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都飞源于大河流域

1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都飞源于大河流域
1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都飞源于大河流域

1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都飞源于大河流域

古埃及是尼罗河

古巴比伦是两河流域(底格里斯及幼发拉底斯)

中国是黄河

古印度是源于恒河、印度河流域

产生于大河流域原因: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是: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原始社会时期生存条件比较恶劣,首先要解决的人的吃饭问题,河流区域最容易引水灌溉,同样容易生长草木繁殖动物,长此以往,从从事农耕的村落到发展工业的城市的过程就形成了。

2.从山洞到房子从石器到铁器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成熟化现代化科学化迷信化理论化真正的生死没有变化

螺旋上升的变化。

物质和精神上的变化。

实践和认识上的变化。

个人和社会方面的变化。

原始和文明的变化。

越来越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变化。

欲望越来越大的变化。

人越来越懂得享受的变化。

人的能力越来越强的变化。就是从原来不会盖房子到会盖房子,

从原来只会拣石头到自己炼铁的变化了。^_^

3古代文明成果

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太多了,科学上的最要紧的就是四大发明,人类历史上四大发明缺一不可。还有数学上的圆周率,勾股定理。社会哲学上的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和道家,到现在还是中外学者的研究和学习对象。军事上最重要的发明是孙子兵法和马镫。商品经济上的丝绸和茶叶。先列这么多吧。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75651628.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75651628.html,/q-181358700.htm

4秦始皇文字统一,文字演化和简化,对推动社会文明有什么作用

文字的统一,是华夏文化的重大发展。它对于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5为什么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6000多年前就孕育了‘半坡文化’。5000多年华夏族就是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这就是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原因。

6汉字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的贡献

首先,汉字符号系统可以驱动人们对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性的认同。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了解中华文化特定的丰富内涵的最重要媒介。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而文字是语言的书面符号。汉字符号系统本身可以折射、透露出种种文化信息。

7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刻画的符号是不是文字?你有什么看法

半坡类型符号,绝大部分都刻在同一种陶器的同一个部位上,规律性很强。有些符号不但重复出现在很多个器物上,而且还出现在不同的遗址里。看来这种符号,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已经比较固定地用来表示某些意义了。除了用作个人或集体的标记之外,这种符号也有可能用来表示其他意义。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教案 华东师大版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 【内容标准】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探究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东方人民创建文明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教学要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导入新课】 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常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学生阅读教材地图,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见板书) 二、古埃及——金字塔的国度 1、古埃及是最早进入奴隶社会(阶级社会)的文明古国(前3100年)。 2、学生阅读课文,从数据方面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讨论:为什么古埃及人要修筑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里边存放着国王的尸体木乃伊(干尸)。古埃及统治者所以费尽心力建造它们,而且越造越大,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宗教原因。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独到看法,认为世界以南北走向的尼罗河为界,河东是生者世界,河西是死者世界,就像太阳在早晨从富有生机的河东升起,傍晚落到河西黄沙之中一样。因此,人死了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埋,要埋到西岸。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只不过到另一个世界去活罢了。为此,要保存好尸首,要有专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要准备死者在冥世生活的住所即坟墓,还要在住所内放上食品与奢侈品,供死后消费。其次是政治原因。古埃及人无论国王还是平民生前都营造坟墓,只是国王的陵墓要比平民规模大得多。这不止因国王富有财力,更重要的是死去的国王希望用巨大的陵墓表明他不仅在世时享有无比的威严和压倒一切的专制力量,而且死后也同样享有这一切。他们的金字塔具有君临一切的威严,使人们永远感到他们的存在,永远向他们顶礼膜拜。而且,那些活着的国王也希望利用死人的伟大来衬托自己统治的不可动摇。 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学生讨论教材上有关《汉谟拉比法典》图片与文字材料,回答联系中的一些问题。 【总结巩固】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1.1《亚非大河文明》 习题

