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研究及应用

徐丹丹

浙江万里学院食品科学091 2009016443

摘要:活性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是指为生产发酵食品而制备的一种活性干燥乳酸菌,并将其浓缩为体积微小、含菌量高、活力较强的冻干培养物。本文综述了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在酸奶加工、泡菜加工、橄榄菜加工中的应用,同时关于一种新型发酵剂—浓缩型直投式乳酸发酵剂的探讨。

关键词:乳酸;发酵剂;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酸奶;泡菜;橄榄菜

乳酸菌是益于人体健康的益生菌,主要存在于人体肠道,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它能改善或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乳酸菌的代谢产物能降低肠道内的p H值,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和减弱腐败菌在肠道的产毒作用,并有助于帮助消化、防止便秘,防止细胞老化,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水平,缓解乳糖不耐症及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等[1]。

在食品向天然型、功能型发展的今天,乳酸菌制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就对乳酸菌发酵剂的品质、种类提出新的要求。目前,传统的乳酸菌发酵剂由于存在种种弊端逐渐被遗弃,取而代之的将是一次性直投式粉末发酵剂。此类发酵剂具有活力高、体积小、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不仅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发酵乳制品,也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或直接食用,省去扩大培养的复杂操作过程,从而简化产品生产工艺,有利于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防止菌种的退化和污染。

1.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

近年来, 人们对发酵乳制品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 酸奶产量正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长,这对酸奶发酵剂的品质、特性、种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酸奶发酵剂的制备大都是多次传代, 在多次传代过程中极易发生菌种污染和退化, 而且菌种活力不易掌握, 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生产效率低, 阻碍了酸奶产业的发展。而国外广泛采用的直投式发酵剂则可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 直投式发酵剂活菌含量高、活力强、使用方便快捷, 必然要成为酸奶生产的最佳选择[2]。因此, 发酵剂的产业化生产将成为必然趋势, 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

酸奶是新鲜牛奶经酸奶发酵剂发酵而成的乳制品。酸奶发酵剂是制作酸奶所用的特定的微生物培养材料。发酵剂在酸奶生产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发酵剂是酸奶产品产酸和产香的基础和主要原因。酸奶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酸奶发酵剂的品质类型及活力[1]。

1.1 酸奶发酵剂的种类

酸奶发酵剂按照物理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液体酸奶发酵剂、冷冻酸奶发酵剂和直投式酸奶发酵剂这3种。液体酸奶发酵剂比较便宜,但是菌种活力经常发生改变,存放过程中易染杂菌,保藏时间也较短,长距离运输菌种活力降低很快;冷冻酸奶发酵剂乃经深度冷冻而成,其价格也比直投式酸奶发酵剂便宜,菌种活力较高,活化时间也较短,但是其运输和贮藏过程中都需要-45~-55℃左右的特殊环境条件;而直投式酸奶发酵剂不仅可以直接投入到发酵罐中生产酸奶,而且贮藏在普通冰箱中即可,运输成本和贮藏成本都很低,其使用过程中的方便性、低成本性和品质稳定性特别突出[3]。

1.2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定义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Directed Vat Set, DVS)是指一系列高度浓缩和标准化的冷冻干燥发

酵剂菌种,可直接加入到热处理的原料乳中进行发酵,而无需对其进行活化、扩培等其它预处理工作。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活菌数一般为1010 - 1012 CFU/g。由于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活力强、类型多,酸奶厂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从而丰富了酸奶产品的品种,同时省去了菌种车间,减少了工作人员、投资和空间,简化了生产工艺[4]。直投式酸奶发酵剂不需扩大培养,可直接使用,便于管理。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生产和应用可以使发酵剂生产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统一化,从而使酸奶生产标准化,提高酸奶质量,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

1.3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制备

从商品酸奶或自然发酵食品中分离出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将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初菌数1∶1的比例混合,接种在特定增菌培养液液中进行发酵培养,并滴加

10-20%的氢氧化钠溶液控制增菌过程的pH值保持在5.8-6.1,在41.5℃~43℃的温度下发酵培养4-5小时;对发酵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离心沉淀物,在无菌条件下与菌体冻干保护剂均匀混合后进行冻干前预冷处理6-12小时;最后真空冷冻干燥,并采用充氮包装制成产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产品按0.003-0.005%的量接种到杀菌后的脱脂乳或鲜牛奶中,经3.5小时发酵,乳凝固并产酸70°T,并且组织状态、风味良好,可以作为优质的直投式发酵剂[5]。

1.4 酸奶生产用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研究

对酸奶常用发酵剂菌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亚种S-1、嗜热链球菌G1208的高密度细胞培养条件, 低温真空冷冻干燥中抗冷冻保护剂的选择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亚种S-1 在改良MRS培养基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43℃,起

始pH 值6.0, 最高活菌数为1.2×109cfu/m L; 采用3% 蔗糖+ 3% 海藻糖+ 10% β-环糊精+ 10% 甘油+ 1% 酵母膏+ 10% 脱脂奶作为冻干保护剂,经低温冷冻干燥后, 存活率40.8% 。嗜热链球菌G1208的最佳培养条件为: 培养温度37℃, 起始pH 值7.0, 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后,最高活菌数为1.7×109cfu/m L; 采用3% 海藻糖+ 1% 酵母膏+ 10% 脱脂奶作为保护

剂经低温冷冻干燥后, 存活率可达96% [6]。

2.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在泡菜制作中的应用

乳酸菌利用可发酵性糖,产生乳酸,乳酸本身酸味柔和。乳酸菌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可生成醋酸、丙酸等有机酸,它们在赋予食品以酸味的同时还可与乳酸发酵中产生的醇、醛、酮等物质相互作用,形成多种新的香味物质。由于乳酸菌的产酸、生香、脱异味作用,使乳酸发酵食品具有其独特的风味,四川泡菜为其典型代表。在泡菜的发酵过程中存在多种乳酸菌的作用,乳酸发酵贯穿于整个发酵泡制过程。利用泡菜中含菌量极高的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等的相互协调作用,在特殊的环境中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赋予泡菜特殊的风味。和自然发酵相比,使用冻干乳酸菌发酵剂可以稳定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通过添加二种或多种乳酸菌制成的发酵剂,在一定条件下发酵,既赋予泡菜特有的风味,又缩短了发酵时间[7]。

泡菜是我国蔬菜加工的传统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长期以来,由于依靠自然发酵生产泡菜,其生产规模和质量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研究出直投式发酵剂至关重要。

直投式发酵剂具有以下优点:菌种保存和管理简单,固体直投式发酵剂菌种活力高、体积小,在4℃保藏可达数月乃至更长,使用方便,不需要中间扩大培养环节,可直接用于生产;产品能够保持稳定的品质,避免中间扩大培养等环节;简化了生产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可以使发酵时间缩短至自然发酵的1/2~1/3,降低了成本。

