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水东湾新城整体城市设计公示

白云新城六大设计方案

规划优胜方案5、3号 竞赛背景介绍——“中调”战略的具体实施 ●“中调”战略研究背景 广州市2006年提出城市发展在原八字方针的基础上增加“中调”战略以来,规划部门本着“调优、调高、调强、调活”的目的,将中调战略的研究,作为全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对中心城区的功能进行优化、提高和完善,逐步强化广州作为国际性区域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为此,规划部门已经完成了“中调”战略的初步研究工作,主要为现状调研成果,通过人口、生态、交通、产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现状调研和分析,为中调战略提出实施策略建议。今年重点开展白云新城地区、琶洲-员村地区、白鹅潭周边地区、新轴线南段地区的四大地区城市设计研究。这四个地区是研究和实施中调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通过四个地区的规划建设,为有效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实现产业优化和转型、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提供实践经验。 ●“中调”战略的原则和目标 调优:即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在老城区继续推进“退二进三”产业调整战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合理调控老城区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营造良好的绿色人居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区公共服务功能。 调高: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实行以质取胜,靠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功能,集聚高级化的生产力要素,集中发展总部经济和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精品城区。 调强:即强化对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城市管理的控制能力。 调活:即增创体制机制优势,激发发展生机和活力。不断深化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社区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使老城区发展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 同时“中调”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与原有的“八字方针”空间发展战略充分结合,形成互动,从而实现全市建设发展的全面优化与提升。 目前规划部门正在对“中调”战略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提出优化发展策略,如人口和居住用地供应的空间分布策略、城市公共中心布局策略、生态环境优化策略、加强历史文化特色风貌营造、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综合交通改善优化策略等。 今年广州市对四个重点地区的规划建设,就是落实“中调”战略的工作之一,由市政

城市滨水新区的开发与设计_以无锡太湖城一号地块设计开发为例

城市滨水新区的开发与设计 —以无锡太湖城一号地块设计开发为例 □ 李传成,赵雪瑞,毛新辉 [文章编号]1006-0022(2007)02-0050-04 [中图分类号]TU984.199 [文献标识码]B 城市滨水地段以其特有的环境与景观资源优势吸引着城市居民的眼光,该类地段的开发也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由于对城市滨水新区的理解不同,各地在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对项目的功能策划与规划设计也千差万别。一般情况下,各城市 在开发过程中更多地注重方案设计的平面布局及开发建设的实际问题,在功能策划上没能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方面要素,对于水景的引入和利用也停留在视线的通透性等表面问题上,这导致了城市滨水新区项目设计与开发出现诸多不合理现象。 无锡太湖城一号地块的规划设计从项目策划到规划设计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充分借鉴国外此类型城市设计的成功案例,科学分析了地块的地理环境现状和功能需求,做出了详细的项目策划,并在方案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城市发展的各方面要素,注重空间效果,加强对水景观资源的利用。笔者以此方案为例介绍城市滨水新区的开发建设,以期能给各地类似的城市开发建设一定的启示。 无锡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是一座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城市。20世纪以来,无锡以工商业闻名遐迩,故有“小上海”之美称。无锡市的城市中心正在向西南方向转移,规划建设以蠡湖为核心的蠡湖新城、太湖新城和渔港新城三大新城,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太湖城一号地块作为无锡新城区开发建设的排头兵,其开发的成功与否显得尤其重要。 [摘 要]无锡太湖城一号地块开发设计注重项目的功能策划与定位,强调创建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的商务区和居住区;注重空间结构形态,形成“U”形的向心性空间;充分利用太湖水景观,引水入居住区,形成树枝状水景系统。整个项目通过创造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开发前景吸引外部投资。 [关键词]无锡;滨水新区;功能策划;开发;设计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New Zones —T ak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o. 1 Block of T aihu Lake Project in Wuxi for Example/Li Chuancheng, Zhao Xuerui, Mao Xinhui [Abstract] Stress is laid on the functional planning and orient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No.1 Block of Taihu Lake Project in Wuxi.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creation of a business and residential area that is properly arranged, fully equipped, with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spatial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forming the centripetal space in the shape of "U".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waterscape of the Lake Taihu, the plan has introduced the water into the residential area to form a waterscape system in arborization shape. The whole project has attracted lots of investment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beautiful environment and its bright prospect of development.[Key words] Wuxi, Waterfront new zone, Functional planning, Development, Design

