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c.为学习心理与教育测量和评价打下基础。

3.先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答:一项实验研究结果要用何种统计方法去分析,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做到对数据分析正确,才能对统计方法做出正确地选用。选用统计方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首先,要分析一下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即所或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2)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3)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答:(1)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2)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属于随机变量。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科学研究中因观测人员、观测工具、观测条件的变化而具有随机变化的现象。在心理和教育科学领域,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也具有一定随机性质。观测数据的这种特点,称为变异性。即便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观测同一事物,只要是进行多次,那么获得的数据就不会完全相同。随着测量工具的完善和精确,数据的这种随机性变化就更明显。例如,人们对同一年级或同一年龄儿童甚至对同一个人进行同一学科的学业测试,或对同一个心理特点进行评量、观察多次,得到的数据绝不会全然相同,这些数据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造成数据变异的原因,出自观测过程中一些偶然的不可控制的因素,称随机因素。随机因素使测量产生的误差称作随机误差。由于这种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得在相同条件下观测的结果常常不止一个,并且事前无法确定,这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称这类现象为随机现象。在教育和心理科学的各类研究中,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内在的种种心理现象,不仅由客观上一些偶然因素会引起测量误差,由实验者和被试主观上一些不可控制的偶然因素也会造成测量误差,这些偶然因素十分复杂,因而造成的随机误差就更大,也就是使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具有更明显的变异性。

5。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答:根据其各自的定义,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表示。大圆表示研究对象的全体,也就是总体;大圆中的小圆表示其中一个样本,大圆中所有的点代表的是样本。

6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答:(1)参数是描述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样本的特征值称作统计量。

(2)区别:○1参数是从总体中计算得到的量数,代表总体特征,一个常数。统计量是从一个样本中计算得到的量数,它描述一组数据的情况,是一个变量,随样本的变化而变化。○2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样本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

(3)联系:1参数通常是通过样本特征值来预测得到,

7答案略

8、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什么?

(1)17.0千克(2)89.85厘米(3)199.2秒(4)17人(5)25本(6)93.5分答:上面的数据中测量数据有:(1)17.0千克(2)89.85厘米(3)199.2秒(6)93.5

计数数据有:(4)17人(5)25本。

(2)17.0千克、89.85厘米、199.2秒、93.5分,这些数据是借助一定的重量、长度、时间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数据,分别代表事物的重量、长度、时间或者分数。

9 符号代表的意义(课本20页)

分别代表(1)总体平均数,期望值(2)样本平均数(3)总体之间的相关系数(4)样本间的相关系数(5)总体标准差(6)样本标准差(7)总体间的回归系数(8)有限个体数目的总体【张书中的表示,课本19页】(9)样本容量,样本大小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二章答案

1.统计分组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进行统计分组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1)分组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基础

面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时,有时需要先做初步的分类,分类或分组一定是要选择与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的关的特性为依据,才能确保分类或分组的正确。在心理与教育学研究方面,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熟悉对分组的正确进行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业成绩研究中按学科性质分类,在整理智力测验结果时,按言语智力、操作智力和总的智力分数分类等。

(2)分类标志要明确,要能包括所有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组时,所依据的特性称为分组或分类的标志。整理数据时,分组标志要明确并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前后一致。这就是说,关于被研究现象本质特性的概念要明确,不能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另外,所依据的标志必须能将全部数据包括进去,不能有遗漏,也不能中途改变。

2、直条图或叫条形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资料。详见课本45页。

3、圆形图或叫饼图:主要用于描述间断性资料,目的是为显示多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

答:(1)求全距

R=X max-X min=242.2-116.7=125.5

(2)确定组数和组距

N=65代入公式K=1.87(N-1)2/5,得K=9.8,理论组数为10,组距为12.5,由于理论分组不能包括116.7,因此组数定为11,组距为12.5

(3)列分组区间,登记与计算次数

(4)编制次数分布表

(5)编制累积次数分布表

5、6、7忽略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章答案

本答案由L老师整理。但由于本人时间及精力的限制,答案可能不是很准确,欢迎加入到QQ群资料:17019532,欢迎一起讨论。

1、应用算术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要注意什么问题:

3.对于下列数据,使用何种集中量数表示集中趋势其代表性更好?并计算它们的值。(1)4 5 6 6 7 29 (2)3 4 5 7 5 (3)2 3 5 6 7 8 9 答:(1)中数6,因为题目中有极端数据,不适合用算术平均数