2.1泡菜直投式发酵影响因素

1)通过乳酸产量及pH 值测定,选取了菌株A 和菌株D两株菌作为泡菜发酵菌种。

当两菌混合培养时表现了良好的发酵特性,产酸量明显高于单菌株发酵。且当

双菌配比为1:1 时,其产酸量和活菌数均高于其它组合。

2)经正交试验,确定了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最佳配方为:2 % 葡萄糖、1 % 蛋白

胨、5 % 番茄汁、0 . 2 % 磷酸盐,0 . 1 % 吐温80 。

3)研究表明,离心条件对菌体收获影响大。当在4000r/min 转速下离心30min 的

离心效果较好。

4)冷冻是造成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干燥过程中造成的损伤率较小,通过真空冷

冻干燥,得到每g 含活菌数为3.4 ×1011 个的高活力的乳酸菌粉末状冻干发

酵剂。冷冻保护剂在冷冻过程中对菌体造成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所试

验的四种保护剂中,甘油的保护作用最好,但吸湿性强,选择1 0 % 的脱脂牛

乳和血清蛋白保护剂。

5)发酵剂在保存期间活菌数呈下降趋势。真空包装条件下活菌数明显高于常压包

装,-18℃和4℃保存效果优于常温,-18℃的保存条件效果略优于4℃,但

二者差异不显著。从生产应用考虑,发酵剂成品应真空包装,4 ℃条件下保存

为宜。

6)真空冻干发酵剂需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延长期才速产酸,但产酸总量与液体发

酵剂相当。用两种发酵剂制作泡菜,二者的品质无显著差异。

2.2 泡菜活性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研究

研究表明,在接种量2 %,培养温度30℃,初始pH6.6,装液量40ml(100ml 三角瓶),振荡频率120r/min 条件下培养,培养14h 后补充营养物质继续培养,到20h 时可使乳酸菌活菌数达到7.24 ×109CFU/ml。4℃、4000r/min 离心30min 为收集细胞的最佳条件,以10 %的脱脂乳和血清蛋白作为冷冻保护剂最佳[8~10]。

2.3 泡菜发酵剂的保藏条件

将真空冷冻干燥后的发酵剂,尽快装入预先灭菌的铝箔聚酯复合袋内,分别在室温、

4 ℃、-18℃及真空和常压两个状态下贮藏。由表1 0 中可知,发酵剂在保存期间活菌数呈下降趋势,真空包装条件下活菌数明显高于常压保存,常压包装中氧气的渗入提高了发酵剂的氧化还原电势,打破了菌体的休眠状态;-18℃的保存条件效果略优于4 ℃,但二者差别不大,常温保存条件活菌数相对较低,从生产应用及降低成本考虑发酵剂应真空包装,4 ℃左右的条件下保存[8~10]。

3. 浓缩型直投式乳酸发酵剂的制备及应用

浓缩型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DVS)系指不需要经过菌种活化、母发酵剂、中间发酵剂、生产发酵剂的扩大繁殖过程而直接应用于生产的一类新型发酵剂。其主要优点是:活菌含量高(1010 cfu/g~1012cfu/g);保藏期长(冻藏发酵剂,>90d;冻干发酵剂4℃,>1年);可以直接向专业生产厂家购买作为生产发酵剂使用;接种量较传统人工型发酵剂降低100~1000倍;在发酵生产中省略了发酵剂的制备工序;减少了菌种车间的投资和空间;防止了菌

种的退化和污染;可使发酵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干酪、黄油等)均使用浓缩型直投式发酵剂进行发酵生产;其它发酵食品行业(如发酵香肠、法式面包、酸泡菜等)也采用浓缩型直投式发酵剂进行发酵生产[11]。

3.1 菌种选育

筛选并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乳酸菌菌种或菌株是制备浓缩型直投式发酵剂的基础。

优良的乳酸菌种选育需要具备以下特性:(一)安全特性制备浓缩型直投式发酵剂的乳酸菌种必须是无致病性、不产毒素的食品级微生物,这是菌种选择最基本的条件。另外,某些益生乳酸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还应具有:较强的细胞黏附性、产生一定量的益生代谢产物(有机酸、过氧化氢、细菌素等)、耐药性而不存在可转移的耐药因子、耐胃酸和耐胆盐特性等。(二)产酸特性乳酸菌代谢产生乳酸能力的大小对于发酵制品的风味以及外观状态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选择酸奶乳酸菌产酸特性的标准是:以2%的接种量将乳酸菌接入灭菌的复原脱脂乳中,42℃发酵,凝乳时间为3h左右、滴定酸度达95~100oT为宜。如果菌株产酸能力太强,将使菌体增殖的对数生长期缩短,细胞生长量降低,还会影响发酵乳制品的风味。(三)产香特性乙醛是酸奶风味的重要成分,它主要来自保加利亚乳杆菌在代谢过程中水解蛋白产生苏氨酸,而苏氨酸是乙醛生成的前体物。一般认为:乙醛在酸奶中的最佳风味值为20mg/kg~40mg/kg。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可产生微量丁二酮,但它们不分解柠檬酸,糖代谢产生的丙酮酸是丁二酮生成的唯一前体物,酸奶中丁二酮的含量为0.8 mg/kg~1.5 mg/kg。因此,所选菌株应有产生这些香气物质的能力。(四)产生粘性物质特性发酵制品细腻的质地和良好的外观与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粘性物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原料乳经乳酸菌发酵后粘稠度增加,这除了酪蛋白凝固外,主要是因为乳酸菌能产生粘性物质即胞外粘多糖,可形成酸奶的细腻质地和良好外观。(五)水解蛋白和脂肪特性一般而言,乳酸菌具有弱的蛋白水解性和脂肪水解性。(六)后熟特性乳酸菌的后熟特性即后酸化特性,系指发酵制品在保藏期间的酸度变化特性[12]。

3.2 浓缩乳酸菌的发酵剂的制备

3.2.1 控制混合培养杆菌和球菌的比例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有共生作用“一般来说,保加利亚乳杆菌对发酵乳品中有机酸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嗜热链球菌在发酵过程中除进行产酸代谢外,还产生双乙酰等发酵乳制品特有的风味物质"研究表明,适当减少接种量和降低培养温度,有利于混合培养中嗜热链

球菌的生长;培养前期,嗜热链球菌生长旺盛,培养后期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旺盛”[13]。

3.2.2 浓缩培养的方法

制备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需要获得高浓度的细胞培养物,因此必须对乳酸菌进行培养,

基本原理:在乳酸菌培养过程中,通过追加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调节p H 值等措施, 解除代谢产物乳酸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延长乳酸菌对数生长期,获得高浓度的细胞培养物,主要

有化学中和法:在培养过程中向培养液加入缓冲盐,使培养液的酸度在一定范围内;膜渗析法:向乳酸菌培养液不断加入营养物质,代谢产物通过膜除去“膜渗析法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方法,但该法对膜材料和操作技术要求高”在缓冲盐法浓缩培养研究领域中,美国和意大利处于领先水平,但其配方保密"。

