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质健康_从BMI与体脂肪率的差异谈起_郭强

儿童体质健康_从BMI与体脂肪率的差异谈起_郭强
儿童体质健康_从BMI与体脂肪率的差异谈起_郭强

九种体质健康教育处方--体质调养Word版

九种体质体质调养健康教育处方 体质调养 1、日常调养:包括精神、睡眠、生活起居、环境等方面的调养; 2、运动调养:包括适宜的、禁忌的运动和运动的注意事项; 3、饮食调养:包括宜食、不宜食或少食的食品,以及食用中的注意事项; 4、经络保健:常用的穴位或经络的拍打、点揉、按摩等中医保健方式。

1、气血体质-------一动就气喘吁吁 是指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成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如孕育时父母体质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病后气亏、年老气衰等。 体质特点:气短懒言,语声低怯,精神不振,肢体容易疲乏无力,时有汗出,头晕健忘,面色萎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唇色少华,口淡,舌淡红、胖嫩、可有齿痕。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心理特征:性格偏内向、情绪不稳定《中医体质学》、不喜冒险。 易患疾病: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易迁延《中医体质学》,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调养指导 日常调养:日常生活中应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平常应早睡早起,不熬夜。 运动调养:宜做柔缓运动,不宜做强体力运动,可选择快慢交替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禁忌劳累过度。 饮食调养:可多吃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小米、粳米、山药、牛肉、薏米、芡实、白扁豆、大枣、饴糖、蜂蜜等,多食小米山药饭,可增加气力。但要注意选择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品。

推荐药膳:黄芪童子鸡、山药粥。饮食禁忌过于滋腻,过食萝卜、陈皮等理气药物。 经络保健:经常拍打阳明胃经(在下肢前外侧),有补气作用。按揉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即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可健脾和胃,强壮体质。 2、阳虚体质-----夏天吹不得空调 是指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成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如家族中均有虚寒表现,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或平素偏食寒凉损伤阳气,或久病阳亏、年老阳衰等。 体质特点:平日怕冷,手足不温,口唇色淡,毛发易脱,精神不振,易出汗,易困多睡、疲乏,喜热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体型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易患疾病:此种体质多发寒证,易感湿邪,医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疾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调养指导 日常调养:日常生活中应调节情绪,要多与人交往,改善心境,去忧悲,防惊恐。平日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下肢的保暖。平素禁忌好逸恶劳,夏季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

儿童体质分析及调理要点

保护中焦:

诊断: 简单的小毛病,或者一切病刚开始,掌握两个原则。第一,看中焦和下焦虚不虚?如果虚就加强他,怎么加强我呆会儿讲,如果不虚,你别抄他的后路就行。什么叫抄后路呢,在中焦就是别乱吃,别多吃,吃得简单一点。在下焦,对小孩子来说就是别看电视电脑,别熬夜。可以出去玩,别玩得太厉害。 第一种,你判断一下,当我们说中下焦不足,是指功能不足,不一定都是绝对的虚。一种是虚,比如会拉肚子,肌肉很瘦,气虚。一种呢他有消化不良,吃得太多,食积,这个要去排除。 - 出汗,反映了表层的情况(上焦) - 排便,反映了腑的情况(中焦):中焦是否阻塞? - 排尿,反映了脏的情况(下焦),元气如何在三焦中运行 -手脚温热还是寒凉,反映了全身经络的流通性 - 舌苔厚不厚,反映了消化系统的流通性

