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案2--1.2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计算机基础教案2--1.2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计算机基础教案2--1.2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1.1 计算机的发展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1.1 计算机的发展

3.1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3.1.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设计 常见文本类型及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一信息技术第三章第一节中的第一和第二小节内容。这一节内容是后续的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内容的基础和前提。 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加工表达特点,所选用的工具也不一定相同。常用的文本加工工具有:Word、WPS、记事本、写字板等。按文本组织形式的复杂程度,我们可把文本信息的加工分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报刊类信息的加工两大类。日常文本包括标语、广告、通知、信函、报告、文章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学习了写字板、WORD等,体验了文本加工的基本操作,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利用网络搜索素材。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零起点”,没有处理文本信息的操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文本类型及其加工软件; (2)、巩固在文本处理时的常见名词,如:版面、段落、文字、对象等概念;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文字信息的加工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促进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 (2)、以恰当的效果表达意图。 2、难点 如何根据任务需要,较为熟练的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 五、教学策略 贯彻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案例学习、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以及小组协作

最新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准确、自动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电子设备,通常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是一种替代或补充人的智力活动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是一种人类用来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高效、高精度、高可靠的工具。 二、教学内容 (一)认识计算机 1、熟悉常见的几类计算机 图1-1台式电脑图1-2笔记本电脑 图1-3一体电脑 图1-4平板电脑 图1-5掌上电脑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系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式计算机ENIAC。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至今,按各个年代生产的计算机所使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的真空管(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1958~1964年的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1965~1969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1970年以后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作、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其应用范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通信 4、特点: 运算速度快: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Ⅲ型,130亿次/秒。 计算机精度高:一般计算机均能达到15位有效数字的精度。 存储容量大:一个人的大脑记忆量约为14GB,而计算机的硬盘容量现 已超过40GB;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1997年举世闻名的“人机大战”,是指国际象棋大 师、世界冠军与计算机进行比赛,但最终不敌IBM公司的“深蓝”计算 机,败下阵来。 自动化程度高。 通用性强。 (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硬件系统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计算机的五大部件。人们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而把运算器、控制器做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块上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存储容量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3.3 设计的表达与交流》教案

3.3 设计的表达与交流(一) 【学习目标】 1、知道技术语言是设计人员与生产人员进行交流的语言,掌握图样、图表、模型、符号等常见的技术语言; 2、知道设计的交流主要依靠图纸; 3、了解制图标准的基本内容; 4、了解常用绘图工具的用法及常用的绘图用品; 5、知道进行设计交流的图通常用有透视图和三视图; 6、知道透视图的原理,种类及应用; 7、掌握简单立体透视图的画法。 【教学重难点】 1、知道透视图的原理,种类及应用; 2、掌握简单立体透视图的画法。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上节内容,引出具体设计的步骤和做法。 提问: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哪些内容? 学生:发现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和原型、优化设计方案、编写使用说明书。 上节我们分析了方案的构思和制定,有了方案后还要采取制图或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达和交流,这节我们来学习设计的表达和交流的主要内容。 展示课件:各种用来交流的工具形式(形象的和抽象的) 学生总结技术语言的种类:图样、图表、模型、符号标志、手语旗语、网络语言等。 教师总结技术语言定义:技术语言是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一、制图标准 (一)图纸幅面及格式(规定的图纸幅面有5种) (二)字体 国家标准规定: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母和数字写成斜体。 (三)比例(展示图样) 标准规定了优先采用的比例。无论采用何种比例,所标注尺寸数字都应是物体的真实大小,与绘图的比例无关。 (四)图线国标规定粗线的宽度b应按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之间。

