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植物学

英文名称:Botany

课程编号:0224101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144

学分:6

授课教师:叶创兴、廖文波、刘蔚秋、辛国荣、石祥刚、黎运钦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编写日期:二00五年九月修订

前言

本大纲根据朱念德、叶创兴、廖文波、李筱菊、戴水连等编写的《植物学》(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2000)和叶创兴、冯虎元等编写的《植物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草拟,并在参考了中山大学植物学教研室编订的四份教学大纲之后修订的。大纲包括植物学课程的目的与要求、理论课讲授内容、实验课内容三部分。

一、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由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分类(包括孢子植物分类和种子植物分类)两大部分组成。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

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孢子植物分类学、种子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在学习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对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应用和相关的制片技术,应鼓励学生加以了解,现已有选修课。在讲授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考虑到细胞学课程对细胞的结构还要详细讲授,对植物细胞可略讲,着重强调细胞壁、液泡、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对植物的组织要详细加以讲授,这样在讲授器官发育涉及这些组织时可略讲。

在讲授各大类群时,既要指出各类群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同时应注意有关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获得较完整的系统分类概念。讲授各类群及各门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时,要分清主次,做到重点突出,有些在大纲中所列的部分内容和生态习性,经济意义以及不打算讲授的类群,可让学生自学,有些代表植物可放在实验课中讲授的类群,可让学生自学,有些代表植物可放在实验课中讲授和观察来代替课堂讲授,重点的代表植物在大纲里用“Δ”标出,可以省略的代表植物用“*”符号表示,一般代表植物不注明符号,由讲授者自行选择。植物分类有鲜明的地区性的特点,使用本大纲时,应结合当时当地具体情况,有选择和取舍。

在孢子植物部分,要求学生对孢子植物中各大类群和门的特征,以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有所认识,从而建立起植物界演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在种子植物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流行的种子植物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有所了解。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各类群特征的同时,也应掌握有关的名词术语,基本概念,尽可能记忆有关名词术语的英文拼读,熟记若干著名属、种的拉丁学名。

要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综合应用学到的形态和分类学知识,掌握识别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方法,了解检索表的不同编排方法,能应用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鉴定常见的植

物。通过课堂和野外实习,认识300种常见的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了解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压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作用,拍摄更多的植物照片、植物景观照片、不同生境的植物,建立当地植物网站,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本大纲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时为144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与实验课各占72学时。形态解剖部分和系统分类部分所占比例为1:2,用一个学期完成授课。自学学时教师不作硬性安排,而由学生自己掌握。每一章后括号内的学时数为理论课讲授学时数。授课期间的课后认种教师可根据实际安排。在学习完本课程后,有1周的野外实习时间。

二、理论课讲授内容

绪论(1学时)

将上下册的绪论与引言合在一起加以简明的介绍。重点阐明二界系统的植物界,强调植物作为第一生产者的地位,和在维持地球生命中的重要作用;生物的等级和命名,种的定义;植物分类大纲;植物的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人为的植物分类系统和自然的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讲授人为分类与自然分类时避免绝对化。现在人们都把林奈的分类法看成是人为的。而在林奈时期,他的分类法具有客观性,在某种意义上表现出独创性的见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地深化,并由此而接近真理的。

△△“物种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是不易弄通的概念,讲授时可以从具体事物出发,举例说明,进而加以抽象,提出概念化的定义。并允许讲授者自由发挥,各抒已见。

I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23学时,包括置于种子植物前面的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8学时在内)

在第一和第二章中,重点讲授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细胞壁、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液泡)、略讲细胞的繁殖(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重点讲授组织起源、各种组织的分布、结构、特征、功能等,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以便为下一步学习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打下基础;一般介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无丝分裂、组织系统等,学生对此必须有所认识和了解。在第三章中对根、茎、叶营养器官的结构和发展,以及对根、茎的初生结构、

次生生长和次生构造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其它则作一般了解。在第四章中对花、果实、种子等繁殖器官的结构和发育,种子植物的生活史,“双受精”的意义,学生也必须加以熟练掌握,以便为种子植物分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植物细胞(3学时)

第一节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三、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一、有丝分裂

二、无丝分裂

三、减数分裂

第四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4学时)

掌握植物的六大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概念及其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

第一节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一、植物组织的概念

二、植物组织的类型

第二节植物体内的组织系统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8学时)

第一节根

重点讲授根尖的结构和发展,根的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介绍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根和根系的类型、侧根的形成、根瘤和菌根等,学生对此要有所认识和了解。

一、根的生理功能(自学)

二、根与根系(自学)

三、根尖的结构和发育

四、根的初生结构

五、侧根与不定根的形成

六、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七、根瘤与菌根(自学)

第二节茎

重点讲授茎与根在外形上的区别、茎尖的结构和发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生长和

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等,均与根作比较,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介绍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芽、茎的生长习性、分枝的类型、裸子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学生对此可作一般性掌握。

一、茎的生理功能(自学)

二、茎的形态

三、茎尖的构造与发育

四、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五、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六、裸子植物茎结构

七、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第三节叶

重点讲授叶组成、单叶和复叶、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等,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介绍叶的生理功能及经济利用、叶形态、脉序、异型叶性、叶发育、松叶的结构、落叶和离层等,学生对此必须有所认识和了解。