3.2.3生物保藏技术

1)冷冻保藏法

影响浓缩型冻藏发酵剂活力的贮藏稳定性因素主要有:冷冻保护介质!冻结速度和冷冻

温度。乔发东等人研究发现有甘油、脱脂乳、蔗糖、酵母膏、蛋白胨、VC和谷氨酸钠组成的冷冻保护介质,可使浓缩型发酵剂在冻藏时间保持较高细胞存活率“慢速冻结可提高细胞的存活率”一般认为细胞悬液在-20℃—-40℃1h左右达到冻结为适宜的慢速冻结方式[11]。

2)干燥保藏法

冻干法的基本原理是:菌体与保护介质混溶,在共溶点以下预冻,然后在低于三相点压力

的高度真空下,使菌品中的冰晶升华,除去菌品中的多余水分,获得一定含水量的干燥发酵剂"影响关键因素是冻干保护介质。它不仅影响发酵剂在冻干过程中细胞存活率,还影响保藏期间细胞的稳定性。

3.2.4 影响乳酸菌生长的因素

1)培养基

乳酸菌是具有严格营养要求的化能异养菌,只有很好地了解其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分析各种生长辅助因子的特性,才能在研究和生产中正确地选择增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得到满意结果。由于乳酸菌缺乏分解淀粉等大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酶系,能够利用的碳源主要是乳糖等简单糖类。此外,因碳源对乳酸菌来说还兼有能源的作用,是需要量最大的营养,所以其比例往往远高于氮源。但若碳源浓度超过3%,乳酸菌的生长则会因细胞脱水而开始下降,并且产生碳分解代谢物阻遏效应。乳酸菌蛋白质分解能力有限,增殖速度快慢和培养基中氨基酸的含量密切相关,因此其最适氮源主要是水解蛋白类物质。氮源中以酵母膏的增菌效果最好,其中多含辅酶与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氨基酸类、肽类和B族维生素),有助于从多方

面满足乳酸菌生长要求。

2)共生与拮抗作用

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乳酸菌能适应各个生存环境,如肉制品、乳制品、面食、酒类和蔬菜等发酵制品中的乳酸菌几乎都存在巧妙的共生或拮抗关系。搭配菌种组合时不仅因制品的种类而异,还必须注意使各菌种间产生理想的共生效果而不是彼此竞争。

3)噬菌体污染

在发酵过程中经常因噬菌体侵袭乳酸菌,致使菌体产酸能力严重下降乃至菌体破裂而致使发酵迟缓或发酵失败,给生产厂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发酵工厂预防噬菌体污染时一般考虑以下两点:其一是菌体自带噬菌体(特别是溶源性细菌);其二是生产环境和自然条件中存在的噬菌体。

3.3 不同类型浓缩型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应用

3.3.1 乳酸乳球菌发酵剂(1actococcistarters)

这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发酵生产黄油、酸奶油、硬质和软质奶酪以及农家干酪的乳酸菌发酵剂。作为典型的直投式发酵剂(direct-vat-set,或DVS),通用的包装量是70 mL~150mL,活菌细胞数为5×109cfu/ml~50×109cfu/ mL。一般,用360mL浓缩型的乳脂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发酵剂可直接接种到2273kg原料乳中,发酵生产硬质契达奶酪(cheddar cheese)。如果按传统的继代培养方式接种该发酵剂(接种量按1 %计),则生产同样产量的契达奶酪将需要21kg的生产发酵剂。

3.3.2 乳杆菌发酵剂(1actobacillistarters)

乳杆菌是乳酸细菌中的一个重要属,约有54个种,广泛用于乳制品、肉制品、谷物类和果蔬食品的发酵生产中。其中,最具商业应用价值的乳杆菌发酵剂有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等。酸乳制品以及意大利式干酪产品(如mozzarella、provolone 和romano)常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发酵。嗜酸乳杆菌是能够定植于人体肠道中的典型的益生菌,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加工甜性嗜酸乳杆菌奶。通常是将130mL嗜酸乳杆菌浓缩型发酵剂(含有50×109cfu/mL活细胞)直接接种于2250L的巴氏灭菌奶中,即可加工制作出最终细胞浓度为3×106cfu/mL的甜性嗜酸乳杆菌奶。甜性嗜酸乳杆菌奶不再进行发酵,直接在7℃条件下贮藏,货架期维持在7d左右。浓缩型的植物乳杆菌发酵剂是广泛应用于果蔬制品生产的发酵剂。通常是将130mL植物乳杆菌浓缩发酵剂(活细胞数为6.5*1012cfu/mL)

直接接种到9.0t的黄瓜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通常保持在26℃~29℃,7~12d就可以终止发酵。与传统的自然发酵相比,利用浓缩型植物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不仅缩短了发酵周期,而且改善了最终发酵产品的质量[11]。

3.3.3 片球菌发酵剂(pediococci starters)

啤酒片球菌(Pediococcus cerevisiae)是一种应用于制作发酵香肠的发酵剂。目前多采用啤酒片球菌浓缩型发酵剂直接接种进行香肠发酵。一般,70mL的啤酒片球菌发酵剂(含有100×109cfu/mL活细胞)可以发酵136kg的香肠。采用直投式啤酒片球菌发酵剂不仅能有效的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在香肠制品上的生长与存活,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而且能够减少亚硝酸盐和其他辅助材料的用量,并缩短发酵时间。

4. 前景展望

目前西方乳业发达国家对发酵剂的研制已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欧盟在生物技术应用于乳酸菌这一领域占据一定优势。以爱尔兰A> B > C > D 实验室为主体,对乳酸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功能基因的确定、碳氮源代谢途径和所需工业特性基因改造等进行了全面细致地研究,预从基因角度了解发酵机理和过程;乳酸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等肠道有益菌分泌的代谢产物对消化道健康、免疫和抑癌的积极作用已引起世界范围的重视,使得研究者跳出单纯利用发酵剂改善产品风味和质构的框架,进一步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功能型乳制品;与发酵剂生产相配套的工程技术不断改进,诸如代谢调控技术、高密度培养技术、发酵与产物分离偶联技术和冷冻干燥生物技术等,不仅使乳酸菌进行自动化和连续化发酵生产成为可能,还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和冷冻干燥对菌体的损伤,提高了发酵剂保藏过程中菌体的存活率;随着发酵剂的制备在国内逐渐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体系,必将为发酵乳制品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丹,潘道东.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增菌培养基的优化[J].食品科学,2005,(05).

【2】吕燕妮,靳志强,李平兰,郑海涛.酸奶生产用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3】梁勇,杜敏,南庆贤等.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的制备[J].中国乳品工业, 1995, 23 (2) :132~133

【4】乔发东,吴学芳,南庆贤等.浓缩乳酸菌发酵剂的现状.中国乳品工业[J], 1998, 26 (1): 22~23

【5】刘宇峰,王金英.直接使用型酸奶发酵剂的研制[J].中国乳品工业,1995, 23 (6): 274~279

【6】吕兵,张国农.乳酸菌发酵剂浓缩培养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01, 29 (6): 7~9

【7】贺稚非,向瑞玺,李洪军,谢丽源,项锦欣,方明强.泡菜活性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研究[J].2006,27(08),191. 【8】周晓宏,廖永红.超浓缩乳酸菌发酵剂研究进展[J].粮油食品科技,1998, (1): 10-11.

