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常用溶液浓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7、常用溶液浓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7、常用溶液浓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溶质克当量数 溶质重量/溶质摩尔质量

溶液体积(升)

常用溶液浓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溶液的浓度,常用分析溶液的浓度有以下几种表示方 法:

(1)体积比浓度:

即1体积浓溶液与x 体积水混合所制成的浓度,用符号(1:X )表示。女口 1:2HCI ,表示 溶液由I 体积浓HCI 与2体积水混合。

(2 )体积百分比浓度:

V

即100毫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毫升表示,用符号

%表示,如5%的盐酸,表示由 V i

5毫升浓HCI 用水稀释至100毫升而得。

(3 )重量体积百分比浓度:

W

即100毫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常用

V %表示。如1 %的硝酸银溶液,是指称 取I 克硝酸银溶于适量水中,再以水稀至

100毫升。

(4 )重量百分比浓度: W

即100毫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用符号 %表示。市售的酸、碱常用此法表

W

示,例如37.0 %的盐酸溶液即100克溶液中含37克纯HCI 和63克水。

(5 )摩尔浓度:

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用符号 M 表示

溶质摩尔树 溶质重量/溶质摩尔质量

M 溶液体积(升) 溶液体积(升)

(6)当量浓度:

I 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用符号

N 表示。

(7 )滴定度; 1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克数,常用 T M1/M2表示。

例如:T cao/EDTA =0.5603 毫克/毫升,表示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 CaO 0.5603 毫克。

(8)比重d :

比重系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与单位体积内标准物质的质量之比,

也就是物质的密度与

标准物的密度之比。

用比重表示浓度的主要是酸,氨水等液体试剂。

(9 )重量体积浓度: W

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重量,常用V表示。经常以毫克/毫升,或微克/ 毫升表示或ppm、ppb表示。(ppm称为百万分率,I ppm 就是说百万之一或者是 1微克

/毫升,ppb称为十亿分率,I ppb就是说十亿分之一或 0.001微克/毫升)

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

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 溶液浓度是指在一定质量或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正确表示各种溶液浓度及正确书写标签内容是搞好检测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之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我国国家标准GB都作出相关规定.现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就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格式作一介绍,以满足实验室认可对化学分析用各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和标签内容书写格式的要求. 1 标准滴定溶液 standard volumetric solution 1.1 定义 已知准确浓度的用于滴定分析用的溶液. 1.2 浓度表示方法 1.2.1 物质的量浓度 a. 定义:单位体积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b. 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 c.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计量单位为"mol/m3"及其倍数,实验室中常用的单位是"mol/L"或 1mol/dm3. d. 说明:物质的量的SI基本单位是摩尔 (单位符号为"mol"),其定义如下: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数目相等。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因此,在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也必须指明基本单元. e. 实例 c(NaOH)=0.1015mol/L氢氧化钠溶液,小括号内的NaOH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基本单元,c(NaOH)是表示基本单元为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号右边的0.1015mol/L表示物质的量浓度数数值为0.1015摩尔每升,即每升含氢氧化钠1×氢氧化钠分子量×0.1015克. c(1/2H2SO4)=0.2042mol/L硫酸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2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042摩尔每升.即每升含硫酸1/2×硫酸分子量×0.2042克. c(1/5KMnO4)=0.1000mol/L高锰酸钾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5KMn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000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高锰酸钾1/5×高锰酸钾分子量×0.1000克. c(1/6K2Cr2O7)=1.0042mol/L重铬酸钾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6 K2Cr2O7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42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重铬酸钾1/6×重铬酸钾分子量×1.0042克. c(1/2Ca2+)=1.0035mol/L钙阳离子溶液,表示基本单元为1/2 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35摩尔每升.即每升含钙阳离子1/2×钙原子量×1.0035克. 1.2.2 质量浓度 a. 质量浓度定义:作为溶质的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即溶液)体积. b. 质量浓度符号:ρB B代表作为溶质的物质. c. 质量浓度单位:计量单位为"kg/m3","kg/L"(1kg/L=103kg/ m3=1kg/d 实验室常用"g/L","mg/L","mg/mL","μg/mL"等. d. 质量浓度表示法实例: ρB表示法: ρ(Na2CO3)=0.5021mg/mL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表示碳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质量浓度为 0.5021毫克每毫升.