一、叶的生理功能(自学)

二、叶的形态

三、叶的起源和发育

四、叶的结构

五、叶的生态类型(自学)

六、叶的衰老与落叶(自学)

第四节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一、营养器官间结构的联系

二、营养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第五节营养器官的变态

一、变态的概述

二、根的变态

三、茎的变态

四、叶的变态

五、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第四与第五节的内容均作一般性的介绍,学生可作一般性掌握。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8学时)

重点讲授花的组成、花序、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类型、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等,对此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介绍植物的繁殖、花的概念、禾本科植物的花,花程式和花图式、开花、传粉、果实和种子对传粉的适应等,学生对此必须作一般性掌握。

第一节*植物的繁殖(自学)

一、植物繁殖的类型

二、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及解剖学基础

第二节花

一、花的形态和结构

二、花各部分的演化

三、花程式和花图式

四、花序

五、花芽分化

第三节雄蕊的发育和结构

一、花药的发育

二、花粉粒的发育

三、花粉粒的形态

四、花粉败育与雄性不育

五、花药和花粉培养

第四节雌蕊的结构和发育

一、雌蕊的结构

二、胚珠的发育

三、胚囊的形成

第五节开花与传粉(自学)

一、开花

二、传粉

第六节受精作用

一、花粉粒的萌发与生长

二、双受精作用

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第七节种子和果实

重点讲授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的种子的结构,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介绍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的结构,略提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学生对此要有所了解。

一、种子和幼苗

二、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自学)

四、被子植物生活史

II植物系统分类部分(48学时)

第一章藻类植物(8学时)

要求学生了解藻类分门及其主要依据,并运用这些特征去识别各门藻类。

藻类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富于多样性,要求学生通过代表植物了解藻类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进而概括出藻类的繁殖和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变趋势。

“藻类植物概述”一节的藻类植物的体型和生活史,待讲完藻类植物各门之后,结合到第十一节“藻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中进行讲授。

由于藻类的结构和生活史是极为多种多样的,关于它们的系统发育和进化路线有过各种不同的理论。讲授时应掌握重点,就是说把总论点讲透,对各论中的次要部分可以省略。如因条件所限,可不勉强求全,存其大概。为了引起学习藻类学的兴趣,可以结合近年来藻类学研究的新成就,如我国藻类工作者研究甘紫莱的贡献,以及藻类在海水养殖中的重要性等加以发挥。

学完“藻类植物”这一章,要求学生了解到,藻类植物9个门,彼此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这是因为原核植物出现在地球上将近32亿年,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它们表现得很不连续。严格说来,“藻类”植物不是系统分类上很自然的类群。

第一节藻类植物概述

一、藻类的分布、生态习性

1.△藻类是自养的原植体植物(强调载色体的形态)

2.藻类的生态习性:水生、气生、内生、寄生,共生藻类。

3.△藻类的繁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同配、异配、卵式生殖)

二、藻类植物分门的依据

这一节带有总结性的内容,可以考虑在讲完藻类之后,才详细加以叙述,开头时只作简单介绍。

第二节△蓝藻门(Cyanophyta)

一、蓝藻的形态、结构特征

1.原生质体

2.光合作用色素

3.细胞壁

4.体型

二、蓝藻的繁殖

三、蓝藻的生态习性及代表植物

1.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属(Chroococcus)

2.颤藻目(Osillatoriales)

(1) △念珠藻属(Nostoc)

(2) *鱼腥藻属(Anabaena)

四、蓝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

1.蓝藻的经济意义

2.蓝藻的原始性

3.内共生学说

第三节*裸藻门(Euglenophyta)

一、裸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

1.形态 2.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3.贮存养分 4.繁殖方式

二、裸藻的繁殖

三、裸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

代表植物:△裸藻属(眼虫藻属)(Euglena)(在实验课中加以认识)

1.形态特征

2.繁殖

裸藻其他种类:*扁藻属(Phacus)、*颈胞藻属(Trachelomonas)

第四节△甲藻门(Pyrrophyta)

一、甲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

1.体型

2.细胞结构

3.载色体及光合色素

二、甲藻的繁殖

三、甲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

△多甲藻属(Peridinium)(在实验课中介绍)

四、甲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

第五节*金藻门(Chrysophyta)

一、金藻的形态、结构特征

1.光合色素

2.贮存养分

3.细胞壁

4.鞭毛

5.生殖

二、金藻的繁殖

三、金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合尾藻属(Synura)(在实验课中介绍)

四、金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

第六节*黄藻门(Xanthophyta)

一、黄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1.光合色素2.贮存养分3.细胞壁4.鞭毛三、黄藻的繁殖

三、黄藻的生态习性主要类群

代表植物:①黄丝藻属(Tribonema)②△无隔藻属(Vaucheria)(在实验课介绍) 第七节△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一、硅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

1.体型

2.细胞壁

3.光合色素

4.贮存养分

二、硅藻的繁殖

三、硅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

1. 圆筛藻目(中心目、圆心目、辐射目)(Centrales):△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2. 双壳缝目 (Biraphidinales) (羽纹硅藻目Pinnales):

△羽纹硅藻属(Pinnularia)

