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新资料推荐------------------------------------------------------

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同时又指出: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不应脱离现实的依托,就数学题而学数学题的形式已被淘汰。

因此,教师应努力把教材内容形象化、生活化。

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际水平中引入学习内容,在生活实例与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从而使知识的生成过程呈现一个可开展、可依托、可辩论的过程。

1. 在实际生活中引入学习内容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

要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和创造数学。

因此,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

1 / 7

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接受数学知识。

例如:

教学平行线性质一课时,教师先通过录像,向学生展示了校园栏杆、足球门框、操场跑道等学生熟识的事物,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栏杆这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球门正面的两根立柱所在的直线及跑道这一面上的两条直线,在此基础上建立直线的表象,再从表象中发现其本质属性平行。

2. 从学生的实际水平中引入学习内容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每次接触新的知识点之前,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有了一些零碎的关于这一知识点的基础。

如:

学习概率之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彩票、抽奖中奖等知识,教师不妨就从这一基础入手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新知识与原有知识间产生链接,便于知识建构。

教师可先问学生:

对于概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概率新知识的学习。

3. 在生活实例中理解知识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

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的。

---------------------------------------------------------------最新资料推荐------------------------------------------------------ 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找到该知识的原型,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反而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如:

在讲解矩形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矩形?学生答道:

生 1:

教室的黑板是长方形的。

生 2:

教室的窗户是长方形的。

生 3:

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 4:

篮球场是长方形的。

学生头脑中再现出生活中的图形越来越多,一发不可

3 / 7

收拾。

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4. 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我看见了,但可能忘掉;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我做到了,便真正理解了。

学习数学也一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利于理解数学知识,最终达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例如:

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

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南京市浦口区石桥小学指导教师裴为堂学生张颖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这些知识不但有趣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离开了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那我们的生活就无法像往常一样正常生活。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数学生活 一、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素材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恩格斯在学习生活中,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今日,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方法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 发表时间:2019-01-09T10:54:15.10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作者:代述杰 [导读]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代述杰(四川省安岳县永顺镇翻身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四川安岳 642350) 摘要: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的体验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传统教学;新大纲;现实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187-01 物理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自然界的伟大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我们生活在受精确的数字定律制约的宇宙中”,所以,要想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就不可能离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轻松。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脱离实际生活,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为考而教,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一层不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沉溺于题海战术中,对知识不懂得如何应用,既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知识,靠的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导致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因此,数学教学应当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本文将围绕新课标“重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一理念,通过本校案例来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联系实际生活来进行教学,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使数学生活化。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热爱数学。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这一课时,我就问:“同学们肯定爱喝蜂蜜,那么你们见过蜜蜂的蜂窝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瓷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瓷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瓷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 其次,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是14、15岁的年龄,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若单一的传授课本知识,让学生感到很枯燥乏味无趣,甚至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厌倦数学。若能围绕学生的活动来展开课堂教学,由学生身边的事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切度与感召力,可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大大丰富数学课堂。把学生引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向开放情境中的探索,引向从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当代的教学理论其实正在从新的角度审视实践和实践经验在掌握理论知识中的作用。在教学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时,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诸如“汽车与牌号”、“人与指纹”、“国家与国旗”“姓名与身份证号码”等,其中有一位学生列举了“人与生日”的例子,经过一番讨论、探究,他们发现“人与生日”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为同一天生日的人很多。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想到了我们中国民间的剪纸——先将纸对折,在折痕的一边剪下一幅图案,打开即得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想到了做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上一滴墨水,将纸打开并铺平,所得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又有同学想到了针刺——将一张纸对折,拿起自己手上的圆规当作针,在纸上戳出一个漂亮的图案,然后将纸打开得到的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由此而知,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同。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他们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这样的场景有利于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专注投入,使数学课堂更丰富、更显张力,能更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如果引入的生活情景有趣或是大家都感兴趣的热点,其产生的效果更好。一般情况下,社会生活中关注的新闻热点和重大事件、有趣的经历及发生在身边的生活趣事等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材料。 再次,到生活中体验数学。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就应该还原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在的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才会产生终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这个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方案。测量前可以先分好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然后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标好要测量的数据和准备好测量所要用到的工具。第二阶段:验证方案。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以预先安排好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时仍以第一阶段分好的小组进行,教师可以在旁指导数据的收集。第三阶段:归纳、小结。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对方案验证的结果做一个评述,可以让每个小组把自己方案和可行性做一个介绍。这里要以数学图形的形式表达,并要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论说明。学生想到的方案有:利用同一时刻人长与人影的比,等于树高与树影的比,量得人、人影、树影的长求出树高;利用标杆;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利用教学用的三角尺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既体会到了成功乐趣,同时的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想学习数学。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吗?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通过学生在课堂内外体验和经历数学问题,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从实践生活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显然,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以达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生活中的数学》.doc

