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有关图形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有关图形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有关图形的折叠问题

与折叠有关的计算问题

一.求角

1.已知,如图,Rt △ABC 中,∠C=90o,沿过点B 的一条直线BE 折叠△ABC,使 C 恰好落在AB 边的中点D 处,则∠A=________.

2.如图,矩形ABCD 沿AE 折叠,使D 点恰好落在BC 边上的F 处,如果 ∠BAF=70o,那么∠DAE=__________.

3.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连接AE ,求证:AE ∥BD.

4. 如图2,将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AB,CB 均落在对角线BD 上

,得折痕

BE,BF,则

∠EBF=

5. 如图3,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为了得到一个内角为120o的菱形,剪口与第二次折痕所成角的度数应为( )

A.15o或30o

B.30o或45o

C.45o或60o

D.30o或60o

6. 如图7,将正方形ABCD 沿BE 对折,使点A 落在对角线BD 上的A 1处,连接A 1C,则∠BA 1C= _________o

7.如图,在Rt △ABC 中,∠C=90o,沿过B 点的一条直线BE 折叠这

个三角形,使C 与AB 边上的一点D 重合,当∠A 满足什么条件时, D 恰好为AB 的中点?写出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明

D 为AB 的中点. A D

B

E

C

A

B

F

C

E

D

F

A

B C

D

E

图3

图4

C

B

A

M

D

B C

图2

B

F E D

A B

C 图7A E

A 1

B

C D D

C

A D B

二.求边

1.(1)如图,沿AE 折叠长方形,使D 点落在BC 边上的F 处,已知AB=8,BC=10.求CE 的长.

(2) 如图14所示,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F 处,已知AB=8cm,BC=10cm,求折痕AE 的长。

2.(1)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求CD 的长. (2)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使点C 落在AB 上 的点E 处.已知BC=12,∠B=30o,则DE=______.

3. 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F 处,已知AB=8cm, BC=10cm,则EC=______cm.

4.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6cm,BC=8cm,现将其沿AE 对折, 使得B 点落在AD 上的点B 1处,折痕与BC 交于点E,则CE=_____.

5. 如图,将矩形ABCD 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EH=12 cm,EF=16cm,求AD 的长.

6.如图,将一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点B 落在E 的位置上,AE 交DC 于点F,已知AB=8cm,BC=4cm,求线段CF 的长.

A

B F

C

E D

C

B

E A

F

E C

D

B A B

A E

B 1

C D

图 21

B

F

C

G

E

A

D

H

B

C

A

F D

E

B 30°D C

E

A

图14

A B F C E D

7.如图,点O 是矩形ABCD 的中心,E 是AB 上的点,沿CE 折叠,点B 恰好与点O 重合,若BC=3,则折痕CE=_________.

8. 如图2,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cm,M,N 分别为AD,BC 边的中点,将点C 折至MN 上,落在点P 处,折痕BQ 交MN 于点E,则BE 的长等于___________.

9.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 所∠B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1处.当△CEB 1为直角三角 形时,BE=________.

10.如图,已知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BC=3,AB=6,∠BCA=90o,在AC 上取一点E,以BE 为折痕,使AB 的一部分与BC 重合,A 与BC 延长线上的点D 重合,则DE=_________.

11.(1)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4的方式折起,使顶点C 落在点F 处,其中AB=4,若∠FED=

30o,则折痕ED 的长为( )

A.4

B.

C.8

D.4.5

(2) 如图3,在Rt △ABC 中,∠C=90o,D 为AC 上一点,且DA=DB=5,又△DAB 的面积为10,那么DC 的长是( )

A. 4

B. 3

C. 5

D. 3.5

B 1

E

B

A

B 1

A

B

E C

D E

O

B C

A D

图2

B N C

E

Q

D

P

M A

D A

E C

B

图 4A

B E

C D

F

图图 3A E B

C O

D D

A E F

B

C B

三.求面积 1.如图,沿对角线BD 折叠矩形ABCD ,使得点A 落在点E 处,DE 交BC 于 点F.若AD=8,AB=4,求△DBF 的面积。

2.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折痕为DG,则△A 1BG 的面积与该矩形的面积比为_________。

3.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 )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使顶点B 和点D 重合,

折痕为EF.若AB=3cm,BC=5cm.则重叠部分△DEF 的面积是_________cm 2

. 4.如图,在Rt △ABC 中,∠A=90o,∠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AD=3,BC=10,

则△BDC 的面积是________.