溶液浓度的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及其各自定义

溶液浓度的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及其各自定义 浓度及浓度单位换算 (一)、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可分为质量浓度(如质量百分浓度)和体积浓度(如摩尔浓度、当量浓度)和 体积浓度三类。 1、质量百分浓度 溶液的浓度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的叫质量百分浓度, 用符号%表示。例如,25%的葡萄糖注射液就是指100可注射液中含葡萄糖25克。 质量百分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体积浓度 (1)、摩尔浓度 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来表示的叫摩尔浓度,用符号mol表示,例如1升浓硫酸中含18.4摩尔的硫酸,则浓度为18.4mol。 摩尔浓度(mol)=溶质摩尔数/溶液体积(升) (2)、当量浓度(N) ———这个东西现在基本不用了,淘汰单位,但是在50年代那会的书里面还是很多的。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来表示的叫当量浓度,用符号N表示。例如,1升浓盐酸中含12.0克当量的盐酸(HCl),则浓度为12.0N。 当量浓度=溶质的克当量数/溶液体积(升) 3、质量-体积浓度 用单位体积(1立方米或1升)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数来表示的浓度叫质量-体积浓度,以符号g/m3或mg/L表示。例如,1升含铬废水中含六价铬质量为2毫克,则六价铬的浓度为2毫克/升(mg/L) 质量-体积浓度=溶质的质量数(克或毫克)/溶液的体积(立方米或升) 4、浓度单位的换算公式: 1)、当量浓度=1000.d.质量百分浓度/E 2)、质量百分浓度=当量浓度E/1000.d 3)、摩尔浓度=1000.d质量百分浓度/M 4)、质量百分浓度=质量-体积浓度(毫克/升)/104.d 5)、质量-体积浓度(mg/L)=104质量百分浓度 5、ppm是重量的百分率,ppm=mg/kg=mg/L 即:1ppm=1ppm=1000ug/L 1ppb=1ug/L=0.001mg 式中:E—溶质的克当量; d—溶液的比重;

4几种常见的质量分析方法

几种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 1、层别法 2、柏拉图法 3、特性要因图法 4、检查表 具体说明: 1、层别法 层别法是将所要进行的项目利用统计表进行区别,这是运用统计方法作为管理的最基础工具。一般的工厂所做的层别通常为: 操作者:不同班组别机器:不同机器别 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厂家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业场所……. 产品:不同产品别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 员 一二三人 组组组 器 机 料 材 法 方

2、柏拉图法 柏拉图是美国品管大师朱兰博士(Joseph Juran)运用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统计图加以延伸所创造出来的。柏拉图分析步骤: (1)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2)纵轴虽可以表示件数,但最好以金额表示。 (3)决定搜集资料的时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期间尽可能定期。 (4)各项目依照合计的大小顺序自左向右排列在横轴上。 (5)绘上柱状图 (6)连接累积曲线 示例: 某部门将上个月生产的产品作出统计,总不良数414个,其中不良项目依次为: 层别统计表

N=414 100 400 80 300 47.1%60 200 40 21.7% 100 15.8%20 10.9% 4.5% 破损变形刮痕尺寸超差其他 不良项目 由上图可以看出,该部门上个月产品不良最大的来自破损,占了47.1%,前三项加起来超过80%以上,进行处理应以前三项为重点。

3、特性要因图 特性要因图,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加以图解,用图来表达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因其形状像鱼骨,又称鱼骨图。 特性要因图,可使用在一般管理及工作改善的各种阶段,特别是树立意识的初期,易于使问题的要因明朗化,从而设计步骤解决问题。