白云新城规划

市规划局公布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f97569800.html, 2009-04-15 16:02 来源:广州日报发表评论 (0) 今日(15日)下午,市城市规划局向外界介绍了白云新城城市设计规划的一系列方案和最新进展。

白云新城总体效果图白云新城规划结构图 广州日报讯(陈向军杨燕通讯员穗外宣、冯卫南、唐晓玲、张晓如)今日(15日)下午,在珠江新城广州市新闻中心,举行了“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

方案介绍”新闻通报会。会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有关方面向外界介绍了白云新城城市设计规划的一系列方案和最新进展。 据悉,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已经于近期编制完成。去年的这个时候,近十家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竞赛,竞赛产生了两个优胜方案,在此基础上,市城市规划局重点分析白云新城的区位特征,综合考虑白云山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引入,对用地规划、景观保护、交通规划和经济分析等进行了重点研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和修改论证,最终编制完成了城市设计的深化方案。

白云新城总平面图白云新城绿地系统规划图白云新城的城市设计范围及重点

白云新城地区的范围是:北至黄石路,东至白云大道,西至机场高速,南至北环高速路,用地面积9.22平方公里。核心区为围绕旧机场跑道周边地区,面积约2.79平方公里,本次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以此核心区为重点展开。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将纳入到白云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中 白云新城城市设计依据新的发展定位和要求,重点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进行研究,对建筑物的形体、高度、天际线等进行严格控制,高标准地规划绿地系统、视线通廊、交通和步行系统等。为实现“强化编制、细化设计、简化管理”的规划编制目标,城市设计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已同时纳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在4月底调整完成后,规划部门将依法、依程序进行公示,征求公众的意见,并提交规委会审议,待市政府批准后成为该地区发展和建设的规划依据。 在本次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中,更加注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因此,调整后的规划,全面提升“宜居”在城市综合评价中的核心价值权重,更加注重规划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更加注重优化社区功能布局,注重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服务水平、更加关注改善民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建设、更加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使该新区开发建设更加合理。 白云新城区位图

无锡市城市规划信息

城市规划信息 2011年第8期(总第127期) 无锡市规划局办公室编印2011.9.16 特载 《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通过市人大二审 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就加快提升城乡空间品质提出要求 规划动态 我局完成新一轮控规动态维护工作 太湖新城慢行系统启动区深化设计完成专家论证 太湖新城公共配套设施及商业网点布局研究完成专家论证 无锡锡东新城中央公园城市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轨道交通2号线高架站点技术方案通过审批 洛社新镇区控规动态更新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完成论证成果 长广溪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二期规划技术方案设计通过审查 惠山区将规划建设全市最大的赛格电子市场 崇安区组织编制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 蠡园中学改扩建技术方案确定 规划实施 中瑞生态城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即将启动建设 锡山规划分局积极推进市级保障性住房东璟家园建设 锡东新城规划办积极推进宜家购物中心建设

规划经管 我市社区三维GIS应用平台基本建成 滨湖区加快推进蠡湖地区安置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 锡山区加大对安置房规范建设经管力度 简讯 简讯二则 特载 《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通过市人大二审《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已顺利完成市级层面审查工作。8月25—26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无锡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第二次审议,通过了该《条例(草案修改稿)》。今年6月底,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我局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重点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经管、自有用地上房屋的改建、扩建审批手续、违法建设查处等条文内容做了进一步研究和修改完善,参与了征求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意见等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二审认为,该条例草案稿在一审的基础上作了认真修改,结构更为规范,内容更为合理、可行,体现了“不冲突、有特色、可操作”的要求。近期,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委将根据二审意见,对《条例(草案修改稿)》作个别修改后,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综合法规处) 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 7月25日至8月13日,市委党风廉政巡察组对我局“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执行党的路线、议会、政策、决议、决定的情况;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要求的情况;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对管辖范围内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及领

