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泰州师说2019年80分卷一套试卷答案.docx

论述泰州师说2019年80分卷一套试卷答案.docx
论述泰州师说2019年80分卷一套试卷答案.docx

考试题

一、单选题(请根据描述选择相应的答案,每题答案只有一个,每小题3分,共45分)

1.科研指导以学校发展和_____过程发现和存在问题为导向,开展科研课题申报、研究和专题指导。(A)*

A.课堂教学

B.教育管理

C.教学活动

D.综合实践活动

2.基础教育的使命是奠定每一个儿童学力发展的基础和人格发展的基础,这其中首要使命是(A)。*

A.人格发展

B.提高学习成绩

C.增强荣誉感

D.训练能力

3.统观国内外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教与学关系问题的研究的范式中,强调教与学是辩证统一,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和交往过程的是____。(B)*

A.“教”或“学”的研究范式

B.“教与学”的研究范式

C.“教学”的研究范式

D.“教师与学生”的研究范式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善喻”思想要点?(D)*

A.道而弗牵

B.强而弗抑

C.开而弗达

D.豫时孙摩

5.下列哪一项是大班韵律活动《pose秀秀秀》的游戏活动?(A)*

A.《pose秀秀秀》

B.《玩彩瓶》

C.《贴人游戏》

D.《熊和石头人》

6.STEM教育不是教授学生孤立、抽象的学科知识,而强调把知识还原于丰富的生活,结合生活中有趣并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完成教学任务。这体现了STEM教育的特征。(A)*

A.情境性

B.问题性

C.实践性

D.挑战性

7.万伟博士认为,STEM教育核心的意义在于“打通,盘活和关联”。她将STEM核心要素分成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A)*

A.聚焦真实的问题、形成创意的物化形态作品、强调科学、技术、数学及工程等融合

B.聚焦课堂的活动、形成创意的物化形态作品、强调科学、技术、数学及工程等融合

C.聚焦课堂的活动、形成创意的物化形态作品、强调科学、技术、数字及工程等融合

D.聚焦真实的问题、形成创意的物化形态作品、强调科学、技术、数字及工程等融合

8.

PISA测量设计强调(C)。*

A.问题设计的综合性

B.问题呈现的多样性

C.问题情境的真实性

D.问题内容的生活性

9.“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这一论述指的是(C)。*

A.珍惜生命素养

B.学会学习素养

C.健康生活素养

D.科学精神素养

10.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这种学习是(A)。*

A.模仿学习法

B.行为示范法

C.体验学习法

D.观察学习法

11.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是(A)。*

A.学习习惯

B.教学习惯

C.教学模式

D.教学策略

12.教学设计中,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是(A)。*

A.教学策略

B.学习策略

C.教学思路

D.教学形式

13.设计教学是根据的要求和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及其内在关系整体构思,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或计划。(A)*

A.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教学对象

C.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D.课程标准、教学对象

14.教师的核心素养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必备的教师品质,三是关键的业务能力。(A)*

A.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B.正确的教育方法

C.良好的心理品质

D.完善的教育学知识

15.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劳伦斯黑根斯教授所说的案例教学法指(A)。*

A.主要是通过故事、描述和例子进行的

B.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的

C.说教进行的

D.听、说、读、写、记、悟、默进行的

二、多选题(请根据描述选择相应的答案,每题答案至少2个,每小题5分,共25分)

16.《学记》中提及的教学原则包括(ABCD)。*

A.豫时孙摩

B.长善救失

C.教学相长

D.藏息相辅

17.STEM课程倡导跨学科整合,下列选项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整合模式是(ABCD)。*

A.基于学科知识整合课程

B.基于学校传统整合课程

C.基于教师特长整合课程

D.基于生活经验整合课程

18.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体现在(ABCD)。*

A.学习方法是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的基石

B.学习方法是学习规律的载体

C.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支撑

D.学习方法是课程实施的保障

19.为什么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已经强化了科学研究的理念,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B)