作为感冒啊发烧啊,首先要考虑他有没有出汗?如果没有出汗,让他微微出汗。还有他有没有便秘,小便通不通?这三部分代表了上焦,中焦,下焦,他的能量是不是通的。对于女孩子来说,要看她月经有没有问题?手脚冷不冷?心情好不好?舌苔好不好。 稳住大局。第一。让孩子处在安心的状态,吃喝比较正常。然后判断他是单纯的还是不单纯的,如果是不单纯的,那就是中下焦有问题,这个时候要小心,吃不准的时候,去看一下有经验的中医。如果是不单纯的,症状很严重,有抽搐、昏迷啊,或者剧烈疼痛,也需要看西医。然后呢,在饮食生活调理中,保证中焦下焦不要破坏。然后观察他,所有这些出汗,大便、小便要保持正常,这个就是整体观念。 不单纯的感冒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下焦虚,中焦虚合并下焦虚。那个鉴别诊断就是用这张表来鉴别。 下焦、精、元气:泌尿生殖系统,腰、小腹、小便、下肢 鉴别症状:精力不足,身体冷虚,足寒,大小便多,大便软或泄,腰酸,尿床,自幼哮喘,注意力差,记忆下降,情绪不稳,恐惧,怕黑等。 中焦、中气:消化系统,胃肠道、肌肉、大便、体力 鉴别症状:大便异常,口气重,口腔溃疡,牙龈问题,青春痘,体弱无力,消瘦或肥胖,肌肉不足,脂肪过多等。 上焦、卫气:呼吸系统,肺、鼻、体表、皮肤、汗出状况 鉴别症状:异常出汗,反复感冒,恶风、怕寒,经常喷嚏,皮肤,鼻子过敏症状,长期咳嗽等。 不单纯的感冒的常见的两种原因: 一种比较多见的是伤食,吃东西吃多了;有停食,停在胃里边的食物,这个是不单纯的感冒常见的原因。 第二:凡是慢性病,反复发作的病,凡是各个层次各个系统反复出现的问题,都不是单纯的问题。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到医院先挂皮肤科,再挂耳鼻喉科,再挂内科,要马上反应:这是他系统出问题了。这个时候应该去看有经验的中医,先调理他的中焦、下焦。只要是不单纯的病,一定要考虑中焦、下焦,然后再考虑管道通不通,大小便、出汗、月经、心情,还有一条,玩的时间够不够?现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1 简介:本报告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合作开展项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分析”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研究”(课题批准号:BLA090069)的部分研究成果。部分数据引自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参与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本报告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提供了决策参考。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部等部委从1979年开始组织实施“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以下简称“《体质调研》”)。其后,1985年至2005年,五次组织全国范围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持续、系统的调研、监测,建立了完善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体质调研》显示,近三十年来,总体上,中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常见病患病率持续下降。但是,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下降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解决不好,将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构成威胁。青少年时期的体质健康问题,将对中老年的身体健康构成巨大隐患。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下降,是导致和诱发中年后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高致命性疾病的原因。因此,如果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从人的生涯发展看,将大大降低中老年的生活质量;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将大大增加今后国家医疗和养老经费的支出。 中国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力图有效解决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在全国实施了以“阳光体育”为核心的一系列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措施。为了追踪调查我国学生体质变化情况,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研究部分别对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国大中小学每年近10所学校、约1亿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教育部直属大学一年级新生按照生源地分类进行验证分析,形成了《2008—201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结果表明:近三年,总体上,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有向好趋势,从2008年至2010年,总体平均分别为73.77分、75.07分、74.29分;2008年至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等级分布比例整体合格率有所提高,分别是85.94%、86.73%、87.11%。特别是优良率提高明显,由2008年的52.80%增长到2009年、2010年的57.73%和56.24%。这表 1课题主持人:吴键;核心成员:于素梅、尚大鹏、祁国膺、王皋华、贾志永、曾志萍、谢红光、于可红、赫忠慧。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一、说明 (一)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三)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四)本标准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初、高中每年级各为一组,大学为一组。 小学一、二年级组和三、四年级组测试项目分为三类,身高、体重为必测项目,其他二类测试项目各选测一项。小学五、六年级组,初、高中各组,大学组测试项目均为五类,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其他三类测试项目各选测一项。 选测项目每年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在测试前两个月确定并公布。选测项目原则上每年不得重复。 (五)学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本标准的测试,本标准的测试方法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六)本标准各评价指标的得分之和为本标准的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 60分—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每学年评定一次,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见附表1-5)。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因病或残疾免予执行本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见附表6)。 (七)本标准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幼儿体质测试项目及标准