厦门海沧新城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知识分享

厦门海沧新城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时间:2011-02-23 来源:中国城乡规划行业信息网作者: 于立:生态城是社会、经济、环境一体化发展规划总平面及鸟瞰图大全 谁该为交通拥堵埋单?世界遗产资料大集合(权威版)海南香水湾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 控制轴线

海沧新城鸟瞰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起止时间:1999.3-2003.6 中规院2001年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项目负责人:李金卫张颖 主要参加人:席继宁谢竞华刘泉董志海周冬元刘敏

设计导则 夜景

一、项目概况 海沧新城位于厦门市本岛西部,隔西海域与本岛相望。本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景观地位独特。规划总面积约 9.0平方公里。由于其现状已建用地较少,大部分为滩涂虾池、农田村庄以及刚刚填完的平地,因此为新城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规划空间。 二、总体定位 海沧新城是厦门市环西海域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厦门市的副中心,是海沧台商投资区的行政、文化、金融、商业中心。 总平面

三、规划构思及布局 海沧新城在总体布局上以分区规划路网为基础,以内湖为中心,以“水”为主题,通过内湖、水景公园等的设置,使海沧新城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21世纪的“新水城”。其空间结构为“一核、二区、三片、九中心”。在设计中,通过历史、现代、自然3条主轴线和若干条副轴线的建立,将新城与厦门本岛、新城内不同片区、不同风格的建筑和空间联系起来,创造出既风格多样又和谐统一的空间景观形态及完整的开敞空间体系,体现新城“天人合一”的宏伟气势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新城内建筑高度控制是滨海地区较低,中心区较高,并布置了三个高层建筑集中区,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海沧新城由内湖周围地区和滨海绿带两部分组成。其中滨海绿带位于海沧新城东侧,南北长约 7公里,包括海沧大桥游览码头、水景公园、体育公园、海滨休闲及会展区、自然资源与科学博物馆、四季景观雕塑园和嵩屿码头广场七个园区。 四、创新与特色 1.通过内湖的设置,将防洪防潮、减少土方工程需要与营造独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环境巧妙结合,在新城中形成山水结合,湖海共存、自然与人工景观相互融合的独特景观。 2.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规同时进行,在宏观层面整体控制并保留一定弹性,在中观、微观层面上严格控制细致入微,保证城市总体设计的理念、原则能逐步实现,保证理想蓝图的最终完成。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设用地:899.1公顷。 其中: 居住用地:261.07公顷;

(完整word版)广州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介绍

广州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介绍 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已经于近期编制完成。08年的这个时候,近十家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聚集广州白云山西麓,参加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为广州的重点地区未来发展前景出谋划策,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产生了两个优胜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分析白云新城的区位特征,综合考虑白云山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引入,对用地规划、景观保护、交通规划和经济分析等进行了重点研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和修改论证,最终编制完成了城市设计的深化方案。 一、白云新城的城市设计范围及重点 白云新城地区的范围是:北至黄石路,东至白云大道,西至机场高速,南至北环高速路,用地面积9。22平方公里。核心区为围绕旧机场跑道周边地区,面积约2.79平方公里,本次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以此核心区为重点展开。 二、城市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深化方案体现了广州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的新要求。落实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按照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努力成为世界文化名城和现代国际城市”的总体要求,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层级结构清晰的功能分区,建立层级有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公共中心体系,实施“建设宜居城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中调战略,明确白云新城等重点地区的发展定位与承担的战略职能。白云新城作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首善之区”、宜居城市后规划的第一个城市新区,展现广州“首善之区”的重要地区、宜居城市的示范与规划设计的样板。 三、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将纳入到白云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中 为落实“生态优先、宜居为重”的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将白云新城打造成为宜居城市的示范新区,对白云新城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就显得尤为迫切。白云新城城市设计就是这次规划调整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本城市设计依据新的发展定位和要求,重点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进行研究,对建筑物的形体、高度、天际线等进行严格控制,高标准地规划绿地系统、视线通廊、交通和步行系统等。为实现“强化编制、细化设计、简化管理”的规划编制目标,城市设计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已同时纳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中,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完成后,规划部门将依法、依程序进行公示,并于4月底提交规委会审议,待市政府批准后成为法定规划管理文件,以保障规划的实施。 白云新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法定规划,是规划部门依法审批的依据。在白云新城市将按照法定规划进行管理,凡是违反法定规划,突破规划指标的建筑,规划部门都不会受理。科学规划、民主规划、依法规划是我们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方向,这将大大提高规划审批效率,并杜绝规划审批的权利寻租空间,达到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目的。