5.如图5,在一矩形ABCD 中,AB=10,AD=6,将纸片折叠,使AD 边落在AB 上,折痕为AE,再将△AED 以ED 为折痕向右折叠,AE 与BC 交于点F,则△CEF 的面积为( )

A.4

B.6

C.8

D.10

G

A 1

C

B

D

A

A 1F

E C

B

D

A

图5

E C F

A

B D

C E

B D A D

C B A

B E C

D

A

四.其它

1.如图5,把矩形ABCD折叠,使点C落在AB上的C1处(不与A,B重合),点D落在D1处,此时,C1D1交AD于E,折痕为MN.

(1)如果AB=1,BC=4

3,当C1在什么位置时,可使△NBC1≌△C1AE?

(2)如果AB=BC=1,使△NBC1≌△C1AE的C1还存在吗?若存在,请求出C1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如图15,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点E处,BE与AD相交于点F.

(1)线段BF与DF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若将折叠的图形恢复原状,点F与BC边上的点G正好重合,连接DG,试判断四边形BGD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AB=4,AD=8,在(1)(2)的条件下,求线段DG的长。

3.如图,矩形ABCD,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F处,已知折痕

AE=,

3

4 EC

FC

(1)求证:△AFB∽△FEC;(2)求矩形的周长。

图5

C1

B

N

C

D

M

E

D1

A

图15

B

A

F

G

C

D

E

D

E

C

F

B

A

最新浙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下《1.5 图形的平移》word教案 (1)

1.5 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理解平移变换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会灵活运用平移变换思想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体验平移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平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平移变换性质的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难点:对平移变换概念的理性认识,对概念特征的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打投影)观察图中缆车、超市电梯上的顾客、传送带上的箱子的运动,公园中小火车、旋转木马等游乐项目的运动,经人以平行移动感觉,由这一平行移动现象导入课题:平移变换. (板书)课题:平移变换 二、合作探究获取结论 1、动手实验 学生两人一组实验:一人把书本(或文具盒)以一定斜度固定,另一人把一块三角板放在斜板上,让其自然下滑,观察其滑动过程;然后换一直尺或其他可滑动的物品再试一次. 2、议一议 三角板在下滑过程中各顶点的运动方向、运动距离如何变化? 结论:各顶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且运动距离相等. (投影)概念: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方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平移变换(平移) 提问:平移变换的两个重要条件是什么? 平移变换的两个要素:确定运动方向——定方向 确定运动距离——定距离 3、议一议 三角板下滑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方向如何变化?对应边有何特征? (教师可组织学生再作试验一次,要求学生加强实验时的团结、合作精神) 结论:三角板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其对应边平行且相等. (投影)平移变换的性质: (1)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2)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十九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投影不可能为一条线段的是() A.线段 B.正方形 C.正五边形 D.球 2.平行投影中的光线是() A.平行的 B.聚成一点的 C.不平行的 D.向四面八方发散的 3.两个不同长度的物体,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的太阳光下,得到的投影的长度关系是() A.相等 B.长的较长 C.短的较长 D.不能确定 4.在太阳光的投影下,正方形所形成的影子可能是() A.正方形 B.平行四边形或一条线段 C.矩形 D.菱形 5.(2012·湖南益阳中考)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中心投影下,物高与影长成比例 B.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C.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D.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6.(2012·湖北随州中考)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立体图形中,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如图是由一些完全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那么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用的小立方块的块数是() A.5 B.6 C.7 D.8 8.(2012·湖北黄冈中考)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圆柱体的三视图是()