(2)众数5

(3)算术平均数5.71

4求下列次数分布的平均数、中数。

分组 f 分组 f

65~ 1 35~ 34

60~ 4 30~ 21

55~ 6 25~ 16

50~ 8 20~ 11

45~ 16 15~ 9

40~ 24 10~ 7

5求下列四个年级的总平均成绩

答:以上四个年级的总平均成绩约为91.72

6三个不同被试对某词的联想速度如下表,求平均联想速度

先求出每个被试的联想速度:

被试A的联想速度X1为:13/2

被试B的联想速度X2为:13/3

被试C的联想速度X3为:13/2.5

将数据代入公式3.7得平均联想速度为5.2

7下面是某校几年来毕业生的人数,问平均增加率是多少?并估计10年后的毕业人数有多少?

答:(1)平均增加率约为11%

(2)10年后的毕业人数约有1120*(1+11%)10=3180人

8计算第二章习题4中次数分布表资料的平均数、中数及原始数据的平均数

答:次数分布表资料的平均数约为177.6,次数分布表的中数约为177.5,原始数据的平均数约为1767。

第四章

1度量离中趋势的差异量数有哪些?为什么要度量离中趋势?

答:(1)度量离中趋势的差异量数有全距、四分位差、百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与方差。差异量数就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离散量数(measures of dispersion)。

(2)度量离中趋势的必要性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要全面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不但要了解数据的典型情况,而且还要了解特殊情况。这些特殊性常表现为数据的变异性。因此,只用集中量数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出它们的分布情形。为了全面反映数据的总体情况,除了必须求出集中量数外,这时还需要使用差异量数。

4应用标准分数求不同质的数据总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应用标准分数求不同质的数据总和时应注意这些不同质的观测值的次数分布应该是正态的。因为标准分是线形变化,不改变原分布的形态,只有原分布是正态时,转化后的标准分才是正态的。

5计算下列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差

11.0 13.0 10.0 9.0 11.5 12.2 13.1 9.7 10.5

解:把数据代入公式4.10得s=1.37

把数据代入公式4.5得AD=1.19

答:标准差约为1.37,平均差约为1.19。

6计算第二章习题4所列次数人布表的标准差、四分位差

答:标准差为26.3,四分位差为16.68

7今有一画线实验,标准线分别为5cm及10cm,实验结果5cm组的误差平均数为1.3cm,标准差为0.7,10cm组的误差平均数为4.3cm,标准差为1.2cm,请问用什么方法比较其离散程度的大小?并具体比较之。

解:由于两组得平均数和标准差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应该用差异系数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将数据代入公式4.15得CV1=53.85%

CV2=27.91%

CV1>CV2

答:5cm组的差异比10cm组的离散程度大。

1 2 3 4 90.5

91.0

92.0

89.5

6.2

6.5

5.8

5.2

40

51

48

43

解:应用公式4.14求解

答: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

第五章

2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计算下列各种情况的相关时,应用什么方法?

(1)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

(2)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但不为正态分布;

(3)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列变量也为正变量,但人为分为两类;

(4)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列变量也为正变量,但人为分为多类;

(5)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列变量为二分名义变量;

(6)两变量均以等级表示

答:(1)积差相关法

(2)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法

(3)二列相关法

(4)肯德尔W系数

(5)点二列相关法

(6)肯德尔等级相关法

3如何区分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

答:(1)点二列相关法(point-biserail correlation)就是考察两列相关观测值一个为连续

变量(点变量),另一个为“二分”称名变量(二分型数据)之间相关程度的统计方法。二列相关法(biserail correlation)就是考察两列观测值一个为连续变量(点变量),另一个也是连续变量不过被按照某种标准人为的划分的二分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的统计方法。(2)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的区别。二列相关不太常用,但有些数据只适用于这种方法。在测验中,二列相关常用于对项目区分度指标的确定。有时,某一题目实际获得的测验分数是连续性测量数据,这些分数的分布为正态,当人为地根据一定标准将其得分划分为对与错、通过与不通过两个类别时,计算该题目的区分度就要使用二列相关。如果题目的类型属于错与对这样的非类客观选择题,计算该题目的区分度就要使用点二列相关。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二分变量是否为正态分布。

5欲考察甲乙丙丁四人对十件工艺美术品的等级评定是否具有一致性,用哪种相关方法?答:应该用肯德尔W系数

6下表是平时两次考试的成绩,假设其分布是正态的,分别用积差相关与等级相关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并回答,就这份资料用哪种相关法更恰当?