无锡市城市设计的评价研究

无锡市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 滨,是著名的山水风景旅游城市,拥有江南富饶的土地和古代吴越的悠久历史,京杭古运河从城市中心穿过,天目山脉余峰数座,形成城西惠山森林公园,共同构成了无锡市的卓越自然景观基础。在创国家风景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环境绿化以及风景旅游点的建设有了很大改观。但令人遗憾的是,城市规划过程中忽略了城市设计的细节,城市详细控规过程中对城市建筑高度、色调、体量等都未作具体的空间规划,导致城市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 1 以太湖为核心,古运河与惠山森林公园为两翼的城市景观特色设计 建设一个有特色的城市环境必然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明确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加上现代的艺术设计手法才能够完成。抛弃历史的文脉,而一味以经济作后盾、追求时尚,其结果必然是要失败的。 以及新运河是无锡市三条最为主要的水系,也是城市特色太湖风景区仅限于鼋头渚、蠡园、央视 影视基地等各风景点,太湖只是旅游的摇钱树,而并未能成为市民生活的一个休闲地,未真正融入城市。笔者曾做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有95%的人从未出于非旅游的目的而到湖滨休闲、散步等。其主要原因是湖滨设计开发力度远远落后于市民的要求。湖滨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尤其是供普通市民休闲、娱乐的诸如水边露台、休闲茶室等设施缺乏,交通也不便捷。太湖作为城市景观的核心没有能很好地与城中“二河二山”(新运河、古运河、锡山、惠山)形成连续的景观生态带,尤其是运河与太湖的联系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另外,城市古运河沿岸的历史保护区和绿化结合做得较差。近年来新运河在城市改建过程中,沿运河两侧均留出了50-70米不等的绿化控制带,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见图1)。 摘要 以无锡市为例,分别讨论 了无锡市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城市天际轮廓线及视线走廊设计,城市主要景观节点和广场公共空间设计,空间视觉环境设计以及城市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设计,探讨了无锡市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得与失。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空间; 无锡市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Wuxi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d e s i g n o f u r b a n v i s u a l environment, urban horizontal contour line, sight-line corridor respectively. Subsequently,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main land-scape nodular point and public space of plaza and urban histori-cal cultural relics to probe into the gain and loss of urban design of Wuxi. KEY WORDS urban design; ur-ban space; Wuxi city 陈彩虹,女,硕士,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土地规划系教师。邮编:南京,210095。 陈钧,男,工作单位为无锡市规划设计院。邮编:无锡,214001。 作者简介无锡市城市设计的评价研究 The Evaluation of Urban Design of Wuxi City 陈彩虹 陈钧 Chen Caihong Chen Jun Fig.1 The edge of New Canal 文章编号:1009-6000(2002)-04-0037-04