四、硅藻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

五、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的亲缘关系

第八节△绿藻门(Chlorophyta)

一、绿藻的形态、结构特征

1.细胞结构

(1)载色体中的光合作用色素、贮存养分 (2)细胞壁 (3)鞭毛

2.藻体形态

二、绿藻的繁殖

三、绿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

1.绿藻纲(Chlorophyceae)

(1)团藻目(Volvocales)

①△衣藻属(Chlamydomonas)

②*盘藻属(Gonium)

③△团藻属(Volvox)

(2)丝藻目(Ulothris)

丝藻属(Ulothrix)

(3)石莼目(Ulvales)

△石莼属(Ulva)

(4)管藻目(Siphonales)

△松藻属(海松属Codium)

(5)双星藻目(Zygnematales)

△水绵属(Spirogyra)

2.轮藻纲(Charophyceae)

轮藻属(Chara)

四、绿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九节Δ红藻门(Rhodophyta)

一、红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

1.载色体所含光合作用色素

2.细胞壁

3.贮存养分

4.体型

二、红藻的繁殖

三、红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

1.紫菜亚纲(Bangioideae)

△紫菜属(Porphyra)

2.真红藻亚纲(Florideae)

*多管藻属(Polysiphonia)

四、红藻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

第十节△褐藻门(Phaeophyta)

一、褐藻的形态、结构特征

1.体型 2.光合作用色素 3.贮存养分 4.鞭毛

二、褐藻的繁殖

三、褐藻的分类与代表植物

代表植物:

1.水云目(Ectocarpales):水云属(Ectocarpus)

2.海带目(Laminariale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3.墨角藻目(Fucales):鹿角菜(Pevetia siliquosa)

四、褐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中地位

第十一节*藻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一、藻类色素类型的演化

二、藻类细胞及其体型的演化

(1)根足型 (2)具鞭毛型 (3)球胞型 (4)胶群体 (5)丝状体 (6)多核体

(7) 组织体 (8)各种体型的演化趋势

三、繁殖及生活史上的演化

四、繁殖方式的演化 (2)生活史的演化

五、藻类植物和其他植物的联系

第十二节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自学)

第二章菌类植物(8学时)

粘菌门、卵菌门和真菌门的共性,分门的依据;粘菌门略讲即可。本章的重点是真菌门。不讲授细菌门。

在讲述真菌门的系统、分类时,应阐明由原始到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趋势。

在讲授生活史时,应注意核相交替、性器官的分化和孢子的类型与形成等主要环节。

在列举各类代表植物的形态时,宜结合其生态习性,注意植物与外界环境的密切关系。

学完“菌类植物”这一章之后,要向学生说明,正如藻类植物一样,三个门的菌类之间,缺乏系统上的直接联系。它们只是由于生活上的异养方式的相同,而集合在一起,至于系统起源方面,它们之间可能是不相联系的。由于异养方式,使营养器官变得简单化,生殖器官也发生了多样性和复杂化。致使对它们的研究很不完善,特别是“半知菌类”,由于它们的生活史的不完全被认识,有待人们去深入探讨。

第一节△菌类概述

第二节 *粘菌门(Myxomycota)

一、一般特征

二、代表植物

发网菌属(Stemonitis)

三、粘菌门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三节卵菌门(Oomycota)

一、卵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二、卵菌门的代表植物:

①水霉目(Saprolegniales)

△水霉属(Saproleguia)

②霜霉目(Peronosporales)

代表植物:白锈菌Albago candida

第四节△真菌门(Eumycota)

一、真菌的通性(一般特征)

1.营养体及细胞构造

(1)真菌营养体的体型 (2)细胞构造 (3)菌丝的生长特性

2.菌丝的组织体

(1)菌核 (2)子座 (3)根状菌索

二、真菌的繁殖及生活史

1.营养繁殖 2.无性生殖 3.有性生殖

三、真菌门的分类

第五节*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1.一般特征

2.分类和代表植物:玉蜀黍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

第六节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1.一般特征

2.分类和代表植物:△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第七节△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一、子囊菌的主要特征:子囊、子囊孢子、子囊果、有性生殖、钩状联合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1.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代表植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

代表植物:①曲霉属(Aspergillus)②△青霉属(Penicillium)

3.核菌纲

代表植物:①△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②白粉菌属(Erysiphe)

③虫草属(Cordyceps)

4.①盘菌属(Peziza) ②羊肚菌属(Morchella)

第八节△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一、一般特征:菌丝体、

二、繁殖:有性生殖、锁状联合、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担子果、无性生殖

三、主要类群及代表植物

1.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1)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

(2)锈菌目(Uredinales): △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2.层菌纲(Hymenomycetes)

(1)银耳目(Tremellales):△银耳(Tremella fusiformis)

(2)木耳目(Auriculariales):△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3)伞菌目(Agaricales):△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

(4)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①灵芝属(Ganoderma)②猴头属(Hericium) 3.腹菌纲(Gasteromycetes)

(1)鬼笔目(Phallales):短裙竹荪(Phallus duplicata)

(2)马勃目(Lycoperdales):马勃属(Lycoperdon)

第九节* 半知菌纲亚门(Deuteromycotina)

一、一般特征

二、分类和代表植物

1.丛梗孢目(Moniliales):△稻梨孢(Piricularia oryzae)