常见几种教学方法

常见几种教学方法 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活动。教学所使用的各式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或言「媒介」。教师不仅运用适当的技术去刺激鼓励指导学生的思考和自动学习,亦应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能力和教材的内容,甚至教学的环境等,来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l主张教师决定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几个事实:课程目标,学生年龄,课程内容,教具设备,学生教育背景和时间分配 〖演讲法〗 「演讲法」是被最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大概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讲述。有人认为演讲法太过平淡,而且也难提供学生回应的机会。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绝对的最好或不好。演讲法若彼使用得当,仍然是有许多优点的,譬如说:可以节省教学的时间;可以说明一些原则;可以叙述一些事实;可以解释一些概念,或造成某种态度或理想;同时也能使一些辅助的实物教材更加生动及有趣。 演讲法的缺失主要是在于「单向教学」的问题,教师不易掌握学生对教材的接受情况与了解的程度,同时也容易发生「注人式」教学的危险。因此,当教师在使用演讲法之时,应当配合其它一些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方法来使用,譬如:讨论、问问题、要求作回应等等。教师可以预备一个精简的演讲纲要给学生来配合他的讲述,也可利用黑板、投影机。幻灯机、图片、挂图等,作为视觉与听觉之辅助教具与教材,使讲述更为生动。 目光的接触、音调、手势,以及一些合宜的身体语言等等也是必要的辅助;例证、故事也有必要恰当地配合在讲述之中;合宜、适当的幽默也能帮助教师将讲述的材料更生动地表达出来。太过冗长的讲述,有可能会失去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儿童。儿童听讲的注意力约十至二十分钟;成人的听讲住意力约三十至四十分锺),因此,教师所讲的话也得切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程度与经验,并多用具体的说明,少用抽象的描写。 长时间的演讲,要分段落,中间插入讨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并考查学生的了解程度。有时教师因为没有将完善的纲要或内容预备妥当,结果所讲述的话语呈现散漫与无组织的情形,甚至也有遗漏重要材料或叙述离题的偏差情况。讲述也不可忽略启发学生的思想,并要把握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与领悟情况。 教学的重点并不完全在于将一大堆的知识或材料倾倒(注入)给学生。学生积极、热切地参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多有运用手及脑的机会是有益处的。对年纪稍大一点的学生而言,愈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就学习得愈好。〖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藉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教学法最适用于「重述」「关联」和「实现」的三个学习阶层。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的目的。 教师设计问题要注意避免的是:太过简单即可作答的「是」或「非」的问题;太过抽象学生不能把握与理解的问题;超出学生认知与理解程度的问题;

参与式方法的运用

参与式方法的运用 问题一:参与式方法的基本理念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而一个人的态度和看法是由他(她)看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他们的文化背景、成长过程、只是、阅历、经验乃至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的不同来决定的,而且,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通过一些活动和大家的参与,我们有机会了解别人的看法和态度,学习丛各个角度和层面看问题,并且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以便我们能能够对事物有接近全面、准确的认识,这就是参与式学习的理念。 参与式的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众所周知,每个人所掌握的只是都是有所不同的,而参与式学习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从形式上看,传统教学法,老师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绝对权威;在参与式培训中,培训者与参与者的地位是平等的。 从性质上看,传统式学习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参与式培训师参与者主动学习的过程。

参与式培训师以SARAR为基础的。所谓的SARAR,大致说来就是:培训者对参与者持尊重和平等的态度,运用各种活动,使参与者在彼此的信息交流和自我发现的过程中,提出解决人们面临的问题。 SARAR的具体含义是: Salf-esteem,即“自尊”,指参与者自身的价值观和权力应受到尊重,他们的经验和能力应得到承认。 Associated Strength,即“集体力量”,指运用小组活动,使人们在小组中互相启发、交流、充分发挥每一个的能动作用。 Resourcefulness,即“足智多谋”,指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智慧,为参与式培训提供良好的气氛。 Action Planning,即“活动计划”,指应该设计出有特定目标的培训活动。 Responsibility,即“责任感”,指通过尊重和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参与者建立起对培训目标及内容的使命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培训成果。 问题五:参与式培训的原则 基本原则:平等、尊重 实现基本原则的要求: u 参与者与培训者之间、参与者之间、培训者之间都要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彼此做到:不批评、不指责,多鼓励多肯定、积极主动分享、交流信息和思想;辩论时对事不对人。 u 培训者积极协助参与者。 协助参与者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参与者认识自己的潜能,这样,他既能提供信息分享,又对培训成果有拥有感和成就感。 u 灵活和创新 事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进行参与式培训时,应及时补充重要信息,及时修改和调整培训计划。运用参与式的方法是,没必要墨守成规,应充分 u 树立责任意识并懂得自我反省 不断回顾和反思前面的行动,不仅可以强化学习,还可以从中找到不足,并努力做到更好,让每个成员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从而培养个体对团队的责任感。 问题六:培训活动中参与者的参与程度 参与式一个个体主观能力、意愿与参与的条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参与能力和意愿,不同的环境对个体的参与提供不同的支持和条件,所以,参与者的参与程度是有所区别的。