第1课亚非大河文明 一、填空题 1、四大文明古国 北非:()流域——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 西亚:()流域——古巴比伦(公元前3000年) 南亚:()流域——古印度(公元前1000年) 东亚:()流域——古中国 2、古埃及:()——文明标志(法老陵墓)。 3、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作用:()地位:()。 4、古印度(雅利安人) (1)、种姓制度内容 ():宗教祭司(精神统治)():军事贵族(世俗统治、国王)():自由民(平民、商人)():土著居民(被征服者、奴隶) (2)、实质:古印度的社会()制度。 二、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金字塔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 B、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奇迹之一 C、埃及劳动人民被奴役的见证 D、埃及国王智慧和力量的见证 2、如果你是古印度的一名官员,你应该属于的等级是() A、婆罗门 B、首陀罗 C、吠舍 D、刹帝利 3、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姓制度把印度社会划分为四个等级 B、种姓制度中,国王的权利最高,不可侵犯 C、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D、种姓制度实质是古代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尼罗河是上天赐予埃及的赠礼。”这句话的含义是() A、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国土范围 C、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D、尼罗河是古埃及的内河 5、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6、印度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等级间的种族差别 C、严格的阶级关系 D、四个等级间权利义务的多少 7、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 8、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自然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处在大河流域 C、有丰富的资源 D、人民的辛勤劳动 9、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是() A、中国夏朝 B、古巴比伦 C、摩揭陀国 D、古埃及 10、以下法律中,哪一个是用来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 A、《拿破仑法典》 B、《权利法案》 C、《汉谟拉比法典》 D、《独立宣言》 11、古代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下列内容中,与古代亚非文明无关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种姓制度 C、金字塔 D、《荷马史诗》 12、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自《汉谟拉比法典》 B、反映了奴隶制度的残酷 C、带有平等思想 D、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13、在古老的印度,人们传说诸神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他的口、手臂、腿、脚分别产生不同的人,在这些人中,地位最高的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4、每一个人一出生便隶属于其家庭的种姓,其社会地位终身难以改变。一般来说,种姓的职业世袭不变,不同种姓交往乃至通婚都严格受限。它描述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印度 D、西亚 15、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四个同学争论最著名的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他们所说正确的是() A、金字塔 B、狮身人面像 C、木乃伊 D、国王谷 16、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建于公元前2560 年,塔身用230万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一般用来指代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等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但对由于古文明缺乏准确的文献纪录,其具体诞生时间学术界尚有争论。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国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进而步入铁器时代。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古埃及的诺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圆周率,巴比伦和中国都发现了勾股定理,印度则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巳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公元前2007年,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王朝。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个以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的王朝。从那时起,美索不达米亚就被称为“巴比伦尼亚”,那里所有居民都被称为巴比伦人。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个国家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汉穆拉比。汉穆拉比用武力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他个人集宗教、军事、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设等各种大权于一身。为了更有效的统治自己的国家,他颁布了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完备成文的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穆拉比统治时期达到极盛,但是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喀西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联合米底人推翻勒亚述帝国。迦勒底人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教案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古代埃及国家出现和统一时间。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劳动人民以智慧和 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兴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指导学生初步学习用图示法归纳、概括和综合教材主要内容的能力。 重难点 1.重点:金字塔。埃及的强盛。2.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另外学生刚接触学习世界史,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 1.投影仪 2.投影片(自制):(1)古代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诗句;(2)埃及奴隶社会阶级关系图示;(3)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按课本图放大);(4)埃及战车(按课本图放大);(5)本课知识综合图示;(6)课堂检测题。 3.挂图:(1)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挂图;(2)古代埃及挂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举世闻名的埃及大金字塔,你知道它的来历吗?令人神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你知道它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有史以来,从尼罗河畔第一个古王国的建立,一直到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五千年间,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流传过多少新奇有趣的故事,至今还留下多少著名的历史遗迹、文化古物和艺术珍