A.学科之间的综合很少,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综合学习更少

B.我国历来重视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

C.老师不重视

D.课堂时间宽裕

20.袁振国认为,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AD)。* 【多选题】

A.改标准性教育为差异性教育、变被动性教育为主动性教育、变接受性教育为创造性教育

B.改差异性教育为标准性教育、变被动性教育为主动性教育、变接受性教育为创造性教育

C.变单科性教育为综合教育、变选择性教育为统一性教育

D.变单科性教育为综合教育、变统一性教育为选择性教育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并选择正确或错误,每题3分,共30分)

21.老师是用时间交换永恒,孩子们的笑脸与成长,工作的进步与成长,学校的发展与提升,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们用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来交换的。*对√

22.拉博斯凯模型表征反思性教学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动力(动机形成阶段),二是行动(进行反思阶段)三是结果(解决问题阶段)。*对√

23.名课之名在于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准确,描述清晰,符合学生思维的特征和学科要求。*对√

24.2016年2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通知》明确了中国版STEM概念: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etics)。*错√

25.PISA测量强调紧扣生活实际,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着重考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对√

26.最主要六种学习能力是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阅读力、思维力、想象力。*对√

27.洋思中学上个世纪1980年代就提出“课课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四清”主张,其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及时复习。*错√

2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非常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

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对√

29.名师发展有五大要点,一是要保持激情持续度,二是要继续积累,积累厚度,三是要保持思维的深度,四是要保持视野与格局的宽度,五是保持一个人的胸怀。*

对√

30.作为教师的5项技能本领即上课技能、说课技能、评课技能、观课技能和写课技能。*错√

韩愈师说说课稿

韩愈师说说课稿 《师说》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中的一篇略读。必修三写作的文体由必修一、二的记叙文改为议论文,为大家分享了韩愈《师说》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大纲《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关于考纲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关于学情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②区别古今异义,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用多种语气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难点) ②培养学生自读注释、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三)德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②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三、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①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②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我从两方面指导:一

维生素的分类及作用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作为许多酶的辅酶起着调节和控制物质代谢的作用。如果体内维生素不足或缺乏,就会引起一系列营养代谢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包括单一维生素和多种维生素缺乏症(综合性维生素缺乏症)。反之,维生素供给过多,也会引起营养代谢病,称为维生素过多症或维生素中毒。 维生素或其前体广泛存在于大多性动植物性饲料中,有些维生素还可由动物本身或寄生于动物消化道的细菌合成,一般不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但当饲料中的维生素或其前体遭到破坏,体内合成、转化或吸收发生障碍,或机体消耗和需要量增加,而此时有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即可发生维生素缺乏症。而当动物日粮中添加了过多的维生素,或医源性过量,或长期饲喂过多的含维生素的饲料,可造成过量或中毒。由于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可以在体内储存或蓄积,排泄又比较缓慢,所以长时间大剂量食入或一次超剂量食入后,可以引起脂溶性维生素过多或中毒。而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胆碱、生物素)不在体内储存,且易从体内排除,因此水溶性维生素过多症较少发生。 一、维生素A 通常所说的维生素A是指视黄醇和脱氢视黄醇,维生素A家族还应包括具有视黄醇活性的胡萝卜素,自然界中大约有600多种胡萝卜素,其中只有50种能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维生素A的活性作用,称为维生素A原或前体。胡萝卜素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作为单线态氧猝灭剂和抗氧化剂,而视黄醇没有这种特性。预先形成的维生素A的常见饲料来源主要是动物肝脏等动物源性饲料,尤其是鱼肝和鱼油,如鲨鱼、鳕鱼和大比目鱼肝油以及北极熊肝油是其最主要来源。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的常见来源主要是植物性饲料,如胡萝卜、黄玉米、黄色南瓜、青绿饲料、番茄、木瓜和柑橘等。 维生素A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A或/和胡萝卜素供应不足或消化道吸收障碍所引起的动物体内维生素A或/和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其病理变化主要以脑脊液压升高、上皮组织角质化、骨骼形成缺陷和胚胎发育障碍为主;临床上以夜盲、眼球干燥、鳞状皮肤、踢甲缺损、繁殖技能丧失、瘫痪、惊厥、