【9】刘会平,马丽珍,南庆贤.高效浓缩乳酸菌发酵剂[J].中国畜产与食品, 1997, 4 (1): 34-35.

【10】张兰威,鄂志强,万海峰,等. 乳酸菌增殖培养基筛选及干燥保护剂的选择[J].中国乳品工业, 2002, 28 (2): 7-18. 【11】麻颖秀,潘丽娜,吕建民,浓缩型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DVS)制备及应用概述[J].双桥区农业畜牧局,2007,3. 【12】贺稚非,向瑞玺,李洪军,谢丽源,项锦欣,方明强. 橄榄菜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研究[J].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5.(01) 【13】山丽杰,田洪涛,贾英民,等.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制备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中国乳品工业,2002,50(5):66~69

乳酸菌应用的意义

:乳酸菌饮料以蛋白质、有益活菌及口味独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近年来,添加各种果蔬汁的乳酸菌饮料更是受到研究者和消费者的关注。将苹果汁和乳酸菌饮料合理配伍,可以制造经济实惠、营养更为全面的饮品。本文重点研究以苹果为原料,乳酸菌为菌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苹果汁饮料的发酵工艺,为发酵苹果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正交实验乳酸菌发酵苹果汁优化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目的和意义 有史以来,蔬菜就是人类食品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食品化学家和营养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目前人们已经基本认识了蔬菜果汁的化学成分,并根据化学成分研究了蔬菜汁饮料的营养生理意义。蔬菜汁饮料特有的营养生理和健康方面的意义表现在3方面:首先,蔬菜汁饮料内一些重要营养物质含量相当高;其次,它含有一些其他食品比较缺乏甚至非常缺乏的对人体组成有利的化学成分;再有就是一些食品所含有的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在蔬菜汁饮料中的含量相当少,甚至不含有。例如各类酒、咖啡或有些茶,均含有数量不等的乙醇或咖啡因,而蔬菜汁饮料不含。 蔬菜汁饮料含有许多对人体营养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化学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植物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所以他们往往具有一些治疗疾病的能力。例如,在古代,人们把甜菜原汁当作治疗肾脏或肝脏功能失调的药物,或者当作利尿药物。人民还发现萝卜和萝卜原汁可以用来治疗食欲不振;后来,人们又发现甘蓝能治疗坏血病等等。从热量的标准来衡量,蔬菜汁饮料的营养生理意义在于他的营养成分能够迅速被人体吸收,因此对运动员,病后恢复健康的人和脑力劳动者具有特殊意义。现在人们进一步发现,许多蔬菜以及用它们制成的饮料都有保健作用。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它们的保健机理,但是它们大部分的保健机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1.2 生物技术与饮料工业 饮料做为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具有市场广阔、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在个中传统饮料产品继续得到发展的同时,多种各具特色的新型饮料产品不断问世,极大的促进了饮料工业的发展。传统的饮料生产工艺各具特色,产品丰富多样。生物技术的采用,给现代饮料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物技术应用与饮料生产,可以在资源、开发产品、改进生产工艺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1.2.1 乳酸菌及其发酵制品 近年来,乳酸菌发酵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适宜作婴儿辅助食品和老年食品。乳酸菌是一类可发酵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人们应用乳酸菌的历史非常悠久,保加利亚酸奶、马奶酒及酱腌菜等均是传统的乳酸菌发酵制品。近年来,随着乳酸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的肠道有益菌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确认,各种乳酸菌发酵制品更是风行全世界。 通过对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大量研究,目前认为乳酸菌之所以有益于人体健康是由于它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生理功能。 (1)对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乳酸菌可抑制肠道内病原菌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细菌的成长繁殖,增加人体诶有益菌的数量,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与普通乳相比,发酵乳制品的消化吸收性和营养价值及其风味都已大大提高。 (3)乳酸菌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以预防由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脏病。 (4)乳酸菌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5)乳酸菌对常见至病菌有拮抗作用。

乳酸菌在酿造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乳酸菌在酿造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摘要:乳酸菌是一类可以使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来源)变酸的细菌,它能将乳变酸,故称为乳酸菌。它极其微小,肉眼看不见,直径约0.1~1μm长度约为0.5~40μm。乳酸菌无处不在,广泛分布在人体、动物、植物和整个自然界。乳酸菌用途广泛,它令食物更美味,并延长保质期;它作为保健食品和药品,可以改善和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延年益寿,还可以作为微生物学和微生态学领域研究的模式生物。 关键词:乳酸菌、酿造工业、研究、应用 1.乳酸菌的概述: 乳酸菌是一类以糖为原料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它在自然界和人畜的消化系统中广泛存在,无毒、无副作用,担负着人畜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使体内菌群的协调性增强,它可以产生特殊的功能因子,作为生活中的防腐剂。基于乳酸菌特殊的生理特性,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1.1研究历史:早在20世纪初,俄国著名的生物学家(Mechnikoff,1845-1916),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长寿学说”里已明确指出,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岛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是保加利亚地区居民长寿的重要原因。乳酸菌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人体肠脏的健康。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为代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为代表。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个不小的菌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们数量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长短,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证明,乳酸菌对人的健康与长寿非常重要[1]。而人体肠道内乳酸菌拥有的数量,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当人到老年或生病时,乳酸菌数量可能下降100至1000倍,直到老年人临终完全消失。在平时,健康人比病人多50倍,长寿在平时,健康人比病

微生物与酸奶发酵

毕业论文 题目微生物与酸奶发酵 姓名学号 系(院)制药与生物工程班级P09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指导教师职称 二0一二年五月六日

摘要 近年来,酸奶已逐渐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酸奶是牛奶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口味酸甜细滑,营养丰富,是一种功能独特的营养品,能调节机体微生物的平衡。酸奶不但具有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而且其中的乳酸和钙结合生成的乳酸钙,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下面,我想结合酸奶在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所起的作用、微生物的菌群变化、酸奶的生产工艺及酸奶的功效等方面的容。 关键词微生物酸奶工艺发酵性能乳酸菌

引言------------------------------------------------------------3 1酸奶的基础知识------------------------------------------------3 2酸奶的分类状况------------------------------------------------3 3酸奶发酵剂----------------------------------------------------4 3.1酸奶发酵剂的种类--------------------------------------------4 3.2优良菌种的选育----------------------------------------------4 3.3菌种的移植--------------------------------------------------5 3.4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5 3.5接种培养----------------------------------------------------5 3.6细胞浓缩----------------------------------------------------5 3.7冷冻干燥----------------------------------------------------6 4酸奶中的微生物------------------------------------------------6 4.1乳酸菌的微生物种类------------------------------------------6 4.2乳酸菌的功能------------------------------------------------6 5酸奶污染菌群及抑制--------------------------------------------6 6微生物群落变化------------------------------------------------7 7酸奶的功效----------------------------------------------------7 参考文献--------------------------------------------------------8 辞------------------------------------------------------------9

