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翻译句子(翻译之后用红笔订正)

《公输》

1.吾义固不杀人。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不能说是明智。

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你奉行义,不去杀少的人,却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4.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子,看到邻居有破旧的车子而却想去偷。

5.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矣。这是(像)什么样的人呢?这个人一定是患了偷窃病了。

6.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与破车子相比了

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我认为大王派兵进攻宋国,是与这些行为同一类的。

8.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了他的进攻。

9.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攻城的器械用完了,而墨子防守的办法还绰绰有余。

10.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我(也)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办法了,我(也)不说。

11.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的入侵了。

12.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鱼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但我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方法有什么不能采用呢?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凭借这种手段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凭借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却有人不采用。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于)高位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那么)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为了(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它。

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也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叫做丧失了他的天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些)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干。3.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以及外来的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出师表》(对照原文重点背画线句)

1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个国家,我们蜀国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卫的大臣在朝廷内毫不松懈;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原来是追念先帝的厚遇,想报答这种恩情给陛下。(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有志之士的士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大臣们忠诚进谏的道路。

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的不同)而异。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给予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再去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实效。

4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在过去试用时,先帝称赞说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向宠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咨询他,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5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崩溃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恒帝、灵帝哀叹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可以计算着日子来等待了。

6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之中来拜访我。拿当时世上的大事来询问我,因此(我)感动激奋,就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期间奉命(出使东吴),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7先帝知道我做事细心慎重,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担心托付的事不能取得成效,以致损伤了先帝的圣明,所以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木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奖励并统率全军,向北平定中原,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臣贼党,振兴恢复汉家帝业,迁回到旧日的都城。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不保留的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8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责任托付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惩治我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办法,明察采纳正言,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这样的话)我就受恩而感激不尽了。

9现在就要远离陛下,面对着奏表落下泪来,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文学作品重点题目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赏析题】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品析句子(4分)

满分秘诀:

先找修辞句,没有修辞时,再找典型的动词、形容词;再构思答题过程。三步曲熟记于心。

【背下来】散文中赏析句子答题思路:

例一: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品析句子(4分)

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野菊花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答: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野菊花鲜明的战胜者形象和勇敢、进取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富有感染力。

例二: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品味语言)

答:运用拟人的修辞,“羞涩”、“藏”生动传神地写出小小的花不引人注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惊喜之情。为下

文写那个普通的小男孩做铺垫。

二.【记叙文(小说、叙事散文)的赏析题】

(一)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品析句子(4分)

满分秘诀:

指出句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赏析语言,答题方法基本一样。

修辞(词语、人物描写的方法)+内容+情感(人物品质)+内容、结构方面的作用。

【背下来】小说中赏析句子答题思路:

例一:请品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翻浆的心》

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贪婪”等富有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传神地写出搭车“青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表达"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为下文写“我”的愧疚做铺垫。

例二:品析句子(4分)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最美的善举》

答:运用夸张的手法和“啃”“啧啧”等词语,传神地写出“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和满脸油腻的特点,体现他的不拘小节,表达出“我”对他的厌恶之情。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注意三部曲!】

【背下来】小说中品析词语答题思路:

(1)那视线里鲜明

..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答:“鲜明”指“明显”,用词传神,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表达了陈叶的敏感和深深的自卑。

(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

..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答:“定住”指“固定不动”,用词传神,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尴尬、不知所措的样子,表达了陈叶想认又不敢认父亲的矛盾心情。

三.【表现手法、写作技巧类题目】欲扬先抑、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

作用:

欲扬先抑: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对比、衬托:突出人或物的……特点,突出中心,给人印象深刻。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示例一:对于青年其实是在努力地固定和保护“我”的提包这一结局,前文其实已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两处伏笔来,并分析其作用。(4分)《翻浆的心》

满分秘诀:找伏笔:伏笔一定是原句,关键词句一定要写出来;分析: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伏笔:(1)第18段: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2)第20段: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分析:

这两个句子都在暗示男青年在固定和守护“我”的提包,为下文我得知真相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示例二: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分析。(4分)《最美的善举》

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吃相的不雅,这是“抑”;再写他的善举,写他的善良,这是“扬”。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更加突出了苏大哥的善良,突出“善”的主题。

四.分析某一个人物的作用:

满分秘诀:

先思考他是不是主人公,如果不是,那他一定是陪衬人物,就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主人公性格、突出主题等角度考虑。

示例:请简析司机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翻浆的心》

答:(1)推动情节发展。司机对陌生青年的戒备心理,使“我”也紧张地观察青年,误解和怀疑不断加深,全文的情节才不断地向前推进。而结尾才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2)衬托男青年的善良淳朴、乐于助人。