维生素c片工艺设计规程完整

1.产品概况 1.1产品名称:维生素C片 汉语拼音:weishengsu C pian 英文名:Vitamin C Tablets 1.2 规格:50mg 1.3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晋卫药准字(2015)第076009号 剂型:片剂 1.4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 1.5 溶液的颜色:≤0.07 1.6 崩解时限:≤15分钟 1.7 成品率:≥97.0% 1.8 含量限度: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1.9 有效期:二年。 2.处方和依据

2.1 处方:原辅料名称每万片用量(g)原辅料处理 维生素C片 500 过100目筛 糊精 200 过100目筛 淀粉 30 过100目筛 枸檬酸 5 溶于乙醇中使用 55%乙醇 100ml 硬脂酸 20 过40目筛 2.2 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 3. 生产工艺流程图 3.1 生产工艺总流程图(另附) 3.2 制粒生产工艺流程图(20万片/料) (见下页)

4.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1 原辅料处理 4.1.1 维生素C粉碎,过100目筛。 4.1.2 糊精、淀粉分别过100目筛。 4.1.3 硬脂酸过100目筛。 4.2 配料 4.2.1 按配料SOP操作。 4.2.2 按本品处方正确计算每料用原辅料量,双人复核,准确配料。 4.2.3 配料结束,及时结算用料、余料,如有出入停止下一步操作,尽快

报告车间,并查找原因。 4.3 制粒 4.3.1 按制粒SOP执行。 4.3.2 将配好的维生素C、糊精、淀粉加入立式市效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干 混10分钟。 4.3.3 加入55%乙醇8L,混合5分钟。 4.3.4 起动制粒器,搅拌切碎10分钟,使成均匀,细碎颗粒。 4.4 干燥:湿颗粒负压沸腾干燥,至水份达规定围(1~2%)控制进风温度80℃以下,出料温度45℃以下。 4.5 整粒 16目尼龙网整粒 4.6 总混:加入规定量的硬脂酸,总混30分钟,交中间站清验。 4.7 制粒工艺参数及注意事项: 序数项目参数备注

实验三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2. 熟悉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标准和检查方法,了解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 3. 熟悉提高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基本方法 4.了解无菌与灭菌制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操作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注射剂系指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的生产车间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制、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使用安全、无毒性无刺激性;稳定性合格,即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注射剂的pH值应接近血液pH值,一般控制在4~9范围内,含量合格;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节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接近等渗。 维生素C(Vitamin C或Ascorbic Acid)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维生素C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氧化反应式如下: 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 2,3-二酮-L-古罗糖酸 + 草酸 L-丁糖酸 溶液的pH值、氧、重金属离子和温度对Vitamin C的氧化均有影响。针对Vitamin C溶液易氧化的特点,在注射液处方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怎样延缓药的氧化分解,通常采取如下措施: (1)除氧,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的接触,在配液和灌封中通入惰性气体,常用高纯度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2)加抗氧剂。

部编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师说》说课稿

部编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师说》说课稿 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10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大纲《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关于考纲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关于学情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②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用多种语气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难点) ②培养学生自读注释、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三)德育目标

师说 说课稿(背诵精华版)

2 《师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今天上午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师说》。(板书《师说》)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 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师说》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与《劝学》共同构成“开启智慧之门”这个模块。本单元旨在启迪学生智慧、指导学习方法。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论说文。作者阐述了从师的观点。 新教材将《师说》安排在《劝学》之后,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从师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这是他们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已经有了基本了解。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合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文知识,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和思想内容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三种 (1)诵读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点拨法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含义 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体现在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的过程中 (2)合作学习体现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3)探究学习体现在质疑问难,与文本深层次对话的过程中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了解作者,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 第二课时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论证方法。 本节课共有5个学习环节 环节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我会通过讲述“程门立雪”的故事导入新课。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人。有一天,他向老师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为了不惊醒老师,他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不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等老师醒来,发现门外的杨时成了雪人。后人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赞扬尊师重道的学生。可是,在魏晋以后,贵族子弟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师说》,看一看韩愈给我们留下了关于从师的什么思考。 (板书:韩愈) 这样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感知作者、说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方面,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我会加以补充。 2、字词方面,学生课下已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了梳理。 课上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就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增加文言文的知识积累。 3、然后,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提倡人们向老师学习 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初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一。