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总说明2002

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项目编号:99规设指036 项目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项目编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设计证书:城市规划甲级0200033号 主管院长:李萍萍高级规划师 总工程师:李颖高级规划师 项目审定:李萍萍院长 项目审核:李颖总规划师 项目初审:王鹰翅室副主任 项目负责:袁奇峰副总规划师 项目助理:王媛高级规划师 设计人员:袁奇峰高级规划师 王媛高级规划师 谢向辉建筑师 刘浩助理建筑师 黎明助理建筑师 肖蕾研究生 蔡菲实习生 莫宁实习生 王斌斌实习生 郑莉实习生 吴诗蛮实习生 黄利剑实习生 刘小敏实习生 夏文婷秘书 技术指导:王蒙徽局长 潘安博士 段险峰高级规划师 余英博士 胡显文规划师 郭昊羽建筑师 谢恒亮规划师 王巍规划师 黄珍规划师 赵红红教授 吴桂宁副教授 编制时间:2002年8月15日

目录 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一章建设目标的重新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广州CBD建设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1 珠江新城选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2 新城规划构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二、珠江新城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面临的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2.1现实情况发生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2.2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办公设施需求减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3 城市土地供应失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3.1全市土地供应失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3.2农村土地扰乱市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三、GCBD21:一种城市发展战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3.1 “GCBD21”战略缘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3.1.1开发管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3.1.2 GCBD21战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3.2 “GCBD21”规模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3.2.1规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3.2.2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3.3“GCBD21”构成初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二章开发建设回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一、开发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1土地开发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2土地收益被拖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1.3 区内项目建设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4 评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二、土地供给与CBD定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三、农民与农村土地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3.1 “城中村”的农民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3.2 “城中村”的土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四、用地规划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4.1土地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4.1.1商务办公用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4.1.2住宅用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4.2公共服务设施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白云新城整体规划

前十年看珠江新城这十年看白云新城 白云新城以“生态、宜居、山城相融”为总体规划方向,集商业、悠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羊城RBD,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引进国际一流商业配套和高尚文化休闲设施,是比肩珠江新城的广州休闲商务新中心,宜居首选之地。白云新城规划空间结构为“一轴双中心六社区”:空间结构以商业服务和居住为主,通过道路网络,公园、绿化等系统,使各地块功能上协调统一,空间上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 “一轴”——利用原机场跑道空间,形成一条南北向80米宽的中央带形公园贯穿整个白云新城的景观功能,既可以串联各居住区与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以及白云公园、飞翔公园等各个功能片区,同时也保留了对原机场历史的记忆。 “双中心”——北部的文化中心和南部的商业中心。北部依托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新体育馆,集中建设广州文化建筑群,引进广州历史博物馆、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东画院、广州画院、岭南文化中心等,通过文化中心提升区域的文化形象。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西侧,规划面积约为30公顷的大型城市公园。南部以地铁站为核心,集商贸、酒店、休闲、娱乐于一体,形成商业服务中心,以标志性塔楼成为全区的地标,包括大型购物广场、商业街等,机场航站楼及附属设施将改造成为商业用地,与东部的商贸综合体、商业步行街形成整体的商业氛围。结合地铁站,建设综合公交枢纽站,并充分利用商业建筑的地下空间,用步行系统将各建筑的地下部分串联起来,共同形成片区的商业中心,为广州市主城区北部提供全面的商业服务设施,将成为广州市主城区北部重要的商业服务中心,是体现地区活力之所在。 “六大社区”--根据服务半径与服务人口,其中北部形成“黄石社区”、“云山社区”、“萧岗社区”三个社区,南部形成“机场社区”、“创意社区”、“柯子岭社区”三个社区。 小贴士: 白云新城西部延伸区将打造白云西滨宜居新区 2011年5月9日起,《广州市白云新城西部延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方案进行公示。白云新城西部延伸区位于广州中心城区北部,东临白云新城。规划范围北至黄石路,南至白云区界,西起珠江西航道,东至白云新城机场高速,面积约27.45平方公里,是市政府在五大功能区基础上新增的十个重点地区之一。本次规划范围涉及石井、新市、棠景、松洲四个街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新城中心城市设计_以无锡市东亭中心区为例