品!这一切都是你们渴望知道,也是应该知道的。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哪里产生的呢?请打开课本第5 页,今天我们学习第2 课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 2.讲授新课 第2 课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板书) (提问)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是哪四个文明古国?(学生回答。挂《大河流域亚非古国》图,指出文明古国所在州、大河流域地理方位)。 丰富的历史古迹、众多的地下文物和大量的文字记载清楚地告诉我们,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西亚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以及东亚黄河长江之滨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蓝。五、六千年来,她们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于亚非地区。约从公元前3500 年开始,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奴隶制小国。 一、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国度(板书) (挂“古代埃及地图》,简介地理方位。)非洲东北部,全长5646 公里的尼罗河由南向北从这里流入地中海。每年的七月初,上游地区暴雨和山洪迸发,河水奔腾咆哮倾泻而下,吞浸谷地,形成一片泽国。十月底,雨季过去,下降的河水才流入河床。泛滥期间积下厚厚的一层游泥,成为谷物生长的极好肥料。这条著名的大河不仅给下游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更给这里带来了生命和繁荣,埃及人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的工具清除荆棘草莽,开渠筑坝,引河水灌溉土地,种值庄稼,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摇蓝之一。 (放投影1《赞美尼罗河诗句》。)“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是古代埃及人民赞颂尼罗河的著名诗篇,说明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埃及从原始社会缓慢地进入奴隶社会。公元前3500 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10 多个奴隶制小国。 这些奴隶制小国之间进行了几百年的战争和兼并,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从时间上讲是最晚) 文明古国地域年代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约公元前18世纪 古代印度印度河与恒河公元前2500年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约公元前2027年 ---------------------------- 四大文明古国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被赫梯灭亡;古印度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长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早在国家形成前,黄帝、尧、舜、禹等就先后活动于黄河流域。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我国的奴隶制度经历了1600年的独立的延续、发展期,这是别的文明古国所根本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奴隶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结束,我国的历史也就于公元前475年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比西欧于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早了一千年。我国于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而西欧的英法则在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上中央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道路,比我国晚了1600多年。 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重大科技成就(项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占比例为:公元前6世纪前为57.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为50%;公元前1世纪到400年为62%;401年到1000年为71%;1001年到1500年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和伟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项,其中有175项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巳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位置,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2.使学生知道金字塔是埃及古代文明的象征。简单了解古代埃及在农业、手工业、建筑、文化和历法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重点: 1.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2.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四大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江流域附近。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疑幽趣. 大家听说过四大文明古国吗? 人们把最先产生科学文化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有四个。 板书课题(部分):四大文明古国 二、师生共同探究 1、(让学生看地图)在地图上,有四块红色的地方,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我们一起看图来说说,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哪几个国家?(学生回答) (板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2、读图分析: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 (1)世界上四大文明国家集中在那两个洲?其中的三大文明古国都位于我们亚洲,有什么感受?(自豪),这说明亚洲和非洲人民有着非凡的聪明才智,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曾做出重要的贡献。生:古代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古代巴比伦位于亚洲的(西部),古代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古代中国则位于亚洲的(东部)。 (2)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什么?(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各处于什么河流的流域? 生:古代埃及处于尼罗河下游,古代巴比伦处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代印度处于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则处于黄河和长江流域。 (3)小结: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河流的关系极为密切。(4)思考:为什么大河流域会产生文明古国呢?这些大河流域为四大文明古国做了哪些贡献?(结合课文内容和已知知识) 生:大河泥沙冲积而成的平原(或三角洲)上往往有着肥沃的土地,为种植农作物提供了良田沃土,河水又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用水和灌溉之利,这就为这些地方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于是大河流域往往成为农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而最早的文明首先就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又促进了其它文明的发展。因此,大河是孕育文明古国的摇篮。 过渡: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古代埃及人民在尼罗河流域创造出了许多奇迹。 (板书(补充课题):古代埃及) 3、提起古埃及,人们首先想到那高大的金字塔,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板书:金字塔——古代埃及的象征) 4、谁知道金字塔是什么建筑?为什么叫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谁的陵墓? 5、(播放视频——金字塔)学生结合视频回答: (1)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译为“金字塔”。 (2)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埃及国王胡夫的陵墓。这座金字塔高 146.5米,塔身共用230万块巨石垒成,万块巨石平均约重两吨半。在巨石和巨石之间,没有砌抹石灰一类的粘着物,巨石和巨石之间,连锋利的小刀都难以插入巨石之间的缝隙。

