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

现状与提升

郑重申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要面对国内证券公司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国际证券公司的冲击,因此对于我国证券公司来说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虽然这几年我国的证券公司一直在快速发展,但是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存在着业务创新能力不足、资本和资产规模小、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以及风险管理能力不高等突出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实施集团化的经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实施风险规避和管理等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实现提高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问题;对策

Abstract

Since China enters into the WTO, Chinese securities companies has faced more and more pressure. Not only do they face competition in the domestic securities companies, but also face the challeng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companies.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for China’s securities companies to enhance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Although Chinese securities companies is developing rapidly, there are some prominent problems for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such as lack of the business innovation, small capital and asset scales, weak awarenes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lack of risk management abilities. For these problems, it can be resolved through the group operation, improving inter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implementing risk aversion and management and other ways, thu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Key words: securities companies; core competitiveness;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目录

第1章绪论

1.1证券公司的基本概念 (7)

1.2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8)

第2章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2.1 业务模式和资金规模问题 (10)

2.2 内部控制问题 (11)

2.3 风险管理问题 (12)

第3章提升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3.1 集团化经营 (15)

3.2 转型传统业务并且培育创新业务 (16)

3.3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17)

3.4 实施风险规避和管理 (18)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第1章绪论

1.1证券公司的基本概念

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设立的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而成立的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公司是金融市场中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行业,它以灵活多变的种种形式参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成为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对促进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以及证劵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证券公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综合类证券公司。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以经营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和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定的其他证券业务,并由证券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相应的业务许可证。二是经纪类证券公司,经纪类证券公司只允许专门从事证券经纪业务,不得从事证券承销和自营类业务。

证券公司作为一个专业的中间人,为投资者咨询和鉴别投资的安全性,为筹资者开辟筹资途径。它的优势就在于其具有超然的地位、崇高的专业声誉、灵敏的信息、丰富的经验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其功能有: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机构,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经营活动来融通调节资金,以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证券公司通过其资金媒介作用使经营较好、收益较高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来获取资金,同时为资金盈余者提供了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了国家整体的经纪利益。同时,证券公司通过帮助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使企业获得其发展和壮大所需的资金,并且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置于广大股东和债券人的监督之下。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调节功能,证券公司作为一种金融机构,它所经营的对象主要是证券与资金。证券的数量与价格的变动能引起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动,它不但能调节微观经济活动,还能调节宏观经济活动;既能调节借贷市场与证券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还能调节不同地区、行业与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从而发挥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三是中介作用,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一样,也是沟通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桥梁,它一方面使资金盈余者能够充分利用多余资金来获取收益,一方面又帮助资金短缺者获得所需资金以求发展。主要包括:发行中介、筹集资金以及转化作用。四是促进产业集中,证券公司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的兼并与收购一般都会找证券公司做顾问或者代理人,所以证券公司促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张,社会资本的集中和生产的社会化,成为企

业并购和产业集中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1]。

1.2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而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创新能力、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因素的结合,是证券公司内在的一种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知识性能力或资产,是区别于其他证券公司从而形成自身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理解至少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第一,它是证券公司内在能力的表现,它具有明显的知识性特征,是很难被模仿或替代的。第二,它是区别于其他证券公司并在某方面独具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是证券公司的一种专有的资产或资源。这种资产是自然积累形成的,企业中的个人都是核心竞争力的承担者,但个人的使命只有在特定企业的组织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才能实现,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整体,而不仅仅是企业中的某些部门或某些人。所以提高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增强我国证券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也在快速发展,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而我国证券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影响其自身竞争力的因素,业务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别服务和特色服务。很多证券公司的营业部营销模式单一,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思想,营业部的经纪业务没有创新,还是停留在等待客户上门开户。同时创新业务开展是否成功,这都取决于证券公司能否把握好效益与安全的平衡点,降低创新业务成本,能否做好包括人才引进和储备、技术保障、制度和机制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充分的准备工作。由于国内绝大多数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还停留在定性化、经验化管理阶段,缺少对风险进行量化的工具、预警机制和完备的数据库系统。所以一些证券公司的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能力,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实际操作中,也无论从模型设计、指标确定、技术运用还是先进方法的掌握上,都还不太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我国证券公司的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并且也影响我国证券公司在与国际证券公司竞争中处于下风。

在2004年-2007年间,中国证监会进行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平稳处置了一批高风险公司。综合治理期间,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综合治理工作完成后,共计104家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的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已达到规定标准。2007年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09家。

[1]参考秦东杰:《证券公司业务与经营》,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经过综合治理,这些证券公司普遍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抵御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业务经营过程更加合规,从而也使得今后我国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2章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2.1 业务模式和资金规模问题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公司也在不断的成长,而传统业务依然是证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证券公司的传统业务主要包括:一是证券经纪业务,证券经纪业务又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买卖有价证券并收取佣金的行为。证券公司作为中介人,代为办理证券买卖,它只是根据委托人对证券品种、价格和交易数量的委托办理证券交易。证券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最基本的一项业务,同时也是证券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二是证券自营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为本机构买卖证券、赚取差价并承担相应风险的行为。证券公司在自营业务中,一方面是证券买入者,以自有资金和自身账户买进证券;另一方面又充当证券卖出者,卖出归自己所有的证券,并获取价差收益。三是投资银行业务,国际上,投资银行业务一般包括证券承销、并购、风险投资、衍生产品、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证券抵押融资和咨询服务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但中国目前的投资银行业务基本局限于证券承销、兼并与收购、私募资金业务等方面。