杨俊宴 吴明伟 Yang Junyan Wu Mingwei 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教授 210096 yjy-2@https://www.360docs.net/doc/f97569800.html, 2008 06 23 中图分类号 TU984.16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9)01-0122-06 摘 要 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复合使用是满足土地集约利用的趋势,也是创造多样、连续、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需要。该文以无锡东亭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中心区复合空间设计的理念、方法与实现路径。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中心区 复合空间 无锡市东亭中心区 Abstract It is the trend of realizing land intensive use to complexly use space in urban center district, and it can create diverse, continuous and rich urban public space. Taking Dongting center district in Wuxi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dea, method and realizing ways of complex space design in center district. Key Words Intensive use of land, Urban center district, Complex space, Dongting center district in Wuxi City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综述性论述·城市设计·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Virescence 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复合利用和集聚效应能够给城市带来持久的活力,而这种活力的取得需要中心区空间的多样性、连续性、丰富性和复合性。对于城市设计而言,为了形成这种充满活力的中心区风貌,混合布局与多功能用地结构是典型的技术方法。 1 规划设计背景 东亭中心区位于无锡城市东部,为无锡东部新城的核心(图1),中心区城市设计是在无锡市主城区内部功能疏解、城 市东联、东部城区 改造建设日益迫切的背景下进行的。无锡市作为特大城市的全新定位要求对东部新城功能布局进行调整,对建设层次进行提高,赋予其新的角色与定位;城区工业企业的外迁为城区改造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改造的腹地;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城区改造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居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为城区改造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规划范围为东亭原城市中心区中轴线及沿锡沪路两侧地区,长约2.8 km,呈展翅的蝶形,用地约221 hm 2(图2)。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布局以行政和居住为主,各类用地分散穿插,不成系统,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城市风貌比较破碎。 2 规划重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规划重点 本次城市设计将为东亭城区重点地段的近、远期开发提供基本框架和规划指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新城中心城市设计 ·江苏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项目批准号:BK2007120)· —— 以无锡市东亭中心区为例 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该重点地段规划的性质定位与开发目标;②确定科学的功能布局及土地利用;③确定合理的开发规模及环境容量;④处理好该重点地段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⑤保护和加强该重点地段的生态环境与格局;⑥进行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与景观意向设计。 2.2 关键问题 ①为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和东亭城区重点地段生态优化寻求新的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②为满足未来多方位发展需要提供一个灵活的规划框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满足居住、产业、人口、经济、交通、建设等的发展需求; ③通过东亭城区重点地段的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规划,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东亭城区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④通过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创造更为吸引人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Urban Design of New City Center Based on Intensive Use of Land: Taking Dongting Center District in Wuxi City as the Example