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理解练习

1.1.1古代埃及(练习) 一、选择题: 1.(2013·吉林·6)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B.种姓制度佛教 C.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D.公元纪年基督教2.(2013·湖南娄底·1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埃及开罗最吸引人们参观的古代遗迹是( ) A B C D 3.(2013·湖北宜昌·11)古代埃及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重要的文明遗存是( ) A.空中花园B.金字塔C.克尔白神庙D.巴黎圣母院

4.(2013·江苏南京·18)在一次虚拟的世界文化之旅中,下列文明古国境内,一座外形近似“金”字且作为国王陵墓与权力象征的建筑,引起同学们 的广泛关注。它位于( ) A B C D 5.(2013·山东临沂·17)图8所示的建筑物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是古代哪一文明最有影响力的象征之一( ) A.古代埃及B.古代中国 C.古代印度D.古巴比伦 6.(2013·福建福州·16)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位于( )

A.黄河流域B.两河流域C.尼罗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 7.(2013·云南普洱·15)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能代表古埃及文明成就的是( )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圣索菲亚大教堂 C.巴黎圣母院D.麦加清真寺 8.世界第一长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9.古代埃及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关系是( ) A.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B.尼罗河的泛滥毁灭了埃及文明 C.尼罗河在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D.尼罗河的泛滥淹死了许多人 10.公元前6世纪,灭亡古代埃及的是( ) A.古巴比伦B.古代印度C.波斯D.雅利安人11.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的是( ) A.古巴比伦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13.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一个军事大帝国,它地跨( ) A.欧亚两洲B.欧非两洲C.亚美两洲D.亚非两洲

爱琴海—蓝色海洋文明的发祥地

爱琴海—蓝色海洋文明的发祥地 秦为胜 古希腊的爱琴海诸岛是古希腊发源地,孕育了整个欧洲文明。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希腊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为纪念奥林匹克运动会,1896年在雅典举行了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被西方世界誉为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希腊位于欧亚大陆西部,靠近北非、西南亚等几个古文明的中心,与之交往频繁。古希腊的地理范围是指爱琴海区域,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独特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483个大小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与东方文明的大河流域的平原广阔、沃野千里的特色相比,希腊半岛则是以地小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为其地理环境的特色。这里属于地中海区域的东部,以温和著称的地中海气候在这里也最为典型,既无欧陆冬季的严寒,也没有非洲夏日的炎热。海洋主宰了它的气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于它的历史和文化。由于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希腊与地中海东西部沿岸各地,虽为海外异国,但在自然环境方面却有相近之处,使古希腊人易于向这些沿岸地区开展移民活动。由于古希腊傍海,又多岛屿,加之希腊半岛是欧洲大陆在地中海东部区域最靠东南面的突出部分,它的中部和南部有许多天然良港,因而爱琴海域便成为古希腊航海业的天然“摇篮”,所以希腊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便开始进行航海活动,进入文明时期以后更加繁荣昌盛。从另一方面说,巴尔干山脉把希腊半岛与欧洲大陆的联系拦腰切断,构筑了一道无法愈越的天然屏障;同时,无数的山脉和丘陵把希腊半岛的陆地也分割成面积不等的狭窄地区,陆上交通异常困难,加之河流短小流急,水能丰富,航运价值不大,河运不发达。因此希腊内陆各地的交通也主要依靠海运,尤其是爱琴海区域。这也与东方大河文明形成鲜明的对照,东方则以陆路交通与河运为主。 希腊文明的中心最初是在克里特岛,是爱琴海中最大的岛屿,东西长约250千米,南北宽约12~60千米,横列于地中海之中,犹如爱琴海区域的门户。克里特岛东部较为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溪流众多;中部有全岛最高的山脉,山脉东端及南北麓也形成多块平原,是经济最为发达富庶的地区;西部多为丘陵山地,相对比较落后。在古代克里特岛森林茂盛,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川原广阔,非常适合于农耕。这与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极为相似。据研究,在米诺斯文明时期,农业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同时,克里特岛是希腊最靠近北非的地区,海运方便,除南连北非、北通希腊半岛外,尚可东达小亚细亚,西达亚宁半岛及粮食的主产地西西里岛。由于克里特岛具有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它便成为希腊文明的发祥地,希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便在这里产生。迈锡尼文明产生地希腊半岛则是个多山地区,土壤不甚肥沃,缺少大的河流和平原,只有不多的平原谷地可以种植谷物,如大麦、小麦、豆类等,甚至有些地区所产粮食尚不能自给,需要从西西里岛输入到这里。不过,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出产精美的大理石,优良的陶工艺品以及金、银、铁等矿物,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这样的自然地理特点,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但为牧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在改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公元前6世纪中叶,在埃吉纳、科林斯、雅典等地开始铸造货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是在中国流行的对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概称,分别是、、和。“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来源于提出的“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但与其原意并不相同。这种说法只在中国流行,并没有得到世界范围的历史学界的公认。因为这个说法只能代表文明发源地的文明中心,并不规范。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发源地,文明分别指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同一时期的爱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在文明的发源地。 说法来源 在其写于1900年的《》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罗马是也”。但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不是梁启超发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有four major early (ancient) civilizations的说法,在美国一些历史教科书中也有这种说法。后来人们将“小亚细亚”修改为两河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文明——巴比伦。 四大文明古国都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的两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印度代表了恒河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代表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代中国即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而巴比伦只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 四大文明古国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的统治者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黄河、印度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中国、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中国和巴比伦都发现了,印度则发明了。 2文明发源地 《》(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公元前2500年)、、古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的《》中提及:“中 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和流域及伊朗高原;印度的文明中心位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这一地区从米诺斯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及主要成就