现在的证券公司不仅有传统业务,同时也有着创新业务,包括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上市证券或借入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还有直投业务,证券公司的直投业务全称为股权直接投资,也就是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并获利。

证券公司业务做为证券公司的基本单位,是证券公司使命与价值的载体,即证券公司要通过其业务来赢利。而证券公司的利润来源相对稳定,主要由经纪佣金业务收入、证券承销业务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利息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六个方面组成。根据数据可知,在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中,经纪佣金业务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2007年、2010年占到收入的一半,2008年和2009年更是占总收入的60%以上。同时随着2009年底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中小上市公司不断增加,上市证券公司承销业务收入的占比不断提高,2010年达到12%。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和自营业务收入的占比随着二级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变化。2007年的大牛市使得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35.52%,而2008年仅为6.79%。而随着创新业务的不断开展和推进,其他业务收入呈现了稳步向上的趋势,从2008年到2010年,连续3年占比达到10%左右。

表2.1 2007——2010年上市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

说明:表中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略有出入。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吴晓求等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证券公司竞争力的另一个方面是资本实力,根据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的统计,美国证券行业2001年的资产总值就已达到31613.45亿美元,2010年达到了46381.42亿美元,而中国证券行业2011年上半年的资产总值才1.67万亿元人民币;美国2010年证券行业的总营业收入为2547.52亿美元,中国2010年的总营业收入为1911亿元人民币;美国2010年证券行业的净利润为248亿美元,中国2010年证券行业的净利润为775.57亿元人民币。由此可以知道我国证券行业跟美国之间的差距仍然巨大[2]。

综上所述,虽然证券公司目前还是传统业务在收入中占很大的比重,但是创新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而证券公司目前仍存在着业务结构单一,业务类型雷同,并且资金规模比较小的问题

2.2内部控制问题

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及经理人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2]参考吴晓求:《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营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并且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证券公司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由于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因违规经营、管理失控等问题而被取消证券业务许可、关闭或行政接管的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属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而目前证券公司在这方面主要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系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我国的证券公司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大多数都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简单复制,或者是同业制度的拷贝,缺乏与自身经营情况相适应的个性化规定,导致这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和控制力度。而有的证券公司是基于应急的需要,或者是应付主管部门检查监管需要,因此制定以后,就缺乏确保各项制度得以履行的落实机制,使得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从而使公司内部缺失及时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失控行为。同时有的证券公司为了便于生存和保持竞争力,经常的调整经营策略,增加新的业务品种,但是不能及时对原有的控制制度经行修改而对新增的业务内容失去控制。并且许多证券公司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正确、合理的定位,内部控制制度过于形式化和大众化,忽视了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作用,没有从企业的战略层次上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立。这就造成了证券公司内部缺乏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充分实施的机制,真正得到执行的制度很有限。而且由于证券公司分支机构众多,公司内部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机制,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造成了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监控不力,分支机构违法、违规风险比较大。

二、缺乏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有效的治理机制

虽然我国绝大多数证券公司都已经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建立了由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是由于内部治理机制设置不完善,管理层权责划分不清晰,股权结构混乱,因此公司的治理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治理结构问题依然存在。

2.3风险管理问题

证券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风险控制对于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其业绩表现甚至死亡,健全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及控制可以促进证券公司及证券行业的平稳、健康运行,增加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从而活跃市场交易。由于国外证券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发展到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因此我国的部分证券公司在早期就借鉴外国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并构建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但是由于证券市场基础建设的不完善,不断出现风险管理及控制系统瘫痪或执行不当引发的风险事件。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证券公司再

次重视起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对于证券公司来说,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影响证券市场的诸多因素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从而导致市场波动而造成经营损失。而市场风险是证券公司最基本的风险,是证券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为证劵公司的盈利模式单一,各项业务具有着联动变化趋势,所以我国证券公司的各项传统业务对证券市场行情及其走势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市场风险冲击而导致收入和利润不稳的风险很大。二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通常是由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导致某一阶段发现没有足够的资产支付到期的债务。而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中用于自营的资金比例过高,筹资能力不强,一旦市场风险增加,流动性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三是违规风险,违规风险是我国证券公司以往最常出现的风险,其主要包括:财务报表不真实,账外经营严重;违规委托理财,高息融资;挪用客户资产;非法发行债券等。四是经营性风险,经营性风险一般是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水平差异可能导致在战略定位、业务结构、决策等方面出现重大失误,或者由于外在因素的迅速变化,来不及进行经营策略方面的调整而导致的风险[3]。而目前证券公司在风险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证券公司风险意识薄弱,重业务拓展而对风险估计不足、控制不力的情况仍普遍存在。特别是对新业务和金融衍生产品以及证券投资、资产管理业务,往往忽视了经验的欠缺以及决策和运营中收益与风险不对称对公司安全、稳健发展潜在的风险,以及非理性获取高风险下的短期高额利润倾向。这是在证券行业繁荣发展、证券公司获利颇丰的情况下,必须高度警觉和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

