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上3.4《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3.4《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3.4《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3.4 平均速度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 学生:停表、卷尺、小红旗。

地点:操场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教材图3—19所示为一苹果有静止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才可以测出苹果下落过程中的任意阶段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步行30m 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步行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t s v =-,可以求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

依据的原理是t s v =-,需要测量的是步行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 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学生回答,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秒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

带领学生练习用秒表记时,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介绍实验步骤。

(3)介绍实验步骤

等下我们将到大操场上去完成今天的实验内容,要求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认真操作,遵守纪律,下面老师先将今天的实验步骤介绍一下:

1、 在操场上,测出30m 的路程,每隔10m 做一次记号。

2、 选出三位同学做记时员,分别站在10m 、20m 、30m 处。

3、 选出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来表示开始。

4、 选手可以分别采用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m 的路程。

5、 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

6、 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书的表格中。

学生到操场上完成实验,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实验完毕,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回到教室。

(4)实验结果讨论 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三、课堂小结

1.可以利用公式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学习并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

3.能够测量正常步行、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相关习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