四大文明古国及主要成就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 一、古埃及 (一)文明起源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 (二)起始时间 约公元前 4000 年 (三)主要成就: 1.金字塔: (1)建造金字塔的用途:陵墓。当时埃及的国王(被称为“法老”)在活着的时候动 用人力、财力给自己修建陵墓,即金字塔。 (2)常考:现存 80 多座金字塔,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胡夫是古埃及王国第四王朝的 法老,据说当时胡夫用了 10 万人、花费了 30 年的时间建成。胡夫金字塔高 146.5 米,由 230 万块大石块堆叠而成。在法国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 2.狮身人面像: (1)胡夫有一个儿子,名为哈夫拉,哈夫拉也修建了金字塔,其金字塔前有一狮身人 面像。据说面容以哈夫拉为原型,造型源于古埃及神话中的妖怪斯芬克斯。在古埃及神话中,斯芬克斯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故狮身人面像也被称为斯芬克斯像。 (2)斯芬克斯之谜:希腊神话中也有斯芬克斯,它是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怪 兽,其给路人出谜语:什么东西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此谜语为斯芬克斯之谜。谜底:人,婴儿时期用四肢“爬”,中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暮年需要用拐杖。注意:斯芬克斯之谜常指代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考查过单选题。 3.太阳历:古埃及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属于历法的一种。 (1)历法: ①主要确定一年和一月中的日数; ②让一年当中的日数与一月当中的日数成整数。“年”在天文学上称之为回归年,“月” 在天文学上称之为朔望月。回归年和朔望月包含的天数都不是整数,如现代推算的一回归年是365.24220……天,一朔望月是29.53059 天。历法要使一年的日数和一月的日数成整数,因为整数才利于计时、劳动耕作,故此,人为约定了很多历法规则,其中一种就是太阳历。 (2)太阳历也被称为阳历。规则:年的日数平均约等于回归年,而月数和月的日数人 为规定。例: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即是一种太阳历,一年当中的日数是 365 或 366 天,约等于一回归年,月数是人为规定的,有 12 个月,日数有 30、31 天,2 月份还有 29、28 天。 (3)当时埃及人已经把一年的日数确定为 365 天,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每月 30 天,再加上 5 天在年尾为年终祭祀日。 二、古巴比伦 (一)文明起源 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内,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被人称为巴比伦文明。 (二)起始时间 大致公元前 5000 年-公元前 4000 年,苏美尔人来此定居 (三)主要成就