国内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大同小异,基本采取由独立于业务体系的各级风险管理机构自上而下的集中管理模式。这些风险管理机构通常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合规总监、内审部门、合规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并将最终承担股东权益的减少或财务损失的责任。因此,董事会治理公司的重点是风险管理,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风险控制体系高效运转的基础和保障。虽然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基本健全,但是在权力制衡和治理作用发挥方面仍然存在软约束和不充分情况。而且董事会、监事会在风险控制决策和监督中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与经营层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使公司治理层面对风

[3]参考高正平:《证券公司风险规避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险控制决策和监督不力,难以为公司风险控制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三、风险监控不足

在风险监控方面,目前多数证券公司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通过监控系统进行监测风控指标阀指这类基础工作。由于较少从事风险业务、基本不使用财务杠杆,国内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较高,证券公司很少建立风险预算约束机制。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容量不断扩大、证券公司业务资格审批的逐渐放开,很多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将面临挑战。由于证券公司缺乏总量控制,无法对业务风险进行深层次分析,更无法将风险监控与公司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从而大大削弱了风险管理受重视的程度。

四、违规经营

在自营业务方面,一些证券公司擅自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从事证券买卖,以他人名义开立多个账户为自己进行证券交易;有的证券公司甚至充当“庄家”,单独或与其他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或与上市公司勾结进行内幕交易,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在承销业务方面,有的证券公司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争揽股票承销业务。在经纪业务方面,一些证券公司不对客户资金存款与自有资金存款严格分开管理,或者在清算备付金中也未对客户清算备付金与自有清算备付金进行区别管理。

第3章提升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3.1集团化经营

随着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和清晰的行业边界及监管框架,所以以金融控股公司出现的混业经营形式就成为了一些大型证券公司的最好的选择,这样也促进了证券市场上一些大型金融集团企业不断涌现。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高级的微观组织形式,既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产物,也是金融经营机构为了适应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变革、谋求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组织形态创新。其优势有:1.实现资本集中化。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票据或者其他方式筹集资金,然后以控股的形式输入各子公司,而子公司的资产再集中到控股公司进行管理和运用。另外,控股公司通过层层的股权运作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控股家族,其资本金的利用率和实际控制的资产数额可以成倍扩大。2.有效的分散经营风险。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范围广阔,可以把各种业务进行广泛的风险组合,倒闭的风险相对较小。3.业务多元化。业务多元化经营优势也是金融资本追求的目标之一。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目的就是突破单一的业务限制,从事多种金融业务的经营,进而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协同效应、分散风险等运营优势。4.市场力量。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利用规模经济快速扩张并侵蚀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市场垄断力量,再利用市场影响力赚取超额垄断利润[4]。而要实现证券公司的集团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兼并和收购。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公司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并购重组,通过大证券公司对小证券公司的兼并收购、小证券公司之间相互合并,以子公司的形式存在,使之逐渐发展成为证券控股集团。目前,我国证券公数量过多,行业利润率越来越低,竞争加剧,所以证券公司走兼并重组之路是必然的趋势。

二、业务合作

在证券公司集团化的过程中,业务合作是每个金融机构不可避免的问题。业务合作可以有证银合作、证保合作以及证期合作。而因为证银合作既可以弥补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稳定的融通渠道、市场工具功能过于单一的缺陷;又可以克服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较低、资产负债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创造有投资吸引力的金融资产能力不强、支持产业成长性差的弊端,推动商业银行理念、工具和业务的跨市场运作。因此,证银合作已成为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以及顺应市场和自身发展所必须的趋势。同时业务合作可以为不同的金[4]参考吴奉刚:《证券公司集团化:模式与治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融机构经营异质金融业务培训人才、积累经验,为金融集团的管理与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集团化经营,中信证券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中信证券成立于1995年10月,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2011年10月6日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继2004年收购万通证券之后,中信证券与中国建银投资公司一起,发起设立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全面收购原华夏证券的证券类资产;其后,公司收购金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一系列的扩张收购,目前中信证券下属的多家子公司合计在内地拥有165家证券营业部和60家证券服务部,弥补了公司长期以来匮乏的零售网络资源,使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和产品销售能力大幅提高,中信证券股票基金交易的市场份额排名已名列第一。

3.2转型传统业务并且培育创新业务

传统业务是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中介的核心业务,其创新对于证券公司盈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经纪业务,目前经纪业务在证劵公司中虽然仍保持重要地位,但随着创新业务的不断推出,经纪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将会下降,所以证券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实施特色化的经纪业务。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证券公司根据自身资源和环境确立合适的经纪业务发展差异化战略定位。2.提供差异化的收费业务。投资顾问业务是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差异化收费的关键业务。随着服务方式的增加以及服务程度的深入,投资顾问业务有广阔的前景,它不受市场状况的影响,而且没有统一的业务模式,有利于实现业务的差异性。并且有竞争力的投资顾问业务既能有效地稳定现有客户资源,还能在佣金费率接近的情况下吸引新近客户。3.营销渠道和策略的多元化。在营销渠道方面,应对现有渠道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利用与其他机构建立的战略联盟,实现营销渠道的多样化;在营销策略方面,应充分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加强服务营销,实现促销方式的多元化[5]。