A B C D 9.用两张完全相同的矩形纸片分别卷成两个形状不同的柱面(圆柱的侧面),设较高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分别是1S ,和1r ,较矮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分别是2S 和2r ,那么( ) A .12S S =,12r r = B .12S S =,12>r r C .12S S =,12

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

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则ABC ?的面积是( ) A .25米 B .84米 C .42米 D .21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为4,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连接OA ∵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 ∴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为4 ∴ABC AOC OBC ABO S S S S =++△△△△ ()142 AB BC AC =??++ 14212 =?? 42=(米) 故答案为: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1与∠2互余,∠1与∠3互补,若∠3=125°,则∠2=() A.35°B.45°C.55°D.65°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1+∠3=180°,∠3=125°,则∠1=55°,∵∠1+∠2=90°,则∠2=35°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余角、补角的计算. 3.将如图所示的Rt△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正视图)是() A.B.C. D. 【答案】D 【解析】 解:Rt△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圆锥,主视图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D. 首先判断直角三角形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圆锥,再找出圆锥的主视图即可. 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

初中数学几何基本图形+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

初中数学几何基本图形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https://www.360docs.net/doc/f98803662.html,的支持! 课程简介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 【课程简介】 本模块主要研讨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要求,目的是通过研讨,使教师们明确本模块内容的具体要求,并提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建议。总体分为六个部分: 1. 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分析——主要探讨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整体结构框架和三条主要线索; 2. 图形的性质内容与教学分析——主要探讨图形的性质部分的内容要求、与实验稿的变化以及教学实施中注意的问 1 题; 3. 图形的变化内容与教学分析——主要探讨图形的变化部分的内容要求、与实验稿的变化以及教学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4. 图形与坐标内容与教学分析——主要探讨图形与坐标部分的内容要求、与实验稿的变化以及教学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5. 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主要探讨核心概念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的含义,以及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能力; 6. 推理能力——主要探讨核心概念推理能力的含义,以及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程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大量的教学实例,同时还有主讲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给教师们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思考空间。 【学习要求】 1(对“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模块的内容结构和主线有清楚 2 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些线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图形的性质部分的研究的图形有哪些,认识图形的哪些方面,以及在这部分中是如何认识这些图形的; 3(体会图形的变化是研究图形的又一个途径和角度,明确它的学习意义,了解其内容组成; 4(体会图形与坐标是研究图形的又一个途径和角度,明确它的学习意义,了解其内容组成; 5(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出相应的实例,说明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和图形与坐标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6(理解核心概念——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的具体含义,体会它们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能够借助具体实例说出培养学生上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 刘晓玫(首师大数学,教授) 史炳星(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 章巍(河北保定三中分校,高级教师 ) 3 一、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分析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第五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六章知识结构 第七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二)开展好课题学习 可以如下展开课题学习: (1)背景了解多边形覆盖平面问题来自实际. (2)实验发现有些多边形能覆盖平面,有些则不能. (3)分析讨论多边形能覆盖平面的基本条件,发现问题与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密切关系,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运用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首先引入用地砖铺地,用瓷砖贴墙等问题情境,并把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并记下实验结果:

(1)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1).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2)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也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3)用任意三角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用任意四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2).

观察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1)拼接在同一个点(例如图2中的点O)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 (2)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例如图2中的OA两侧的多边形有公共边OA). 运用上述结论解释实验结果,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图2中,∠1+∠2+∠3=180°.因此,把6个全等的三角形适当地拼接在同一个点(如图2), 一定能使以这点为顶点的6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并且使边长相等的两条边贴在一起.于是, 用三角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又如,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以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5-2)×180°=540°. 因此,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 540°÷5=108°, 360°不是108°的整数倍,也就是说用一些108°的角拼不成360°的角.因此,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最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与运用.1.利用二(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九章单元测试卷3附答案解析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小明从正面观察如图所示的物体,看到的是() ..B C.DA. 摆放,光线由上向下照射此正六棱柱时的正投影是2.把一个正六棱柱如图1)(