(五)尺寸标注 1.尺寸三要素 尺寸界线、尺寸线(包括箭头)、尺寸数字(包括必要的符号及字母) 注:当单位是毫米时,在图中不标单位,水平尺寸的尺寸数字字头朝上,垂直尺寸字头朝左。倾斜尺寸字头有朝上的趋势。 2.常用的尺寸标注法 ①标注角度尺寸时,尺寸界线沿径向引出,尺寸线是以角度顶点为圆心的圆弧。 ②标注直径或半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分别加注符号“φ”或“R”。 ③标注球面的直径或半径尺寸时,应在符号“φ”或“R”前再加注符号“S”。 二、绘图工具及用品 (一)常用绘图工具及用法(学生看课本P71) 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比例尺、曲线板、墨线笔等 (二)绘图用品(学生看课本P72) 绘图纸、绘图铅笔、胶带纸、擦图片、小刀、砂纸、绘图橡皮等 三、透视图 展示课件:家具装修透视图、工件制作绘制图等各种透视样图。 透视图:沿视平线做出过消失点的图。 种类: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 画透视图的步骤:设视平线、在视平线上取消失点、由基准棱边的端点向消失点连线图形的其余可见轮廓线都画在连线内。 练习:课本P74练习画透视图。 【课堂总结】 1.技术语言定义及种类; 2.制图标准; 3.制图工具及用品; 4.认识透视图及种类。 【课堂作业】 【课堂反思】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一

计算机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杜雪莲 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年 月 日 学科 计算机基础 年级 专一 课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具 课时分配 2 课时 教 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和应用 学 2. 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目 的 3. 掌握各个逻辑部件性能指标和作用 教 学 重 1. 冯·诺伊曼存储程序、程序控制原理 点 、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难 点 课 新授课 型 教 学 讲授法 方 法 教学过程: 引入: 计算机系统的启动,退出; (指导学生正确开关机) 机房使用规定; 上课要求; 作业完成; 一 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 1.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引出(历史的了解) 按计算机中使用的逻辑部件划分 (1) 第一代计算机( 1946 年~ 1957 年)――电子管计算机 ( 2) 第二代计算机 (1958 ~ 1964) 年是采用晶体管 ( 3) 第三代计算机( 1965 年~ 1970 年)――集成电路计算机 ( 4) 第四代计算机( 1971 年~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 5) 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 按应用划分 (1) 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阶段 (2) 微型计算机阶段 (3) 计算机网络阶段 2.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1) 巨型化(代表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发展水平) (2) 微型化(代表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国民应用水平)

计算机基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杜雪莲 (3)网络化 (4)智能化 3.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记忆力强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4.计算机的应用(实例讲解) (1)数值计算 (2)数据及事务处理 (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 (4)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辅助教育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 Computer Aided Design )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计算机辅助测试( Computer Aided Test)。 (5)通讯与网络 二计算机系统组成 1945 年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一个“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方案。 (1)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将指令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 (3) 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5 大部分组成计算机。 其工作原理的核心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系 统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举例讲解 ) 输入 存储器输出 设备 设 备运算器控制器 控制流数据流 (1)运算器 (2)控制器 (3)存储器 (4)输入设备 (5)输出设备输出设备

测试题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测试卷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 A)查尔斯·巴贝奇 B)阿兰·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冯·诺依曼 2.在下列关于图灵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灵机是由图灵提出理想机器 B)图灵机不可以计算的问题现代计算机也不能计算 C)图灵机是晶体管计算机 D)只有图灵机能解决的计算问题,实际计算机才能解决 3.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 A)第一代计算机 B)第二代计算机C)第三代计算机 D)第四代计算机 4.在计算机运行时,把程序和数据一样存放在内存中,这是1946年由领导的小组正式提出并论证 的。 A)图灵 B)布尔 C)冯·诺依曼 D)爱因斯坦 5.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CAD/CAM/CIMS 6.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是。 A)CAD B)CAMC)CATD)CAI 7.在电子商务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称为。 A)B2B B )B2C C)C2C D)C2B “十五年周期定律”认为,2018年左右将发生新一轮革新浪潮,即“智慧地球”发展策略,它是以的兴起和发展为标志。 A)大型机 B)个人计算机C)互联网D)物联网 9.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其中一层意思是指。 A)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B)物联网可以脱离互联网而存在 C)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另一个名称

D)任何物体都可以自动沟通 10.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最核心是。 A)二进制数 B)CPU控制 C)硬件和软件 D)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11.在下面关于计算机硬件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

