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毛概(2015年版)必考重点特训整理归纳

2018年毛概(2015年版)必考重点特训整理归纳
2018年毛概(2015年版)必考重点特训整理归纳

前言

本文档根据“2015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编:钱淦荣、罗正楷)”所编写,对每章的知识点容根据历年真题考点进行了重点划分;对每个重点知识用书本原话以及通俗的语句进行阐述,方便了读者阅读了解,同时也方便了参加该课程自考的学者进行背诵记忆;本文档主要是针对参加自考的学者进行编写,文档最后附上后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灵魂和主要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

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涵: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实事思想路线的容及科学涵

思想路线的容: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提前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是条件和目的

实事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为什么说实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基本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国。

(1)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3.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的革命;

(2)同时,两者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1)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两层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3】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容。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容,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中心:经济建设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

最低纲领:根据革命或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有所不同。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