.DC .B..A 表示三个立方体叠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表示1个立方体,用■□3.如果用 可画出的平面图个立方体叠成的几何体,从正前方观察,那么下面图是由加,7)形是 ( ..D CB.A . .小乐用一块长方形硬纸板在阳光下做投影实验,通过观察,发现这块长方形4)硬纸板在平整的地面上不可能出现的投影是( .平行四边形.线段B.三角形A .矩形C D 5.由下列光线形成的投影不是中心投影的是() A.手电筒B.探照灯C.太阳D.电灯

)6.平行投影中的光线是( .聚成一点的BA.平行的 .向四面八方发散的DC.不平行的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视图是中心投影 B.小华观察牡丹花,牡丹花就是视点 C.球的三视图均是半径相等的圆 D.阳光从矩形窗子里照射到地面上得到的光区仍是矩形 8.圆形的物体在太阳光的投影下是() A.圆形B.椭圆形C.以上都有可能D.以上都不可能 9.如图,从左面看圆柱,则图中圆柱的投影是() .圆柱D C.梯形A.圆B.矩形 等边三角形木框在地面上的一位小朋友拿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在阳光下玩,10.)影子不可能是 ( .D.C.BA. 二.填空题 .、11.我们常说的三种视图分别是指、 .12.请写出三种视图都相同的两种几何体是 名的三视图,立体图形的请根据视图说出形个立所示13.如图是一体图.称

14.一张桌子摆放若干碟子,从三个方向上看,三种视图如图所示,则这张桌子上共有个碟子. .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15. 的小立方体组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那么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1cm16.棱长是2.cm 是 三、作图题 .画出如图组合体的三种视图.17 .确定图中路灯灯泡的位置,并画出小赵在灯光下的影子.18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砌而成的几何体,那么其三种视图中面积最小的是() A.主视图B.俯视图C.左视图D.一样大 【答案】C 【解析】 如图,该几何体主视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 左视图是由3个小正方形组成, 俯视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 故三种视图面积最小的是左视图, 故选C. 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 A.(0,0)B.(0,1)C.(0,2)D.(0,3) 【答案】D 【解析】 【详解】 解:作B点关于y轴对称点B′点,连接AB′,交y轴于点C′, 此时△ABC的周长最小,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 ∴B ′点坐标为:(-3,0),则OB′=3 过点A 作AE 垂直x 轴,则AE=4,OE=1 则B′E=4,即B′E=AE ,∴∠EB ′A=∠B ′AE , ∵C ′O ∥AE , ∴∠B ′C ′O=∠B ′AE , ∴∠B ′C ′O=∠EB ′A ∴B ′O=C ′O=3, ∴点C ′的坐标是(0,3),此时△ABC 的周长最小. 故选D . 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2,3BE AE BE ==,P 是AC 上一动点,则PB PE +的最小值是( ) A .8 B .9 C .10 D .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连接DE ,交AC 于P ,连接BP ,则此时PB+PE 的值最小,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 【详解】 解:如图,连接DE ,交AC 于P ,连接BP ,则此时PB PE +的值最小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 D ∴、关于A C 对称 PB PD =∴

七年级数学图形认识

图形认识初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中几何体的展开图形是( )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P= 2 1 AB ,则P 是AB 的中点 B.若AB =2PB ,则P 是AB 的中点 C .若AP =PB ,则P 为AB 的中点 D 。若AP =PB=2 1 AB ,则P 是AB 的中点 3、正方体的截面不可能构成的平面图形是( ) A .矩形 B 。六边形 C 。三角形 D 。七边形 4、当平行光线与屏幕垂直时,某个平面图形在屏幕上留下影像,影像与原图形相比,下列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面积变大 B 。面积不变 C 。面积变小 D ,面积不可能变大 5、如图所示,C 是AB 的中点,则CD 等于( ) A . 21AB -BD B 。2 1 (AD +DB ) C .AD -BD D 。AD -2 1 AB 6、如图所示,从正面看下图,所能看到的结果是( ) (第6题) A B C D 7、如图,坐在方桌四周的甲、乙、丙、丁四人,其中丁看到放在桌面上的信封的图案的是 ( ) A B C D A B C D 甲 丁