5.1信息表达-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

5.1信息表达 导入课程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管理。正好,请几位同学回答一下,信息有哪些特征。 对,信息有可加工性,时效性,共享性…… 接下来,大家看到ppt上的图片,猜猜代表什么意思?(你画我猜) 给出天气常用的图标。每个图标分别对应雨雪晴多云。 信息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且还可以是多种表达方式集成在一起。 我们再看一个纪录片片段。边看边思考视频媒体中集成了多少种信息表达方式?请几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开展新课 把大家上面说的表达方式归纳一下,其实就是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等。同一种信息内容可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发布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接受,因此,选择表达方式时,应考虑到实际情况。 比如计算机内部信息传递原理,视频的解释肯定比文字的解释更清晰明了。 既然说到了信息表达方式,那肯定还有信息表达技术。 我们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有书籍,报纸,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目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信息表达技术。比如我们的上课方式,以前的上课老师所用的工具也就是粉笔书本,最多有个低级的投影仪。但是现在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可以用上电脑授课,这也是信息表达技术的改变。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人类知识和文明是通过什么信息表达技术流传下来的?

人们通常使用哪些信息表达技术来了解每天的时事要闻? 用什么信息表达技术可以最快捷地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 再请大家对比各种信息表达技术的优缺点。(传播速度,信息容量,保存时间,表现形态,携带、传播范围、感染力) 学习了信息表达技术之后,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小明因为工作变动去印度交流。当他和当地人沟通的时候,发现和对方不能正常交流。对方会误解他的意思。后来他才知道,印度人的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为了交流更方便,我们应该采用规范的信息表达方式。 信息表达方式的规范化其实自古就已经很受重视,初中学习历史的时候,是不是说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因为不统一就会造成来自各个地方的百姓之间信息交流出现问题。 我们学习的普通话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计算机范围内,我们的编码也是要依靠既定的标准交换码。比如前面章节学到的ASCII码,我们对于音乐处理的MP3编码,图片的JPEG编码。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入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准确、自动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电子设备,通常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是一种替代或补充人的智力活动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是一种人类用来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高效、高精度、高可靠的工具 二、教学内容 (一)认识计算机 1熟悉常见的几类计算机

图1-1台式电脑图1-2笔记本电脑 图1-3 一体电脑

图1-5掌上电脑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系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式计算机ENIAC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至今,按各个年代生产的计算机所使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的真空管(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1958~1964年的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1965~1969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1970年以后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作、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其应用范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通信 4、特点: -运算速度快: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川型,130亿次/秒。 -计算机精度高:一般计算机均能达到15位有效数字的精度。 *存储容量大:一个人的大脑记忆量约为14GB而计算机的硬盘容量现已超过40GB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1997年举世闻名的“人机大战”,是指国际象棋大师、世界冠军与计算机进行比赛,但最终不敌IBM公司的“深蓝”计算机,败下阵 来。 W自动化程度高。 -通用性强。 (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硬件系统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教案)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汕头市聿怀中学王霞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一级 3.学时数:1课时 非上机时间2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和评价信息发布的效果; ②让学生能够完成将作品在局域网和因特网进行发布的操作; ③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并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两项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信息发布和交流的技能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②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③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情感; (二)内容分析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是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第5个课时的内容。新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在本节课要学会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其他课程的学习中经常会需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些信息,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发布信息,效果才会更好呢;还有如果学生遇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或困难,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和经验的时候,要采取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才更恰当呢。这些都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除了可以通过网络,还有其他很多种方法和途径,在这节课中我们应该涉及,并且要求学生认识和了解,但同时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这节课的侧重点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网络进行发布,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为: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和评价信息发布的效果;