(2)侧面烘托主题。司机对青年的怀疑和戒备导致“我”和他都误会并伤害了这位好青年,这让读者不得不深思,从而突出了主题: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2分)

课内文言文复习

九年级重点实词汇总

举:①发动。举大计亦死 / 死即举大名耳②任用,推举。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③被任用,被选拔。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注:②③项要灵活记忆,“被任用”是由“任用、选拔”的特定用法】

怜:喜爱,爱戴。楚人怜之。/ 独怜幽草涧边生

徒:①徒步,步行。然徒步则汗出浃背②徒党,同类的人。召令徒属曰

③光着,空。亦免冠徒跣④只。徒以有先生也

谢:①道歉。长跪而谢之曰

易: ①交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弗敢易/ 虽千里不敢易也/寒暑易节

②改变。移风易俗

本:①本来,原来。臣本布衣/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在冀州之南/ 变本加厉

②本源,根本,基础的东西。本末倒置。/请循其本

诚:①果真,如果。今诚以吾众诈自称/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②实在,确实。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诚心。帝感其诚

遗:①遗留,遗留下来的。以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②(wèi)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③遗失,遗失的东西。路不拾遗

宜:①应当、应该。宜乎众矣/宜多应者/功宜为王/将军宜枉驾顾之/诚宜开张圣听/事不宜迟

②适合、适当。因地制宜/温和宜人/老少咸宜

见:①会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②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③拜见。子墨子见王/徐庶见先主④召见。于是见公输盘

请:①请求。“请+动词”:请你做某事,请允许我做某事。请说之/请献十金/战则请从

②邀请。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过:①犯过错。人恒过②超过,过了。过犹不及/过中不至。

③与“不”连用,表转折,“只不过是”。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④过于。以其境过清。⑤拜访。过故人庄。⑥过错,过失。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患:①祸患。生于忧患/患有所不辟/后患无穷②担心。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恶:①坏事。恶贯满盈/不成人之恶②怎么。恶能无纪

与:①通“欤”,语气助词,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给。蹴尔而与之/与人方便

③和。与臣而将四矣/生死与共/与虎谋皮

(与虎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

④赞助,赞许。与人为善(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公输》重点问题复习

【中心答题点】---墨子劝阻

..楚王攻宋(或:墨子止楚攻宋),表现墨子智勇善辩、热心救世、从容镇定。

一、【墨子与公输盘、楚王三个回合的较量】

(一)使公输盘理屈词穷【设圈套(激将法)---质问-—揭露】

墨子先设下圈套,用激将法,请公输盘替他杀人,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以“宋何罪之有”,立刻将助楚攻宋的公输盘置于理亏境地;再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角度批判公输盘的行为,用“义不杀少而杀众”,揭露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

陷入自相矛盾中,最终无可辩驳,只好“服”。

【但公输盘口服心不服,将责任推到楚王身上--“吾既已言之王矣”】

(二)使楚王理屈词穷【设圈套(设喻说理)---对比—-类比】

墨子设喻说理,先向楚王讲述“以富窃贫”的故事,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接着连用三个颇有夸张意味的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而宋国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为与此同类”,是以富窃贫,让楚王醒悟到攻宋是不明智、无意义的行为,使楚王陷入自己否定的圈子中无话可说,只得说“善哉”。

【但楚王仗着楚国的实力,仍不放弃攻宋的打算,霸道地说“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三)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宋不会有好结果,以实力最终使楚王放弃攻宋。

先简要记述墨子与公输演练的攻守战。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攻械尽”、“守圉有余”交代激战结果;用“诎”表明公输盘已经技穷。在意识到墨子将是攻宋的一个极大障碍时,公输盘顿起杀机。墨子敏锐揭穿公输盘的杀人动机,并明确地告诉公输盘和楚王,宋国已经做好了准备,说“虽杀臣,不能绝也”,这才使公输盘和楚王不敢轻举妄动,楚王不得不取消攻宋的打算。

【这一部分说明:要制止侵略,单靠说理讲道义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实力做后盾。】

二、【黄金考题】

1.2-12段中,墨子劝服公输盘的方式有什么巧妙之处?(4分)

答:先设圈套,用激将法,请公输盘替他杀人,并以“献十金”诱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然后用排比,连用五个“不可谓”极有气势地质问,用“义不杀少而杀众”,揭露他的“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中,最终无可辩驳,只好“服”。

2.13-16段中,墨子向楚王讲述“以富窃贫”的故事用意何在?(4分)