中学八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八年数学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本课程在八年实施。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八年学生 授课时间:周四下午第6节 授课地点:各班教室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浅谈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浅谈 发表时间:2013-12-24T09:15:14.9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1月总第103期供稿作者:◆闫文臻 [导读] 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闫文臻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中学256623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逐步形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 三、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的特点。我们要有效的利用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最佳时段精讲,然后巩固练习,做到精讲多练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独立钻研的精神诚然可贵,但积极合作、共同探讨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合作学习,我做好以下工作: 1.组建合理的学生小组 在组建时,应考虑质和量的两个因素,可以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使优等生带动问题生,在学习上共同进步。 2.选定称职的小组组长 小组长最好是民主推荐,由责任心强、同学信得过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担负着联络教师和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还要组织成员作业开展讨论、分析,使成员之间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3.合理分配成员任务 为避免搭车、逃避的现象,我督促小组进行成员的角色分工,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分工时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支柱。 五、课堂小结具体化,加深学生理解 课堂小结是新授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共同具体地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使解题方法清晰而牢固地留在学生脑海里。因此,教师的课堂小结要细致、深入、具体,真正的达到既概括知识又总结出学习方法的目的。 例如: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关键是根据条件设出恰当的二次函数解析式(设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再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这就要求我们把已知条件中较为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较复杂的转化为简单的,隐含的转化为明显的,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我们要学会这种转化工作,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六、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要因材施教 无论是平时复习,还是中考前的复习,教师必须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每周、每一天复习的内容,每一课时解决的知识点,每一课时要解决的问题。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按计划行事。 复习时要因材施教,可以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比如计算题、书上的练习题,他们可以反复练习,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而其他同学,可以跟教师练习一些有难度的题,这样可以有助于优生思维的拓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

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东刘小学谢文萍 摘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生活经验当“脚手架”,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一定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关键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生活经验当“脚手架”,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一定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

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从生活到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长方体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长方体的运用及好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江西省新城镇中学王华亮 数学与生活是相互渗透的,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如果教师只为了教书而盲目的灌输知识给学生,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就越显枯燥和冰冷。教师为了应付教学而教,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这种对峙局面长久下去,数学教师和学生的麻木势必会达到顶峰。最终的结果是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失去了任何学习数学的意义,由此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任何兴趣,更有甚者对数学厌恶至极。所以,我认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 一、教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是组织好教学的首要前提。 中国的长者们总是抱着“我吃的盐要比你们吃的饭多,走的路要比你们过的桥多。”的观念,在晚辈们面前“循循善诱”,坚持不懈的进行洗脑工程。到了课堂上,某些教师统治学生的气势更是尤为猖狂,不准讲话,不准搞小动作,不准上厕所,不准……把学生禁锢的像个木头人,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更不用说在课堂上提出什么问题来。这样的课堂局面便是教师眉飞色舞的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们都在下面昏昏欲睡。我有一同事曾经就和我抱怨:“哥上的不是课,上的是寂寞。”其实同仁们不想上“寂寞”,简单,只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问题就缝纫而解了。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没有上新课。在黑板中央写了这样几个字“讲故事”,要求是想讲故事的同学主动站起来讲,每讲完一个故事后学生们就自由讨论,谈谈自己的感想,当然谈感想也是自由发言,讲得甚好者便以掌声鼓励。那节课上的很热闹,学生们也很投入,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下课后,我和学生们都是满脸笑容和满足。头炮打响后,以后每节课我都会以幽默的方式向同学们传达知识点,课堂气氛非常的轻松,每堂课下来,我的脸上是经久不衰的笑容,学生们也是非常的热情,配合我的进度丝毫都不怠慢。半学期下来,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理解不但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自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理应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水平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使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写“数学日记”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数学教学。学生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能够协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能够培养对数学的感受水平,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但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

(完整)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书本”到“书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没有体现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没有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缺乏体验性的学习。通过课题研究学习深刻清楚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数学内容生活化”的原则,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数字、数学计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共鸣,从而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从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讲授平移的内容时,我提供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实例。 (3)让学生在体验中活跃思维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如在讲授几何中旋转的性质时,我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4)让学生在实践中激活思维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初二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道怎么样?为什么?用活生生的身边的数学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生活中的数学,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初中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基础,数学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便利,而且数学还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所以社会发展就离不开数学。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习数学。而数学的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我们的生活中切入,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实用性,也有助与他们学好数学。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意识,在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得参与数学活动的丰富经验和快乐感受。 武之地,使学生构建起“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体系,从探索到学习再到利用。 3、研究和形成初中数学课堂生活教学情境创设的操作模式,做到体会生活,创造生活。