-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讲课讲稿

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第五代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计算机 创新:基本元器件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巨型化网络化微型化智能化 (功能巨型化(资源网络化)(体积微型化)(处理智能化) 计算机的分类 1.按计算机用途分类 通用计算机:为了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而设计的计算机。 它具有一定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带有通用的外设,配备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专用计算机:为了解决一个或一类特定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 其软硬件的配置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定。 2.按处理对象分类 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处理非连续变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时间上是离散的。 其基本运算部件是数字逻辑电路。 模拟式电子计算机:处理连续变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时间上是连续的。 其基本运算部件是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微分器、积分器和通用函数运算器等组成。 混合式电子计算机:可处理数字量和模拟量 3.按规模和处理能力分类(IEEE) 巨型机:超级计算机,功能最强,价格最贵。 小巨型机:与巨型机相比,价格大幅降低。 大型机:主机,具有很强的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大企业、银行等单位使用。 小型机:中小企业,V AX-II, DJS-2000。 工作站:高档微机,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Sun工作站。 个人计算机:IBM PC,Apple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每秒数万亿次,气象预报 2.计算精度高:理论上不受限制,圆周率 3.存储能力强:中等规模图书馆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算术运算 逻辑运算 判断或比较 5.具有自动执行能力:无需人工干预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 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 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计算量大。 2.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 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检索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教案)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汕头市聿怀中学王霞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一级 3.学时数:1课时 非上机时间20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与评价信息发布的效果; ②让学生能够完成将作品在局域网与因特网进行发布的操作; ③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并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两项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技能与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②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③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情感; (二)内容分析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就是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第5个课时的内容。新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在本节课要学会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其她课程的学习中经常会需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些信息,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发布信息,效果才会更好呢;还有如果学生遇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或困难,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与经验的时候,要采取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才更恰当呢。这些都就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除了可以通过网络,还有其她很多种方法与途径,在这节课中我们应该涉及,并且要求学生认识与了解,但同时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这节课的侧重点就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网络进行发布,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她人进行交流,因此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为: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与评价信息发布的效果; 2、让学生能够完成将作品在局域网与因特网进行发布的操作; 3、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并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将信息在局域网与因特网进行发布;

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设计图文稿

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教学设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设计 逹奥金斯 常见文本类型及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一信息技术第三章第一节中的第一和第二小节内容。这一节内容是后续的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内容的基础和前提。 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加工表达特点,所选用的工具也不一定相同。常用的文本加工工具有:Word、WPS、记事本、写字板等。按文本组织形式的复杂程度,我们可把文本信息的加工分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报刊类信息的加工两大类。日常文本包括标语、广告、通知、信函、报告、文章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学习了写字板、WORD等,体验了文本加工的基本操作,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利用网络搜索素材。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零起点”,没有处理文本信息的操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文本类型及其加工软件; (2)、巩固在文本处理时的常见名词,如:版面、段落、文字、对象等概念;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文字信息的加工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促进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 (2)、以恰当的效果表达意图。 2、难点 如何根据任务需要,较为熟练的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 五、教学策略 贯彻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案例学习、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以及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主动地探求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建构,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七、教学过程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案