初中语文说课稿大全《师说》说课稿

初中语文说课稿大全《师说》说课稿 《师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关于考纲 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

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关于学情 高一(9)、(10)两班均为实验班,语文基础较扎实。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 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维生素分类

哪些食物含维生素多 维生素是孩子生长发育及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都存在于天然食物之中,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所以,虽然人体需要维生素的量很少,但都需从食物中获得。因此,膳食中如果某种维生素长期缺乏的话,就可能出现病症。 现在,已经发现的维生素中与小孩营养关系较为密切的有十多种,如维生素A、B1、B2、烟酸、B6、B12、叶酸、C、D、E、K等,现简单介绍如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维生素A, 维生素A主要的作用是维护上皮细胞的健康及增进免疫功能,如果缺乏,可以得夜盲病和干眼病,严重的可以失明。维生素A是由胡萝卜素转变而成的。胡萝卜、油菜、菠菜、韭菜中含胡萝卜素很多,动物性食物中以鸡肝、鱼肝含量最高,猪肝、蛋类含量稍少一些,市面所卖的浓缩鱼肝油,含量最为丰富,每10毫升含维生素A50万国际单位。小孩每日需要量为2000-4500国际单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维生素B1 ,维生素B1主要功能是保证热能代谢正常进行,助长发育,预防神经炎。大多数食品中都含有维生素B1,米糠,麦麸含量最高,小米、绿豆、花生中含量不少,如果长期吃精大米或精白面,而很少吃其它食物的话,就可能发生维生素B1缺乏,可患脚气病。维生素B1每日需要量:1毫克左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维生素B2, 又叫核黄素,主要作用是维持皮肤、口腔和眼的健康,如果缺乏,常发生口角溃疡、舌炎、唇炎等病。食物中以猪肝、鸡肝、鹌鹑蛋、菠菜和小米中居多,谷类含量不多。每日需要量1-2毫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4、烟酸, 是身体组织辅酶的主要成分,有维护皮肤、消化道、神经的功能,长期以玉米和甜薯为主要食物的人容易发生烟酸缺乏,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即所谓癞皮病,也可发生腹泻和神经症状。烟酸虽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但含量不多,肝类含量较为丰富,其次为鸡肉、鸭肉、酵母、花生中也有。每日需要量4-20毫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维生素B6, 是作用于氨基酸的辅酶,如果缺乏,可发生贫血、口角炎,舌炎等,甚至可发生惊厥,各种食物均有。每日需要量1-2毫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6、维生素C 功能很多,可以促进营养代谢,保障孩子健康发育,如果缺乏,可发生坏血病,病儿可出现腿痛,牙龈、皮肤出血、伤口不易愈合,抗病能力降低等。母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基本可以满足小婴儿的需要。牛乳中的含量只有母乳的四分之一,所以2个月以后的喂牛乳的婴儿都需添加含维生素C的果子水或菜水,食物中以新鲜蔬菜、水果等含量最为丰富,如橙子、红果、鲜枣、柿子椒、西红柿、菜花、油菜等含量最多,香蕉、桃、梨、苹果等含量次之,谷类食物含量低。每日需要量30-50毫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7、维生素D, 它能帮助钙、磷的吸收,促进牙齿和骨胳的发育,避免发生佝偻病。维生素D可分为两种,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3主要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人体的皮肤含有一种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就变成了维生素D3。所以,如果孩子能充分接受阳光的话,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3,就基本上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了,另外,维生素D3,还可来自动物性食物,如肝类,尤其是由海产类的鱼肝中提炼的鱼肝油含量最丰富。维生素D2来源于植物性食物,酵母、蕈类等含量较多。每日需要量是400一800国际单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8、维生素K ,主要参与一些凝血因子的合成,有防止出血的作用,人乳中含量低,初乳中基本不含维生素K;有一部分维生素K是在肠道由细菌合成的。食物中如肝类、蛋类、豆类中都有。每日需要量:1毫克左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9、维生素B12 其作用与红细胞生成有密切关系,如果缺乏,可发生营养性大细胞贫血,如果孩子单纯用母乳喂养不添加辅食,而母亲又是长期吃素的话,乳汁中所含维生素B12量极少,入不敷出,即可产生缺乏。维生素B12:主要在动物肝、肾及牛肉中较多,鸡蛋、牛乳中含量较少。每日需要量为:1微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0、叶酸, 其作用与缺乏所引起的疾病,大体和维生素B12相似。叶酸以新鲜绿色蔬菜中最多,肝、肾、酵母、蕈类含量也丰富。每日需要量100微克左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020年高中语文《劝学》说课稿