乳酸菌的代谢、发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要点

食品微生物课程论文 题目乳酸菌的代谢、发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姓名费鹏学号2013309010006 专业食品科学评分 指导教师谢笔钧职称教授 中国·武汉 二○一三年十二月

乳酸菌的代谢、发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是最早被人类用于食品储藏加工的微生物之一,其通过发酵糖类,主要产生乳酸,被广泛应用于发酵肉制品、酱油、白酒、饮料等行业。本文对其代谢过程、发酵条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乳酸菌;代谢;发酵;食品工业 Abstract: Lactic acid bacteria is one of microorganisms which human being earliest used in food storage and processing. It can produce lactic acid by fermenting saccharides, which were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fermented meat product, soy, wine, beverage and so 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etabolism,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LAB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industry. Keywords: Lactic acid bacteria; metabolism; fermentation; food industry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1]。乳酸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属于真细菌纲(Eubacteriac)真细菌目(Eabacteriales)中的乳酸细菌科(lactobacillaceae )。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分类学上,目前已发现的乳酸菌,至少分布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链球菌属(Strptococcus )、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19个属的微生物中。其中,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较多的乳酸菌主要分布在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乳球菌属、片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等七个属种。 乳酸菌是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个别属除外),不运动或少运动,不耐高温,但耐酸的球菌或杆菌,乳酸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适合于在氧含量低或无氧的环境中生长[2]。与其它细菌相比,乳酸菌对营养的要求比较严格,除了要供给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外,还需要加入维生素、氨基酸和肤等生长因子。乳酸菌都能发酵一定的糖类产生乳酸(分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但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能力微弱,过氧化氢酶反应呈阴性,适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其结果可使培养基pH值降到5.0以下,产酸及耐酸能力都较强。 1. 乳酸菌的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的总和。其中分解代谢过程将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

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哲, 冉艳红 作者单位:杨春哲(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济南,250100), 冉艳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刊名: 中国食物与营养 英文刊名: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年,卷(期):2003(1) 被引用次数:18次 引证文献(18条) 1.王琳琳.郑一敏.胥秀英.傅善权.李杰.周慧.曾品涛肠膜明串珠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筛选[期刊论文]-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9) 2.盛海圆.郭艳萍.常艳.张明传统泡菜中乳酸菌多样性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7) 3.陈飞平微生物发酵对蔬菜腌制品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9) 4.刘永娜.燕平梅.李锐绵白糖对发酵白菜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调味品 2009(4) 5.罗凤莲.欧阳建勋.夏延斌.王燕发酵辣椒中主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7) 6.吴海波.张兰威.黄艳玲不同地域发酵蔬菜分离的乳酸菌抑菌效果及降亚硝酸盐能力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2) 7.李锐.燕平梅.刘永娜不同贮藏条件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程 2008(4) 8.胡书芳.王雁萍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9.姜彬.陈一.冯志彪黄瓜在纯菌接种恒温发酵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8(12) 10.孙锦婷.陈一.姜彬.张艳梅.高晨晨发酵过程中蔬菜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程 2007(2) 11.田永峰.吴天祥.胡晓瑜.赵飞乳酸菌在酿造和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期刊论文]-酿酒科技 2007(4) 12.蔡永峰.熊涛.岳国海.李绩.张贵林直投式生物法快速生产泡菜工艺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6) 13.杨荣玲.肖更生.吴晓玉.刘学铭我国蔬菜发酵加工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保鲜与加工 2006(2) 14.吴祖芳.刘璞.翁佩芳榨菜加工中乳酸菌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8) 15.张坤生.刘晨.任云霞复配型防腐剂延长巴氏杀菌鸡肉香肠货架期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8) 16.刘哲君.王海伟.霍建伟.周锐.姜莹.丁玉萍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的最适培养基的筛选[期刊论文]-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 17.乳酸菌在果蔬及谷物制品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5(4) 18.张岩.肖更生.陈卫东.张友胜发酵蔬菜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5(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97623385.html,/Periodical_zgswyyy200301011.aspx

乳酸菌饮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乳酸菌饮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阐述了乳酸菌饮料的概念及其营养与保健作用及其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乳酸菌饮料市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对策,同时预测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乳酸菌饮料: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消费饮食习惯已经从精细转变为健康、绿色,代表着健康的益生菌制品将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乳酸菌饮品也不断走向成熟,新技术不断发展,迎合消费者口味和理念的新产品不断涌现。 1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概念及其保健作用 1.1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营养与保健作用 乳酸菌是指那些能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和杆菌。呈球形的菌有乳球菌、片球菌及明串珠菌属;呈杆状的菌有乳杆菌及双歧杆菌两个属。从发酵类型来看,可分为同化和异化两个类型。常用的菌株为乳杆菌、乳球菌及双歧杆菌属。乳酸菌的作用可分为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两方面功能。活菌占据定居场所,抑止并排除腐败菌,其活性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死菌及其代谢产物可被机体吸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并维持肝功能正常运转[1]。 1.2乳酸菌发酵饮料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1.2.1乳酸菌发酵饮料的营养作用 1.2.1.1蛋白质乳酸菌发酵饮料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通过乳酸作用可以变成微小的凝乳,如:多肽类、胨等易被消化酶作用而被机体吸收,为机体提供能量和重新构成机体蛋白。 1.2.1.2脂肪和维生素通过乳酸菌作用可以增加发酵饮料中脂肪酸含量和维生素含量,而且脂肪酸的结构不同程度地被改变,易于消化吸收。 1.2.1.3矿物质元素发酵饮料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钙、钾、镁、锌、铁等。这些元素是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 物质。 1.2.2乳酸菌发酵饮料的保健作用 1.2.2.1对乳糖不耐症的治疗作用 众所周知,黄种人、黑种人肠道中的乳糖分解酶比白种人少,因此,饮用牛奶后易发生腹泻等不良反应。对于发酵饮料,由于乳酸菌可以将牛奶中20%~40%乳糖分解掉,所以喝发酵饮料不会发生 腹泻现象。 1.2.2.2降低胆固醇、抑止肾病发生 有人调查食用高胆固醇膳食的东非麻塞族人,他们同时饮用发酵饮料(酸奶),经测试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低。有人用高肉食喂饲地鼠进行致肾病试验,一组用高肉食饲喂,另一组是高肉加酸奶饲喂进行对比,结果是高肉食组地鼠致肾病,而加酸奶饲喂组的地鼠血液中胆固醇、尿素氮和肌酸酐都降低,可抑制肾病发生[2]。 1.2.2.3抑菌和抗感染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和醋酸具有杀菌作用,有些菌种如嗜酸杆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还能产生H2O2,抑制葡萄球菌生长;此外有些菌种还可产生抗菌素,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葡萄球菌等均有拮抗作用[3]。