三、计算科学研究与应用 1、人工智能 指纹识别、计算机辅助翻译、手写输入技术、语音输入 2、网格计算 网格计算是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结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结点”组成的“一张网络”,所以这种计算方式称为网格计算。 网格计算技术的特点是: (1)能够提供资源共享,实现应用程序的互连互通。 (2)协同工作。 (3)基于国际的开放技术标准。 (4)网格可以提供动态的服务,能够适应变化。 3、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例如,连接数据库所使用的ODBC (开放数据库互连)就是一种标准的数据库中间件,它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服务。可以通过ODBC连接各种类型的数据库。 4、云计算 云计算是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能够方便地、按需访问的一种模式。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计算将传统的以桌面为核心的任务处理转变为以网络为核心的任务处理,利用互联网实现一切处理任务,使网络成为传递服务、计算和信息的综合媒介,真正实现按需计算、网络协作。 云计算的特点是: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低廉。 四、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从类型上看,电子计算机技术正在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未来新一代的计算机 (1)模糊计算机 (2)生物计算机 (3)光子计算机 (4)超导计算机 (5)量子计算机 五、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 信息技术不公包括现代信息技术,还包括在现代文明之前的原始时代和古代社会中与那个时代相对应的信息技术。不能把信息技术等同为现代信息技术。 2、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1)信息基础技术 信息基础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的开发和制造技术。 2)信息系统技术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 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采用的是 A) 晶体管 B) 小规模集成电路 C) 电子管 D)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把数据从内存传输到硬盘叫写盘 B) 把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过程叫编译 C) 应用软件对操作系统没有任何要求 D) 计算机内部对数据的传输、存储和处理都使用二进制 (3) 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基本构件包括: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 A) 显示器 B) 控制器 C) 磁盘驱动器 D) 鼠标器 (4) 五笔字型输入法属于 A) 音码输入法 B) 形码输入法 C) 音形结合输入法D) 联想输入法 (5) 通常所说的I/O设备指的是 A) 输入输出设备 B) 通信设备 C) 网络设备 D) 控制设备 (6)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 A) CAD B) CAM C) CAE D) CAT (7) “Windows98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指的是 A) Windows可运行多种类型各异的应用程序 B) Windows可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 C) Windows可供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D) Windows可同时管理多种资源 (8) 在Windows98中,为查看帮助信息,应按的功能键是 A) F1 B) F2 C) F6 D) F10 (9) Windows98任务栏不能设置为 A) 自动隐藏 B) 总在底部 C) 总在最前 D) 时钟显示 (10) 在Windows98中,打开上次最后一个使用的文档的最直接途径是 A) 单击“开始”按钮,然后指向“文档” B) 单击“开始”按钮,然后指向“查找” C) 单击“开始”按钮,然后指向“收藏” D) 单击“开始”按钮,然后指向“程序” (11) 在Windows98中,下列关于添加硬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添加任何硬件均应打开“控制面板” B) 添加即插即用硬件必须打开“控制面板” C) 添加非即插即用硬件必须使用“控制面板” D) 添加任何硬件均不应使用“控制面板” (12) 在Windows98资源管理器中,选定文件后,打开文件属性对话框的操作是 A) 单击“文件”→ “属性” B) 单击“编辑”→ “属性” C) 单击“查看”→ “属性” D) 单击“工具”→ “属性” (13) 在Windows98中,下列关于输入法切换组合键设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可将其设置为Ctrl+Shift B) 可将其设置为左Alt+Shift C) 可将其设置为Tab+Shift D) 可不做组合键设置 (14) 在Word97中,选择“文件”菜单下的“另存为”命令,可以将当前打开的文档另存为能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感受信息世界 一、教学容要点 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引入篇,意在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特别是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在娱乐中增长知识、掌握如何用信息表达自我,以及信息工具的相关知识。教学容以故事情节以及游戏的形式分布于“游览信息大世界”、“用信息表达自我”、“信息工具知多少”中。 二、教学要求 1.感受信息的存在、发现信息、体会信息。学会完整地表达信息。 2.掌握电脑的开关机操作,认识电脑的组成,以及鼠标的基本操作,如移动、单击、双击、拖动等。 3.通过规章教育、使学生了解在操作电脑方面的有关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养成正确实用电脑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探索、情景创设、任务驱动。 四、教师知识准备 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连接及其运行环境,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优化技巧,系统安装及各种教学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熟悉安全用电常识和机房规章、技术操作规程。 五、教学软件、硬件设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windows自带小程序。 六、教学措施 1.对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结合实际故事形式导入 2.对各硬件的认识,可结合实物引导学生对看到的部分进行认识,对鼠标的操作可让学

生实际操作。 3.游戏软件可采用比赛法、擂台比赛等形式,让优胜者说说成功的技巧。 4.本单元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采取比赛方式激发兴趣。 七、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三课,每课1课时,共3课时。