4、通过本课题研究,为教师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方面提供丰富的借鉴材料。探索出培养学生善于学习数学,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无处不在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2、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研究。 3、帮助学生建构生活化数学体系的研究,指导学生收集与处理数学信息的研究,指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4、让学生学有所用,在遇见事情时能用数学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问卷法、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游戏互动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初步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思路

关于针对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年第112期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年第1~12期 第1期 卷首语 失去锋芒的剑/沈岳明//0101 专家将评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函数/王尚志//0104 学科论坛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的跨学科意识/陈静//0109 教改探索 成功教育原则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张健//0113 新课标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娄小力//0116 优化课堂教学,改进学习方式——浅谈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整合/王世美,吴旭鸯//0118 教材评析 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教材中的解析几何——“中学数学中的解析几何”之四/章建跃//0121 对现行教材中曲线切线的再认识/杨建明//0125 谈谈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轨迹探究题/彭翕成//0127 教学设计 基于数学史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教学案例设计/徐章韬//0128 考试研究 高考数学复习要理顺4个方面的关系/董裕华//0132 数学第一轮复习需要强化五种意识/李昭平//0135 从高考数学试题看圆锥曲线的总复习/尚月如//0141 数学建模与应用 透过应用背景赏析几种对数函数模型/王琪//0144 透过2007年高考看应用建模经典处/高建彪//0146 关注和谐奥运,科学预测气温——2008奥运北京地区气温的函数模型/刘向东//0149 解题研究 函数的双对称性与周期性的关系/沈杰//0151 8种解法对抗绝对值不等式/吉晓波//0153 电路问题中的概率/王海蕊//0155

CAI与多媒体 应用几何画板开展高中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张敬政//0157 MatLab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辛贺华//0160 索引//0164 第2期 卷首语 影响人一生的小事/陈勇//0201 专家讲评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几何(一)/王尚志等//0204 学科论坛 正规新课程:数学教师的观念与行为/石循忠//0209 教改探索 高中数学新课程选修系列3、4的开课现状与思考/舒昌勇//0212 数学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倪进//0214 数学实验及其教学模式初探/王健//0216 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朱运才//0218 “新鞋子”与“旧路子”——新课程下的课堂究竟“新”在何处/孙福明//0221 教学设计 对概念的理解应成为教学设计工作的核心/朱成万//0225 一道不等式的互动教学案例/钱卫红//0227 教材评析 高中课标数学必修1A使用感想/肖建辉//0230 考试研究 信守考纲,推动课改,实现平稳过渡——数学命题趋势谈/肖建辉//0230 例析高考利润函数应用题及其对数学的启示/杨朝熙//0237 从07年广东高考数学卷看08年高考复习/罗碎海//0241 数学建模与应用 用建模思想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刘咏梅,戴翠红//0245 与光线有关的一类数学问题的求解/夏锦//0248 解题研究 运用“对称、对偶”原理解题/徐祝庆//0251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徐广华//0253 特殊化数学思想及其应用/谭连兴//0256 降低二次曲线问题运算量的方法与技巧例说/张得南//0259 CAI与多媒体 运用信息技术探索课外数学教育/赵京当//0261 索引//0264 第3期 卷首语 “示弱”是一种境界/赵畅//0301

浅谈数学教学如何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浅谈数学教学如何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使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数学教学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小学数学知识能够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上学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实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观察水平、实践水平。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2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实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绝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这些教学实际使我深深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3寻找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数学与几个生活实例的联系

数学与几个生活实例的联系 一摘要 (1)概率论与日常生活 20世纪30年代科尔莫格罗夫提出概率公理化以来,概率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拉普拉斯名言———“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绝大部分其实只是概率问题。” (2)数学与艺术 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和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 古希腊数学家对音乐的认识开创了数学研究音乐的历史; 著名的黄金分割在音乐与数学上的应用。 (3)中国数学教育的缺陷 中国教育对于数学的不正确引导使得青年甚至儿童对于数学有了畏惧心理与抗拒心理。功利化的考查制度也让真正对于数学感兴趣的人部分或者完全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动力与兴趣。 43A13418 张弘毅