乳酸菌研究进展

乳酸菌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乳酸菌、乳酸菌的应用、乳酸菌菌剂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冻干保护剂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乳酸菌;应用;发酵剂;真空冷冻干燥 1. 前言 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乳酸菌。今天,利用乳酸菌生产的健康食品已经一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食品。到目前为止,人们利用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制作泡菜[1]、酸菜、乳酪、酸奶等食品。另外青贮饲料经乳酸发酵后可增加贮藏时间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工业上制取乳酸是用淀粉类物质先糖化后,再用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生产纯乳酸[2-3]。发酵乳中的乳酸菌有预防肠癌、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提高系统免疫功能、减轻过敏反应和防止糖尿病等功能[1-3]。由于乳酸菌所具有的营养、健康的特殊功效,使其风靡欧、美、日、韩等市场,并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饮料、肉制品、保健食品等食品及预防医学领域[4-6]。 泡菜产业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贡献的产业之一。但我国泡菜企业长期沿用自然菌发酵,企业规模小,泡菜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食用安全性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泡菜产业的发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生物技术产品,对改造我国传统泡菜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产品,是泡菜工业化生产的专用发酵剂,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该产品销售。直投式泡菜发酵专用复合冻干菌粉产品的使用,可以保证泡菜的产品质量,极大地缩短泡菜的发酵时间,提高泡菜的产量和质量。 2. 乳酸菌 2.1 乳酸菌的分类 乳酸菌是指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乳酸的细菌的总称。其中能进行乳酸发酵的大部分是细菌,有些为球菌、有些为杆菌,一般都不会运动。 常见的球形乳酸菌主要有:链球菌属将糖类经双磷酸已糖途径分解产生右旋乳酸,属正型乳酸发酵。多见于动物及动物性制品上;明串珠菌属将糖经单磷酸己糖途径分解产生左旋乳酸及乙醇等物质,属异型乳酸发酵。多见于植物体及植物制品之上;片球菌属将糖类经双磷酸己糖途径分解产生混旋的乳配。多数生活在植物及其制品上。 常见的杆形乳酸菌是乳杆菌属,约有20多种,有些种类产生右旋乳酸、也有产生左旋和混旋的乳酸,动、植物及其制品上均可找到它们。 2.2 乳酸菌特殊生活特点 乳酸菌具有强抗酸能力,大部分乳酸菌还具有很强的抗盐性,都能耐5%以

不同类型的酸奶对菌种的要求及发酵剂的选用

不同类型的酸奶对菌种的要求及发酵剂的选用 要生产出高质量的酸奶,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酸奶,同一类型的酸奶在不同的地区,都会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因而菌种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下面着重从菌种对酸奶质量的影响方面出发,主要论述菌种比例对酸奶质量的影响、各市售发酵剂的特性和各酸奶的适宜发酵剂。 1、菌种比例对酸奶发酵产酸和产香的影响。单一的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产酸性好,但产香性差;而单一的嗜热链球菌产香性好,但产酸性差。若将这两种乳酸菌以适当比例混合,则在发酵繁殖过程中能起到相互共生、相互促进的作用。实验证明,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的比率以1:1~1:4为佳。 2、发酵剂的种类。目前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使用方式分为:直投式菌种(DVS)和继代式菌种。DVS 菌种具有良好的保存质量、很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乳酸菌活力,而且使用方便,菌种变异和受污染的几率很低,所以是目前生产酸奶的厂家特别是中小企业使用最为普遍的菌种。它较大的缺点是使用的成本较高,而且由于发酵过程中有一段菌种活化的过程,所以发酵周期比继代式菌种稍长。继代式菌种一般在使用前需要经过扩大培养和继代操作,工序较多,菌种受污染和变异的几率较高。由于菌种选育、扩培、继代、保存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对厂家生产车间、生产设备的要求也较高,因此,一般中小企业不是很适合使用。它的优点是成本很低,而且发酵较快。此外,有实力的厂家还可以培育出具有自己独特发酵特质的菌种,使自己生产的酸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几种市售DVS菌种的特性对比。目前,生产DVS菌种的公司有丹麦的科·汉森、法国的罗地亚、丹麦的丹尼斯克、美国的Lyto-Yog公司等。其各自菌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同一公司的不同菌种类别也有各其独特的发酵特性。比如,汉森公司的YC-380是一种中等风味-中等乙醛含量-高粘稠度的酸奶菌种,但后酸化较强;而YC-X11是一种风味温和-低乙醛含量-高粘稠度的酸奶菌种,且后酸化弱。美国Lyto-Yog 公司的LTY-900是一种风味温和-中等乙醛含量-较高粘稠度的酸奶菌种,其后酸化弱。丹尼斯克的YO-Mix321、YO-Mix601其产酸均较弱,所以其发酵时间明显增长,但YO-Mix601发酵所得酸奶的组织比较细腻。 4、市场上流行的酸奶种类。市售酸奶主要按形态来分,分为凝固型、搅拌型和饮用型再在其基础上按不同口味加以细分。 5、不同类型酸奶的菌种选用。下面针对不同类型酸奶的普遍质量要求对菌种的选用作一简要介绍: ①搅拌型酸奶其产品一般要求风味温和、粘稠度高及后酸化弱。比较适合的酸奶菌种有YC-X11、

酸奶中乳酸菌的研究与展望

酸奶中乳酸菌的研究与展望 食品科学与工程:呼庆真 指导老师:吴士云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酸奶现状及酸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对酸奶中乳酸菌的作用 进行说明。并对酸奶的现状、未来、储存方式及消费群体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酸奶,乳酸菌,室温 1概述 酸奶是以新鲜牛乳经有效杀菌,用不同乳酸菌发酵剂制成的乳制品,味酸甜细腻,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专家称它是“21世纪的绿色食品”,是一种“功能独特的营养品”[1]。它对人体 有较多的好处,可以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平衡,调节肠道有益菌群到正常水平等[2];在我国,近几年生产销售的酸乳及酸乳饮品数量直线上升,品种花样繁多,很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市售的各种酸奶制品中,作为发酵剂的乳酸菌,通常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株菌,乳制品中可任意添加乳粉、脱脂乳粉、乳清粉等,在最终产品中必须大量存在这些微生物[3]。 乳酸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乳酸菌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因而得名。益生菌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人体肠脏的健康,因此常被视为健康食品,添加在酸奶之内。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为代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肝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为代表。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个不小的菌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们数量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长短,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证明,乳酸菌对人的健康与长寿非常重要。 目前世界上常用于益生菌的菌种大多为乳酸菌,如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干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paracase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 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等中的一些菌株。但并不是这些菌种中的每一株菌都可以作为益生菌,只要经过科学验证的菌株才可以作为益生菌。同时,并不是每一株益生菌都是全面手,能够发挥所有的健康功效[4]。 目前的食品和保健品市场上,很多产品的保健概念比较好,但是对人体的实际效果则很一般。益生菌常常耐受不了销售过程中的环境条件而导致含量大幅度下降,或者耐受不了胃酸和胆汁的杀菌作用而丧失活性。因此,选育耐酸和耐胆汁的益生菌菌株以保证它们能够在 人的胃酸和肠道的胆汁中生存等菌种选育课题都是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5]。鉴于乳酸菌在 - 1 -