其次是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应该向证券承销和财务顾问两个方向发展。证券承销业务作为投资银行最基础的业务,可以在发行定价、发行方式、发行场所等业务上进行诸多创新。证券公司可以进一步提高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向国际市场通行的累计投标定价方式转变;增发对象、配售方案等的设定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不断改进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款;设计更为灵活的企业债券票面利率;协助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等。而投资银行业务的另一个重要业务是财务顾问业务,它通过为企业重组提供建议、为并购交易穿针引线和进行整体策划等来取得丰厚的业务收入。证券公司不仅要突破传统限制,还要结合服务范围的拓展,深化和创新财务顾问业务内容,从而在技

[5]参考吴晓求:《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术水平、专业化方面树立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竞争能力。

然后是自营业务,自营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传统业务之一,与其他业务相比,自营业务的收益与二级市场的收益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业绩波动较大。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公司注重短期效益,在自营业务上的投入较大,当市场行情向好时,确实给证券公司带来了颇为丰厚的收益。但是自营业务还是要改变,最主要的方向就是参加市场交易,主要是自营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更多投资手段、工具的应用。不仅要不断扩充资本金还要进行资产的灵活配置,同时还要根据市场情况对自营业务资产组合进行及时调整,丰富资产类型,避免单一依赖权益类资产的模式,并且将金融衍生工具积极运用到自营资产组合中,进行风险的调控。

最后是创新业务的培育,虽然目前我国开展一些创新的业务,但是这些创新业务在证券公司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可以提升创新业务的成长,使其在证券公司的比重增加,同时也能很好的跟传统业务协同发展,增进证券公司的竞争力。

3.3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对于解决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就是要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而要建设运行良好、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要营造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良性运行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的因素包括证券公司所有权结构及实际控制人、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与决策程序、经理人员权利分配和承担责任的方式、经理人员的经营理念与风险意识、证券公司的经营战略与经营风格、员工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人力资源政策等。其次是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做出恰当评估,并相应设计高效的控制活动。证券公司必须围绕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报告等环节,对公司的经纪、投资银行、自营和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加强控制,精心设计授权批准、资产保全、内部报告、人员素质等各项控制活动。最后就是要有及时、准确的信息生成与传递系统。证券公司在其经营过程中,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辨识、取得准确的信息,并能在整个公司内进行及时沟通,以使整个企业的各个层次都能够恰当地履行责任。考虑上面的因素,要构建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就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设定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基调,并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认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证券公司是高端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因而如何调动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就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关注和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尤其是管理层的理念决定着内部控制在企业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因此证券公

司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把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这一工作提高到企业战略层次上面来,而不能停留在具体的规章制度层面上。

二、完善法人的治理结构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包括科学的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高效、严谨的业务运作系统,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以及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证券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改进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之间的代理授权关系和受托责任关系,完善“三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修改公司章程,建立起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一方面董事会应充分了解公司的主要风险,正确设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并定期督导高级管理层识别、估量、监督和控制这些风险,确保内控系统的有效性,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帮助董事会行使这方面的职责。另一方面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识别、估量、监督和控制风险的程序,通过维护某种组织结构去明确职责、权限和报告关系,确保职责的有效执行,制定有效的内控政策,并监督评审内控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推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公开披露内部控制报告是提高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效果的长期要求和强力措施。证券监管部门应强制要求所有证券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将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重大事项等方面的详细情况,通过媒体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接受社会监督,以形成证券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强大外部压力,从而彻底改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软弱的局面。同时,证券公司要重视运用IT系统披露信息以避免判断失误,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报告给投资者、证监会等相关信息需求者。

3.4 实施风险规避和管理

证券公司存在较大风险,是由这一行业运行规律本身决定的。证券公司规模较小,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彻底杜绝这些风险,而是要加强风险监控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问题,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实现真正的风险规避和风险控制的目标。

一、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体系

证券公司首先应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建立和健全涵盖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控制的制度体系,根据各自业务布局、风险情况和控制水平,采取单一或组合的控制策略。

特别是实施交易、财务、风控、账户和清算五大集中管理模式,更加有利于从制度上、物理上、技术上隔离和控制风险,便于对新增或变动的重要风险进行综合评估。随着大集中交易的实施和第三方存管的推行,证券公司风险也在发生转移,风险越来越集中到公司总部,需重点关注集中交易和创新业务领域的决策、管理和操作风险,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和增强执行力度,控制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及其与经营风险叠加的综合风险。我国证券公司应随着业务发展变化,不断完善防火墙、授权权限管理、风险报告、危机处理和风险问责等各项风险控制保障制度。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监管

证券公司应按照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原则,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库、交易系统通道和交易限额监视系统等工具,实时识别、评估和处置风险。风险控制重在落实。证券公司应对所发现的风险事项进行跟踪并监督整改的落实,通过敏锐的预防、监控和纠错机制,减少重大风险发生频率和造成的损失。