8、已知在线段上依次添加1点、2点、3点……原线段上所成线段的总条数,如下表: 若在原线段上添n 个点,则原线段上所有线段总条数为( ) A .n+2 B.1+2+3+…+n+n+1 C.n+1 D.2 ) 1( n n 二、填空题 9、将线段AB 延长至C ,使BC =31AB ,延长BC 至点D ,使CD =3 1 BC ,延长CD 至点E ,使DE = 3 1 CD ,若CE =8㎝,则AB =_____。 10、M 、N 两点间的距离是20cm ,有一点P ,若PM +PN =30cm ,则下面说法中:①P 点必在线段NM 上;②P 点必在直线NM 外;③P 点必在直线NM 上;④P 点可能在直线NM 上,也可能在直线NM 外,正确的是_____。 11、线段AD 上有两点M 、N ,点M 将AB 分成1:2两部分,点N 将AB 分成2:1两部分,且MN =4cm ,则AM =_____,BN =_____。 12、某种零件从正面看和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如图所示,则该零件的 体积为_____。 13、在如图所示的楼梯上铺设地毯,至少需要地毯的长度为_____cm. 14、如图是某几何体的展开图,则该几何体是_____。 15、在如图所示的3*3的方格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共有_____个。 16、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要订___根铁钉,其中的 道理是_____。 17、如图所示,小志发现,在△ABC 中AB +AC>BC ,请你说出他的理论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AB =2,BC =4,把矩形绕着一边旋转一周, 则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

初中数学知识点框架图

第一部分《数与式》知识点 2a a π????????????????????????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有理数:整数与分数分类无理数:常见类型(开方开不尽的数、与有关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实数实数运算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数轴(比较大小)、相反数、倒数(负倒数)科学记数法相关概念:有效数字、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立方根、非负式子(,单项式:系数与次数分类多项式整式数与式()01;;(),();();1;m m n m n m n m n m n mn m m m m p m p a a a a a a a a a a ab a b a a b b a +--??????=÷====== ? ???????? ?÷÷??:次数与项数加减法则:加减法、去括号(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乘法运算: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单项式混合运算: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自左至右顺序计算;括号优先22222()()()2;(a b a b a b a b a ab b a a m a a m b b m b b m ???????????????+-=-???±=±+????????÷??== ??÷??平方差公式: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分式的定义:分母中含可变字母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分式分式的性质:通分与约分的根据)通分、约分,加、减、乘、除分式的运算先化简再求值(整式与分式 化简求值20).0.(0)(0)a a a a a a ??????????????????????≥??=???-≤????????的通分、符号变化)整体代换求值≥叫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意义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最简二次根式(分解质因数法化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同类二次根式及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单项式与多项式”型)加减法:先化最简,再合并同类二次 二次根式的运算222222()()2()()()()a b a b a b a ab b a b x a b x ab x a x b ???????????????????????-=+-???±+=±???+++=++??根式定义:(与整式乘法过程相反,分解要彻底)提取公因式法:(注意系数与相同字母,要提彻底)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公式法方法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对称分组与不对称分组)?????????????????????????????????????????????????????????????????????????????????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图文解析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图文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ABC中,∠BAC=45°,∠ACB=3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1C1,当点C1、B1、C三点共线时,旋转角为α,连接BB1,交AC于点D.下列结论:①△AC1C 为等腰三角形;②△AB1D∽△BCD;③α=75°;④CA=CB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1C1,得到△ABC≌△AB1C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1=AC,于是得到△AC1C为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1=∠ACC1=3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C1AC=120°,得到∠B1AB=12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1B=30°=∠ACB,于是得到△AB1D∽△BCD;故②正确;由旋转角α=120°,故③错误;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C1AB1=∠BAC=45°,推出∠B1AC=∠AB1C,于是得到CA=CB1;故④正确. 【详解】 解:∵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1C1, ∴△ABC≌△AB1C1, ∴AC1=AC, ∴△AC1C为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 ∴AC1=AC, ∴∠C1=∠ACC1=30°, ∴∠C1AC=120°, ∴∠B1AB=120°, ∵AB1=AB, ∴∠AB1B=30°=∠ACB, ∵∠ADB1=∠BDC, ∴△AB1D∽△BCD;故②正确; ∵旋转角为α, ∴α=120°,故③错误; ∵∠C1AB1=∠BAC=45°, ∴∠B1AC=75°, ∵∠AB1C1=∠BAC=105°, ∴∠AB1C=75°,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全集汇编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全集汇编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圆柱的母线长为5cm,底面半径为2cm,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A.10cm2B.10πcm2C.20cm2D.20πcm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详解】 根据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可得π×2×2×5=20πcm2,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柱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圆柱侧面积公式. 2.如图是由四个正方体组合而成,当从正面看时,则得到的平面视图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根据图中正方体摆放的位置判定则可. 【详解】 解:从正面看,下面一行是横放3个正方体,上面一行最左边是一个正方体.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识别,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视图的识别方法. 3.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 【详解】 解:A、B、D经过折叠后,下边没有面,所以不可以围成正方体,C能折成正方体.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时牢记正方体无盖展开图的各种情形. 4.某包装盒如下图所示,则在下列四种款式的纸片中,可以是该包装盒的展开图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将展开图折叠还原成包装盒,即可判断正确选项. 【详解】 解:A、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相同,故本选项正确;