高中语文《劝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劝学》位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得到修养的途径”这一专题,和韩愈的《师说》组成了“修业之道”这一模块. 《劝学》是一篇叙述学习的紧张意义,劝导人们以准确的目标、态度和要领的去学习的散文。也是门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要是他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寄义,对他们树立精良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资助。 二、说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学习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文中20多个比喻句的内在含义。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阅读浅议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和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理解文章统一起来。

新课标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劝学》是新课标规定的诵读篇目之一。 难点:文章里的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如果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句中,全文多达20个比喻句,运用比喻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 四、说教法 1、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 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 2、朗读式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 五、说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高中语文师说说课稿五篇

高中语文师说说课稿五篇 《师说》是一篇探讨从师学习的文章,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不仅仅文言现象典型,并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作者经过批判社会上不肯从师学习的坏风气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和标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师说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中语文师说说课稿(一)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日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必须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资料和思想倾向。 (二)关于考纲 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理解(本事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本事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本事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资料。 (三)关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很多无效的分析。 (四)关于学情 高一(9)、(10)两班均为实验班,语文基础较扎实。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必须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本事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景,《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②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本事目标

维生素的分类及作用

维生素就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得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主要作用就是作为许多酶得辅酶起着调节与控制物质代谢得作用。如果体内维生素不足或缺乏,就会引起一系列营养代谢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包括单一维生素与多种维生素缺乏症(综合性维生素缺乏症)。反之,维生素供给过多,也会引起营养代谢病,称为维生素过多症或维生素中毒。 维生素或其前体广泛存在于大多性动植物性饲料中,有些维生素还可由动物本身或寄生于动物消化道得细菌合成,一般不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但当饲料中得维生素或其前体遭到破坏,体内合成、转化或吸收发生障碍,或机体消耗与需要量增加,而此时有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即可发生维生素缺乏症。而当动物日粮中添加了过多得维生素,或医源性过量,或长期饲喂过多得含维生素得饲料,可造成过量或中毒。由于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可以在体内储存或蓄积,排泄又比较缓慢,所以长时间大剂量食入或一次超剂量食入后,可以引起脂溶性维生素过多或中毒。而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胆碱、生物素)不在体内储存,且易从体内排除,因此水溶性维生素过多症较少发生。 一、维生素A 通常所说得维生素A就是指视黄醇与脱氢视黄醇,维生素A家族还应包括具有视黄醇活性得胡萝卜素,自然界中大约有600多种胡萝卜素,其中只有50种能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维生素A得活性作用,称为维生素A原或前体。胡萝卜素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作为单线态氧猝灭剂与抗氧化剂,而视黄醇没有这种特性。预先形成得维生素A得常见饲料来源主要就是动物肝脏等动物源性饲料,尤其就是鱼肝与鱼油,如鲨鱼、鳕鱼与大比目鱼肝油以及北极熊肝油就是其最主要来源。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得常见来源主要就是植物性饲料,如胡萝卜、黄玉米、黄色南瓜、青绿饲料、番茄、木瓜与柑橘等。 维生素A缺乏症就是由于维生素A或/与胡萝卜素供应不足或消化道吸收障碍所引起得动物体内维生素A或/与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得一种营养代谢病。其病理变化主要以脑脊液压升高、上皮组织角质化、骨骼形成缺陷与胚胎发育障碍为主;临床上以夜盲、眼球干燥、鳞状皮肤、踢甲缺损、繁殖技能丧失、瘫痪、惊厥、生长受阻、消瘦、体重下降等为特征。本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但以犊牛、雏禽、