三、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并明确职责范围

证券公司董事会大多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部、审计部等职能部门,但是彼此间职责界定不清晰,且缺少一定的互动。因此,重点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风险控制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对董事会决策的咨询功能,组织起草、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框架体系、制度和风险控制流程,确定各业务线的风险限额,监督风险控制体系运行,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公司风险管理情况,通过集体决策,防止内部人控制,不断提高公司整体风险控制质量。②风险控制委员会下设风险控制团队,由风险管理部、合规部和审计部及各重要业务部门风险控制岗组成,直接对风险控制委员会和公司管理层负责。风险管理部负责日常监控平台的运作,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对业务和管理部门风险限额、风险控制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对异常情况及潜在的风险提出质疑和核查,向风险控制委员会和管理层履行风险报告职能。公司业务管理部门和下属机构也负有直接的风险控制责任,在不违反保密和防火墙原则的前提下,要保证各部门风险管理信息的畅通。③建立业务和管理部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控制有效性的评估与内部审计独立审计评价相结合的风险评价体系,注重完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机制。

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促进我国证券业的竞争力提高,使我国证券公司在国际或国内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能够充分发挥行业的职能,有助于提高证券行业的成熟度,提高证券行业的持续发展,可以说提升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公司以及证券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属于综合的因素,并不一定是由单种原因造成,还有可能是通过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在对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进行提升的时候,一定要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对策并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 吴晓求,《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

[2] 马广奇,《证劵公司内部控制论》,科学出版社,2009.1

[3] 秦东杰,《证券公司业务与经营》,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12

[4] 高正平,《证券公司风险规避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7

[5] 吴奉刚,《证券公司集团化——模式与治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8

[6] 徐彬,《论证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定位选择》,经济师,2005(3)

[7] 吴夕辉,《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中国证券期货,2010(3)

[8] 张颖、黄雄艳,《构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集团化

经营》,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3)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脚步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证券分析师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普及证券知识、推动理性投资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正面临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这一新形势既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又急切呼唤着新的改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4—1991)。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萌芽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全国性的有形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在一些大城市一级半市场上,开始有人研究股市行情,传递信息,指导操作,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证券咨询群体。 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1991—1998)。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飞速发展阶段,也是管理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成立之时,为适应证券公司的需要,

证券咨询部门纷纷成立,最早是从券商的客户服务部门开始,准确地说是营业部对股民进行的“入门指导”,离严格意义上的咨询业务相距甚远。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投资者还比较陌生,此时,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入门指导”的作用。接着,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由于证券市场投机风气弥漫,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策”“、庄家”、“内幕消息”等概念上,为迎合投资者投机的需要,各类“股评家“”股评人士”“、市场人士”、“证券研究员”活跃在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新闻媒体之上,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而且市场缺乏政策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的阶段,各类管理法规和条规相继出台,管理部门开始监管。面对证券咨询业的放任自流和大量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管层开始引起注意,1998年4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并实施,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其后颁布执行的《证券法》,中国证券咨询监管法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2000年7月16日我国颁布实行了《中国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并且在2002年12月13日成立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委员会,使证券分析师的管理趋于规范。但是,多年监管空缺造成行业总体素质偏低和短期的投机心态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一、实践调查内容 (一)引言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那么,驱动技术、、人才等的力量源泉就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或优秀的灵活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它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包括:管理创新力、组织创新力、制度创新力、知识创新力、技术创新力、产品创新力、营销创新力等)。从动态的经济理论来看,在经济增长

过程中,企业能够在实现利益相关者平衡发展的同时提升竞争力,其关键的解决方法是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弘扬创新精神,使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使企业各种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来改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二)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自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形成,自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就书写着自己曲折甚至稍许离奇的历史,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道路,证券市场开始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证券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健康和稳 定的,因而了解证券市场则是有其必要性的。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从广义上讲,证券市场是指一切以证券为对象的交易关系的总和。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将证券市场定义为: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根据供需关系来决定有价证券价格的一种交易机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市场虽然起步晚、时间短,但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证券市场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正日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事物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中国证券市场这短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册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我们党政领导人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指导其健康发展,避免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出现。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起点,回顾我国这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0-1998年)是证券市场由局部地区试点转向全国性市场发展阶段。这一个阶段的证券市场发展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分散式柜台交易转向集中撮合方式交易。沪交所和深交所逐渐将柜台交易收权经营,改变原来混乱、控制不便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交易额和交易程序的简捷性。二是扩展局部地区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证券交易环境。经过上海和深圳的试点,我国对证券市场的发展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道路,这符合我国的政策要求和国情需要,这对下一个阶段工作的进行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三是南巡讲话,培养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对深圳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不仅推动了沿海城市的发展进步,也促使了证券市场在人们心中开始产生的疑虑逐渐消于无形,打破人们对股票的错误认识四是国家监管,建立证券监管体制。我国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和行业自律,国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市场进行宏观监控,使其发展有序、平稳。 第二个阶段(1999-2002年上半年)以证券法的颁布为标志,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市场发展体现了法制化的特征。该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为其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规定了证券市场运行的各种原则,推动证券经营机构与银行、财政、信托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集中统一监管的证券体制。 第三个阶段(2002年下半年至今)是证券市场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的时期。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其发展特点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监管工作也强化了资本市