市调部提供珠江新城分析

二、珠江新城区域研究 根据珠江新城区域内功能规划定位、地块属性,敝司将珠江新城分成商住两大区域:以猎德路为界,西部为商务办公区,伴以居住为辅;东部为居住区,伴以商务办公为辅。 ?市政动态 珠江新城规划定位 本项目位于天河区的珠江新城区。珠江新城是广州城市中心的核心位置,规划范围: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西以广州大道为界,东抵华南快速干线。占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8万,可提供30万个就业岗位。经2002年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案修正后,确立珠江新城区域共划分为14个街区,功能区域划分包括有商务、行政办公街区、高层居住区、金融贸易街区、文化活动街区、商业购物街区等。 珠江新城位于新城市中轴线之上,属于广州市的核心地带的区位充分显示出其在广州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珠江新城在广州定位是:二十一世纪中央金融商务区(CBD),规划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行政与居住等一级功能设施于一体,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对《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的判断 在2002年年中,广州市政府审议通过了《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在公众眼里,曾被确切定位为广州二十一世纪CBD的这块土地,其总体规划几经修改,终于定案。此时,距1992年初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开发珠江新城,已经进入第11个年头。 新规划对原有规划进行了以下六大调整: 1)住宅、商贸、行政办公总建筑面积增加。 2)提高了配套设施水平,增设市级少年宫、图书馆,增设幼儿园9所,增设小学1 所,市级医院、幼儿园、小学的用地面积增大。 3)改变小地块开发“楼看楼”的模式,采用国际通用的计划单元综合开发模式,将 楼群间的绿化集中设置,形成很多漂亮的小花园。 4)街道模式变单一为多样,既有交通干道,也有骑楼式商业步行街。 5)提出了由高架步行道、地下人行隧道、地面专用步行道构成立体化步行系统。 6)必须通过举办设计竞赛才能确定方案的地标性建筑系统,用制度保证创造出有艺 术特色的城市形象。 这六个方面的调整,在最大程度上改善了珠江新城的生活配套环境,也符合最新引入的CLD(中央居住区)的概念。由于珠江新城主要的商务区域集中在西部,而东部大多为住宅,因此新概念的引入,也使得政府对这个区域的改造更加人性化,对于未来的商住环境做出结构性的提高。 除了上面六个方面以外,政府还对珠江新城做出以下的修改: 1)将交易会展中心、领事馆区搬离珠江新城。 可能很多投资者不明白政府的决定,甚至怀疑珠江新城未来的前景。但我司认为,这反而更有利于珠江新城的健康发展。本身CBD中央商务区就是一个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高端产物,有着各种严格的硬件要求。而会展中心、领事馆区同样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把这三个高端产物同时摆放在珠江新城,从大角度看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会展中心和领事馆区都有个各自独特的硬件要求,和CBD 其实有着不可弥补的结构性冲突,使CBD的发展趋向多极化。 2)对标志性建筑“双子塔”的修改。 变动1:位置由靠近黄埔大道处移至珠江边。广州市政府在1993年第一轮珠江

广州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方案

广州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方案 来源:广州日报 白云新城区位图

白云新城总平面图 白云新城的城市设计范围及重点 白云新城地区的范围是:北至黄石路,东至白云大道,西至机场高速,南至北环高速路,用地面积平方公里。核心区为围绕旧机场跑道周边地区,面积约平方公里,本次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以此核心区为重点展开。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将纳入到白云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中 白云新城城市设计依据新的发展定位和要求,重点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进行研究,对建筑物的形体、高度、天际线等进行严格控制,高标准地规划绿地系统、视线通廊、交通和步行系统等。为实现“强化编制、细化设计、简化管理”的规划编制目标,城市设计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已同时纳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在4月底调整完成后,规划部门将依法、依程序进行公示,征求公众的意见,并提交规委会审议,待市政府批准后成为该地区发展和建设的规划依据。 在本次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中,更加注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因此,调整后的规划,全面提升“宜居”在城市综合评价中的核心价值权重,更加注重规划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更加注重优化社区功能布局,注重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服务水平、更加关注改善民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建设、更加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使该新区开发建设更加合理。

白云新城总体效果图

白云新城规划结构图 白云新城绿地系统规划图 功能定位——“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 本次城市设计中,按照“城市发展战略--中调实施策略--地区城市设计”的技术路线重新定位白云新城。在城市发展战略制定的城市目标和定位指导下,通过区域、市域、“中调”北部地区三层次研究,提出白云新城地区的发展定位是“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 白云新城规划空间结构为“一轴双中心六社区”:空间结构以商业服务和居住为主,通过道路网络,公园、绿化等系统,使各地块功能上协调统一,空间上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整个规划区域形成“一轴双中心六社区”的空间结构。