第一课浏览信息大世界 教学目标 1.感受校园中的信息,游览校园,发现信息。 2.掌体会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感受信息的存在。 教学难点 体会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讨论法、练习法。 资料准备 计算机和多媒体广播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校园里有很多文字、图片,还有活动、讲座,都在时刻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你发现了么? 二、学习新课 教师介绍:信息就在我们身边,人们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信息,能够思考、交流信息。 1.任务探索:校园里还有哪些信息?分组到楼道、操场、图书馆等场所去观察吧。你找到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教案 第一课时 发展史略(一) 时间:2007年5月11日 地点:微机室 辅导:高勇刚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 入运行,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 各个领域。 电子计算机还在向以下四个方面发展: 巨型化 微型化 网络化 智能化 第二课时 时间:2007年5月18日 地点:微机室 辅导:高勇刚 基本配置(一) 计算机系统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组成。具有多媒体功能的计算机配有音箱和话筒、游戏操纵杆等。除此之外,计算机还可以外接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 第三课时 时间:2007年5月25日 地点:微机室 辅导:高勇刚 基本配置(二) 键盘。键盘上有很多的按键,各个按键有着不同的功能,按键每受一次敲击,就给计算机的中枢神经系统送去了一个信号,计算机就是根据这些信号的指示来办事,执行一个又一个任务。 键盘的使用比较简单,实际操作一下,您很快就会熟悉的。为了提高打字速度,十指应分工负责不同的按键,这就是"指法" 鼠标鼠标(看起来小小的身子拖着一条长尾巴,满不起眼的,可你千万别小瞧它,它和键盘一样是给计算机的中枢送信号、下指令的。鼠标一般有左键、右键、中键,底部有一个小球。你只须握住它,使它底部的小球滚动,这时,屏幕上就会有一个箭头样的"光标"移动,当光标停在屏幕上你要执行的命令位置时,根据具体情况按动左键、右键或中键,计算机就会执行你下达的操作命令。现在,有的鼠标表面还带有滚轮,增加了特殊的功能。一 音箱和话筒 计算机的音箱有一对,个头一般不大,上有音量旋钮,放在显示器的左右两边。有的音箱没有电源线,只要和计算机相连,打开计算机,也就给音箱通上了电,叫做无源音箱;有的音箱备有自己的电源线,叫做有源音箱,这个"源"字就是指的电源。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趋势;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第一节计算机发展简史及时发展趋势 一、发展简史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 二、发展趋势 1、巨型化 2、微型化 3、网络化 4、多媒体化 第二节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一、信息 我们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一般来说,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顺序是: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出。在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均可采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简称ASCII码,共有128个字符。 第三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冯.诺依曼计算机有五个基本部分,即输入设备、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出设备 一、计算机系统简介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五大部分组成 (1)输入设备:常用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标,话筒等 (2)输出设备:常用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打印机可分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3)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外存储器(外存) 最小存储单位为字节(BYTE),1K=1024字节,1M=1024K 目前电脑的内存容量为几十兆到几百兆之间 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外存储器有软盘(1.44M),硬盘(3.2G),光盘(650M)等 (4)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2、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有: (1)操作系统(DOS,XENIX,UNIX,WINDOWS) (2)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等) (3)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翻译程序 应用软件是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有,WPS,WORD,EXCEL,PHOTOSHOP,FRANGPAGE

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选择题

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 586计算机是32位机。 √ × 正确 2. 正版软件能用于生产和商业目的。 √ × 正确 3. 开机顺序是先开外设电源,后开主机电源,而关机顺序则相反。关机后,至少要等10秒钟之后才能重新开机。 √ × 正确 4. 在主机电源接通的情况下,不要插拔各种接口卡或电缆线,不要搬动机器,以免损坏主机器件。() √ × 正确 5. 关主机电源之前,应该先将软盘从驱动器中取出,以免其中的信息被破坏。() √ × 正确 6. 计算机系统是指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不包括硬件。 √ × 正确

7.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是有机联系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 正确 8. 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它们只有很好的协调配合,才能充分地发挥计算机所具有的功能。() √ × 正确 9. 计算机被称为电脑,它完全可以代替人进行工作。() √ × 正确 10. 键盘上的Enter键代表回车键。 √ × 正确 11. 微机断电后,机器内部的计时系统将停止工作。() √ × 正确 12. 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位于机箱内部。() √ × 正确 13. CPU能直接读写内存、硬盘和光盘中的信息。() √ × 正确 14. 在计算机中CPU是通过数据总线与内存交换数据的。() √ ×