2.黑盘孢目(Melauconiales):棉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ossypii)

3.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蚕豆叶壳二孢(Ascohyta fabae)

4.无孢菌目(Agonomycetales):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第十节* 菌类的起源和演化

一、真核生物的演化

二、真菌门各亚门的亲缘关系

三、卵菌、粘菌在菌物中的分类地位

第十一节 *菌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三章*地衣植物门(Lichenes)(1学时)

主要说明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它们在生活中的共生关系。

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了解地衣的形态和构造及其自然界中的分布和经济意义。

一、地衣植物的特征

1.特殊的原植体

2.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1)地衣的形态:壳状、叶状、枝状

(2)地衣的结构

二、地衣的繁殖:营养繁殖、有性生殖

三、生态习性和分布

四、地衣的分类

五、经济意义

第四章苔藓植物(Bryophyta)(2学时)

说明从苔藓植物开始具有由多细胞构成的有性生殖器官,合子在母体中发育成胚,具有完整而固定的异形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并且多适应于陆生生活,因而与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迥异,而与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有着更多的共同性。

在讲授苔藓植物的分类时,可用列表比较的形式,介绍苔纲和藓纲的特征,使学生对这两个纲的区别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转入纲以下分类等级的讲授。

由于学时有限,苔纲以地钱属、藓纲以葫芦藓属作为重点内容,其他类型可简单介绍它们在形态构造和系统上的特殊性。

本章要求重点讲授代表植物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构造,生活史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孢子体着生并依赖于配子体,原丝体的出现等。

在苔藓植物的起源问题上,存在着起源于藻类和起源于裸蕨的两种观点。可指出有越来

越多的学者倾向起源于藻类。

学完这一章之后,要向学生指出,这类原始的陆生植物在世代交替的特殊性,孢子世代的寄生习性和现代的陆生植物完全两样,反映出苔藓植物和它们之间在系统发育上可能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看,苔藓植物可能是陆生植物的盲枝。

第一节苔藓植物概述

一、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配子体、孢子体、生活史的主要特征、从水生到陆生生活的

过渡类型

二、苔藓植物的分类

第二节苔纲(Hepaticae)

一、苔纲的基本特征

二、苔纲的主要类群

1.△地钱属(Marchantia)

2.光萼苔属(Porella)

3.角苔属(Anthocoros)

第三节藓纲(Musci)

一、藓纲的基本特征

二、藓纲的主要类群

1.泥炭藓属(Sphagnus)

2.黑藓属(Andreaea)

3.△葫芦藓属(Funaria)

第四节*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一、苔纲与藓纲的比较

二、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三、苔类与藓类的进化关系

四、苔藓植物的生态学及在经济意义

第四章蕨类植物(Pteridophyta)(5学时)

在讲授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时,对孢子体的外形,中柱,小叶型、大叶型、孢子叶、营养叶、脉序,孢子叶,孢子叶球、孢子叶穗、孢子囊,孢子、孢子囊群及囊群盖,蕨类植物

生活史,应先作介绍,让学生首先掌握好这些特征,为进一步学好蕨类植物打下基础。

由于课时有限,讲授各代表植物时,宜着重于外部形态特征。对合子的萌发情况和解剖

蕨纲作为本章的重点之一,因课时有限,真蕨目不分科进行讲授。可选取当地常见种类作为代表进行讲授。

学习蕨类植物这章之后应说明:①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世代交替的特点,指出孢子体与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幼孢子体还必须在原叶体上生活一段时间;②在结构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叶型和中柱类型的系统进化,对陆生植物进化和发展的历史作用;③古蕨自古生代以来遗留下的化石,对于人类了解自然界发展的意义,及其经济作用;④我国蕨类区系的丰富资源在科学研究及生产上的价值。

第一节Δ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

一、维管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维管植物的中柱及其演化

三、维管植物的分类系统

第二节蕨类植物概述

一、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孢子体、无性生殖、配子体、胚、世代交替

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

第三节 *松叶蕨亚门(Psitophytina)

一、特征:孢子体、配子体、合子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松叶蕨属(Equistum)

第四节Δ石松亚门(Lycophytina)

一、石松亚门的主要特征

二、石松亚门的主要类群

1.石松目(Lycopodiales):△石松属(Lycopodium)

2.卷柏目(Selaginellales):△卷柏属(Selaginella)

第五节 *水韭纲(Isoetinae)

一、特征

三、分类及代表植物:水韭属(Isoetes)

第六节楔叶植物(木贼植物)纲(Sphenophytina)

一、特征:孢子体、配子体、合子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木贼属(Eguistum)

第七节△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一、特征:孢子体、配子体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1.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1)特征:孢子体、配子体

(2)代表植物:瓶尔小草属(Ophioglossum)

2.原始薄囊蕨亚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1)特征:孢子体、配子体

(2)代表植物:紫萁属(Osmunda)

3.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edae

(1)特征:孢子体、配子体

(2)分类及代表植物

1)水龙骨目(Polypodiales)(真蕨目Filicales)

①特征

②代表植物:△蕨属(Pteridium)

2)苹目(Marsileales)及槐叶苹目(Salviniales)

①特征

②代表植物:苹属(Marsilea),△满江红属(Azolla)