溶液配制及浓度计算

化验分析数据处理及结果计算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分析化学常用计量单位。 2、掌握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3、掌握分析化学计算基础。 4、掌握可疑值概念,分析数据的取舍方法4d、Q检验法、Grubbs法,它们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5、理解平均值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溶液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结果计算;可疑数据的取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分析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一、法定计量单位 什么是法定计量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由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 国际单位制SI—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简单介绍SI基本单位。 二、分析化学中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1、物质的量:用符号n B表示,单位为摩尔(mol)。 规定:1mol是指系统中物质单元B的数目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6.02×1023)相等。 物质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和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例如:H2O为基本单元,则0.018kg水为1mol水。

H2SO4为基本单元,则0.098kg H2SO4为1mol。 1/2 H2SO4为基本单元,则0.098kg H2SO4为2mol 由此可见: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由于所采用基本单元不同,其物质的量也不同。表示方法:1 mol H其质量为1.008g; 1 mol H2其质量为2.016g; 1 mol 1/2Na2CO3其质量为53.00g; 1 mol1/5 KMnO4其质量为31.60g。 2、质量(m):单位为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μg)。 1kg = 1000g = 1×106mg = 1×109μg 3、体积(V):单位为米3(m3) 分析化学中:升(L);毫升(ml);微升(μl)。 1m3 = 1000L = 1×106ml = 1×109μl 4、摩尔质量(M B):单位为千克/摩(kg/mol),常用g/mol表示。 m M B= n B 介绍p185页表5-7,常用物质的摩尔质量。 5、摩尔体积(V m):单位为m3/mol;常用L/mol。 理想气体:22.4L/mol 。 v V m= n B 6、密度(ρ):kg/m3;g/cm3;g/ml。 7、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 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8、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即以前的分子量。 指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平均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三、分析化学计算基础 四、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混合物的体积

4种教学方法,3种常用教学方法分析

4种教学方法,3种常用教学方法分析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一起学习吧! 四种教学方法 一、LBL 教学法 LBL 教学法即Lecture-Based Learning, 就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 是以教师为主体, 以讲课为中心, 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是目前仍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其基本做法、相关条件要求、相适应的考试评价方法、教案讲稿要求、备课预讲试讲做法等,都有成熟的定型的范式。 (一) LBL 教学法的优点 1. 节省教学资源。LBL 教学法采取大班教学, 通常是一名教师, 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 这有效地节省了教学人力资源, 符合我国目前仍存在的师资力量短缺的实际情况。 2. 传授知识具有准确性、系统性和连贯性。LBL 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 使教师可以对教授内容作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 既能准确、快速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又能保证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对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低。LBL 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其授课质

量、课堂气氛等主要靠教师个人把握,因此,教师可以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将所授知识深入浅出,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4. 现代技术丰富了LBL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多数院校早已采用多媒体教学, 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做大量的板书, 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 互联网又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师可在网上找到大量的病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授课时可以图文并茂, 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LBL 教学法的缺限 1.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LBL 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讲课中注重知识量的传播,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可能出现满堂灌的情况, 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 因此, 有人称其为灌输式教学。 2.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LBL 教学法学生是被动学习, 老师代替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 久而久之,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产生对老师的依赖性, 因此,该教学法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所以很多人称其为填鸭式教学, 这不利于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 也有悖于现今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3. 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LBL 教学法注重知识点的讲解, 这使得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强但对知识的应用性较差。此外, LBL 教学法的各学科界限分明, 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较少。而实际临床工作中, 通常是一个临床病例综合了多个学科, 这会