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段振楠梁华忠罗国超王沁峰谢建将曾泽生 (四川高福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732)摘要:乳酸菌是食品发酵工业中重要的细菌,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发酵泡菜、郫县豆瓣、传统豆酱、酱油、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所起到的作用及其使用现代生物技术制造的制剂通过人工接种在发酵过程所显现出的效果。同时,阐述了乳酸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发酵机理和一些特性功能。并对乳酸菌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乳酸菌,发酵食品,泡菜,豆酱,郫县豆瓣,肉制品发酵 Application Of Lactobacillus In The Fermented Food DUAN Zhen-nan, LIANG Hua-zhong,LUO Guo-chao, WANG Qin-feng, ZENG Ze-sheng,XIE Jian-jiang (SiChuan Gaofuji Biotechnology CO.,Ltd,Chengdu 611732,China) Abstract:Lactic acid bacteria is a important bacteria in food fermentation industr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unc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traditional fermented kimchi , Bean paste, Pixian traditional miso, soy sauce, fermented meat product and the use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as demonstrated in the results. The article also demonstrate the ferment mechanism and certain features of lactic acid, prospect its applications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Lactobacillus; Fermented Food; Kimch; Bean paste ;

乳酸菌农业中的应用

乳酸菌生物农业 一、中国农业发展和现状,存在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科技的水平,部分领域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27%提高到现在的43%。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我国的农业科技还存在较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所取得的显著进步是不可否认的。现代农业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整体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3%;建立了生物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为代表的新品种培育体系,杂交水稻和抗虫棉等600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投放农业生产中,为粮食生产,特别是肉、蛋等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术以及种养、机械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2007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每亩350公斤,总产达到5亿吨,已经达到了丰年有余的水平;建立了畜牧水产等良种繁育、集约化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体系。目前,我国畜牧总产跃居世界首位,科技贡献率达50%,肉、蛋等产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 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劳动产比率偏低、生产和经营方式较落后。一方面我国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利用率编低。如:我国农业有很多地方仍采取漫灌措施,灌溉利用效率不到40%,比先进国家低1倍;肥料利用效率不到35%,低于世界一般水平1 5%~20%;农药利用效率也不到30%;高产稳产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5%。 此外,农业生态受到很大威胁。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每年造成35%的减产,畜禽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率达10%~15%;农药、化肥和抗生索等的施用过量和残留问题等加剧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并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由于品种类型单一、产品质量偏低,粮食单产仅是发达国家的50%~70%。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世界每万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所拥有的农业科研人员为140人,我国还不到80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到4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尽合理。农业科研与农业技术推广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二者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工作多头进行,使得有限的经费“撒胡椒面”,难以达到快速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的目的。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初步估测,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总体差距达15到2O年。 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1.农业资源匮乏制约了未来农业的增长 中国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农业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日益减少,前景堪忧。如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5亿亩,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2亩,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量不足2 700 m3 ,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据估计,在

乳酸菌及其乳酸菌发酵食品

乳酸菌及其乳酸菌发酵食品 发酵是一种古老、传统的食品储存与加工的方法,凡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而制得的食品都可以称为发酵食品。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发酵食品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微生物参与作用,进而可以形成一些特异性风味物质和营养因子,如乳酸菌参与牛乳发酵,产生乙醛、丁二酮、丙酮、3-羟基丁酮、挥发性酸等芳香物质,以及胞外多糖、乳酸菌素、γ-氨基丁酸等营养因子。 乳酸菌是发酵食品最主要的有益微生物之一,人类对于乳酸菌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在远古人类就在酿造食品方面不自觉地利用了乳酸菌。但是,人类能主动地去研究和掌握乳酸菌的生活规律,并加以应用,还是近百年的事。 1 乳酸菌 1.1 乳酸菌的分类 乳酸菌是一类以糖为原料产乳酸为主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属于真细菌纲(Eubacteriac)真细菌目(Eabacteriales)中的乳酸细菌科(lactobacillaceae)。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分类学上,目前已发现的乳酸菌,至少分布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p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19个属的微生物中。其中,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较多的乳酸菌主要分布在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乳球菌属、片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等七个属种。 1.2 乳酸菌的基本特性 乳酸菌是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个别属除外),不运动或少运动,不耐高温,但耐酸的球菌或杆菌,乳酸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适合于在氧含量低或无氧的环境中生长。与其它细菌相比,乳酸菌对营养的要求比较严格,除了要供给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外,还需要加入维生素、氨基酸等生长因子。乳酸菌都能发酵一定的糖类产生乳酸,但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能力微弱,过氧化氢酶反应呈阴性,适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可使培养基pH 值降到5.0以下,产酸及耐酸能力都较强。 1.3 乳酸菌的发酵类型 乳酸菌的发酵根据产物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和双歧发酵。同型乳酸发酵是指发酵终产物中90%以上为乳酸的乳酸发酵过程,以乳酸链球菌和多数乳酸杆菌为主。异型乳酸发酵是指发酵终产物中除乳酸外,还有乙醇、二氧化碳等成分的乳酸发酵过程,以明串珠菌属的乳酸菌以及某些乳酸杆菌,如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甘露醇乳杆菌等。双歧发酵是双歧杆菌的产能模式,双歧杆菌是一类特殊的严格厌氧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它们对葡萄糖的代谢也可归入异型乳酸发酵,但与其他乳酸菌的异型发酵不同。 1.4 乳酸菌的代谢产物 乳酸菌发酵的代谢产物主要有有机酸类、细菌素类、乙醛等芳香物质、胞外多糖、γ-氨基丁酸等。有机酸类主要有乳酸、乙酸,及少量的甲酸、丙酸等,具有抗菌防腐的作用,并带给食品酸性的口感;细菌素又称乳酸菌素,具有固定抗菌谱,对病原菌和腐败菌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乙醛等芳香物质给乳酸菌发酵食品带来独特的发酵风味;胞外多糖作为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现象及生理过程的调节;γ-氨基丁酸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改善脑机能,调节情绪抗焦虑,降低血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乳酸菌的应用和研究情况