幼儿体质测试项目及标准 一、幼儿体能测试的项目: 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10米折返跑、走平衡木、坐位体前屈 二、幼儿体质测试的意义: 立定跳远:主要反映人儿童下肢的爆发力。 网球掷远:反映儿童上肢腰腹肌肉力量。 双脚连续跳:反映儿童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量 10米折返跑:反映人体的灵敏素质。 走平衡木:反映人体平衡能力。 坐位体前屈:躯干和下肢柔韧性 三、幼儿体质测试的方法: *坐位体前屈:幼儿面向仪器坐在垫子上,双腿向前伸直;脚跟并拢,蹬在测试仪的挡板上,脚尖自然分开。测试时,幼儿双手并拢,掌心向下平伸,膝关节伸直,上体前屈,用双手中指指尖推动游标平滑前进,直到不能推动为止。 *10米折返跑:幼儿至少2人一组,两腿前后分开,站立在起跑线后;当听到起跑信号后,立即起跑,直奔折返线,用手触摸到物体(木箱或墙壁)后返回,直奔目标线。 *立定跳远:幼儿两脚自然分开,站立在起跳线后,然后,摆动双臂,双脚蹬地尽力向前跳。

*网球掷远:幼儿站在投掷线后,两脚前后分开,单手(右手)持球;将球从肩上方投出,球出手时后脚可以向前迈出一步,但不能踩线或过线。 *走平衡木:幼儿站在“起点线”后的平台上,面向平衡木,双臂侧平举,当听到“开始”的口令后,两脚交替向“终点线”前进。 *双脚连续跳:幼儿两脚并拢站在“起跳线”后,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双脚起跳,连续跳过10个软方包停止。 四、体质测试标准: 3岁男童指标评分表: 测试指标 1分2分3分4分5分 10米折返跑(秒)15.8~12.912.8~10.310.2~9.19.0~8.0<8.0 立定跳远(厘米)21~2930~4243~5859~76>76 网球投掷(米) 1.5 2.0~2.5 3.0~3.5 4.0~5.5>5.5 双脚连续跳(秒)25.0~19.719.6~13.113.0~9.29.1~6.6>6.6 坐位体前屈(厘米)2.9~4.8 4.9~8.58.6~11.611.7~14.9>14.9 走平衡木(秒)48.5~30.130.0~16.916.8~10.610.5~6.6<6.6 3岁女童指标评分表: 10米折返跑(秒)16.8~13.513.4~10.610.5~9.49.3~8.2<8.2 立定跳远(厘米)21~2829~3940~5455~71>71 网球投掷(米) 1.0 1.5~2.0 2.5~3.0 3.5~5.0>5.0 双脚连续跳(秒)25.9~20.120.0~13.513.4~9.89.7~7.1<7.1 坐位体前屈(厘米)3.2~6.2 6.3~9.910.0~12.913.0~15.9>15.9 走平衡木(秒)49.8~32.532.4~17.417.3~10.810.7~6.9<6.9 3.5岁男童指标评分表: 测试指标 1分2分3分4分5分 10米折返跑(秒)14.0~11.411.3~9.59.4~8.48.3~7.5<7.5 立定跳远(厘米)27~3435~5253~6970~84>84 网球投掷(厘米) 1.5 2.0~2.5 3.0~4.0 4.5~5.5>5.5 双脚连续跳(秒)21.8~17.016.9~11.211.1~8.38.2~6.1<6.1 坐位体前屈(厘米) 2.7~4.6 4.7~8.48.5~11.511.6~14.9>14.9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制定。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目录 一、内容 二、说明 三、评价指标与分值 一、内容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健康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涵盖的是与学校体育密切相关的学生身体健康范畴。为了界定它的内涵,又避免与三维的健康概念混淆,故将“体质”作为“健康”的定语以示其内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名称的外延涉及到它的激励和教育功能、反馈功能和指导锻炼功能。 教育和激励功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