几种常用的参与式方法

8.几种传统/重要的参与式方法组合 特别适用于(社区宣传与社会调查)8.1 半开放式(半结构式)访谈 8.1.1 我们见到的采访是结构式的 -先拟定好要问的题目;问一句,答一句 -优点:好统计;缺点:不深入,对对方的内心无触动,无了解我们见到的脱口秀是非结构式的 -基本有一个方向,甚至没有 -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比较有趣,但信息随意性太强 8.1.2半结构式是什么呢? (一)半结构式访谈的特点 1.议题有,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访谈者事先有一个确定的议题 -该议题会伴随着讨论和分析的过程而不断展开 -新的问题和见解会不断涌现出来。 2.被访谈者是积极参与的 -访谈者对访谈的结构和内容具有一定的控制 -鼓励受访者主动参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信息是全面的 -关注所要问的问题 -关注访谈时的情境 是谁做的访谈?受访人是谁?访谈者与受访人之间是什么关系?访谈是怎样做的?什么时候做的?在什么地方做的? 4.技巧也是最难的 (二)访谈的核心要素

为访谈作准备/注意访谈情境/仔细聆听/详细询问/判断受访者的反应/作访谈记录/自我反思 (1)为访谈作准备 -明确目标(我们访谈最需要了解的内容是什么?) -寻找最佳途径(制订和完善访谈计划和访谈提纲) -分工 -(培训者的异质性组成问题/角色分配: 角色和职责主要的访谈者和记录员) -组织访谈对象(哪些人?/性别敏感吗?/各个阶层都有吗?/需要分开吗? (2)注意访谈情境:访谈的情境对访谈的实施和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进入讨论的过程融洽吗? -访谈的地点是否让人安心? -访谈的时间是否影响了人家的工作生活? -访谈的双方关系融洽吗? -访谈时的身体语言是友好开放的吗? -访谈时的座位安排是平等\开放\安全的吗? (3)仔细聆听-有效聆听的技巧A -找出有趣的领域(随时都要注意不要跑题) -重内容而不是表达(人家有自己说话的方式) -控制情绪(不要争辩,不下结论) -善于变通(本身就不是指定结构的要善于发现新东西) (3)仔细聆听-有效聆听的技巧B -努力倾听(表情和身体语言可是要一致) -避免分心 -训练心智(要能听到丰富的信息) -开放胸襟(不同的意见应该尊重也许会给你很多启发) -积极地听:言外之意,证据,相关信息

溶液及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液的浓度 定义: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这种溶液的浓度。 说明 1.溶液的浓度是表达溶液中溶质跟溶剂相对存在量的数量标记。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使用方 便规定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溶液浓度。因此,同一种溶液,使用不同的标准,它的浓度就有不 同的表示方法。 2.表示溶液的浓度有多种方法,可归纳成两大类。一类是质量浓度,表示一定质量的溶液里溶 质和溶剂的相对量,如:质量分数、质量摩尔浓度、ppm浓度等。另一类是体积浓度,表示一定量 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如:物质的量浓度、体积比浓度、克/升浓度等。质量浓度的值不因温 度变化而变化,而体积浓度的值随温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3.有些浓度的表示方法已被淘汰,如:当量浓度已废弃不用,克分子浓度已被物质的量浓度代 替。还有些浓度正在被新的法定计量单位代替,如:质量百分比浓度和ppm浓度将被质量分数替代。 [体积百分比浓度] 定义:用溶质(液态)的体积占全部溶液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浓度,叫做体积百分比浓度。 说明 1.体积百分比浓度是60%的乙醇溶液,表示100mL溶液里含有乙醇60mL,也可以说将60mL 乙醇溶于水配成100mL乙醇溶液。 2.乙醇的体积百分比浓度是商业上表示酒类浓度的方法。白酒、黄酒、葡萄酒等酒类的“度”(以o标示),就是指酒精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例如:60%(V/V的酒写成60o。 3.体积百分比浓度属非法定单位,将被法定计量单位体积分数()代替。物质B的体积分数 B