四大文明古国简述

四大文明古国简述 一、概述: 四大文明古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简称。分别是古巴比伦(亚洲西部)、古埃及(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古印度(亚洲南部)和中国(亚洲东部)。 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发源地,文明分别指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稍后期的爱琴海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在文明的发源地和所在地区的影响力。 二、近代中国人的观念 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中国、印度、埃及、罗马是也”。梁启超在清朝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家战争接连失败,人民丧失信心的情况下提出四大文明古国这种概念,为了增强民族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在国家危难中是值得肯定的。不过的确在地中海地带出现了很多比四大文明古国更早的文明,比如迈锡尼文明等。在国家综合国力强大以后,我们反而不经常提四大文明古国这个概念了,因为我们民族自信心也增强了,所以不需要强调这个概念。(概念,口号具有时限性,就像印度现在还说自己是世界多极化的第5级,但是只有印度这么说,我们要(爱国,创新,厚德)包容,理解这种行为,因为中国会越来越强大) 三、国际认可 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1] 《全球通史》(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古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这一地区从米诺斯文化时期至中世纪末期,一直在经济和文化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应该说明,这里所说的欧洲包括北非[1] 。”而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里,中东文明即包括了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文明。 日本NHK电视台的大型纪录片《世界四大文明》里,也承认中国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 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大型记录片《文明的轨迹》里,将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称作世界四大古文明。

最新亚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教学设计资料讲解

《亚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11历本 11105214114 缪艳艳 【教材版本】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0XX年第1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中的第一目,主要讲述了古埃及的各文明成果,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的延续和深化,又与古代西亚国家、古印度和中华早期国家连接和对比,是七年级下册的延伸,在本单元内部结构上具有启下的作用。课程标准对此课的要求是“比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的地理特征, 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课程标准还在活动建议上提出“引导学生在地图上圈划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区域,标明其年代;指导学生从当时的经济生活和文化成就中找出环境影响的印记。”因此,这一节课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材料、图片,让学生对古埃及的文明成就做出整体感知,以及它产生的原因。引导 学生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得出自然环境(尤其是尼罗河)对古埃及 文明产生的重要影响。要让学生将人类与环境联系起来,意识到人与自然密不可分。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对埃及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对金字塔、木乃伊、法老等具有代表性的古埃及文明成就都有所耳闻。少数知识面较广的学生甚至看过专门介绍的书籍,因此有一定的基础。七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早期文明区域》一课, 知道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知识和部分尼罗河文明成果。但是学生还没有将区域文明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起来,也不明白古埃及文明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早期文明的 区域。 2、了解古埃及的各 项文明成就。 3、简述尼罗河对埃 及文明带来的影 响。1、能通过图片提取有效信 息并总结特点或得出结 论。 2、通过学习,能够从自然 环境出发分析环境对文 明产生的影响,从而能 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 系。 懂得人与自然应和 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古埃及各文明成就。 2、教学难点: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带来的影响,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分析图片,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四张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是属于哪几个国家的建筑物。 师: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并说说它们的地理位置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 (幻灯片上首先遮去国名,生指出位置并概括归纳)

四大文明古国简介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是在中国流行的对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概称,分别是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来源于梁启超提出的“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但与其原意并不相同。这种说法只在中国流行,并没有得到世界范围的历史学界的公认。因为这个说法只能代表文明发源地的文明中心,并不规范。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发源地,文明分别指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同一时期的爱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在文明的发源地。 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这是“四大文明古国”概念的早期雏形。后来人们将“小亚细亚”修改为两河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文明——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都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印度代表了恒河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代表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代中国即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而巴比伦只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 四大文明古国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苏美尔文明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圆周率,巴比伦和中国都发现了勾股定理,印度则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3. 教学用具 PPT 4. 标签 古代埃及,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与社会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设问: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设问: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教学预设:便于航行。 片段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3.教学环节二:几何学和太阳历 活动:分组采访官员和农民,自己设计采访的问题,小组成员分角色表演。 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在采访和回答的过程中理解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对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几何学的产生的重要意义。 出示:几何图形和太阳历中的三个季节。 设问:太阳历发明的意义

