到医院就诊。2.戒毒所内监督和医院监督戒酒:主要具有严重AWS症状者、院外病人戒酒失败者、与其它严重嗜酒者住在一起者和少数出现谵妄和癫痫发作的患者。 对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首先要克服来自病人的“否认”,取得病人的合作。其次,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如人格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分裂症样症状等。还要注意加强病人营养,补充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物质。住院戒酒治疗时,要杜绝一切酒的来源以保证戒酒成功。下面是住院治疗采用药物治疗的具体实施措施。(一)、戒断症状的治疗 1. 单纯戒断症状药物戒酒即给患者口服一种与酒精具有交叉耐药性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的镇静药物,从而减轻AWS的症状。人们普遍认为苯二氮类药物为一线的AWS治疗药,它们与酒精具有交叉耐药性,且具有抗惊厥的特性,对控制AWS症状及防止许多并发症的发作比其它类型的镇静药物更有效。戒酒治疗一般采用负荷剂量方案给药或按递减给药方案给药。采用递减方案即首次要足量,不要缓慢加药,这样不仅可抑制戒断症状,而且还能预防可能发生的震颤谵妄、戒断性癫痫发作。以地西泮为例,剂量一般为10mg/次,3 次/日,首次剂量可更大些,口服即可,2~3日后逐渐减量,不必加用抗精神病药物。由于酒依赖者有依赖的素质,所以应特别注意,用药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发生对苯氮二类的依赖。如果在戒断后期有焦虑、睡眠障碍,可试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2. 震颤谵妄在断酒后48小时后出现,72~96小时达到极期,其它脑、代谢、内分泌问题也可出现谵妄,应予鉴别。 一般注意事项: 发生谵妄者,多有兴奋不安,需要有安静的环境,光线不宜太强。如有明显的意识障碍、行为紊乱、恐怖性幻觉、错觉,需要有人看护,以免发生意外。如有大汗淋漓、震颤,可能有体温调节问题,应注意保温。同时,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受损,易致感染,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 镇静: 苯二氮类应为首选,地西泮一次10mg,2~3次/日,如果口服困难应选择注射途径。根据病人的兴奋、自主神经症状调整剂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采用负荷剂量方案即每个患者每1-2小时接受安定20mg,直到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后停药。一般持续一周,直到谵妄消失为止。递减给药方案即每4-6小时给患者安定5-10mg共1-3天,然后在随后的4-7天内逐渐减少剂量。 控制精神症状: 可选用氟哌啶醇,5mg/次,1~3次/日,肌肉注射,根据病人的反应增减剂量。其它: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补充大剂量维生素等。 3. 酒精性幻觉症、妄想症大部分的戒断性幻觉、妄想症状持续时间不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可选用氟哌啶醇或奋乃静口服或注射,剂量不宜太大,在幻觉、妄想控制后可考虑逐渐减药,不需象治疗精神分裂症那样长期维持用药。 4. 酒精性癫痫不常见,可选用丙戊酸类或苯巴比妥类药物,原有癫痫史的病人,在戒断初

脑血管病与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对比

脑血管病与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对比 目的:对比脑血管病与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186例脑血管病及其他脑部疾病患者103例于发病1周及发病后1个月、3个月进行评分筛查。结果: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43.0%,其中遗忘综合征8.0%,抑郁综合征29.0%,焦虑综合征5.9%,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为19.4%,其中遗忘综合征7.7%,抑郁综合征9.7%,焦虑综合征1.9%。结论:脑血管病较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高。 标签:脑血管病;其他脑部疾病;精神障碍;发病率 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精神障碍近年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得到广泛认可,但脑部其他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文献报道较少,与脑血管病的对比研究更少,笔者所在科近年来就这方面给予临床观察。选取诊断明确的186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及103例其他脑部疾病(以下简称其他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分筛查,以观察两组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进行对比观察,同时针对相关发病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3年年底笔者所在科收住院患者,其中脑血管病186例,男111例,女75例,年龄51~78岁,平均63.8岁;脑出血68例,脑梗死10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其中文盲58例(31.2%),小学文化106例(60.0%),初中文化及以上22例(8.8%)。