韩愈《师说》公开课获奖说课

《师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愈的《师说》。我准备从下列七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和意图。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地位 《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篇课文主要论证了“从师之道”,是愈代表作之一,也是古代议论性散文中的名篇。学习了本单元,可以从中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高二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但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整理,不能灵活运用;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比如词类活用等。前三篇议论性散文的学习,为本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梳理课文的论证过程,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记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结合美读法感知,抓重点字词举一反三法疏通课文,合作探究法深入赏析,归纳法总结升华,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论辩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尊师重道、能者为师的思想,培养其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 [设计依据] 1.依据“新课标”三个维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2.依据这一单元的目标,即借鉴古人议论艺术,琢磨文章的立论方法,体会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课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师”“道”“之”等,感悟课文的思想之美。 教学难点:梳理课文的论证过程,体会论辩之美。 [设计依据] 1.“新课标”提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容,了解并梳理常用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导读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设计依据] 1.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指教师要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予以启发式诱导。 2.新课标提倡“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二)说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圈点法、举一反三法 [设计依据] 1.“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2.清代教育家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 3.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举一反三,“举一”提供模式和方法,“反三”按图索骥,学生就能触类而旁通。

维生素种类及作用大全

维生素A(视黄醇) 功能:与视觉有关,并能维持粘膜正常功能,调节皮肤状态。帮助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对眼睛保健很重要,能抵御细菌以免感染,保护上皮组织健康,促进骨骼与牙齿发育。缺乏症:夜盲症、眼球干燥,皮肤干燥及痕痒。 主要食物来源:红萝卜、绿叶蔬菜、蛋黄及肝。 维生素B1(硫胺素) 功能:强化神经系统,保证心脏正常活动。促进碳水化合物之新陈代谢,能维护神经系统健康,稳定食欲,刺激生长以及保持良好的肌肉状况。 缺乏症:情绪低落、肠胃不适、手脚麻木、脚气病。 主要食物来源:糙米、豆类、牛奶、家禽。 维生素B2(核黄素) 功能:维持眼睛视力,防止白内瘴,维持口腔及消化道粘膜的健康。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蛋白质之新陈代谢,并有助于形成抗体及红血球,维持细胞呼吸。 缺乏症:嘴角开裂、溃疡,口腔内粘膜发炎,眼睛易疲劳。 主要食物来源:动物肝脏、瘦肉、酵母、大豆、米糠及绿叶蔬菜。 维生素B3(烟酸)(烟草酸、烟碱酸) 功能:保持皮肤健康及促进血液循环,有助神经系统正常工作。强健消化系统,有助于皮肤的保健及美容,改善偏头痛、高血压、腹泻、加速血液循环,治疗口疮,消除口臭,减少胆固醇。 缺乏症:头痛,疲劳,呕吐,肌肉酸痛。 主要食物来源:绿叶蔬菜,肾,肝,蛋等。 维生素B5(泛酸)(nthenol) 功能:制造抗体,增强免疫力,辅助糖类,脂肪及蛋白质产生人体能量。加速伤口痊愈,建立人体的抗体以防止细菌感染,治疗手术后的颤抖,防止疲劳。 缺乏症:口疮,记忆力衰退,失眠,腹泻,疲倦,血糖过低等。 主要食物来源:糙米,肝,蛋,肉。 维生素B6 功能:保持身体及精神系统正常工作,维持体内钠,钾成份平衡,制造红血球。调节体液,增进神经和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功能,是天然的利尿剂。 缺乏症:贫血、抽筋、头痛、呕吐、暗疮。 主要食物来源:瘦肉,果仁,糙米,绿叶蔬菜,香蕉。 维生素B12(钴胺素) 功能:制造及换新体内的红血球,可防止贫血,有助于儿童的发育成长,保持健康的神经系统,减除过敏性症状,增进记忆力及身体的平衡力。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发展