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目 录 前 言 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行业持续发展前景看好。2013年证券市场基础制度和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多层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新三板市场推向全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平稳起步;证券监管部门进步一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积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转提供保障;证券公司整体功能得到扩展,行业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强,尤其创新业务发展迅速,资产业务规模继续大幅增长。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新制度促进传统业务转型。互联网金融起步,证券公司开始尝试搭建网络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开户、在线理财等信息技术手段扩展金融服务渠道。即将出台的取消″一人一户″行业政策,低佣金率、高服务质量的企业将会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略胜一筹。 国际化竞争加强,行业格局迎来新的调整。行业新一轮并购重组启动,国际化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行业市场不断国际化,外资公司不断加入,行业的竞争格局迎来新的调整良机。 迎合市场需求,发展互联网经纪业务,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是证券公司发展的新方向。对券商板块基本运营而言,传统经纪业务的下行对应着互联网新兴经纪业务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与经纪业务的侵蚀与融合将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 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证券市场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筹资、资本定价、资源配置。目前,证券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资源配置与资本定价两大基本职能在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1999年《证券法》的实施及2006年《证券法》和《公司法》的修订,使中国证券市场在法制化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2004年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证券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此后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变革,主要包括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

我国证券市场现状

目录 一、引言 (1) 二、我国证券市场现状 (1) 2.1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1) 2.2我国证券市场发行规模.. (2) 2.3投资队伍壮大以及交易额增加 (2) 2.4证券市场监管法制化 (3) 三、市场存在的问题 (3) 3.1新股发行制度不健全 (4) 3.2市场监督力度不够 (4) 3.3证券市场缺乏诚信 (5) 3.4我国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 (5) 四、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措施 (5) 4.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5) 4.2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 (6) 4.3完善法规体系,加大处罚力度 (6) 4.4加大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7) 五、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趋势 (7) 5.1制度创新全面推进.. .................................... (7) 5.2产品创新将系列化 (8) 5.3市场机构创新发展 (8) 5.4证券市场国际化 (9)

一、引言 证券市场是通过有效的竞争买卖证券的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十年的飞跃发展 在交易品种、市场容量、交易手段、监管规则以及清算体系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历程,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回顾十五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 1、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起步的,经过多年努力,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轨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我国早期的股票发行制度为行政审批制。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开始正式实施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证券发行制度由此从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大大加强了证券公司及各类中介机构的责任,为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维护“三公”原则、规范股票发行和上市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制度前提。 ②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逐步规范。经过15年的发展,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颁布了禁止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行为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还通过一系列法规条例对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作出了规定, 等等。同时,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从网上发行技术手段、上市审批制度、交易清算制度、席位和账户管理、行情发布和通讯方式等方面对市场进行管理。所有这些,有力地促进了证券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规范。但是,像杭萧钢构、S T长运之类的,各种形式的坐庄,操纵股价的不规范行为还屡见不鲜。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摘要:市场的表现是远不如过去10年的上升走势,其中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则是,目前证券市场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反过来促使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式的调整。现在的投资者,正处在逐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并探求新的、有效的投资盈利模式过程中。证券市场是通过有效的竞争买卖证券的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字:证券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制度债券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国证券市场却产生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是市场经济的早产儿,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在政府统一监管的前提下,行政手段的过度使用,加上对证券的严格管制使得证券行业基本脱离经营体系,企业融资渠道缺失。而金融开放的现实才凸显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弱小及其难以抵挡外来的压力和竞争的状态。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政府债券发行)。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 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践报告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践报告 一、实践报告背景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资源、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 二、实践报告主要内容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概述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单一的某项能力或者技术,是协调各种技术以及整合资源后形成的核心技术或者能力。基于该解释,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詹姆斯(Rod Coombs 1996)认为,技术竞争力和组织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两大要素,核心竞争力不仅包含核心技术能力,同时也包括能有效的整合这些核心技术的组织管理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F (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整合能力)。根据他研究,其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技术能力划分为三个层 次:1)科研人员所具备的获取或创造新技术的研发能力;2)工程人员所具 备的以现有成熟技术为基础,生产制造客户所需的、具有特定交织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3)具体作业人员所拥有的具有核心竞争里特征的作业能力。赵国浩对管理能力的定义是广泛的,他认为在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所体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市场调研、研发管理、生产管理、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管理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中管理嗯哪管理的范畴。对于整合能力他则认为主要包括信息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将技术、市场、信息、观点整合起来的能力,可以快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决策力,它包括把握全局、审时度势的判断力,大胆突破、敢于竞争的创新力,博采众长、开拓进取的文化力,保证质量、诚实守信的亲和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我国企业既有加快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找到不断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尤其迫切。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 引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能在市场上叱诧风云,所向披靡,而有的企业却在市场上却是屡战屡败;有的企业长盛不衰,百年不倒,而有的企业却只能风光一时,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那应该如何挖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企业在战略、人才、管理、技术和品牌上的优势竞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提高市场竞争地位的基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有价值的、是异质的、是完全不能模仿的、是很难被替代的、是不断发展的。 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管理方式等方面都需要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接轨‘这就要求企业吸收各国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生素质,以经营理念的更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各类市场之间的匹配协调关系尚未确立,这就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不充分、无秩序的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的残缺和扭曲。因此,必须全面、深入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体质成本,提高体制的运行效率和活力,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理想的制度资源,找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指企业通过对其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与发挥,有效的获取、协调、和配置各种资源和技术一体化的优势能力。简要描述为企业在所从事的行业中自身所拥有的占有优势地位的资源和能力。它主要强调:一是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二是所从事的行业市场;三是与竞争者相比占优势地位。其中最主要的出发点是企业自身的资源与能力状况,其次的参照物是行业竞争市场。从本质上讲,企业是一系列资源和能力集合体。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在其行业上保持有自身较为优势的资源或能力,虽然这种能力不是行业中一流的,但有时在市场竞争板块中具有相对的竞争力,是本企业最擅长的能力,能是企业生存或有一定的发展,这样便可看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原有的行业核心竞争力或板块核心竞争力与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市场机会一致,通过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得以可持续发展,企业便应获得相应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在此情况下还能够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并随机调整战略适应性,该企业就能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假如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机会能力二者不一致,企业便应悬着适当的战略方式,对原企业核心竞争力加以弥补和增强,使之逐渐形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否具有实际的价值,是企业应该首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是具有价值的能力和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世界上最早买卖股票的市场出现在荷兰,时间是1602年。因为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刺激大量的资本投入,因而产生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的需求。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因为当时还没有完备的股票流通市场,更没有独立的股票交易所,所以只能靠本地的商人们零星地进行股票买卖中介,股票交易也只能在阿姆斯特丹的综合交易所里与调味品、谷物等商品混和在一起交易。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当代证券市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资金的巨大需求,国家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率先在上海、深圳等地展开。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只股票———上海飞乐音响于1984年11月诞生。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开始上海股票的柜台交易。1988年,深圳特区尝试对一些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选择了5家企业作为股票发行上市的试点,其中包括一家由深圳几家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成的股份制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由此产生了经人民银行批准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第一支股票。同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开始了深圳股票的柜台交易。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开始仿效上海和深圳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相继设立证券公司或交易部进行柜台交易,提供证券交易服务。 从1990 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 单一依靠货币市场转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推动国有 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 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开始发挥越来越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对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还缺乏经验,加上中国进行股票市场实验的独特时代背景和经济背景,致使股票市场的运作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扰,阻碍了股票的健 康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已与宏观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证券市场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规范和完善。 以下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证券市场规模 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仍有很大不足:全世界平均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发达国家约为25%;而我国仅为2.7%,至2007 年中期上升至10% 左右。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 % 左右;2006