历史九上第2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总结

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第一课时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 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中国 回忆中国历史内容,归纳:1、中国是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前475年),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2、中国是文化传统惟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 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从位置、性质、政治等方面讨论并归纳东方文明的共同特征。

讨论: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提示: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古代东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A、古埃及的金字塔B、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C、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总结巩固】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古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也走过一条从小国到统一的道路,其中雅利安人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中形成的等级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征。佛教的兴起适应了印度半岛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它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一面,也有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群众的一面。

1.古代亚非大河文明

第1课时古代亚非大河文明 一、古代埃及(非洲) 1.地理位置:在非洲的东北部,莽莽沙漠之中,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以后留下了肥沃的黑土,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埃及文明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赞叹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课本第4页小字) 2.产生发展: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000年,埃及初步统一,定都孟菲斯。公元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埃及国力强盛、疆土不断扩大,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国家波斯所灭。 3.金字塔。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为什么每个国王即位以后,都要为自己建造陵墓呢?古埃及的法老们不仅仅满足生前统治着人世,幻想死后复活成神,永远庇护着他们的子孙后代。根据古埃及的宗教和神话,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就是存放法老的木乃伊的地方,是他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这便是每个法老即位以后都要为自己修筑陵墓的原因。 金字塔的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的下游,已经勘察到的金字塔大约有八十座。其中,有三十多座可见其原有轮廓,其余的只剩一些废石堆了。这些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是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9米,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落,现高仅为137米,共用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灰石和花岗岩垒叠而成,平均每块巨石重约 2.5吨。胡夫金字塔不仅外观雄伟,而且内有结构复杂的“地下宫殿”,整个建筑设计严密,工程牢固,历时几千年还安然屹立于尼罗河畔。 为什么金字塔千年不倒呢?金字塔有两个忠实“保镖”—52度“角”和方锥体的“形”。金字塔面与面之间的角度是51度50分9秒,这与有“自然塌落现象的极限角和稳定角”之称的52度角相差无几,而52度角被认为是最稳定的角,这说明金字塔是按照这种“极限角和稳定角”来建造的。 这些巨石是如何搬运到位的?一般认为是这样建造的:首先采石,工匠们把加工过的平整光滑的巨石用人或牛拉的木橇运往现场。由于木橇运行需一条平坦的道路,这需要先修路,据估计仅这项工程就花去了将近10年的时间。他们如何把一块块巨石一直垒到百米以上的高度呢?古埃及人很聪明,他们围绕金字塔塔基修出螺旋上升的缓坡道,随着塔的升高,坡道也螺旋上升,这样石料总是可以运上去。以此类推,等到塔建成后,再将土坡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在技术非常落后的古代,进行这样巨大的工程是异常艰苦的。这些金字塔的建成,充分显示出建造者已经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物理学和数学知识,表现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金字塔是谁建的?面对高大雄伟的金字塔,人们在赞叹之余,也产生了很多疑问。有人说是火星人建的,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有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一般人认为,金字塔是古埃及所建,根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以胡夫金字塔为例,据说是用了10年时间修筑运石道路和地下墓室,又用了20年时间才砌成塔身,整个工程历时30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结论: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威严的象征。在哈佛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是最著名的。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它面向东方,高达22米,长57米,加上被埋没的前爪,全长60多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用建筑金字塔时留下的一块天然巨石雕成的。1798年拿破仑率兵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一种奇特的“笑容”,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神秘感。 无论是建造雄伟壮观的金字塔,还是威风凛凛的狮身人面像,其目的在于让人们相信,法老凌驾一切的威权是永世不可动摇的,妄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 (放映《空中花园》,图片属于哪一地域?古代巴比伦的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