第八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第九节 *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六章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 (1学时)

第一节Δ种子植物的特征

说明孢子体发达、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生殖过程中产生了胚珠、花粉管、种子,是种子植物最重要的特征及它们在植物系统发育的重要意义,明确种子植物在系统发育中

的位置。

第二节种子植物的分类

广义地以大孢子叶(心皮)是否包裹胚珠划分种子植物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七章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4学时)

对裸子植物的分类,重点应放在松柏纲。以松属(Pinus)为代表植物,详细讲授它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苏铁与银杏应通过孢子叶球的形态和生殖行为异同点加以比较,强调说明心皮的不同形态、生殖的特殊性,说明现在包括在裸子植物中的五个纲虽然是不连续的,但五个纲在雌配子体的发育上具有相似性和胚乳具有共同的来源,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加

我国具有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不少的特有属种,应结合各个纲介绍。北方学校对苏铁与银杏可以选择一例加以概括,松科的代表较多,亦可以重点介绍。在买麻藤纲,北方可以讲麻黄,南方则讲买麻藤,至于百岁兰完全可以省略。

“裸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一节中,对胚珠的形成,胚珠植物、雌配子体的胚乳与胚珠植物的关系,花粉粒在胚珠中萌发而不是在柱头上萌发,要结合介绍种子蕨的1—2个代表,为以后讲授被子植物的起源时,提供必要的基础。

学习裸子植物之后,应向学生指明我国裸子植物区系最为丰富,在现代生存的科、目中,除百岁兰科,其余12个科在我国均有代表,或有孢粉化石代表(南洋杉属Araucaria)。同时在化石的裸子植物和种子蕨等(原始的裸子植物)方面,除了五道木Pantaxylon之外,其余象苏铁蕨、本纳苏铁、开通类、科狄达等在我国都很齐全。因此,在我国开展裸子植物研究最为有利,裸子植物资源也最为丰富。

第一节Δ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裸子植物的分类

一、苏铁纲(Cycadopsida)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苏铁属(Cycas)

二、银杏纲(Ginkgopsida)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银杏属(Ginkgo)

三、Δ松柏纲(Coniferae)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松属(Pinus)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

(三)我国的松柏纲植物:

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铁杉属(Tsuga)、

银杉属(Cathaya)、油杉属(Keteleeria)、落叶松属(Larix)、金钱松属(Psaudolarix) 杉科(Taxodiaceae):△杉属(Cunninghamia)、水杉属(Metosquoia)、

水松属(Glyptostrobus)

柏科(Cupressaceae):侧柏属(Platycladus)、△柏木属(Cupressus)、

圆柏属(Sabina)

四、红豆杉纲(Taxopsida)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红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以上三个科可简单列表比较介绍。

(三)我国特有的属种

五、买麻藤纲(倪藤纲)(Gnetinae)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麻黄属(Ephedra)

买麻藤属(Gnetum)

*百岁兰属(Welwitschia)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

一、裸子植物的起源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种子植物的解剖结构。同时,掌握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识别和鉴定植物种类,为森林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植物栽培学、野生植物资源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植物解剖部分阐述植物体的结构基础(细胞和组织)以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介绍植物各大类群的划分、主要特征及相互之间关系,重点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方法、形态术语及北方重点科的识别特征,科中所包含的重点属、种的识别特征的要点及拉丁学名拼写及发音,同时以专题的形式介绍落叶树木冬态识别的形态术语及方法、树木物候观测的意义及方法,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 共40学时,植物形态解剖部分20学时;植物系统分类部分20学时 植物形态解剖部分 20学时 1、绪论1学时 (1)植物界 (2)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植物学发展简史与趋势 (4)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 2、植物细胞2学时 (1)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2)植物细胞的构造和功能 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原生质体、液泡及细胞内含物、细胞壁 (3)植物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4)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5)细胞死亡 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概念、特征与生物学意义 3、植物组织3学时 (1)植物组织及形成 植物组织概念、植物组织的形成 (2)植物组织类型 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及功能 (3)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4、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形态构造及功能 8学时 (1)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发生 种子的构造与类型、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成 (2) 根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 学时数48 学分3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结合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讲述了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等系列产品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精细化工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和动向。 难点:精细化工定义及其应用 第一章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知识(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2、精细化工工艺计算内容:物料、热量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的技术开发和发展策略。 难点: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物料衡算。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学时18)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表面活性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概况,羧酸盐型、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之胺盐型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和工艺路线;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介绍。5、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7、磷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 难点: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 第三章合成材料助剂(学时12)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合成材料助剂的定义、类别。3、增塑剂的定义、分类、增塑机理、增塑剂的性能要求、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4、阻燃剂、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类别及生产工艺介绍。5、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及合成生产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合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6、增塑剂的主要品种特点。7、阻燃剂、抗氧化剂的应用。8、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分类、应用。 难点:增塑剂的增塑机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阻燃剂、抗氧化剂、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花卉学 3.学时/学分:50/3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 5.先修课程:植物学 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二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2.课程目标: 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园林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繁殖学、种苗学等。通过花卉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花卉的分类、识别、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花卉的产业化栽培和经营和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植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目标是以合理的教学方法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实验实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花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花卉分类原理及方法;花卉种质资源及分布特点:花卉的生态习性及花卉生长发育基本规律;花卉繁殖、栽培的原理;花卉应用的基本原则等。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识别250-300种,掌握各类花卉繁殖、栽培的方法和主要步骤,能够安排花卉的周年生产,动手进行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计与布置。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解花卉的概念; 2.了解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花卉产业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3.明确花卉学在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4.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花卉的定义与花卉学的研究范畴 2.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中国花卉业的概况 4.世界花卉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花卉的基本概念; 2.花卉学习的意义。 难点:1.区分狭义的花卉、广义的花卉、本课程研究的对象; 2.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四)思考题 1.简述花卉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2.花卉常识知多少:园林之母、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 3.加入WTO后,中国花卉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章花卉的分布与分类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明确花卉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花卉分布的气候型分区及其特点; 3.掌握花卉生产及应用中的主要分类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世界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 2.世界气候型及代表花卉 3.中国花卉的地理分别及其特点 4.花卉资源的多样性 4.1物种多样性 4.2品种多样性 4.3生态系统多样性 5.花卉的分类 5.1按生活类型分类 5.2按栽培方式的分类 5.3按观赏特性分类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41023 课程英文名称: Concrete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砼工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水泥与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水泥与混凝土的性能检测,水泥与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防范。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以及特性; 2.掌握工程中水泥选用的方法; 3.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及组成材料选用方法; 4. 具备配置普通混凝土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水泥与混凝土的组成,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初步进行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设计,并能根据水泥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问题,进行弊病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基本生产配方设计,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检测与后期性能调配;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组成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特点,新拌混凝土的基本工作性能,硬化后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以及如何通过施工工艺进行三方面性能的调整;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现场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并能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掌握普通混凝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3.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进行水泥生产工艺设计和混凝土生产工艺设计的能力;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工程应用初步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水泥基本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制。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等。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 TEACHING PROGRAM) 执笔者:洪宇 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 编写日期:2017年8月 二、课程简述 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