被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A 86 58 79 64 91 48 55 82 32 75

B 83 52 89 78 85 68 47 76 25 56 解:用公式5.3b求两列变量的积差相关系数,得r=0.8

用公式5.7a,求两列变量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得r R=0.79

答:这份资料只有10对数据,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是有30对以上的数据,因此这份资料用等级相关更恰当。

7下列两面三刀变量为非正态,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相关。

被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X 13 12 10 10 8 6 6 5 5 2

Y 14 11 11 11 7 7 5 4 4 4 应该用相同等级计算相关的方法。

应用公式5.8,5.9求解

答:这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

8问下表中成绩与性别是否相关?

被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性别男女女男女男男男女女成绩

83 91 95 84 89 87 86 85 88 92 B

解:根据题意可知,两列变量一列为二分变量,一列为连续变量,因此计算点二列相关系数判断成绩与性别之间有无相关。

利用公式:5.13求得r pb=0.83

答:上表中成绩与性别有很强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83

9第8题的性别若改为另一种成绩A(正态分布)的及格、不及格两类,且知1、3、5、7、9被试的成绩A为及格,被试2、4、6、8、10的成绩A为不及格,请选用适当的方法计算相关,并解释之。

被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成绩A 及格不及格及格不及格及格不及格及格不及格及格不及格

83 91 95 84 89 87 86 85 88 92 成绩

B

两列变量的相关应该用二列相关进行计算。

利用公式5.14a求二列相关得r b=0.069<0.2

答:成绩A与成绩B的相关很小,成绩A的变化与成绩B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10下表是某新编测验的分数与教师的评价等级,请问测验与教师评定之间是否有一致性?

教师评定

被试总人数优良中及格

90~ 2 2

80~ 5 4 1

70~ 16 13 3

60~ 22 10 10 2

50~ 21 6 6 9

40~ 18 1 2 13 2

30~ 13 1 7 5

20~ 9 1 1 7

10~ 5 1 4

0~ 2 2

解:测验分数可以看作正态分布,由于教师评定等级为四等,因此这是一个四系列相关问题。答:测验成绩与教师评定之间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7.

11下表是9名被试评价10名天文学家的等级评定结果,问这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是否具

答: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48.

12将第11题的结果转化成为对偶比较结果,并计算肯德尔一致性系数。

解:利用公式5.12求得肯德尔系数为0.31

答:肯德尔一致性系数为0.31。

第六章

3何谓样本平均数的分布?

答:样本平均分布是抽样分布的一种,指从基本随机变量为正态分布的一个总体中,采用有放回随机抽样方法。

4从N=100的学生中随机抽样,已知男生人数为35,问每次抽取1人,抽得男生的概率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符合先验概率。

基本事件数为100,抽到男生的事件数为35,则抽到男生的概率为0.35

答:抽得男生的概率是0.35。

5两个骰子掷一次,出现两面个相同点数的概率是多少?

解:方法一:利用乘法原理

方法二:按照先验概率来求解

得P(A)=0.167

答:出现两个点数相同的概率为0.167

6从30个白球20个黑球共50个球中随机抽取两次,问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是多少?两次皆是白球队与两次都是黑球的概率各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符合古典概率。得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为:0.6*0.4=0.24

两次皆是白球队与两次都是黑球的概率满足乘法原理。得:两次皆是白球队与两次都是黑球的概率分别是0.36 0.16

答:得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为:0.24;两次皆是白球队与两次都是黑球的概率分别是0.36 0.16。

7自一副洗好的纸牌中每次抽取一张。抽取下列纸牌的概率是什么?

(1)一张K?

(2)一张梅花?

(3)一张红桃?

(4)一张黑心?

(5)一张不是J,Q,K牌的黑桃?

答:抽一张K的概率是4/54=0.074

抽一张红桃梅花的概率是13/54=0.241

抽一张红桃的概率是13/54=0.241

抽一张黑心的概率是13/54=0.241

抽一张不是J,Q,K牌的黑桃的概率是10/54=0.185

8掷四个硬币,出现以下情况的概率是多少?