是物质B的体积跟混合物的体积比。例如,把60mL酒精溶于水,配成100mL酒精溶液,该溶液 的体积分数是0.60或60×10-2。 [体积比浓度] 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为了操作方便,有时用两种液体的体积比表示浓度,叫做体积比浓 度。例如,配制 1 :4的硫酸溶液,就是指1体积硫酸(一般指98%,密度是 1.84g/cm3的 H2SO4)跟4体积的水配成的溶液。体积比浓度只在对浓度要求不太精确时使用。 体积比浓度属于非法定单位,将被法定计量单位体积分数()代替。 [质量摩尔浓度]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mB)用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来表示。它在SI单位中表示为摩尔每千克(mol/kg)。 质量摩尔浓度常用来研究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性质,如: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 点下降和渗透压。 [克/升浓度] 用1L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克数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克/升浓度。例如,在1L氯化钠溶液中 含有氯化钠150g,氯化钠溶液的克/升浓度就是150g/L。克/升浓度常用于电镀工业中配制电镀液。 [ppm浓度] 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叫做ppm浓度。ppm浓度即百万分比 浓度(10-6)。 ppm是由英文名称(part per million)中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溶液的浓度 第一节常用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质量摩尔浓度 质量摩尔浓度(molality):设溶液中各物质为A、B、C…,通常视量较多的A为溶剂,若溶质B的量以mol表示,则【溶质B的物质的量n B (mol)与溶剂的质量m A(kg)之比,称为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用符号b B表示。】 b B=n B m A 质量摩尔浓度的SI单位为mol kg-1。 二、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amount of substance concentration),简称浓度,其定义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n B(mol)与溶液的体积V之比,用符号c B表示。】 物质的量浓度的SI单位为mol m-3.由于立方米的单位太大,不太适用,化学计算中常用单 位为mol L-1或mol dm-3。 三、摩尔分数 摩尔分数(mole fraction):【混合物种物质B的物质的量n B(mol)与混合物的总量n总之比,用符号x B表示。】即 摩尔分数的SI单位为1。 显然,溶液中各组分摩尔分数之和等于1,即

第二节其他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mass fraction):【溶质B的质量m B与溶液的质量m之比,称为溶质B 的质量分数,用符号ωB表示。】即 二、体积分数 体积分数(volume fraction):【在与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压强的条件下,混合气体中组分B单独占有的体积V B与混合气体总体积V总之比,叫做组分B的体积分数,用符号φB表示。】即 体积分数、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一样,SI单位均为1。 三、质量浓度 溶质B的质量浓度(mass concentration)定义为:【溶质B的质量m B与混合物的体积V之比,以ρB表示。】 质量浓度的SI单位为kg m-3,常用单位为g L-1或g ml-1。

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能正确运用口令。 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在教学中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间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想起什么讲什么,愿讲多少讲多少。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一般说,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要少讲,高年级则可多讲些。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如跑的教材重点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点是后蹬,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后蹬技术。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现在很多教师运用教学口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起跑,用抬(臀)、移(身)、压(起跑器)、听(发令声)几个字概括了动作的要领,又如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可概括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但是一个好的教学口诀,要经过长期认真地总结、提炼才能形成。离开教学实践,离开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单纯追求口诀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讲解还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3.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的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如讲解弯道跑为什么要求身体向内倾斜时,可以联系“离心力”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常识进行讲解,如利用火车轨道在拐弯处外侧高于内侧的道理来说明人在跑弯道时也应向内倾斜。 讲解要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如在教“前滚翻”时,可以问学生:怎样才能向前滚动?怎样才能滚得好?身体怎样才能成圆形?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体育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练习,在学生