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 (3) 二、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 (4) 1、行业监管体制 (4) (1)中国证监会的集中统一监督管理 (4) 三、我国证券行业的基本情况 (7) 1、行业发展概况 (7) 2、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8) 3、行业竞争格局 (9) 4、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2) 四、影响中国证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3) 1、有利因素 (13) 2、不利因素 (16) 五、中国证券业的经营模式及周期性、地域性特征 (17) 1、中国证券业的经营模式 (17) 2、中国证券业的周期性特征 (17) 3、中国证券业的区域性特征 (17) 六、中国证券业的发展趋势 (18) 1、业务多元化 (18) 2、经营规范化、革新化 (20) 3、竞争白热化 (21) 七、投资建议 (21)

前言 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行业持续发展前景看好。2013年证券市场基础制度和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多层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新三板市场推向全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平稳起步;证券监管部门进步一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积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转提供保障;证券公司整体功能得到扩展,行业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强,尤其创新业务发展迅速,资产业务规模继续大幅增长。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新制度促进传统业务转型。互联网金融起步,证券公司开始尝试搭建网络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开户、在线理财等信息技术手段扩展金融服务渠道。即将出台的取消″一人一户″行业政策,低佣金率、高服务质量的企业将会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略胜一筹。 国际化竞争加强,行业格局迎来新的调整。行业新一轮并购重组启动,国际化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行业市场不断国际化,外资公司不断加入,行业的竞争格局迎来新的调整良机。 迎合市场需求,发展互联网经纪业务,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是证券公司发展的新方向。对券商板块基本运营而言,传统经纪业务的下行对应着互联网新兴经纪业务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与经纪业务的侵蚀与融合将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 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证券市场的三大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代证券市场发展趋势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研究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金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无论是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还是发展的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银行、证券、保险业迅速发展,金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改革加快推进这表明当今中国金融业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正在成为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中国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改革任重而道远要使中国金融企业真正经得起开放条件下市场竞争的考验,经得起经济周期变化的考验,还必须继续推进银行、证券、保险企业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证券市场,现状,问题,解决方法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单一依靠货币市场转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 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开始发挥越来越显著的积极作用。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市以来到今年已经是二十一年了,这二十一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据中国证监会统计资料截止2011年九月上交所上市公司923家,总市值达16.2万亿。深交所上市公司1363家,总市值达到7.97万亿。 1、回顾中国证券市场二十一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当代证券市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资金的巨大需求,国家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率先在上海、深圳等地展开。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开始上海股票的柜台交易。 1990年,国务院批复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政策,同意在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同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经国务院授权,人民银行批准,正式宣告成立。第二年,即1991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得到批准正式成立。沪深交易所成立后,本地发行的股票开始进场交易,这就是所谓的上海“老八股”和深圳“老五股”。之后国内其它地方发行的公司股票开始陆续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国内证券交易开始逐步规范化。刚开始,上海交易所对股票的交易价格进行管制,将股票交易的涨跌幅严格限制在1%以内。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南巡,肯定股票试点作用,造就了国内证券市场一轮大行情。由于股票供不应求,市场迅速上升,而股市的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进一步刺激了投资大众对股票的需求,于是国家开始加大股票供给,以发行股票认购证进行摇号抽签的形式发行新股,沪深股票市场规模开始迅速扩大。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面放开股价,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震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刻不容缓。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战略途径。本文拟就通过综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与构成,分析了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并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及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阐明我国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关有效途径:战略定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良好的企业机制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资源整合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实施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引言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以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工业发展, 已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培育和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强的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这俨然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优势竞争能力, 主要指企业赢利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在市场上的竞争, 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竞争力上, 特别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拉动作用, 是企业积极应对全球化市场竞争的重要举措。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 1.定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 是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拉哈德和哈默尔在1990 年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中提出来的,他所给的定义是一个类举定义,即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涵非常丰富的概念。每个企业所处的情况不同,运营方式不同,因而它的核心竞争力也都是不同的。因此,它可以是独一无二的技术开发能力,也可以是丰富独特的企业文化,还可以是顺畅便捷的分销渠道能力;每个企业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不管它是主要来自于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应该是统一的,即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为了快速提供独特性质、竞争力因素和价值创造基础的某一方面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随时间而积累的、不可仿效的、能产生显著效益的创新能力,我们现今把它称之为企业的的核心能力。除此之外,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汉尔(C.K.Prahalad)和哈默(G.Hamel)曾经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树型”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多元化公司就像一棵大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分枝是业务单元,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根就是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总体文化和技术的精髓及汇总,它通过总体协调作用把企业不同的各个部分紧密的在一起,使其发挥整体大于部分的高效作业,从而为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益做出贡献[1]。