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过程监控方法浅谈 高淑华,刘 影 (东药集团设计院,沈阳 110026) [内容摘要]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的重要一步化学反应是22酮基2L2古龙酸的酯化转化。此过程对VC产品的收率质量至关重要,由于没有准确快速的分析检测终点的手段,使生产中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对此步的收率计算也很不准确。为实现对此过程的监控以判断酯化转化终点,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对酯化终点的酯化液和转化终点的转化液的物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酯化转化的时间进行控制,并且可以对酯化转化的收率进行计算,从而指导生产。本文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探讨研究了几种快速简单的常规分析方法,p H 测定、水分测定、组分含量测定等,可以实现对整个酯化转化过程的监控,满足生产需要。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发展 谢占武,周海霞,曹爱国 (东北制药总厂,沈阳 110026) [摘 要] 介绍了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及用途,主要探讨了两步发酵法的工艺发展过程,从发酵、提取、转化、酸化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维生素C;两步发酵;提取;转化;酸化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人体以及动植物体内,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外界摄取。 1 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及用途 维生素C又名L2抗坏血酸,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易变黄,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结构中的烯二醇基不稳定,易氧化为二酮基。维生素C的用途非常广泛,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剂或抗氧剂,在医药和临床上亦有广泛应用,在治疗坏血病、感冒、心血管缺陷、高胆固醇、糖尿病、精神抑郁症等疾病均有重要的用途。目前国内外生产维生素C的厂家主要有瑞士罗士公司、日本武田公司、德国BASF公司、东北制药总厂、河北维生、江苏江山等药厂,现在年产量已达到几十万吨。 2 维生素C的工艺发展进程及发展趋势 在几十年的工艺发展中,维生素C的工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维生素C主要的生产方法是莱氏法和两步发酵法。 211 莱氏法生产维生素C 莱氏法是最早生产维生素C 的方法,其以葡萄糖为原料,先经黑醋菌发酵生成L2山梨糖,再经丙酮化及NaClO氧化、水解得到22酮2L2古龙酸钠,然后进行化学合成得到维生素C。此法存在着很多缺陷,如生产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恶劣、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人们不断对此工艺进行改进。 212 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 70年代初,我国首先研究出两步发酵法,其先进性得到世界公认,它是以生物氧化过程代替莱氏路线的部分化学合成过程,进而合成维生素C。21211 发酵工艺 两步发酵法是以D2山梨醇为原料,经黑醋菌及假单孢菌得到古龙酸钠发酵液。与莱氏法相比,此法省略了酮化和NaClO氧化过程,简化了工艺,避免使用丙酮、NaClO、发烟硫酸等化学物质,极大地改善了操作环境。采用此法得到的发酵液收率高,目前收率可达到90%以上,除主耗山梨醇消耗较高外,其他辅料消耗较低。且在此法中,多为液体反应,物料输送方便,更有利于生产连续化和操作自动化。但此法仍存在很多缺点,如占地面积大、发酵基质浓度低、在高湿高温条件下染菌机率高、设备利用率低、后续处理能耗高等问题。在未来的工艺优化过程中,除了进行发酵工艺改进外,更应注重优良菌种的选育。(1)发酵液的提取工艺是维生素C生产行业中较为重视的问题。经过两次发酵后,发酵液的含量仅为6%~9%,且残留有菌丝体、蛋白质和悬浮微粒等,分离提纯较为困难。传统的处理方法有加热沉淀法。和化学凝聚法。 (2)加热沉淀法此法是传统工艺,分离手段较为落后。此工艺通用氢型树脂,调p H至蛋白质的等电点后加热除蛋白。采用此工艺既要耗能,又会造成有效成分在高温下降解损失,且发酵液直接通过树脂柱,会使树脂表面污染,降低树脂的交换容量和收率。两次通过树脂柱,带进大量水分,增大浓缩耗能。(3)化学凝聚法。此法采用化学絮凝剂沉淀各种杂质,避免了加热沉淀时有效成分的损失。但经此法处理后的发酵液离心后所得的上清液中仍然存在有一定量的蛋白,如发酵液染菌则处理的效果更不明显,上清液浑浊,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收率。针对以上两种方法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一种新的处理方法———超滤法在维生素生产中得以应用。(4)超滤法。超滤是一种新兴的膜处理技术,此法具有操作方便、节能、不造成新的环境