参与式教学法的授课方法

参与式教学法的授课方法 一、讲述法 1、定义 讲述式教学法就是以老师讲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一直在课堂中普遍采用。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讲授法的口诛笔伐时有所闻。究其根源,无非是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法早已被人们贴上了“灌输”的标签。在当前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同时,讲授法已被许多人所唾弃。 2、优点 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讲授法有两个特殊的优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和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这比学生自己去摸索知识可少走不少弯路。所以,讲授法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这也就是讲授法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个蓝本,不仅汇集着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蕴藏着许多其它有价值的内容,如学科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不仅知识本身不好读懂,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而教师由于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邃内涵。所以,正是借助教师的系统讲授和透辟分析,学生才得以比较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不仅学到学科的系统知识,而且还领会和掌握了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这样,学生的学科能力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 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 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是溶进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讲授对教师来说,不仅是知识方法的输出,也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可以说,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010年04月20日16:16,星期二作者:教科室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

百分比与PPM浓度单位换算

百分比与PPM浓度单位换算 PPM的概念、换算 一、即Papers Per Minute 即每分钟打印的页数,这是衡量打印机打印速度的重要参数,是指连续打印时的平均速度。 二、ppm浓度 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也称百万分比浓度。ppm就是百万分率或百万分之几,在农药应用中以往常用于表示喷洒液的浓度,即一百万份喷洒液中含农药有效成分的份数。现根据国际规定百万分率已不再使用ppm来表示,而统一用微克/毫升或毫克/升或克/立方米来 百万分率与百分率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百万分率=百分率X10 000 即百分率乘以10 000就是百万分率,反之,百万分率被10 000除就是百分率。 三、ppm是英文part per million的缩写 此时表示百万分之几,在不同的场合与某些物理量组合,常用于表示器件某个直流参数的精度。下面举例说明。 1.用于描述电压基准(V oltage reference)的温度漂移值大小 在基准电压的数据手册里,我们会找到一个描述基准性能的直流参数,称为温度漂移(也称温度系数)或简称TC(Temperature Coefficient),通常以ppm/℃表示。对于基准电压而言,1ppm/℃表示当环境温度在某个参考点(通常是25℃)每变化1℃,输出电压偏离其标称值的百万分之一。例如,某电压基准标称值为2.5V,TC为±10ppm/℃,那么当环境温度在25℃基础上每变化1℃和10℃时,其输出电压将变为: 2.5V±10ppm/℃X1℃=2.5V±0.000025V 2.5V±10ppm/℃X10℃=2.5V±0.00025V 2. 用于描述晶体的频率特性参数 对于一个实时时钟而言,晶体振荡频率的稳定性好坏直接影响到实时时钟走时的准确性。用于描述一个晶体频率特性的参数主要有频率容限(Frequency Tolerance)、频率温度特性(Frequency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和频率电压特性(Frequency Voltage Characteristics),它们描述晶体振荡频率随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变化,用ppm和ppm/V表示。 假设一个32.768Hz的晶体具有总体5ppm的频率误差,那么它用于一个实时时钟时,每日引起的走时误差为: 5X24X60X60=0.432S 即每日的走时误差不超过0.5s 四、ppm是体积浓度 对环境大气(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之一。 体积浓度表示法:一百万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体积数,即ppm 大部分气体检测仪器测得的气体浓度都是体积浓度(ppm)。而按我国规定,特别是环保部门,则要求气体浓度以质量浓度的单位(如:mg/m3)表示,我们国家的标准规范也都是采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险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口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口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 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 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进行识字教学 1. 图文演示法。 最早的汉字是象形字。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如果让他们 自己去创造具体、直观,又是自己熟悉的形象来帮助识字,效果会更好。例如在教“山” 字时就利用画图画的方法让学生识记山字。首先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字音,再让学生联系 生活实际,想一想平时看到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接着让学生画一画,再接着让学生与山字 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把“山”字写一遍。这种形象直观寓教于乐的形式非常符合 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很快接受了生字,此后在学习象形字后,一般都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慢慢地学生也掌握了这种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识字的能力。 2. 动作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特别好动,根据他的这个特点,在教学“揉”、“扭”、“钻”时让学生 做一做“揉一揉”、“扭动”、“向上钻”的动作,让他更深入地理解字义,更好地记字。 创设情境进行识字教学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 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又如教“跑”、“跳”、“推”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 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小学数学教学的思维方法 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抽象就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例如,10以内加法题一共有45道,学生初学时都是靠记住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的。 但是如果教师帮助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如下的规律,学生的计算就灵活多了:①一个 数加上1,其结果就是这个数的后继数。②应用加法的交换性质。③一个数加上2,共13道题,可运用规律①推得。④5+5=10。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其认 识水平也可以大大提 高。又如,在计算得数是11的加法时,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出2+9、3+8、7+4、