(1)两个正面两个反面?

(2)四个正面?

(3)三个反面?

(4)四个正面或三个反面?

(5)连续掷两次无一正面?

答:根据题意,可用古典概率求解

(1)两个正面,两个反面的概率:P1=6/16=0 .375

(2)四个正面的概率为:P2=1/16=0.0625

(3)三个反面的概率为:P3=4/16=0.25

(4)四个正面或三个反面的概率为:P4=P2+P3=0.3125

(5)连续掷两次无一正面的概率为:P5=3/16=0.1875

9在特意功能实验中,五种符号不同的卡片在25张卡片中各重复五次,每次实验自25张卡片中抽取一张,记下符号,将卡片送回。其抽25次,每次正确的概率是1/5。写出实验中的二项式。问这个二项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各等于多少?

解:实验中的二项式为:b(x,n,p)=C x n p x q n-x

这个二项分布的平均数是5,标准差是2。

13今有1000人通过一数学能力测验,欲评六个等级,问各等级评定人数应是多少?解:1等级Z≥2>p=0.5-0.477=0.023 1000*0.023=23人

2等级1≤Z<2 p=0.477-0.341=0.136 1000*0.136=136人

3等级0≤Z<1 p=0.341 1000*0.341=341人

4等级1≤Z<0 p=0.341 1000*0.341=341人

5等级2≤Z<1 p=0.136 1000*0.136=136人

6等级Z≤2 p=0.023 1000*0.023=23人

答:各等级的人数为:23,136,341,341,136,23

15掷骰子游戏中,一个骰子掷6次,问3次及3次以上6点向上的概率各是多少?

用二项分布求解

答:三次6点向上的概率为0.054,三次以上6点向上的概率为0.63。

16今有四择一选择测验100题,问答对多少题才能说是真的会答而不是猜测?

答:当回答对33道题才能说是真会不是猜测。

17一张考卷中有15道多重选择题,每题有4个可能的回答,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答案。一考生随机回答,(1)求答对5至10题的概率;(2)答对的平均题数是多少?

答:答对5至10题的概率是:0.002,无法确定答对题数的平均数。

18E字形视标检查儿童的视敏度,每种视力值(1.0,1.5)有4个方向的E字各两个,问:说对几个才能说真得看清了而不是猜对的?

根据二项分布求解

答:说对5个才能说真得看清了而不是猜对的

19一学生毫无准备参加一项测验,其中有20道是非题,他纯粹是随机选择“是”和“非”,试计算:(1)该生答对5题的概率;(2)该生至少答对8题的概率

答:该生答对5题的概率是:0.015(2)该生至少答对8题的概率是0.12

20设某城市大学录取率是40%,求20个参加高考的中学生中至少有10人被录取的概率答:至少有10人被录取的概率为0.18

24答:Z=3,大于Z的概率是0.00135.

25答:大于该平均数以上的概率为0.08

26已知X2=12,df=7,问该X2以上及以下的概率是多少?

答:X2=12,df=7,查表X2表对应的p=0.100,所以X2以上的概率为0.1,X2以下的概率为1-0.1=0.9

27答:X2是20.16,小于X2值以下的概率是0.86

28从σ2=25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n=10的样本为:10、20、17、19、25、24、22、31、26、26,求其X2值,并求大于该值的概率。

利用公式4.9得:S2=30.8;

利用公式6.13得:X2=12.32,df=9

然后查X2表

答:X2值为12.32,大于这个X2值的概率为0.21

29若上题μ=23已知,则X2值是多少?又是多少?