正确 15.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算术运算和逻辑逻辑运算。() √ × 正确 16. 每个逻辑硬盘都有一个根目录,根目录是在格式化时建立的。() √ × 正确 17. 任何文件和数据只有读入计算机内存后才能被CPU使用。() √ × 正确 18. 微机的运算速度通常是用单位时间内执行指令的平均条数来表示的。() √ × 正确 19. 计算机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 √ × 正确 20. 软盘在使用前必须格式化。所谓“格式化”就是清除软盘上原来的所有信息,以便于用户存取新的数据。() √ × 正确 21. 软盘写保护口的作用是防止数据写入和数据丢失。() √ × 正确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1.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2.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4.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5.软件系统 6.多媒体技术 7.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熟悉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2.熟悉数制的基本概念,掌握进制数之间的转换;熟悉计算机中整数表示(原码、反吗、补吗)、字符编码(ASCII码)和汉字编码(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及转换。 3.熟悉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 4.熟悉微型计算机硬件构成;了解计算机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5.熟悉软件系统的构成。 6.了解多媒体文件及其格式、打开方式、数据压缩。 7.了解病毒的概念、分类,熟悉病毒的特点及其清除与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 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2.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3.信息编码(ASCII码;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的转换) 4.计算机硬件构成及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5.计算机病毒防治 【教学难点】 1.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时分配】 【教学导入】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微型计算机到笔记本再到现在流行的ipad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应用越来越广泛。时至今日,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掌握计算机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是有效学习和成功工作的基本技能。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软件系统的构成,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病毒与防治。【教学过程】 1.1 计算机的发展概述 本节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重点:掌握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数据与信息的概念;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一、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Computer)全称:电子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最早的计算机 名称: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

第一次作业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次作业计算机基础知 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1. 计算机问世以来经历了四代,划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电子元件的类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主要应用于____d__。 a. 第1代 b. 第2代 c. 第3代 d. 第4代 2.在计算机的多种技术指标中,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是___b___。 a. 运算速度 b. 字长 c. 存储容量 d. 进位数制 3. 个人计算机(PC)是除了主机外,还包括外部设备的微型计算机。而其必备的外部设备是___b___。 a. 键盘和鼠标 b. 显示器和键盘 c. 键盘和打印机 d. 显示器和扫描仪 4. 从硬件看,对整机性能影响最大的是___b___。 a. 内存 b. CPU c. 显示器 d. 硬盘 5. WPS、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属于___c___。 a. 管理软件 b. 网络软件 c. 应用软件 d. 系统软件 6.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a___。 a. 1946年 b. 1952年 c. 1957年 d. 1963年 7. 用来计算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___c___。 a. 字 b. 页 c. 字节 d. 数据块 8. 液晶显示器简称为___c___。 a. CRT b. VGA c. LCD d. TFT 9. 在计算机中,控制总线的英文术语的缩写是___b___。 a. DB b. CB c. AB d. MODEM 10. 计算机中常说的486、586指的是计算机的___c___。 a. 存贮容量 b. 运算速度 c. CPU型号 d. 显示器速度 11. 在计算机工作中,一般不能写入信息的存储器是___b___。 a. 软盘 b. ROM c. RAM d. 硬盘 12. 用户所用的内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___b___。 a. ROM的容量 b. RAM的容量 c. ROM的容量+RAM的容量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基础知识教案

目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讲义 (1)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7)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9) 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16)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1 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于计算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差不多特征 (1)可行性。针对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算法,执行后能够得到中意的结果。 (2)确定性。每一条指令的含义明确,无二义性。同时在任何条件下,算法只有唯一的一条执行路径,即相同的输入只能得出相同的输出。

(3)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有限的时刻内完成。有两重含义,一是算法中的操作步骤为有限个,二是每个步骤都能在有限时刻内完成。 (4)拥有足够的情报。算法中各种运算总是要施加到各个运算对象上,而这些运算对象又可能具有某种初始状态,这确实是算法执行的起点或依据。因此,一个算法执行的结果总是与输入的初始数据有关,不同的输入将会有不同的结果输出。当输入不够或输入错误时,算法将无法执行或执行有错。一般讲来,当算法拥有足够的情报时,此算法才是有效的;而当提供的情报不够时,算法可能无效。 *:综上所述,所谓算法,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同时每一个规则差不多上有效的,且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 3、算法复杂度要紧包括时刻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算法时刻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能够用执行算法的过程中所需差不多运算的执行次数来度量。 (2 1.2 数据结构的差不多概念 1

2、数据结构要紧研究和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1)顺序存储。它是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的存储单元里,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顺序存储结构。 2)链接存储。它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在物理位置上亦相邻,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的。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链式存储结构。 3)索引存储:除建立存储结点信息外,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来标识结点的地址。 *:数据的逻辑结构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