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将使学生和社会能够对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去积极追求身体的健康状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还规定,对达到合格以上等级的学生颁发证章,以激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内在积极性。 反馈功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并规定了各校应将每年测试的数据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的功能,并定期向社会公告。该系统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在线查询和在线评估服务,向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身体健康诊断,使学生能够在准确地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锻炼;该系统还可为各级政府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提供翔实的统计和分析数据,使之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 引导和锻炼功能: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加了一些简便易行,锻炼效果较好的项目,并提高了部分锻炼项目指标的权重,对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学生还可以查询到针对性较强的运动处方,用于自身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二、说明 (一)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 报告】 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下面是X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篇1 1、劳动减少,体能下降 造成我校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中,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影响占了不容忽视的地位。人类的劳动活动大大减少,造成体能下降。再则,生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时代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仗着祖父辈及父母的宠爱,连家务的边都摸不到,缺乏了最基本的活动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而且长期的溺爱造成了不少学生娇气的性格,一遇到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或者不好的天气(炎热或寒冷),潜意识使其产生了惧怕及抵制心理,如上种种,使之学生体质下降。 2、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重主轻体”的现象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高分及满分的追求欲不是很

高,进取心不强,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导致了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 针对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我想体育教学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予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广播体操、跳绳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课间充满了新鲜感,避免了拖沓、疲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最终要靠体育教师来创造。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为学校的体育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保障。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各项保障措施。各项体育活动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必须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同时要有完善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具体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体育重在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抓好广播体操,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好体育运动会。制定健康目标,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儿童青少年版—2019)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儿童青少年版—2019) 1.近视会导致学习、生活不便,甚至会影响升学和择业。 近视会导致眼睛视物模糊、干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还会对升学和择业造成一定限制。近视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 2.坚持充足的白天户外活动。 坚持充足的白天户外活动对于预防近视和防止近视加重有重要意义。儿童青少年应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保证每天进行2小时以上白天户外活动。 3.要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不正确的读写姿势会增加发生近视的风险。读书写字要使用适合自己坐高的桌椅,应有良好的照明,并保持“三个一”的正确姿势,即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认真做眼保健操。 4.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 预防近视要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应做到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使用电子产品。 5.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

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是保证视力健康的基础。儿童青少年应听从家长和老师的作息安排,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平时应做到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吃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6.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长时间、近距离、持续盯着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屏幕,会给眼睛带来伤害。使用电子产品时,应使眼睛与屏幕保持一定距离,屏幕亮度适中。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7.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或远处的物体时可能是发生了近视,应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 当发现自己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或远处的物体时,可能是发生了近视,应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并尽快到医院进行视力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矫正,防止近视进一步加重。需注意,即使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也存在发生单眼近视的可能性。平时可交替闭上一只眼睛进行自测,以便发现单眼近视,及时矫正,避免双眼视力差对眼睛造成更大伤害。 8.一旦确诊为近视,应尽早在医生指导下配戴眼镜,并定期复查。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更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并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现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急需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保健,对家庭、学校、社会及儿童青少年本身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由上海市卫生中心、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的一项对上海市的24000名4~16岁的儿童进行一项调查中发现,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2~14.5%。其中第一位是多动症占7%左右,第二位的是情绪障碍3%左右,占第三位的是社会交往问题1%左右。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保科的张劲松、沈理笑、许积德等综合医院心理门诊中的儿童病例分析,说明症状类型主要有:情绪问题、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其中情绪障碍占34.25%;适应性问题占2.8%;多动性占11.65%;品行问题占3.9%;睡眠问题占1.7%;学习困难占8.8%;内趋力不足占13.3%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对2055名9-15周岁的困境儿童所做心理健康调查时,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儿童有223名,占到10%左右。 一、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大都存在发展性的特点,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主要心理问题。通过调查显示: 1、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通过对全国22个城市26个单位的24000名4-16岁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后,指出4-5岁(学前期)主要为社会交往问题;6-11岁(小学时期)主要为注意缺损障碍;12-16岁(少年时期)主要为情绪障碍。 2、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在困境儿童的心理咨询过程中,统计出:0-18岁的儿童主要存在六类问题,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是:行为问题(47.77%)、情绪问题(27.23%)、学习困难(23.21%)、多动(22.325)、科学育儿知识咨询(17.41%)、适应不良(6.25%),并且发现:11岁(尤其6岁)以下(含11岁)主要是"科学育儿知识咨询"、12岁以上(含12岁)主要以"行为问题"为主。 二、儿童青少年的研究课题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首先要从个体自身、社会、家庭、教育机构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必须坚持"社会-心理-生物"的综合模式,在社会大系统中形成医疗、心理、教育、福利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网络,以早期干预、及时干预、系统干预、发展性干预等为原则,在干预策略上提倡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并重: (一)直接干预:对儿童直接实施咨询在咨询中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积极实施干预策略(如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矫正与塑造),另外还有通过教育、指导、训练,使其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儿童摆脱心理困扰。对特殊儿童,则更注意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从儿童需要出发来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另外还要积极联系社会工作者,对儿童给以社会性的关注和支持。 (二)间接干预:主要是进行儿童生存、发展环境的创设和优化,通过客观因素(尤其家庭环境)的完善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具体措施有: 1.社区建设:在社区建立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的辅导工作,为社区儿童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家庭随访、专家咨询等,及时为家庭及儿童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技术支持。同时,利用社区力量进行儿童心理健康观念的宣传和普及,使心理健康成为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校园建设:积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包括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科研等等,尽可能使学生在良好身心状态中获得发展。学校