根据公式6.12得:X2=15.92;然后查X2表

答:X2=15.92大于该值的概率是0.07

30答:两方差之比不小于F0.05

第七章

1何谓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07章习题解答

1. 何谓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点估计就是总体参数不清楚时,用一个特定的值,即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但估计的参数为数轴上某一点。 区间估计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未知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它不具体指出总体参数是多少,能指出总体未知参数落入某一区间的概率有多大。 点估计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缺点是点估计总以误差的存在为前提,且不能提供正确估计的概率。 区间估计的优点是用概率说明估计结果的把握程度,缺点是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估计值。 2以方差的区间估计为例说明区间估计的原理 根据χ2分布: 总体方差的.95或.99置信区间为: 即总体参数(方差)落入上述区间的概率为1-α,其值为95%或99% 3.总体平均数估计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总体方法为点估计好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又分为: (1) 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已知时,样本平均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故依据正态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2)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3)当总体非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只有在n 大于30时渐近T 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渐近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 4总体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应根据何种分布计算? 应根据Fisher 的Z 分布进行计算 5.解 依据样本分布理论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正态 其标准误为: 其置信区间为: 该科成绩的真实分数有95%的可能性在78.55----83.45之间。 6.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形,故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T 分布 其标准误为: 用df=99差T 值表,然后用直线内插法求得t α/2=1.987 其置信区间为: 该学区教学成绩的平均值有95%的可能在78.61---81.39之间。 7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计算标准误 ()()222212221σσσχnS S n X X n =-=-=-∑()()22/121222/2111)(ααχσχ----<<-n n S n S n 25.116 5===n x σσ45 .8355.7825.1*96.18125.1*96.1812/2/<<+<<-?+<

国际投资学教程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和生产力提高为目标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一阴历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国际公共(官方)投资: 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一般带有国际援助的性质。 国际私人投资:是指私人或私人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投资。 短期投资:按国际收支统计分类,一年以内的债权被称为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一年以上的债权、股票以及实物资产被称为长期投资。 产业安全:可以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的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制度安排能够导致较合理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经济保持活力,在开放竞争中本国重要产业具有竞争力,多数产业能够沈村冰持续发展。中观层次上的产业安全,是指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达到生存规模,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及较大的产业影响力,在开放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资本形成规模: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 2、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一)投资规模,国际投资这这一阶段蓬勃发展,成为世纪经济舞台最为活跃的角色。国际直接投资成为了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的载体。 (二)投资格局,1.“大三角”国家对外投资集聚化 2.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 3.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走上了对外投资的舞台 (三)投资方式,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四)投资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重点进一步转向第二产业。 3.如何看待麦克杜格尔模型的基本理念 麦克杜格尔模型是麦克杜格尔在1960年提出来,后经肯普发展,用于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理论模型,其分析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及整个世界生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麦克杜格尔和肯普认为,国际间不存在限制资本流动的因素,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要素丰富的国家流向资本要素短缺的国家。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前者的资本价格低于后者。资本国际流动的结果将通过资本存量的调整使各国资本价格趋于均等,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世界各国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 虽然麦克杜格尔模型的假设较之现实生活要简单得多,且与显示生活有很大的反差,但是这个模型的理念确实是值得称道的,既国际投资能够同时增加资本输出输入国的收益,从而增加全世界的经济收益。 第二章 三优势范式 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三,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指一国企业拥有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资本、规模、技术、管理和营销技能等方面的优势。邓宁认为的所有权特定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资产性所有权优势。对有价值资产的拥有大公司常常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

高等教育学真题及答案2014年

2014年湖南省高等教育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课程试题(A) 一、选择题 1.中世纪,每所大学都设有医学、文学、法学每个教师会。每个教师会推选一名系任性质的decani。() A.神学 B.数学 C.法学 D.辩证法 2.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学统一”和“”的新型教育原则,使大学除培养人才之外具备研究的新职能。() A.生产与劳动结合 B.科学与人文结合 C.教学与服务统一 D.独立与自由统一 3.“看来只有一个人类的终极价值,一个所有人都追求的遥远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被不同的著作家分别称之为自我实现、自我现实化、心理健康、个别化、自主性、创造力、生产力的东西。”这是主义的观点。() A.科学 B.唯物 C.人文D结构 4. 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知识创新、学术探求、科学研究() A.知识 B.能力 C. 个人 D. 社会 5.通过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的模式包括: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不分专业模式和产学研究结合模式。() A.弹性学习模式 B.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C.学分限制模式 D.完善学分制度模式 6.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这一基本功能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A.创新新知,促进社会发展 B.科学研究,发展真理 C.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D.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与创造 7搞到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一般概括为规律、教学科研互动规律、教学的发展性规律和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A.启发性 B.知行合一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8.收集资料、实验测试、理论概括和反复论证等活动,是科学研究的阶段。() A.科研准备 B.科研实施 C.成果结题 D.成果推广 9.专业发展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它是在 的报告中首先提出的。 A《明日之教师》B《都市大学宣言》 C《莫里尔法案》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0.在高等学校的系统特性中,就其组织成员活动的特性而言,具有的特性。() A学科性和国际性B多样性和模糊性 C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D目的性和逻辑性 11.在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中,从层次结构看,最后一个层次是。() A博士后B博士研究生 C专科和本科D本科和硕士研究生 12.我们提出,“海纳百川”的师聘观和“中西交融”的师培观,作为全球化视野下改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理念。( ) A“教师为本”的办学观B“大学自治”的办学观