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其中: 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1340051《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学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综合起来的一门课程。它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水稻、甘蔗、蔬菜和水果等害虫防治知识以及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多种农业植物病害防治知识。总学时90 理论60学时实验30学时。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保护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病虫害防治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学好植物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和教学实习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和防治通过实验和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求学生采集昆虫标本50种以上,病害标本30种以上。 三、面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气象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植物保护学与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课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习植物保护学要有上面的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依托。 六、实验名称与类别: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 昆虫体躯的外部特征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各部分构造和名称 实验内容:1。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2.观察口器构造与类型 3.观察昆虫的头式 4.观察昆虫触角、足和翅的类型。 实验要求:每个学生一台双目解剖镜按实验指导书观察每一顶内容。 实验2 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的各种类型 实验内容:1。变态的主要类型 2.昆虫卵的类型 3.全变态类幼虫的类型 4.蛹的类型 实验要求:掌握昆虫的发育与变态类型。 实验3 昆虫目的分类 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用检索表鉴定昆虫的方法。 2.重点掌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昆虫十个目的成虫特征,认识代表种类。实验内容:1。观察10个目昆虫的代表种类。 2.根据所列检索表,鉴定自己所采的标本属哪个目。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昆虫的标本,完成实验作业。 实验 4 昆虫标本采集及一般制作方法 实验目的:1。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2.了解昆虫标本的一般制作方法 实验内容:1。毒瓶的制作 2.野外采集保存 3.干标本的制作 4.浸渍标本的制作方法 实验要求:要求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按实验内容认真去做。 实验 5 主要农作物害虫识别 实验目的:认识水稻、甘蔗、花生、甘薯、果树、蔬菜等作物主要害虫。 实验内容:1。甘蔗暝虫 2.水稻螟虫(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3.花生斜纹夜蛾 实验要求:根据提供的标本,用实验报告描述各种昆虫的主要特征。 实验 6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 实验目的:通过室外观察,认识植物病害的多样性。 实验内容:观察五大症状类型和各种病征。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人:门勇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英语/ Special English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40341 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上机/实验等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教材:胡鸣刘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董坚,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选修课,是在本科生公共外语学习基础上,围绕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化学工程以及化工前沿领域等专业知识,着重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的表达、写作和翻译技巧。在学习中,特别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表达方式的掌握和理解。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化工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化工专业科学研究所需信息。能阅读本专业的英语科技资料,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分为“化学工业”、“化工工艺简介”、“化学工程”和“化工前沿领域”四大部分。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一)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学工业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包含的内容。通过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现象,一些常用术语的英语表述方法,初步熟悉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了解化学工业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英语专业词汇,相近词义的辨析,英译汉方法,长句的分析和理解。 工业催化剂概述 (二)化工工艺简介(Chemical Technology)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工工艺概论,结合典型化工工艺过程,介绍有机和无化学品的原料来源及生产工艺方法,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现象及一些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述方法,。 重点和难点:英语专业词汇,特殊的句子和语法现象,英译汉方法。 (三)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学工程的定义、历史,化工单元操作,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621植物学