浓度及浓度单位换算

(一)、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可分为质量浓度(如质量百分浓度)和体积浓度(如摩尔浓度、当量浓度)和质量-体积浓度三类。 1、质量百分浓度 溶液的浓度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的叫质量百分浓度,用符号%表示。例如,25%的葡萄糖注射液就是指100可注射液中含葡萄糖25克。 质量百分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体积浓度 (1)、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来表示的叫摩尔浓度,用符号C 表示,例如1升浓硫酸中含18.4摩尔的硫酸,则浓度为18.4mol/L。 摩尔浓度(C)=溶质摩尔数(即物质的量n)/溶液体积V(L) =溶质的质量m/溶质的摩尔质量M(即分子量)/溶液体积V(L)=溶质的密度ρ*溶质体积V/溶质的摩尔质量M(即分子量)/溶液体积V(L)(2)、当量浓度(N) 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来表示的叫当量浓度,用符号N表示。 例如,1升浓盐酸中含12.0克当量的盐酸(HCl),则浓度为12.0N。 当量浓度=溶质的克当量数/溶液体积(升) 克当量数=质量/克当量 克当量(gram-equivalent weight)实际上是指物质的基本摩尔单元的摩尔质量。当量=原子量/化合价,若原子量采用克原子量时,则当量就成为克当量。 克原子量就是现在常说的原子量。 (1)对于元素,当量=原子量/化合价:钠的当量=23/1=23;铁的当量= 55.9/3=18.6;氧的当量是8;氢的是1。 (2)酸的当量=酸的分子量/酸分子中被金属置换的氢原子数。即1N=1 mol/L H+:对于一元酸来说,1N=1 mol/L,如1N HCl=1mol/L HCl;对于n元酸来说,

参与式培训方法

在职医务人员的人力资源培养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地把外在的社会经验传授给个体的过程,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的实施方式,亦即教师为完成教育任务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正因为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而教育方法又是直接为教育服务的,因此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成人教育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本章主要介绍的是针对成人在职教育发展起来的参与式培训方法。 成人培训模式 一、现代培训模式 正是由于培训必须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因此培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培训模式。但大多数人都认为,一个理想的培训模式应该包括四个步骤,即: (一)确定需求(determine need)首先要调查学习者面临着哪些困难、问题或不足,他们需要补充或提高哪些知识和技能,他们对培训有哪些期望和想法,不同受训者的来源和态度等等。充分调查和了解对培训的要求是培训成功的基础。 (二)制定计划(design program)根据需求调查的结果,设计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计划。在制定计划时应该力求全面,如培训师资的要求和来源,培训场所和环境,培训形式、时间和内容,培训教材和有关资料,培训方法等等。 (三)实施计划(delivery program)按照培训计动对受训者实施培训。在这一阶段,有针对性地使用各种不同的培训方法是培训成功的关键。 (四)评价结果(evaluation)培训效果的评价是培训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然而也是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需要通过评价来确定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哪些成绩和经验、哪些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加以改进。评价的主要内容应该看是否使受训者在以下方面发生了变化: ·观念·态度·知识·技能 受训人的变化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或整个组织的成就。评价又可分为过程评价、终末评价。终末评价又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远期的。 尽管当前许多的资料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介绍现代培训方法,即实施培训计划这一环节上,但这并不表示其它几个部分,即需求调查、规划制定和效果评价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