体质与健康

体质与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是否健康通常采用“体质”和“健康”两个词来表达衡量的,那就说明体质和健康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才能对人体是否健康作出一个统一的回答。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得到了改善,但与此同时,学生的体能素质,如肺活量明显下降,肥胖明显增多,近视眼患病率仍居高不下,这些现象表明,体质与健康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1 、体质的概念及评价指标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状况及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构成体质不可分割的五个重要因素,五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身体形态结构是物质基础,生理功能、体能和心理条件是体质的主、客观表现,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体质的综合反应。因为一定的形态结构,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生理功能,体能又是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客观反映;发展和提高机能的过程,又会相应地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而伴随着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变化及体能的发展提高,又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所以在评价体质时,除形态指标受先天性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之外,机能指标、素质和运动能力指标以及心理指标都是靠后天获得因素影响,也就是说体育锻炼能够改变体质的可能性最大。 2、健康的概念及评价指标 健康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不同解释。古老的健康常以是否有病作为分界线,有病为不健康,无病则为健康。现代人对健康的概念是根据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来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它把人体健康同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关系联系在一起认识,明确提出健康的内涵应该是体格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是健康的人。由此可见,我们应关注自己健康的同时,还要努力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心理状态,并与他人友好相处,你才会精力充沛、乐观开朗,才能健康地学习和生活,也就是说评价一个人的健康要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种指标加以综合评价。 3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综上所述,体质和健康都涉及到人体的形态发育、生理机能、运动能力和心理状况及对社会(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说明它们之间既有所不同,又有所联系。体质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健康的物质基础。从研究角度看,体质侧重于体格、体型、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而健康则侧重于研究人体的心、肝、脾、肺、肾及血管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疾病、异常和死亡。体质是从“外观”上研究人体,健康是从“内部”研究人体。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健康则是体质状况的反应和表现,所以在评价体质和健康状况时,有些指标很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 作为家长是否想过,在“正常”的情况下,自己孩子的预期寿命可能不到50岁?甚至有可能三四十岁就死亡?估计没有人会这样设想,可这居然是事实:被严重剥夺了健康的中国读书人,要比普通人少活20多年,而且从学生时代起,就拖着不健康的身体学习和工作,生活质量低下就不用说了。想想看:这样的人生难道不可怕吗?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吗? 请看以下数据: 2005年一月,清华大学36岁的讲师和46岁的教授在4天内相距去世,引起各界的巨大反响。别以为这是“别人的故事”,将来有一天,这种情势很可能就会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因为知识分子,也就是读书人,他们的寿命就应该比普通人少活20多年。因此将来这样的报道会越来越多,将变得毫无新闻价值。 一份中国社科院调查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十年前,我国的居民平均寿命是76岁,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是59岁。而现在的最新调查表明,北京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岁,而且还有继续恶化的迹象。未来