2015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植物学) 学科、专业:食品科学(097201),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9720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97203),林木遗传育种(090701),森林培育(090702),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707)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是园林植物、园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农学、植物保护、草业、城市规划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有关学科研究生的业务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科《植物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绪论 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多样性;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 第一章种子与幼苗 种子的构造;种子的主要类型;种子的萌发条件、过程和幼苗出土类型,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植物细胞概念;植物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功能;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种类及其结成;细胞壁的结构和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主要变化过程。 组织和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三章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1. 根的基本功能;根和的根系的类型;根尖的分区及其生长动态;双子叶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及其特点;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及次生构造;侧根的形成过程;根瘤和菌根及意义。

2. 茎的基本功能;芽的类型及分枝方式;茎尖的构造与发育;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点及其增粗生长方式。 3. 叶的基本功能;叶的发生与生长及其组成;被子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及其特点;叶的生态类型与形态结构的关系;叶的寿命及落叶原因、变化等。 4.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 5.营养繁殖的繁殖方式: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概念、营养繁殖的概念及营养繁殖的形式、解剖学基础。 第四章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 花的概念、组成和类型;花芽分化的基本过程; 2. 雄蕊的发育与结构(花药的发育与结构,花粉粒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其形态结构)。 3. 雌蕊的发育与结构(雌蕊的组成和结构、胚珠的形成发育与结构、胚囊的形成与发育及其结构)。 4. 植物的开花、传粉与受精过程;被子植物双受精的概念和意义;种子的形成(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胚、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发育与结构及单性结实与无籽果实概念。 第五章裸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略考) 第六章植物界的类群与分类 1. 植物分类的基础(植物分类的方法;植物的分类单位;植物命名法;植物检索表的表达方式和使用。) 2. 掌握现代植物的基本类群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地衣类。高等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本课程采用两界系统)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和各大类群间的区别要点。(进化的观点) 3.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茎、叶的形态学术语;单叶与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花序概念及花序的类型;花冠类型;雄蕊类型及花药着药和开裂方式;雌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胚珠类型;花程式、花图式表达方式;果实类型) 4. 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 5.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及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主要是前两个系统) 三、考试要求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基本名称:植物学 2、课程英文名称:Bontany 3、课程编号:011192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44,实验学时数10) 10、学分:3.4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必须以辩证的观点,正确地认识植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联系专业和地区实际,着重介绍基本要领及基本理论,较系统地学习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育的一般规律,有性生殖等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与育种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准备必要的条件。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和农业科学研究,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为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及细胞器的主要功能;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死亡。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的概念,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理解原生质的概念,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的死亡。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 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理解组织系统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功能;了解分泌结构的类型及复合组织。 教学重点: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和胚乳),种子的基本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种子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理解种子休眠的原因和打破方法,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幼苗的类型。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种子的休眠。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 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52植物生态学”,包含“植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含植物生态学)是自然保护区学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自然保护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细胞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植物组织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种子的构造和类型及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及应用。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的分类单位、命名和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各基本类群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重要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特点相近科的区别。 第二部分植物生态学部分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植物的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园林专业)(20200919034443)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4106 适用专业:园林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教学时数:12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一切结论都源于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做到手、脑并用,无论是重新演示前人的某些结论还是利用所学的实验技术得出某些新结论,对初学者来讲,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学习方式是读书、听课所绝对不能代替的,因此实验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非常重要的课程。2、地位和任务: 近年来,实验课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是学好植物生理理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随着国家教改的进行,实验课在教学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这方面应该引起学生的重视。 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课与理论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实验教学内容应为促进理论教学和为科研、生产实践需要而选定,应尽量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总体要求: (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包括: 学生能自己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解释。 能够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能够借助教材(或说明书)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普通化学、通用物理、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5、修订的依据: 本大纲修订的依据如下: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大纲内容 教学重点:常规生理指标测定实验原理及方法。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设计是工程技术的起点,设计是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只有运用先进设计工具的工程师才能实施先进的工程设计,从而孕育出先进的工程技术成果。 本课程是学科工程技能训练课程,学生通过面向设计项目的实践学习过程,学习现代(化工专业)设计方法与工具,了解化工设计工作程序、工作内容、设计文档编制方法,从整体上实践学习化工设计的全过程,并初步掌握一种通用和一种化工专业CAD工具软件,以及基本的化工CAD方法,培养综合运用化学、热力学、单元操作、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机与设备、仪表与自控等化工专业基础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面向模拟设计项目,以围绕完成项目进行的自主学习为核心学习手段; 2、通过系列专题讲座对同学的实践过程进行宏观指导; 3、通过分组和个别辅导对同学的实践过程进行微观指导; 4、举行阶段性设计成果报告会,培养交流能力,督导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5、采取项目组合作承担项目的工作方式,培养团队工作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 6、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校网范围内实行网上无纸教学过程; 7、考试采用上机实作的方式进行。 三、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平均每周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 主要内容: 绪论(课堂讲授学时:1) –课程的意义、内容、性质、任务、目标 –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实施计划 第1章化工设计概论 (课堂讲授学时:4,实践教学学时:8) 1.1化工设计的类别和任务 1.1.1化工过程设计与化工厂设计 1.1.2化工设计阶段的划分 1.2化工设计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1.2.1项目可行性研究 1.2.2化工过程概念设计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5 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 学分:2.5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物学是植物生产类农学专业及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两界系统为依据,研究植树物界中物种形成和种系发展、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生理代谢及形态建成、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以植物的发育和进化为主线,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上系统扼要地介绍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分类演化、与环境间的关系,揭示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直观性强,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1、认识植物的组成基础、结构和功能; 2、揭开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3、控制、保护、利用和改造植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各类群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及其主要功能,建立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分类系统),使学生掌握和识别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生物进化的概念;了解植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及环境对植物的作用,树立植物生态的观念。注意体现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绪论 重点: (1)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2)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重点: (1)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 (2)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 难点: (1)细胞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 (2)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育和功能 重点: (1)种子的基本构造及种子的类型。 (2)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如何打破。 (3)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4)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6)明确年轮形成的原因。 (7)掌握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难点: (1)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2)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生长过程。 (3)双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的具体组成。 (4)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叶的结构与特点:双子叶植物叶柄和叶片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脉维管束的类型。(6)叶的生态类型:旱生叶的结构特点,水生叶的结构特点。 (7)如何区分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第三章植物的无机营养 重点: (1)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2)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外界条件。