2020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2020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公司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银行、信托下属的证券网点。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新中 国集中交易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二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 革和市场经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制度不断健全、体系不断完善、 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我国证券公司也经历了不断规范和发展壮大的历程。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证券经营机构行 业投资趋势调查及盈利空间预测分析报告》 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初期证券市场不够成熟、证券公司经营不够规范,特别是2001年以后股市持续低迷,2002-2005年证券业连 续四年亏损,行业风险集中暴露,证券公司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2004年开始,按照国务院部署,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施了三年 的综合治理,关闭、重组了一批高风险公司,化解了行业历史遗留 风险,推动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 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水平明显提高,证券业由此步入 规范发展轨道。 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证券 公司120家,其中上市证券公司22家、合资证券公司11家;根据交 易所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证券营业部7,199家。2014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共有38家证券公司获得A类评级, 其中,AA级公司20家,A级公司18家;52家证券公司获得B类评级,其中BBB级公司20家,BB级公司19家,B级公司13家;6家 证券公司获得C类评级。 同时,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证券公司总资产 为4.09万亿元,净资产为9,205.19亿元,净资本为6,791.60亿元。2014年度,证券业营业收入2,602.84亿元,净利润965.54亿元。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意见建议

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关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意见建议公司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市场开拓、安全生产等工作重心开展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考验越来越严酷。作为一家以矿山施工为主的企业,近年煤炭行情持续低靡的形势,对我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凝心聚力,突破困局,尤其要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意见建议: 一、夯实基础工作,坚持从严治企 项目部好比是细胞,公司好比是肌体,只有每一个细胞健康了,那么,肌体功能才会良好。我公司要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作为项目管理体系的主线,“责任到人”作为辅线,全面夯实基础工作。具体说来,就是要认真整顿劳动纪律、工艺纪律和安全纪律。以此为抓手,切实解决好当前企业中存在的纪律松弛,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问题。项目部领导成员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克服各种畏难情绪,敢抓敢管,常抓不懈,对违纪员工要严肃处理。 努力提高班组管理水平,抓好现场管理。第一,要多倾听一线员工的心声,抓好班组建设,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要消除施工现场脏乱差,建立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给业主单位树立“文明之师”的形象,赢得良好口碑。第三,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这项工作不能放松,而要持续加强,要严格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建立健全奖惩体系,形成物质利益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只有基础工作抓扎实了,安全生产才会有保障,企业效益才会有提高。 二、试行企务公开,实施民主管理 以公司职代会为载体,吸纳代表建议,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使公司决策更好地反映职工意愿。给予员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强化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制约力度。认真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和各种专项审计,强化审计监督,以此来指导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还要将审计监督结果向全公司予以通报,积极试行企务公开,以公开促民主,以民主促管理,以管理促效益,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武汉东湖学院 期末论文 题目: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1班 年级: 2012级 学生姓名:孙俊 学号: 2012040111006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1) (一)旧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简史 (1) (二)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简史 (2)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4) (一)中国证券市场取得的成就 (4) (二)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5) 三、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前景 (6) 四、结论 (7) 参考文献 (8)

内容摘要:30年,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中国证券市场从开始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推动着资本经济的不断壮大。本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每个发展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同时也从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证券市场发展成就问题前景 Abstract: 30 years, the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has gon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200 years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now, China's stock market from childish gradually mature.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day, on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refront, and promote the growing capit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of review and summary, for each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i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Key words: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Achievement The problem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旧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简史 我国证券,股票属于进口,中国作为这么长时间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商品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现代帝国主义列强与剥削,证券市场相对较晚出现,证券市场这个早产儿出现在在殖民社会。 鸦片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在中国用大炮打开了门锁,他们使用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大肆侵略中国的土地,经济侵略的步子逐渐加大,野心颇大的洋人们开始在中国开办企业,发行股票,因此在中国出现的第一张股票、债券都是由洋人发行的。中国债券的发行比股票要略晚。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