B、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 C、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 D、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含图案的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要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1.有理数(正数与负数) 2.数轴 6.有理数的概念 3.相反数 4.绝对值 5.有理数从大到小比较 7.有理数的加法、加法运算律 17.有理数8.有理数的减法 9.有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 10.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 16.有理数的运算11.有理数的除法、倒数 12.有理数的乘方 21.代数式13.有理数的混和运算 22、列代数式14.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23、代数式的值15.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18.单项式 27、整式的加减20、整式的概念19、多项式 24、合并同类项 25、去括号与添括号 26、整式的加减法 28、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29、方程和方程的解、解方程 32、一元一次方程30、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198 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初3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中36、相关概念及性质 数193 39、二元一次方程组37、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举例 学数38、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 与43、一元一次不等式40、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代45、一元一次不等式41、不等式的解集 数和一元一次不等4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2、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式组46、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 47、幂的乘法、积的乘方 51、整式的乘法48、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49、多项式的乘法 56、整式的乘除50、平方差与完全平方根 52、多项式乘以单项式 55、整式的除法5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4、同底数幂的除法 57、提取 61、方法58、运用公式法 63、因式分解59、分组分解法 62、意义60、其他分解法66、含字母系数的 65、分式的乘除法——64、分式的乘除运算一元一次方程 69、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67、分式方程解法、 72、分式70、分式的意义和性质阵根 71、分式的加减法68分式方程的应用 73、平方根与立方根 75、数的开方 74、实数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经典试题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经典试题 1.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它的旋转中心是________,经过 20分,分针旋转_______度。 2、如图,在Rt △ ABC 中,AB AC =,D 、E 是斜边BC 上两点,且∠DAE =45°,将△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 ,连接EF ,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_____ ①△AED ≌△AEF ; ②BE DC DE += ③S △ABE +S △ACD >S △AED ; ④2 2 2 BE DC DE += 5、如图11-2所示,Rt △A ′B ′C ′是△ABC 向右平移3cm 所得,已知∠B =60°,B ′C =5cm ,则∠C ′=_____________,B ′C ′=_____________cm . 6.如图所示,直角△AOB 顺时针旋转后与△COD 重合,若∠AOD =127°,则旋转角度是 7.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在D ′、C ′位置,若∠EFB=65°,则∠AED ′=_________. 8.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ABC 旋转后能与△AEF 重合,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了多少度 ;连结FC ,则△AFC 是 三角形。 9. 如图11-5,O 是等边△ABC 内一点,将△AOB 绕B 点逆时针旋转,使得B 、O 两点的对应点分别为C 、D ,则旋转角为_____________,图中除△ABC 外,还有等边三形是_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的中点,将面ABE 旋转后得到△CBF. (1)指出旋转中心及旋转角度.(2)判断AE 与CF 的位置关系. (3)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18cm 2 ,△BCF 的面积为4cm 2 ,问四边形AECD 的面积是多少? 11、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一点,且BE +DF =EF ,求∠EAF (第8题图) A B C D E F