十年,平均寿命会降到四十多岁吗?我们的孩子能活过五十吗? 本报道出来后令人大吃一惊:大多数人叹息:知识份子压力大,生活条件不好,脑力劳动伤身子,由此解决方法是改善知识分子的生活条件,多休假,多吃好东西! 这些都是瞎说:知识分子身体不良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工作的压力,更不是因为脑力劳动伤身体,而是现代教育的问题,早在中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不健康的种子,在五十岁的时候收获死亡的结果而已!相反,一些老教授承担的工作任务从年轻时就很重,但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平均寿命都很长! 几年前一项国家组织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18年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普遍不佳。最新的教育部2003年向全社会发布[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我们正在制造更多的体质不健康的人群!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无法得到保证的:没有人会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没有人进行健康教育。我们所有的人,包括学校,老师,家长,还有孩子自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知识点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知识点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是与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全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满足国家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 党和国家先后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一系列制度,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于2007年正式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1954年,国务院批准并发布了《劳卫制》,“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 劳卫制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对人民在体育锻炼上的基本要求而制定的,其目的在于鼓励人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人民身强力壮,意志坚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 劳卫制测试项目很多,包括跑、跳、投掷、体操,田径等项目,这些项目贯穿着速度、力量、耐力、灵巧,是对人的身体素质的全面锻炼。劳卫制必须是在所有的项目上都达到规定的标准才可以算是达标。劳卫制有三个等级,少年级,一级和二级。如果你在劳卫制的达标项目中,某项成绩达到了相应的运动员等级,还可以颁发运动员等级证书,运动员等级分5个级别。 (2)、1975年,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替代了《劳卫制》。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主要任务是激励广大青年、少年和儿童经常地、持久地锻炼身体,促进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分组上,采用按年龄分组与按年级分组并行的办法,在学校实行按年级制订评分评级标准的办法,不但照顾锻炼者的年龄差异,也适合中国现行教育制度关于学段、年级划分的实况。但无论那一级标准,各单项都必须达到45分。这种单项基础分和各项总分结合评级的做法,有利于促进青年、少年和儿童身体的全面发展。(3)、2002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2007年,正式定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根据“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来的。它的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体质与健康的状况,还可帮助学生监测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一)、说明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发布

《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发布 4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联合腾讯研究院在京发布了《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下称指导手册),旨在网络成瘾相关研究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止网络过度使用的“四大原则”,结合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积极应对压力及同伴不良影响等具体操作方法,为儿童、家长、学校提供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健康使用解决方案。 提出四大原则指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网民数量、网络使用时间持续增加,以及网络使用娱乐化趋势,未成年人网络过度使用及依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网络游戏沉迷被认为是目前国内外发展最为快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此,《儿童青少年网络健康使用指导手册》率先提出了“有限使用、选择使用、公开使用和工具性使用”四大原则,作为指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准则,通过引导儿童青少年深入思考分析网络使用的利与弊,帮助其从小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张锦涛向记者表示,“研究机构及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常常落在已经出现网络成瘾症状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但实际上这部分儿童青少年仅占很小的比例,大约为未成年网民的10%左右。我们认为,如