(完整版)维生素c注射剂工艺流程

第一章前言 1 引言 1.1维生素C注射液介绍 维生素C注射剂(即L-抗坏血酸)为维生素类药,能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帮助酶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泄,因而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机体抵抗能力。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及治疗坏血病,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维生素C性质极不稳定,分子中含有二烯醇基[-C(OH)=C(OH)-]的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及内酯环的结构极易水解。其水溶液与空气接触后,受氧的影响而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再经水解形成二酮古洛糖酸而失去治疗活性,此化合物再被氧化则成草酸及L-丁糖酸。由于维生素C 注射剂在生产及贮存期间易发生变色等质量问题,是注射剂生产中较难掌握的品种之一。所以在其生产及贮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及考察,以达到有效提高制剂稳定性的目的。 1.1.1维生素C主要生理功能 1. 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 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3、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4、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5、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6、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7、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1.1.2维生素C注射液的药理性质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 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 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 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1.1.3药代动力学 蛋白结合率低。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肝内代谢。 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14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 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1.1.4适应症 (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2) 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3)特发 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4)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①病人接受 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

韩愈《师说》公开课获奖说课

《师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得篇目就是韩愈得《师说》。我准备从下列七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得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与意图。 一、说教材与学情 (一)教材地位 《师说》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单元得最后一课,就是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篇课文主要论证了“从师之道”,就是韩愈代表作之一,也就是古代议论性散文中得名篇。学习了本单元,可以从中借鉴古人议论得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与见解。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与高一得学习,高二得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但缺乏对知识得系统整理,不能灵活运用;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比如词类活用等。前三篇议论性散文得学习,为本文得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课文中重要得实词、虚词与特殊句式,梳理课文得论证过程,掌握正反对比得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得能力,提高文言文得朗读与记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结合美读法感知,抓重点字词举一反三法疏通课文,合作探究法深入赏析,归纳法总结升华,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得学习习惯,体会课文得语言美、思想美与论辩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尊师重道、能者为师得思想,培养其谦虚好学得优秀品质。 [设计依据] 1、依据“新课标”三个维度并重得教学理念;

2、依据这一单元得目标,即借鉴古人议论艺术,琢磨文章得立论方法,体会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提高思考能力与议论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课重点实词与虚词得意义与用法,如“师”“道”“之”等,感悟课文得思想之美。 教学难点:梳理课文得论证过程,体会论辩之美。 [设计依据] 1、“新课标”提到:“语文课程得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得统一。” 2、“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词句得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用得实词、虚词与特殊句式。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导读法、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设计依据] 1、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就是指教师要在学生充分思考得前提下予以启发式诱导。 2、新课标提倡“师生合作探究”得教学方式。 (二)说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圈点法、举一反三法 [设计依据] 1、“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2、清代教育家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 3、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举一反三,“举一”提供模式与方法,“反三”按图索骥,学生就能触类而旁通。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这一课得教学主要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预习课文;课堂上通过“知人论世、整体感知、翻译积累、赏析三美拓展比较”五个主要环节把握全文;课后进行检测巩固。 这一课得教学分为两个课时 (一)导入(3分钟):我将以尊师重道得名言导入,创设情境。 [设计依据]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二) 背景简介(3分钟):强调韩愈得文学地位与古文运动,以及在唐朝人们耻 学于师得历史背景。 [设计依据] 孟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就是以论其世也。” (三) 整体感知(9分钟) 1、老师范读,学生对照注释,对不懂得词句进行圈点。(3分钟)

高中语文《师说》说课稿.doc

高中语文《师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关于考纲 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关于学情 高一(9)、(10)两班均为实验班,语文基础较扎实。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②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