广州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研究

是“城市财政蓝海”还是“短期财政工具”? ——广州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研究 徐辰袁奇峰 【摘要】随着城市土地租金的提升,地下空间价值逐步显现。珠江新城地下空间项目是亚运时期广州重要的形象工程”,但其建成后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回顾了地下空间由“建设”到“开发”的制度变迁;对广州地下空间开发制度创新进行了解析,将其核心内容分为寻利型制度创新与寻租型制度创新。并指出在寻租型体制的基础上,地下空间开发成为了政府和城投公司的短期财政工具。“城投所有,城投开发”体制导致珠江新城地下空间缺乏可经营性,是其失败的核心原因。对此,进一步提出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体制应转向具备“审慎商业原则”的“城投所有,市场开发”及“市场所有,市场开发”的路径。 【关键词】珠江新城 ;地下空间;开发体制;制度创新 1. 引言 1.1 珠江新城 1993年,广州市政府提出建设广州新的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自此开始了漫长的18年建设征程。2000年的《GCBD21——珠江新城规划调整》,政府明确把珠江新城作为广州CBD 的建设项目。2010年亚运会,珠江新城中轴线两侧的世界级建筑群,四大标志性公共设施及南岸广州电视塔成为展示广州现代化水平和形象的重要代表之一。 1.2 珠江新城地下商业空间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项目由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市城投公司)于2006年启动,2010年初步完成建设。政府及社会对地下商业项目寄予厚望,期待能够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高端地下商业区,弥补珠江新城商务区“无商业”的缺陷。然而项目建成至今,商业经营仍未走上正轨,反倒是一系列质量问题的暴露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中央广场及地下空间方案缺乏创意。中央广场方案重点在于两个层面:一是中央广场景观设计,二是地下空间与广场的连接。在目前的方案中,中央广场景观设计方案较为平庸,地下商业项目与地面的连接方式局限于“孔洞状”阶梯,在地面完全感受不到大型地下商业空间的存在;(2)地下空间质量问题。自2011年开始,陆续有媒体报道珠江新城APM线漏水和渗水现象严重,地下空间在广州几次大暴雨中“水漫金山”。[1,2](3)地下空间缺乏维护。行走在珠江新城地下商业广场“花城汇”,经常可以看到落满枯叶的电动扶梯,长满锈迹的铁质扶手,贴面瓷砖脱落的墙壁,阻止前行的围栏标识。(4)地下商业经营堪忧。2011年9月花城汇北区试营业,UV影院、大创百货等商家相继开

白云新城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项目建议书

白云新城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2007年7月11日,朱小丹书记听取了白云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汇报,在充分肯定白云新城规划工作基础上,提出了重要指示,白云新城核心区及其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应保证坐车经过高架的机场高速路时,能够看到白云山西侧优美的轮廓线,而不至于被白云新城地区未来的建筑所遮挡住;对机场高速以东的建筑物,在未来改造或新建时,也应符合这一建设原则。 项目组在对朱小丹书记的指示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在继续完善白云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的同时,有必要对整个白云新城地区开展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工作。通过城市功能的整合及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协调规划区与白云山之间的视觉关系,使得坐在机场高速上行驶的车上的人可以看到白云山完整优美的轮廓线的同时,优化白云新城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提升整个地区的整体形象,并以此城市设计为基础编制整个白云新城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项目范围 白云新城地区范围包括:北至黄石路,东至白云大道、西至机场高速路,南至北环高速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9.22平方公里,包括西部地区、核心区和东部地区三部分。其中东部地区3.76平方公里、西部地区2.86平方公里、核心区 2.6平方公里。 三、工作线路

四、工作内容 本次项目编制共分为三个工作内容: 一、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二、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三、全区整体城市设计。 第一部分:城市设计 一、对规划范围内的现状建设情况、用地权属进行摸查统计; 二、研究机场高速与白云山之间区域的视廊景观特征,通过高度控制分区、观景视廊划定和用地功能调整,确定每个高度分区的开发强度控制导则; 三、进行城市用地调整和整体城市空间形态设计,制定建筑空间、开敞空间和轮廓线控制导引; 规划目标: 一、调整区内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展现白云山景观; 二、优化区内用地功能,利用白云山景建设环境优美的居住社区; 三、保证区内土地开发经济性和改造的可操作性; 内容与程序: 思路与方法: 1.现场踏勘、用地案摸查补缺 2.三维空间模型,平面与剖面空间分析 3.城市平面与三维空间设计; 4.比较看1/3或2/3山体与原批准控规总量间的数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