乳酸菌的应用和研究情况 一、乳酸菌介绍 “酸奶、优酸乳、乳酸菌、益生菌……”面对着超市里越来越多的“新面孔”,不少消费者都有点“眼晕”。从最初的酸奶到现在的这菌那菌,到底这些菌有哪些功效?益生菌和传统的“乳酸菌”到底有什么不同?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菌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就是人们通过酸奶最早认识的健康乳酸菌。而“益生菌”是指能够到达人体肠道并产生健康功效的活微生物。当前发酵乳制品市场上常见的益生菌有: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由于它们都能发酵糖产生乳酸,因此也同时属于健康乳酸菌。可以说,益生菌产品是更加注重活性乳酸菌在肠道内的存活率和健康功效。 二、乳酸菌类型及特点 乳酸菌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源乳酸菌,一类是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动物源取自动物.因此菌种常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其生物功效也较不稳定,且在大量食用时,很容易导致人体动物蛋白过敏,即排斥反应。而植物源乳酸菌,因为取自植物易被人体认可.不论摄取多大量,都不会产生蛋白排斥反应.且植物源乳酸菌比动物源性更具有活力,能比动物源性蛋白以多8倍的数量到达人体小肠内定植,从而发挥其强大而稳定的生物功效。 三、非活性乳酸菌和活性乳酸菌的区别 乳酸菌饮料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主要区别在于乳酸菌发酵后,形成产品前是否再经过杀菌的程序。非活性乳酸菌饮料产品也有营养价值,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消耗掉了乳糖,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维生素类和酶类等,这些代谢产物对人体也是有益的。而活性乳酸菌饮料产品则不仅具有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益人体的代谢产物,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活性乳酸菌,有利于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四、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一)20世纪,俄国的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Mechnikof,l845—1916),在他的“长寿学说”里明确指出。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岛地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定植在人体内,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由于肠道内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对整个机体的毒害,这是保加利亚地区居民长寿的重要原因。人们在认识乳酸菌之前就已利用它们来加工和保存食品,帮助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排出毒素,促进营养有效吸收。 以下列出了乳酸菌的十大生理功能: ?防治有色人种普遍患有的乳糖不耐症。 ?促进蛋白质、单糖及钙、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维生素B族等大量有益物质。 ?使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有益变化,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维护人体健康。 ?抑制腐败菌的繁殖,消解腐败菌产生的毒素,清除肠道垃圾。抑制胆固醇吸收,降血脂、降血压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抗肿瘤、预防癌症作用。 ?提高SOD酶活力,消除人体自由基,具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

酸奶发酵工艺

酸奶发酵工艺 课程论文 姓名刘思平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 12级141班 学号 201220141262 2015年5月

酸奶发酵工艺 摘要:由新鲜牛奶制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倍受人们青睐。本文对酸奶发酵历史、制作机理、工艺优化 做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酸奶发酵的制作机理。 关键词:酸奶发酵发酵剂工艺 1.酸奶发酵概述 1.1 酸奶发酵的历史及现状 酸奶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罗马,当地人因为饲养大量牲畜,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方法。当时酸奶作为一种食物或直接饮用或加入菜肴。古代,中东的医生把酸奶当做治疗胃、肝脏疾病的药物。波斯的妇女把酸奶当做化妆品。20世纪初,梅奇尼可夫提出酸奶对人类的健康非常有益。1922年西班牙人卡拉索建立酸奶工厂生产了达能酸奶,从此酸奶开始工厂化。 中国酸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近年酸奶的产量逐年增加,成为增长最快的乳产品之一。目前酸奶的发展变化主要有: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酸奶制品系列化,酸奶原辅料组合化,奶制品口味、口感多样化、酸奶营养化,酸奶产品包装高档化等几个方面[1] 1.2酸奶发酵的定义及分类 酸奶是以鲜奶或乳制品为原料,经均质(或不均质)、杀菌、冷却后加入特定微生物发酵剂保温发酵而制成的产品。酸奶因为高含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功能,因其含有的微生物而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酸奶有不同的种类。一般按照酸奶在零售过程中的存在状态分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 1.3酸奶发酵所用的原料和辅料 1.3.1鲜奶与乳制品 原料乳色泽应呈乳白或略带微黄; 组织状态应呈均匀的胶态流体, 无沉淀、无凝块、无肉眼可见杂质和其他异物; 对于滋气味的要求是应具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气, 无其他异味.理化指标:脂肪≥3.2%,蛋白质≥2.8%,干物质≥10.8%,酸度16~18 度原料奶的体细胞数应小于4×107个/mL。不得使用有抗生素、有效氯以及清洗剂等残留的生鲜乳。不得使用患有乳房炎的牛的牛乳。[2] 1.3.2发酵菌种 发酵菌种即发酵剂是制造酸奶所特用的微生物培养物。根据酸奶发酵剂在发酵乳制品方面的应用情况,可将发酵剂分为3种类型(或3个阶段),即天然发酵剂、普通发酵剂和浓缩发酵剂。从使用方式来划分为直投式发酵剂,传代式发酵剂。[3] 乳酸菌通常包括乳杆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和肠球菌属。常用的乳酸菌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4]乳酸菌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代谢乳糖。

乳酸菌的功效和作用

乳酸菌的功效和作用 乳酸菌是一种发酵制品.一般来说在葡萄糖中发酵的细菌都被叫做乳酸菌.它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菌.像人们平时所喝的酸奶,啤酒等等需要用来发酵的都有它的加入.像电视上的酸奶广告,就经常会说此酸奶中添加了活性乳酸菌.这个活性乳酸菌就是对人体很有的益生菌.可以说乳酸菌在生活中被用到的地方很多. 乳酸菌一般被分为两类,一种是从动物中提取的,一种是植物.也就是常说的动物源和植物源的乳酸菌.那么乳酸菌都有什么对人体好的功效和作用呢?今天就来说一下. 乳酸菌在动物体内能发挥许多的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乳酸菌能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乳酸菌通过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特殊酶系、酸菌素等物质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可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等产生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乳酸菌如果能在体内正常发挥代谢活性,就能直接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K等),还可提高矿物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需营养物质、增强动物的营养代谢、直接促其生长的作用.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

正常情况下都寄生有大量微生物. 3.改善免疫能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一方面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在肠道定植,相当于天然自动免疫. 常喝含乳酸菌的酸奶,对身体是非常好的,多吃含有乳酸菌制成的食物,能够帮助身体吸收营养,而且乳酸菌在进入人体内后还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自己身体内的毒素,防止毒素继续生长.

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张馨月)

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乳酸菌在泡菜加工中的作用和泡菜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指出 了乳酸菌在泡菜的发酵、防腐保鲜、亚硝酸盐控制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这几 个方面有关乳酸菌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乳酸菌;泡菜;发酵;前景; The role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the Abstract:The roles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the processing of pickle we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the fermentation of pickle, preservation, and the control of nitrite. Key words: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pickle; fermentation; prospect; 泡菜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典型代表之一,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1]。泡菜是新鲜蔬菜经过适当处理后,将其浸入5%~10%的盐水中,通过蔬菜中天然存在的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发酵而产生的一类发酵食品[2]。其酸鲜纯正、嫩脆芳香、清爽可口,且具有开胃、助消化、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保健和医疗功能[3]。“世界泡菜看中国,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产量销量居全国第一,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2009年,全四川省的泡菜产量120万吨,产值90亿[4]。虽然改革开放后,泡菜行业迅猛发展,但是目前,泡菜的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仍以传统加工工艺为主,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半成品变色、蔬菜营养成分流失、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保质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 乳酸菌是以糖类为原料,发酵能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菌的统称[5],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学作用。并且乳酸菌是发酵工业常用的菌种,可利用原料中的可溶性成分,不仅可产生大量乳酸,也可以合成叶酸等B族维生素,产生有机酸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VD的吸收[6],即有防腐作用,又可改善泡菜风味。因此,将乳酸菌技术用于传统泡菜工业化生产具有重大意义,这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