二正文 第一章概率论与日常生活 “要成为现代社会中有文化的人,必须对博弈论有大致的了解”——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中世纪欧洲盛行掷骰子赌博,帕斯卡,费马与旅居巴黎的荷兰数学家惠更斯用组合数学研究了许多于掷骰子有关的概率问题。20世纪30年代科尔莫格罗夫提出概率公理化以来,概率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于概率论无研究,只能简单举例并粗略计算 (1)纽约乐透一人中两次头奖 就单次来说,中头奖概率是1/22500000,那么按照常识,一人中两次概率为1/506250000000000 但是单纯的平方计算没有考虑到开奖次数的问题。每年开奖104次,15年大约1500次开奖。所谓的赌徒心理会让中过奖的人继续买彩票,每次总注数超过3000注。15年内再次中奖概率则大于五分之一,所以连中头奖才是真正的小概率事件。十几年内如果中两次头奖,从概率角度则不算太稀奇。 (2)概率学分析华南虎造假事件 2007年陕西省林业厅声称发现华南虎并提供照片。照片与年画极其相似,经过鉴定,相似率高达99% 概率学上来说,由于华南虎所处环境,动作神态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与年画如此相似的概率无限趋近0 (3)综述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生活中从与普通民众相关的彩票博弈到鉴别照片真伪等问题都有概率学的影子。如今的初中,高中考试等等都会有类似问题提出。本人是江苏毕业生,清楚的记得江苏高考中附加题的最后一题常常是概率问题,在各种附加条件之下求出事件发生概率。其中要多次用到排列组合,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概况论面向普通民众推广时则极为便利。从彩票股票,赌博跑马(当然还有学生蒙答案也会用到概率)到天气预报,灾害预警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都用到概率学原理。但是对于真正的概率学研究来说又是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这点还是有着重要意义。总结一下,概率学,上手容易,精通难;推广容易研究难。

初中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初中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了数学教学如何形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高教师本身的创新教学精神,建立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能游刃有余的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在“合作”、“自主”中学习,使教学方式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学校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生活实际 数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在。教师在对学生平时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作为数学教师,应把数学教育思想和数学教学方法渗透在数育教学的各个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渗透“方法”来了解“思想”,通过训练“方法”来理解“思想”,并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得心应手的运用“思想”,从思想精髓中提炼“方法”来完善“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的观念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摆脱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爱数学、不断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理解、去钻研、去合理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的数学知识,掌握新的数学技能。现在新课程改革针对教学方式中的弊端,跳出了“课程即教材”的框架。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根本性的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概括和总结。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本质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分析和反映。数学思想可以说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则是数学的行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创新逻辑思维的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必须紧紧抓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育和培养这一关键环节。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感性的积累上升到理性的飞跃,才能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知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开始又一轮的更高程度的认知、探索。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感性认识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理性认识质的飞跃,从而使学生的简单思想认识上升为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守这样的认知规律,由方法的积累不断上升到思想的飞跃,而不能违背科学的认知规律。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更好的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有更好的突

浅谈加强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加强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结合集市上卖鸡蛋的场景来导入鸡蛋的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有时0.5 元一个,有时0.6 元一个,有时2元钱买三个……你知道这时的鸡蛋是多少钱一个吗?再如,在引出“负数”这一新知的时候,我以观看当天的天气预报引入:在学生收看了天气预报后,提出“那温度最低是0 度吗?”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地引出了“负数” ,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例7(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把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第一组有12 个同学,请大家把他们排成一排, 然后平均分成3 份,每份人数占第一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把他们平均分成 2 份,每份人数占第一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哪份人数多?结果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过程,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出示学生熟悉的徽标、蝴蝶等图形,让学生观察,探索一些图案中蕴涵的轴对称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图形具有的性质,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指导学生讨论飞机设计时为什么要采用轴对称?有何意义?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如在设计数学活动:测量校园中旗杆的高度,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

谈初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9407079.html, 谈初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作者:曾宁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40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教材数学知识技能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一、教材内容的生活化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指出:数学是人类经过长期活动形成的一门学科。数学不仅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还包括通过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形成数学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考虑数学科学自身特点的同时,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生活化问题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要让学生从事各种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包括观察、独立思考、实验、交流、猜想、验证与推理,并将活动所蕴涵的感受、思维、方法与认识作为学习的结果。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用学到的本领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的问题。“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合适的情境,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的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新教材的“思考”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能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二、数学知识技能的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例如,在家里、在商店里、在中心广场、进入宾馆、饭店等许多地方会看到瓷砖,它们通常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其实,这其中就有数学问题。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这些形状的地砖或瓷砖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平面图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再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