答:墨子向楚王讲述“以富窃贫”的故事,是设喻说理,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再将楚国的物产丰富与宋国的物产贫乏作对比,进而和以富窃贫的人的行为做类比,使楚王认识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无意义的行为,从而劝说楚王放弃攻宋。

3.墨子和楚王的对话中,极言楚国的物产富饶和宋国的物产贫乏,目的是什么?(4分)

墨子的目的是:将楚国的物产丰富与宋国的物产贫乏作对比,进而和以富窃贫的人的行为做类比,使楚王认识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无意义的行为,从而劝说楚王放弃攻宋。

4. 13-16段中,墨子劝服楚王的方式有什么巧妙之处?(4分)

答:墨子更注意劝说的婉转和艺术性。他设喻说理,先讲“以富窃贫”的故事,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再将楚国的物产丰富与宋国的物产贫乏作对比,进而和以富窃贫的人的行为做类比;感染力强,让楚王醒悟到攻宋是不明智、无意义的行为,同时楚王也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而无话可说,只好说“善哉”。

《鱼我所欲也》重点问题复习

【中心答题点(即中心论点)】---我们要保有“本心”,甚至舍生取义。(原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黄金考题】

1. 文章开头写“鱼”、“熊掌”,用意是什么?(4分)

答:以“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舍鱼而取熊掌”这个生活常理设喻,类比推理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使道理通俗易懂。

2. 第二段写“行道之人”、“乞人”的事例,用意是什么?(4分)

答:列举行道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举例论证,赞扬重义轻利、保有本心的行为的可贵;与有人不辩礼义而受万钟的事例构成对比论证,批判见利忘义、失其本心的行为,突出证明“我们要保有本心”。

3. 从全文看,怎样做到“保有本心”?(4分)

答:面临“生”与“义”的抉择时,“不苟得”、“不辟患”,做到舍生取义(2分);面临“利”与“义”的选择时,要“辩”是否合乎礼义,不要“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做到重义轻利。(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重点问题复习

【中心答题点(即: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黄金考题】

1.一个人要成才、有作为所要具备的条件?(4分)

原文:客观条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主观条件:“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自己的话:①客观上,身心、生活、行为等方面需要经历艰苦的磨练,从而性格变得坚强,增加才干;

②主观上,从思想上接受磨练,勇于改过,奋发向上,有所作为,让别人了解。

2.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孟子认为经受磨难有哪些益处?(4分)

①就造就人才来说,客观上困境能培养人坚强的性格,能增加人的才能;主观上能改过,能奋发向上,有所

作为,能让别人了解。

②就治理国家来说,国家经历磨难就能生存发展、长治久安。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可否删去?(4分)

不能删。因为:

(1)这句话写一个国家“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常常会灭亡。

(2)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证“死于安乐”的观点。

(3)类比说理,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使论证更严密,更有说服力。

《出师表》重点问题复习

【中心答题点】—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抒发“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勉励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也希望刘禅支持自己出师。【黄金考题】

1.第一段:诸葛亮向后主交代先帝、益州、侍卫之臣、忠志之士的情况有什么用意?(4分)

答:作者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因素和有利的主观因素。用意是:①提醒后主创业艰难,要思危惜臣,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先帝遗愿;②为下文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作铺垫。

2.出自第6、7段的历史故事是什么?诸葛亮回忆这些往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三顾茅庐(2)临危受命(3)临崩寄大事(4)平定南方(和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是前三件)

【诸葛亮回忆的先帝对他的“殊遇”是哪些事?用意?(1)三顾茅庐(2)临危受命(3)临崩寄大事

用意:抒发自己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勉励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也希望刘禅支持自己出师。】

3. 从文中来看,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4分)

(1)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 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忠心耿耿(忠诚坚贞)、知恩图报的人。(2)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深谋远虑、很有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人。

4.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1)积极进言,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2)安排国内政事,举荐贤才;(3)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4)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并把兴复汉室当成是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九年级上册重点成语

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贬义词。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不停。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孤军奋战: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示例: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气吞斗牛:形容精神旺盛,意气高昂,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气魄很大。

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示例:公司内部各派系的势力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能整合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含贬义

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疵cī: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示例:曹雪芹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红楼梦》。

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褒义。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示例:我今天的话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指点。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豁然贯通:指一下了弄通了某个道理。唯唯连声:连声应答,以示顺从。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为民请命: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面面相觑:觑:看。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出声。形容大家惊异、恐惧或束手无策的样子。

恪尽职守:尽自己的努力,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