《遗传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遗传学实验 课程名称(英文):Experiments of genetics 课程编号: 02241046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基础必修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教材: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主编.遗传学实验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指导书:刘祖洞等.遗传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87;吴鹤龄等. 遗传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鄢慧民等.遗传学实 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卢龙斗等.遗传学实验技术.安徽:中国科技 大学出版社1996。 学时学分:总学时 54 总学分2 实验学时 54实验学分 2 开出时间:三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生科院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学、普通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遗传学是生物学中最富于综合性的中心学科之一,也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前沿的学科之一。自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以来,遗传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阐明了许多遗传学现象和规律。进入21世纪之后,科学家对线虫、果蝇、拟南芥等动植物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更加突现出遗传学在生命科学中的核心与前沿学科的地位。遗传学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一样,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遗传学本身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而设计周密的实验研究,因此遗传实验课程是开展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遗传学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遗传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 根据遗传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共开出21个实验项目,可供108学时使用。内容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的遗传学实验,这些实验涵盖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等领域,既有验证性实验,使学生从个体形态、细胞、染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是化工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化工工艺学》课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工艺为主线,突出“宽、精、新、用”思想,即强调口径宽阔、简明精练、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型实用化,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教学容更加合理化,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第一线生产技术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煤化工、石油加工、生物化工等各方面理论和知识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大化工系统知识体系,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完整性、充实性,奠定现代化工工艺技术基础,满足企业生产第一线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个人简介 景崮,男,1949年7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师大学化学系,82年起在师学院化学系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从事化学教育和教学研究,主讲课程有:《化工基础》、《化工原理》、《绿色化学与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学》。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及化学工艺。近年来撰写论文20余篇,并从事了化工生产的科技实践。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Chemical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学习的专业课。本课程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极其发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重点放在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同时,对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废物处理作一定的

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观赏植物学》教学大纲 必修课 50学时(附加3天教学实习)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观赏植物学概念及含义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作用 第三节:学习方法及要求 第二章: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对世界园艺的贡献 第一节: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中国观赏植物对世界园艺的贡献 第三节: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章观赏植物分类 第一节:植物分类与命名方法 第二节:观赏植物栽培品种分类与命名方法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应用分类 第四章:观赏植物的功能与作用 第一节:观赏植物的美化功能与作用 第二节:观赏植物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生产与经济作用 第五章:观赏植物栽培生态条件 第一节:温度与观赏植物生长 第二节:光照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三节:水份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四节:土壤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五节:矿质元素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六节:气体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第六章:观赏植物的繁殖 第一节:有性繁殖 第二节:观赏植物的无性繁殖 第三节:组织培养: 第七章:观赏植物的栽培与管理 第一节: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第二节:温室花卉的栽培 第三节:观赏植物的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 第四节:观赏树木的栽植 第八章:观赏植物应用

第一节:观赏树林的应用 第二节:草本花卉的应用 第三节:花卉装饰类型 第九章:观赏植物的拉丁名及发音基础 第一节:植物拉丁学名的发音、语法规则及其练习第二节:常见观赏植物读音及其练习 第十章:露地花卉(一二年生花卉) 第一节:一、二年生花卉 第二节:宿根花卉 第三节:球根花卉 第三节:水生花卉 第四节:岩生花卉 第十一章:温室花卉 第一节:温室一、二年生花卉 第二节:温室宿根花卉 第三节:温室球根花卉 第四节:温室水生花卉 第五节:高山花卉(冷室花卉) 第十二章:观赏落叶花灌木 第一节:华北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三节:长江流域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四节:华南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五节:热带地区常见落叶花灌木 第十三章:观赏常绿花灌木 第一节:华东及华地区常见常绿花灌木 第二节:华南地区常见常绿花灌木 第十四章:观赏藤本植物 第一节:观赏藤本的类型 第二节:观赏草质藤本植物 第三节:观赏木质藤本植物 第十五章:观赏开花乔木 第一节:华北地区常见观花乔木 第二节:长江流域常见观花乔木 第三节:华南地区常见观花乔木 第十六章:观赏棕榈类植物 第一节:观赏棕榈科植物概述 第二节:主要观赏棕榈科植物类型及应用 第十七章:观赏松柏类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