初中数学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知识点

第29章投影与三视图 一、目标与要求 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 4.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 5.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 6.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二、知识框架 四、重点、难点 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能够做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 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 四、中考所占分数及题型分布 本章在中考中会出1道选择或者填空,也有可能不出。在简答题中会在几何题中穿插应用,本章约占3-5分。

第29章 投影与三视图 29.1 投影 1.投影: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 3.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4.正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例.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 (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通过观察、测量可知: (1)当线段AB 平行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11A B ,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11AB A B =; (2)当线段AB 倾斜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22A B ,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22AB A B =; (3)当线段AB 垂直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一个点3A . 例.把一正方形硬纸板P (记正方形ABCD )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真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真题汇编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DC,BF平分∠ABE,且BF∥DE,则∠ABE与∠CDE的关系是() A.∠ABE=2∠CDE B.∠ABE=3∠CDE C.∠ABE=∠CDE+90°D.∠ABE+∠CDE=18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延长BF与CD相交于M,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M=∠CDE,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M=∠ABF,从而求出∠CDE=∠AB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详解】 解:延长BF与CD相交于M, ∵BF∥DE, ∴∠M=∠CDE, ∵AB∥CD, ∴∠M=∠ABF, ∴∠CDE=∠ABF, ∵BF平分∠ABE, ∴∠ABE=2∠ABF, ∴∠ABE=2∠CDE.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作辅助线,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2.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

A.B.C.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三棱柱的展开图为3个矩形和2个三角形,故B不能围成. 考点:棱柱的侧面展开图. 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 A.(0,0)B.(0,1)C.(0,2)D.(0,3) 【答案】D 【解析】 【详解】 解:作B点关于y轴对称点B′点,连接AB′,交y轴于点C′, 此时△ABC的周长最小, ∵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 ∴B′点坐标为:(-3,0),则OB′=3 过点A作AE垂直x轴,则AE=4,OE=1 则B′E=4,即B′E=AE,∴∠EB′A=∠B′AE, ∵C′O∥AE, ∴∠B′C′O=∠B′AE, ∴∠B′C′O=∠EB′A ∴B′O=C′O=3, ∴点C′的坐标是(0,3),此时△ABC的周长最小. 故选D.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1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两点说明: 一、初中数学知识总共包括代数、几何、统计概率三部分。本资料亦按照这一架构汇总。 二、背诵本资料请一定把握以下三点: 1、背诵定义,不仅要背诵定义内容,而且一定要牢记定义中的条件要素; (注:大部分定义等同于公式,同样可以用于解题。比如定义的条件就是选择、填空甚至大题必考的考点。) 2、背诵公式,不仅要背诵公式内容,而且一定要熟记书上的标记例题,掌握公式的运用; 3、不管是背诵定义还是公式,头脑中务必要时刻与平时所做的练习题尤其是错题结合起来,加深对有关公式 定义的理解。 (注:以上三条同样适用于其他各学科。) 1 / 16