风险投资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风险投资概论思考题 1.风险投资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2. 什么叫风险投资?它有哪些特点? 3.一般来说风险投资人可以分为哪几类? 4.试述风险投资在美、日、欧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今后其发展趋势。 5.风险投资的融资工具有哪些,其中最普遍采用的是哪一种?试分析原因。 6.试述风险投资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7.试述风险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幻灯片2 ● 1 风险投资的构成要素 ●风险资金 ●风险资金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投向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 公司的一种权益资本。 ●风险投资者 ●风险投资者是风险资本的运作者,是风险流程的中心环节。风险投资人大体有以 下四类: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公司、产业附属投资公司和天使投资人 ●风险企业 ●风险企业是指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作为新技术产业的温床,风险企业所从事的 技术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风险资本市场 ●风险资本市场是对处于发育成长期的新兴高技术企业进行融资的市场,以科技 企业家、风险资本家、私人风险投资者为核心。 幻灯片3 ●2、风险投资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 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广义的风险投资概念,应包括对一切开拓性、创业性经济活动的资金投放。狭义的风险投资,几乎已成为专指与现代高技术产业有关的投资活动。 ●特点: ●是一种高风险与高收益并举的投资 ●是一种流动性很小的周期性循环的中长期投资 ●是一种权益投资 ●是一种投资和融资结合的投资 ●是一种资金与管理结合的投资 ●是一种一种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投资 ●是一种无法从传统渠道获得资金的投资 ●是一种主要面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投资 ●是一种积极的投资,而不是一种消极的赌博 ●是一种高驱动性的投资 幻灯片4 4、风险投资在美、日、欧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职业型人才 D.技术型人才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 B.培养能力 C.素质提高 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 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专才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比率数据 2、变量、随机变量、观测值 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总体、个体和样本 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统计图表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frequency polygon )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100 N f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复习资料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 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100 N f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闭卷部分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职业型人才 D.技术型人才 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 B.培养能力 C.素质提高 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 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专才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搞好宣传 B.发展校园文化 C.培养专门人才 D.发展科学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教学 B.发展素质 C.科研训练 D.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社会活动频繁 B.人际关系好 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15选3。)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 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2.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P31 3.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P29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 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P31 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 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P64 6.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100 N f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四、其他统计图表 条形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统计项目数值大小的图形,主要是用来比较性质相似的间断型资料。 圆形图:是用于表示间断型资料比例的图形。圆形的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圆中扇形的面积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各部分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高等教育学试题(AB卷)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B.赫克迈大学C.阿资哈尔大学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A.民族化B.地域化C.国际化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B.学缘结构C.学历结构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B.存在主义C.权力意志主义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B.情理相融原则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 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B.授业解惑者C.示范者D.管理者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B.学历结构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B.理想性C.层次性D.开放性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B.从属论C.法德论D.智德论E.抵消论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

第一章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1 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研究内容 ?选择使用统计方法的基本步骤 ?统计数据的基本类型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 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大致分为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和应用统计学(appliedstatistics)两部分。前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数理证明,后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在各个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类似的还有生物统计、社会统计、医学统计、人口统计、经济统计等。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 1.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2.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 4.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三)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应注意的事项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时,必须要克服畏难情绪。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偏重于应用,只要有中学数学知识就具备了学好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前提。 (2)在学习时要注意重点掌握各种统计方法使用的条件。 (3)要做一定的练习。 2.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方法时要做到: (1)克服“统计无用”与“统计万能”的思想,注意科研道德。 (2)正确选用统计方法,防止误用和乱用统计。 二、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依不同的分类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分类一 依据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统计学可分为下述三种类别,这是由于数理统计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也是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如图1-1 所示:

投资学第10版课后习题答案

CHAPTER 7: OPTIMAL RISKY PORTFOLIOS PROBLEM SETS 1. (a) and (e). Short-term rates and labor issues are factors that are common to all firms and therefore must be considered as market risk factors. The remaining three factors are unique to this corporation and are not a part of market risk. 2. (a) and (c). After real estate is added to the portfolio, there are four asset classes in the portfolio: stocks, bonds, cash, and real estate. Portfolio variance now includes a variance term for real estate returns and a covariance term for real estate returns with returns for each of the other three asset classes. Therefore, portfolio risk is affected by the variance (or standard deviation) of real estate return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al estate returns and returns for each of the other asset classes. (Note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al estate returns and returns for cash is most likely zero.) 3. (a) Answer (a) is valid because it provid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minimum variance portfolio. 4. The parameters of the opportunity set are: E (r S ) = 20%, E (r B ) = 12%, σS = 30%, σB = 15%, ρ = From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 generate the covariance matrix [note that (,)S B S B Cov r r ρσσ=??]: Bonds Stocks Bonds 225 45 Stocks 45 900 The minimum-variance portfolio is computed as follows: w Min (S ) =1739.0) 452(22590045 225)(Cov 2)(Cov 2 22=?-+-=-+-B S B S B S B ,r r ,r r σσσ w Min (B ) = 1 = The minimum variance portfolio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re:

教育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2-201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l、“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C)。 A、复杂性 B、群体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 D)。 A、人文教育 B、发展艺术 C、艺术教育 D、服务社会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 C)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学校管理以( C)为特征。 A、教学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学术管理 D、物力资源管理 5、西方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C)。 A、丹尼森 B、斯特鲁米林 C、舒尔茨 D、沃尔什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C)。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A)。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8、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D)。 A、中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山西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内容和( D)的研究。 A、教师劳动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备 D、教学方法 10、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C) 。 A、备课 B、辅导答疑 C、上课 D、课后总结 11、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A)。 A、因材施教 B、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C、扩大教学规模 D、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2、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 B)。 A、夸美纽斯 B、洪堡 C、赫尔巴特 D、范海斯 13、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B)。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14、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A)。 A、教育法 B、学位条例 C、教师法 D、高等教育法 15、赠地学院运动申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乃尔大学和( D)。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牛津大学 D、威斯康辛大学 16、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 C)。 A、学衔 B、学位 C、学历 D、学识 17、在中国首先实行选修制的大学是( A)。 A、北京大学 B、河南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苏州大学堂 18、科研准备阶段的主要环节有确定选题和( A)。 A、申请立项 B、实验测试 C、理论概括 D、审核鉴定 19、( D)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A、国子监 B、书院 C、稷下学宫 D、太学 20、从教育管理权利的划分方式来看,不属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模式的选项是( D)。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并重型 D、独立型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 A)。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略) 第二章统计图表(略) 第三章集中量数 4、平均数约为36.14;中位数约为36.63 5、总平均数为91.72 6、平均联想速度为5.2 7、平均增加率约为11%;10年后的毕业人数约有3180人 8、次数分布表的平均数约为177.6;中位数约为177.5;原始数据的平均数约为176.7 第四章差异量数 5、标准差约为1.37;平均数约为1.19 6、标准差为26.3;四分位差为16.03 7、5cm组的差异比10cm组的离散程度大 8、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 9、次数分布表的标准差约为11.82;第一四分位为42.89;第三四分位为58.41;四分位差为7.76 第五章相关关系 5、应该用肯德尔W系数。 6、r=0.8;r R=0.79;这份资料只有10对数据,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是有30对以上数据,因此这份资料适用等级相关更合适。 7、这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 8、上表中成绩与性别有很强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83。 9、r b=0.069小于0.2.成绩A与成绩B的相关很小,成绩A与成绩B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10、测验成绩与教师评定之间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7。 11、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48。 12、肯德尔一致性叙述为0.31。 第六章概率分布 4、抽得男生的概率是0.35 5、出现相同点数的概率是0.167 6、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是0.24;两次皆是白球与黑球的概率分别是0.36和0.16 7、抽一张K的概率是4/54=0.074;抽一张梅花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红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 张黑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不是J、Q、K的黑桃的概率是10/54=0.185