何指导和引导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网民更有效、健康地使用网络,才是当前更为迫切需要关注的。” 他表示,“这份手册的亮点之一是《实践操作篇》,基于动机访谈及行为改变理论帮助儿童青少年做出改变决定,并通过具体的时间管理、情绪调节、放松与冥想等压力应对方法帮助儿童学会有效地积极应对压力并进行自我提升,最终通过综合使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达到抵制网络诱惑、减少过度使用网络的目的。” 提供儿童、家长、学校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解决方案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也是网络空间未来的主要建造者和参与者。已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同伴压力、学校氛围都对儿童的网络使用情况有着重要影响。如何指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是关系千家万户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大事,需要家长、学校、相关部门、互联网行业共同行动,是每个成年人都需要参与的、长期的,不可逃避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指导手册》结合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家长、学校三方出发,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健康使用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在家长、学校的共同指导下,充分学习和思考网络使用的利与弊,特别是健康使用与过度使用的利弊转化。

体质健康测试

目录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说明 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及权重系数 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意义 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的意义 六、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 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及使用方法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 建国五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委等有关部门从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并于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演变和发展,是与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全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满足国家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 (一)《劳卫制》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学校体育的新篇章。1950年8月,中国体育访问团赴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原苏联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的经验,引进了《劳卫制》,从1951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1954年,在借鉴原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在部分地区试行的情况,国务院批准并发布了《劳卫制》暂行条例,经过试行和反复修改于1958年正式公布实施《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及相关项目标准和测验规则。 (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97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替代了《劳卫制》,要求在学校广泛实施。此后,在1982年,1990年又进行了修改。从1985年开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局)共同组织展开了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到2005年已经进行了五次,以全面了解我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上了

幼儿园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幼儿园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为全面了解幼儿与健康主要指标的达标情况,掌握全校幼儿的营养和体格状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园严格按照《山东省幼儿园保教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中"幼儿园要定期进行幼儿健康检查"的要求,认真执行"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对每个幼儿建立健康档案。"从镇卫生院、幼儿园体检结果来看,我园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一、健康检查结果 我园共有260名幼儿,参加此次体检的幼儿有240人,体检率达100%。镇卫生院对体检的幼儿进行了身高、体重、心肺、血色素等检查和营养状况评估,查出咽部工肿大56人次,总患病率达23.8%,各项检查正常幼儿201人,占总人数的83%。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是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 2.是农村幼儿保健意识差。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独生子女和二孩家庭增加,大部分家长对小孩过于溺爱,没有合理的调节儿童饮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普遍,导致食欲减退或偏食,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儿童龋齿发生率达20%。 二是农村幼儿保健意识差。据调查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技术水平不足,农村家长缺少幼儿保健意识,特别"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差尤为明显。 三、对策与建议 综合我校目前的情况,可按"四个强化"加强儿童营养不良防治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是强化宣传,加强儿童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大对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制作儿童营养知识专栏、开展现场咨询活动、举办科学育儿知识讲座等方式引导广大家长避免过于溺爱儿童,增强营养健康知识。 二是强化指导,大力推广平衡膳食。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育儿知识讲座,聘请专业医生对家长科学育儿进行指导,以增进幼儿的体格、智力发育,为未来储备体智双优秀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是强化监测,在幼儿园定期开展幼儿体格检查登记。学校要把幼儿体格检查登记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中。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年修订)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年修订) 一、说明 .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M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分;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M跑,女生分钟仰卧起坐和M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分。 .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分及以上为优秀,~分为良好,~分为及格,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之和进行评定。 .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 1 / 8

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案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标准》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审核后,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上传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测试和数据上传时间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本标准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2 / 8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内涵

功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名称的外延涉及到它的激励和教育功能、反馈功能和指导锻炼功能。 教育激励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将使学生和社会能够对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去积极追求身体的健康状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还规定,对达到合格以上等级的学生颁发证章,以激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内在积极性。 反馈功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并规定了各校应将每年测试的数据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的功能,并定期向社会公告。该系统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在线查询和在线评估服务,向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身体健康诊断,使学生能够在准确地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锻炼;该系统还可为各级政府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提供翔实的统计和分析数据,使之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 引导和锻炼功能: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加了一些简便易行,锻炼效果较好的项目,并提高了部分锻炼项目指标的权重,对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学生还可以查询到针对性较强的运动处方,用于自身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说明 (一)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