2 / 16 1、代数(这部分主要包括实数、代数式、方程式、不等式、函数五个内容。) 1.1 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它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带循环节符号,如5.? 36?4)。 1.1.1概念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①带省略号......;②与π 有关;③带根号且开不尽。如5.63……;3π;3;33) 正整数:如1,2,3...... 整数 零: 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整数:如 -1,-2....... ① 正分数:如21,34,5.2 ...... 分数 负分数:如-3.5,-65...... 有理数 (通常有 正整数(正数“+”可省略不写,“-”不行。但具体生活题最好写正号,如往东100米写作“+100”) 两种分 正有理数 (我们常常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往东计正,往西就计负) 类方法) 正分数 ② 零:0 ① 负整数 负有理数 1.1.2 负分数 实数 正无理数 分类 无理数 (通常 负无理数 两种) 正实数(包括正有理数和正无理数)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技巧及练习题附解析(1)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技巧及练习题附解析(1) 一、选择题 1.如图,△ABC中,∠BAC=45°,∠ACB=3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1C1,当点C1、B1、C三点共线时,旋转角为α,连接BB1,交AC于点D.下列结论:①△AC1C 为等腰三角形;②△AB1D∽△BCD;③α=75°;④CA=CB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1C1,得到△ABC≌△AB1C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1=AC,于是得到△AC1C为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1=∠ACC1=3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C1AC=120°,得到∠B1AB=12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1B=30°=∠ACB,于是得到△AB1D∽△BCD;故②正确;由旋转角α=120°,故③错误;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C1AB1=∠BAC=45°,推出∠B1AC=∠AB1C,于是得到CA=CB1;故④正确. 【详解】 解:∵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B1C1, ∴△ABC≌△AB1C1, ∴AC1=AC, ∴△AC1C为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 ∴AC1=AC, ∴∠C1=∠ACC1=30°, ∴∠C1AC=120°, ∴∠B1AB=120°, ∵AB1=AB, ∴∠AB1B=30°=∠ACB, ∵∠ADB1=∠BDC, ∴△AB1D∽△BCD;故②正确; ∵旋转角为α, ∴α=120°,故③错误; ∵∠C1AB1=∠BAC=45°, ∴∠B1AC=75°, ∵∠AB1C1=∠BAC=105°, ∴∠AB1C=75°,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知识点

第29章投影与三视图 、目标与要求 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 4.明确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关系 5?经历探索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识别物体的三视图 6.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二、知识框架 四、重点、难点 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能够做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三视图中三个位置关系的理解。 四、中考所占分数及题型分布 本章在中考中会出1道选择或者填空,也有可能不出。在简答题中会在几何题中穿插应用,本章约占3-5 分。

第29章投影与三视图 29.1投影 1?投影: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 3.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4.正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例?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 (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通过观察、测量可知: (1)当线段AB平行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 i B ,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A I B I; ⑵当线段AB倾斜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 ,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 AB2 ;(3)当线段AB垂直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一个点A3. 例.把一正方形硬纸板P (记正方形ABCD )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初一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每题3分,共30分) 1、 三棱柱有 条棱, 个顶点, 个面; 2、 如图1,若是中点,AB=4,则DB= ; 3、 42.79= 度 分 秒; 4、 如果∠α=29°35′,那么∠α的余角的度数为 ; 5、 如图2,从家A 上学时要走近路到学校B ,最近的路线为 (填序号), 理由是 ; 6、 如图3,OA 、OB 是两条射线,C 是OA 上一点,D 、E 分别是OB 上两 点,则图中共有 条线段,共有 射线,共有 个角; 7. 如图4,把书的一角斜折过去,使点A 落在E 点处,BC 为折痕,BD 是∠EBM 的平分线,则 ∠CBD = 8. 如图5,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若∠AOD=128°,则∠BOC= ; 9. 2:35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 10. 经过平面内四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总共可以画 条直线;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7、 12、 如互补,与B 图2 图3 图5 图4

A.= B. C. D.以上都不对 13、对于直线,线段,射线,在下列各图中能相交的是() AM+BM=AB。上面四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6、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方向 A.南偏西50度 B.南偏西40度 C.北偏东50度 D.北偏东40度 17、如右图,AB、CD交于点O,∠AOE=90°,若∠AOC:∠COE=5:4, 则∠AOD等于() A.120° B.130° C.140° D.150° 18、图中(1)-(4)各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将他们折成正方体,各面图案均在正方 体外面,则其中两个正方体各面图案完全一样,他们是() A. (1)(2) B.(2)(3) C.(3)(4) D.(2)(4) 三、作图题(各7分,共21分)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结构图(修改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 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 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无意义即0 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