证券投资学课后习题答案总结

一.名词解释 1.证券:经济权益的凭证,证明凭证持有人有权按期以其凭证取得收益 2.证券投资分析:指人们通过各种专业性的投资方法对影响证券价值和价格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证券价值及 价格变动的行为 3.权证:是一种有价凭证,投资者付出权利金购买后有权利而非义务,在某一特定时间或某一特定期间按 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标的证券 4.金融非衍生工具:以杠杆或信用为特征,以货币、证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而衍生的金融工具 5.初始保证金:买卖双方在交易之前都必须在经济公司开立专门的保证金账户,并存入一定金额的保证金 6.维持保证金:它是初始保证金的75%,当保证金账户余额低于交易所规定的维持保证金的水平时,经济公司 就会通知交易者补交到初始保证金水平,否则就会强制平仓 7.远期: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价格买卖某种数量的标的资产的合约 8.保荐人:保荐人是一个机构,由保荐人负责对发行人的上市推荐和辅导,合适公司发行的文件和上市的文 件中所载的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协助发行人建立严格的信息纰漏制并承担风险防范责任 9.宏观经济政策:政府有意识的运用一定的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政策目标 10资本化利息:指公司自有资金不足,通过外部借款自建自用固定资产或生产生产期间超过一年的大型的设备机器过程中外部借款产生的利息 11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买卖的场所 第一章股票 1、什么是股份制度?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股份制度亦称股份公司制度,它是指以集资入股、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为特点的企业组织制度。股份公司一般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股本,股票投资者依据他们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份额参与公司收益分配。在股份公司中,各个股东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与他们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份额相对应。 功能:一、筹集社会资金;二、改善和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 2、什么是股票?它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答: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表示其股东按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可转让的书面凭证。股票作为股份公司的股份证明,表示其持有者在公司的地位与权利,股票持有者为公司股东. 特性:1 、不可返还性2、决策性3、风险性4、流动性5、价格波动性6、投机性 3、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区别? 答:普通股是构成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基础股份,是股份公司最先发行、必须发行的股票,是公司最常见、最重要的股票,也是最常见的股票。其权利为:1、投票表决权2、收益分配权3、资产分配权4、优先认股权。对公司优先股在股份公司中对公司利润、公司清理剩余资产享有的优先分配权的股份。第一是领取股息优先。第二是分配剩余财产优先。优先股不利一面:股息率事先确定;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对公司决策表决权;在发放新股时,无优先认股权。 有利一面:投资者角度:收益固定,风险小于普通股,股息高于债券收益;筹资公司发行角度:股息固定不影响公司利润分配,发行优先股可以广泛的吸收资金,不影响普通股东经营管理权。 4、我国现行的股票类型有哪些? 答:我国现行的股票按投资主体不同有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 国有股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公司现有的国有资产折算的股份。 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向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 公众股即个人股,指社会个人或股份公司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 外资股指股份公司向外国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发行的股票。 第二章债券 1、什么是债券?它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债券是发行者依法定程序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表明投资者与筹资者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债务凭证。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答: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就是要坚持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把好“出口”这一关。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为此,首先应提供更多选修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修课,互相承认学分,使学生在专业方向、知识结构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其次,改变教学方法,开设学习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更多地采用自学指导式的教学方法;最后,应加大学习时间的弹性,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完成学业。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高校教师主导作用,应更多地体现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术思想的启发,研究方法的训练。而学生的主动性,则体现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摸索,学会思索和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这中间,教师要做的,是为他们指引方向,使他们少走弯路。但是,路还是要让他们自己来走才行。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答: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性,主要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就是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融会贯通在学科教学当中,而不是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讲唯物主义的教条。其实,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科学思想的哲学总结,它与具体科学理论的关系,是一种抽象与具体、低级与高级的关系。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在物理学早期的发展史上,就有着很生动的一些事例。在那个时期,物理学知识还很少,很不完整,人们往往只能根据已知的一些片断的知识,推测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运行规律,形成了许多的物理假设,构成了当时看来很成功的一些理论。在对物理事实知之不多的情况下,出错的可能性远远高于猜对的可能性。出错的人当中,不少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一些物理学大师。但是,当新的实验事物证明原有假设的错误时,这些大师们都豪不犹豫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马上着手修改自己的理论,甚至完全“推倒重来”。有这些前辈大师作榜样,学生就可以充分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什么意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