其他脑部疾病103例,男69例,女34例,年龄23~81岁,平均56.7岁;多发性硬化16例,颅内肿瘤21例,脑膜脑炎、颅内脓肿66例,其中文盲31例(30.1%),小学文化60例(58.3%),初中文化及以上12例(11.6),两类患者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脑血管病(1)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2)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均经脑CT或/和脑MRI证实。(3)合并有其他系统异常表现,且有可能引起精神障碍者不列入研究。(4)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有意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继发癫痫者除外。(5)良好完成三次量表问卷调查者。 1.2.2 其他脑部疾病(1)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2)诊断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脑CT或/和脑MRI有相关影像学改变。(3)合并有其他系统异常表现,且有可能引起精神障碍者不列入研究。(4)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有意识障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1、患者听到钟表的“嘀嗒”声,就听见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骂他“笨蛋”,节奏和钟表声同步。当他把钟表用棉被捂住后,骂人声也消失。参考答案:功能性幻听 2、胆道蛔虫患者经治疗已愈。1个月来感到胃肠内有许多蛔虫在四处爬动,而且感到蛔虫集中在肛门处交配产卵,然后沿肠道上行,最后在肝脏钻孔,使得上腹部隐隐疼痛。参考答案:内脏性幻觉 3、患者沉默不语,但感到自己的舌头和嘴在动,和平常说话的感觉一样。参考答案:运动性幻觉 4、车祸丧子1周的母亲,突然听到儿子喊“妈妈”的声音。参考答案:心因性幻觉 5、患者发觉自己的手变大了,汗毛像野兽毛一样浓密,镜子里自己的脸比黑熊脸还黑还难看。仔细一看,自己的脸还是原来正常状态。参考答案:感知综合障碍 6、患者认为许多人骂他是“饭桶”,因为有许多排队买饭的人在敲饭盆。参考答案:妄想 7、某男原来精神正常,某日听到电台女播音员讲错一句话,突然感到播音员是在引诱他去对她非礼,次日感觉所有电视节目都是在试探,引诱他。答案:原发性妄想 8、男,19岁,2个月来多次撞向汽车轮胎。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投胎”重新做人。参考答案:病理象征性思维 9、患者脑海里控制不住反复思考自认为没有必要想的问题。参考答案:强迫思维 10、患者整块吞食排骨,声称是为了得到“硬骨头精神”。参考答案:病理象征性思维 11、患者感到脑海中无法自控地涌进大量不属于自己的思想。参考答案:强制思维 12、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日心学说”在当时被教会称为“异端邪说”,但他们对自己的观点都坚信不移。多年后事实证明不是“妄想”,但在当时可以说是妄想吗?为什么?参考答案: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日心学说”,经过事实证明不是“妄想”。即使在当时也不能说是妄想,因为不能全部符合妄想的四个基本特征(病态坚信,自我卷入,个人独有,时代色彩)。“日心学说”是与客观事实相符的,不是病态坚信;它与哥白尼和布鲁诺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关,没有“自我卷入”的特征。 13、病人将输液管看成是一条毒蛇,显得惊恐不安。参考答案:错觉 14、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气功力量的控制,或受到电脑、电子波等特殊的先进仪器的控制,而不能自主。参考答案:物理影响妄想 15、患者女性,19岁,学生,在听到自来水流水的声音时,同时听到有人议论她的声音。参考答案:功能性幻觉 16、患者听到肚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虽然患者有时觉得不可能,但是患者却往往非常肯定地认为他的确是听到了或看到了,因而对此坚信不疑。参考答案:假性幻觉 17、疑病观念的患者,关注自己身体的各种细微变化,过分地注意自己的健康状态。参考答案:注意增强 18、患者感到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看东西如隔一层帷幔,像是一个舞台布景,周围的房屋、树木像是纸板糊成的,毫无生气,周围的人像是没有生命的木偶。对此,患者具有自知力,知道这是不正常的表现。参考答案:非真实感 19、病人少语少动,很少出门,生活懒散,对医生的询问表现为多问少答,或仅仅简单回答“不知道”、“没有”、“是”、“不是”。参考答案:思维贫乏 20、患者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参考答案:逆行性遗忘 21、患者女性,28岁,在受精神刺激后,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声调,称自己才3岁,逢人就喊叔叔、阿姨。参考答案:童样痴呆 22、一位18岁的女性患者,对简单的计算给以近似回答,如“3+4等于6”。患者能理解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